作文训练论文范例6篇

作文训练论文

作文训练论文范文1

一、讲究序列,提高效率。

学生对作文规律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遵循着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规律。根据这个认识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中学议论文写作也完全可以遵循“由局部到整体”“由浅显到深奥”的序列进行训练。

(一)“由局部到整体”是内容范围逐步扩大的训练序列。

所谓“局部训练”,从内容来看,是单项训练;从篇章来看,是片断作文。如多角度立论、论点的表述、论据的选择等环节的训练。而所谓“整体训练”,则是一种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对议论文写作从题目的拟定、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以及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的全方位的作文训练。

1.局部训练

局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中的单个环节。在训练中,要注意诱导学生,使他们通过这一训练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真正地使学生掌握并熟悉这一环节。比如在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多角度立论时,首先应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对整则材料作全面的思维聚焦。其次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尽量开拓思路,扣住材料的本质意义进行多角度立论。最后指导学生揭示出材料的社会价值,作为最佳的立论角度。

例:下面一则材料,可从哪些角度立论?

一位顾客在一家商店闲逛。逛着逛着,她的眼睛突然迸出兴奋的火花。本来不想买东西的她,立刻喊来售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制的正宗名牌货——斯坦威三角钢琴,标价牌上偏偏少了一个零!这显然是制作标牌的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所致。

售货小姐看了标牌有错误,不敢作主,便请来股长,股长了解缘由和真相后也婉言回绝。顾客毫不让步,连部门经理出面斡旋都不为所动。最后总经理出场了。总经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当场定夺:按标价卖!而且送货上门,免费调音,直到满意为止。

提示:要写好多角度的材料作文,关键是选准最佳角度。这则材料若从顾客角度考虑,可有以下几项立论:“机遇属于敏锐的人”(A);“成功需要据理力争”(B);“如此便宜不该占”(C)。若从制作标牌工作人员的角度,可立论为“粗心大意危害大”(D)。若从总经理的角度,可立论为“错误也是机遇”(E)——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一个商店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那位总经理将错就错,极其巧妙地为自己商店树立起良好的恪守信誉的形象,给人的启示是极为深刻的。显然,上述五个角度以(E)最佳,(C)项次之,(A)、(B)分别只扣了第一段和第二段材料,(D)项过于肤浅平俗。

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论应准确、新颖、有意的原则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一个好的论点需要有准确可靠、充分典型的材料证明。所以,紧接着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择论据的训练。选择论据,又涉及到材料的引述、对材料的分析等环节。如果这些环节突破了,论点的表述也就水到渠成并顺理成章了。同时,为下一步的整体训练打下了基础。

2.整体训练

“整体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它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合情合理地表达某种观点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的基础应是局部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目前许多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大多重视整体训练,而轻视或忽视局部训练。依笔者愚见,中学议论文写作训练,还是按“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为好。其实“整体训练”和“局部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体训练”中不断发现作文的缺陷,从而又不断地进行有重点的局部强化训练,相互推进,达到提高整体写作水平的能力。

由“局部到整体”的序列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范围积极进行辩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二)“从浅显到深奥”,是内容不断深化的训练序列。

由于“内容”通常指文章表达的宗旨(观点、中心、主题)和所使用的材料,因此“深化训练”实质就是针对前一作的浅显的宗旨、简单的材料,更换成后一作的较深奥的宗旨、较复杂的材料,然后训练。如此进展不断,就形成内容深度上的训练序列。

策动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序列训练就在于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或材料),那么,必然会使学生陷入无米可炊又不能不炊的尴尬之中。因此,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应布置一些内容浅显而学生熟悉的题目进行训练,逐渐加深。

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材料议论文写作技能时,我是按照培养“评述说理─引申说理─辩证说理”的能力进行序列训练的,此训练体现文章内容上“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

1.评述说理

评述说理,就是根据材料提供某一件事、某一个生活现象、某一种思想言论或某个故事等,联系现实生活讲明道理。评述说理的能力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从议论对象中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2.引申说理

引申说理,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能力,是评述说理的进一步深化。它把笔锋指向社会实际,使文章内容扩展,中心突出,涵义加深。引申说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联想和想象。

