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经济发展范例

商贸经济发展

商贸经济发展范文1

关键词:跨境电商;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

跨境电子商务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用跨境物流方式对外贸易的新型国际贸易模式。在最近几年中,随着经济的逐渐全球化,还有市场潜力的增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跨境电商贸易模式下,企业的财务会计有了新的变化和特点,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对跨境电商贸易下财务会计发展措施做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跨境电商贸易下财务会计特点

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供应网,在每条供应链上,企业只是其中一个节点。在企业开展传统贸易的过程中,财务会计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在电商贸易中更是如此,全部的结算环节、结算方式和内容等都要由相关的财会工作进行。但是在电商模式下,财会工作灵活性更强,更加接近网络。因此,跨境电商贸易下财务会计特点体现在下面几点。

(一)突破空间限制性

在跨境电商贸易模式下,网络财务会计可以突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收集会计核算与财务数据。虽然在实际情况中存在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不过此种灵活性比较强的远程管理方式,可以促使跨境贸易节省成本。网络财务会计创新了块状的工作模式,呈现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了分工明确优势,以此做好财务问题的审核,让资源调度和财务信息被有效整理。例如原材料在网上购买,预算的控制和监控支付等等环节,都能够进行工作分配。

(二)财会模式结构扁平化

在组织结构上看,跨境电商贸易下的财会模式更加扁平化,在对企业财会信息进行掌握时,都是用电子数据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纸质数据,让财会工作更加简单,同时也让财会工作更加信息化和电子化。财会工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企业运营发展中的必然。

(三)财会工作目标多元化

在财会工作的整体目标上看,主要还是企业经济财务活动,但是个体目标逐渐的多元化。由于跨境电商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财会的实际目标形成了直接影响,其中不仅是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提升让财务工作多元化,同时也是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实施的有效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个人劳动时间,让财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学,使用相关的财会软件,让企业可以依据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判断。

二、跨境电商贸易下财务会计发展措施

在跨境电商贸易背景下,企业的财会工作必定会有很多的变化,在迎来更多的机遇时,同时也会存在一些困境和阻碍。因为经营发展的市场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就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风险意识弱和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不够等相关的问题,以及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等相关的问题。因此,跨境电商贸易背景下财会发展措施需要从以下几点实施。

(一)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在网络普及范围扩大下,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很快,国家方面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帮扶力度也之间增大,激励性政策相继出现。不过跨境电商还是一种新型产业,整体上还处在一种“摸索”状态中,风险意识不太强,很容易忽视网购在具有便捷性和无限制性为电商产生利润时,也会增加一定的财务风险。跨境电商在交易往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个国家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会加大企业财会工作的难度,并让企业财务存在风险。所以,在财会发展中要加强财务风险意识。风险处于跨境电商经营发展各个过程中,电商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必须要加强风险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跨境电商需要在内部组织一个危机管理组织,企业规划中提前制定应对方案,以便于在危机出现时可以从容采取相关的措施。企业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风险预判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尽可能避开可以预测的财务风险。而对于一些难以预见的财务风险,要尽可能降低风险产生的损失。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发展中的财务和非财务相关指标实时监管,紧密关注资金的流动状态,以免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从而产生严重的财务事故。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和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跨境电商模式,这种联系更加强。所以,在企业的财会工作中,需要和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充分的交流和对接,这样才可以促使企业的稳定发展,紧跟产业发展的脚步。

(二)加强政策上的支撑力度

对于当前跨境电商所存在的财会问题,国家方面还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制定更多的法律法规,并且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让跨境电子商务可以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下稳定发展。结汇工作中,外汇管理机构可以给予更多政策支撑,一些用快递模式运输货物的跨境电商,可以经过第三方支付部门进行结汇工作,并且除去对企业结汇分类管,从而实施更高效的管理方式。退税工作中,税务机关需要考虑目前的出口贸易法律,综合目前跨境电商特征,实施针对性强的跨境电商退税法。筹资方面,国家的商业银行也可以加强对电商的支撑,要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电商的信贷支持,特别要让政策性银行对电商提供贴息或是免息贷款业务,建设和跨境电商相契合的支付体系,并且帮助电商平台开发相关的融资产品。核算方面,相关部门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相关实践案例,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和跨境电商行业的财会制度。

