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农业服务设计研究

城市社区农业服务设计研究

摘要:构建共享概念下的城市社区农业服务系统。用服务设计的相关方法研究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从事农业活动环境以及社区农业活动所需具备的其它条件(农资供给、农产品流通渠道等)等构建城市社区农业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让社区居民参与进来。构建出基于“产品+系统”的共享概念下的城市社区农业服务模式,为都市农业和社区创新提供可拓展的发展机会。该研究过程融入了社会学、管理学、城市规划学、设计学等领域的知识为都市农业和社区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性。

关键词:共享;城市社区农业;服务设计;情境

一、共享概念与城市社区发展

共享即分享,指与其他人共同拥有某件物品或者某种信息的使用权,甚至包括产权。共享经济作为共享概念最大的衍生品被正式列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共享经济,即在互联网平台中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将已有的闲置资源,如产品、技术、数据或服务等,有偿地分享给不同的有短暂性需求的主体,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1]。共享为城镇社区带来了发展契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满足社区居民自身需求的过程中实现社区闲置资源的优化配置,该闲置资源既包括有形的(实物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时间、空间和技能)。也可改善现有形式下城市社区居民之间呈现的冷漠、缺乏信任及归属感不强等现状,通过建立新型社交关系,使社区居民关系网从准熟人向熟人转化,增进邻里关系。在城市社区共享经济体系中,用户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用户在有酬交互过程中社交需求得到满足,社交亦被赋予新意。因此,共享经济下的社区创新设计模式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物业社区现实场景中产生的新型人际交互模式[2]。

二、城市社区农业发展现状

其以不同形式呈现:1.部分城市居民自给自足,他们在住宅屋顶、阳台或室内种植少量的新鲜蔬菜食物以供食用;2.部分城市居民参与CSA(社区支持农业)服务,利用闲暇时候到郊区农场采摘蔬菜食品,倡导体验感;3.部分城市居民向农场定期采购日常食用的时蔬。这些方式解决了目前城市居民的部分需求,但问题也非常突出:1.在组织方式上,缺乏顶层组织与运营,多是社区居民自主行动;2.在管理模式上,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管理模式,多是阶段性和间断性的自我管理;3.在技术使用上,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和配给,多是低成本和低技术投入;4.在资源利用上,在城市社区可利用的种植空间匮乏,影响种植产出。因此,需要构建新型的服务模式来解决和改进当前城市社区农业存在的问题,如促进社区居民互动频率和效率以减少社区成员交互信息不对称及社区冷漠现象;整合社区闲置及潜在资源提高社区农业产能,满足长尾需求;拓展社区周边服务产业链以带动和促进社区整体农业服务效能等。

三、共享概念与城市社区农业服务设计的契合点

服务设计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包括有用、可用以及好用;从服务提供者来讲,包括有效、高效以及与众不同[4]。围绕城市社区中从事农业活动的居民需求角度出发,为其设计出满意信赖的服务,并将服务价值的最大化,城市社区农业服务设计目标是构建一种集产品与服务为一体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共享概念给城市社区农业服务设计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笔者结合设计实践和思考,提出以下几个共享概念与城市社区农业发展设计契合的服务策略。

(一)基于社区平台的农业信息与资源共享:社区平台是城市社区农业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人与人、人与产品的纽带,开放式的信息平台在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依托社区信息平台,居民可以分享农业种植信息及资源共享,该服务平台可以分为三个模块:1.农业种植爱好者交流分享的SNS社区应用,2.农业种植专家系统,3.农产品销售平台。农业种植爱好者交流分享的SNS社区应用主要用于对农业种植爱好的社区居民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该模块了解最新种植资讯、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以及活动开展等,以便建立社交圈子与信息网;农业种植专家系统为用户提供植物养护知识,包括植物种植所需温度、湿度、肥料、光照以及其它环境因素的数据及相关操作方式,为了种植信息更直观更形象,可以采用图片文字描述和虚拟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提供服务;农产品销售平台用来企业资讯、新品、促销信息、展示厅模拟和展会介绍活动等,搭建销售渠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来销售产品,包括农产品、农具、智能农作物培植器及其他与农产品相关的产品。

