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探微(4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探微(4篇)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生活方法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青年人都应该践行的崇高理想,特别是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和引导,这也成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难题。而当下深受大学生追捧的微生活模式,给新生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将对微生活的表现形式进行陈述,并分析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从而给出一些有效应对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微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新鲜血液和思想传承其思想价值体系的形成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性,深受新生代大学生追捧的“微生活”的生活态度对其思想价值体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微生活”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微生活”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秒拍等平台为展现的一种思想和行为模式。其目的是追求“短、平、快”的生活态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既定目标。这种模式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影响着人们生活,“微”字在近几年的热词排行榜上都位居前列。而喜欢接纳新思想的大学生更是这种思想的主要践行群体。

二、微生活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影响。据笔者调查100%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90%以上的学生每天看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90%的学生承认有刷朋友圈和微博的习惯,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对于微平台的依赖性很高,受其影响程度很大。而微平台最吸引大学生关注的原因就是其信息的广泛性和实时性,很多不同的思想在这种媒介的推广下广泛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冲击。而大学生群体比较特殊,在思想上正处于价值的构建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本能的猎奇心理,常常受到新的价值元素的吸引,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思想、年龄和社会经验上还不够成熟,缺少辨别价值正确与否的能力。因此,微生活元素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容忽视。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基本仍采取课堂教学和书本阅读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特点就是理论性知识较多,文字内容比较长,理解过程比较慢。但是当代大学生在微生活模式的影响下,其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都产生了一些变化。在笔者的调查中,67%的学生最愿意阅读的文章字数范围为200-500字之间,而73%的学生只喜欢看5-20分钟的宣传片,这跟微博和微电影的兴起是密切相关的。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传播模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应于当代大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因此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问题也带来了挑战。

3.舆论导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在微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短时间内获取新鲜资讯,了解思想动向,同时也可以便捷的发表言论,交流和传播思想,这让微生活成为了一把双刃剑,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信息量和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容易受到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面信息影响,甚至成为其传播者。特别是大学生喜欢关注社会热点,而网络平台新闻舆论的不规范性,导致许多谣言、负面新闻、不负责任的价值言论、消极思想的流出,甚至有些虚假新闻和舆论直接指向政府、党和国家,大学生难免接触这样的负面信息,相信这些一面之词,对于国家和党的政策出现信任危机,因此在其价值观形成中受到这些负面价值观的影响。

三、微生活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方法

1.构建校园“微文化”。新的思想元素的出现,必定有其出现的时代特点和必要性,这也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具备的应变能力,要因势利导,寻求与传统价值观融合的途径。“微”既然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喜爱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就可以把这种因素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之中,校园“微文化”就是一种媒介手段。我们可以在校园的醒目位置设立“微标语”,让学生在校园行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接受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在校园宣传栏中可以留有“微话题”的讨论区域,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简短评论,营造一块核心思想的交流阵地。这种简单、快捷的校园文化符合了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关注,从而更加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利用微平台,营造思想阵地。微平台的出现在给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高校应注重自身微平台的建立,利用其传播正能量,鼓励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学生关注学校和党组织等核心价值观传播机构的微信平台和微博客户端。在平台内容的选材中要特别注意不能仅仅是纯理论的知识,要抓住学生的特点,选择其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对一些价值观的热点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重新审视、重新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对一些负面的新闻和思想,也要起到一个更正的作用,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纯净的价值观世界。另外,“为视频”、“微小说”等也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的有效途径,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创作,并利用微平台广泛传播。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思想总是会不断地改变和重塑,但是核心价值是不变的主题,作为一名思想工作者,要不断关注社会价值的变化趋势,以不变应万变,尊重多元化价值的同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作者:佘乃昕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安龙.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107-111.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决定作用的是民族价值体系和国家价值体系,它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来教育与引导,这是当今高校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公民个人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因

2.1理论依据

总的概括为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的巩固;二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三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现实依据

大学生价值信仰迷茫、政治立场不坚定。大学生价值追求更加注重物质利益,重索取,轻奉献。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体不高,缺乏创造力。

3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认识

大学生是特殊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两方面分别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核心价值观,也就是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者几方面,其主要是对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教育,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内化后形成价值观念,体现价值标准、判断和行为准则,表现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和内在需求。

