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实训总结范例

商贸实训总结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1

1.1建立实训室,构筑实训平台

通过实训室的流程模拟,学生可以达到熟练操作业务的程度。但是当前商贸企业的“理想员工”不光是业务熟练的员工,因为业务的熟练操作是可以在企业慢慢培养的,而且学生所学习的软件平台有时候并非企业所使用的软件平台,所以很多商贸企业的“理想员工”是能够开发海内外客户,能够拿到订单的员工,而不是只能在办公室处理流程的员工。

1.2扮演各角色,模拟业务流程

这种实训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就是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用“演戏”的方法表演某个业务场景。如学习国际贸易术语FOB时,可设置进口方、出口方、保险公司、船运公司、出口地海关、进口地海关等六个角色,由六个学生分别扮演这些角色。于是,作为进口方的同学必须熟练掌握所学的术语知识,并根据术语的要求向保险公司投保,向船运公司订舱,向进口地海关报关等。而出口方同学必须做好出口地海关的清关工作。当然,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插曲,比如到了进口地货物出现损害,于是涉及到了索赔问题。这种实训“表演”的成分比较大,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能有机会“表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座位上看人家“表演”。于是,坐在位子上的同学的实训收效甚微。

1.3分析小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这是商贸类课程考察学生基本技能的实训方法,往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教师首先查找课程资源库,选择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一般来讲,学生的结论会多种多样,持不同结论的学生往往会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这种实训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投入额外的实训设施,因而相对灵活,被广泛采纳。但是,案例分析往往只能起到“纸上谈兵”的效果。如果实训方法仅有案例分析,学生的理论功底可能是比较扎实的,但是因为没“操作过”,一旦从事相关工作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不仅基本的业务流程不通,更谈不上开发客户和管理客户。

2商贸类课程实训环节引入电子商务思想的必要性

2.1适应新型贸易方式发展的需要

近十多年来,电子商务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促使贸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运作,可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位一体,并将传统贸易方式下繁琐的交易谈判、合同签订、通关工作、物流跟踪高度整合。虚拟企业、手机银行、微博营销、微信商圈等新型模式极大地渗入商贸行业中,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商贸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电商背景下变得日益白热化。谁掌握了前沿网络营销手段,谁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所以,作为把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有必要在商贸类课程中加大改革步伐,特别是在实训类课程中,加大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交易谈判模式、电子合同签订、网银结算等切实符合行业实际的学习内容。

2.2适应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

作为有志于成为外销人才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把前沿的贸易信息技术应用于开发客户、管理客户的职业能力。操作流程的技能是最基础的,如果只具备操作流程能力的学生,在职业生涯当中可能将长时间处于底层,甚至由于网络技术、智能平台的发展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尴尬境地。相反,如果能在专业学习中跳出传统的实训平台,增加电子商务技术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商贸类课程的实训中开发客户、管理客户、挖掘数据、分析数据,相比于第一类学生,显然能增厚专业功底,发展职业能力。既懂开发客户,又懂操作业务的学生不仅更受企业青睐,而且在其职业生涯中更容易脱颖而出。

2.3适应高职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商贸类课程的实训方式以软件平台为主。但是,往往那些能在学校软件实训平台上得到高分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却感觉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实训室里操作的软件跟企业应用的软件大相径庭。所以,实训课程不能光把重点落在模拟软件的操作上,而应该把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纳入进来。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可能使用不同的软件,但是软件的功能模块是相似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需要用电商技术加强学生对商贸软件功能模块的认识和流程的应用能力以达到“一通百通”。此外,必须要看到大部分的实训软件以仿真业务流程为主,侧重于“幕后工作”,至于贸易中的重头戏———寻找客户和揽取订单却是缺乏的,在课程改革中,也需要从行业实际出发,采用电子商务思想进行扩充。

3商贸课程实训应用电子商务的实践———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

3.1突破实训室软件平台,引入电商平台实战

国际贸易实践中,通过专业的电商平台寻找客户或货源已成了外贸业务员的一大习惯。所以,在课程学习中,有必要使学生了解并熟悉这一技巧。例如,阿里巴巴系列网站包括最近发展迅猛的速卖通是专门为进出口企业服务的,也是最为真实和成熟的互联网平台。速卖通是面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为中小企业出口货物服务,集订单处理、货款支付、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外贸在线交易平台。其官方网站还开设了速卖通大学,免费指导初学者从账号注册开始直到客户下单物流配送。在国际贸易课程的实训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在速卖通上免费开设外销店铺,认识常见的营销工具,与外贸实践相接轨。此外,一些典型的面向全球的采购网站(如阿里巴巴全球)也可以纳入到课程学习中来。因为在这些平台上,往往集聚了全世界的货源,是从事进口业务寻找合适货源的主要工具。

