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

大学生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性

1.1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工作方向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党员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发展倾向,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被他们所接受,他们不再盲目的认同外来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这些变化给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提升价值认同,因此有着最深厚、最长久的生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向,尊重个体差异,从学生党员需求出发改进教育内容和方式,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最终转化为真正认同的价值取向。

1.2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

随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大学生党员成为了高校乃至全社会一股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有效融入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培育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实践等各方面成为学生群体的先锋模范,为社会培育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秀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和新的工作方向。

1.3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健全人格的形成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代表,在全社会全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肩负着率先践行的重要作用。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其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志力量和信念品格,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取向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帮助他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不断前行。

2当前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摸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大学生党员主流是健康、积极的,能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能够踏、肯干,能够起到较好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2.1后续培养不足,不够均衡

高校十分重视发展党员阶段的培养和考察,在学生正式加入党组织前,会有各种培训、考核、汇报、考察,发展过程比较严谨。但是学生入党后,高校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明显松弛,党内学习几乎仅限于基层党支部,培训次数也十分有限。导致部分党员入党前后态度迥异,政治觉悟降低,不能在学生中发挥其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后续培养教育工作明显不足,整个教育过程不均衡。

2.2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活力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多为灌输式的党课培训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活力;此外,理论培训的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时政实事也缺乏一定的有效关联,与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成才等现实需求有些脱节,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初衷。

2.3教育方法片面,欠缺科学

目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重大的会议精神和新理论、新论断常被集中于某一专门时期学习,且大多以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缺乏对理论系统性的定期学习,造成理论学习零散,不够系统。此外,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远大于实践教育,造成很大部分学生党员政治理论扎实,但实践能力缺乏,在职业规划、求职过程中无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科学性。

3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探索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

3.1探索党员分阶段教育模式

大学生党员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最后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共党员,需要经过不同的考察培养阶段。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差别、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阶段,要加强对其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党组织,并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在预备党员阶段,要加强党的纪律性和纯洁性教育,使他们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从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针对正式党员尤其是党员骨干,要加强先进性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使他们保持永不脱离群众,并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新全意为身边的同学服务。形成一种全方位培养,分阶段教育的优化模式,增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2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均衡化

学生加入党组织后,组织要继续加强对党员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系统的培训教育体系,定期召开支部讨论会、民主生活会等研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章等基本知识,同时积极关注社会时政热点,深入贯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将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诚信考试等学生实际生活中来,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切实保证大学生党员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入党前后教育工作的连续化、均衡化。

3.3植根校园文化宣传教育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各种思潮交汇、碰撞与融合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植根于校园文化,营造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文化氛围。依托有内涵、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真真切切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和时代精神以及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党员中去,从而帮助大学生党员更好的树立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开展“学雷锋、一二九升国旗,清明节网上文明祭扫”等活动。

3.4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触角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利用网络媒体这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其交互性、及时性、开放性等特点,积极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触角,搭建类别丰富、教育功能突出的思政网站和党员论坛,并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自媒体工具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建立“微支部”、“微党课”等大学生党员微信公众平台,并安排优秀党员专门维护,为党员及时推送社会热点和学习材料,学校各类党员活动通知。将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传播、渗透。

3.5坚持“三个走出、三个走入”

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无法摆脱时空限制,也无法满足当前形式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和培养目标。尤其对于处于新媒体时代的90后大学生党员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更加新鲜和丰富。因此,要积极拓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坚持“三个走出、三个走入”,即“走出教室、走入宿舍;走出课堂、走入社团;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出教室、走入宿舍”。宿舍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细胞,舍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院风甚至是校风。因此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大胆走出教室,深入到学生宿舍,通过开展“党员宿舍挂牌、先进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激励大学生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且自觉接受群众同学的监督。实现一个党员影响一个宿舍、进而影响一层宿舍楼、一栋学生公寓。“走出课堂、走入社团”。除了课堂上基本政治理论教育之外,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走入社团。学生组织是高校最活跃、最积极、凝聚力最强的群体之一,要积极探索在学生会、团总支、社团等基层学生组织中建立党小组,使党员的示范效应深入各级学生组织,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面,在学生活动中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政治理论为基础的同时,要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在校内,通过党员带班、担任助理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方式锤炼学生党员,树立服务意识;走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寒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和服务社会中受教育、受启发。如组织参观周邓纪念馆,带领大学生党员进社区宣传网络新媒体、大学生党员争当志愿者服务社会等,使大学生党员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形成渠道多、覆盖广、互动强的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牢牢把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方向,并引导他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出应有的引领示范作用,使他们成为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推动者和中坚力量。

作者:王菲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