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论文范例

网络资源论文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1

(一)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班级打破教室和学校的界限,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速。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通过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实现主体间的多项交流与互动。交互性是网络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最明显的特点,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同步交互,也可以通过设立公告栏、电子邮箱等进行异步交互。这种交流的不可见性,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真实想法,是传统的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的。

(三)丰富性。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利用网络资源,如文字、声音、图像和影视等,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丰富、生动、活泼等特点。

(四)主动性。

在网络上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接受管理。因此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二、措施

我认为网络资源在班级管理中的使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点论述:

(一)利用计算机建立班级档案

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父母联系方式、日常表现、成绩、考试名次、升降情况、奖励惩罚等信息录入计算机,形成电子的学生档案和班级档案。将这些档案保存起来,避免班主任在日后做重复的工作,即当有需要时,调出档案即可,这样班主任只需要更新信息,大大节省了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学会利用相关软件,如excel、spss等统计学生的成绩、平均分、排名等,比起人力统计,节省时间,而且结果清晰明了。同时,信息的电子化便于在各个任课老师之间传阅,方便任课老师之间、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也方便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将此档案发给家长,使家长能够简单明确地掌握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变化和表现。

(二)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加强交流

现如今,每位学生都在使用手机,学生们会建立自己的班级QQ群、微信群,在各类社交软件上进行交流,老师可以加入这些班级群,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老师时常在群里和同学们聊天,会使同学们觉得老师很亲近,打破学生与老师的陌生感,也方便老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班级现状。同时老师也可以建立家长的QQ群、微信群,老师在群里与所有的学生家长沟通,仿佛像是每天都可以开家长会一样,将班级和学生的情况及时的反应给家长,学生家长也可以在群里互相沟通,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教育方法以及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看法和意见。

(三)利用群共享、网盘等平台共享学习和班级资料

老师可以通过各个平台,上传学习资料,比如卷纸、上课的课件、优秀的学生作业、范例、学校的经典教学视频等,使资料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让每一位需要的同学可以方便及时地得到资料,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上传资料,进行资料共享,让资料被充分的利用。

(四)利用网络优化班级管理

老师可以建立班级管理留言板,让学生在网络上对班级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老师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起投票,征求班级同学对某一些班级管理的看法,让同学们参与班级的管理,自己制定班规,改变班级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和遵守的积极性。

(五)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2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网络无限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多方面地汲取知识。教师要想把教材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应用于课堂,就必须充分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在网络上,许多专家和教学名师对物理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其优点和不足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认真的反思,能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对上好课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物理教学的教案主要包括知识点的讲解、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和课后习题的讲解。教师课堂拓展性差,教学内容只能局限于课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素材。教师通过参考、学习名师教案和相关的资料,使撰写的教案内容丰富、充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丰富、有趣的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需要。网络资源对教案的撰写和优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大大缩短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而且能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充分展示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验,所有的规律和概念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实验。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有趣,利用实验课可以让学生记住实验步骤、理解相关结论、掌握产生结论的过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科学的神奇,而且能培养学习兴趣,便于理解抽象的物理原理。但在普通物理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仪器本身的限制,一部分实验根本无法做,一部分实验即使做了,产生了效果,也不如人意。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可以将多媒体网络资源模拟实验室引入课堂,这种模拟实验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达到事半功倍的演示效果。还有一些物理实验的现象很难看清楚,如布朗运动,固体颗粒很小,其运动情况直接观察是根本看不清的。以往主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教师事先调整好,学生轮流观察。但由于学生不同,观察结果也存在差异,导致实验效果大大降低,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利用课件模拟实验,展示粒子相互作用的“真实场景”,把微观世界通过模拟演示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更容易观察到物理现象。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向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规律。当然,网络不能代替真实的实验,只是实验的辅助工具,但在实验较难完成的前提下却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对优化课堂教学也是十分有益的。

三、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有目的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和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处在模拟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情绪、情感和兴趣。让抽象的物理概念、难懂的物理过程通过可观察的画面、视频、图片等,动态地展现给学生,可以让其更容易理解,同时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例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一无所知,难以对其形成深入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播放载人飞船视频和模拟动画课件,从火箭点火到飞向太空,然后从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做圆周运动再到安全着陆,一一进行介绍,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他们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2.适当运用网络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都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最不可或缺的。讲解依靠的是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和工具。有的教师专业知识非常扎实,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自己心里清楚却讲不明白。具有同样知识功底的教师,如果在讲课时吞吐自如、妙趣横生,则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有益的遐想。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形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语言也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交谈中。物理学语言讲究科学、准确、有逻辑性。在物理课堂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网络语言,例如,讲“磁场”时就可以运用这样的网络语言“:明星的‘气场’你们理解吧,磁场也类似,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有吸引力。”教师灵活运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进行授课,学生会倍感亲切、熟悉,听起来也会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四、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3

