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分析(4篇)

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分析(4篇)

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主要问题

(1)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由于在资产配置和购置等诸多环节上都没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不仅缺乏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同时资产使用年限及资产配置制度等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即使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开展受到较大的阻碍。

(2)缺少资产预算与存量的内在联系。

财政预算资金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形成的主要来源,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新增资产的比例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单位现有存量资产情况进行考虑。但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过多考虑的是对新增资产比例的控制,而现有存量资产则考虑得较少,这就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对现有资产存量缺乏考虑,从而导致编制的资产预算欠缺科学性,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

(3)职责分工不明确,流程不健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对资产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进行职责分工,这样就导致审核预算责任不清楚,流程缺乏科学性,不能顺畅地进行配合,资产管理部门不能深入参与到资产配置预算审核工作中来,同时审核预算的范围也缺乏完整性,在资产预算审核中,部门追加的资产购置预算也没有纳入其中,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和审核缺乏深度,不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4)缺乏资产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性质,可以无偿使用,所以在对这部分资产进行预算时,需要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有效结合,并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确保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但当前很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资产绩效意识,没有建立资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这样就导致资产购置过程中存在着重复购置的情况,同时部分资产还处于闲置浪费的状态,资产利用率不高。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主要措施

(1)创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认识,需要通过强化业务学习,提高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重视,并进一步对二者相结合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和管理都纳入到预算中来,从而科学地对预算进行编制,确保实现资产经费一体管理,使预算编制的计划性和准确性得以进一步增强。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还要树立资产绩效的意识,合理对资产进行配置,确保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

(2)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在资产预算进行编制时,需要以资产配置标准作为其重要依据,依据预算安排的资金量对资产配置的数量进行确定,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加快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确保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而且还要具有较好的前瞻性,确保预算分配能够有所依据,合理对预算资金进行分配,实现资产配置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使预算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3)完善工作流程和审核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预算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在做好沟通和配合工作,从而加快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对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在单位管理工作中,要打破传统的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互不干预的状况,确保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对单位资产存量数据和资产使用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资产进行适当增量,然后按优先顺序对资产进行安排。在进行预算审核时需要将资产配置计划也纳入到部分核算中进行审核,重点审核需要购置的大型设备,审核时要根据配置的标准进行,对于没有配置标准的,则需要从严进行控制。同时还要进一步改善资产配置审核机制,对资产管理进行规范。

(4)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

加快进行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使其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资产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实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强化先进技术的应用,以规范化和阳光化的管理思路来建立资产调剂制度,使主管部门资产调剂职能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来,从而将资产配置增量与闲置资产调剂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闲置资产的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进一步对存量资产进行盘活。另外,还要在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共享共用机制进行完善,加快国有资产整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效益最大化。

(5)加强社会监督,严肃管理制度。

通过开展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确保了行政运行成本的降低。同时在资产购置过程中,需要按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来进行,实现了财政资金的节约。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属于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进一步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资产管理体系得以建立起来,科学进行预算的编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加快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各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而且还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徐放子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驻佳木斯办事处

第二篇: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实施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及发展概述

(1)全面预算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是实现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既是一种财务管理手段,又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具体内涵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管理者以货币为媒介,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将各项经济活动纳入管理体系当中,并对整个单位的财务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以期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最终实现单位财务目标的过程。全面预算管理最初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现在开始在各事业单位全面推广。

(2)全面预算在国外的发展概述。

因为全面预算管理在国外发展的时间长、经验多、体系成熟,国外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的显著优势具体可以归结为四大优点。第一是法律体系的完备。每做一项预算都可以寻求到相关的法律支持。第二是预算编制的专业化。这不仅表现在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和预算编制方法上,而且表现在编制内容的全面化与精细化。第三是预算审查的严格性。最突出的就是预算审查程序执行的严格性,这样就确保了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可以充分反映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第四是预算内容的重点性。突出预算重点和核心是全面预算工作效率的最佳保障。