3.辩证说理

辩证说理,指的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现象,阐述事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在写材料议论文时,提出的观点就不会偏离,在联系实际展开议论时,就能居高临下,左右逢源。

“由浅显到深奥”的序列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全面透彻地辩证地分析问题。

不管是“由局部到整体”,还是“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我都遵循螺旋式的目的原理,即同一种大目标下的序列训练在目的上具有局部的反复性和整体的上升性。“局部的反复性”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写作机会,提高训练效果,巩固所学的写作知识。“整体的上升性”是为了在更广更深的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本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辩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讲究序列,务求“三性”。

1.科学性

序列训练以写作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写作要求为依据,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则完全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而制定的。可以说,序列训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作文训练系统。

2.系统性

多年来,由于教材编写体制、中学生年龄心理、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作文训练不强调写作理论的系统性传授,写作知识只在高中部分散布在课文或知识短文中。而中学生又似乎不适合系统性地讲授写作学的“纯理论”,序列训练恰好弥补了以往中学作文训练中的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序列训练化系统为局部,将写作基础理论分解为若干“点”,教师在训练时可以将这一个“点”的有关理论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即可不讲成“纯理论”的写作课,又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写作理论传授给学生。这样三年下来,“点点”相联,由点成面,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因此可以说,序列训练是在系统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

3.渐进性

作文训练论文范文2

    (浙江省萧山中学 陈福芝)

    议论文写作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既是个重点,又是个难点。建立一个既符合教学规律而又切实可行的 训练序列,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初步探索到一个“由局部到 整体”、“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实践的效果较好。下面略作论述,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讲究序列,提高效率。

    学生对作文规律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遵循着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 认识规律。根据这个认识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中学议论文写作也完全可以遵循“由局部到整体 ”“由浅显到深奥”的序列进行训练。

    (一)“由局部到整体”是内容范围逐步扩大的训练序列。

    所谓“局部训练”,从内容来看,是单项训练;从篇章来看,是片断作文。如多角度立论、论点的表述、 论据的选择等环节的训练。而所谓“整体训练”,则是一种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对议 论文写作从题目的拟定、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以及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的全方位的作文 训练。

    1.局部训练

    局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中的单个环节。在训练中,要注意诱导学生,使他们通过这 一训练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真正地使学生掌握并熟悉这一 环节。比如在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多角度立论时,首先应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对整则材料作全面的思维聚 焦。其次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尽量开拓思路,扣住材料的本质意义进行多角度立论。最后指 导学生揭示出材料的社会价值,作为最佳的立论角度。

    例:下面一则材料,可从哪些角度立论?

    一位顾客在一家商店闲逛。逛着逛着,她的眼睛突然迸出兴奋的火花。本来不想买东西的她,立刻喊来售 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制的正宗名牌货——斯坦威三角钢琴,标价牌上偏偏少了一个零!这显然是制作标牌的 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所致。

    售货小姐看了标牌有错误,不敢作主,便请来股长,股长了解缘由和真相后也婉言回绝。顾客毫不让步, 连部门经理出面斡旋都不为所动。最后总经理出场了。总经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当场定夺:按标价卖!而且 送货上门,免费调音,直到满意为止。

    提示:要写好多角度的材料作文,关键是选准最佳角度。这则材料若从顾客角度考虑,可有以下几项立论 :“机遇属于敏锐的人”(A);“成功需要据理力争”(B);“如此便宜不该占”(C)。若从制作标牌工作人员的 角度,可立论为“粗心大意危害大”(D)。若从总经理的角度,可立论为“错误也是机遇”(E)——良好的信誉 和形象,是一个商店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那位总经理将错就错,极其巧妙地为自己商店树立起良好的恪 守信誉的形象,给人的启示是极为深刻的。显然,上述五个角度以(E)最佳,(C)项次之,(A)、(B)分别只扣了 第一段和第二段材料,(D)项过于肤浅平俗。

    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论应准确、新颖、有意的原则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能 逐渐熟练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一个好的论点需要有准确可靠、充分典型的材料证明。所以,紧接着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择论据的训练。选 择论据,又涉及到材料的引述、对材料的分析等环节。如果这些环节突破了,论点的表述也就水到渠成并顺理 成章了。同时,为下一步的整体训练打下了基础。