(三)加强信息建设力度

要想实现跨境电商的稳定发展,行业和各个地方政府都需要采取信息化手段,编制跨境电子商务包含网络结汇、退税相关接口信息标准,要在跨境电商和外管、海关以及银行等之间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此实现云端信息交换和数分享,从而解决目前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无法规范结汇和无法正常退税的问题,以此促使跨境电商快速发展。软件开发的企业也要和电商一起开发适合电商行业的ERP系统,特别要重视对财务模块的开发,以此来减轻跨境电商财会人员工作压力,提升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跨境电商,实际上是把传统外贸与先进信息技术综合在一起,以此改善传统会计的经济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行业的从业人员也紧跟发展脚步,要能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也要掌握展示的理论知识,要对国际财务和商务管理进行熟悉。因为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型产业,所以高校专业教育和社会培训部门还来不及对人才培养方案做调整与制定,这样就让跨境电商在发展中缺失专业人才的支撑。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跨境电商产业的中坚力量,当前国内熟悉会计实务、信息技术和国际商务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比较缺乏,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复合人才的培养,要用人才来进行产业的创新,为电商财会工作提供支撑。政府方面要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对当前高校会计教育体系进行创新,充分使用当前的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比如可以在高校增加跨境电商专业,进一步研究跨境电商财会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并且经过学校企业合作的方式培养专业人才,以此促使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此外,还需要对的当前在职的人员进行培训,经过后期教育来创新其财会工作理念,重新组成财会知识体系,并且提升其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同时,财会人员还应该掌握一些外语知识,对跨境贸易国家进行全面了解,要掌握各个国家财务政策和财务管理内容,以此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从而在人才的基础上促使产业的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在跨境电商下,企业的财会工作出现和传统财会工作不同的特点,比如可以突破空间上的限制,财会工作结构模式也更加扁平化,工作目标也更加多元化。为了能够促使跨境电商产业的稳定发展,财会工作需要加强风险意识,政府方面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同时还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做好专业人才培训工作。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以此促使跨境电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郁.浅析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研究[J].商情,2017(9):27-28.

[2]李婧.新时期跨境电商财务困境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5(12):18-21.

[3]严泽民.中国跨境电商贸易发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486(09):29-31.

[4]周颉,郑洁熹.跨境电商背景下财务管理融合研究初探[J].电子商务,2017(5):46-47.

商贸经济发展范文2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法;影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背景下,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使跨境电商的海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这一新型国际贸易形式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其特殊的商务应用模式以及操作方法,与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多个环节发生关联,借助此种模式,企业及客户毋庸过多思考地域限制因素,便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交易,信息最大限度的共享让远程贸易变得更加方便。①而此时与跨境电商密切关联的国际贸易法也日益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它的统一和完善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跨境电商发展及特点概述

简单地讲,跨境电商即分属于各自不同关境范围的交易主体,依靠电商平台完成购物交易以及支付结算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国际物流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使商品货物等在不同国家或者地区交易主体间完成自由流转。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跨境电商有了更加蓬勃发展的可能性。按照国家海关总署所提供的统计资料,2018年,以电商途径达成的零售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除此以外,我国几大互联网平台经营者,都愈加关注跨境电商这一领域,在过去一年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总结发现,在跨境电商方面,其发展有几个有别于传统国际贸易形式的突出特点。

(一)交流范围更大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来说,通常只出现于有限的两个或者几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可是跨境电商因为有了互联网的依托,其区域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世界所有存在网络的地区,都可能成为交易主体,其范围几乎涵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二)隐蔽性更突出

传统国际贸易是面对面沟通之后的成交,交易主体之间很显然有了明显的互信基础。可是在跨境电商情境下,因为企业或者卖方利用了互联网平台开设虚拟店铺的形式,且网络另一端的企业或者买方仅需要借助平台登录便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并完成相应支付,所以双方不必说互信,甚至无需语言交流便能够产生突破国界的一笔或者多笔交易,买卖双方在身份信息以及产品信息方面的隐蔽性非常突出。

(三)便捷性更明显

传统国际贸易的过程比较繁琐,从磋商到定金预付,再到运输、验货、余款结清等,每一步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相比较而言,跨境电商的便捷性更加明显,往往只有买方对商品的选择、直接下单、支付几个过程,便实现了一次交易。

二、跨境电商发展对国际贸易法统一影响的分析

国际贸易法是用来对国家和国家间与商品交易有关权利、义务内容的调整规范,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交易双方商品运输情况、保险问题、结算方式,特别是出现各类矛盾问题的解决办法等。③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在这些方面的规定不尽统一,但由于国际贸易特别是跨境电商交往的频繁,国际贸易法统一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下面所提出的几点是跨境电商发展对国际贸易法统一的主要影响。

(一)跨境电商发展速度较快

目前各个行业的跨境电商都有着非常快的发展速度,这一点不只是在我国,世界各地都有着非常显著的表现,一些新兴贸易大国如印度、越南更是进步明显。与传统国际贸易形式比较起来,跨境电商的优势如前所述,在于它一方面能够使贸易成本得到压缩,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起来的形式完成各项销售活动,同时使得企业在营销效率方面得到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企业还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完成上游的采购活动,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得到与物美价廉供应商合作的机会。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有了跨境电商发展速度较快这个前提,所牵涉到的规范内容也将更加复杂,对国际贸易法提出了统一的必然要求。

(二)壁垒破除视角的电子商务立法统一促进

在对国际贸易进行立法时,国际贸易组织通常会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贸易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当地经济水平,以便使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得到贸易的鼓励支持。然而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此种类型的贸易差异已经不复存在,各地人们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商品购买和销售,大家均处于同一平台范围之内,价格也是非常统一的,并不能因为地区的特殊性而享受到优待。应当说,此种做法使企业有了更大的利益空间,且容易让消费者和企业满意。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贸易模式之下,所有地区间的经济活动一体化效果更加突出,彼此间的贸易壁垒不复存在,此时对国际贸易框架下的电子商务进行立法调整便显得有必要。举例来说,茶叶跨境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宗交易,国外有许多对我国茶叶贸易的限制,而在跨境电商背景下,这样的限制不复存在,但相应的电子商务立法却没有及时跟进统一,对贸易问题的解决便显得比较落后。

