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谈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专业都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加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依据酒店管理专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总结归纳了酒店管理专业最具代表性的思政元素,并提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 课程思政;酒店管理专业;思政元素

一、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

(一)以“人”为核心

酒店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从本质上说是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的对象是“人”,而提供服务的仍然是“人”,这客观上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必然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在各专业课的讲解过程中,必然围绕“人”的因素进行设计,既包括消费酒店服务的客人,也包括提供服务的各个岗位的员工。如何协调客人和员工、客人和客人、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始终都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命题。对于各种关系的妥善处理,对于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都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需要探讨的,比如要遵循哪些原则、责任义务如何合理划分、有哪些方式方法可供选择等,归根结底都是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以“人”为核心的特征,决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天然地与课程思政的要求相契合,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立德树人。

(二)动态多样性

酒店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而服务行业的特点就是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当中,即具有动态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那些不断地改进服务水平、提升服务供给质量的酒店实体才能够生存下来。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个别酒店的创新行为会逐渐成为整个行业的规范,而这必然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适应性的转变。此外,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还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源自于酒店管理需求本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酒店的管理型人才,需要通晓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除了要明晰酒店内部各系统各部门的运作,还要对社交礼仪、法律法规、经济发展规律等有较好的认知,更要有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素质要求,而这些都需要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推广。

(三)鲜明实践性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必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其所开展的一系列专业课程都要侧重于满足现实的行业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酒店行业从业者。除了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等一些通识课程以外,酒店管理专业还会开设一些相应的实践课程。相比于其他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时间往往更长,而实习的地点也往往都是国际和国内知名的酒店集团旗下的酒店,使得学生在出校门之前就能够基本熟悉酒店各部门的各项业务需求及具体工作的流程,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实践的需求。

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

(一)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首先,酒店行业具有很强的外向性特征,特别是随着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化通常是各大型酒店集团必然的战略取向。酒店作为与外界交流的节点功能将得到不断加强,这决定了酒店行业的从业者与国外的人员、信息、物资等接触的机会通常会更多,受到外来影响的概率也更高。另外,当代酒店的运作模式往往承袭于西方国家,因此外显的文化往往是西方的文化,容易使学生想当然地认为酒店的管理和运营必须按照西方模式进行,并无形中更加认可西方文化。因此,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有必要强化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及文化的认同,使其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底蕴和人文关怀,坚定文化自信。

(二)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多数会进入酒店行业工作,而且往往需要从基础性工作开始做起,逐渐才能进入管理岗位,这几乎是每个酒店从业者都要经过的“历练”。基础工作往往是比较辛苦、繁琐和无味的,往往和学生对职业的期望和理解有很大差别,这就容易形成学生在最初工作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不适应,甚至产生倦怠和逃避的想法。因而需要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及实习实训环节加强学生敬业精神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等品格,引导学生学会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职业规划。同时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着力加强服务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从顾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

(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所有的酒店都有一套系统严密的组织架构,不同的部门之间、同一部门不同的层级之间都是有分工的,只有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的员工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协作、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地把酒店的各项工作做好,推动酒店的良性发展。酒店是一个整体,酒店的员工是一个团队,每个员工都应懂得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工作。而这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需要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着力培养,要让学生从内心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对于集体主义的认知程度。

(四)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任何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标准,酒店行业也不例外,任何酒店都希望员工具有诚实守信、谦逊有礼、遵规守纪、仪容整洁等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但这些都是需要长期浸入培养的,将其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之中。由于酒店有着人员流动性强、对外交往密切、交易活动频繁等行业属性,很容易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灌输,包括自身遵守法纪法规意识以及对于违法活动的敏感性和应变处置能力。

(五)安全意识和责任担当

酒店具有人员密集性的典型特点,安全问题是需要格外重视的,否则极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应该尽可能地强化学生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对安全隐患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以人为本的观念。要让学生不仅具有安全意识,还要具有责任担当,能够想酒店之所想,而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六)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当今时代,知识技术、观念理念、流行元素等都处在快速变革的进程当中,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是不可能学习到所有在未来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包括价值观也是要经历逐渐成熟的过程。因此这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种不断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予以灌输和培养的。另一方面,酒店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存续,就必须不断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客观上要求酒店员工具有创新的精神和意识,能够快速接纳新鲜事物,并适时作出得体的调整。此外,酒店行业由于人员往来频繁,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酒店的员工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要懂得灵活应对,转换思维方法,另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都是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

三、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策略

(一)实施“全程”融合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考试考核、实习实践、社会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等全部环节进行展开。课堂教学环节应该作为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主战场,在讲授知识性内容的同时,有机地融合多种思政元素,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在考试考核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要有针对性地考察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并赋予一定的分值权重;在实习实践或社会活动环节,要有目的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应该积极和实习酒店等用人单位共同设计实践活动计划,发掘实践环节中富含思政元素的现实场景,创造践行思政理念的机会,并适时引导和教育,强化学生对于思政元素的认知水平。

(二)推动“四教”融合应从教师、教案、教材和教法四个方面研究制定思政元素的融合策略。对于教师,要加强培训,积极支持教师参加课程思政讲座,支持教师到其他有成功经验的高校进行观摩学习,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业务交流和讨论,加强教师与酒店的联系与课程共建等;要加强自主学

习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提升其主动性;研究有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如以赛促建、以项目促建等方式让各专业课教师深入思考融入路径。对于教案,强化教案中的实际案例遴选,如定期与酒店沟通以收集酒店各大部门发生的真实的对客服务案例、优秀员工案例等;在教案的模板设计中以及对教师教案的检查过程中,均应有意识地强化思政内容的考评。对于教材,应该进一步加强完善教材的甄别和选取方式;定期更换教材,结合教案丰富教材的内容。在教法方面,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元素的融合,比如通过以情景剧等方式来进行某些情景再现,教师在剧本讨论、彩排以及总结时予以必要的指导;再比如邀请有实际经验的酒店从业者或毕业生以报告讲座的形式来分享经验等,强化学生对思政元素在实践中的理解。

(三)强化“双线”融合

以思政元素为契合点,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机整合。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该充分吸收和学习信息传播的特点,充分收集和挖掘包含思政元素的各种资源,如酒店场景的影视片段、视频作品、新闻图片等,不仅在线下课堂上进行融入,还要积极运用学生们普遍使用的媒介对相关素材进行分享并加以价值提炼和思维引导。同时,采用线上教学和思政元素融合策略,突出线上教学所具有的素材丰富、形式多样、授课灵活等特点,加强对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意识建立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和试题库。此外,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学习思政,如通过布置一些课后的材料阅读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等作业,强化学生对于思政元素的感性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对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强化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层次解读,从而实现课上和课后、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

作者:王丹 张贝尔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旅游烹饪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