    2.整体训练

    “整体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它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合情合理地表达某种 观点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的基础应是局部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目前许多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大多重视 整体训练,而轻视或忽视局部训练。依笔者愚见,中学议论文写作训练,还是按“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为好 。其实“整体训练”和“局部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体训练”中不断发现作文的缺陷,从而又不断地进 行有重点的局部强化训练,相互推进,达到提高整体写作水平的能力。

    由“局部到整体”的序列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范围积极进行辩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 思维能力。

    (二)“从浅显到深奥”,是内容不断深化的训练序列。

    由于“内容”通常指文章表达的宗旨(观点、中心、主题)和所使用的材料,因此“深化训练”实质就是 针对前一作的浅显的宗旨、简单的材料,更换成后一作的较深奥的宗旨、较复杂的材料,然后训练。如此进展 不断,就形成内容深度上的训练序列。

    策动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序列训练就在于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或材料),那么,必然会使 学生陷入无米可炊又不能不炊的尴尬之中。因此,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应布置一些内容浅显而学生熟悉 的题目进行训练,逐渐加深。

    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材料议论文写作技能时,我是按照培养“评述说理─引申说理─辩证说理”的能力 进行序列训练的,此训练体现文章内容上“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

    1.评述说理

    评述说理,就是根据材料提供某一件事、某一个生活现象、某一种思想言论或某个故事等,联系现实生活 讲明道理。评述说理的能力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从议论对象中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2.引申说理

    引申说理,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能力,是评述说理的进一步深化。它把笔锋指向社会实际,使文章 内容扩展,中心突出,涵义加深。引申说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联想和想象。

    3.辩证说理

作文训练论文范文3

议论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在生活中,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往往有一定的看法和主张,或赞成或反对或存疑。把这些看法和主张表达出来就是议论,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一般人认为,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学生的主要练习方向,初中应只练习记叙文,而且在现在的学生教材中也只编选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更是使一些人误以为初中训练议论文没什么必要。不过,我认为,从中考指导意见来看,加强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是一个大趋势,这其中也应包含议论文的训练。而且,一些同学容易受到记叙文的影响,把握不住文体特点,常写偏了题,或是文体杂糅。这也更说明初中开始议论文训练的必要。许多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付出了不少心血。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首先,我们得明确,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病有以下几点:

1.论点不明,模糊难辨。有的同学虽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在这之后却漫无边际地杂谈,所叙述的事例和所讲的道理不能很好的证明自己的观点,让人难辨其真正的论点。这便是主题不集中,论点不突出的表现。

2.论述详尽,偏离文体特点。议论文的记叙和记叙文的记叙是有区别的:议论文的记叙一般是概括表述的,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论点,是为议论服务的,没有必要像记叙文那样详细展开、具体描写,更无需把“六要素”都交待清楚。

3.罗列事例,缺少分析。一些同学写议论文很容易犯的毛病是以叙代议,“观点加例子”。这样的议论文不能讲明观点,讲清道理,说服力也不强。

4.空洞说教,就事论事。摆事实,讲道理,任何时候都是写议论文具体分析和说理的一个好方法。只是笼统的泛泛而谈,就事说事,甚至在写驳论文时以骂代驳,搞人身攻击,就把“理”给做歪了。只有在充分说理分析的基础上,把中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文章更深刻,更有意义。

其次,要注意论证的一般结构、论证方法的多样性、事例的典型性、语言的严密性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题目求新颖精当。

“一语为千万语所托命”(刘熙《艺概》)。题目是作品的窗口,犹如人的脸面,非常重要,有个新颖精当的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题目怎样才能新颖?办法是:找“冷门”避熟套,翻新名言俗语。

古人讲求“善避”之法。避熟,避俗,自然能新人耳目。但古人同样提倡“善犯”,“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清.毛宗岗《三国演义-读法》),即利用原来的基础、框架,进行翻新,改造。

题目求新,应先求精当,必须内容自然先发的结果。做到文如其题,题文相副。如不顾内容需要与否,一味在设题上故能玄虚,硬戴上一顶怪异的帽子,哗众取宠,近似“搞笑”,使人看了全文后,有上当被愚弄的感觉,那就不是出新,而是走到歧路上了。 转贴于