(二)全局式的城市社区农业服务场域:基于城市社区农业发展现状中种植空间有限及分散的特点,该服务既可以发生在社区及周边的实体空间中,也可以发生在由微信等社交平台构筑的虚拟社区中,将家庭服务场域、社区服务场域及虚拟服务场域集合起来,建立起多方位、多渠道、有良好用户体验的、清晰的、统一的体验流程。在家庭服务场域居民充分利用尽可能多的空间(阳台和室内空间)进行农业种植,购买或者租赁由农资供应商提供的智能农作物种植器,使用供应商开发的APP,加强与社区农业服务系统的联系,增强其参与意识与社交意识;社区服务场域提供社区内可以进行农业种植的空间(楼顶和社区其他可利用公共空间),农资供应商提供共享型智能植物培植器和智能信息平台,社区居民可以选择租赁合适自己的种植空间进行农业种植活动,通过软件和硬件与其它居民交流,改善邻里关系,增强对社区生活的认同感;虚拟服务场域指在微信等社交平台构筑的虚拟社区平台,社区内外的居民可以通过该场域共享农作物种植方法、农产品、农具和其它生活方面等相关资讯。三者建立良好的体验流程,为城市社区农业服务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场域,如图1。

(三)居民参与的社区多方合作机制:意大利学者Manzini将协作服务现象界定为:由于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的界限逐渐消融,服务的参与者转变为共同协作设计和生产的社群,参与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服务系统创新和管理的一种服务现象[5]。城市居民不再是纯粹的服务接受者,而是城市社区农业服务创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种协同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了相关利益者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对服务的认同感。城市社区农业服务系统需要重视居民自上而下的参与,利用分享、互助、交换等方法进行协作。从个人层面来说,居民参与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通过协作与分享共同生产、收获、交换、销售有机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帮助社区居民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同时促进城乡关系和社会融合;从社会层面来说,通过居民参与形成新型社区交往关系,加强各阶层、利益集团和社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等方式的协同合作,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推动新的社区发展模式。

四、共享概念下的城市社区农业服务设计实践

服务设计是构建一种系统关系,和传统设计的点对点的思路迥异,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用户需求,一切设计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只有为用户设计出满意信赖的服务,才有可能实现服务价值的最大化[6]。基于共享概念的城市社区农业服务系统需要考虑以“社区农业服务为中心”的服务对象需求、服务目标、服务场景的变化与迁移、农资(种子或者幼苗、种植工具、肥料等)供给、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种植空间、种植模式等物质要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所有元素关联起来。

(一)设计流程和方法

共享概念下的城市社区农业服务设计需考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从事农业活动环境以及社区农业活动所需具备的其它条件(农资供给、农产品流通渠道等)等关键要素,构筑共享情境,从农业信息与资源共享、全局式社区农业服务场域和社区多方合作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基于“产品+系统”的全新服务模式的建立及研究。整体分为“用户体验的获取和分析”和“服务体验一体化设计”两个内容,用户体验的获取和分析通过用服务设计相关方法对用户、环境和任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快速原型、卡片分类、目标追踪等方法构筑共享情境,实现设计定位。进而过渡到服务体验一体化设计中,从宏观角度确定城市社区农业服务系统设计策略,在微观上展开概念设计、原型设计、详细设计,并采用合适的评价机制进行评估,完成整个“产品+系统”的服务设计模式,整个过程需要用户参与进来。其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见图2。

(二)用户体验的获取和分析

共享概念下的城市社区农业服务设计过程中采用用户访谈、行为研究等方法对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研究。该服务关系是建立在服务对象(社区内从事农业活动者)、运营方(社区工作人员)、监管方(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生产方(农资供给服务商、设计师)之中。我们在广州市越秀区五羊新城一老社区对10个家庭(都有不同程度地进行农业活动)、2个社区管理人员以及农资供给商的2个项目经理进行了深度访谈及记录。从用户分析、环境分析和任务分析几个维度进行归类和总结,相关利益者的需求点如下:1.社区内从事农业活动者:家庭居住环境普遍存在面积小的问题,能真正利用起来进行农作物种植的空间不够多,社区内的有效使用空间未经社区管理者允许不能使用;工作出差、缺乏种植经验、自然的种植环境对农作物生长不利(采光、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等原因造成农作物种植成效不高;农资获取途径少;平时邻里交往少,关系淡漠,有社交需求。2.社区管理人员:社区内部居民从事农业活动不太规范,很随性,难管理;有一些公共空间闲置,如楼顶、楼宇一些公共平台等,统筹安排的难度大;社区活动较难组织和展开,缺乏有吸引力的活动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区内老人喜欢交流种植方面的经验,还乐意分享种植成果及种子、幼苗等;小孩不爱惜社区内的绿化,喜欢随意踩踏及采摘植物。3.农资供给商: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售卖农资,大多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客户比较零散,针对性不强;缺乏跟用户沟通和交流,无法获知用户的真实想法。

