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效率实证探讨

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效率实证探讨

内容摘要:在我国扩大内需以及变革经济发展方式、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对我国重要的商贸流通企业进行经营效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章利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基于156家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对其2010-2018年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静态效率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综合效率值并未达到1,处于低效率,其在投入上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基于动态效率而言,我国上市商贸流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下降趋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水平的下降;从影响因素的研究来看,总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股权集中度和上市时间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而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经营效率负向相关。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提高企业投入产出效率。企业自身应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关键词: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效率;DEA-TOBIT模型;Malmquist指数;上市公司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用参数法与非参数法来对企业经营效率展开研究。Ainger(1978)第一次使用了SFA方法进行效率的测度;杨雪,何玉成(2017)运用SFA方法测度了我国农业上市企业的经营效率;陈伟,刘强(2017)测算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经营绩效;孙朝辉(2019)采用DEA方法对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测度。然而这些学者仅仅关注企业静态绩效值,较少关注其动态变化。张体俊,王铁骊(2018)引入Malmquist指数对企业经营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为本文带来了重要借鉴。目前已有的文献研究尚有不足,大多数文献是基于对企业经营的静态效率的测算,缺乏对研究企业动态经营效率的研究(汪涛,2018;罗航等,2018)。对此,本文试图研究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即企业的投入资源组合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它包括综合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因此,本研究以我国156家商贸流通上市公司为对象,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以其2010-2018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并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TOBIT模型对其动态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一)DEA模型

DEA模型主要分为CCR模型与BCC模型,其中CCR模型是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对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的模型,而BCC模型是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公司经营效率测度的方法。由于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本研究选择BCC模型进行评价。在式(1)中,θ为企业的经营效率值,对于DEA的效率值有以下三种判断方式:当θ=1,且投入的松弛变量均为1时,即表示目标企业的综合效率为DEA有效;当θ=1,且投入的松弛变量S+≠1或者S-≠1,即表示综合效率为DEA弱有效;当0<θ<1,则意味着DEA非有效。而在本文采用的BCC模型中,综合效率又可以分为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增加以及规模效率递增,并可以进一步判断当DEA无效时,导致无效的原因究竟是技术原因还是规模原因。

(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基于已有其它行业的相关研究,本文引入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来考察在某段时间内企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

(三)TOBIT模型

采用DEA模型对商贸流通企业做效率测度之后,还需要研究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因素,而模型具体选择为Tobit模型。

(四)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按照WIND数据库对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本研究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地A股、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的商贸流通概念板块的156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的周期为2010-2018年。基于已有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依次构建了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在投入指标的界定方面,本文选取员工数、成本投入以及资产规模指标。产出指标则主要包括收入、利润以及企业所得税。所有的指标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以及各家公司公布的年报。各家公司经营效率指标体系及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如表1所示。

三、我国商贸流通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实证分析

(一)经营效率分析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多,因此将具有商贸流通概念板块的156家公司按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分为交通运输业、酒店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四类。基于DEAP软件,计算得到我国2000-2018年商贸流通概念企业的经营效率,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静态效率值可以发现,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在2010-2018年时间段的综合效率值计算为0.88。其中,可以分解为0.95得分的纯技术效率值和0.92得分值的规模效率值,可见,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整体上的经营效率并不处在最优状态,其技术与规模效率也显示为DEA无效。分部门来看,综合效率最高的属于餐饮业,但也只有0.98,最低的为酒店业,仅仅有0.81,这说明在维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酒店业仍然有19%的投入节省空间。从纯技术效率来看,只有交通运输业的纯技术效率达到了完全有效,而其它部门如酒店业、餐饮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的平均纯技术效率得分显示它们并未达到完全有效水准,这些行业部门在技术上仍然需要进行较大的投入以增加企业的经营水准。而在规模效率上,四类行业平均值均未达到完全有效,可见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扩张现象,其规模效率有待提高。从表2的动态效率可以看出,我国商流通企业在2010-2018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为0.96,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的程度为4%,而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总体上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分行业来看,虽然交通运输业以及餐饮业的技术效率变化分别为1.04和1.00,但是其技术变化为0.96和0.94,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技术变化,因此导致了最终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酒店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的技术效率以及技术变化均小于1,由此便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可以发现,在商贸流通行业,仅依靠技术效率进步是难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此还要兼顾技术变化。

(二)TOBIT回归分析

本文以一阶段DEA所得的效率值(EFF)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效率的各个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从而研究影响企业经营水平提高的因素。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本文参照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高明,何玮,2018),将总资产周转率(TAT)、资产负债率(DEBT)、资产收益率(ROE)、前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CENTER)、上市时间(YEAR)以及发展规模(SCALE)作为影响因素,并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其中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经营效率呈现正向相关关系,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企业资产周转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决策改变,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由表3可知,资产负债率与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效率呈现显著地负向相关关系,这说明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其经营绩效越低。由于商贸流通产业属于重资产投入的企业,因此投资周期较长,投资额度大,经营风险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企业负债规模的提高使得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经营利润,且未来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财务费用提高,因此降低了目标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效率;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拟合参数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企业资产收益率的改善会提高其经营水准。作为反映商贸流通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较好,其间接反映了企业管理的高效率;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经营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当股权集中在少数主要股东手中时,管理层能够基于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从而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当股权较为分散时,公司决策周期较长,从而不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上市公司年龄与企业经营效率呈现显著地正向相关关系。这是因为严格的上市制度使得公司必须披露企业信息,其倒逼企业治理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企业上市时间越长,其积累的各类资源就越丰富,进而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增长;发展规模与企业经营效率并没有显著地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各商贸流通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快速发展期,因此其存在一定的快速规模性扩张现象,而这些规模扩张带来的经济效益短时间内未能凸显。此外由于一些商贸流通企业过于乐观的估计了市场形势,因此盲目的扩张可能会对企业经营效率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我国商贸流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基于DEA-TOBIT模型对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静态效率还是动态效率,商贸流通企业总体上均未达到1,是无效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交通运输业以及餐饮业的技术效率变化大于1,但受限于技术变化,其总体上并未超过1,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下降和技术落后;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总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股权集中度与上市时间能够显著地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效率,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则与企业的经营效率负相关。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在投入方面,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从而为企业人才引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对此政府要进一步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此外,政府还要创造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环境,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同时,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可以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努力走向国际,加大自身与国外企业的沟通交流;其次,企业要科学筹划公司管理,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对公司经营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要依据市场规律,适度控制发展规模,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结构,提升企业整体效率。同时,企业要着重提高资产周转率,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适当减少负债融资的规模,并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

作者:刘宇蕾 单位: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