3.2增加网络构建知识模块,熟悉网络营销手段

企业打开产品的国际销售渠道的模式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借助成熟的电商平台产品目录,如上述提到的速卖通;二是大型进出口企业构建自己的网站,在自己的网站上产品目录。对于第二类电商模式,商贸类毕业生应该能分析网站的功能模块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功能模块完成商品的、订单的生成、付款的实现。不同的企业可能具备不同的网站形式,但是网站的功能和流程大同小异,所以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增加电子商务网站功能模块及流程分析这些最本质的内容。此外,外销企业的电商网站建构完毕后首要的目的是要能被海外客户搜索到,所以还需要借助一系列网络营销手段扩大知名度,如网络广告、友情链接、搜索引擎关键字登记等。这些典型的网络营销手段同样也应该被运用于实训课程教学中。

3.3采用多种互联网教学手段,培养网络应用意识

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意味着国际贸易会越来越走向网络化,不仅仅是交易的网络化,也包括企业内部管理的网络化。所以,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学有所用,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教师有必要采用多种互联网教学手段,培养其网络应用意识。如,随着智能手机在高校的兴起,微信、微商成为了一个热门词语。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微信不仅仅可以跟朋友玩互动,也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甚至可以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于是,教师可以先通过朋友圈功能,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平台,接着整合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与微信平台相连接。学生通过手持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可以移动学习。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慢慢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诸如微信营销、微支付等新型商贸手段,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培养网络应用的意识。

4结语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网络自媒体;国际商务礼仪;实训

1问卷调查背景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掌握国际商务礼仪应成为我们英语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近年来,网络自媒体发展的趋势也是势不可挡,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利用好有效资源,才能在各行各业中脱颖而出。因此,我们成立的国际商务礼仪实训工作室,以网络自媒体为平台实际或模拟开展商业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实践商务礼仪的实训环境。“商务礼仪”,大家对这四个字并不陌生,但是具体了解的究竟有多少呢?因此,我们做了以下的一份问卷调查。

2问卷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广大大学生对于国际商务礼仪的看法、态度以及所持的立场。

3调查方式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团队采取了网络随机问卷调查,向各大高校的学生转发问卷链接。

4调研结果分析

4.1问卷调查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96.3%的人学历为本科,3.7%在高中/中专以下。98.15%的年龄在25岁以下,有68.52的女生,31.48%的男生。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女生占更大的比例,男生对国际商务礼仪的兴趣不如女生浓厚。商务礼仪,不仅包括言行举止,还有个人的着装打扮,因此女生在这方面的学习会更实用一些。我们这一项目,将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在国际性商务交往中奠定有效的沟通基础。

4.2对商务礼仪的了解

68.52%的人表示有点了解,31.48%表示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对国际商务礼仪的知识普及有待加强。学生不仅要在开设的课程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在空余时间投入到实践中来。96.3%的人认为有必要学习商务礼仪,且大部分人认为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在如今的社会,英语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今后从事国际商务的学生来说,掌握好应有的商务礼仪及流利的英语表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98.15%的学生认为,商务谈判需要化妆。化妆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个人形象,还表达了对交谈对方应有的尊重。

4.3对商务礼仪的态度

96.3%认为有必要学习商务礼仪,且90.74%的学生表示了其对于学习商务礼仪的兴趣。当然,100%的人认为商务礼仪的学习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商务礼仪持有浓厚、积极的态度。通过我们的研究调查,如果有相关商务礼仪课程,37.04%的学生想要报名,14.81%不报名,48.15%的学生会根据费用再决定是否报名。因此,在学习中,经济情况成为了一项考虑因素。

4.4对商务礼仪的了解途径

75.93%的学生是通过上课了解到相关知识,62.96%主要靠自己找资料。从抖音和B站上学习的学生分别占27.78%、40.74%。通过视频学习和自己找资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自主加强商务礼仪学习的积极性是可观的。尤其是当今自媒体发达的时代,网络资源相对丰富很多,这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增强了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5大学生学习国际商务礼仪的难点

5.1难在语言

首先,国际商务礼仪那必定是与外国人进行商务合作的场合,需要有一定的英语或者其他外语基础,其中会涉及很多商务英语专业名词的知识,这不仅对大部分大学生有很大的挑战,甚至有些商贸英语方向的同学也不会觉得容易。

5.2难在环境

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本身就很难接触到商务合作场合,也很少会有讲外语的机会和环境,最多只有学校开设的课程。所以我们没办法很直接的接触到商务合作中到底会遇到什么情况,会需要我们怎么处理,需要用何种礼仪和姿态去接待外宾。再加上国际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校内实训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会直接影响国际商务礼仪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5.3难在触及面广

国际商务礼仪的重点就在“国际”。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和传统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习惯和要求也必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商务合作中就需要考虑到那两个国家的习惯和需求,这需要很全面的知识,已经超出了商贸知识,还需要很多的历史知识和其他,所以触及面非常广。就算是一个小方面也有可能触及别人的禁忌,所以这一点很难也很重要。