(三)服务体验一体化设计

1.共享概念下的城市社区农业服务系统: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邀请了2位资深的从事社区农业活动的居民参与到服务系统设计中,通过快速原型、卡片分类、目标追踪、数据调查、数据组合等方法对行为过程、使用动机及典型场景下的人、环境、物的组织关联群组的数据单元进行定性编码。根据共享情境对城市社区农业服务系统进行设计。主要建立在农资供应商、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共享服务系统(见图3),三者由共享服务平台统一协调。(1)产品适度所有。开发模块化的家庭型和公共型智能农作物种植器,适应不同环境和居住空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种植器大小;居民租赁农作物种植器进行农业活动;远程控制,无论出差、工作或者旅行都可以观测农作物生长状态,并根据状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开发农资售卖机,社区居民根据自己需求自行购买所需产品。(2)线上资讯共享。开发app共享种植经验、农资销售以及农产品销售等信息,相关利益者均可在该虚拟服务场域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行分享和交流。(3)线下互动与交流。依附农业活动主题增强社区居民的互动频率和互动效果,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参与到社区创新中,提升社区居民的存在感与参与感,创建新的社区发展模式。(4)共享可种植的公共空间。尽可能将公共空间中已经具有或者经过认为加工后具有种植条件的地方开发,并通过产品设计创意思维方法用专业知识将空间重新设计和规划。同时跟私有空间结合使用,将家庭服务场域和社区服务场域串联起来,改变碎片化和分散化的现有种植空间现状。2.共享服务平台设计:根据共享情境的构筑,研究开发了城市社区共享服务平台界面原型,从事农业活动的资深社区居民参与进来与设计师对原型进行信息架构、界面等综合评价,构建出匹配用户期望的交互模型。信息架构是在用户任务的基础上将界面信息的整体结构与具体功能规范化的过程。一般用流程图用来整理和呈现信息架构中各元素的顺序、选项以及逻辑关系[7]。在共享服务平台APP界面信息层级的设计中,采用树状层级,然后层层递进细化功能。在用户登录后共分咨询、我的植物、联系人和个人中心四个主架构,每个主架构下设子架构,具体的信息架构图如图4所示。界面视觉设计在分析用户认知与心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色彩心理学、图标隐喻性、信息视觉可视化等原理从界面主题、色彩、图标等几个方面开展界面视觉设计[8]。结合应用功能属性的特点,主题定义为“绿色世界”,用红绿黄三色结合色块搭建起来的圆形抽象图案设计了专属logo,并依托该风格进行了系列化图标设计,以帮助用户理解应用的含义并增加在同类应用中的辨识度。根据用户模型的评估结果,该应用的目标用户喜爱朝气蓬勃的环境,界面主色调以绿色为主,结合灰色及其它色调加以点缀,用色块区分界面元素的不同层次关系,在用户体验上提升愉悦感和操作效率,见图5。3.系列化智能种植柜设计:基于全局式的社区农业服务场域的特点,依托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了适应居家环境和公共空间的智能培植柜。家居型智能种植柜(图6)主要满足在居家环境进行植物种植,考虑到以下几个需求:(1)用智能管理方式对植物进行监控和种植。不受时间、地点约束,方便管理。(2)LED模拟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市内采光不足,LED应用促进植物生长,缩短生长周期。(3)白色家电风格融入家居环境。用简约、干练的造型风格与家居环境匹配,而不显得突兀。(4)通过共享服务平台进行社交。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植物种植知识、朋友圈等拓展社区内植物种植爱好者的社交圈。公共型智能培植柜(图7)主要满足在社区内公共空间的植物种植问题,主要使用流程为:网上预约租赁种植柜——扫码开门——托盘内放置种子或者幼苗——远程监管或者近距离监管——植物成熟收割——网上退租。公共型智能培植柜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符合公共空间使用特点。多人共同使用,将培植柜分割成若干盒子进行租赁,设置扫码区域及网上预约模式进行管理。(2)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尤其是采光不好的空间,用LED模拟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3)提供“线上+线下”式社区植物种植爱好者交流平台。社区内植物种植爱好者可以通过租赁种植盒子在线下进行交流、沟通,也可借助共享服务平台进行上线社交,拉近居民距离。

五、结语

从服务设计的视角对共享概念下的城市社区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设计,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设计等服务设计方法,结合具体项目——“绿色世界”进行实践,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构筑了共享情境,提炼出城市社区服务设计策略——“基于社区平台的农业信息和资源共享+全局式的服务场域+居民参与的多方社区合作机制”。基本解决了现有城市社区农业散乱的管理模式、断层式的组织形式、低端的技术支持和投入、紧缺的种植空间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系统”的服务系统模式。该研究过程融入了社会学、管理学、城市规划学、设计学等领域的知识,虽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但也为下一步都市农业和社区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性。

作者:鄢莉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