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作为银行基本业务的信贷工作,在新形势下呈现出不确定风险增多、风险水平增高等特点。本文从信贷管理的概念、内容和流程的介绍入手,对信贷管理的现状做一些具体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贷管理的对策。意在为当下信贷管理的优化和完善带来一些启示,避免风险的扩大化和风险的积重性。

[关键词]信贷风险;信贷管理;计量模型

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经济活动的频率成几何倍增长。商业银行直接面对国际经济竞争,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银行的信贷业务愈趋多样化。从融360研究院的《2020年银行普惠金融产品量价分析及创新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到,2020年以来,在银行的主流产品中,无抵押贷款产品的数量占比一直在上涨,已经从2020年初的40.33%增至2020年10月的58.40%。无抵押经营贷产品量的大增更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业务开展困难,国家资产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必然会发生联动反应。可以说,新形势下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1.1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1987年,《巴塞尔协议》颁布,“信贷风险”的名词及其内涵首次出现在协议中: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对条款人发放贷款,但是贷款人无法如期偿还贷款,造成银行出现坏账,导致银行遭受严重的损失的情况。信贷风险管理是针对信贷风险出现的,即银行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银行承担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展开相应的管理,使不良贷款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由此可见,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让银行用量化的方法科学的组合信贷,以最低的风险实现银行的管理目标。

1.2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与风险控制。风险识别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任何一笔资金流向,银行都要对它们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评估的结果为后续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风险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方式,对可能产生的信贷风险的发展速度、发展路径等进行判断。风险控制是把风险识别和风险计量得到的结果,结合银行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管理的方式消除存在的风险,确保风险控制在银行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1.3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来源于东方财富网的数据显示,我国从2008年-2020年的12年间,银行新增信贷上涨400%,巨量的信贷资金让国内的信贷风险增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将信贷风险管理贯穿在信贷业务的整个过程中,才能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具体来说,信贷风险管理包括受理前的业务调查、受理后的审查与批准、业务完成后的管理与监察。一个完整的信贷风险管理必须严谨的处理每一个流程,具体来说,在信贷业务办理前,借贷人向银行发出了借贷申请后,银行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借贷人的偿还能力、借款的真实目的、款项的实际用途等进行调查分析,确保银行的款向合法流出,且借贷人有能力偿还贷款。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9年颁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的“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借款人与借款用途调查的重要性,要求必须对借贷人的抵押品的质量进行详细的调查,确保借贷人有能力偿还贷款。一旦发生了无力偿还的情况,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偿还贷款。

2.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现状

2.1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我国的银行管理主要采取的是总分行制度,信贷风险的管理组织是由董事会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总行设置内控委员会,分行设置风险总监,形成董事会--总行--分行三层联动的风险管理体系。每一级只对上一级的信贷风险负责。这种模式乍看起来形成的了严密的组织,实则是形成了更多的管理层级,管理人员冗余,上下沟通不畅的情况就会时有发生。一旦出现了信贷风险,仅仅是传递信息,都要消耗较多的时间成本。这与影响因素多、态势变化快的信贷风险性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旦出现了借贷人不能及时还款的问题,信贷风险造成的隐患就会陡增,为后续的处理增添了较大的成本。其次,信贷管理部门和银行中的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他们只从事自己的业务,如果出现了不可控制的问题,也难以从其他部门得到助力。尤其是在新的形势下,银行伴随着外部环境必须也必然要不断地发展,信贷风险由此而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很多情况都是第一次出现,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学习与借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仍然将业务的重点放在网点建设、跨区经营、完成信贷发放等重量而不重质的工作上,信贷风险管理的体系就会一直存在“缺口”,不仅满足不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还会随时存在“土崩瓦解”的巨大隐患。

2.2信贷风险管理量化技术落后。在风险计量工作中,采用定量的分析工具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管理内容。现代银行管理讲求任何工作都依照计量模型分析进行,这是由银行的工作属性和复杂的经济形势所决定的。尤其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银行要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到社会上,这种投放本身就存在着风险,如果不采用定量分析工具做出风险识别工作,会导致银行其他业务不能顺利开展。