5.4难在网络自媒体资源复杂

网络自媒体平台众多,其中鱼龙混杂,我们很难直奔主题的找到我们需要的并且正确的资讯,很多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并且我们难以分辨对错。以上都是我们工作室工作时遇到的困难,也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大学生学习国际商务礼仪时可能会遇到的难题。那么我们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和措施。

6解决措施

(1)多找一些国际商务相关的参考书,或者相关词典,学习更多的国际商务知识。了解更多的国际商务知识也有利于了解国际商务礼仪。遇到不懂的知识和难点的时候可以询问国贸相关老师,也可以在知乎或贴吧或微博上问题,会有不少这个专业的或者了解的人给你解答。但是也需要有筛选地获取。(2)历史文化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了解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3)可以在抖音、美拍、微信公众平台获取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源进行学习。(4)和小伙伴一起模拟国际商务会议,然后进行模拟实训,这是非常有帮助的。总之,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这个工作室的同学也是从不了解到一步步摸索然后通过我们的工作室给大家传播这些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因为他涉及范围广,需要我们耐心好学,自己搜集各类资料和资讯,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作为学生,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去咨询老师,相信大多数老师如果了解一定会给你答疑解惑。

7总结

创立基于网络自媒体的国际商务礼仪实训工作室,旨在创建更高效、便捷的网络分享平台,给予大学生和其他受众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国际商务礼仪既是交往礼仪也是交往技巧,它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人际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陈瑜.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方法探析[J].中国市场,2019,(03):101-102.

[2]韦婉莉.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144-145.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促进  校企合作  工作机制  创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承办单位、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教育超市有限公司组建单位。长期以来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特色鲜明,办学定位准确,集团化办学模式有效运作,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只有促进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的创新,才能保证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的更加突出。

        一、校企合作建设成果

        校企合作工作坚持目标导向,以深化成员合作、加强内涵建设为核心,优化校企合作组织运行,落实“校企政”三方联动,“产学研”立体推进,大力发挥集团平台优势,校企共同推动集约化办学,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迅速提高,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以及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1.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孵化环境

        学校不断构建科学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制定了相关规程,设立了江苏商贸职教集团,落实职责,加强领导力量,每年牵头召开职教集团年会,总结经验,研究计划,创新工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与机制,增强集团化办学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牵手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组成校企合作董事会、理事会及联席会议,或依托主管部门、行业部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机构,与企业展开互动并形成惯例,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有效地保障了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拓展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创新

        (1)加强校企合作,贯通校企优质资源共享的立交桥

        ①订单培养内涵日趋扩大

        先后与爱迪尔珠宝班、红豆店长班、松下能源班、361班、台湾王品店长订单班,以及为张家港国际购物中心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教育管理、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设立奖学金、共同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共同关注学生职业发展。

        ②项目培养效果充分显现

        学校与江苏微软信息技术中心合作建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中进行实训,不但有效提升实习实训质量,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因为合作效果良好,获得国家商务部资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深远的影响力。

        ③校企合作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与红头集团在人才培养、就业实训、双师型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合作工作稳步推进,搭建了稳健的校企合作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与中国童装中心、尚德太阳能、江苏糖烟酒总公司、江苏康辉旅行社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多次重大科研及社会服务项目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④社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为江苏广电举办数字及互动网络维护培训班,为无锡中之天电子系统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培训,对无锡市总工会、无锡市民政局进行技术培训,为无锡530企业提供记账和税务筹划服务等。学校众多师生还参与了上海世博会、太湖旅游节、国际工业装备展等大中型活动,在锻炼师生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社会说服力。

        (2)拓展校校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依托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签署与中职学校开展的“双高双推”工程协议并有序推进各项合作工作。加大对苏北职教的支援力度,重点开展对口支援连云港灌云职业中专工作,为其实现跳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牵头联合13所商贸类高职院校组建了东中西部商贸类高职院校联盟,加强区域交流,探索高职教育合作模式,为全面提高各院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服务。

        (3)全面深化校政合作,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无锡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与滨湖区、惠山区财政局签署了社会服务协议,开展继续教育培训8500余人。与无锡市旅游局合作开展无锡星级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与无锡市人保局、市总工会、市商务局、市旅游局等联合主办无锡创意烹饪大赛,与滨湖区科技局开展专利百日竞赛活动,成功申报专利150多项,受到多家政府、企业关注,推动了政校合作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二、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1.完善校企合作体制

        进一步完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体制。依托江苏商贸职教集团,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合作、学校参与”的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新体制,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力度,积极参与无锡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管理的平台作用,密切联系大中型企业和530企业,形成四方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p#分页标题#e#