2.见解求深刻独到。

文学所在认知上给人提供一些新的东西,使作品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这当然珍贵,但学生所见所知甚少。更多是阐述以有的常理。“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清.刘熙载《艺概》)。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传承,讲“常理”也是必要的,但讲常理须附丽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营造出与别人不同的艺术境界,而且力求讲的比别人透彻一些,这样,常理才会“常讲常新”,得到大家的认可。

3.布局求和谐匀称。

作文的结构布局犹如人的身躯骨架,其高矮胖瘦均须适中,否则即有损美感。因此,作文要美,必须在结构上讲求和谐匀称。

中学生作文一般六百字左右,宜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尺水兴波。因此,题目切忌宽泛、笼统、概念化。所讲问题不宜于多而杂。否则,篇幅有限,面面俱到,说不清,讲不透,“贪多嚼不烂”,等于挖了一些“浅坑”,使作文看上去像一个头大身矮的“胖子”。反之,题目小一点,立意单纯集中,写起来收放自如,可以避免“矮胖”病。

当然,作文过于单薄枯瘦也不好看。有的作文给人以干巴直露的感觉,即与结构上枯瘦单薄之病相关。克服此病,古人也有提示。“作短篇之法,不外婉成章”,具体一点叫“孤者辅之”,“枯者腴之”(《艺概》)。所谓“婉”,就是在谈一个问题的时候,先不要“一竿子插到底”,急着把观点亮出来,这样就是“直线”发展了。怎能不单细?而是绕几个弯,一步步地廊清背景,刨根问底,把各种可能都想到,或正面剖析,或反面驳论,使文章曲线发展,这样就打开了一条比较宽的“通道”,作文的蕴涵就会丰满许多。力避平直追求曲折,才有峰回路转,层层登高之妙。

此外,结构上还应追求一种疏密有致的境界。这主要是就议论文的引用论证说的。议论文引用一些名言,典故与事例,的确能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但处理不当,就会形成“事障”,作者的情感流泄受阻,读之如行进于乱石横陈的山道上,使本该活泼的文章几近沉闷的学术论文。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对所引典故、事例,在不失其真的情况下,加以精细“打磨”,然后根据行文需要。“景碧裁红点缀匀”(元好问《论诗三百旨》),或“整引”,或“散引”,或“直引”,或“意引”,安排妥帖,这样凹凸不平的“乱石”就成了光滑平坦的“水磨石”了,又像盐粒入水,只觉咸味而不见盐粒,避免了板结涩顿。

4.语言求清俊畅达。

语言因人而异,可有多种风格,准确,精练,生动是共同的要求。清代文学家陈维松说唐代刘长卿的诗是“净如秋水滑如莺”,白居易描绘琵琶的音响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语言像没有半点泥沙的秋水那样清纯明澈,像莺啼那样流利和谐,像嘈嘈切切的弦音那样有韵味,该是多美的境界啊!

作文训练论文范文4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管理者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如何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创造价值财富。然而企业要想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来实现,企业的培训将给员工提供可以胜任他们职位的信息和技能。但是,对于企业中的管理者来说,除了具备胜任职位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外,企业更注重培训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管理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目的,在体验式培训中实现这一目的。

一、什么是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起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二战时期,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陆地,绝大多数人不幸牺牲了,但极少数人在历经了长时间的折磨后得以生还。后来,发现得以生还的人并不是那些身体强壮的人,而是那些拥有强烈求生欲望的人。二战结束后,在英国出现了这种模仿真实管理情景,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个方面培训的outward-bound管理培训。由于它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被世界各地不同的企业所采用。

二、素质拓展训练给企业带来的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究竟可以给企业带来怎样的作用呢?它究竟怎样对员工进行培训呢?下面将运用素质拓展训练的几个项目通过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出了几点素质拓展训练给企业带来的作用。

1.素质拓展训练将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运用管理学知识的平台。许多管理者认为管理学所学的知识都是经验之谈,并没有可以实际运用的价值。素质拓展训练将彻底消除管理者的这种错误想法。根据管理学知识,我们可以将管理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我们将以素质拓展训练中“扫雷”这个项目,来看一下管理过程中的四个部分是如何工作的。

“扫雷”游戏是用一张分成若干方格并标上数字的地毯来模拟雷区,每一个方格的结果是有雷或是无雷,在“雷区”中间位置的两侧是分别有两个峡谷。而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一名队员只有两次机会去“扫雷”,如果选择的方格没有雷,那么可以安全的选择前后左右的任意一格继续“探雷”;但如果是选择的方格是有雷的话,就必须按原路返回,换另一名队员继续“扫雷”。这个任务获胜的依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的队员都可以安全的通过“雷区”。那么,在这个游戏中将如何去应用管理学知识来实现胜利呢?

