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煤炭企业发展研究

国内煤炭企业发展研究

1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1.1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在煤炭开采和加工洗选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矸石、矿井水、瓦斯等伴生资源。这些伴生资源具有很高的自身价值,合理利用煤炭伴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极大提高社会效益。2010年我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59%、煤矸石综合利用率61%、瓦斯综合抽采利用率38.5%,远低于其它先进产煤国家。我国每年无偿排放矿井水21亿m3,处理后可以满足9000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或66万hm2农田灌溉用水;年排放煤矸石2.4亿t,相当于6000万t标准煤发热量,可满足3500万kW的电力装机需求。在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节能减排任务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提高煤炭伴生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煤炭大量开采造成矿井采空区地表塌陷和地下水破坏,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环境。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我国长期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造成企业在煤炭开发过程中重生产、轻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据统计,我国煤炭开采万吨煤造成土地塌陷面积平均0.20~0.33hm2,每年因采煤破坏土地以3~4万hm2递增,至2010年底,全国采煤塌陷面积能源技术与管理累计达55~60万hm2,由土地塌陷诱发滑坡、水土流失、建筑物塌陷和迁村移民等一系列生态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破坏地下水资源,打乱地下水秩序,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恶化水系生态环境,使矿区干旱缺水局面更加严重,加剧土地荒漠化。据统计,山西省吨煤开采排放矿井水0.87t,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4.2亿m3,而全国采煤破坏排放地下水约60亿m3/a。

1.3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我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百万吨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约20%。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11年的0.564,下降了90%,但仍远远大于其他主要产煤国家。据统计,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42.2倍,南非的14.8倍,印度的7.7倍、波兰的7.0倍、俄罗斯的6.2倍。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突出既有煤炭产量大、煤炭地质条件和自然禀赋差、高瓦斯矿井多等客观因素,也有管理体制上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和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切实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是今后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2转型方向

未来,我国煤炭企业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深度高效开发为主线,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统筹区域经济与煤炭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开发,统筹煤炭生产、转化与输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括为“:安全高效、优质集约、循环发展、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水平;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科学确定建井规模,推进煤炭规模化开发;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优化采煤工艺和方法;依靠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构建安全、高产、高效矿井。优质集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煤炭洗选比例,优化煤炭产品结构;根据煤种煤质,宜电则电,宜化则化,进行煤炭深度转化,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加强资源管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强化节能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企业生产综合能耗。循环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目标,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力度,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培育煤层气产业;提高煤炭洗选比率,以洗选副产品为主要燃料发展煤矸石发电,利用掘进矸石、粉煤灰和炉渣发展建材,构建煤-电-材产业链;加大矿井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环境友好:以清洁生产、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为重点,加强矿区环境保护,促进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引进和推广煤炭的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技术,在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矿区三废治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余热的梯级利用水平,不断改善矿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积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方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及时进行治理。

3评价指标体系设

科学设计评价煤炭企业转型成效的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发展的动态跟踪和考核,从而发现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保障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方式顺利转型至关重

3.1设计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对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内涵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映,包括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从而从不同角度对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成效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和评价。系统性原则———煤炭企业通过生产活动向环境获取能源,又通过生产和消费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而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又影响着人们的获取与排放,这些活动构成了煤炭企业发展的四大系统即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将四个系统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设立一系列指标,考察煤炭企业是否达到四个系统的相互协调,衡量协调发展的程度,从而综合反映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成效。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需要反映企业转型发展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针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某一纬度,拥有若干可以选取的表征指标构成,但其具有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不同,要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认可度和说服力较强的表征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可测性原则———指标体系指标含义明确,计算指标所需的数据资料便于收集、计算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对于既可用定量指标又可用定性指标表征的情况尽可能选择定量指标,对于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需通过专家综合评价确定指标取值。可比性原则———指标的确定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量方法,指标取值宜采用相对值,尽可能不采用绝对值;指标评价标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设置客观、公平的评判标准。

3.2指标体系设计

3.2.1建立指标项系统根据煤炭企业发展转型方向,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Ai),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aij)。最终形成评价指标项系统如表1所示。3.2.2确定权重系数根据每个指标项在评价指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权重系数(Wij、Mi)。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每个指标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指标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3.2.3划分等级与标准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等级划分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而等级的划分就必须设计一个比较基准———评价标准(Tij)。文章采用数值计算和文字描述两种方式对煤炭企业转型指标评价标准进行设置。对于可以进行测算的定量数值指标,可以设置一值域,凡进入该值域则可归属到某一等级之中,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对于非数据性的描述指标,可采用文字描述对每个不同要素进行等级划分,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

4说明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判断煤炭企业的转型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企业发展需要关注和改善的重点。值得说明的是,该评价体系的指标及指标判断标准的设置并非绝对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增加或减少指标数量,修改指标判定标准。例如内蒙古地质条件好,适合采用自动化机械装备,所以相对于南方地质条件差的地方,“机械化水平”指标的评价标准就应该高一些。

5政策建议

企业是市场主体中最基本单位,以逐利为基本动机,任由发展,企业会只关心内部成本,而忽视外部成本,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对于煤炭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引导企业转型发展,使之由外部被动型变为企业内在的发展要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5.1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矿业权出让方式,采用“招拍挂”的市场方式直接出让采矿权。对于以前靠行政划拨无偿取得的矿业权的企业,按照有偿使用原则,一律补缴矿业权价款[4]。

5.2提高煤炭企业办矿标准

新井建设将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对具备条件的老矿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进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5.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标准,加强对安全费用的足额提取与使用监管力度;奖优罚劣,把安全生产指标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

5.4鼓励企业加强节能管理

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节能技术、工艺的创新研究,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鼓励企业节能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及改造;制定具体的节能考核指标,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和行业评先树优的基本条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企业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5.5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

鼓励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配套建设相关服务设施,使矿区循环经济融入到城市大循环之中;在项目审批、融资信贷、产品价格、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支持煤炭企业提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根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等伴生资源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考核指标。

5.6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按照“谁开发谁收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受益主体;提高对煤炭开采中环保基金的征收比例,保证提取足额的环保治理资金,加强对环保基金支出和使用的监管,确保基金使用落到实处,保证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理和修复;加强“三废”排放管理,推动矿区内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实现矿区污水集中处理,全部达标排放,对未利用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5.7积极探索建立职工利益和企业效益的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对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证机制,保证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使企业职工能从企业发展中得到实惠。(本文来自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于雄飞 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