(三)各类跨境电商贸易业务具有趋同可能性

若想使国际贸易法得到统一,需要注意国际国际贸易愈加发达的前提,认真剖析其给国际贸易规则造成的影响,此时,探索各类跨境电商贸易业务具有趋同的可能性便是一种必要做法。仍以茶叶跨境电商为例对此问题加以说明,这是由于茶叶在国际贸易方面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其演变历程也相对明显,可供国际贸易组织加以借鉴。在跨境电商视域之下,茶叶和周边其他生活用品的贸易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所以在针对茶叶行业的跨境电商规范时,同样可以将之应用于周边其他行业的跨境电商贸易之中,只需要采取细微的修正便可以有效防止国际贸易法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矛盾冲突问题,满足宏观上的统一性原则,促进国际贸易法实现阶段性统一。

(四)跨境贸易发展与国际贸易法统一相互促进

统一国际贸易法属于必然趋势,在其趋于统一的背景下,跨境电商贸易也将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而跨境电商贸易的稳定发展,会让国际贸易法的统一之路变得更加清晰,二者显然是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讲,统一国际贸易法更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只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才能保证国际贸易活动的稳步提升,避免国际贸易关税壁垒对经济发展的限制。

三、跨境电商角度下国际贸易法统一的对策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当前跨境电商所取得的蓬勃发展成就,给既有国际贸易法体系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既有国际贸易法体系无法使自身调整范围与调整内容与跨境电商的发展情况相适应,且因为“互联网+”所带来的深入影响,国际贸易法体系的不足之处还将进一步放大。④为此,出于与跨境电商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考虑,有必要对既有国际贸易法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一)做好政府间的沟通

首先,政府间需要进行有效沟通,以帮助立法的完善。跨境电商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有关系,在税收、资金监管等方面更是牵连到国家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干预跨境电商规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⑤具体来说,首先要做的是产生对于税收征管的普遍共识,比如可以考虑构建形成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认可的统一化税收基金机构,用以处理跨境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复杂税收问题。该机构负责征收机制的制定,让跨境电商税收得到统一监管,用以服务于电商发展。其次可以考虑使纠纷处理机制得到完善,在既有国际贸易争端处理机制的前提下,关注B2C等形式的小额跨境电商纠纷问题,使各方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二)完成合理化布局

与跨境电商相关的国际组织需要关注跨境电商布局问题,在明确相关经济业务同多个国家法律约束相关联的前提下,更应清晰地意识到:若只是由政府完成相关谈判,周期一般都过于漫长,为此有关国际组织如国际贸易组织等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完成合理化布局,即参考跨境电商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及共通性,如物流运输或者结算支付等方面的特点,研究与之相对应的贸易规则,使之形成普遍的约束力,借以促进更多国家企业融入其中,共同带动跨境电商的平稳发展。

(三)构建形成跨境电商行业协会

和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不同,跨境电商对于互联网媒介有较高的依赖性,所以非常有必要构建符合这一特色的跨境电商行业协会或者联盟,使之发挥出充分的行业自律功能,带动行业走向健康发展渠道。为此,不同国家影响力较大的电商企业可以做出倡导,并针对跨境电商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前景,制定形成可行性较强的行业的规则,使之发挥出纠纷协调的功能,从而间接带动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规则的完善。

四、结语

商贸经济发展范文3

关键词: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外贸导向;企业转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交易金融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根据调查可知,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金额达到5.5亿元,相对于2014年增长了28%左右。基于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模式逐渐成熟,未来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网络用户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网络交易已经成为现代化交易的主要模式,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我国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越来越重视,并且给予大力支持,有助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商品税率政策、外汇、产品安全问题等,提高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但是传统进出口贸易在不断萎缩,2011-2012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达到1.7亿元与2.1亿元,相对于上一年增长比达到33%与25%左右。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达到6.6亿元,占我国总进出口贸易的18%,未来呈现逐渐增长趋势。

二、国际贸易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分析

(一)全球经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越来越重视,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模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金融在不断提升,新的交易模式逐渐形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的物流方式与支付方式的出现,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国际贸易存在的局限性逐渐被打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为了在国家市场生存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我国制造的产品逐渐流入各个国家市场,并且占据较大比重。根据调查可知,其他国家中国制造产品达到19.9%,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产业量最高的国家。由此可见,全球经济对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企业的外贸模式转型

基于国际贸易视角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在新的国际市场形势下,外贸企业要想稳定发展,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以及品牌形象。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贸易企业在面临传统贸易到电子商务贸易的转型,优秀企业的转型成功,带动了其他企业的发展。例如,诸多转型成功的贸易企业,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利用平台去进行产品销售,通过国家仓储中心进行物流运输,提高了产品的运送效率,并且贸易出口产品的价格低于当地产品价格,成功地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政府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家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越来越重视,并且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支持。我国政府于2012年在上海、重庆、杭州、宁波等地区,布设了跨境电子商务协同研究机构,主要为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提供相关服务。2013年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政策,主要为解决跨境电子商务海关问题,其中包括海关监管、检验、外汇等,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同年,我国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六条支持政策,跨境电子商务地位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个性化产品不断出现。为提高企业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加强对个性化产品的研发,并且注重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用户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选择,从而完成产品的采购,例如,客户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选择汽车的坐垫材质,甚至可以提出个性化要求进行产品订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节省了大量交易时间,打破了空间地域的局限,有助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国际贸易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熟,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章从全球经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的外贸模式转型、政府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四方面,论述了国际贸易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基于贸易周期的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9(16):66-68.