网络资源内容丰富,不仅有图片文字,还有视频和音乐等各种来源,人们在社会中基本上已经习惯了使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由于其丰富的内容,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感官上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他们所不知道的知识。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中间夹杂着很多陷阱,学生应该从网络资源积极的一面来学习使用,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会逐渐发现网络资源的使用之广泛,虽然说网络资源要理解起来也有一定困难,但是学生会逐渐被其多样性吸引,从而逐渐产生兴趣。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很强,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他们轻而易举的就能学会,例如:简单地用Word来打字、给文章排版、还有做PPT,这些网络资源都是学生们可利用的,能轻松上手的,并且通过这些网络资源的搜集,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在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丰富他们知识的过程,由网络这一途径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中多向学生们展示网络资源的正面作用,避免负面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上课效率。

二、网络资源培养分析问题和判断是非能力

网络资源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它的内容丰富,但是这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有些人会通过网络资源的漏洞来盗窃别人的资料,也有的人通过网络资源欺骗大众,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但是这些隐患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尤其是学生,学生由于对这一块知识的匮乏,容易受到他们的欺骗和诱惑,因此,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区别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不能相信的。如:教师在上课时发给学生看一个看似正常却有欺骗意味的网页,让学生自己分析,看能否辨别出其真假。只有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有警觉意识,防止被虚假网络信息欺骗和诱惑。

三、网络资源可以建设内容丰富的学习网站

网络技术课程的灵活性很强,教师在传授一定网络知识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让他们自由发挥积极创新。教师在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上,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己的建议让他们参考,遇到有好用的、健康的网站,教师可以推荐给他们使用,让他们有更方便的途径来查阅资料,也可以通过师生资源共享的方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教师可以在让学生制作PPT时,使用几个超链接,指向相关的信息技术网站,当然学生们要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将网站内容丰富,还可配上音乐,页面可以吸引其他学生,形式也能多变,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创新的能力。初中生正是处于叛逆期的阶段,老师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利用网络资源来建设对自己和其他同学都有用的学习网站,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网络资源有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

网络技术的难点在于其变化多端,学生在开始时只能适应一些简单的操作,老师怎么教,学生也学着怎么做,但是网络是很考验学生思维的一个地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将思维打开,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会创新。网络资源其实也是在不断的进步当中,最开始的大型电脑逐渐进步成现在的小型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输入法也在不断的完善,网页也被制作的越来越精致,学生操作起来也更加的方便。例如,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给制作一个动画,主题可以由学生来自己定,但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有的同学主题定的是“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在Flash中,同学们先将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层,再用绘图工具来制作图画,还可以导入WFM、EPS、AI等格式的图形,最后再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形成动图。学生通过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也制作出了精美的动画。

五、结语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4

1.1摄影的特点

摄影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了解摄影的特点。摄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纪实性、瞬间性、图像性和物质性这四个方面。摄影就好像一种复制一样,将那些实实在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事物用小小的镜头拍摄下来,让那些事物在镜头中真实地再现出来。然后经过处理,那些被收入相机中的事物就会被刻录在一张张图片上。这样就好像把实际的物体缩小一般,体现了摄影的纪实性。摄影再现事物是需要借助于相机的快门和光圈的作用的,利用它们可以记录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片段,抓住那些美好的事物,可是却不能将其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摄影还利用二维、三维平面感光材料去展现某一瞬间的空间布局,利用那一瞬间去记录生活中美好的、有意义的片段。图像性和物质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同一而论的。因为只有物质的存在才可以有图像的呈现,只有物质的存在才可以实现摄影艺术的审美和创造。而图像就是摄影艺术物质形象存在的一种形式,摄影图像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形和失真等现象,但是无论怎样都是一种图像,都不能否定摄影的图像性给摄影带来的不同,那些是关于人们的审美和对美的追求,以及精神上获得的一种满足感。

1.2对题材的选择

摄影是一门比较随意却又透露出严谨的课程,它需要对摄影对象进行一定的挑选,在进行摄影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取对象。一般摄影主要的对象就是人物和风景,表达的意义不同所要表现出来的效果自然也是不同的。要注重拍摄的主题还有景物的构图形式和色彩的对比应用。

2现代数码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2.1主要运用在摄影教学中的数码设备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日益进步,科技发展也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摄影教学中使用的数码设备就是相机,一般是采用单反来进行取景,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摄影教学课程学习的时候掌握对单反相机的使用。

