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运行探究

学校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运行探究

摘要:将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和学校管理、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提炼一套适应中职学校实际的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运行办法及学生行为规范标准,通过多层管理、奖惩结合机制,实现对中职学校寄宿生的有效管理,使其在思想、日常行为、职业素养等方面达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通过实施准军事化的有效管理、人文管理、特色德育活动等,全方位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关键词:准军事化管理;中职德育

一、引言

准军事化管理这一管理模式以标准化、精细化著称,符合中职学校安全稳定、以德立校、从严管理的需求。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倘若把军队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及管理经验作为借鉴,并与本学校管理理念相结合,往往会产生比一般的管理要求更严格、内容更规范、标准更高的良好效果。学校德育管理各部门联动,形成紧密的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后,使得管理更规范、更有效,得到的直接效果就是寄宿生的纪律性更强,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准军事化管理对学校、对学生本身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弘扬鲁班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展开,在中职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的合格的现代职业人的过程中,准军事化管理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将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和学校管理、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提炼总结一套适应中职学校实际的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运行办法及学生行为规范标准,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二、准军事化管理运行策略

(一)管理制度。本课题拟通过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以来推行的一套管理模式,对管理制度进行整理研究,如:《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寄宿生管理条例》《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准军事化内务卫生管理制度》《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准军事化物业管理制度》《南宁三职校宿管员、教官值班制度》等。通过总结归纳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弥补管理漏洞和制度空白,将管理制度进行整理汇编。

(二)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实施办法。本课题拟研究中职学校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当中,如何执行多层管理模式:即物业教官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管理、学工处和专业部管理、家长管理等管理模式。在运行模式中开展。1.新生入学教育新生报到后,根据职业化要求进行新生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培训、寄宿生管理培训、内务卫生培训、军事训练等。2.每日规范按照职业素养要求进行早出操、内务评比、晚点名等;3.每周一清每周五进行宿舍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4.半月一检每半个月定期进行安全和公物检查;5.每月一会按照企业要求,按量化评分标准,每个月进行星级宿舍评比,评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三个等次奖项,不限宿舍数,达到要求即可参评,并设有奖品,全面激励寄宿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从而达到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6.每学期评优每个学期评出优秀舍长、十佳寄宿生。

(三)寄宿生行为规范养成。培养寄宿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提高寄宿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参与学校的纪律管理、食堂用餐管理、各种集会活动管理等,从而规范寄宿生的行为:内务卫生管理。按照军事化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和培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参与寄宿生早出操、晚点名等纪律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作息。