[2]应丽竹.价值竞争视角下跨境电商出口路径探析[J].经贸实践,2016,10(16):141.

商贸经济发展范文4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区域性的单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原因。人多地少仍然是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因素,因此打破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充分调动区域商贸流通业城乡互动,借助城市商贸流通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服务业中去。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只有大力发展县域商贸流通,构建区域内产业集群,才能够带动区域内各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这就要求县域内乡镇企业的布局应该由分散式向集中式发展,而企业集中式的发展就要求具有引导生产和促进消费的商贸流通业的大力发展,最终带动区域内产业的发展。商贸流通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作用,是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性产业。发展我国县域商贸流通产业,对于打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重大作用,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式发展,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商贸流通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增加。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809.9亿元,同比增长13.08%,农村居民总消费47113.5亿元,同比增长9.4%,人均消费支出为6625.5元,同比增长12.14%。2013年农村居民人数达到62961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据46.3%,人均收入水平达到8895.9元,同比增长12.37%。以上数据均表明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应努力刺激县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二、县域产业集群与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机制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乡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比较早,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乡镇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内的工业体制已经形成。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经济。坚实的县域工业基础为发展县域商贸流通业和构建县域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优势产业是产业集群构建的基础条件,是形成产业集群和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利用区域内的各种优势资源,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打破县域内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商贸流通业和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如表2所示,A表示区域内商贸流通业高度发展,B表示商贸流通业不发展,C表示工业高度发展,D表示工业不发展。在区域内用于工业发展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有限,只有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由商贸流通业与区域内产业的博弈模型可知,对区域经济发展最为有利的选择是(A,C),但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商贸流通业必须同区域内的各产业协调发展,才能达到该博弈的最佳状态。

(一)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商贸流通市场体系

在产业集群区内的企业对产品原材料的大量购买和产业集群形成的品种多样的产品与服务优势,有利于发展商贸流通业的专业化市场体系,涉及原材料、各种中间产品、服装、零售产品等市场。商贸流通市场中专业化市场体系与产业集群区的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从而提升集群区内的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产业集群区,以集群企业生产和消费为支撑的商品市场有助于商贸流通业市场的合理运行。商贸流通企业为取得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就要求以传统的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商品市场就必须扩大专业的批发和零售商的批发规模,从而降低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商贸流通市场的产品多样化,吸引更多的产品消费源,这样就会促使产业集群区内商贸流通专业化市场在空间形成集群。此外,随着县域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集群商品市场逐渐从产地市场向集散和区域外的商贸流通市场延伸,在产品集群区形成了多层次、多等级的商贸流通专业化市场体系。

(二)产业集群推动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创建

产业集群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联性发展还体现在集群区内的企业利用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推动产业集群和商贸流通业的双向发展。产业集群区内企业依靠大型的商品交易市场借助网络技术向潜在客户提供商品一系列的信息,又带动集群区内的企业平衡性发展,推动商贸流通市场的信息化进程,更好地促使集群区内的企业实现柔性化生产,降低商品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各产业集群区通过利用网络将全国的企业联系起来,将厂商、购进商等交易涉及的组织包含在内,比如中国化工网、中国纺织面料网等专业市场网站,通过利用网络,将各产业集群区内的实体产业与网络经济进行结合式发展,带动产业集群区内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三)商贸流通业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商贸流通市场的发展会吸引众多同行业的企业进入流通市场,加剧商贸流通市场的市场竞争力度。商贸流通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产业升级、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商贸流通企业之间进行的激烈竞争和产品的更新速度,会对区域内各企业的经营方式、技术手段和生产设备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商贸流通市场会给区域内集群企业带来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的动力和压力:一是商贸流通市场发展营造的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会促使区域内企业为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不断加快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不断进行市场产品的创新;二是商贸流通市场会加大集群产业周边地区的产业密集度,增强集群企业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方式的速度,从而减少企业的学习效应时间和技术进步的费用;三是商贸流通市场作为引导生产和促进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可以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来自全国各地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动态技术信息,为区域内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三、促进商贸流通业与县域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对策

由于一些客观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发展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一方面,商贸流通市场发展不平衡会使得流通市场对产业集群的产品疏通能力大大下降,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使得产业集群发展不能够大范围扩大产品销售规模,大大降低了商贸流通市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刺激作用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企业本身的创新速度缓慢会带来集群区内产品的高度相似,会阻碍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制约当地商贸流通专业化市场的现代化发展。当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进行融合式发展时,对流通产品的生产、消费就会集成一个系统,这就需要:一是从产业的集体式协作、区域优势、市场供求因素等方面进行资源匹配;二是实现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协同跨越式发展,为协调发展机制提供支撑和动力,实现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的动态整合。一方面,商贸流通业在建设方面要通过稳健的措施推动流通市场体制改革,明确商贸流通市场的优势和劣势,准确定位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对商贸流通产品的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协调区域内各产业的发展和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区域内产业集群企业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商贸流通业在整体的产业集群中发挥的作用就是作为区域整体产业的一条线,将所有的企业都串联起来,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引导生产和促进消费的作用。商贸流通业为产业集群企业提供生产资料,及时对供求市场信息进行反馈,引导区域内企业生产,开拓更为广阔的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对区域内的产品实行品牌化经营管理,提升区域商贸流通市场的形象。对产业集群区内的企业不仅要加强监管,还要加强区域产品市场的营销宣传,提高区域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积极引进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企业,增强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生命力,从而塑造区域市场产品和品牌价值。建立产业集群升级的商贸流通区位品牌机制,努力开拓区域产品的销售范围和规模,鼓励商贸流通业公平市场机制完善和区域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四、结论