2.2数码相机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数码相机在摄影教学中不仅只是用来取景,还可以将拍摄的图片处理成幻灯片,用数码相机将需要讲解的部分制作成幻灯片,这样在老师讲解摄影的时候就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了。在摄影基础理论中,有一点就是关于数码相机的电子测光原理,这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理论知识,因为电子测光是很准确的,对光的感知不同就会对曝光度的需求产生不同的要求。摄影教学中还有一部分关于数码技术的运用就是对深景原理的理解,很多数码相机并没有相应的装置,在镜头焦距和物距相同的时候,采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拍摄不同的图片,并进行比较。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深景原理。同时还要考虑在镜头的焦距和物距不同情况的情形,但是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数码相机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次进行拍摄取景的同学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会出现对拍摄主体的采光、角度和构图等方面的困难,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投影仪设备将学生拍摄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逐一地为学生讲解出现的错误,并告诉他们如何在以后的摄影中避免那些错误。

3网络资源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3.1图片资源和网站资源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资源在现代社会是非常丰富的,很多老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一般都会利用网络资源,去获得更多的关于要讲解的那个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扩充学生的视野了,摄影教学也是如此。摄影教学其实更是一种美的享受,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去获取那些别人拍摄的美丽的图片,并根据那些图片来给学生讲解拍摄的原理和运用的方法。例如,镜头的实物样品、光学的原理和拍摄的效果图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得到一次欣赏美丽图片的机会。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之处来搜集很多关于摄影教学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源来学习课程,这样比枯燥的讲解更容易达到效果。网站平台为摄影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地方,这是摄影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大资源。网络资源中有很多关于摄影的网站,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站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更为深刻的学习,观看别人的摄影作品和心得体会还有那些好的技巧。网站不仅可以给摄影教学带来便利,还可以给学生一个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站的优势条件,将自己拍摄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中,和其他的学生一起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的关于摄影课程学习的好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沟通的机会,这样的方式对摄影教学来说是非常好的。

3.2数码相机与笔记本电脑在摄影教学中的共同运用

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在摄影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老师经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摄影教学。学生先用数码相机拍摄图片,然后利用网络资源做成幻灯片,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老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在摄影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了。

4小结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5

1.1设立案例教学与视图教学栏目

结合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教学案例,参考典型病例,将检查所得多媒体资料加以配合,从鉴别疾病、提出问题、解析答案等方面切入,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

1.1.1眼科疾病案例教学专栏

教研室设立眼科疾病案例教学专栏。该专栏可支持多种途径的查询、统计及诊断鉴别功能;将眼科图片资料与数据库建立超链接,方便提取对应的图片资料。该网络平台通过连接校内局域网,可以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打开,学生可进行任意查找,对相关疾病进行了解;教师也可将提取的临床资料用于丰富课堂素材。

1.1.2眼科图片资料数据专栏

在临床教学工作中,我们利用收集的典型和特殊病例的图像资料,建立典型病例的眼科图片资料库。在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或实习前夕,我们可指导学生浏览图库,使他们做到胸中有“图”,再进一步于临床实地指导,加深其印象,提高了见习与实习的质量。

1.2建立互动讨论式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与学生及时沟通、答疑指导,促进教学的高效进行。为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可在网站中设立专家答疑或问题咨询等栏目。学生之间也可进行问题解答,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吸收与升华,也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动态交流。

1.3设立相关网站超链接

教研室可以设立眼科各方向及相关疾病的专业网站超链接,使网络中与眼科学相关的网站资源被学生普遍利用,如丁香园、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辨别真伪、合理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也可连接国内外眼科学术动态及新闻,内容可包括国内外眼科会议、新闻、新技术、新进展等多层面信息。使互联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极大程度地开阔学生的临床视野。同时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优质资料共享。此外,构建眼科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关的教师信息、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义课件、参考资料、习题库、见习指导等也可逐步开放,根据教学进度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为方便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网站可在基础教学栏目中,提供书本知识的详解以及各个章节的课件下载,并分门别类设立专栏。也可针对眼科临床常见的咨询问题,如近视激光手术是否有害、白内障是如何形成等,归纳整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开设专栏,普及眼科疾病的防护知识,提高学生对眼科学习的兴趣。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中知识测评版块进行自我考核,既可选择单章节测试,也可选择综合测试,经过自我练习,达到教学巩固的效果。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实现高效的信息化临床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模式、技术、观念、组织、内容、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可见,信息化的网络资源平台是基础,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教学过程是其目的之所在。

