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的地质档案知识管理探讨

生产要素的地质档案知识管理探讨

地质矿产勘查活动产生了海量的勘查数据。各级地质档案馆作为地质档案的主要管理者和开发者,要紧跟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步伐,开展地质档案知识管理,充分挖掘馆藏地质档案的信息属性和生产要素潜能,发挥地质档案的生产要素作用,开发地质勘查数据知识产品,实现地质档案的生产要素功能与价值,提高找矿效率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发展地质档案产业、提高地质档案知识经济比重发挥作用。

一、地质档案生产要素的特征

1.馆藏地质档案结构特征。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全国区域地质资料13大类,加上各省级地质资料馆以及行业地质档案馆保存的海量地质勘查资料,数据种类繁多,格式丰富多样,其内涵的找矿信息和基础地质信息量巨大,是矿产资源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料宝藏。

2.数据生产要素特征。地质档案具有生产要素特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数据获取手段的智能化,其数量越来越多,国民经济、科研依赖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巨大的生产要素价值投入到社会生产过程,助力和推动地质行业和社会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

(1)地质档案的有用性。地质档案的信息属性和生产力属性决定其价值非常高。利用和借鉴已有地质档案,可提高对勘查区地质找矿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质量,节约地勘生产科研项目经济和时间成本,提升经济效率。

(2)地质档案的产权性。地质档案是由相关地质勘查单位产生的,其产权属于项目投资方所有,具有产权明晰的生产要素特征,有利于建立地质档案市场体系。

(3)地质档案的增值性。地质档案和其他数据一样具有潜在的价值,经过再开发、再处理、再挖掘、再创新的知识管理过程,使得其潜藏信息得以显现,综合研究创新后得出的综合成果(知识产品)经市场转化后实现生产要素的增值功能。

(4)地质档案发展性。地质勘查数据和其他数据一样,具有可开发、可处理性,对地质档案的重新借鉴、参考以及再处理使用,可以为地质勘查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不同的处理思路、方法以及处理技术得到的数据成果不同,发挥的功效也就不同。随着数据处理理念、处理方法、处理参数以及信息技术的改进,数据的发展性也不断变化和发展。地质生产、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可满足当前和今后地质勘查活动的需要,还能面向社会提供丰富的基础地质档案,满足多样化、差异化的社会需求。地质档案具有高初始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累积溢出效应高等经济特征。

二、地质档案知识管理分析

1.数据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地质档案传统管理不足。由于传统地质档案产生时间跨度长、地域跨度广,其生产标准和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存储格式等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第一,原有数据资料呈现碎片化、异构化、复杂化等状况;第二,传统数据管理上存在重保管、轻开发的现象,开发程度、创新成果和交换共享程度较低;第三,在服务方式上具有被动性,服务内容上只满足简单复制的需要;第四,不注重追求数据的使用率和重复使用率,数据的有用性和发展性水平不高;第五,由于政策、壁垒等原因,不注重地质档案的价值增值和经济功能发挥。传统地质档案与生产要素数据管理特点的对比分析见表1。

(2)地质档案知识管理的意义。开展地质档案知识管理,可确保数据管理标准统一且具有前瞻性,技术标准先进且具有创新性,管理平台集中且具有共享性,服务方式多样且具有针对性等特点。具体特点是有利于系统化掌握数据资源短缺情况、效益产生情况、开发创新情况和提供服务利用情况;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丰富馆藏数据资源;还可从多维度、大跨度的数据时空和格式差异中发现规律,启发管理新思路,做到数据上补充;还可主动提高服务水平,发挥为领导决策、辅助找矿和科研活动以及有关领域融合发展提供帮助的作用。

2.数据知识管理的可行性

数据已成为各行业创造竞争优势、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产,数据作为企业生产“信息———感知———分析———决策———执行———提升”过程的核心要素,所起作用不言而喻[1]。馆藏地质资料已全部实现数据化,具有开展数据知识管理的基础条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开展数据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国家有关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有力政策,助推地质档案知识管理的步伐;知识经济的发展为行业开展数据知识管理提供了动力。