        2.形成人才共育机制

        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过程共管、责任互约、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企业共享学校的生产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学校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生产项目和研发技术等资源;行业协会共享学校的培训场地、活动场地、会议场地等资源,学校共享行业协会的行业信息、企业信息、用人需求信息等资源。推广双班主任制,推行双导师制。通过配备来自校外班主任、企业的技能导师的方式,校企合作施教,共同管理,指导学生的学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引导企业深度介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职业素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步养成,深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通过推行专业教师“一师一企”制度和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经理制,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理念的教师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促进兼职教师聘用、教师服务企业的机制建设,实现互利共赢。教师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积极调研企业的用人需求,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扩大订单培养规模,对订单班学生的某方面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强化,校企双方人才共育过程,按照协议承担各自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推进“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企业根据生产要求,将生产工厂、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生产项目搬入学校,学校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企业获得了学校生产场地资源、技术服务资源(教师)、人力资源(学生)、员工岗位培训的利益,完成了生产经营任务,学校完成了人才培养的任务,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项目、企业指导教师的全方位保障。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加强与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商会和江苏省商业协会联系,积极为行协服务,行业协会获得了企业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的便利条件,并通过教师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从而实现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成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任务。

        3.创新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

        集团化校企合作的模式,包括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载体两个方面。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①互惠互利的内在动力机制;②集团主导的外部驱动机制;③集团校企合作的调控机制;④集团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职教集团理事会和主要成员单位要打破部门、区域界限,善于将分散的资源加以整合,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载体:①共建共享实训基地;②共建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库;③共建专业和课程;④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和推广;⑤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关键是找准结合点;建立长效机制,核心是体现“互惠、互利、共赢”原则。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可以密切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提高办学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创新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的措施

        (一)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

        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企合作中心;二级院长成立由系主任担任组长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各专业成立由校外专家担任主任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两级校企合作会议,研究和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校企合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与改革中的作用。

        2.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落实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有关政策和具体工作措施,定期组织校企合作专题调研,着力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校企合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建立了校企合作见面洽谈会制度。学校就专业设置、技能人才培养、毕业人数向企业通报情况,企业就近期人才需求、职工培训向学校通报情况,双方就深化校企合作进行探讨,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 “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职能是定期走访企业,在用工需求、员工培训、成人教育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及时便利服务;根据企业需求为学校安置毕业生,协调学校为企业进行人员培训;了解企业对学校专业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信息。

        3.建立校企合作协调管理体系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合作行为的组织实施机构,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制定校企合作计划,指导校企合作各个环节的工作,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运转。

        4..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

        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设置严格的评价程序,对校企合作进行全方位评估。

        5.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校企合作效果突出的部门和人员通报表扬,在全校推广其先进经验,增强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性,要树立校企合作的先进企业典型,对支持职业教育、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企业,授予荣誉,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6.明确校企政行责任体系

        校企政行合作中,学校是合作的主体。学校的任务是针对人才需求调整、规范专业建设,构建职教课程体系。重点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企业是合作者。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制定教育计划,共建实训基地,加强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政府是校企合作的管理部门。如出台免税政策,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过程,形成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行业协会是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行业协会是职业资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应是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参与者。受教育者是校企合作的培养对象。作为学生,应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职业基本素养;作为学徒,应认真工作,锻炼职业基本技能。#p#分页标题#e#

        (二)加快校企合作内涵建设

        1.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载体

        与企业共建一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实施项目合作为纽带,以学生员工制和项目经理制为形式,将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企业理念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效融合,提升集团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2.推广双班主任制,推行双导师制

        通过配备来自校外班主任、企业的技能导师的方式,校企合作施教,共同管理,指导学生的学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引导企业深度介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职业素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步养成,深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3.加快"一师一企"和企业"教师工作站"制度化建设

        要求每位专业教师长期、稳定、密切地联系至少一家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教师常驻企业工作站,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完善校企长效合作的运行机制。

        4.推行校企合作“项目经理制”

        学院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任校企合作具体项目经理,推动一线教师参与校企合作。

        5.建立学生员工制

        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通过真情实景的学习和锻炼,融理论于实践中,融学习环境于企业环境中,融专业学习于行业要求中,以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作为重要支柱来实施教学,以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给学生提供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挖掘学生发展潜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能力和从事该专业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的综合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确保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并根据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培训项目,缩短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毕业就基本能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三)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

        1.资源共享

        企业共享学校的生产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学校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生产项目和研发技术等资源;行业协会共享学校的培训场地、活动场地、会议场地等资源,学校共享行业协会的行业信息、企业信息、用人需求信息等资源。