4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不仅是祖国的未来,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代表着社会文明道德风尚,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角色。反过来我们需要重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能直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任务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和规定,是党和人民授予的极大希望,也是大学生本身需要明确的奋斗目标。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制度的发展和改革,社会结构大幅度出现转变和调整,思想观念也随之大变化,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取向显现出诸多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大学生对价值观的看法,是新形势各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要花大力气的关注和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5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核心,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感染力、渗透力,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的导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以树立优良的校园风气、教学风气、学习风气为主要的核心,继承和发扬校园内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文化和文明的教育,在大学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使大学生自身能有良好的改变。其次要把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使其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并且能发挥育人的效果。实践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最好通过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从事科研调查、实习、劳动、志愿者服务等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能体会到社会的各种工作,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生活、认识自我、锻炼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认知、判断、行为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次要利用网络发挥教育,更好的宣传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通过这一途径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也能更好的了解自身存在对社会的价值。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以及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更好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更多的大学生得到正确的认知,这是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大学生们正处在一个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求知欲望强、可塑性强的阶段。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往往辨别力较差、易冲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面对复杂的事物和事情,面对互联网上真伪不辨的信息,特别是网络上编造的谎言,大学生们往往会无所适从、头脑不清晰。只会盲目的相信别人,单纯的地看待某些问题,并会发表一些自己不成熟的言论。想要研究大学生的想法、观念、思维、生活态度等,需建立一个大学生喜欢的教育网站,并且覆盖面积较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更加趣味化、形象化,在一些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上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网络教育会有更好的影响。

作者:包健峰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温金英,严国方.浅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5).

[2]张丁杰,曾贤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建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2).

[3]陈奕容,王昊,潘飞南.论新时期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功能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

[4]林艳,周子琪.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王爱兰,常宝红.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6]刘俊和,张俊英,陈建国,孟昭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J].河北交通科技,2008,(3).

第三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

我国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在逐渐走向成熟,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开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和差异性并存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些追求功利、追求名利等模糊性价值观开始在大学生群体中萌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被受到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立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在全新的阵地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其时代前移特征和技术发展特点。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从网络自身来分析它既有优势也有缺点,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挑战。由此看来,现如今是否能够抓住网络发展的机遇,切实可行的研究有效对策,趋利避害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性,这也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任务。

一、高速发展的网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大学生是当代的一个青年群体,这一群体较为庞大,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所以使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有助于我国未来事业的建设。大学生同时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很难实现步调一致,但网络的发展为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可行的契机。网络无国界、无地域,所以人文的信息交流和网络的时间没有规定的范围。传统的大众传播往往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但网络出现以后,则跨越了各种状态的限制,把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庞大的整体。从传统的信息数据宣传来看,信息交流往往局限于一个空间和一个国度之内,但网络的全球化使得任何信息都能够作为隐形的内核,并迅速地扩大到全球范围之内。所以说在网络当中不同的政治文化冲突和摩擦虽然是必不可免,但是相互借鉴和相互吸收的因素也在逐渐的加重。可以通过对网络的全球化特点进行利用,以此来帮助当代大学生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能够为其提供广阔的空间,可以增强宣传力度和影响力。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它能够帮助教育者改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鼓励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这是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主要体现,可以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主观看法,深化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首先价值观是什么?这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对于一类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因此也能够体现出人们对于某类事物的稳定性和信仰以及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现,它是一种价值本质的直观表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24个字,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看,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引导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的意识。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政治,而这也是民主政治的一个核心问题,分析所有民主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不断的民主参与,才能够真正达到公民权利的实现。从当今时展来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直接后备力量,所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的能力水平,能够有力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从当代大学生自身来看,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依赖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偏于理性化,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与现实相脱节,而且教育方法相对单一,这就会使得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感到淡漠,甚至会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产生了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也可以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精神,对大学生政治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能够帮助大学生参与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精神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向。前面曾说过,网络的发展为这个时代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网络是一个双刃剑,既有着正面的引导,同时也存在着反面的不利。所以大学生在网络参政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干扰,进而表现出一定的不良思想。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地方思潮的相继渗透,导致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还有一些打着所谓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普世价值的旗号,来借题发挥,恶意炒作,使得自由民主和议会民主的思潮在大学生中有了更高的市场,这是网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这对大学生的理智参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从来没有停止过思想斗争,由此马克思主义一直保持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科学创新性,这引领了各种社会思潮同时也保持着鲜明的时代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的内核,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个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只有深刻认识、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保证正确的参政方向。所以高校也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帮助大学生把握住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人的现实实践活动产生指导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分化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使人们的利益需求开始出现分化。人们的社会心态和个人行为准则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而价值主体的差异性导致价值的评价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因为网络的发达,人们开始接受越来越多的思想,在一天之中可以接触全世界各类新鲜事物,这也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追求开始逐渐成熟,其欲望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于多元的价值观没有明确分辨,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加之青春期的血气方刚,还怀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很容易接受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多元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产生影响,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大学生进行网络参政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行为不规范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街头政治和群体事件,都很有可能会被一些有所企图的组织所利用。一些不明是非的言论,会一瞬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意识来衡量和评判多元的价值观,确保其在参政的过程当中,明确目标,坚定理想。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建设者,其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期间。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需要且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和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大学生可以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塑造个人理想,形成凝聚力量。同时,需要不断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来鼓舞大学生的斗志,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领风尚,使大学生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可以明确立场坚定信念,把握正确的方向。一方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水平,还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向前。对于高校而言,需要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参政。现如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较为保守和僵化,现实效果难以充分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决避免空洞的理论灌输,要注意联系实际的时效性,时刻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从政治参与的基础准备来看,要普及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知识内容,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认知,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政治参与,政治参与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对于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激发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趣,触发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关部门还要不断地强化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地规范政治参与的行为。部分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较为淡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还不算太高,而相关部门并没有将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摆在很高的位置上。虽然一些高校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但并没有通过基础课程的设置进行有效教学,不能真正让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引领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强化,使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将法律知识落到实处,不断对大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精神进行培养,充分对校园环境和资源进行利用,帮助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法律法制宣传氛围。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带领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法院,让法律专家和法律工作者对大学生剖析相关的违法案件,也可以让犯罪分子现身说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维权意识,更好地进行网络参政,规范大学生网络参政的行为。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联系,大学生积极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来看,是“民主、文明”的体现,从社会层面来看,是“自由、平等”的体现,从个人层面来看,是“爱国、敬业”的体现。高校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为培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也为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建立了实际的理论保障。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大学生积极理性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为我国民主政治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顾栋栋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项目编号:PPZY2015B105);盐城师范学院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简臻锐:从网络政治参与谈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6(02).

