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论文范例

作文写作论文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1

我们要求学生作文也要和要求学生读文一样,只有摆正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量自由练笔,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写作活动的积极性(即主体作用)和激发他们作文的创作性;才能在这样的作文训练中,积累更丰富、新鲜的感知材料;才能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最终,才能得以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素质(如构思、选材、锤炼语言等)。但现行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羁绊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基于此,我才更加重视放手让学生进入作文的自由天地,任其驰骋,甚至信马由缰,结果,他们笔下的世界也真让我感叹不已,仿佛让教者看到一个个鲜活跳跃的生命、一颗颗激情荡漾的心灵。他们或对细微事物(情)作较深刻、全面的辩证思考,或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大加赞扬,或对文艺作品、影视形象详加分析品评,或真实宣泄个人的情感触动。这里,仅例举一些学生的周记标题,以窥一斑。如《主演自己的人生》《只要生命还在》《放飞梦想》《回望十七》《跨越青春的栅栏》《由沏茶想到的》《趁人之喜》《绿苔小题》《助我者谁》《什么时候该出手》等。总之,学生喜欢写周记,无非就是想表达自我、展现自我、流露天性。因此,作文教学中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写作的潜能(优势),也算是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小路吧。

二、作文教学应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对学生写的周记,每到期末,我都作了统计,如写作次数、题材类型、拟题情况等。从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历次周记内容都不同,甚至可以夸张点儿说,一个周记本就是一个学生一学期思想、心灵历程的反映。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能绘出一个独特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呢?我想:这和他们各自的课外阅读紧密相关。比如,有学生就写了《评<简爱>》的系列文章,评人物性格、评故事情节、评历史意义等,其中,对“简爱”是这样评价的:“总之,简爱虽然长相不出众,但却具有诱人的气质,敢爱敢恨,敢于反抗斗争,值得我们学习。由此,我想到,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还有人穷但志不能短”。这评价可以说是对作品人物的生活际遇、背景作了全面了解思考后的结果,很恰当。又如,一位学生写了《“吾貌虽瘦,必肥天下”———记总理》一文,开篇写道:“最近见到一篇描述总理病重、逝世期间的实录,我再次被顽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打动了。作为一个伟人,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结尾又写道:“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太多,索取的又太少,他必然会在这个世界上永存”!可见,的伟大精神对这个学生的人格感化、教育是多么深刻。因此,适当增加课外阅读量,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品德,开启学生的写作思维,锻炼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总是有利无弊的。

三、作文评改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2

1.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生搬硬套作文素材。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初中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应试教育的诟病仍有残留。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对学生的作文模板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长期受此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容易人云亦云,写作文时生搬硬套。例如,学生在写“我的父亲”时,大多数学生都会写“我生病了爸爸送我去回校”“因公牺牲或者受伤”等,题材单一,毫无新意,阅卷教师在批改时也会觉得乏味,这样的作文自然得不到高分,而且严重背离了作文教学的初衷,忽视了真实性和人文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片面强调作文的立意和标准写法,由此,学生的作文常常表现为缺乏创新、千篇一律。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从而脱离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部分教师在上课之前缺少准备,上课想到哪里讲到哪里,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且部分教师觉得,只有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定框框内,学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但结果与此相反,学生长期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个性得不到发挥,教师教学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二、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深入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就要培养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写作兴趣,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写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成效。

(1)题目设计。

教师在设计作文题目时要尽可能新颖,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以情导入。

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原型,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感受。

(3)情境激发。

教师要科学设置教学情境,给学生以想象和启迪,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热情。

(4)实物激发。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配合实物,让学生对所描绘事物有一个直接、真实的感受,让学生言之有物。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拘泥于条条框框的限制,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主体性,逐渐认识到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写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教师要综合利用逆向思维培养法、导研式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扮演好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成效,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多体验、多阅读,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此外,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征文比赛,体裁、字数等均由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尽情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体会作文的乐趣和魅力,实现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和进步。

3.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各种课内或者课外读物,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在写作之前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就可以游刃有余。

4.创新作文批阅方法

(1)有选择性地进行批改。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可以从中挑选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作文,并对作文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当堂阅读当面改。

在课堂上完成的作文,教师可以大致浏览过后进行当面讲解,假若时间不允许,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闲散时间,让学生到办公室面对面批改,这不仅能缓解教师的疲劳状态,还能强化学生的写作印象,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3)师生相互讨论批改。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允许学生就写作疑问进行探讨,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

(4)学生相互讨论、相互评价。

同学之间相互修改或者审视作文,提出一定的修改意见。同时,学生要就作文展开讨论和交流,相互借鉴和提高,逐步提升学生的纠错能力和自我分析能力。以上种种方法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要求得到满足,从而切实改进当前的作文难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总结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3

写作过程化教学特征之一,是学生置于写作的状态之中。就这堂课而言,学生必须始终置于构思的状态之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构思训练始终交融贯穿。一开始老师以“我想唱首歌”为题请学生谈如何构思,从中归纳出“从题目开始想、抓住重点词、联想生活中的记忆”三个学生常用的构思方法,发现了“想不出、想不远、想不透、想不精彩”几个问题,引出了“什么样的构思是好的构思”。找到了影响作文构思的原因后,教师又设计了“读书”这个话题进行第二次构思训练,学生构思的方向明显更多、更加深广,之后再次总结出构思“要具体、要角度小”这两个评价尺度。紧接着进行第三次的构思训练,鼓励学生“想开去,不要粘得太紧”,开展小组讨论,帮助构思有困难的同学打开思路,归纳出构思“应选择一个熟悉的物象,建立关联”,于是第四次构思训练水到渠成———让学生将“读书”与“茶”进行关联训练。整堂课中,教师共设计了4次构思训练,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逐步把握作文构思的方法和要求,将写作指导的“教”和学生构思训练的“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写作过程化教学特征之三,是流程法。这堂作文构思指导课,遵循学生构思的基本规律,第一步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作文构思,帮助学生归纳出构思的方法,第二步从学生的反馈中归纳出作文构思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构思是好的、精彩的,第三步根据归纳出来的构思原则再次进行构思训练,进一步明确构思的过程。整堂课将教学设计操作化,教师指导流程化,学生训练步骤化,让学生觉得作文构思并不难、很有趣、有一定的规律,作文构思能力可以学,可以提高。

二、这堂课着力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教师在构思训练中,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阅卷老师,对于同学们的构思进行评价并分析原因,进而让学生发现怎样的作文构思能够吸引人。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对于应试作文而言,学生作品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能够将读者意识贯穿于写作过程中,必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产生作用。

三、这堂课教学效果反馈明显,训练目标落实到位

从第一次训练时学生的“想不出来”,三分之一学生认为构思难,到第二次构思训练时学生能够列举出23点,到第三次构思训练能列举出43点,构思时间缩短但想到的内容却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远、越来越精彩,再到第四次构思训练时学生能够自己建立关联,并找到建立关联的三种思路。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课堂反馈积极有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得到了落实。

四、这堂课是对话教学的典范

郑桂华老师以对话教学的理念来设计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课堂互动好,提问覆盖率高。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主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引导得当,处处体现对学习效果的关照,成功体现了对话教学的理念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五、结语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写作;贴切;论证;技巧;语言;探究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不仅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同时也更容易得到阅卷者的认可。议论文这种文体的写作培养则更显重要。整体框架是一篇文章的骨。我们读文章,就要沿着骨从头品味,当然,我们写文章也要从头注重。

首先,读者品的是文章的标题!

