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投资领域信息化监管服务的共享共用

谈投资领域信息化监管服务的共享共用

党的四中全会提出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等重点任务。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直十分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政府公共治理能力和管理手段。2015年牵头建设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在线平台),汇集了全国非涉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信息,通过对在线平台汇集数据的项目审批办理情况、项目开工情况的整理分析,创新性的通过预定规则初步筛选异常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降低了项目监管难度,在提升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效率,提高项目现场检查的精准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目前全国投资领域相关信息化监管或服务平台建设大部分仍存在多系统并存、数据联而不通等问题。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探寻有效的投资领域信息化监管服务共享共用实施路径对提升数字政府治理能力、支撑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至关重要。

一、拓宽数据来源,补充完善数据指标

依托目前在线平台数据分析情况,首先需聚焦数据汇聚,进一步加强各平台汇集数据的广度和深度,升级各部门、各层级相关单位的数据共享交换。一是拓宽数据来源。目前在线平台已经与重大项目库、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法人库、中国政务服务平台、部分部门系统等实现数据对接,在此基础之上,需要进一步关注政府门户网站、互联网投资相关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其他第三方数据等,多维度充实在线平台基础数据库;二是细化数据指标。增加结构化数据指标,分阶段填报项目明确的具体信息,挖掘非结构化数据,充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根据项目申报单位、审批单位等上传的文件等,提取需要的投资信息。

二、细化数据指标,规范数据指标类型、指标阶段,产生、应用、审定、修改等环节

对目前在线平台数据资源进行梳理细化,形成以项目代码为主要标识的投资项目基础数据字典,明确投资项目指标类型、指标阶段、数据权限,并规定数据产生环节、应用环节、审定环节、修改环节。项目指标类型分为基础指标和属性指标,指标名称主要包括:项目基本信息、项目法人基本信息、投资相关指标、地理空间类指标、内外资项目共含项目指标、外资项目还需填报项目指标、项目相关方基本信息、项目管理信息、项目流程审批信息;指标阶段按照项目审批环节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意见几个阶段;数据权限按:数据产生主体、数据产生环节、数据审定主体、数据修改主体进行规范。

三、根据投资项目管理需求,制定投资项目基本信息数据技术标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信息中心牵头组织编制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编码规范》正式以国家标准,在该国家标准的基础之上,根据在线平台投资项目管理需要、与其他系统数据对接需求等经验,形成投资项目基本信息数据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指标和数据标准,规范投资项目一表信息、项目审批信息、项目建设信息,制定一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投资项目基本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减轻对接压力、人工填报压力。投资项目一表信息主要为项目基本信息系统息,包括项目代码、项目所属行政区划、是否外商投资/境外投资、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建设性质、总投资额、建设地点、国标行业、项目法人单位、项目建设单位等。项目审批信息包、括项目代码、审批事项编码、审批部门代码、审批部门所属行政代码、审批事项状态、变更为当前状态的时间、按期办结时间、公开方式等。项目建设信息包括项目代码、开工(或竣工、年度报告)时间、报告类型、报告填报时间、项目总投资、施工许可证编号、建设地点详情、建设内容、工程进展、实际总投资等信息。

四、完善数据治理机制,提高共享共用数据精准性

目前投资项目数据主要来源于项目单位申报、地方基层工作人员填报、不同系统对接。由于项目单位申报时对业务规则、数据项指标含义理解不到位,基层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一等情况,各系统投资项目相关数据标准不统一,项目基本信息存在漏报错报、信息精准度不够等问题,不同系统数据转化问题也时有发生。投资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数据对接标准、业务规则解读、数据校核等举措,提高汇聚项目数据的精准性。进一步完善数据治理机制,通过数据探查、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技术手段,对数据的业务含义、字段格式语义、取值分布、数据结构、数据质量等进行多维度探查,将数据进行过滤、去重、去空、标准化转换等清洗加工,提高数据精准性。完善在线平台数据指标、梳理投资项目数据指标、形成技术标准、完善数据治理机制是投资项目信息化监管服务共享共用具体的实施路径。促进投资项目信息化监管服务共享共用,有效解决“信息孤岛”老问题,为提升投资领域治理能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作者:张靓 单位:北京国信新网通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