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例6篇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1

>>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树立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及矫正对策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和性观念调查分析 浅析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功利型恋爱观探析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分析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浅析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探析 浅谈大学生恋爱观 浅议大学生恋爱观 浅论大学生恋爱观 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观存在问题的社会化因素探析 浅谈美国校园电影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浅析当代大学生不良恋爱观及其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cid=li001&utm_ source=yahoo&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pc_yahoo&DAL=. TLTHiqCe9aD&DLT=1&trflg=1.

⑥日语为“ロールキャベツ系男子”,意为外表看似对异性没有太大热情,对恋爱不主动,但内心却是相反的男子,好像里面是火腿外面是白菜的火腿白菜卷一样.

⑦http:///gundong/200912/t20091225_505806046_ 3.shtml。

参考文献:

[1]张丽霞,郑红,宁式颖,果孝文,白佐俊宪,今野洋子,星信子,佐佐木邦子.中日两国大学生性意识、恋爱观调查比较研究[J].哈滨学院学报,2002(9).

[2]近藤泉.中国人の恋愛意識-恋愛に対する意識の日中比較-[J].名古屋学院大学研究年報,2008(12).

[3]疋田京子.大学生の恋愛観-結婚観に関する意識調査[J].鹿児島県立短期大学紀要,2008(59).

[4]宫下一博,村山真澄.青年における恋愛観と親子関係[J].千葉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紀要I教育科学編,1996(2).

[5]王辉.改革開放以降の中国人の性意識の変容およびその形成要因についての考察[J].NUCB journal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2004(11).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2

1.1恋爱观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恋爱观是指人们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在择偶标准、情感处理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看法和认知以及对待爱情的行为倾向方面的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肯定了“现实中的个人”是一切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也是有关社会历史理论的出发点i。恋爱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社会价值体系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

1.2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指标分析。研究微信聊天工具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与道德教育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恋爱观的维度进行分析。

(1)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爱情与道德是相伴而生的,爱情是基于的道德之上的,在中国具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道德观念了。通过微信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可以在用户在不见面的情况,使双方能够自由的交流。从理论上讲,这时候双方的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更纯粹,由于微信信息沟通功能的便捷,彼此的关心与问候得以实现,更容易建立起双方之间的精神依赖。

(2)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从文化程度的角度来说大学文化还是比较高的,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深度还算比较高的。微信作为社交网络交流工具,其重要特点是“社区化”,对某一话题的探讨与共同关注,是双方有进行继续交流意愿的基础,而这其中往往是对品德、兴趣、性格的考虑。

(3)恋爱目的。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人,由于学习的压力,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逐渐趋于成熟,大学生对恋爱的目的也有很大的改变。少了以恋爱为游戏的态度,对恋爱的目的也趋于单纯化。在利用微信添加好友时,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或者手机QQ上的好友,这样添加的好友都是自己认识的,对于大学来说无论是出入寻找“比翼双飞”的“小伙伴”,还是学习与人相处的目的,这些功能帮其实现。

(4)婚姻家庭观。传统的恋爱观认为,恋爱是以结婚为前提的。因此,对恋爱观的考量必须包含其婚姻家庭观。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其他人相比还是较多的,其对婚姻家庭观大学生更趋向追求结婚为目的、对待婚姻男女双方更要忠诚。在目前的微信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网页发图片、附文字记录自己的恋爱生活,这些内容也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而这些文字图片资料会成为记录,这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婚姻观的形成,即婚姻意味着忠诚和责任。

2、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的现状调查分析

2.1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针对A市3所高校的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而研究对象必须是有过通过微信交友成功经历的大学生,从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恋爱的目的以及婚姻家庭观四个方面来调查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二是选取A市对应的3所大学高校的男女大学生和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的方式来了解老师对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与道德教育问题的看法。