有些时候,作文的命题会直接给出标题。但多数时间,标题是由学生自主决定的。文章标题切忌脱离全文而“独树一帜”,议论文更不例外,标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是门面,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地方。它可以平凡的贴切,却不可华丽的相悖。而我们的学生却往往追求华丽而忘却了命题本身所表达的深意,舍本逐末可不是好的写作习惯。

其次,是文章的开头。

如果文章开头勉强,那么写起来就会觉得没劲,难以顺利进行,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议论的对象、论证的方法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得整篇文章论证目标不够明确,论证效果微乎其微。同时,文章的随意开头更会使得在写作中自信渐缺。而对于文章字数的要求也就很难达到,又或是有效地论证语句很难符合文章观点的论证需求量。当然,学会剖析材料,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拓展联想思维等等一系列基本功都可以解决开头难的问题,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只用一句话作开头。这样做,对纠正文章开头词不达意的毛病大有好处。如某杂志《救赎》一文中就是以一句“太惨了!”开头,犹如找准了感情的宣泄点,挥毫撒墨,一泄千里。

再次,是文章的正文。正文的写作无非需要注重论证技巧和论证语言两个方面。

通常高考会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仅仅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却没有一点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而这类作文的得分也不会给很高。议论文要的便是分析和论证,议论文不论不证,何以揭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存联系,更何以显示材料中包含的道理?

只有通过讲道理,使论点旗帜鲜明,都使读者清醒的认识文章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而论据通过分析,才能够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论证技巧在此发挥的作用则巨大无比。

有部分教师将论证方法归为10种,分别为:1、因果分析法2、假设分析法3、意义分析法4、论据引申法5、例后解说法6、正反对比法7、比较分析法8、披文示意法9、点面分析法10、辩证分析法。在大部分语境下,一段朴实无华的语句的确没有华丽修辞包裹的语言来得更加具有效果。同样的,文章的论证,也要依托多变的论证技巧来避免出现那平淡地叙述所带来的平凡到平庸的论证效果。

有这样一则故事:五只青蛙来比赛爬高,面对高墙,围观的青蛙不停地说:“太高了!太高了!”结果有四只青蛙“知难而退”,却有一只耳聋的青蛙爬到了顶点。第二次爬更高的墙,围观的青蛙不停地为它们打气,那四只青蛙获得了成功,而那只耳聋的青蛙却面对那艰难的目标摔了下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心态是很重要的因素。

这个故事是某篇文章中的一处论据。虽然哪怕最后一句话不添上,多数人也能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但是这句话对于此寓意的分析绝不多余,更是必不可少。透过故事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所蕴含的意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本就是“意义分析法”的独特魅力。它或许揭示的仅仅是人所共知的浅显道理,但是对本论据乃至整篇文章都有“点明中心”的效果。论证技巧的效果可见一斑。故而,学生对此当加紧探究,学习并灵活运用如此技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昂贵的汽车也要动力才能跑,再独特的生物也要食物才能活。一种观点,一个道理,希望读者能接受,“说清”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这个观点这个道理并不深奥,是浅显乃至尽人皆知的,这时候的“平实”就有可能变成“淡然无味”。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最后,是文章的结尾。

结尾处要冷静,不能够骤然冷却,要注意语言的节奏,可以小结一下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的重视,同时这时候行文语言要注意“打动”人。但不鼓励以号召的口吻出现,这不是作报告,仅仅是“就事论事”,要符合文体。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5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作教学;作文提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亦不可或缺。因此,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探讨写作教学,能让写作教学更有针对性。

一、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而在当前的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缺少严谨而有层次的论证推理,鉴于此,确定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加强逻辑训练很有必要。逻辑学家丹尼斯·麦克伦尼指出:“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的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前提是支持性命题,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各个前提之间相互作用,有一定关系,所以要摆正它们的关系,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这一理论,在成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构造一个论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一)前提与结论。前提是结论的支持信息,换言之,在议论文写作中,前提是论证材料,结论是文章论点。前提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真实,有力。前提的真实是指注重表达方式,用清晰、合适的语言来表述,这就要求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练、概括性强。前提的有力是指剔除相关度弱的前提,限制前提的数量,以使论证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方面,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不关注前提与结论的相关性,当有多个前提(材料)同时支持一个结论时,学生通常会不加选择地全部用上,而缺少对前提的主次把握与轻重选择。最后,写议论文时,作者还要了解读者,在论证时,必须选择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最终读者是阅卷老师,其评分的依据是阅卷标准,即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学生要尽力达成以上目标,写出成功的作文。

(二)论证的有效性。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条件,结构的合理性是论证有力的必要前提。逻辑学中有两种基本论证形式:联言论证、假言论证。1.联言论证联言论证的象征性表示为:A·B,A和B都代表一个完整的命题,符号“·”代表“和”,表示A和B都是真的,它们作为论证的前提,可以得出一个有效的结论。如《六国论》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下来作者阐述了两种情况: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韩、魏、楚)B: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燕、赵)这样的论证便是联言论证。A和B为真,故得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结论也就顺理成章。从论证结构上来说《六国论》是横向的,与之相对,纵向的结构也是成立的。如《拿来主义》中,在论证“拿来主义”之前,作者先阐述“拿来主义”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相对的,接着给出“拿来主义”要采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态度,最后表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是“占有,挑选”。这样逐层深入的论证,比横向的联言论证更具思维的深刻性。2.假言论证假言论证又叫反证法,主要通过论证反论题的错误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它的论证形式为:A→B(如果A,那么B)A所以,B如果前提A成立,结论B也必然成立;反之,A不成立,B也不会成立。我们以《师说》为例,韩愈提出:A→B(如果“从师而问”,那么“圣益圣”)-A(君子耻学于师)所以,-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假言论证在反驳的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论点。在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时,首先要判定两种事物或情况之间是否真实存在某种条件制约关系,这是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二、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议论文的结构是整个文章的“骨骼”,如果只有材料而没有布局,那么有效的论点以及优质的材料就会被浪费,无法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这正应了《文心雕龙·熔裁》中所说:“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高考作文明确要求文体要分明。议论文比其他文体对结构层次的要求更高,可以说,文章结构是议论文写作的核心要素。所以,学生在正式写作前必须拟好一个有逻辑关联的框架提纲,然后再选取合适的材料,打通思路,为后续写作铺平道路。

三、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目前的写作教学在学生和教师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层面,存在逻辑不清、材料选择随意的情况,此外还有写作前缺乏整体规划、结构混乱等问题;而在教师层面,存在教学思维固化、教学内容不定、教学步骤不明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先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这启示我们,提纲式写作教学或能解决学生作文结构混乱、教师教学碎片化的问题。笔者以所任教两个班级的7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长时间的课堂实践与问卷调查,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提纲式写作教学策略。