2.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注重教授知识关联性

点面结合:信息化临床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各种疾病的体征照片、检查及处理方法视频、手术录像等根据病种分类整合,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一些实习期间没有碰到的病种进行学习,或者将临床实际中碰到的知识“点”与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面”相结合,根据网络课件自主学习,利用交流平台向教师提问或与学生交互讨论,不断巩固知识,提高实习效果。同时还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模拟训练,弥补临床实习动手操作机会少的缺陷,增强学生处理病情的能力。旁征博引:眼科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在眼科见习、实习往往时间很短,在临床实习期间难以见到所有眼科病例。对于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疑难病例,我们可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旁征博引”,通过各种网络途径,广泛了解此疑难病种的病例特点及鉴别诊断,解释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多个角度了解此疾病,作为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有益补充,利于学生更好地接纳、消化新的知识。融会贯通:由于眼的发育、解剖与机体全身紧密相关。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颅内高压、维生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在眼部致病,其中一些眼部体征具有典型的特征性,如角膜色素环(即K-F环)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如何能从眼部体征中寻找诊断全身病的依据,我们在网络资源平台可以转空洞理论为形象图像教学,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中,借此进行横向联系,充分认识眼与全身疾病之间的关系,大大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与诊疗水平。

2.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注重教学方法多样性

自主汇报:要求学生利用眼科网络资源平台,自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找一个感兴趣的题目,结合眼科实习体会,并在统一组织下借助网络平台向教师及其他学生汇报。汇报内容既可作为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之一,还可经教师修改后继续存储在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这一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眼科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发现问题、设计课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自我展示能力。回馈互动: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所进行的信息回馈是为了让教师能够获得学生提供的回馈信息,同时让学生自主判断自己所作出反应的正确性,通过与老师的信息回馈互动,明确自己反应的对错。信息回馈互动有利于学生及时改正自身错误,从而达到对信息的长时记忆。此外,信息的回馈互动还可使学生各自获得的信息与知识彼此交流,不同的意见与观念也得以相互切磋。团队协作:构建眼科病例学习讨论小组,调动学习小组内每个成员学习积极性、彼此沟通学习心得和体会、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共同推进对于所获有关眼科疾病新知识的接纳和认知,从而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信心、学习动机,共同提高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阶梯拓展: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难度等级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使其呈阶梯分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3以眼科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的网络资源平台的作用

3.1形象教学,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资源平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各种疾病的体征照片、检查及处理方法视频、手术录像等根据病种分类整合,所形成的多媒体资料对眼科教学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在短时间内用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思维,既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也体现出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学进程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网络将教学工作随时随地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方便。

3.2归类整合,利于教学资源管理

网络资源平台归类整合繁多的眼科优秀课程资料和临床教学资源,对其实施信息化管理,既可使临床工作得到总结,有利于教学数据的积累、管理、集中保存和分析,更可使临床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地实现共享与应用,为广大师生信息化的教学研究和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3.3综合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6

从整体上讲,网络资源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的直接应用在于课件的准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在传统的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教师的教学工具非常单一,仅仅依靠黑板、粉笔和课本进行课堂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设计也只能通过简单的书写和阅读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只能够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机械化的讲解,这就给高职综合英语教学带来极大的弊端。首先,课本教材的内容较为死板和无趣。高职英语教材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枯燥性,特别是针对一些对英语没有兴趣而言的高职学生而言,通篇的英语文字根本无法提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同时,高职综合英语的课本内容相对单一,始终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安排和设计的。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进一步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其次,仅仅利用课本进行课堂教学,极大的限制了教师的发挥。无论是高职综合英语中的阅读教学、听力教学或者写作教学,教师都只能依靠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课本教材相对抽象,没有立体感,也没有十足的趣味性,也就无法迎合学生越发刁钻的需求。因此,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进行课堂教学成为众多教师的选择,并且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够寻找到足够的网络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条件,也可以直接利用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就能够将较为死板和抽象的课本教材内容,通过网路现代化设备并利用网络资源用另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例如,课本教材中文字性的英语对话,在网络资源的支撑下可以变成Flash动画,也可以搭配动人的音乐,也可以搭配更加趣味性的图画。此时,同样的课本内容,传统课本带给学生的是死板无趣的感觉,而在网络资源的支撑下,却能够变得饱满生动并且充满趣味,这就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对高职英语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学活动。此外,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安排,可以在课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拓展,以此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课本教学内容后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英语短片,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最为明显的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做好引申教学的工作。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要对知识进行延伸,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教学资源的不足,也就无法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而通过网络技术,教师就可以轻松的获得相应的网络资源,进而对原本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延伸,并且得到丰富教学资源的有力支持,也就变相的降低了学生对其的理解难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利用网络资源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进行听说能力训练