商贸经济发展范文5

关键词:数字经济;商贸流通企业;门槛模型;创新能力

引言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模式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不容忽视的重要驱动力量。根据中国信通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2020年,在新冠疫情及其导致的全球经济低迷、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逆境中,我国数字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几年,数字经济与各行各业不断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渗透到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普及,催生了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工业物联网等一系列数字经济平台,数字经济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的产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与应用双向驱动,推动了数字经济繁荣。商贸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发挥着引领社会生产和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互联网+流通”等业态的发展,数字经济带动的商贸流通企业转型不断深化。在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企业加速融合,有效抵御了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商贸流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如何利用数字经济提升商贸流通企业技术水平至关重要。为了定量检验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以专利数量为创新能力的量化指标,基于商贸流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经济、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此外,构建了数字经济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验证数字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文献综述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外部环境、技术经济条件影响很大。信息技术在推动产业升级、驱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带动了数字经济的繁荣。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营效率、技术模式、经营业绩都受到了数字经济的影响(陈昌兵,2018)。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平台较为完善,数字化人才也较多,为当地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便利条件。有研究证实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带动当地的技术创新能力(叶剑和徐文华,2021)。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也会加速数字化转型,改善运营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创新能力(裴丹和江飞涛,2021)。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受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地创新能力有非线性影响,且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现象(徐向龙等,2022)。有研究证实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创新能力的直接增加,还可以通过提升地区劳动力水平、R&D投入对当地创新能力产生间接影响(曾庆均等,2022)。针对地区的实证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王琦,2021)。数字经济与企业发展方面,有学者分析了数字经济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王传行,2019)。有学者研究证实数字技术的发展会带动当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杜传忠,2021)。此外,有学者通过定性研究论述了数字经济带动企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李辉,2020),并且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创新机制产生影响(祁怀锦等,2020)。综上,数字经济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已经较多,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各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从微观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略显不足,尤其是针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基于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企业采用新技术进行生产活动、提供新产品或服务、优化生产经营模式的行为被称为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活动需要投入资金、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这个角度讲,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信息、设备、数字化人才等资源,有助于提升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经济提高了商贸流通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互效率。数字经济在商贸流通企业最直接的应用是将行业资料转化为数字资源,并基于信息技术和平台提高数字资源的存储、传输、使用效率。此外,数字经济提供的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了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交互服务,降低了商贸流通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数据资源。数据资源是商贸流通企业改进生产运营模式、制定创新决策的重要基础。二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区域技术创新环境越好,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越便利。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源自企业内部转型驱动和自主研发,更离不开其它行业技术创新在商贸流通企业的落地应用。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平台建设,这些平台为创新成果转化创造了条件,打破了由于中介渠道不通畅等因素带来的成果转化障碍。三是作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活动,缓解融资约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制约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商贸流通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研究证实数字金融可以有效缓解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在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提高企业可用于创新的资本。

(二)模型设定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构建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证模型如下:其中,invi,t是企业的创新能力,i表示公司,t表示时间;digitalc,t是公司所在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c代表公司所在地;Xi,t是影响公司创新能力的控制变量,εi,t是随机误差项。

(三)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样本是A股上市的商贸流通企业,研究期为2015-2020年。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专利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指标选取方面,参考杜传忠(2021)、田俊峰等(2019)的经验,以腾讯研究院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作为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参考周煊等(2012)、周建洋等(2022)、郭燕燕(2016)等人的经验,将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作为衡量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为保证数据有效性,剔除了数据缺失的样本,并对连续变量在1%和99%分位数上进行缩尾。(四)变量的选择和定义1.被解释变量。专利申请数量是学者们广泛采用的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由于在专利的三种形式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显著高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因此本文选用商贸流通企业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作为企业创新能力的量化指标。企业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是独立申请和联合申请的数量之和。2.核心解释变量。从文献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获取途径有两种:一是构建指标体系进行测算,二是采用机构或公司公开的相关指数作为变量。本文借鉴杜传忠(2021)、田俊峰等(2019)的经验,以腾讯研究院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作为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该指数综合考虑了各地区在数字产业、数字政务、数字生活、数字文化四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可以精确地表示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可比性。3.控制变量。关于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章已经较多,参考嵇国平等(2014)、段晶晶(2014)、祝木伟和巩新宇(2017)等的研究成果,选取如下8个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用企业总资产表示;企业成立年限(age),用当年年份-企业成立年份+1表示;资产负债率(lev),用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表示;总资产净利润率(roa),指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产权性质(soe),国有企业为1,其它企业为0;最大股东持股比例(fsr);研发支出(rd);无形资产比率(iar),即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变量名称和定义如表1所示,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实证分析