二、国内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意识淡薄,为预算而预算的问题比较突出。

当前各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相关负责人的全面管理意识极为淡薄,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任务,管理层不需介入,他们只注重预算编制的最终预算利益,而并不重视预算编制的参与过程。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传统思想观念的长期束缚,从而形成了这种被动参与预算编制的意识,进而直接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2)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全面预算编制必须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等环节和相关的制度支持,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有效途径。当前,由于对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理解的偏差,直接导致了全面预算管理手段和行为的缺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者还主要是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作为主体部门负担绝大部分责任,其余部门只负责少数的协助工作。另外,对国外全面预算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机械照搬、对自身实际特点和情况的忽略、对事业单位收支平衡目标的狭隘重视,直接导致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3)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预算编制方法的不科学、不合理是导致当前预算管理困境的主要原因。通常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以上年的预算编制数为基础来相应地调整预算编制方案,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的最大弊端是没有充分考虑其余相关的影响因素,例如上年预算批复数、预算执行情况统计数据、上年结余或超支情况及原因分析等,从而导致了全面预算方法运用不规范、不科学,致使全面预算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用于临时支出或调整的预备资金受到影响。

(4)预算执行不够严格,考核机制有待健全。

预算机制执行不严格、预算考核不健全是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会直接影响到前期预算准备工作的实效以及对落实后实际情况的反馈。预算执行不严格主要表现在对预算的随意调整、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片面分析及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和控制三个主要方面;考核机制不健全主要是因为预算管理的主体部分是财务部门,其余部门的参与意识单薄,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对预算管理进行监督与考核,既不能全员参与,又不能有效监管。

三、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科学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1)全面加强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和责任理念,这是创造全面预算管理良好局面的基本要求和保障。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顺利实现年度财务目标,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自身要加强自己的预算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要围绕单位的资源运算目标做好相关的价值增值预算,对于一些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以及暂时更改资金用途的情况做好及时的质询和监督。

(2)完善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需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整个事业单位树立全员参与、全面预算、全员管理的理念;二是制定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调整、考核于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规范性的预算管理制度蓝本,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战略目标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用制度规范所有环节和程序;三是完善部门设置,加强各部门间协作。成立专门的由各单位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联合组成的预算委员会等。

(3)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预算编制程序是保证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规范预算编制程序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采用零基预算方法,从零开始编制本期预算,既充分发挥预算监管职能,又强化预算调控安排;二是做好单位内部资金的合理分配,既突出重点项目,又保证各项基础支出;三是采用科学的数据测算方法,例如采用定员定额方法进行测算,并对预算编制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保证各单位的收支平衡。

(4)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评价工作,确定最大超出范围。

为了做好监督评价工作,要注意两点: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力度,二是确定最大超出范围。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力度的出发点是要发挥内部监督的力量,尤其是发挥财务部门的预算监督职权,保证预算监督的有效执行;确定最大超出范围的着眼点是要强化预算的总结评价功能,确定各项数据的审查标准和执行标准,保证项目支出资源的最优化、责任化,坚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及时完善。

四、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体制深入变革的背景之下,事业单位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得并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财务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基础保障。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重点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期能够为事业单位科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推动事业单位的繁荣健康发展。

作者:卢艳侠 单位:江苏省沛县公路管理站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思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点

(一)预算目标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的代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其预算管理更多关注的是社会效益。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和本部门职能,列出部门需要安排的重要事项,明确年度预算目标,并通过预算管理,整合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厉行节约、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目的,做好社会公共服务。

(二)预算内容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财务收支计划,是将部门依法取得的包括所有财政性资金在内的各项收入和支出,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是预计预算年度将要从不同渠道取得的各类收入的总称;支出预算,是预计预算年度为履行职能、完成各项工作所发生的各类支出的总称。

(三)预算方法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根据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和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的,预算编制采取传统的“上年基数+增长数”的方法,依据上一年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改,然后按照“二上二下”编报程序完成。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对单位的预算内、外各项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历年收入、本单位人员、车辆等情况和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按收入类别逐项测算预算年度取得的各项收入来源。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凡属政府采购项目的还应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包括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项目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预算编制方法采用的仍然是以上年为基期的预算,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正式下达。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收支管理活动负有监督责任。地方财政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情况进行审核、稽查和监督检查。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主要是由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但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很多单位都缩减财务人员,甚至取消财务部门,只保留极少数财务人员,也影响了预算管理活动的规范性、科学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预算编制方法过于依赖上一年数据,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不足,导致预算数据与实际业务差距较大。二是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少数行政事业单位为预算而预算,对于预算执行情况较少关注,致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三预算监督缺乏有效性。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仍处于初步阶段,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监督不到位。