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已经成为众多高职英语教师的选择。网络资源的使用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优势,能够极大的改变当前高职综合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弊端。传统的高职综合英语听说能力训练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科学的。一方面,因为教学硬件设施的局限性,大多数教师只能够通过录音机或者口头表达来进行听说练习。更加具体地说,教师在听说训练中只能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进行听说训练,或者只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发音进行听说训练。这种听说训练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发音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因为教师发音不标准的原因而直接导致学生受到不可磨灭的影响,使学生的英语口语不规范化。另一方面,这种听说训练的模式相对单一和机械化。这是因为教师能够给学生播放的听力材料较为单一,往往是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只能够按照特定的内容进行听说训练,只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重复相同的对话。这种训练方式不具有灵活性,也就无法真实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这种机械化的听说训练会让学生感到厌倦,甚至直接对高职英语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来填充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能力训练,进而丰富听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

首先,在网络资源的支撑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改变机械化的听说训练模式,利用多样化的资源对听说训练进行有机填充。相比于课本中死板单一的听说训练对象,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就可以轻松的为学生准备更多的听力材料,也就能引导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口语表达情景。

其次,情景化教学是英语听说训练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也就是要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充分领悟西方的语言思维、了解西方独特的语言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就可以利用英语视频、电影等多种形式达到目的。在刻意的搜索下,教师就可以收集不同的语言情景,并且以电影等生动的形式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此时,学生不但能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获得更加深刻的领悟和感知,教师还能够组织学生按照相应的剧情进行情景表演。通过情景表演,教师就真正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学生在情境中听英语、说英语,根据特定的情景来领悟语言思维和不同的语言文化,这种经历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西方学生进行实时的交流。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对希望的语言思维和语言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通过真实的交流,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就能够获得更快的提升。

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另一方面,阅读教学始终是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不仅仅是因为阅读在考试中所占的巨大比例,更因为阅读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搜集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传统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已经拥有完整的教学对策,并且能够取得出色的成绩,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还能够对阅读教学的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具体地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做好延展性阅读,即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网络资源能够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料,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安排下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写作教学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7

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史料随着时代记载历史手段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改变。从早期的甲骨文、竹帛、纸张到图片、影像以至于今天的电脑网络时代,记录手段的不断更新,也丰富和拓展了史料的概念及范畴。陈寅恪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谈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对于当下的现代文学研究而言,大量现代文学史料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则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新问题。对此,我们如何去认识和利用,目前似乎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正在起着补充和替代传统图书馆的作用。一方面有大量已出版的图书资料通过影印扫描形成电子文本的方式置于网上供研究者在线浏览阅读,一方面大量数据库的出现囊括了以往研究的大部分论文,通过上网检索便能轻易获得相关的研究成果,更有一些史料不经纸媒出版而直接发表在网络上。

随着网络资源中现代文学史料的大量出现,逐步减少了以往研究者对现代文学史料应用、普及方面的一些顾虑。如马良春先生早在80年代就意识到因资料的“抢救”、影印工作的落后,而给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带来无法接触到原始书刊的苦处;也有学者认为“文献管理体制的落后以及传统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和手段无法适应现代文化变革需求”,是现代文学史料建设长期滞后的原因之一。而这些问题随着网络带来的便利,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部分的缓解和弥补。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学术资源,而且还具有查阅的快速、便捷、省时和超大容量的存储功能等优点。尤其是现代文学史料的境况又异于古代文学史料,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现代文学史料借助录音、摄像、摄影等技术还保存下诸多影音史料,这类史料的保存和传播更需要依赖于网络。在2008年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有学者就呼吁“以现代数据库管理方式建立现代文学学科的资源库,并且从数据处理、资料归类的技术视角阐述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网络已经与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作为现代文学史料新载体的出现,正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说随着网络的发达,网络资源中的现代文学史料已经在较大程度上推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进展。