(一)基准模型结果

采用Eviews软件对公式(1)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据表3可知,数字经济指数(digital)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高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这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一致。数字经济指数较高的地区,高层次人才较多,企业更容易获得有助于创新能力提升的人才资本。数字经济及其催生的金融科技、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新兴业态,有效降低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商贸流通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的流通效率,提高了生产经营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度。控制变量方面,企业规模(size)的系数显著为正,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一致。与小公司相比,规模较大的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有意愿也有能力投入资本和时间进行创新活动,因此创新能力较强。企业年龄(age)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系数是负的,但并不显著,说明企业年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系数为负可能是由于一些成立初期的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地位,对新技术的追求意愿较为强烈,投入资源进行研发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新产出。资产负债率(lev)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系数为负,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杠杆率较高的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可能的原因是企业负债较多导致盈利压力相对较大,短期的经营压力制约了通过研发获得长期收益的动力,因此难以为创新投入足够的资源。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财务业绩较好的公司有更多的资源可以进行研发活动,从而带动创新能力提升。产权性质(soe)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国有商贸流通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低于民营企业和外资商贸流通企业。

(二)门槛模型结果

上文通过基准模型验证了数字经济可以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为检验数字经济在不同水平下,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否有所变化,设定面板门槛模型如下:其中,I(·)为指示函数,θ为门槛值。根据门槛模型原理,首先需检验数字经济是否存在门槛效应。门槛效应的检验方法是对数字经济变量在模型中不存在门槛值、存在一个门槛值、存在多个门槛值分别进行检验。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数字经济的门槛效应,结果如表4所示。据表4可知,单一门槛是显著的,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是不显著的。这说明可用单门槛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单门槛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如表5所示。digital0表示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低于门槛值的样本,数字经济变量的系数;digital1表示针对数字经济大于门槛值的样本,数字经济的系数。单门槛模型结果显示,当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小于0.19时,数字经济对于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系数是0.35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当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大于0.19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的系数是0.53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加强。上述结果说明,数字经济在不同阶段都对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这种促进作用会得到增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一定的周期;二是数字经济催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平台是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三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商贸流通企业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动力。政策建议第一,将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纳入地区规划,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对于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商贸流通企业转型面临一定的资金紧缺、周期长、基础设施需求多等。只有借助政府力量,在地区层面建立起良好的数字经济转型条件,改善数字技术的市场运作机制,带动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商贸流通企业的有序转型。第二,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地区数据中心和云平台,促进数据资源、技术资源、产业资源的共享交流。加快推进工业云平台建设,促进商贸流通企业上云。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窗口,工业云平台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信息收集、传输、分析效率的重要手段。地区应当加强云平台建设,致力于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云服务体系和云产业中心。第三,加强数字化人才引进,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为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本。以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为导向,明确人才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在重点领域选拔和培养一批创新团队,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和联合办学,培养数字化应用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昌兵.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8(5)

2.杜传忠,张远.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1(2)

3.段晶晶.不确定环境下网络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机理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4(36)

4.郭燕燕.基于专利的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以中国碳纳米管领域为例[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6

5.嵇国平,余来文,校建立.企业软实力影响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4(1)

6.李辉.数字经济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2)

7.裴丹,江飞涛.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业融合与创新能力——基于电信、电视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理论模型[J].经济纵横,2021(7)

8.祁怀锦,曹修琴,刘艳霞.数字经济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视角[J].改革,2020(4)

9.田俊峰,王彬燕,王士君等.中国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及成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6)

10.万坤扬,陆文聪.高校研发知识溢出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J].中国科技论坛,2010(9)

11.王传行.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问题探究[J].时代经贸,2019(32)

12.王琦.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测评[J].时代经贸,2021,18(9)

13.徐向龙,侯经川.促进、加速与溢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1)

14.叶剑,徐文华.数字经济背景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基于调节机制与异质性检验[J].时代经贸,2021,18(4)

15.周煊,程立茹,王皓.技术创新能力越高企业财务绩效越好吗?——基于16年中国制药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8)

16.祝木伟,巩新宇.创新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7)

商贸经济发展范文6

[关键词]农村金融;商贸流通;金融资源

从农村金融发展层面上进行分析,近几年在政策扶持与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促使各地区农村金融实现了巨大进步。虽然宏观形势较为理想,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从近年来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看,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一点也引起了相关研究领域以及政府方面的关注。农村金融的重点在于农村经济发展期间所必要的金融资源,为此,认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从另一个层面上进行分析,金融机构的增加,无法完全解决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问题。长时间发展经验证实,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且融资贵,而这些问题一直未得到缓解。在此背景下,经由强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

一、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农村金融抑制

在我国农村人口超过了7亿人,与可获取到的金融资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现象。其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对于金融的需求较大。但存在的实际情况是,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的需求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农民在银行方面获取到的贷款面临着诸多限制。分析出现此种矛盾的主要原因为,金融机构与农业发展主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金融抑制出现的原因包括:首先,农村地区产业基础较为薄弱,金融资源价值增长受限。而金融资源基于分配科学性的缺失,致使农村区域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够丰富,普遍分布在第一产业之内,为金融资源所能够带来的益处较少[1]。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国内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不足,除必要大规模机械化运作区域可实现规模化发展,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明显滞后,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其次,受到教育因素的影响,农民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较少,资金的利用能力较差,这也是导致金融资源分配抑制的主要原因。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创新