        2.过程共管

        企业共享学校的生产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学校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生产项目和研发技术等资源;行业协会共享学校的培训场地、活动场地、会议场地等资源,学校共享行业协会的行业信息、企业信息、用人需求信息等资源人才共育行业协会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积极调研企业的用人需求,并对用人需求进行整合,形成一定规模的订单,并将此订单传达给学校,行、企、校三方共同研讨该订单学生的培养方案,就学生的某方面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强化,并实施从此以后的全程的人才共育过程,这就是借助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实现的行、企、校三方联动的订单式人才共育培养模式。

        3.责任互约

        在资源共享、过程共管、人才共育中,行、企、校各自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校企合作分理事会章程,按照三方协议承担各自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

        4.互利共赢

        企业根据生产要求,将生产工厂、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生产项目搬入学校,学校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企业获得了学校生产场地资源、技术服务资源(教师)、人力资源(学生)、员工岗位培训的利益,完成了生产经营任务,学校完成了人才培养的任务,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项目、企业指导教师的全方位保障。

参考文献:

1.夏英.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采购管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项目化教学

一、引言

采购管理实务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育领域和企业界都将其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进行研究。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瓶颈。一方面,课程实践多偏重案例分析,实践环节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大多数院校该课程是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或是通过购买相应的仿真软件,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有的是通过相应模块平台模拟操作。但这些实验多是验证性的,并不能真正启发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加之故有的实践方法与未来真实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差别,为了实践成绩而实践的意识在学生中越来越普遍,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收获。另一方面,由于牵涉到大量的商业机密,虽然学生有机会到校内外公司实训,但极少有公司愿意安排其参与采购业务中关键环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理论知识为中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往往被忽略,理论与实践存在严重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倾向十分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偏低,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二、课程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法

本文在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时,注重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创新创业目标的要求,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班级采购实验机制,对该门课程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思维,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组织时,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根据教学项目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评价,所涉及的项目及任务如表1所示.本文提出的改革方法在物流管理专业率先试行实施,以班级为单位建立采购组织机构,并为班级采购组织建章立制,结合采购课程理论教学,动员参与采购实践实训的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由班级的每一名学生提出采购需求,提报采购需求计划,将需求计划汇总到班级的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岗位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进行集中采购。分组建立分权分段实施的采购流程,完成实训报告。一次采购活动完成后,牵头各岗位从业人员进行总结,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并对本次采购活动进行绩效评估,提出采购建议,与物资采购计划、采购发票附明细等一起作为实训报告存档。之后进行轮岗,开始新一轮的采购。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三、课程实践环节中的问题与效果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实现了全员参与,实践环节面向全体物流专业学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有学生在项目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岗位。但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个关键性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将采购权集中到班级。由各位学生提出采购需求,汇总筛选之后,对于确定下来列入采购清单的物资,引导学生实施集中采购并对采购过程实行严格的考核。其次,在实施班级集中采购一段时间后,还要组建多个班级、多个专业形成更大规模的集中采购组织,形成多级别的集中采购体制。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采购方案,优选供应商,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采购价格,最终达成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通过真实的采购业务操作,营造出浓厚的物流专业学习创业氛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老师在指导学生实践中锻炼,实现“教学相长”。在实施过程中,从研究“现代物流”的本质出发,实现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初步改革,成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并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因为采购是整个物流活动的起点,只要采购运作成功,此项目运作一段时间后,库存问题、配送问题、运输问题等物流其他环节的实习机会也会相继出现。因此,采购管理的实践教学也为仓储、配送等物流专业的其他课程带来实践的机会。

四、结论

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面向岗位功能,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本文提出的采购管理实务实践环节的改革,以实际任务和项目来组织教学,可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教学体系的建立,以理论指导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平台,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目标,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实施等环节进行重新梳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法还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对物流专业其它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军.采购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3-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2-15.

[3]李智忠.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7):93-94.

[4]宋璐君,彭晓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2):155-156.

[5]赵毅.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5(12):59-61.

[6]齐恒.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模块化教学分析与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8):123-124.

[7]李散绵.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17(3):138-140.

[8]王皓.应用型本科高校《采购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商贸工业,2017(3):183-184.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物流技能大赛;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

一、举行物流技能大赛的作用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好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物流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比赛中的技能标准、对选手的操作要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都指导着专业课程的教学。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一般是提供一个具体的情境,要求团队或是个人根据工作任务处理,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大赛考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习情境或是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切实地把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物流核心岗位工作标准和流程通过大赛引进课堂中来,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服务为本、吃苦耐劳、认真细致的职业理念,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择业、就业、创业。这就要求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技能大赛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把大赛流程的单项分散到各项目的教学中