[2]张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5(08).

[3]李伟: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2).

[4]张丽军,高扬: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价值困境探析[J],今传媒,2014(10).

[5]王云彪: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2).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内核。调查显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下,浙江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构建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认为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强化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

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倾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汇碰撞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更为深切。为了了解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特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2016年9月,我们对浙江某些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为我们研究浙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中最基本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从而引领青年学生广泛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二、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浙江大学生价值观积极向上,说明这些年来在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显著,但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价值观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对于长江大学生结梯救起江中2名小学生,而其中3名救人的同学溺水死亡的评价,39.8%的大学生认为因救人而牺牲的大学生明知自己水性不好还要下水救人,真是太不理智了。对于造成重大损失的自然灾害,是否捐款捐物有29.6%的大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13.3%的大学生选择与我没关系。反映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性倾向明显,讲究享受、注重物质现实、将个人的利益而不是社会奉献放在首位。只有2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如此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元的社会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造成了不小的消极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安居乐业,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贫富分化、贪污腐败、诚信缺失等社会现实问题,归因于社会主义制度。一些大学生由于历史知识的匮乏和自身阅历的不足,对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缺乏了解。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本位,强调个性权利的张扬,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部分学生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强调对自我需要和利益的满足,不重视个人对集体、社会应尽的责任、义务和奉献,强调个性意识,而集体意识却趋于淡漠。调查显示,当问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哪个更重要时,17.6%的大学生认为共同理想重要,17.6%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理想重要,38.5%的大学生认为两者同样重要。在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的多项选择中,选择的答案中含有金钱的多少的最多,占58.9%;而答案中含有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选项的只占5.8%;其他选择社会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生活是否舒适、是否得到他人的尊重、知识的多少等选项的基本持平。反映大学生们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有的认为实现自我更重要,有的认为应该在奉献社会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需要,持有只求对社会奉献而不求回报人生信条的大学生比较少。

三、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整合功能。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大学生在文化冲突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基础。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应当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之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前景的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建立在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中既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时代特征,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因此,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过程中,我们不能摈弃而是必须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强化学校教育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在这些教育形式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首先,各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使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根据各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之中,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第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广大师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撰写论文和专著,举办讲座,组织专题讨论、学术报告会等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第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倡导主流社会价值观念,遏制不良价值取向的信息在大学生中散播,并建立网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占领校园网络思想阵地。基于网络微时代的特点,高校要多运用微信、微博、微视、微电影等新的传播手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社会实践起着连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中,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导向作用。社会实践能使大学生正面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亲身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真正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知行合一。通过党团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调研、支教和“三下乡”活动等多种社会实践形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核心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此外,高校要进一步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拓宽社会实践领域,用科学的实践理论指导学生开展社会活动,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

作者:李慧娟 于明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思政部

基金项目: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研启动项目(2016QDA032)

参考文献:

[1]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光明日报,2009.5.26

[3]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山东社会科学,2013(3)

[4]李丽娜,边宏广.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着力点.光明日报,2015.8.22

[5]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杜飞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7]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