三、地质档案知识管理

1.地质档案知识管理的思路

(1)知识管理的思路。数据知识管理是以创造价值、实现企业战略为目标,专业化、系统化地对数据进行分类、储存、传递、创新和应用知识的过程[2]。地质档案知识管理包括数据的筛选整理、收集研究、筛选处理(建模研究)、解释推断、知识产品(数据成图、解释成果)形成、产品推送服务、开发效果评估等内容。

(2)知识管理的路线。在研究地质档案管理基本过程的基础上,以地质档案知识管理为目标,结合地质档案管理特点,以文件全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将整个过程分为以下七个步骤,提出数据知识管理的全过程流程图,如图1所示。

2.地质档案知识管理的策略

围绕知识管理的思路和流程,研究地质档案更好发挥生产要素作用的知识管理策略,具有良好的发展思路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1)建立地质档案管理战略。要挖掘地质档案的潜在价值,一要系统排查当前地质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与现行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情况,尽快修改和完善地质原始数据、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开发制度;二要做好数据管理、开发、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经过科学论证后编制地质档案开发计划;三要有目的通过多种方式,如专门立项、联合立项等手段,有针对性地落实地质档案资源战略目标;四要针对地质行业内找矿重点技术需求,开展综合研究,提供知识产品,提高找矿效果;五要选准服务社会的角度和时机,为社会发展提供知识产品,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2)梳理构建数据知识地图。①馆藏数据整理。要依托各类档案数据资料开发利用项目,详细整理和分类馆藏地质档案,理清馆藏数据的技术家底,完善各类数据库建设,发现数据种类、范围、精度和存储格式短板;理清地质档案发展思路和脉络,明确开展数据知识管理的方法、路线、目标;适时提出地质档案收集计划和战略计划,探索解决资料综合开发的数据格式、软硬件限制和技术瓶颈。②馆外数据收集。由于历史上管理政策以及行业技术限制等原因,馆藏数据存在不系统、全宗性差等实际情况,制约了档案数据综合开发质量。提高数据收集意识,根据馆藏数据结构情况,采用“缺少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制定数据收集和管理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安排收集馆藏短板数据,丰富馆藏数据量,完善馆藏数据结构,积累数据服务能力。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将数据主体、结构信息、背景数据等元数据作为有机体一并收集,确保数据信息完整、具有可处理性。③做好数据组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备的原始地质测量数据、实物地质资料电子化数据、找矿成果数据库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保密和高效的数据组织、检索方法。

(3)设计搭建数据管理平台。发挥数据生产要素功能,就要使地质勘查数据充分地流动起来,实现开放共享是数据效能最大化的基础。第一,要建设数据管理的同一平台,强化数据统一监管模式;第二,还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实现交互式的审批、服务利用模式;第三,可开发、编制相关档案数据产品,为重大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第四,可提高数据组织、检索和元数据质量,有效满足用户需求;第五,可发挥数据资源信息功能作用,投入到社会再生产活动进程中。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应具备统一交换功能、统一分析功能、统一创新功能和统一展示功能。地质档案馆应通过自主科研立项,尽快启动筹划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开展管理平台基础项目的研制。