多年来农村金融发展一直面对众多阻碍,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存在着众多问题。但是,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经济组织的支持,促使农村金融业在逐步实现创新发展[2]。2017年国家一号文件出台,对农村网络金融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在诸多有利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农村金融的发展也迎来较大机遇。现阶段国内农村金融的发展主要涉及五种模式,面向不同的机构主体。在五种模式中,关键构成为大型电商平台与商业银行,可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协同发展。各商业银行在国家的引导及鼓励下,逐步增加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资源随之向农村区域倾斜,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众多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三)农村金融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

经实践证实,五种农村金融模式发展对于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处在摸索发展阶段的农村区域,还缺乏充足的金融资源能力以及基础条件。首先,多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偏差,无法为其提供针对性服务,且服务效率较低,用户体验反馈较差。特别是商业银行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上还存在着诸多需要明确的问题及方向,相应的专业化服务明显缺失,一味立足于自身视角分析问题。其次,农村地区在风险承受能力上明显较低,农业生产还普遍面临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此种风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没有办法预测及评估,可直接引发金融抑制现象。另外,农民对于金融知识了解不足,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各主体抵抗风险的水平较低,在发生风险后往往会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3]。

二、农村金融对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影响

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其原因在于,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的根基。以往有研究资料显示,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属于国内促进农村商贸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商贸流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层面,具有联动效应,但是,农村区域各小规模企业在融资上明显受限,且惠普金融实践较为缺失,导致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层次较低,基于此,开展农村金融具有必要性[4]。农村金融实际上具有一定的惠普金融作用,属于对惠普金融理念的实践,也是在农村地区企业主体规模基础上作出的基础结论,为此,在农村金融层面与实践惠普金融层面上需要维持一致。农村金融能够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从而减缓各企业的融资压力。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低迷,金融监管逐渐严格,基于此,农村金融资源分配需要获取更多有利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强化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效率,减少融资成本,强化企业融资能力。从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上进行分析,国内多种类型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陆续出现,对于促进农村资源的科学化配置意义深远。此外,各地区农村银行数量也在持续上涨,贷款余额快速增长,2015年统计结果显示,已经超出1400亿元。在影响机制层面上分析,农村金融对于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业务给予大力支持,经由资金流通环节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而确保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稳定运行[5]。反之,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也能够有效支持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为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长时间发展中,国内农村市场的开发力度不足,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同区域之间特色产品无法顺利流通。农村金融的有利发展,也就是农村区域企业融资问题的陆续解决,对于农村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代表着规模会持续扩展,而相应的成本会逐步下降,能够获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强化农村区域金融发展层次,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尤为关键,属于全面推行金融改革的主要构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金融在发展期间,需要坚持将服务农村实体作为核心地位。不能够将农村金融发展成为脱离农村经济的独立性产业,这便要求在政策上维持客观性,控制农村转变为金融资源争夺平台。

三、农村金融及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建议

商贸流通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助力已经在多年实践中得到认可,有助于为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在农村金融发展层面上进行分析,推动农村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还应该强化在金融视角上的努力,立足于农民自身、商业银行、相关行业,实现全面改革。

(一)强化农民专业能力

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在农民主体基础之上,强化农民专业素养。农民专业化能力的提升,需要强化在基础教育上的扶持,尤其是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6]。同时,还应该经由多项政策鼓励在市场中引进专业化人才,以便于引进更多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理念及技术。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人才缺失问题,大量年轻人经由职业求学以及大学等途径进入到城市,或是借助于外出劳务获取到城镇居住权利。此种发展现状致使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提升农业发展面临着较大困境,为此,强化农村区域整体劳动者素质具有其必要性。

(二)加大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在供给农村金融资源,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等层面上,具有关键性作用,属于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动力。从大规模电商企业方面分析,农村市场较为重要,为此,开发农村金融意义深远[7]。能够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若仅仅在形式上努力而忽视内容,对于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没有积极作用。商业银行当前针对大规模电商具有资金优势与政策优势,为此,在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总之,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源支持,为此,农村金融发展所能够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文中对农村金融作用的发挥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农村金融对于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业务给予大力支持,经由资金流通环节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而确保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稳定运行。能够发现,农村商贸流通业与农村金融之间存在着互动性的作用机制,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鑫,王一帆.农村金融对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剖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4(17):134-136.

[2]夏凤,郑文哲.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对促进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路径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760(21):30-32.

[3]尹月,辛路.基于农村消费水平提升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6,6(22):418.

[4]白春梅.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7(12):169-171.

[5]李闯.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8,7(6):516.

[6]袁曙.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必要性及其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6):217.