因此,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已经成为研究者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网络学术资源对学术研究带来的便利,也已经得到多数研究者的认可。一篇学术论文从构思到资料搜集再到行文发表,都会同网络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尤其在史料搜集方面。一位研究者说:“身处e时代的人文学者,在史料搜集上,除借助工具书之外,又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电子数据库。台湾学者黄一农在其著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中,引用文献1099种,正是得益于数据库的方便快捷。”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在笔者所写《抗战初期〈风雨〉周刊研究》一文的过程中也深有体会。《风雨》周刊系抗战爆发后创刊较早的几个重要文学刊物之一,它于1937年9月由嵇文甫、姚雪垠、王阑西等在河南开封创办,前后共出版了二十七期,对于推动抗战文艺运动的开展,鼓舞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份刊物虽是地方性期刊,但影响所及甚广,其范围不仅限于河南,还波及武汉、西安、苏北、山西、兰州、重庆、延安等地,是当时推动抗日救亡文艺运动的重要舆论阵地。这样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期刊,在包括当时创刊地开封的河南大学图书馆也不见踪迹,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界对她的关注和研究。但这份重要的期刊却通过网络,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民国期刊”一栏找到了第3到27期,且能够全文浏览。通过阅读笔者发现了这份刊物刊发了一大批来自平津沪等地的流亡作家的创作,他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救亡文化活动,唱响了中原地区抗日救亡的洪大歌声,为河南也为全国抗战初期文艺运动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再举一例,日本学者岩崎菜子也通过网络检索美国马里兰大学普兰格文库,发现了十多篇冰心的佚文,写出《冰心旅居日本期间的佚文的发现与美军“占领期”的审查》一文刊发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1期。

此外,网络对域外史料的收集也带来便利。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港台及海外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查阅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时,眼光就不能仅局限于大陆,而是要将其伸展到港台、海外。鉴于特殊的地域原因,在一段时间内,部分国内研究者对大陆之外的学术资源接触较少,而通过网络则可以部分地弥补这一缺憾。台湾“国家图书馆•台湾广域数位图书馆”、“台湾博硕士论文资讯网”、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等网络资源建设工作都做得比较好,已成为大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参考。譬如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已经把诸多在香港出版的现代文学的重要报纸期刊影印版传到网络上,方便读者浏览下载。其中包括《人人文学》《八方文艺丛刊》《大众文艺丛刊》《香港文学》及《大公报》《文汇报》《华侨日报》《星岛日报》的文艺副刊等。笔者在这一网络资源中查阅时,就无意中收获了师陀的两篇文章《再谈风格》和《一仆几主?》。这两篇文章对于认识师陀晚年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再谈风格》发表于《香港文学》1986年第13期,在《师陀全集》中未见收录。通过仔细查阅比照,笔者发现它和《全集》中的《我的风格》一文有部分内容重合,但也有不少增删,两篇文章标注的写作日期又都是“一九八五年五月三十日”,由此可推测该文是《我的风格》一文的另一版本。《一仆几主?》发表于《香港文学》1985年第7期,无疑是篇讽刺当时中国内地官僚体制的小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以汪长统(与师陀的原名王长简颇似)与友人章寄飘的对谈为主,全文充满了无奈之情。文章一方面讽刺上海的市政建设,“他在这里居住了三十一年,只见马路扒了铺,铺了扒;扒了再铺,刚铺好再扒。如此下来,每日扒铺不止,大有‘愚公移山’精神”;另一方面对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做了剖析,“任何政府都有衙门,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也应该有衙门;只是衙门泛滥成灾,坐在衙门里自称‘人民公仆’的老爷们泛滥成灾,好的坐在衙门只管划圈圈,白拿薪水不办事;坏的只会结党营私,逢迎拍马,相互排挤,为的是升官爬上去,他们做尽了坏事”。此文在艺术上虽未有多少闪亮之处,却写出了“”结束后中国的另外一种真实状况,传达出作者的某种焦虑感。除了师陀之外,还有很多作家在香港等域外发表了大量文字,研究者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就获取到相关史料。

二、网络资源中现代文学史料的鉴别

网络为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发掘新材料提供了可能,但我们也应认识到网络资源中各种史料在大量涌现的同时也可能是泥沙俱下。网络这一新载体的出现,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衍生的问题也不少。