我们知道,计划是每一件事情成功的第一步,在我们这个游戏中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团队,首先应当确定团队的目标,那就是成功走出“雷区”。在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之后,应该做的就是制定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选取项目的项目经理,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扫雷”,时间应当如何分配等等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团队里的人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至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当计划完成之后在组织环节中,项目经理应当明确所有人的分工,团队成员的分组等事宜,以便所有的成员可以各司其职,避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出现工作的漏洞或者人力资源的浪费。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团队,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都是领导环节的重要任务。在“扫雷”的项目中更是如此,因为要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项任务,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所以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是非常考验一位管理者的领导才能和沟通能力。在这个项目中,其实还有一点是管理者可以实践的,那就是如何去建立一支信任的团队。“扫雷”项目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会有意的设置一道障碍,那就是在两个“峡谷”之间的“雷区”全部都是有雷的,也就是要通过正常的途径是不可能通过“雷区”的。在团队成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我们的团队将面临极为严重的信任危机,所有的人都会怀疑是不是记录路线的人记录出了问题,这样的争吵将使我们的团队耽误相当多的时间。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对于我们的管理者来说就要通过自己与大家的沟通,使团队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共同克服困难,度过团队面临的这一信任危机。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控制,其实从实施这个项目的第一步起就开始了控制。当队员探雷失败的时候,其实就是表明这一步与团队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就应该及时纠正错误,派遣另一名队员寻找一条新的道路,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在团队面临信任危机时,管理者也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重新建立起团队的信任,使之与团队的目标一致。

通过上面对“扫雷”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学的知识是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就连一个小小的游戏要想取得成功都需要管理学上知识的运用。素质拓展训练就是通过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障碍重重的小游戏,在娱乐与轻松中教会管理者如何运用管理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彻底打消管理者认为管理学知识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没有实际运用价值的错误想法。使管理者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充分地信赖以及运用管理学知识,给企业带来收益。

2.素质拓展训练将增进企业管理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加里·德斯勒在《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这样说到:“大多数企业发现团队合作并不是凑巧发生的;相反,员工必须通过培训而成为一名好的团队成员。比如,丰田公司回用许多时间来训练新员工互相倾听和合作。”作为管理者往往都是能力出众的人,而企业的项目不可能由某一个部门或是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项目团队将很有可能出现两个甚至几个职位相同、能力接近的管理者参与项目的实施。出现意见不一,自视清高不愿听取对方意见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这些管理者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项目很有可能陷入僵局甚至就此搁浅。素质拓展训练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就是历练参训者的团队合作意识,所以素质拓展训练都是以团队作为训练开展的基础。

作文训练论文范文5

立体式训练的方法:训练思路:课内、课外齐步走,课内细分听、说、读、写四项训练。这四项又分别按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训练。课外训练重在素材及语言的积累。

1 小学低段

1.1 课内训练。

1.1.1 听力的训练:由于刚从幼稚园跨入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约束能力差。老师讲课,同学发言时,自己做自己的,没有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因此,一年级的新生,老师首先要强调听课的习惯:听别人说话时。听课习惯至少要两年的时间反复强化。上课时,只要看见学生听课习惯不对,马上给予纠正。

1.1.2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①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姿势有一定的讲究。低段的学生,在声音洪亮的基础上,只要能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刚开始说话结结巴巴,老师不要批评,要多表扬。说得不好,下次努力改正。这种情况总比不说要好一步。只是在二年级下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1.3 朗读能力的训练:低段的学生,要求读书姿势正确,书呈30度角斜放在课桌上,声音洪亮。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1.4 写话的训练:同样的,写话也要严格要求。刚开始练习写话,就只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一句完整的话句型如下:谁 干什么 ;谁 是什么;谁 怎么样……写的形式可以多样:用词造句;补充句子;看图写句;写一句观察日记等等。写的内容也可以变化无穷,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感觉到的。从感觉上来说,有味觉,有触觉,有嗅觉等。还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景物、建筑物等。人物还可以细分:可以用一句话练习写人物的五官;可以用一句话练习写人物的动作。动物、人物、植物、 景物、 建筑物也有相通之处,让低年级的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写它们的某一部位的颜色、 形状等。