比赛要从平时的教学抓起,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技能水平和指导方法。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可以从比赛中体现出来,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大赛促进了课程的实践教学,原来课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讲授为主,现在是真正的理实一体,学生动手,自我学习为主,还课堂给学生。课堂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变要我听为我要听,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二)以技能竞赛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绝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初中教育阶段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传统观念中,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是失败者,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是智力、能力很差。相反有些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还很优秀,只是开窍较晚。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分组竞赛的机制,鼓励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从而调动大家学习的兴趣。在竞赛中,学生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增强自信,更好实现团队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将心思用在学习上,而不是睡觉或是玩手机。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教师动起来。把竞赛机制引入日常教学,这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以技能为本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依照全国物流技能大赛比赛方案和技术标准,在仓储管理实务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训教学,按照学习情境把大赛流程分拆成单项在各项目总进行实训,在课程最后设置综合流程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因为技能本身是企业需要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仓储管理实务有6个学分,共计108课时。教学改革以前理论课时72课时、实践课时36课时。教学改革以后,理论课时36课时、实践课时72课时。在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实践教学,以技能为本位,大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对当地知名物流企业典型岗位进行工作流程分析、岗位主要任务分析和市场调研,以物流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标准,构建项目化、能力递进式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改革,以仓储配送实训室、百韵超市和苏旅财—苏汽校园快递超市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发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采用行动参与式、模拟式、体验式和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达到将企业搬进课堂,按照企业岗位设置任务的目的,实现校企、产教、工学的结合,对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学时占总课时60%以上,并聘请中外运、苏汽集团等企业的专家根据实际仓储作业流程共同编写教学资料。通过把物流技能大赛引入仓储管理实务的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制订入库作业计划、商品养护计划、库存管理控制计划、盘点作业计划、出库作业计划。在仓储的过程中,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装卸搬运设备,会操作软件,完成货物的入库展业、在库管理、出库展业并能对工作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结合技能大赛内容,将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项目,具体内容如下表。通过技能大赛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通过把技能大赛引入到仓储管理实务的课程改革中来,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仓储管理实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林.高职物流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融通性研究[J].物流科技,2014(10).

[2]朱红梅.基于技能大赛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1).

[3]任凤香.基于物流技能大赛导向的高职类“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研究[J].中国市场,2016(28).

[4]尚书山.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13(1).

[5]孙统超,陆永健,殷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2).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专业转型;市场营销;课程体系;转型发展

一、引言

2015年11月,辽宁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把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作为全省向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进行建设。专业转型转什么,如何转,都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结合大连海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近两年转型建设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谋划专业长期发展,以期通过总结专业转型的相关思考和探索,为同类兄弟院校专业转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专业转型发展的要求

1.向应用型转型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宏观质量、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深化改革、内涵发展,主动服务地方需求、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专业转型发展真正增强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2.转型发展的关键是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要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设计发展路径,聚焦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要求和市场需求。3.通过转型发展,发挥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先导性作用。积极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

三、专业转型发展的目标

1.提高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度、体制机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度。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培养目标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方案应体现应用型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创新举措。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四、专业转型发展的几点做法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学校构建蓝色教学体系的部署,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修订2016版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了新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体现海洋特色,构建了蓝色课程体系,培养“湛蓝”特色营销人才。(2)以“四实”教学体系为原则,继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实训环节,专业集中实践由28学分增加到37学分,去掉与专业关联性较远的财政与税收、海洋经济学等课程,缩短了合同法、合同原理与实务、渔业技术经济学等理论课课时,实践学分占比31.6%。(3)整合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将原《市场调查与预测》和《SPSS统计分析》课程进行整合,开设《市场调查与SPSS统计分析》课程,重视实验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以市场营销领域案例为基础,结合SPSS统计软件技术方法,构成了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设计性“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根据课程需要,有计划地开设了比例不同的专业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大连出口时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开设为期3周的《跨境电商推广》集中实践课程,联合大连骑迹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开设了为期1周的《微信营销运行理论与实务》集中实践课程,开设了《市场营销学教学实习》《营销策划教学实习》《国际化企业战略管理模拟实训》等支撑应用型培养课程15门。(4)针对学生不同发展规划,灵活设置专业任选课。开设《渔业概论》《水产品营销学》《渔业技术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法规》等专业任选课,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智能结构。2.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双赢。校企合作机制采用“学校+企业基地+内训机制”的产学研的模式:(1)走出去模式———学校+企业基地。近年来经济管理学院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优选了辽宁迈克集团、大连良运集团等近10家优质适宜企业建立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将之前分散实习实训逐渐转化为企业集中实习实训。(2)请进来模式———社会大讲堂+专家内训。经济管理学院近年启动了“社会大讲堂”活动,即邀请专业相关社会各界精英到校进行专题讲演。内容涉及专业知识、职场规划、行业发展、企业管理、人生分享等多领域多视角,至今已成功举办17期。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近年的合作筛选已建立1个市级基地+3个校内基地+6个企业基地:(1)市级基地———大连市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大连市外贸局授牌);(2)校内基地———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大连出口时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办),国内贸易电商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大连骑迹传媒有限公司联办),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杭州贝腾科技有限公司);(3)企业基地———辽宁迈克集团设备时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大连良运集团福良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大连泰德集团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大连三山浦海产食品有限公司、庄河大骨鸡原种场有限公司、小狐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学生参与度与融合度:(1)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内训,并将企业内训课程融入学校课程培养体系,2016—2017年,先后同企业联办了跨境电商与国内电商内训课程。内训课程在事先精心研究的大纲计划指导下顺利展开,参与实训学生达300人。(2)学生自发成立营销协会组织,逐渐形成学生与企业联动渠道。2016年学生自发成立“营销协会”,通过“海大经营与销售微讯(DLOUYX)”微信公众平台及线上线下活动组织。已成功完成了银鹭、娃哈哈等国内知名品牌的线下推广活动。(3)为企业提供智能输出服务,形成校企双赢模式。师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同时,也提供项目评估、项目规划、企业管理咨询、品牌策划等内容的科教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形成校企双赢模式。3.外部资源的引入。成立电商运营中心,并和辽宁迈克集团设备时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良运集团福良商贸连锁有限公司、泰德集团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广的平台。2016年1月14日,本专业依托学院与大连出口时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建立跨境电商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大连骑迹传媒有限公司共建国内贸易电商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联合杭州贝腾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创新创业实训中心。2016年,被大连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授予大连市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五、结语