(四)总结了准军事化管理框架内的学校“三范管理”德育品牌。1.开展专门的德育教育系列活动(1)“寄宿生一日行为规范”训练化教育活动。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对学生特别是寄宿生的一日行为进行规范性训练。要求学生严格按作息时间表安排生活和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并按质按量完成相应的任务。(2)“三范管理”常规化教育活动。以准军事化管理为基本手段,在南宁三职校“犇”文化核心引领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学校致力于打造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文化,营造富于人文精神的管理氛围,打造“三范管理”德育名片。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总体目标:落实全体师生“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的“三范”管理要求。其内涵有两个方面:其一,对教师的“三范”管理。主要是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及自我研修的提升力度。对全体任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青年教师学规范,要求上好规范课;中年教师做示范,以敬业奉献勇于挑重担精神感召青年教师;老年教师立模范,为青年中年教师树立辛勤耕耘的模范作用。其二,对学生分年级进行“三范”管理教育。一年级“学规范”。学习规范、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学校把学习规范、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一年级行为文化教育重点,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规范行为,正身行义,端正做人的态度和原则,以“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为勉,塑造品格,引领学生迈好人生的脚步,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达到“养正心以成大德,具匠心以炼才识”目的。二年级“做示范”。经过一年级“学规范”立规教育,引导二年级的学生把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具体落实到学习和一言一行中,在德、智、体、美、劳、技方面为低年级学生作榜样,形成“一年级学规范、二年级做示范”常态固定化的学习教育模式。三年级“立模范”。三年级学生走上实习工作岗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弘扬工匠精益求精、精心雕琢的精神,成为“能工巧匠”,成为“行业精英”,为一二年级学生树榜样、立模范,以榜样模范典型力量感召一二年级的学生,加深在校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2.将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融合渗透于学校日常活动中(1)将寄宿生一日行为规范的内容延伸为在校生一日常规,并形成相应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对在校生仪容仪表、出勤、行为礼貌、劳动卫生、上课纪律、操作课规范等进行制度规范和每日检查,由寄宿生管理成效影响到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2)开展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课堂活动。①早训课系列。班主任根据专业设计不同的早训课内容。如站姿训练,酒店服务类学生练习礼仪站姿和引导手势;烹饪专业学生练习刀工站姿;汽修专业学生进行蹲姿训练。早训课内容结合专业内容和专业特点,训练效果明显。②主题班会系列。每年学校根据教育阶段和德育工作安排,对各年级学生进行相应主题班会教育。如新生入学心理团辅、学雷锋教育、洒扫应对教育、我们的节日教育、感恩教育等。3.构建了寄宿生管理三级直管、五方联动的管理模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寄宿生管理实行三级直管、五方联动的模式,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保障了学校常规管理的正常运行。准军事化寄宿生管理机构图如下:如图所示,学工处是学校负责德育管理的部门,寄宿生管理归口学工处统一组织。形成了学工处——物业公司——教官的三级直管和学工处——专业系部——班主任的三级直管模式。最终的决策和评价部门在学工处,统筹全校德育管理工作。无论是学工处、物业公司、教官哪一个层级发现问题,都会直接反馈到专业系部和班主任处,接着再形成专业系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家长、教官五方联动的模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反馈,最后形成良性循环。(1)形成了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作息时间、早出操晚点名、用餐及午休、宿舍内务卫生标准、仪容仪表规范、寄宿生请假制度、寄宿生违纪处罚条例等一系列内容体系。(2)形成了寄宿生管理的目标体系。针对准军事化管理内容,形成了目标管理体系,如内务卫生管理细则及标准、仪容仪表标准等,以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为目标体系,达到守时、守纪、守规、守法、懂礼、润德的最终管理目标。(3)形成了学校德育管理运行模式。以“三级直管、五方联动”为基础,在准军事化实施过程中,推行“多层级管理”模式,使学生管理形成一张层级交互、家校一体的联动网,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开展有效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与企业层级化管理模式相似,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层级化管理,遇到问题逐级上报,逐层解决。(4)构建了学校德育管理评价模式。物业公司和教官考核方面,有加薪升职的评价体系;在班主任评价方面,有校级、市级、区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在班级管理方面,也有校级至区级的优秀班集体评比;宿舍方面,有五星级宿舍、十佳寄宿生评比等一系列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和带动学校德育队伍向前发展。(5)打造了学校德育管理“三范”品牌。以“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为标准的贯穿学生中职生涯三年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响当当的管理品牌。多次获得《南宁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4.准军事管理项目实施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社会效益(1)思想影响上,深刻影响了师生的德育观。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在学校近十年的探索、实施,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2)操作实践中,教官、班主任、德育干事等作为第一线的教育者,形成了寄宿生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方法、活动教案集。带动了班主任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涌现出一批骨干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为学校德育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3)科研方面,形成了准军事化管理的系列制度、视频、论文集、教案集等,促进了项目组成员及一批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推动了学校科研氛围、培育了学校科研力量,项目组成员成长为优秀班主任、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提升了科研水平、提升了个人职称、获得了多项教育教学荣誉。(4)社会关注度上,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宣传有正面意义,学校德育管理品牌成为学校宣传的亮点、职业学校被社会更多的了解和接受,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们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得心应手、自信自强,获得企业、社会的良好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慧蕾.浅谈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2015(9):165.

[2]曹艳艳,曹俊.基于准军事化管理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理论导报,2013(8):65.

[3]黄明疆.对中职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管理实践,2017(7):49-50.

作者:王志超 单位: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