对于写一句话,开始写一句简单的话,逐步要求写一句复杂的话。复杂的话,如,用“因为……所以……”造句,“一边……一边……”等简单的关联词语造句。或者试着写一句生动的话。怎样才能把句子写生动呢?一是给句子加上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二是换一种说法;三是用上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同样,在学生熟练写一句话的基础上,慢慢训练学生写意思连贯的几句话。

听说读的训练,可以渗透在每节课中,写的训练教师渗透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

1.2 课外训练。

1.2.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2.2 引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事物。

1.2.3 刚开始要求学生每天写一句话日记。

1.2.4 多看课外读物,低段主要是看拼音读物。

2 小学中段

2.1 课内训练。

2.1.1 听力的训练:从听的习惯上说,到了中段,应该基本养成。但是在听的能力上,应该有所提高。

在低段的基础上,除了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外,应该尝试说几句简单的、连贯的话。同时,要求语句要生动、准确。

2.1.2 读书能力的训练:中段继续强化读书的姿势,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训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或生读师指导;或生读全班学生指导;或同桌互纠;或小组互查。

2.1.3 写作能力的训练:中段要求写几句连贯的话,也就是一个自然段。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利用阅读教学,让学生用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语口头造句,然后写下来。在训练学生写开头段中,教师拿出许多“无开头”的文章,分类训练学生练习写各种形式的开头。同样的,拿出一些“无尾巴”文章,教会学生写各种形式的结尾。至于文章中间部分,教师要拿出一些只有“开头、中间、结尾”的三段性文章,教会他们把中间一段分为几个自然段的写法。

2.2 课外训练(素材+语言的积累)

2.2.1 平常指导学生写各种类型的日记。

2.2.2 中段要看40万字的课外读物,平均下来,一周接近看4千字的课外读物。

2.2.3 摘抄优美词句。

3 小学高段

3.1 课内训练。

小学高段 听、说、读的习惯已经全部养成。听的更高要求是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表面含义,而且能听懂其深沉含义。说最好能做到即兴演讲。

3.1.1 写作能力的训练:分六次完成。要求学生写亲眼看见过、亲耳听到过、亲自感受过的事物。

3.1.2 每一次作文后,多种形式的修改十分重要:教师讲评;学生互评;学生自改等。

3.2 课外训练(素材+语言的高段积累)

3.2.1 背诵优秀诗文60篇。

3.2.2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作文训练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问题 改革

从2001年至今,我国小学和初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正在逐步推开。在基础教育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最能体现师范性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面临着全新的巨大挑战。其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非常突出的实践课程。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它更具有培养学生语文教育能力、训练学生语文教学技能的意义。因而,这门课程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更加关键的作用。为了积极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不少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被公认为枯燥、乏味的课程,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门没有用处的课程。学生对它的喜欢程度也往往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这门课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不当,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应用理论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并举是它的特点。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其他理论不同,它是直接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教师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才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才是有用的理论。

然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相比,其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本来就差之甚远,也就不太容易吸引学生。再加上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变革,一味地满堂灌。一味地用讲授法单纯地讲授抽象、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少联系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实际,很少运用案例教学、观摩教学、学生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就极易导致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使学生对它产生空洞、抽象、无味、无用的认识,因而没有多少兴趣听讲,更不可能有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各种新理念、新理论、新变化缺乏深刻、充分的认识甚至是最基本的了解。那么,还何谈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呢?还何谈培养学生必备的语文新课程教学能力呢?又何谈这门课程的价值呢?