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始终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着眼,以应用型转型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专业特色建设,促进专业建设迈向新台阶,在今后的专业建设工作中,我们继续以开发的姿态,学习和借鉴国内专业转型建设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以期把我们的试点专业建设成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王文栋.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应用研究———以QTU为例[D].青岛理工大学,2016:3-14.

[2]常丽,薛巍,魏亚男.转型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3]黄亚军,田金莹.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本科院校组织结构的优化[J].科教文汇,2008,(2).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7

1.随行就市。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出现,是由于中国零售行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的零售行业几乎有50%以上采用了连锁经营的形式。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出现也是市场需求所致。高职院校的专业的设置,往往要更多的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它不像本科教育以学科研究为主线,而是以技能应用为目的。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设置的过程中更多是市场发展的产物。

2.系统性。

一个专业的开设,没有系统性,则不可能成为一个专业来设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之所以能开设成功,并能发展到今天,与其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分不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依据企业的发展流程和需求来合理设置各门课程体系和内容,使的专业内涵更充实、更丰满。

3.专业人才的缺乏。

中国的连锁业近年来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惊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目共睹,连锁行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大飞跃大发展态势,因而对连锁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我们设置这样的专业,以满足连锁企业用人的需求和培养中层管理人员。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虽然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已开设了将近10年的时间,但社会在发展,企业在进步,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还像最初设置时一样发展,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招生和就业就会成为该专业的瓶颈。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的改革依据就是以零售企业为核心和主导,研究这些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设置,学校与企业共同探讨,研究适合高职特色的连锁经管理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按企业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懂些专业知识更会实际操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些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本土的连锁企业群体,适应内蒙古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校企合作,突出自身的办学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程重组,做到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是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上,按照企业的岗位和职业资格证考取的要求,来制订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训练;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兼职教师的培养。

2.加快课程体系改革

企业是实用职业技能的载体,必须以企业一线的素质技能要求,包括最新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应用技能的发展趋势来改革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导,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公共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大学语文、经济学基础、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如:连锁经营管理基础、货物学、零售学、沟通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如: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特许经营实务、品类管理、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等;实践课程,如:连锁企业综合实训、收银管理、理货管理、卖场布局与商品陈列等。这样设置课程,可以使学生较全面的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很快能适应社会,在企业里能很快上手。所以高职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开办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都是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学校不可能单为一个专业去大力投资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所以,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能有效的实践环节加强,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难题。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应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减少学校的直接投入,同时还能满足专业实践的实训教学要求。如,与一些中小零售企业合作,让学生分批进行各个岗位的学习。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由于资金不足,不能投入实训基地建设的难题,又能让学生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锻炼,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调整结构,提高素质,建设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适应连锁职业人才培训要求、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设想是:以专业教学改革为契机,通过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培育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提升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同时,也可以鼓励和选派一批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进入连锁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跨境电商

跨境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它打破传统外贸模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高素质技能型电子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是保障和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为适应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各层次商务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构建集各种优势课程要素为一体的独特的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新体系。

1目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技工院校普遍存在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使用同一本教材的现象,甚至不同专业使用相同的教材,如电子商务专业和幼儿教育专业用同一种英语教材,且很多是直接使用高等院校或者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无法满足技工院校教学要求。目前电子商务英语教学依然采取传统的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为主,教师的授课内容就是讲解课文与相关商务理论,这种只关注课本内容的单模态教学方式枯燥无比,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兴趣。