1.史料本身的可信度问题。

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空间中,呈现出的史料是否真实、来源是否可靠等问题,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同将史料电子化、网络化的主体的素质学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根据网络资源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现代文学史料予以区分。其一,是以数字化技术扫描、影印后的电子版形式出现的传统纸媒史料的网络化。这类史料基本上不会发生重大错误,它为研究带来的便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经数字化处理过的电子文本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即网络资源中部分经过扫描影印的史料在人为处理的过程中,或许并不是按原版扫描,或者即使是按原版扫描,在此过程中也会发生错排、遗漏等种种意外,使处理过的电子版本依然存在问题。如解志熙在《老方法与新问题:从文献学的校注到批评性的校读》一文中,提及“需要格外注意的倒是一些原本不错的现代文献在被处理成电子版时会造成新的错版”。他以阅读电子版冯亦代的《哑剧的试验——〈民族魂鲁迅〉》(1940年8月11日香港《大公报》“文艺”第901期)一文为例,提醒研究者在阅读电子文献时,需格外留心此类新情况的出现。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来看待网络资源中的现代文学史料,不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网络资源与纸质文献或缩微胶片等资源相对照,以提高史料运用方面的精确性。其二,是网络自身生成的文字史料。这些史料其中有些是经过重新排版过的作家文集等电子书,这些电子文本多存在着较大问题,如笔者将网络版《沈从文作品集》(52ebook原创电子书)中收录的沈从文早期作品《雨》和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沈从文全集》中的同篇作品进行对比,发现这篇仅1100字的小说竟有错误17处之多,有错字(如“叮叮当当”误为“丁丁当当”,“黄水汁”误为“黄水水”;“空闲”误为“空间”等)、漏字、标点符号错误(如把“;”用做“,”)、段落错排等问题。可以看出,网络版的各类现代作家文集的电子书,其目的只是供一般读者阅读欣赏用,而不能用来做学术研究的参考资料。还有一类是当代学者在网络发表的关于现代文学研究史料的文字。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诸多学者选择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史料中有一部分对于还原和再现文学史真相起到一定的作用,为现代文学史料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也有一部分学术质量不高,可信度较差。如2000年前后关于鲁迅的网络论争即为一例。《走不近的鲁迅》《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等“贬鲁”文章,首发于网络后引起了较大争议,随后由网络波及整个学术界。现在回过头来检视这些观点,可发现他们的文章在体现出较大自由度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情绪化,显得较为偏激。网络期刊《新语丝》2010年第11期发表署名“庶人”的《〈子夜〉是一部仿造的作品》一文同样具有上述特征。这和网络这一虚拟空间营造出的松散随意、缺少权威紧密相关。与严谨的传统学术研究相比,其观点的合理性往往大打折扣,很难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甚至不乏利益驱动背后炒作的动机。所以网络资源中直接生成的这部分史料,研究者还要慎重对待。

2.应充分认识网络资源中现代文学史料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

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很多研究者已经习惯利用网络来搜集文献资料,无疑这是一条重要的渠道,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网络资源自身的局限性。网络开启了信息的无限性,但也带来了信息的不稳定性。网络资源中的现代文学史料虽包罗万象,但也存在更替频繁的问题,如不注意保护,会使很多史料消逝于无声无息之间。因此网络资源的征引就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论者引述的网页,可能过后会被删去或因技术原因无法打开,造成了网络征引的史料查无对证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通过翻阅近几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现,刊发文章中引用网络史料的情况已经出现,但所引用的部分网络数据也偶尔会出现上述情况。如发表于《丛刊》2010年第4期的文章《以译代作:早期中国新诗创作的特殊方式》一文,注释7所给出的网络地址publishblog.blogchina.com即无法打开。《丛刊》2009年第1期刊发的《冰心旅居日本期间的佚文的发现与美军“占领期”的审查》一文中,注释10给出的《占领期杂志目录数据库》网址www.prangedb.jp虽能打开,却是错误的。这就造成一方面是学术参考信息来源要求具有稳定性和可获得性,而另一方面却是网络学术信息广泛存在的网络链接失败造成的史料来源缺失现象。网络资源中现代文学史料的种种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也是今后史料工作所无法回避的,研究者在征引网络史料时要“多求原本,勤考史源”。再次,网络资源中的现代文学史料代替不了对传统原始期刊的阅读。网络以其开放性、高效性及自由互动性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资源之一,同时作为一个全民参与、空前开放的独特空间,也扩大了相关史料的搜索空间,尤其是大型史料数据库的建设,为史料的高效检索提供了便利。但和纸媒史料相比,被数字化的网络资源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诸多重要的文学期刊和报纸文艺副刊尚未形成电子版进入网络。此外,网络资源中报纸期刊的电子版也经常存在缺刊漏刊现象,如笔者在国家图书馆电子资源“民国期刊”数据库中查阅到的《风雨》周刊,就缺少了前两期,像已被研究者广泛使用的“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也存在这种情况。因此,学术研究如仅仅依赖网络资源,就会陷入一种不完整的状况。同时通过网络检索出的资料来源复杂,具有碎片化的特征,需要研究者仔细考辨,认真梳理,研究者如将网络当成现代文学史料的唯一来源,必然会存在丧失资料完整性的危险。面对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研究者一方面要学会利用便捷的网络检索来寻找对自己研究有益的史料,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对网络资源的过度依赖,这样又可能会使网络成为桎梏研究视野的新锁链。从事学术研究必须具备独立的资料背景,仅凭网络关键词检索难免带来资源的“同质化”现象,对于同一研究课题,不同的研究者通过网络检索出的资料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很难区别出资料准备工作的独立性,研究者必须扎扎实实地从阅读原始报刊做起,而即便是阅读网络资源中的原始报刊也要尽可能地和纸质文本结合起来。如王风所指出的:“有没有独立的资料背景,这影响到个人的学术质量,资料必须是独立准备的,要不然都是在别人的眼光下看待问题。”