2.2调查结果

2.2.1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总计发放500份问卷,回收了470份,回收率94%,剔除回答不完善的问卷后,有效答卷456份,问卷有效率达97%。调查结果如下(见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可通过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积极影响,总体赞同比例占74.08%,而在恋爱观的四个维度当中,大学生认可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最大的是对恋爱对象的选择,占82.38%,其次是赞同对爱情的认识的影响占73.91%,而认可微信影响大学生对婚姻家庭观以及恋爱目的表示赞同的比例分别是73.89%和66.13%。从二级指标来看,对性格合拍的恋爱对象表示赞同的大学最多,这个比例高达91.23%,其次是有共同志趣这一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占89.62%,对寻找学习的动力这一选题表示赞同的最少,只有58.13%。

3、道德教育视角下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措施

3.1通过微信互动平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各方面的信息的传播和传递不再是单项式模式,它已经被一种精心搭建的互动和分享的平台所代替。在此平台上,媒介的接触越来越人性化。因此,微信作为聊天工具中的一种,其对道德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传统的道德教育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利用微信传输图片、文字的功能向学生传输教育的思想,无面对面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然的交流环境,以减轻面对面交流的压力。在微信环境中,思想教育者也可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状态、个人的恋爱观等信息,为学生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利用微信从“大众”向“聚众”转变,针对学生遇到的个人为题通过微信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增强大学生对特定的道德教育信息的信赖度,使微信作为载体传播和推广思想教育工作。

3.2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在谈论大学生恋爱观的时候我们也是否真正想过怎样才能改善和完善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在现在大学生的恋爱中,大学生懂得恋爱是志同道合的人的一种相互欣赏,在双方互相谅解与彼此忠诚的前提下真正的做到文明爱情。所以在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教育中我们真正做得是需要对大学生恋爱观的一种引导。把现在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道德融入平时的思想教育之中,以传统灌输与现在的教育方式相结合这样对于大学生来说会起到很有成效的效果。在这种教育中不仅要让大学生们感觉到恋爱的严肃性,更需要在这种引导之下使得现在的大学生们懂得恋爱不单单是一种权利,更要使现在的大学生们懂得恋爱需要两个人要以高度谨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爱情。爱情双方是平等的,所以在恋爱的过程中,现在大学生需要懂得自由不等于放纵,恋爱不等于束缚,在恋爱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天长地久不单单需要两个人无尽的厮守,更需要在正确的实践做正确的事,认识到学习为学生的本位,今天的学习是明天厮守的保障。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3

参考文献

[1]王洪波,石德时.当前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9):23.

[2]余逸群.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恋爱道德教育[.丨].北京青年政抬学院学报.2003(6):31.

[3]孙景艳.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1(10):30.

[4]骆文炎.高职生恋爱观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3(23):183-]84.

[5]方国庆.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10):84-85.

*此论文为: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文荣.英美诗歌名篇研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3]宋启军.试论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的叙事艺术[J].作家杂志,2012.6.

[4]宋兆霖主编.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第8卷艾米丽・勃朗特诗全集[M].艾米丽・勃朗特(著);

参考文献

[1]梁健.爱情本质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陈昕.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3]王凯.90后大学生爱情观现状与应对教育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2.

[4]闫军秀.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与教育对策[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爱恋;适应,心理学;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B 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31-02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专一和稳定的感情[1]。美好的爱情催人上进,不幸的爱情使人失意甚至沉沦。爱情观是人对于爱情或恋爱所持有的主观态度和看法。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爱情观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据国内多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爱情观存在许多错误认识,如爱情至上论,过分注重外表、家庭条件,对爱情过于功利等,而这些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情绪控制甚至价值观[2]。为了解爱情观对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问题应对,恋爱关系适应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并为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成都市区的13所本科高校中,分层随机抽取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87份,有效回收率为85.88%。其中男生402名,女生260名,未注明性别25名。正处于恋爱中的学生有253名,男生145名,女生108名;平均年龄21.59岁。