1.2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单一

在电子商务英语课堂上,教师授课基本在教室内完成,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专注于对课本的讲解,学生被动学习,参与度低,只通过阅读课文或听讲完成学习任务。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绝对权威的教学已经被证明教学效率低下。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现行的主要考核方式是通过书面的期末考试来考察学生的阅读、选择、填空等应试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单一,主要是用分数来计算学生的期末成绩,而非判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利用语言转化为职业的能力。而且只关注一次性的评价考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严重打击。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是为了参加期末考试,考试结束了,电子商务英语的学习也就结束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弊端明显。

1.3缺乏相应的实训设备

传统的商务英语课程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为主,教师在课堂的任务是讲解课本与相关商务理论,在实践层面,缺乏现代化的语言学习中心和数字化的多媒体语言训练室,没有实训设备支持的模拟情境学习,学生无法感受到未来就业与之相联系的英语能力。

1.4语言和专业技能脱离

跨境背景下的电子商务英语要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商务知识与进出口业务流程,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独立从事一般的进出口业务以及其他商贸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现阶段的课程模式不能与之衔接,使得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相互脱离。

2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2.1确立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专业是培养掌握一定的跨境电商经济贸易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电子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技工人才。即:培养既懂电子商务英语又具有一定商务水平,同时兼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能在商贸领域独立完成以英语为基础的进出口基础业务、能参与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工作。在各类电商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可从事商务经营管理、产品销售与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市场管理与咨询等实际工作。技能考证上可以通过职业英语、LCCI(商务英语国际职业资格证)或报关员考试的技术型人才。因此,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技能,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借鉴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或者是把英语作为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课程体系中必须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具备语音语调识读能力、词汇拼读能力、谋篇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电子商务方面的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口头交际能力。能够用英语简单地介绍公司状况,进行业务咨询,与客户交流,做简单的商务报告等。职业能力:掌握基本商务知识,熟悉主流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能从事网络客服、电话客服、网络推广助理、运营助理等工作。跨文化能力:精选丰富典型的商务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创建真实商务情景剧,结合教材内容,展现真实的商务案例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表达,具备跨文化沟通、交际、适应能力。

2.2根据专业需求编写模块化校本教材,实现语言—技能一体化

传统的电子商务英语教材一般都是一个单元篇阅读语篇加上专业词汇表,大部分题材选自外文商务杂志或报纸,一般为纯文字形式,教师可根据电子商务实际岗位情境编写模块化教材。涵盖各个商务领域,体现时代特征,每个单元设置测试板框,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进行相关电商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岗位需求,模拟电商公司引入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来编写模块教材名称和内容,形成模块化教材,实现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一体化。

2.3开展混合式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任务协作式、情景摹写式、社会文化体验式、知识图式建构式、主题扩展式、过程商讨式、问题-解决导向式、角色模拟式、多模态辅助式、电子、网络资源开发利用式、学而致用式(实习基地+企业调研+竞赛活动等)、综合技能式、思维创新式、自我评价式,等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模块教学内容来进行核实的教学方法。

2.4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场地创设商务工作情境

为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保证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条件,学校需不断优化电子商务英语实训环境,建立现代化的语言学习中心,多媒体数字语言实训室,现代化语音室,为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提供现代技术保障。为了让英语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既加强学生口语技能,又增长商务知识,提高交际能力,教师可在语言实训室内以班为单位建立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商务模拟公司是一种完全模拟进出口电子商务公司的运营模式,教师模拟作为公司最高的领导CEO或总经理,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假设为多个部门:分别是“物流部”、“销售部”、“财务部”、“管理部”、“客服部”、“进出口”、HR(人力资源部)等。因为部门结构与工作环境相似,所以与其他实训方式相比,学生更加能够接受“商务模拟公司”的学习环境。实训内容可以是仿真商务会谈、产品推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流程、模拟通过网络完成一笔完整交易等等单项课程实训项目,教师可以为学生拟定好近年流行的各类商务主题并提供跨境电商经贸活动中的常用词汇、表达法等练习形式多样,让学生通过接近实战的训练培养所需的技能。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海淘开网店并通过网络用英语完成实际交易,实现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2.5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资源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课程而言,互联网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完成任务非常重要的展示沟通平台。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上传课程的学习内容(微课),共享在线公开课平台(慕课),提供在线练习及测试,实现在线问答等功能。并在校园网建立学习讨论论坛,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答疑的平台,进行实时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从所教班级出发,为每个班级开设班级英语学习博客,让学生在互联网自我展示学习任务所完成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等。而开放式的互联网还可以让更多爱好英语的网友参与学习和讨论。

3总结

电子商务英语学科和专业发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正在快速提升,虽然目前全国技工院校尚没有建立完善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也缺乏一套比较规范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指南,电子商务专业中级、高级各个层次办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不少问题,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制约了电子商务英语学科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及时开展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论证,并提出一套涵盖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各个层次办学的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基本原则,对推动我国商务英语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跃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20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