(一)强调引导,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讲:“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思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思路,都有一条清晰明确的主线。在写作前确定写作思路就如同有了“线路图”,能够给文章指明方向,使材料安排更为有序。在经过有无编写提纲的多次对比后,问卷调查显示,有89.6%学生认为编写提纲能理清思路,有助于作文完成,有67.1%学生表示会在写作前列写提纲。这些数据表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正式写作前预先列写提纲。长期这样训练,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可促进学生逻辑辩证思维的发展。

(二)讲解理论,制定框架。美国逻辑学教授丹尼斯·麦克伦尼的《简单的逻辑学》(赵明燕译)相对于其他艰深的逻辑学专业书籍更为浅显易懂,也与议论文写作有一定关联。因此笔者从这本书入手,给学生讲解构造一个有效论证必须注意的要点:1.前提的真实性,结论的可证性。2.两种有效论证:联言论证、假言论证。以上内容即为上文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三)制定三个基本论证框架。撰写提纲是综合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展开,选取材料、理清思路。老子将复杂的宇宙生成解释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用最简单的思想来统摄最复杂的现象。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中,教师若能尽力做到化繁为简,用普遍性的思想归纳繁杂的类型,学生就会有法可依。因此,我们可以依据上文的两种有效论证形式,设立三个基本论证框架:联言论证框架1(横向结构):联言论证框架2(纵向结构):

(四)审清文题,列写提纲。通过一定的思路把写作材料有层次地组织起来以论证文章的结论,是学生必备的布局谋篇的逻辑思维能力。“事”为形象思维,“理”则为抽象思维,两者之间需要逻辑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只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多写多练。在上述调查中,提出不会主动列写提纲的共有24个学生,其中有23个学生给出的原因是考试时间太紧,来不及写,而不是认为列写提纲没有用处。这说明,在写作时没有列出提纲的这部分学生其实也认同提纲对写作的价值,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能在考场上迅速列写提纲的有效方法。因此,养成平时详细列写、考试时大体构思的习惯是必要的,教师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模拟练习,以提高学生在考场列写提纲的效率。同时,经过反思,笔者认为自己构建的论证框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有固化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可能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抓住学生思维缺乏深度的问题,进一步增加训练次数,提高思维训练强度,以便学生能顺利养成高效列写提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M].赵明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二宁,刘克强.核心素养理论下的议论文训练体系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6

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立不准、思不清、展不开、说不圆、托不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作文分数。学生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误区有以下几种:

(一)审题立意走极端

在议论文写作时,有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立意不准,导致偏离题意或走题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们缺少辩证的思考,总是习惯于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简单化、极端化立意。这种现象在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经常出现。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它包含对立统一、是非取舍、并列共存等多种关系。例如要求以“装饰与本色”为话题进行作文时,有的同学是这样立论的“反对装饰,提倡本色”,而还有的同学是这样立论的“装饰美化了本色,不可或缺”。这两者一个是全盘否定,一个是全盘肯定,他们的观点都十分的鲜明,但在实际上他们都是用简单化的立论来代替了对“装饰”与“本色”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把握,思维从开始就走向了极端。这个误区不仅仅存在于话题作文中,有时候在材料作为中也存在着这样的误区。

(二)议论角度重复或角度分散

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层次拓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论述角度单一,文章没有体现出一定的逻辑层次的现象,有时候即使勉强写出几个层次,也多是生拉硬拽,单纯的为了拓展而进行拓展而拓展,连自己也分不清层次间的联系。有很多时候都是角度重复,或者是角度之间交叉、重叠,经不起推敲。在写作议论文时,分论点在角度上固然应该不同,但这并不表示分论点之间可以毫无关系。分论点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而设,分论点的作用就是要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来更加全面地、充分地对论点进行论证,从而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果分论点的角度迥异到没有办法用一个中心论点去进行统一,那么分论点的设置就会完全失去意义。

(三)议论中有叙无议、缺少总结、脱离话题

议论文中应当以议论为主,叙述的出现也是为了给议论服务。这个道理很多学生都明白,但是一到具体的写作的时候就会忘记、犯错误,要么是习惯性地堆砌事例,让事例代替了议论,缺少阐发;要么就是学生自己的认识能力不足,总感觉无话可说。最后,写出来的文中文体不明。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缺乏议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不善于在文章的结尾处进行议论式的总结和升华。对于议论文来说结尾总结和升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时候,文章是否中心明确、突出,有没有更有意味的内蕴、更深的延伸,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文章的最后一段进行提升。但是很多学生就是缺乏那种熔铸提炼的意识或能力,很多时候都是能够撒开,但是却没有办法收拢,有的学生甚至是放弃最后的收尾,结果是功亏一篑,极其可惜。相反如果文章具有一个好的收尾则可以让文章顿然生色,档次大幅的提升。还有一种现象叫“另起炉灶”。这种现象指的是全文的内容和所给的话题、材料、题目等没有一点相关性,完全就像是另外一篇新的作文。还有一种文章是文章的内容如果仔细的想想,又似乎与所给的话题、材料、题目中的含义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文章常常被称为“文章暗合”。这两种文章在高考阅卷中都不可能会获得较高的分数。

二、对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一)注重文章的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第一条要求就是要“符合题意”。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定义、范围以及要求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细致的诊断、审读,弄清楚作文题目或者提供的材料的信息、含义等显性以及隐性的要求。总的来说审题可以分为四步走:(1)找要素;(2)分析原因;(3)明确范围;(4)提出观点。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议题,其意简单、浅显,可是寓意丰富、深刻,学生在审题时不能够只注重其表面意思,还应该注重其内涵所在。作文的立意承载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成长的关注。想要自己写出来的议论文得高分立意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新,深,有针对性”。对待同一种事物,如果出发点不同,立意也就不同。例如下面一则材料“近几年来,有些学校占用学生课余活动时间、星期日甚至寒暑假进行‘补课’,逼着学生整天‘泡’在‘题海’中,而且美其名曰‘亡羊补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1)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需进行改革;(2)不是在培养人才,而是在摧残人才;(3)应该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4)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二)注意议论角度

任何事物都是由众多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便构成了事物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横向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侧面,纵向可以分解为深浅不同的层次。只有准确地把握住这些侧面与层次,才可能把握住事物的特征,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这样的议论才有广度与深度。当中心论点确定后,对中心论点的论证,往往要将它分解为若干分论点,再逐个深入论述。这里的“分解”,就是对构成事物的要素(各个侧面、层次)的分解;这里的“若干分论点”,就是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在进行议论时要注意角度的贴切、明晰、新颖;在选取某个角度对中心论点作论证时,行文须保持角度的一致性。否则,便会视角混乱、条理不清,导致论证的失败。

(三)议论文需注重对论据材料的选择与叙述

有很多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叙述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在叙述论论据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论据叙述要概括;(2)叙述要要突出侧重点;(3)在引用言论时,要注意叙述的简明;(4)事实论据的叙述必须要有针对性。例如一位同学在议论文《克制》中有如下一段描述:“一次,由于我撞翻了一位同学端的水,我的新裙子被弄脏了,我不但不赔礼,反而还骂他,弄得那位同学反来向我道歉,这使我有些不安。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懂得克制、忍让,就不会伤害别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了。”这段描述虽然文采不够,但是胜在够概括。再例如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个论点时,其论据就必须要具有以下几个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7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典;议论文;脉络结构