1.2 研究工具

1.2.1 爱情观量表[3] 共38题,有5个维度:追逐游戏、友伴照顾、牺牲付出、浪漫憧憬、现实条件。前期曾在重庆地区对该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删除第9题,仍有5个维度,共解释总方差的41.39%,显示良好的结构效度。总量表和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9,0.74,0.76,0.77,0.74和0.65,分半信度为0.873,表明信度较好。

1.2.2 关系适应量表[3] 共24题,3个维度:满意成长、冲突矛盾、自主共生。研究显示,总量表与各维度的相关在0.311~0.775之间,达到中高相关,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3]。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爱情观与关系适应的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爱情观各维度与满意成长、自主共生均显著相关,与冲突矛盾(除追逐游戏外)几乎不相关。

2.2 大学生爱情观对关系适应的影响 为进一步明确两者间关系,以爱情观的5个维度为自变量,关系适应为因变量,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友伴照顾、浪漫憧憬对满意成长有显著的正预测作用,追逐游戏对满意成长有显著作用,对冲突矛盾有显著的正预测作用。牺牲付出对自主共生有显著的正预测作用。见表2。

3 讨论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在人生中的18~25岁,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4]。当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多维度、多元化的特征[5],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爱情观,在理解他们对亲密关系的看法以及对亲密关系的品质和满意度是否有影响上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相关。多元回归进一步分析表明,大学生良好的爱情观是拥有良好恋爱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爱情观中的友伴照顾、浪漫憧憬影响恋爱的满意感,这是由于恋爱双方对爱情有浪漫的憧憬与期待,能相互理解、支持和照顾,沟通良好,志向也大致相当,能获得满足感、幸福感。所以双方适应良好,并促进在恋爱中的成长;而喜欢周旋在不同异性之间,把爱情当作游戏的爱情观则会增加恋爱关系的冲突矛盾,降低满意程度;牺牲付出爱情观则会导致相互依赖、共生的亲密关系;而过于共生的恋爱关系,则影响相互的独立自主。

研究结果还表明,浪漫憧憬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爱情关系,是一种较好的爱情观,这可能因为我国大学生在恋爱中比较喜欢异性浪漫温暖的表示,认为是爱的表达,而这有助于恋爱关系的满意发展。

总之,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有助于爱情关系的良好适应,而牺牲付出和追逐游戏等不良的爱情观可能导致恋爱关系过于依赖,丧失独立性或存在矛盾冲突的危险。因此,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应注重灌输良好爱情观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爱情观对恋爱关系及未来婚姻关系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肖海燕. 大学生爱情观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69-71.

[2] 黄家兵.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6):87-89.

[3] 王庆福,林幸台,张德荣. 爱情关系发展与适应之评量工具编制. 中国测验学会测验年刊,1997,43:227-240.

[4]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11.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婚恋价值观 对策

女性关系到民族和社会的未来。师范院校的女大学生肩负着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道授业解惑、人类自身繁衍的三大重担。女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已趋近成熟,决定了他们会对男性产生好奇和爱慕,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婚姻的向往。新时期,研究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恋爱、婚姻的基本看法有助于指导女生正确处理男女关系。

一、引言

婚恋观是生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职业观和金钱观密不可分。它是女大学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婚恋观从萌发到确立,反映了女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又反映其对人生的基本态度。恋爱和婚姻是密不可分的,爱情以婚姻为目的,而婚姻要幸福、持久,爱情必须贯穿始终。换言之,恋爱观是婚姻观的基础,婚姻观是爱情观的继续和发展。本文从师范专业选取了220名女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18份,有效215份,有效率为97.7%。根据调查数据对婚恋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

二、婚恋观的现状

婚恋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对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择偶方式、婚姻基础、婚前评价、婚外恋评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主要体现在对恋爱的动机和性取向上。