2.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充分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人们习惯的一种错误观念是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单纯定位为一门理论课程。而且,在高校教学中,所谓的“理论性”往往被过于强调且达到了一个极端的境地。因而,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才会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技能训练、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实践的现象。因而,不可避免的,整个实践教学往往处于被严重忽视的境地。

因为对实践教学的忽视,大多数高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一直存在着“理论讲授多,实践训练少”的问题。这门课的理论授课时间一般占3/4以上,实践训练时间不到1/4。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每周的课内教学技能训练时间常常只有甚至不足1课时。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大部分项目不能正常开展,仓促进行的一些训练如设计教案、模拟试讲等也只是走走形式,收效甚微。缺乏充分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学生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呢?学生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能力又从何而来呢?也就难怪不少学生在教育实习时甚至毕业后仍连最基本的口语表达、导入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等能力都严重缺乏。

3.实践教学科学性不强,教学技能训练不够系统、细致、扎实。

近年来,有部分高校开始重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教学,专门安排每周1-2课时来进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但是,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至今只有理论教材,没有规范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所以,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项目、组织形式、程序、重点、评价等完全靠任课老师来设计、操作。这就很难保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教学的科学性。一些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来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细致、扎实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比如,不让学生站上讲台进行朗读、自由演讲、讲导入语、设计板书、提问等基础训练就直接开展说课训练、试讲课文训练;不让学生观看语文新课程教学录像、讨论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就让学生设计教案;训练中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点评及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应付训练而教师不作严格要求,等等。显然,即使实践教学有较充裕的时间,如果组织、实施不够科学、扎实、严密,也会导致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使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针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积极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首先,能够使抽象的理论显得更加具体、生动、易懂、有用,使学生乐于学习,促进学生学好理论:其次,因为课程与教学理论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引作用,搞好理论教学又能够为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奠定必要的基础,所以,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也恰恰是搞好其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前提。我们在理论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改革策略。

1.让学生先感受、体会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实际,再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经历小学、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他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模糊记忆中。在他们对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际没有任何具体感受和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让他们去学习语文新课程方方面面抽象的新理念、新理论,理论就会显得枯燥、空洞而难以消化,从而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先让学生对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具体感受、体会,再开始学习理论,是最好的做法。而各高校传统的做法都是在学期中段或末段理论学习过半时才安排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或到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改革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在第1至3周先安排学生观摩语文新课程教学录像或者到附近的小学、中学现场观摩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第4周才开始启动理论教学。当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一定要认真、投入地观看,写出比较详尽 的课堂实录并保存好,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要求学生以后随时把这些课堂实录带到理论课的课堂上。带着观看课堂教学实况的感受和经验开始后面的理论学习,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而且,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举出那些观摩教学中的实例来阐述抽象的理论,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讨论一些实例,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理论将不再空洞、抽象,不再枯燥无味。

当然,根据理论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学期中段或末段,教师还可以再安排一定的观摩教学录像或观摩现场教学的活动,并把观摩和理论讲授、探讨紧密结合在一起。

2.突出理论重点,强调其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要突出两大重点。一是语文新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些新理论、新变化,例如,反映语文新课程总体指导思想的四点课程基本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性质观,全新的语文课程目标观,语文教学对话理念,个性化写作理念,综合性学习理论,语文新教材的巨大变化,等等。二是操作性较强的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因为前者对于学生从事语文新课程教学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不掌握这些新理论,了解这些新变化,无论学生具备多么优秀的教学基本功,他们都无法成长为合格的新课程语文教师;而后者具备突出的实用价值,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以及一些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如教学导入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等)能力至关重要,而较强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正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教学能力之一。所以,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这两大重点方面来精讲细讲,对其它内容则可以少讲或略讲。

3.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一词,英文中称“case”,也叫个案、事例、事件,是指与教学有关的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描述,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义出的事实”来代替,它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者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为相互脱节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学,能给学生提供真实、具体、生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并能帮助他们用理性思维去解决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或者认识课堂教学的一些规律。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学会提取案例中的理论成分来对照自己学到的相关的教学理论,有助于深化他们的理论修养,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同时思考其合理性。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培养他们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广义的案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用文字记述的反映教学中一些具体情况包括经验、疑惑、感悟、反思等的教学案例,如方智范、赵志伟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例评析》中的许多案例,文字记述的详细的教学实录,教学录像,现场教学,教案,教师所了解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例,等等。这几种案例都可以具体运用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案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常见策略有:(1)呈现案例,解剖麻雀,内化理论(主要用于系统理论讲授中);(2)呈现案例,展开讨论,把握理论(主要用于个别理论探讨中);(3)案例观察,做听课记录,写评课报告(主要用于观摩教学中);(4)案例开路,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设计(主要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中);(5)案例呈现,系统学习(主要用于学生试讲前)。

