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因此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宣传、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大学生的接受特点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必然反映,经济基础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意识形态也是客观存在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本质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以极少的观念和范畴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必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本质的体现,因此要想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储备军,肩负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责任责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宣传工作

(一)加大理论宣传力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号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从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集中了许多人的智慧为我们每个中国人提供了这样一个科学的价值观标准。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就要大力进行理论宣传,使每个大学生能够知道、背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做人的标准,然后外化为切切实实的行动的理论准备。

(二)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尤其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毕业后会分布在各行各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新目标、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凝聚方方面面力量的精神纽带从而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前提是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诉求,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对国家制度规范提出的价值诉求。明确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这种德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素质,我们想要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就必须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一)为什么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的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让大学生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就能能不断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使之真正成为他们每一个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二)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1.寻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点

虽说近代以来的落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华儿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扎了根。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找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它的联系可以丰富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和提高价值观的认同感。关于“和谐”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很重视“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儒家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关于爱国,西汉大将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话语能使大学生热血澎湃,“爱国”因此也不再是干巴巴的两个字爱国的概念在大学生心中变得饱满生动起来。

2.阅读古代优秀文化作品大学生可以从中学榜样蓄力量

“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实现内化认同,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个体自身的感情体验,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触及当代大学生的情感领域,激发出他们真正的情感,从而使他们能够从内心深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渴求、认同。传统文化的处事方面也有一些值得传承的思想观念,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有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怀,信奉仁者爱人、先忧后乐。以孔子和孟子作为核心的儒家文化,重视德性人生,将道德作为人生最高追求,并要求将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道德修养中。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强调“见利思义”,他还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里孔子所说的“义”就是指的道德,《周易大传》中谈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简洁、经典的话语读起来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从而能够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指引。

三、遵循当代大学生的接受特点

(一)利用好课堂课堂

我国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优势的,因为我们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阵地。教育部要求每个大学生在本科期间都要必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与社会主义特色理论》、《近代史纲要》。这是我们的优势和机会但是好多学校和老师并没有很好的抓住我们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想使大学期间的政治必修课真正的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接受特点来对症下药。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道、明白、应用,甚至主动的向身边的人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高校教师和辅导员。要加强对老师的培养,注重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激情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就是要认真严肃对待政治必修课的上课与考试,不能放松考试的标准和要求。如果考试要求很低,那么大部分人会抱着反正无所谓能过就成态度,那么就不能有很好的理论素养,因此也就很难做到全面深入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二)利用好同辈群体的影响力

同辈群体会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依社会学的理论,同辈群体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更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里,同学们离开家过着群体生活,他们不仅渴望学习新知识,渴望结交新的朋友,还希望被接纳、被认可,想要过群体生活、喜欢热闹。大学有各种社团、协会在那里大学生会接触到思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同龄人,当其中一些人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比较相近时,他们就会形成关系比较密切的同辈群体。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想很好的融入进一个群体那么他就要与那个群体中的人有相似的价值观,有时候个人会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某些方面来适应群体。反过来,个人也会对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个人特别是有号召力影响力的人,在群体中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群体。首先,要树立典型,这个典型不仅仅是官方或者是学校认可的更要是学生自己认可的,身边的榜样会更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大学期间正处于价值观的定型期,学生的模仿动机和能力都很强,同辈群体中的典型事例和精神会不断引领和激励当代大学生,而受到影响和激励的人学生中又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典型,那么这个群体慢慢的将会影响到更大的范围。其次,要利用同辈群体的影响力纠正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件很刻板和老土的事情的错误思想,要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最后,利用好同辈群体影响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同辈群体的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于网络媒体中,当代大学生很少有不使用网络的,微博的主力军也是年轻大学生。不少大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网络社交圈,他们经常会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很容易受网络同辈群体言论的影响而进行站队。在网络中同辈群体的观点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会给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新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到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讲究方法跟策略,更需要把这些方法和策略切实落实到实际的教育中去,才能起到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如果每个大学生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么无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参考文献】

[1]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P106.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戴维•波谱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王艳冰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