(一)恋爱现象普遍,动机多元化

问题一,你在大学谈恋爱么,120人在谈,72人想谈,23人不谈。问题二,你谈恋爱的原因是什么?61人出于空闲时间多,37人出于朋友煽动,29人出于缓解压力,88人出于异性好感。不论是从问题一的反馈还是现实生活的观察,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在高校中较为普遍,这是不争的实事。女大学生的恋爱的动机较为单纯,往往是出于对男性的好感。从调查问卷总体反馈看,女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出于被异性的优点吸引,二是填补内心的寂寞和空虚,三是从众随大流心理。这些原因表明大学生恋爱动机是多元的。

(二)恋爱取向开放,提前

问题三:你更看重男生哪一方面?5人选择气质形象好,7人选择经济条件好,28人选择性格脾气好,175人选择综合素质好。问题四:你认为在大学期间可以发生性关系么?124认为不可以,8人认为可以,72人认为双方情愿就可以,11人认为无所谓。问题五:你认为发生性关系后是否结婚?104人认为是,9人认为否,而102人选择了不好说。从这三组数据显示,女生在选择男朋友的标准上趋于理性化,对男生的气质长相、经济基础、性格脾气、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又发现女生对恋爱的取向上却是开放的,重点体现在对性的态度上。有42.3%的女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可以发生性关系,对发生性关系之后是否结婚,有47.4%的女生态度摇摆不定,这说明存在女生对性的态度是开放的。他们缺乏对性本质的正确认识。只看到了性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了社会属性。

三、形成原因分析

广大女生生理发育成熟,对异性渴望追求。在大学读书期间,他们居多离开父母,心理上孤单,想寻求安慰和寄托。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催化、家长和教师的纵容使得恋爱现象普遍有了滋生的气候和发展的空间。

(一)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

女在脱离家长管教的同时,产生了孤独寂寞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由于女生生理成熟早于男生,女生就容易对男性产生好感。在高师院校中,男少女多,追求男生就变成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在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下,恋爱在高师院校中成为了正常现象,而且异常普遍。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①文化泛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自由文化大量涌入,营造了不健康的文化氛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健全,对社会问题本质把握不准确,盲目崇拜一些腐朽的、堕落的文化。他们认为人是自由的,性也是自由的。对西方的性糟粕接受较快,甚至身体力行。②教育缺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限制,各高校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尤其是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羞于谈论性教育,这对大学生的生活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校园环境的催化

①空闲时间多。大学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课业负担较之高中轻很多,闲暇时间较多。有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但是有的学生则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他们从高中的学习压力解脱出来以后,在大学起步阶段以玩为主,用谈恋爱来打发空闲时间是一种“潮流”。②从众心理强。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不谈恋爱似乎是一种不正常。③家长默许。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出于对女儿的关心,很多家长默许他们找男朋友。家长们认为有男朋友陪在身边,或多或少能帮忙处理些生活问题。④教师回避。在提到大学生恋爱时,高校教师居多都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样的态度纵容了婚恋观的变化。

四、教育对策浅议

从原因分析,我们就很容易找到教育的对策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43-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事业上也有“天宫”“神八”;文化上欣欣向荣;唯独教育,一直在前进,一直在探讨着正确而合理的前行路径。大学是由学生时代迈入社会的桥梁,单从大学的角度来透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大学青年,他们的价值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他们的恋爱观上,我们即可见一斑。