(4)创新开发数据知识产品。①数据生产格式创新。按每5至8年的周期对馆藏地质档案进行格式转化开发,以确保馆藏地质资料的信息形式更新、保存格式更新,满足现代用户对数据使用方式、使用格式的需求;新生产的数据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创新达到格式创新,不同格式的数据依靠专业软件实现数据格式升级统一。②数据开发方法创新。拥有地质档案并不一定拥有地学知识或得到有用价值,还需对其进行创新处理和组合开发。第一,主要依靠找矿理论创新,通过新思路、新组合实现物化探数据处理方式创新;第二,开展多种类地学数据相结合,实现数据信息扩展和创新;第三,依据成矿类型,通过数据连片处理开发档案数据,实现综合编图和成果解释,总结成矿特点和赋存规律,实现知识创新;第四,按不同需求专项开发相应数据知识产品(不同的数据包),提供相应的数据连片处理服务(不同的地质物化探综合图件),以此取得数据知识价值增值。③数据开发维度创新。通过建立地学信息库,将馆藏地质勘查数据依据档案全宗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年度地质勘查重点方向、找矿类型,在时间维度上依据前端控制原则,适时安排特定区域数据的综合整理和开发,开展成矿远景预测,提出成矿远景区,及时为决策机构提供系统化大数据支撑,为基层生产科研单位提供综合性前期辅助勘查资料的作用。利用航磁数据资料的知识开发可为多金属找矿提供资料;利用航空放射性伽马能谱测量资料,为寻找放射性矿产和环境放射性监察提供数据支撑;利用遥感数据、地球化学数据可开发出适合现代农业、林业的知识产品等;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可以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知识服务产品,如城市发展规划、商业布局、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等。④成果解释理念更新。要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学科理念相结合、启发和补充,对数据处理成果进行推断和解释,并验证和总结其处理技术、解释方法、综合研究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5)拓展数据知识产品服务。基于生产要素的地质勘查数据的知识管理、创新、服务,其目的是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要做好地质行业内部以及与社会企业间的地质勘查数据交流服务工作,实现数据潜在价值,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①改变服务思路,丰富服务方式。时代背景要求地质勘查数据的管理创新要与时俱进,服务思想和服务方式要具有时代感、创新性和主动性,改变过去的被动式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意识。要主动提前和生产技术、档案管理部门沟通,领会管理部门意图,及时满足其对技术、数据资料的需求。服务方式上要做到多种多样,可依据需求提供不同服务方式,如主动上门服务、提供电话咨询、数据、知识产品资料以及其他特约服务方式。②挖掘数据资源,推送主题服务。提高数据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要深入挖掘地质档案数据资源的有用性,研究不同地域的地质勘查单位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根据不同需要,推送数据、信息和知识等不同层次的主题服务,如主动为决策机构提供区域性基础数据、技术开发产品支撑;为地勘单位提供单独处理的找矿应用数据或数据成果图件以及综合解释图件供其选择,包括不同数据类型、格式和项目数据格式等数据成果。根据地质工作时效性需求,以地质找矿重点或找矿目标为导向,以主题搜索分析相关地质档案,从数据间的关联程度发现地学信息的相关性,发挥地质勘查数据的检查监督、成矿预测特性,提供专题性技术服务。③建立用户模型,实现精准服务。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是依托历史地质档案的记录情况,建立详细的数据利用用户档案,从时间、联系方式、单位性质、数据类型、知识产品类型、利用规模、频率等参数对以往需要地质勘查数据的用户资料进行分析,建立用户的数据利用模型,以便实施有针对性的、精准的主动型服务。

3.地质档案知识经济的实现。

(1)实现数据价值增值。随着知识经济、知识服务的发展以及数据管理制度的改变,地质档案要满足地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数据经新理论指导、新技术处理、新理念解释以及和多学科技术的不断融合,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知识产品,实现其价值增值的目的[2]。

(2)实现数据知识经济。要实现数据开发知识产品的经济价值,还要建立地质行业生产要素数据市场,经过地质档案市场进行直接转让数据或出让数据知识服务,使数据的“不变价值”转变为知识的“增值价值”并取得增值收益,实现地质档案知识经济。

(3)进行效果评估。在实现数据知识产品及价值增值后,根据市场需求,要及时评估知识管理各个过程的实际效果,为下一轮地质档案投入管理、生产、科研环节积累经验。地质档案主动参与再生产,将加快其生产要素功能实现的步伐,提高数据的生产力效能;地质档案知识管理,能理清数据技术家底,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实现地质档案的处理技术创新、产品形式创新、交流机制与服务方式创新;能积极适应政策变化、社会发展以及地质勘查管理水平提高和找矿技术升级的需要;可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地质档案管理和开发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作者:牛熙源 牛稳 单位: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