3.我们还要注意网络资源中的部分史料对学术研究带来的不良影响。

网络资源为研究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其自身的学术态度提出了道德方面的考量。少数研究者为图省时省力,在借助网络查找史料时,存在不注明出处随意撷取的状况,而更有把通过网络检索轻易得到的未经证实的引文,却生搬硬套说自己已查对原文的也不在少数。张桂兴在分析《老舍的沉浮人生》《老舍之谜》《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老舍卷》等著作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时就指出,由于作者“未能认真地去筛选、鉴别和考证,就‘想当然’地直接使用了部分已经出版或发表的欠准确的资料,以至于造成以讹传讹”,并进一步强调“从网上‘搜巴’文献资料,必须认真核对。否则,不仅错误百出,而且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从严谨治学的角度来讲,网络作为现代文学史料来源的重要部分之一,应遵照严格的学术规范,惟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投机心理,并可以预防更多的学术腐败现象。网络带来了获取史料的便捷,但做学问却需要一种“‘慢而不息’的精神与意志”,朱金顺在《新文学史料学研究之回顾》中提倡用朴学精神治史料学,他从收集鲁迅佚文和史料开始,大约用十年时间辑录了《鲁迅演讲资料钩沉》一书。认为朴学家们治学讲究的“创新”、“博证”、“致用”传统应在新文学研究中继承。网络时代下的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同样不可一味求快,否则“‘快速浏览’造成‘虚拟的博学’”,会“割裂了原先合二为一的获取知识与养成人格。其结果很可能是:‘博雅’(先不问真假)易得,而‘君子’(暂别定高低)难求”,这就要求现代文学研究者在史料方面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这样才能拿得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学术成果。

三、结语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8

当今社会,科技越来越发展,网络已经注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信息技术走进校园,网络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是客观的现实情况,网络的普遍使用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网络资源丰富且便利,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师生不仅仅可以在学校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学校外交流,网络既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工具,也可以成为班级管理的媒介。利用网络管理班级,可以促使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向着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变化,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的使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师生的交流,加强班级的管理。网络自身的特点附于班级管理新的特点:

(一)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班级打破教室和学校的界限,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速。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通过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实现主体间的多项交流与互动。交互性是网络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最明显的特点,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同步交互,也可以通过设立公告栏、电子邮箱等进行异步交互。这种交流的不可见性,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真实想法,是传统的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的。

(三)丰富性。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利用网络资源,如文字、声音、图像和影视等,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丰富、生动、活泼等特点。

(四)主动性。

在网络上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接受管理。因此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二、措施

我认为网络资源在班级管理中的使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点论述:

(一)利用计算机建立班级档案

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父母联系方式、日常表现、成绩、考试名次、升降情况、奖励惩罚等信息录入计算机,形成电子的学生档案和班级档案。将这些档案保存起来,避免班主任在日后做重复的工作,即当有需要时,调出档案即可,这样班主任只需要更新信息,大大节省了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学会利用相关软件,如excel、spss等统计学生的成绩、平均分、排名等,比起人力统计,节省时间,而且结果清晰明了。同时,信息的电子化便于在各个任课老师之间传阅,方便任课老师之间、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也方便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将此档案发给家长,使家长能够简单明确地掌握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变化和表现。

(二)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加强交流

现如今,每位学生都在使用手机,学生们会建立自己的班级QQ群、微信群,在各类社交软件上进行交流,老师可以加入这些班级群,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老师时常在群里和同学们聊天,会使同学们觉得老师很亲近,打破学生与老师的陌生感,也方便老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班级现状。同时老师也可以建立家长的QQ群、微信群,老师在群里与所有的学生家长沟通,仿佛像是每天都可以开家长会一样,将班级和学生的情况及时的反应给家长,学生家长也可以在群里互相沟通,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教育方法以及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看法和意见。

(三)利用群共享、网盘等平台共享学习和班级资料

老师可以通过各个平台,上传学习资料,比如卷纸、上课的课件、优秀的学生作业、范例、学校的经典教学视频等,使资料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让每一位需要的同学可以方便及时地得到资料,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上传资料,进行资料共享,让资料被充分的利用。

(四)利用网络优化班级管理

老师可以建立班级管理留言板,让学生在网络上对班级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老师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起投票,征求班级同学对某一些班级管理的看法,让同学们参与班级的管理,自己制定班规,改变班级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和遵守的积极性。

(五)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