2.3贷后管理滞后疏漏。无论银行面对的外部形势多么复杂,在信贷工作的实施中,始终存在着重贷款、轻贷后的情况。在借贷审批阶段,银行对贷款人的资格审批还是比较严格的,对借贷人的资产情况、偿还能力的管理方法也有所关注和及时识别,但是因为目前银行的组织架构,造成的总行与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的“分差”,造成了分行的客户服务经理们不仅需要做贷前的审查,还要做贷后的管理与定期追踪,直接导致贷款流程的人为分离,无法有效掌握贷款工作的整个流程,无法真实准确地反应贷款风险。

3.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解决对策

3.1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组织体系是任何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在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管理体系的建立几乎是首当其冲的任务。要想让这一物质基础发挥实际的作用,具体应该做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当前的组织架构,通过设立区域审批中心,将原有审贷不分离,但是上下层级分离的组织架构改编成审贷分离,保证审批工作的客观性和贷款工作的独立性,让这项工作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客观公正的开展。第二,建立矩阵式信贷风险管理组织。该组织会极大的提高风险信息的传递速度,将业务工作作为信贷风险管理的中轴线,所有工作围绕着降低借贷风险的目的展开,这种精准的管理方式,在提效不提险的前提下,让人尽其事、物尽其责。第三,实施风险分析经理平行作业制度。将风险管理和部门经理的职责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把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分离开来,由两个部门共同完成,既能互相辅助,又因为管控业务的不同,不会发生互相影响的情况。例如信贷风险经理主要是对借贷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贷前审查,信贷业务经理会对借贷发生后的偿还情况、借贷人资产的变更情况进行追踪,在平行作业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了解了信贷风险的全部信息,保护了银行的利益。

3.2优化信贷风险计量技术。信贷风险的计量方式会直接反映在风险评价上,然后做出是否批准贷款的决策。从国外现金银行的信贷工作来看,他们在选择计量技术的时候,必须先进行全面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所有风险进行详细的分类,每一个分类对应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不仅能够对风险做出及时的处理,还能预测可能会出现的信贷风险。国内银行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学习与借鉴相应的计量技术。首先采用最先进的计量模型,根据银行的信贷业务与银行的整体业务架构建构动态预警模型,用信贷组合取代单笔贷款,使风险分析评估的工作更加全面与客观,信贷人一旦出现违约不偿还的情况,就可以对其所有的资产情况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措施无疑是最为客观和公正的。其次,使用了计量模型后,就要确保所有使用的数据使真实可靠的。计量模型强大的演算能力,使其具备吸纳庞大业务数据的能力,它所拥有的数据越多,计算的结果就愈加准确。但是前提是使用者必须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3.3强化贷后风险管理。贷后风险管理从某些层面来说,甚至比贷前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计量更加重要。因为贷后的风险管理是建立在贷款实际发生的基础上,如果借贷人真的出现了不偿还的情况,就会对银行造成直接的损失。因此,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贷后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培训并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贷后管理意识。让信贷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全员培训,熟悉信贷工作的全部流程,了解信贷工作动态性的特点,在信贷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占据主动的位置,这对银行的有序、长效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第二,银行要详细划分贷前管理部门和贷后管理部门,并进一步明确贷后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将这一工作的职责与外部实际的经济环境相联系,随时了解动态的情况,设定刚性制度和弹性制度,刚性制度主要是针对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职责,弹性制度则是在面对外部实际情况下做出的降损止损的行为。

4.结语

信贷业务是银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是评价银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信贷风险逐年增大的新的历史关口,严格、严谨的信贷管理际保障了银行的基本利益,也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培训信贷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提升信贷风险管理的责任,建立并完善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贷后管理,可以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最基础、最实用的保障,从而让银行更好地为新经济社会进行服务。

作者:胡琼 单位:江西庐陵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