三、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预算管理意识

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日常业务、资金往来、财务核算、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管理意识,片面地认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都是财务部门的事,与业务部门无关,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单位管理层的不重视,认为预算编制无足轻重,数字游戏而已,没有对预算编制做足前期准备工作,没有配备足额的、专业的编制队伍,没有给予大力的支持,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预算编制工作,编制人员往往力不从心甚至敷衍了事,为预算而预算,导致预算编制结果不严谨,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预算管理意识的淡薄,也使得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不够充分。由于财务人员较少参与单位具体业务项目,缺少业务部门的配合,对实际业务的不了解,更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甚至闭门造车,致使预算编制过分依赖上年数据,难以符合单位的实际业务,准确率不高,以致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

(二)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认为,预算编制结束了,预算工作也就结束了,没有意识到预算是贯彻于全部经济活动中的,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要围绕着预算开展的。这种错误的观念往往导致预算执行随意性大,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使用,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无法充分发挥预算约束作用。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执行的专业分析和科学评价。预算管理意识的薄弱,财务人员队伍的薄弱,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较少关注预算执行情况,没有对预算执行进行科学、专业的分析,没有与业务部门及时沟通,造成预算执行与实际业务进度不一,甚至执行与预算脱节,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预算执行效率低下。

(三)预算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以提高政府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的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预算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化。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对预算执行情况,往往只采用支出进度率一个指标,评价方式较单一。预算管理通常被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管理层、其他业务部门几乎不参与,因此,预算管理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监督、控制,更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外部即第三方的有效监督、评价。

四、改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果的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新《预算法》的宣传,大力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掌握新预算法的精神、原则和各项具体规定,将预算管理意识灌输给每个业务部门、每个工作人员,让他们认识到,预算管理关系到整个单位的发展,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必须积极参与其中。各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预算管理,而且要在行动上支持预算管理。比如,配备强有力的专业队伍,相关人员应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过硬的业务能力,并应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提高预算执行效率;鼓励各部门全力配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工作;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

(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

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预算执行是否规范正确,预算执行的好坏又关系着预算编制是否得到了正确落实。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规定各业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职责并加以落实,做好财务基础数据的统计工作,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前期的考察调研工作,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保证预算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符,提高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促进预算执行效率。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预算,严格控制不合理开支,防止超预算支出和随意改变财政资金使用范围的情况发生,对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总结,对照预算指标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协调各方关系,保障预算编制的落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三)完善预算监督、预算绩效机制

一方面,对于预算信息,新《预算法》不仅要求严格审计,而且在其八十九条中专门提出对于针对有关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所作出的审计工作报告,也应当向社会公开。因此,完善预算监督体系,刻不容缓。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预算监督,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预算执行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同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另一方面,新《预算法》首次提出预算绩效的概念,将“讲求绩效”列入各级预算所要遵循的五原则之中,将绩效的思维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以及预算审查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与时俱进,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出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以此规范预算管理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预算管理整体水平。

五、结论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应遵循依法理财、规范高效、完整统一、真实可靠、收支平衡、财权事权一致、勤俭办事、绩效追踪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合各种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厉行节约,达到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目的。本文介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我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预算法》的学习,树立预算管理观念,认识到预算管理在日常业务中的重要性,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将预算监督、预算绩效贯穿于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作者:廖晨 单位:深圳市罗湖区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

第四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与建议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通过定期统筹安排预算资金,可以保障单位正常持续健康发展及运转,如实地反映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控制和监督经济活动,并通过相应的财务活动分析,有力促进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实现预算资金规范使用与良性循环。具体表现为: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预算管理进行常年预算编制,将预算管理、执行按照人大批复的结果进行控制,在使用资金有计划、按进度支付,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完成率及使用率。

(二)有利于防范资金使用风险

通过预算管理可以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充分利用好财力、信息、物力、人力等资源,优化改善公共资源的配置,提高公共资源的效用效益,节约公共能源、杜绝铺张浪费,防止公共资源被过度地使用或被滥用。

(三)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合理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评价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基石,也是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起着重要作用,是建立现代公共财政制度,是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首先,对预算管理的观念比较淡薄。很多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方面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不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成本测算依据不科学,支付标准不明确,相关费用的具体流向缺乏透明度。其次,对预算管理存在偏见。很多业务人员认为预算管理与财务部门和领导有关系,与具体业务部门没有关系,预算与实际收支活动脱节,不符合预算安排,超范围列支,结果造成部门负责人盲目使用资金,随意改变资金使用,如政府采购计划与实际执行采购脱节,没有明细计划使用,量化不够,缺乏部门整合,预算和目标匹配不足。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尚未健全,与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相衔接不上,预算体系不够完善,预算约束力不够,有待加强财经纪律,深化改革预算管理制度,迫切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增加强化资金资源利用率。其次,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执行不到位,部门之间推诿,事前、事中、事后缺乏管理,甚至没有监管,又缺乏支出明细,不容易接受监督。