我们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非常适合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而且能够为这门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真正把这门课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最好的纽带。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

为改革学生总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教师可从这门课的理论中精选出一些重点专题,如“语文素养”观、语文课程三维度目标、语文课程性质观、对话教学理念等。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按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地去研究、探讨,最后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分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且展开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旁听者、评点者。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相互合作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也是实践者。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那些重点理论,又有利于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教学理论研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等多种优良品质。这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为了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引导。而且,理论教学中要保证至少开展两次这样的活动,所占的理论课课时应在6课时左右。

三、转变观念,大力改革,强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为了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必须转变观念,大力改革,强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如下。

1.重视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教学技能训练课时。

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充分重视实践教学,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课时。只有课时充足,学生才有时间进行多个项目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多次登上讲台。反复进行训练。教学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才有保证。要专门安排每周至少两课时一共不少于36课时的实践教学课时。同时在理论课的54个课时中,还要抽出约18个课时安排教学观摩、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学习汇报和讨论等活动,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践。

2,加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

要改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在只有单本理论性教材的现状,各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一套实践教学教材,可将其定名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当然也可以组织多所高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联合编写。两套教材在内容上互补,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如理论性教材阐述的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设计、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知识,训练操作教程就可以有相对应的具体案例分析或技能操作训练内容。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就会较易理解。在进行技能训练时也会因有案可依而就较易上手,既能保证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能够促进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

3.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科学安排教学技能训练项目和程序。

在实践教学没有教材无所凭依的情况下,教师自己要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明确其地位、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训练项目要全面、充分,包含各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及综 合性的模拟试讲训练;训练程序安排要合理,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例如,我们近几年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是这样安排的:(1)学生课外练习普通话、粉笔字等教学基本功;(2)课文朗读技能训练;(3)自由演讲训练;(4)教学观摩及评课;(5)语文课导人技能训练;(6)语文课板书技能训练;(7)语文课提问技能训练;(8)语文课讲解技能训练;(9)学生课外进行教学设计训练(编写教案);(10)说课技能训练;(11)模拟试讲课文训练(即教学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最好采用微格训练的形式)。其中的第二、三、五、六、七、八、十、十一项都是学生必须单独登上讲台训练的。这样,学生在最后模拟试讲时已经经历过多次包含读、写、说、讲的公开训练,语文教学综合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就会水到渠成了。

4.扎实、严谨地组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将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教师不仅要系统、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而且要扎实、严谨地组织每一次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把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学生训练前的指导工作。每一项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师都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练习时间。并且,在布置训练项目及任务的同时,教师要认真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指导,让学生练习时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例如,语文课导入技能训练前,教师就要把导入设计的内涵、作用、要求与方法等要点进行指导,最好结合一定数量的优秀导入案例使学生加深体会与理解。这样。学生才可能设计出有吸引力、有创造力的导人语,导入训练才可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次,要做好学生训练的课堂组织工作。在训练课上,要求每一位训练的学生要真正进入角色,认真投入地训练。教师自己也要做一个全神贯注的观众,认真观看每个学生的训练。而且,教师还要组织好整个课堂,让所有学生认真观摩台上学生的训练,不能出现一人登台认真训练而其他学生在台下漫不经心、各行其是的现象。教师要严格要求和认真组织,使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成为一个气氛庄重、热烈、活跃的学生充分锻炼自我、表演自我的舞台。

再次,做好学生训练后的点拨与评价工作。每名学生训练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训练的得失。教师一定要首先肯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鼓励、称赞学生训练中的优点,然后中肯地指出学生训练中的不足。教师不能以过高的要求对待还未正式踏入讲坛的学生,只有充分地肯定,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充满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才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训练体会,并组织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每个学生训练完之后。自己的体会是最深刻的,如果能让他们及时对自己的训练进行评价。效果是真实、贴切的。而同学的评价往往更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准确地指出一些亮点、优点或缺点、问题,使训练者容易接受。教师如果营造出这种积极的氛围,用学生训练的范例去引导所有学生,就会对所有学生产生更好的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