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院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五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与研究,构建理论与实践、专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互利互赢的合作模式,以期为其他高职高专校开展校企共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校企双元育人;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研究目标

1.探索以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五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凸显规模效应和集体智慧的力量,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良好氛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2.尝试基于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以人才、技术、效应为结合点,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合作研究、共享资源,构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二、研究意义

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位于国际化程度高、旅游业发达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收入位居全国城市前列。高基数基础上稳定增长的旅游人群为酒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从需求端保证了酒店的健康发展。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现实属性和特色,是院校达成学生培养目标的关键。通过构建校企合作有效机制,促进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统筹校内校外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平台支撑。一方面可改进和提升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酒店行业的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校企生三赢。

三、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取得较快的发展,校企合作的模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同时,学界对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的研究成果也较为充分。从中国知网上查询可知,2010年以来,关键词包含有“校企合作”字样的文献等共有22082篇,篇名包含“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字样的文献等共有232篇。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国内外关于校企合作研究现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校企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索,其中有关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研究,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等为重要代表。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多样,主要有“职业教育集团”“订单班”“企业冠名班”“工学交替”等校企合作模式。但是校企合作大多停留于表面,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双方合作关系长期稳固的不多,其凝聚力和吸引力还不足,主要可以归结于两点:第一,合作企业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重在对人才的使用,忽视对人才的培养;第二,职业院校对自身认识不足,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校教育更多的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却忽视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2.国内外关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现状。在针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上,国外的相关研究也比国内早了很多,其中以瑞士“洛桑模式”和美国“康奈尔模式”为代表,两种模式都提倡学以致用、产教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国内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也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但是具体落实还不够,实施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不符合酒店行业国际化人才的需要;第二,课程体系设置有偏差,影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调,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或单纯强调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造成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毕业生在就业后发展的后劲不足,在工作中容易理论脱离实际,同时造成企业员工高流动性等特征。

四、主要存在问题

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酒店管理专业合格毕业生明确要求,其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能够掌握一定的服务技能并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显而易见,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关系到实践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然而,在实际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改进。现阶段主要存在问题。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脱节。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实践教学形式不优化,部分职业院校重理论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难以胜任,对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内容了解不够;企业用人则反馈认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不强,上岗还需要再培训,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脱节,传统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行业的真实需求,不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2.专业教学师资不够专业,专业能力不强。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专业专任教师都来自本科院校,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行业实战经验,不了解国际化酒店运行的规范、程序,导致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薄弱,动手操作水平普遍较低,并且对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等不清晰,“双师型”教师存在名不副实现象,影响了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效。3.校企合作模式传统、单一。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从“在校生”转变为“职业人”。大多数职业院校根据学生专业联系实习单位,定点安排学生到岗。在学生实习结束,校企合作暂告一段落,直到安排下一批实习生。因此,校企间关系不够紧密,仅仅是简单供需关系,企业在学生的专业培养和职业规划中参与度较低或为零,这也从侧面造成了校企双方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后续发展力,对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毫无积极影响和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机制,才能让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以开设旅游类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而言,就必须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实训实践等环节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参加,针对需求开展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素质。通过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优势,帮助学生实现在校学习与在岗实践的统一,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1.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零对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就业基地,在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校企零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我省饭店向主题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走主题化之路,用文化提升品质,以主题塑造形象。在《“十三五”苏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苏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5)》两个总体规划中,都提出加快酒店业升级,编制标准并评选“特色优质酒店”,注重品质提升,合力塑造苏州旅游饭店整体品牌形象。基于本区域旅游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整体规划,我们积极开展专业调研,在制定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先后邀请了行业企业优秀代表、兄弟院校专业负责人等共同参与、共商共建,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以期更好地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切实做好校企师资队伍“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模式,实现教师与企业零对接,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教育,专任教师除了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还应该具有企业岗位实践能力和较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双师型”教师则更需要校企共同培养和建设,使之成为企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应该是具备职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是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就必须进一步促进校企双方的密切合作,加大学校与企业间互聘互用、双向挂职锻炼的力度,确定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评制度,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模式。3.严格把控校企合作对象的选择,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技术人才,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确定了职业教育是我国大力发展的重点目标,而校企合作是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培养模式,在企业的实训实习经历对于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充分完善自身的基础上,历来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对象的选择,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1)企业应具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健康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一样都是企业单位的灵魂,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能够起到凝聚作用,是推动企业内部运行的动力。因此,选择具有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合作方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认识企业,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教育学生,促进职业教育的纵向发展。(2)企业应具有积极的合作理念,能够提供必要的实训条件和优秀的企业兼职师资。在校企合作中,我校积极发挥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服务,企业则为酒店管理专业师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条件和行业指导。同时,企业通过其兼职师资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部分企业的培训内容,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在选择校企合作对象时,我们还考虑到学生的长久发展和长期稳定。在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真正实施并实现了“校企共育、国际融合、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与国际型酒店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国际型酒店工作流程、学生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获得了校企合作的最佳效果。4.构建了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互动式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采用了“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互动式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该模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展开的校企专业共建、多元化师资团队培养、实训基地联合开发、技能大赛互学互鉴和学生实习就业支持等五大板块,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文化互融、资源整合、合作互动,达成校企生三方受益的目的,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同时,有效借助于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管理层、行业协会专家及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构建了校企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校企合作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从而保证专业教学建设的良性发展。

六、创新之处

1.创新了校企双元师资队伍建设理念,进一步深化校企双元育人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基础上,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对校企双方,即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队伍建设,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提供人才智力保障。2.创新构建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在校企双元育人构建中,加强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形成以学校为核心,企业全程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技能大赛、实习就业等教学全过程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共建共享,充分保障了“三个零距离”的校企双元育人特色,即“课程与酒店岗位标准零距离,教学过程与酒店工作流程零距离,学生实习与就业零距离”。

七、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

本研究是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特别是苏州地区旅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的研究。由于研究持续时间较短,所做工作不够深入,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随着旅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持续深度发展,将会有更多与校企合作相关的问题出现,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作者:任文莺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