运动场上,一对对耳鬓厮磨,互吐甜言蜜语;林荫道中,一双双挽手并肩,相谈人生幸福。仿佛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的世界,真正地心无旁骛,这就是走进大学校园普遍的情景,似乎与学习的氛围很难相容,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情形在大学校园里不得不称之为司空见惯。一个大学生的第一节恋爱课上,老师如是说:学校不赞成但也不反对谈恋爱。从当今大学生恋爱的趋势来看,女生远远多于男生,而且结果都与初衷相违背,于是发生了一幕幕诸如大学生为情所困,被同学孤立,被老师批评,被恋人抛弃,甚至有了轻生念头的现象。到这里我们不能再以恋爱自由来看待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不能再由他们用其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他们所谓的幸福。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疏漏。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长廊中很少正式提及人类的爱情,倒是一些古诗中常有倾诉衷肠的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大部分的教育则是家国大义、人生理想等。更何况是家庭,自小父母长辈的训诫就是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久而久之,对于恋爱教育和性心理的启蒙则成了空白,所以当大学生远离家庭之后,恋爱早已成为了不可逃避的课题,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很容易陷入误区

2.学校教育的欠缺。翻开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历程,从小学到初中,再升至高中,最后千军万马奔赴考场,成绩合格方能进入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为自己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面向生活。他们从前的课本上有文学、自然科学,单单缺乏心理学,即使有的学校开设心理课,面对升学压力的老师和学生不得不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转瞬又是夜雨秋窗,黄卷枯灯下的莘莘学子。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场所,更是锻炼和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仅只是增长大脑的知识储备,更要完善学生的做人原则。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些都很遥远。当学生摆脱应试桎梏,自然长舒一口气。

3.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带给人们效率和方便的同时,也挟杂着许多糟粕。打开电视,一部部赞美讴歌青春男女爱情故事的电影,一档档充满作秀和炫酷的娱乐爱情节目,一首首作词不当营养不良的爱情歌曲。更别说大学生接触的最平凡的网络了。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即使是一个健康有为的年轻小伙也难以保证不被其诱惑。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作为教育者,往往提及学生问题,总会第一步想到教育体制或者教育环境和教育者自身的不足。可我们不能回避的真理是问题主体就存在着不和谐的思维。前面提过应试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偏向发展,不能全面塑造一个有志青年。但就国情而言,应试教育是一种相对公平选拔人才的考场。大学生在踏入大学之前自然有过艰辛和压力。然而,他们在摆脱这种压力的瞬间,没能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松懈不得,这是一种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我国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9~24岁之间,这是青年性心理由萌动到成熟的时期,对异性的向往和对性的渴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谈恋爱则是接触异性的开始,故恋爱往往是青年最频繁的话题。笔者从多年的观察发现,恋爱其实是刺激消费的一种强大外力,在我所教育的学生之中,谈恋爱的花费远远超出一个普通学生的正常消费,这些资金来源大部分就是学生的家庭。谈恋爱的他们大都迷茫空虚,缺乏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动力,没有规划,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

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心态,恋爱观的疏导尤为重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第一堂恋爱课。在大学生进入校园的时候,给他们上一趟恋爱课,对于这堂课,老师或辅导员应该重视,因为,新生的大学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大学之路宽阔而分支多。上好这堂课,能有效地规避将来出现的恋爱问题。学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必须囊括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位置。

2.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狭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是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客观而言,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而能够担此教育重任的人应该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和并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有了规划,大学就不再是一场迷茫朦胧之旅。

3.组织积极向上的活动。在学习的间隙,老师或班委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关于大学生恋爱的活动。如,老师可以请一些有名或者有经验的教授讲师进行一次恋爱讲座,借以疏导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学生团体或班委可以组织以大学生恋爱为主题的辩论会或班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吐露心声,同时还能让老师和同学了解他们的恋爱心理,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进行引导,从而减少不正确恋爱观造成的后果和危害。

4.净化周边环境。对周边的不良环境,学校有必要与相关部门联合,打击一些违规违法的宣传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同时开展相关法律讲座,让大学生明辨是非,自觉自主远离不良诱惑。

大学生恋爱不是一个绝对话题,对于它的讨论永远不会有定论,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所存在的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合理引导。在教育的改革征程上,积极探索,积极提出合理建议,这样才能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晓璐.浅析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的性别缺失[J].广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

[2]卢红辉.浅谈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9,(5).

[3]赵娟.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和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