议论文写作在我国高中语文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陈玉秋认为“结构是文章的‘骨髓’,‘骨髓’不立,血肉‘焉附’?合理的谋篇布局体现出一个人思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更讲究作者思维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脉络结构作为文章骨架,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尤为重要。在一线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脉络结构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本文探索将传统文化经典的脉络引导进高中议论文写作脉络结构教学,对应高中常用的五种结构类型,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结构脉络建构缺乏系统引导的问题,并在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中对新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使学生在写作中建构议论文结构脉络[1]。

一、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问题究因

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中,整体行文安排、三要素的组织、作文序列布局等内容被一线教师一再重申,但能融会贯通并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学生不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依旧存在明显的无明确思路、结构及章法等问题,即便是沿用了教师提供的所谓写作套路,学生作文中能经得起逻辑推敲的不多,议论文写作中脉络结构教学还是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一是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训练缺乏整体规划、随意性大,缺乏完善成体系的方法;二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议论文脉络教学教材不完善,缺乏典型性、经典性文章引导。缺乏成体系的方法引导,教师教学内容散乱,随意性大,学生没有办法通过完整的体系建构议论文的脉络结构,制约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缺乏典型性文章,一线教师采用的文章模板多是学生的习作,学生的习作中无论是典型性还是严谨性存在缺陷,无法给学生思路或逻辑建构提供值得推敲的思路建构方式。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及对于观点的自我思考与见解,缺乏完善的教材与方法的引导,不仅影响学生的高考作文成绩,也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经典与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

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超越道德、文化、时间、地域的历史、文化、思想和学术价值,它经过历史的检验,如今流传的大多是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精华。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由于缺乏完整体系与教材,习作的引导更是参差不齐,在教学中通过优秀文化经典的典型习作引导学生,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从学习迁移理论角度,传统文化经典中文章的中心主旨、段落大意归纳、语句赏析等输入性活动可对应议论文写作中的文章中心、写作提纲、遣词造句等内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谋篇布局与语言表达技巧,有助于促进写作能力提高。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分析,将传统文化经典学习中习得的理解大意、谋篇布局、合理运用表达技巧等内容结合已有经验,通过对新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可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在作文写作中建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能力。

三、传统文化经典对高中议论文整体结构的引导

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学生习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整体结构不清,分论点设置组织混乱;二是论点与论据联系不紧密;三是论证方法无法准确把握。本文重点针对第一个问题陈述传统文化经典对议论文整体结构的引导作用。高中议论文整体结构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大结构,主要是指围绕全文中心论点进行的各分论点层次排列;二是小结构,主要是指围绕每一个分论点分成的若干层次的排列顺序,两种结构整体类型具有相似性。高中常用的整体结构主要有五种: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综合式。高中的传统文化经典文章中,其结构脉络涉及上述五类结构,对应理清传统文化经典文章中结构脉络,可引导学生对其结构进行临摹,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议论文写作逻辑结构,并运用于写作训练[2]。

(一)并列式。并列式结构中各层次意义与逻辑非从属关系,地位平等,次序比较自由。传统文化经典中整体大结构采用此结构的不多,更多的是在论证论点时采用此类结构。如《六国论》中,在第一、第二段里先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确立了两个分论点…“赂秦力亏”与“不赂者以赂者丧”,接着第三、第四段采用并列的结构分别论证这两个分论点。第三段从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三部分论证了“赂秦力亏”,第四段则是通过齐亡的事实、燕亡的教训以及赵亡的悲剧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采用并列结构把作为论据的事实进行陈列,使得论据充分有力。此类结构在高中作文整体结构中运用较多,对这种论证结构的引导,有利于建构学生论证论点的脉络结构[3]。

(二)递进式。递进式结构中各层次间语意、逻辑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于此类结构有较强说服力有利于文章深入与揭示所陈述事物、事件的本质,传统文化经典中整体大结构采用此结构较多。例如《师说》中,首先陈述了“什么是师”,接着陈述“为什么要从师”及“从师的必要性”,最后归结“怎么从师”,论述过程属于典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劝学》中则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应有的态度”三个分论点,也即“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逐层深入分析“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在引导学生论证结构层层深入时,加入传统文化经典的分析,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写作流程。

(三)对照式。对照式结构中前后两层之间具有正反对比的关系,它们或是互相对立的事物,或是同一事物具有互相对立的两方面,在论述中两者相互比照、呼应,通过显示两者矛盾,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传统文化经典中,此类写法较多。例如《过秦论》中文章前半部分通过层层铺垫,反复蓄势,极力陈述秦国的强盛,然而后文一转,强大的秦国在陈涉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前后对比鲜明,整篇先扬后抑,在鲜明对比中突出文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同时,文中附以“秦与六国”“六国与陈涉”“秦的盛与秦的衰”等例证对比,整体与局部中全面运用对比,更好地说明主题。《伶官传序》中同样采用先扬后抑的结构极言“盛”的势不可挡、“衰”的无法挽回。通过鲜明对比使得论理水到渠成,起到警策的作用,辩证分析文章的引导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分式。总分式结构指文章层次间分总说与分说两个部分,共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三种形式。这类结构总说部分将文章主要内容陈述明晰,分说部分条分缕析,文章整体脉络相互贯通,条理清晰。例如《六国论》便采用“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始总述六国破灭总原因,继而围绕“赂”的对立双方,分述“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分论点,直接点明赂秦危害,并反向论证,最后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总结,整体结构清晰,论证严密。传统文化经典中此类脉络结构较多,只需要点拨,学生较容易掌握,较易临摹。…

(五)综合式。综合式结构指文章层次结构采用上述多种方式组合,文章的论证深刻、全面往往需要融合多种论证方式,上述四种模式在传统文化经典中单一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往往是多种结构交织形成复杂综合的论证结构。如《师说》一文,除了上述的典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还采用了总分式与对比式相结合的方法。全文运用了综合式的论证方式,使得文章环环相扣,全面完整论证了文章的中心。对此类结构的吸收、消化、提升,能使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脉络结构,有利于整体提升学生写作论证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将其逻辑系统、条理结构、论证方式深入研究挖掘,使之简洁鲜明,并通过学生的训练与学习,将其内化、应用于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实践,能解决议论文脉络教学教材不完善,缺乏典型性、经典性文章引导的问题。脉络结构建构。将写作结构临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增强议论文阅读写作能力,同时,借鉴传统作品的结构方式、论点提出方法和论证方式能让学生理解结构内容,建构完整的议论文写作逻辑结构,并在训练中不断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玉秋.思维学与语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俞发亮.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的建构与反思[J].语文建设,2012(03).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8