(三)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首先,预算编制前期准备不足,缺乏大量基础数据,没有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测算分析,编制内容过于粗糙,形式化比较严重、分配随意性大,可行性报告中缺乏专家评估结果意见,导致执行中难以操作。其次,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不注意经济分类科目,经常出现漏编、错编的现象。而且,基本支出公用经费与项目支出经常重复混在一起编制,预算金额过大,造成资金大量剩余,完成率低下,效果大打折扣。凡是办公用房的物业管理费、水电费、日常零星办公用品的购置不得在项目经费中列支。然后,政府采购的计划表不够明细,比较粗糙。许多重大建设、更新改造、装修翻修项目等,出现了分拆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规避审批,容易滋生腐败。最后,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征收计划表预算金额与实际差异较大,造成预算差异率大,容易虚增财政收入,或者没有完全纳入预算,形成账外账。

(四)预算管理执行与监控不力

首先,预算执行没有动态监控。例如在资金用途控制、收款人控制、银行账户控制、公务卡使用监督、专项资金控制、现金控制和政府采购控制方面,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算执行缺乏动态监控,导致预算管理执行与监控不力。其次,执行预算进度缓慢,特别是涉及跨年度使用款项,偏差很大,周期较长,与现有的管理体制脱节,支出结构分配不合理,改变预算申请时用途,专款移作他用,造成实际上很难严格按照预算的执行而进行,例如科研经费发生大量餐费、会议费、没有或者少量研究测试费、调研费、材料、试剂费。又如培训经费项目欠缺人员签到表,缺少名单附件。再次,为完成资金使用,监控不力,为了不让经费收回或次年申请经费减少,年底集中使用经费,乱花钱,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没有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如重大建设、更新改造、装修翻修项目,科研经费等财政资金违规使用、严重超支、发现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绩效不高的存在大量问题。

三、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增强编制预算的科学性

预算编制应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由财务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合理编制项目库。应当加强宣传引导,组织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及学习,做好政策解读,增强意识,各个职能业务部门应该意识到预算是单位集体整合行为,充分重视部门之间密切协调配合,认真编制共同完成的工作业务目标,提高绩效。

(二)实行零基预算法编制综合预算

1.应当实行“零基预算法”。很多项目并不是相像中的年年固定增长10%~15%,现有编制方法没用充分考虑到业务项目受到政策、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预算资金安排的浪费。

2.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对项目预算申报原因的审核。必须按照何人因何故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的方式详细描述项目预算。按财政相关文件精神规定的预算支出定额标准,进行调整项目测算依据,全面计算测算过程,列示公式方法。

3.对在中途减少经费使用或无法开展的业务项目及时进行对及时调整编制预算,及时注销调减额度,避免资金沉淀浪费,影响执行进度。

(三)细化预算内容

预算科目分为类、款、项、目、节5个层次,预算编制要求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逐步实现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和落实到具体执行项目。基本支出预算要如实、准确地反映预算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及变化情况,增强预算编制的公正和公开。根据准确人员数据,不能为了拨更多的经费,谎报人员数,编造虚假的数据,严谨的编制,不能宽松的标准去编制,否则会是很糟糕,如“谁给我面包吃,我就给谁唱歌”。项目库预算要注重尽量整合项目、排序轻重缓急,细化项目预算,提供准确的依据,减少、停止申报缺乏可行性的项目,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

(四)实施滚动预算管理

滚动的项目库预算即维护库内项目以固定的时间长度为周期进行不断滚动的预算管理方式,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缺少的申报预算材料,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传统的定期预算方法比较死板,缺少动态分析比较,而这种方法优点更具有透明度高,及时性强,比较性、连续性好,以及完整性和稳定性,更加具科学性。

(五)控制“三公”经费开支

应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用途,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三公”经费在预决算公开过程中,单独申报表计算列示分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要规范整改、不断完善健全会议费、招待费、公车运维费等相关制度。

(六)执行支出责任追究制度

应加大对行为责任人的处罚,严格遵守预算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确保将公共财政用在“刀刃上”要管好“钱袋子”的出口(投入尽量少的钱),评估预算的产出效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李银珍 单位: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