一、目前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问题与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其中写作能力尤为亟待提高。这一点在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平均成绩中显露无疑。这是广大英语教育者需要直面的问题。究其原因,学生入学基础、学校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固然重要,但更不容忽视的是,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并未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足够重视,写作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陈旧和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才是最终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低下和进步缓慢的根本原因。根据对河北省十所普通高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外语教学部或大学外语教研室相关教师的访谈调查,93%以上的教师在课堂上以训练学生听说和阅读能力为主,综合教程中关于写作指导的章节往往一带而过,甚至由于教学进度紧张而忽略或让学生自学,写作教学明显处于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边缘地带。77.5%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以“成果教学法”(productapproach)和“内容教学法”(contentapproach)为主,有较少数教师几乎不使用任何系统教学法,而是采取根据教学进度随意处理的“游击战”。成果教学法以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条件理论为依据,其主要环节为: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这是一种直线型的教学流程,师生行动比例为2:1。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控制”和“包围”之下;从批改内容看,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即词汇、语法、句式、标点等细节进行批改反馈,教学目标侧重最后结果。这种教学法的弊端是:教学过程处于相对静态模式,学生的习作以教师的一次性评价为“终身判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难以提升,丧失写作兴趣与写作自信。根据问卷调查,83.5%的学生对教师批语的反思流于形式,只看重最终得分。

二、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动态写作教学模式的构想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语言学家已经对成果教学法提出质疑并指出其弊端。美国教授WallaceDouglas是过程写作法(processapproach)的首创者。他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课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随着几十年来过程写作法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已成为当今西方写作教学法的主流。过程写作法将写作视为一种复杂的、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视写作活动为社会交际活动,注重写作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表达,注重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能动性,强调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强调写作的认知过程。过程教学法不再把重点放在语法、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上,而是放在制定计划、寻找素材、撰写草稿、修改编辑等写作过程和技能上。语言学家对于过程写作法的具体环节尚未形成定论,但其遵循的教学原则基本一致,基本环节主要包括:写前准备(pre-writing)、撰写草稿(composing/drafting)、修改(revising)和编辑(editing)。这几个阶段并非线性排列,而是相互交叉,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成果写作法更具备动态特征,体现的是一种教与学的动态过程。过程写作法并非完美无缺,其弊端是写作过程耗时较长,短期内效果欠佳,易忽略基础知识等。因此,不能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照搬照抄此法。但是过程写作法所体现的原则和理念,为我们解决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棘手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我国英语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形成适合自己的写作教学模式。

三、基于过程写作法的大学英语写作动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过程写作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原则,针对我国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特点与现状,教师可以尝试以“动态”为核心的“过程法”教学模式。其主要环节包括:输入阶段(Input)→完成初稿(Firstdraft)→学生互评(Peerevaluation)→初稿修订(Revising)→教师评价(Teacherevaluation)→完成二稿(Sec-onddraft)→写作评阅系统测评(Computerassessment)→师生交流(Teacher-studentcommunication)→成稿及分享(sharing)。根据动态模式特点,上述流程可概括为:动态输入→动态评写→动态分享。

(一)动态输入阶段

此阶段是写作过程的准备阶段。不同于成果写作法准备阶段的单一性和思维拓展的欠缺性,过程法教学模式中的准备阶段被视为其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在课上课外通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体资源搜集和写作主题相关的材料及信息,并通过集束法(Clustering)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此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在课堂上共同展示分享,教师给予必要点评。通过这种动态输入准备,学生将获得充足的前期积累和充分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写作过程的思辨性和创造性。

(二)动态评写阶段

此阶段是写作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与成果教学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习作的评改是一个循环动态的系统工程。首先是学生之间的互评,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互评主要针对语言问题,而且评阅后进行必要的交流,并保留各自意见,将重大争议问题通过电子信箱发送至教师,此环节在课下完成。教师通过邮件反馈意见,普遍或典型问题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点拨指导。学生修改完成后,由教师进行评改,且重点进行宏观修改(macro-revision),即从大处着眼,更多关注作文的思想性,内容,结构和逻辑,同时对作文的亮点给与肯定和鼓励,并且主动同学生沟通,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实施“民主化”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修改和重写过程更加顺畅。学生重写完成并再次提交后,教师根据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如果仍旧是问题严重的,继续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基本无误的,要求学生课下将作文电子版提交“批改网”进行系统评估,评阅系统将会把作文中的细节问题和错误进行扫描并反馈,学生根据意见重新修改,最终完成终稿。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评阅标记方式的选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教师使用间接标志法(theindirectmarking)(或称最小限度标志法),即仅在错误内容下方划线,或用符号做出标记,或仅标明每行出错数量等,常用的符号标志有:WW=wrongword、AG=agreementSP=incorrectspelling、T=tense、AR=article等。这样标注一方面能使教师省时省力,提高批阅效率;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促使他们去自发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动态分享阶段

此阶段是成果写作法基本忽略的环节。但在过程法教学模式中至关重要。过程法旨在培养学生写作信心,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动态分享是实现学生写作成就感的有效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本组优秀习作并给出推荐理由,有教师和评价组学生共同评选本班优秀作品3-5篇,在课堂上进行赏析点评,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共同交流。同时,将优秀作品上传写作博客,鼓励不同班级的学生共同进行点评和欣赏。需要注意的是,动态写作教学模式以“动”为核心理念,认为写作是一个动态交互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深度交流存在于整个写作周期,学生写作思维的活动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过程。同时,教师须想方设法将“动”的机会留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写作过程的主体和主宰。过程写作法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写作者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和交互活动,提高其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将过程写作法同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思辨性,最终使学生的英语写作素养和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作者:李飞鹏 单位:保定学院

第二篇:合作学习理论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英语的可行性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

在合作学习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从而在交流合作中显著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说来,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具备三大特点:第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注意整体校园文化的构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动态性,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小组间的沟通与交流,完成写作教学,学习小组成立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教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三,合作学习的非预设性,在利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多元性,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外,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合作交流中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实现同步发展。

(二)合作写作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将作文材料呈现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之后,学生进行写作,完成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纠错。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弊端很多,比如作文内容的东拼西凑、英语写作困难等,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应用了合作学习理论,这样一来,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多,增加了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同时,这种学习方式还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理论具备很强的必要性。

(三)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随着教学研究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其中,合作学习理论所具备的影响、成果是最大的,通过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都可以显著的增强,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小组教学,通过此种方式,学生还可以学会换位思考,并树立团队意识,提高表达的信心。由此,合作学习理论具备很强的优越性。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的主要工作就是小组组建,以班级为单位,对班级所有学生的英语及英语写作情况进行了解,了解完成之后进行分组,以便于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具体来说,在进行分组时,依据为性别、学业成绩、情感态度、能力倾向等,通过充分的考虑学生各个因素之间的差异性,合理的进行分组,从而达到组员之间取长补短的目的,以便于整个小组的学生写作能力都能有所提升。另外,各个小组之间学生总体的写作能力应该持平,以便于在进行竞争时,具有公平性,这也便于评价的开展。小组内的人数不应该过多,一般以五人为宜,包含一名优等生、一名差生以及三名中等生,并给予每名组员相应的任务和责任,以便于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有发言的机会。

(二)教学过程

小组组建完成之后,就需要展开写作教学,在进行写作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构思,具体说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语言输入,教师为学生提供范文,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此环节的作用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二是打腹稿,针对写作的主题,小组内的学生搜集资料,并对可能用到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进行讨论,从而形成一个大的框架;三是教师引入,所谓教师引入,就是教师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情景,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四是列提纲,这主要是为了接下来作文的撰写做准备。在进行“TheCountryLife”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然后通过情景创设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教师可以给定几个问题,如“What’rethehappymo-mentinthecountry?”等,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写作提纲。提纲完成之后,学生就可以进入创作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适当的参与进去,给予学生相应的写作指导。学生作文写作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反馈,首先由学生进行自评及小组互评,通过不断地思考和修改,使自己的文章不断地趋于完善,随后,进行教师批改和讲评,通过教师的批改,可以将学生以及同伴无法发现的问题提出,通过教师的讲评,可以及时的指导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完成点评之后,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出来,通过展示,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结论

在进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让学生勇敢的用英语进行交流,提升写作教学的课堂效果。

作者:刘璐筠 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对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出了具体的阐释,一共列出了3个层次的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并经国家教委批准,从1997年6月份起,四、六级考试采用“作文最低分制”计算成绩。按规定,考生写作成绩若为0分,无论其总分是否高于60分,均按不及格处理;若其作文分高于0分,低于6分,计算成绩时,需从总分中减去6分,再加上实得作文分。这一评分原则无疑对一直处于低谷的英语写作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体现了国家对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高度重视。大量已有的研究也证明,写作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输出形式和交际手段,它涉及到听、说、读等其他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写作能力的提高,势必推动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写作是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经过教师和学生多年的努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效果仍不尽理想,这可以从考察学生究竟“写了什么”看出来。通过日常对学生英语作文的批改,结合四、六级考试作文的阅卷经验,笔者发现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写作技能,能够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型顺利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比较恰当,语法错误较少,表达意思基本清晰;但同时,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充斥着陈词滥调,如“Everythinghastwosides.”“Onlyinthiswaycanwesolvetheproblem.”等等。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考前“临时抱佛脚式”的强化训练更是只注重个别写作技能的操练,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只要背几篇校外培训班名师提供的范文模板,就能写好一篇英语文章。因此,英语写作教学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还要从根本上思考和解决“如何教”和“教什么”的双重问题。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兼顾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

回顾以往的写作教学理论,从早期的“语法翻译法”,发展到后来主流的写作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以及关注写作微技能的“形式修辞法”等等,不难发现,以往写作教学研究的重心常常落脚于讲解语言用法和形式、篇章结构、修辞特征,强调写作规则和写作策略的传授,以及探究科学的写作过程诸多方面。这些语言知识、语用能力以及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的传授固然培养了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和写作技能,有利于英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但忽略了对学生习作中思想内容的考察和深究。从文章学的角度来看,任何语言作品都可以分为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两个维度。不可否认,语言是内容的载体,一篇好的文章必然要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特别是用一门外语来写作,只有目的语使用得体,才能表达准确、生动、丰富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内容是作品的核心,就如同心脏对人体一样重要。人无心脏不能存活;文章无内容不可流传。如果一味绕着主题兜圈子,中心思想模糊不清,文章中充满空话和套话,缺少新意和独到的见解,写出来的文章只会有肉体,没有灵魂。更重要的是,写作过程实质是一个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还是体现在内容和观点上。因此,在西方教育中,写作教学被看作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在西方文化中,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创造和变革的动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要素之一。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指个体进行的反省性思维活动,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善于思考,看问题透彻,说服力强,在语言技能、尤其是写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悟性,因而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简言之,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两手抓,即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两个维度并重。一方面,继续规范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另一方面,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使写出的作品富有新意和深度,实现文字语言和思想内容皆美。

三、提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途径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并重呢?屠锦红指出,言语形式大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语汇与语用。细分的话,语用又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语法修辞,一是写作规则;前者着眼于作品的微观,后者着眼于作品的宏观。言语内容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的材料事实,一是主观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于学生最终的习作成品,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考查:语汇、语法修辞、写作规则、材料事实和思想情感。一言以蔽之,促使学生写出佳作所需的这五个要件就是作文教学中应该教授的。前面提到,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关注语言的使用及英语写作规则的讲授本无可厚非,但只注重语言忽视思想内容的挖掘必将导致写出的作品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此外,在批阅学生的作品时笔者发现,即使没有华丽的词汇和复杂的语句,用平实的语言也能写出打动人的内容。例如,一次阅卷经历中,在论述“电子书籍是否会最终取代纸质书籍”这个话题时,大多数学生是一边倒的大谈电子书籍的好处,对于纸质书籍的优势要么避而不谈,要么无法切中要害,只有个别学生写到“PaperbookswillneverbereplacedbyE-books,becausewhenreadingapaperbook,Icansmellandtouchit.”读到这样的句子,读者不经意间会立刻联想到中文的一个成语“书香门第”,而写下这类表述的学生作文也基本列于高分段。如前所述,愿意思考、富有创见的学生其语言学习能力更强。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就要在重视言语形式之外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去尝试改进日常写作教学。

(一)调整命题方式

命题作文因其操作便捷,评判标准易于统一,过去一直在英语考试和写作教学实践中受到青睐。但由于其形式机械、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正逐渐被半命题作文取代,如看图或阅读一段文字后阐述自己的观点。然而,不管是命题还是半命题都是教师来选题,因此,选出的话题对思维活跃又极具想象力的年轻人来说很可能还是缺乏兴趣或感觉无话可说,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命题还是半命题要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还可以鼓励学生推荐选题,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来拓展。此外,在选题时还要考虑写作者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选择不同难度层次的主题作为写作教学的起点。

(二)运用创思技巧

培养学生挖掘题材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也离不开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思技巧的运用。西方写作教学中最常被推荐的构思技巧有: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自由写作“freewriting”,提问法“askingandansweringquestions”等。每种技巧都适用于不同问题和话题的创思。例如,头脑风暴中的列举法“listing”就非常适合从正反两面来论述的选题;而面对复杂的社会话题,训练学生用串联法“clustering”去多角度探究问题,建立事物间的有机联系,有利于他们找到意想不到的思考角度,从而形成新的认识。简言之,熟练掌握和运用开拓思路的方法也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它会让学生在创作时有下笔之处和创新之处。

(三)教师转移评价重心

改进的另一个核心是评价重心的转移。长久以来,受传统写作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批改学生英文习作时,首先仍旧重视语法结构以及遣词造句的正确性,忽略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无形中成为语言纠错的机器。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第一次修改学生的文章时可以故意忽略语言使用的错误,给出的评语只关注意思的表达和见解的新颖,即立意,如“Sincetherearevariousopinionsavailable,whynotlistentoothers’argumentsandmakeadecisionamongthemtoformyourownclaim?”“Couldyoutrytotakeabalancedviewontheissuewhichwillmakeyourargumentsoundstrong?”等等。评价时最好不要下论断,而是尽量使用建设性和探讨性的语气,鼓励学生深入地探究和发散地思考。当然,在评价时还要考虑写作者的语言水平和能力,对于水平较低的语言学习者应当更多关注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基本英语写作技能的掌握,对水平高的语言学习者侧重关注思想内容的新颖和深刻。可以这么说,当教育者的评价标准和意识先发生了改变,才能真正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和意识,确立真正的写作教学中心,授人以渔。

(四)写作教学功效再认识

古往今来,很多大家都没接触过所谓的“写作培训”,可仍旧创作出了广为流传的名篇。那是因为人类每种思想感情的抒发都需要长期的、缓慢的生活积淀作为支撑。作文教学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靠几堂写作课是无法解决的,这是所有致力于写作教学的人必须接受的客观现实。换言之,鼓励英语学习者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并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否则只会重复看到语言华丽、内容空洞或内容新颖、却缺乏得体的语言去承载的作品。所以,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在课外,有了这个认识,才会推动寻找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真正出路,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才不会沦为空中楼阁的设想。

四、结语

写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语言能力。语言是为传播思想服务的,外语的写作应当重视语言的纠错,但如能兼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激励学生去深入探究和思考问题,那么英语写作教学才能找到最终的突破口,学生写出的作品才能有血有肉。

作者:朱彦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四篇: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一)用户身份双面性

所谓的用户身份双面性是指用户不仅是信息的享受者,还可以是信息提供者。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不仅能够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而且还可以将自己觉得价值高的信息发到网络上去,此时人们的角色就是信息提供者。

(二)数据为人们决策提供建议

人们通过分析大数据,能很容易地发现已有的信息或者规则,还可以对未来很多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这促进了人们决策能力的提高。比如,很多网站会根据该用户曾经有过的购物经历,判断该用户的喜好、购物频率、消费额度等等,从而有目的地推荐其感兴趣的产品,从而很好地提高产品的销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

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新鲜的事物,更多的是通过信息、数据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比如,以前我们为了印证某些理论,会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来获取相关数据,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种抽样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因此,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就随着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之前的高速开始转向高效。

二、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

(一)教学资源丰富多样

在大学英语写作中,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是老师的课堂讲授,但是大数据时代对传统授课方式产生了冲击。因为大学英语写作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很多丰富、多样化的写作素材,比如最新的专家论点、教学视频等,这些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因为大量的信息不仅包括学生已掌握的,还包括学生没有掌握的、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这些优势条件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写作目的更加明确

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有一定的写作目的,在传统的英语写作中,学生比较在意写作的过程,对于写作的目的或者写作带来的效果不重视,也就导致了之前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缺乏自己的思想,不了解自己写作的意义和内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喜欢写作,这严重阻碍了大学英语写作的良性发展。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的大背景下,学生可以不再死板的“写”作业,可以有效地将练习和表达融合到写作的过程当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促使写作不仅仅再是为了写而写,可以真正的起到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作用。

(三)写作手段和方式更加先进

网络时代下,计算机开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甚至代替了传统的纸质写作,人们很自然的运用它来处理日常的文字工作,这些都很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减缓学生在大学英语写作时的压力,而且计算机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在不久的将来也会继续为大学英语的词汇、语法学习带来很多便利。通过计算机的运用,学生可以很快找到学习语法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大数据时代节省了学生的写作时间。

(四)写作能力与评估方法的多样化

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考察有很多方面,比如语法的运用、语法的理解、词汇的学习掌握情况等等,这些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构成了大学英语写作能力。阅读是培养写作能力很有效的手段,因为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兴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为学生写作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五)写作结果处理方式更加有效

写作结果的处理方式与写作目的更加吻合。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会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任课教师,老师会按照要求对作业进行批改,批改后发还给学生,这是一个基本的大学英语写作流程。但是作为交际活动一部分的英语写作不仅要有写的能力,更要将其融合在实际的交际当中,写作活动的结束应该以能够完成交际目的为依据。

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策略

(一)以语言应用为根基,深入了解作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

大学英语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写作仅是一种方式,英语写作需要具备文本、作者和读者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这些也是衡量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依据。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英语写作不再是作者和文本,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简单关系,而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十分繁琐也十分复杂。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思路开阔,多角度考虑问题,勇于抛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进先进有效的方式来教授英语写作。

(二)构建写作教学评估系统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的写作和计算机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大学英语写作提供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将教学与网络应用相结合,构建一个教学评估系统。

(三)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大数据时代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挑战。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知识和信息技术运用技能。此外,数据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更加方便,但是同时也会给学生抄袭带来便利。总之,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权衡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利弊,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另外,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们如果依然只在自己的领域进行学习、进修势必会遭到淘汰。在当今时代,只有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在大数据时代进行良好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

四、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是积极的,为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有益的信息等。从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写作水平来看,大数据时代确实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主体的高校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大数据时代的价值,利用好它给我们带来的有效数据,深入挖掘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并且要不断通过网络手段练习和运用英语知识,从而进一步促使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丁晶华 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互文性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一、多模态写作教学方式及互文整合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人们日常交流的多元化,也使一种新的多模态表达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领域。Kress和Leeuwen曾指出,“多模态就是指几种符号模态的同时使用,也是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在一定媒介的作用下交流信息的模式或方式。”而后胡壮麟也指出,“多模态化是在交流活动中不同符号模态有机地混合一起,在一个特定的文本或交际意图下共同构建意义的各种方式。”多模态话语指运用人类的多种感官如耳听、目视、接触等,通过声音、言语、图像、动作等路径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目前,多模态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很多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如陈瑜敏、秦小怡(2007)对语篇中的多声系统互动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时阐述了多模态语篇图文符号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甘洛荧(2012)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英语的词汇学习效果与多模态话语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目前对于多模态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付蓓(2010)在做了相关的对比试验后,认为多模态读写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李凌云(2012)将多模态理念引入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写作教学效果。但也有学者注意到,很多教师一味追求新奇效果,大量加入多媒体素材来促成多模态教学,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则会逐渐丧失。有时关系不密切的多模态视听资料反而会干扰学生思考,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实则学生对所讲内容达不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一线教师还需对这种教学模式加以深入探究。笔者尝试在互文性视域下,探索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多模态图文互动形式进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二、互文性简介

互文性一般被界定为语篇之间的关系。“互文性”这个术语是由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于1969年在她的《符号学》著作之中提出的。她指出“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这一理论彻底打破了语篇的“原创性”和作者的“影响力”的传统观念。在该理论看来文本便宛如一块磁铁,吸纳了与之有关的、与之接近的所有因素。互文性理论提出后,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在读写教学研究领域应用开来。西方读写教学语境下的互文研究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国内研究却未能跟上步伐。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杨汝福,他曾指出“互文性理论涉及读者、作者和语篇间的关系,其研究成果必然为阅读和写作教学所借鉴,指导具体读写实践”,但同时他也指出将其运用到读写教学仍有一个过程,我们还需要结合时代特点来探讨。

三、互文性指导下的多模态写作教学

互文性理论提出后,有很多学者根据不同的视角对互文现象进行分类。如Fairclough把互文现象分为明显互文性和构成互文性;Jenny把互文性分为强势的和弱势的;辛斌把互文性分为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Devitt区分了三种互文关系,即“指涉互文性、功能互文性及语类互文性”。互文现象有很多类别,上面这些分类从不同角度对互文现象进行了归纳。某些研究结论只适用于某个或某些类别的互文现象,本文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二版)第一至第四册中每单元课后写作练习为例,研究在英语多模态写作教学中进行互文性整合的必要性。读写教程共四册,每册均有十个单元,每单元课后都有相关写作练习,这些作文主要以论说文和观察描述类作文为主。本文主要从Devitt提出的三种互文性关系来分别进行论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新文本的生成过程中,三种互文关系并未完全隔离开来,而是相辅相成,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从而使新的文本拥有突出的语类特点及互文特点。

1.指涉互文性角度进行多模态整合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指涉性互文即一个语篇与其他语篇有明显的指涉、引用关系,它们有时会有明显的标记或在语篇表面就有线索显示。体现这种互文性关系的写作行为十分普遍。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为了扩大学生视野,向学生展现多方位的诠释角度,教师须备课充分,准备密切相关的多模态背景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可从各种互文性文本中吸取养分,在写作中有所指涉。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是“computers areof great use to our daily life”,而第三册第七单元的写作题目为“computers work wonders”。这两篇文章都要求学生用更加翔实的资料和例子来佐证此观点,都是明显的论说文。两篇文章主题相似,教师可准备的多模态资料很多,供学生从这些原文本中吸取养分、在写作中进行直接指涉或引用。但若忽略了各自主题和多模态资料的互文性密切程度,没有选择性地呈现给学生,则会给学生带来混乱。因此,在写第一篇文章之前,教师给学生呈现的应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电脑进行学习、购物、交流信息、查阅资料、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图片、视频或者文本等资料。而第二篇文章则要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展现电脑创造的奇迹,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如工业机器人、网络追踪逃犯、远程会议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运用等。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有选择地利用他所看到、听到的多模态资料进行写作,这就体现了文本的指涉互文性。写作完成后,教师既可独自批阅,示范成功的互文本范例,引导学生参照其进行修改,吸收好的语句和观点。也可让学生两两互相批改,把彼此文章中好的地方吸纳到自己的文章中来,通过指涉他文本再进行自我文本的二次创作。这就使得学生在良好的互文环境里,实现新旧文本的过渡和重构。

2.功能互文性角度进行多模态整合

每个语篇都有自己的写作目标,都会与其所属的特定话语社团的系列文本进行互动,从而构成对他文本的回应,来实现其交际功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每篇作文都要达到和其所属的特定话语社团的系列文本相一致的功能。《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主要出现的文章类型为论说文和观察描述类文章。论说文是指传统的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其交际功能是达到反驳或支持某观点,或引起关注,或解决问题等目的。观察描述类文章按照描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件的记述、人物或物体的描述、地点和景物的描述三种。对不同事物的描写也有一定的结构顺序如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行文中常用一些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串联起相关的行为动作和发生事件。在给学生布置作文任务后,教师须在学生动笔前,帮学生分析清楚所要写的文章类型,再带领学生学习一下此类文章的结构,并通过多媒体提供相关的同类文章,供学生参考借鉴,或要求学生自己查找同类文章阅读,以达到触类旁通。例如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写作内容,为了训练学生运用时间顺序来写作的能力,要求学生以“the lifeof Charlie Chaplain”为话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文章。这属于对人物的描述文,教师可以呈现给学生的多模态资料很丰富,但从功能互文性角度看,教师则最好提供和作文具有相似功能的以时间顺序来描述人或物的文章。在给学生呈现卓别林背景资料之时,也应以时间顺序为主,以其人生中大事件为主。教师可以运用幻灯片或者电影片段丰富学生背景知识。然后提供人物描述类文章模板,还可以用卡片呈现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或语句。当学生头脑中储备了丰富的语篇资源,便会形成意义网络,通过转换互文资源,实现语篇的新旧连接,创造出新的文本。

3.语类互文性角度进行多模态整合

语类互文性指一个语篇中不同风格、语域或语类特征在语篇生成过程中混合交融。有些语篇可以综合不同的体裁,如论说文就是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想内涵和思考能力,当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也往往不是单纯的议论文或说明文,而是二者的混合体,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作文训练中,应对论说文加强重视。同样,议论性的句段也可以在观察描述类文章中寻见。有时场景描写、叙述或讲故事的段落或句子也会出现在论说文中。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某种体裁的文章时,既要着眼于主体语类特征,又要鼓励学生在文中适当的地方应用某些其他语类。如《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八单元中要求学生通过对比手法来描述“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除了按照要求描写初高中不同学习经历外,应指导学生补充恰当的议论性语句,使文章更加态度鲜明、具有深度。第四册第二单元作文训练话题为“famouspeople shoulder more responsibilities”,要求学生以论说为主,但是可以让学生在其中穿插描述某个名人相关事迹的例句。第五单元的“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 of living with one’s parents”作文中,也可鼓励学生除了单一的说明外,可以适当通过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来进一步说明,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避免文章刻板单调,千篇一律。

四、结语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在新时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因此不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抑或学生的学习方法都需不断改进,逐步创新。互文性理论阐释了语篇内部、语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意义的形成源自多个语篇、多种声音和编码方式,这一理论对英语写作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启发。教师的多模态资料必须经过筛选,使它们之间在内容、风格、体裁、功能等方面具有密切的互文性特征,和写作互文性关系弱的多模态资料应该毫不犹豫地舍弃。本文论述了如何在互文性原理指导下尽量避免多模态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园园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第六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情境

一、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新解

1.生理需要。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而写作水平的提高,更是全面提高英语水平的基础需求。英语写作从用词的选择,结构的建构到最终文章思路的清晰,都涉及到学生英语基础的每一个细节。词汇理解错误或者使用不当,亦或是造句过程中语法使用不当,更或是篇章理解整体错位,都会严重影响到一篇文章的品质。因此,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词汇。包括全面介绍词汇的用法,相关常用短语的延伸,词汇的变形,以及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辨析等等。总之它就像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生理需求”一样,是学生最迫切获得的知识,也是学生最亟待提高的部分。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也就是安全感。它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单词。当你真正掌握了某一个单词以后,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会逐渐增加。学生掌握了一定词汇以后获取了安全感,但是这种安全感是暂时的,之后又会有新的冲突需要解决。当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以后,他们开始尝试使用这些新的短语和词汇。

3.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英语写作课堂上通过互动所建立的这种归属感和其他感情。在笔者的写作教学中,通常会把学生分成两组。比如在“Tigermum”这个教学案例中,经过对虎妈的总体介绍以后,要给学生提供一下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Groupdiscussing”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Brainstorm”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的发言中碰撞出火花,互相学习其他同学的表达。

4.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在马斯洛的理论中有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这一点教师的作用较为重要。在写作课堂上,有些学生会较为内向,不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才会举手发言。因此无论学生的表达如何,使用的词汇是否丰富,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及时的鼓励,是他们得到老师的认可,得到尊重。在今后的课堂互动中,他才愿意积极的参与其中。但是如果没有从写作课堂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尊重,以后将没有勇气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的效率以及整个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5.自我实现需要。

英语写作教学和其他英语学科的教学一样,不能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它是一个连贯的体系。因此英语写作教学不是单独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是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写作词汇的丰富对于听力、阅读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产生“困惑”,从而积极去解决难题。

二、需要层次理论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和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