商贸经济发展范文7

(一)优势(Strength)

高州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全年气候温和,适合发展以种植荔枝、龙眼和反季蔬菜等蔬果业为龙头的“三高农业”。境内蕴藏高岭土、磷矿等资源,其中高岭土藏量达7000多万吨,磷矿储量达2亿吨。河流干系较多,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78公里。作为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冼夫人庙、宝光塔、古城遗址和根子贡园等景点,有利于发展商贸旅游业。属于珠三角五小时经济圈范围,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临近三茂铁路,距湛江港和湛江机场不到100公里,有利于对外经贸往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高州设立高职分院,辖区建有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

(二)劣势(Weaknesses)

高州的三次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关联性弱。目前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暂未形成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农产品仍以鲜活销售为主,荔枝、龙眼等水果市场竞争激烈,价低与滞销并存,果农增收遇瓶颈。工业体系仍以劳动密集型加工的中小型工业为主,缺乏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分布较散,未能发挥集群效应。微小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咨询等生产服务业发展落后,乡镇多但规模小,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未能充分发挥城乡经济聚集效应。

(三)机会(Opportunities)

当前广东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珠三角部分产业逐渐向外转移,高州可以利用毗邻沿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加强与珠三角工贸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吸引区外转移的企业、资金和技术。粤桂黔高铁正在建设中,计划将于2014底完工通行,作为地处这条高铁沿线的城市,将有利于当地农副产品对外流通,促进对外商业贸易发展。

(四)挑战(Threats)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高州的“三高农业”已颇具地方特色,然而其他地区也相继效仿,荔枝、农眼等水果市场相对饱和,供应量高致使销价竞争大,滞销情况时有出现。粤西的湛江市、云浮市以及茂名市境内的其他县区都会过滤减弱珠三角对高州经济发展的辐射扩散作用。近年茂名市逐渐把经济发展重心向南部沿海区域转移,这对地处茂名北部的高州而言将是一种威胁。

二、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模式

(一)以农起步,发展“三高”农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生产格局

改革开放初期,高州许多干部群众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农业以粮为纲,生产结构过于单一。面对这些客观事实,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后认为只有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发挥山地功能,以市场为导向种植蔬果经济作物,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于是开始大作“农”字文章,积极发展“三高农业”。首先是规划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建立区域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中部鉴江沿岸10个镇沙地多,雨水充足,冬季寒害较少,集中发展香蕉、反季蔬菜;东部气温相对较高雨水少,集中发展荔枝、芒果;西部丘陵坡地多,集中发展龙眼、芒果;北部气温相对低,集中发展杂果、南药。目前已形成东部荔枝、中部香蕉、西部龙眼、北部杂果的水果特色生产格局,多个乡镇被评为广东省专业特色镇,多种农产品被评为全国农业博览会优质金奖。其次是对尚有的荒山地、荒滩和低产农田及林地进行改造,把低产田和山坡地改种水果或其他经济作物,同时大力推广以种植名优水果为主的、“鱼—禽—畜—果”综合经营和“稻—稻—菜”的耕作生产模式,利用产业链进行循环化生产,提高土地的经济产出率。

(二)以农促工,积极发展涉农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为发展工业积累建设资金

“三高农业”为高州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高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87亿元,占全市GDP总额的23.45%。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政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市—镇—村—组”交通网络。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政府通过提供小额信贷、实行税收优惠和涉农补贴政策,扶持引进涉农的规模专业种植户和中小型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干果加工、水果罐头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培育一批涉农工业企业。在农村组建生产合作社,与珠三角商贸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和链式生产配送农业,使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缓解。

(三)以工带农,加大招商引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

凭借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依托靠近沿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高州对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依据区位优势把涉农工业做大做强,一批中小型农产品加工和涉农商贸流通企业被培育起来。1993年广东省批准设立高州市金山经济开发试验区后,外商慢慢进入高州投资办厂,皮革手套、铸铁件、医药保健、橡胶制品、造纸等产业逐渐发展为高州市的龙头工业。201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124.2亿元,增加值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35.7%。工业迅速发展吸收了大量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非农收入也因此显著增加。

(四)抓住契机,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商贸产业,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作为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水果之乡和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源地,高州市积极对外宣传当地旅游资源,唱响“古色、绿色、红色”的旅游主打戏。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以及初具规模的旅游业都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品需求,带动了商贸经济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商贸网点遍布城乡。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88.79亿元,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59.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4︰30.4︰46.2,可见以旅游商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已逐渐成为高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观念,激发民众生产发展意识

改革开放初期,高州市首先从地情出发,出台政策狠抓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工作,提高他们对“三高农业”的认识,改变“以粮为纲”的农业发展思路,提出利用山坡地和调整部分宜果的低产粮田发展以水果种植业为龙头的“三高农业”。其次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经营成功人士和农业专家到当地讲授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和耕作方法,解放群众小农思想,增强发展信心。政府还组织农村干部、民营企业家和有相当经济头脑的群众到珠江三角参观学习取经,开阔他们的视野,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二)重视教育和技术推广,依靠制度营造“三高农业”发展氛围

在经济发展初期,高州经济发展政策主要突出一个“农”字,通过制定小额信贷、涉农税收优惠和涉农补贴等政策,在社会营造重农促工和以工带农的经济发展氛围。在面临因地处山区招贤纳才难的情况下,高州注重“教育造血”功能建设,建立职业学校培养本地技能人才,尤其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知识的普及、良种和技术推广,并主动走出去与珠三角农业科研院校合作,聘请他们为当地“三高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

(三)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并重,注重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与合理布局

基于区域分工和比较优势理论,山区县要综合分析地情和市场需求,根据不同时期下的区位条件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发展战略,适时有侧重地发展三次产业,做到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两者并重。对优势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形成特色,在产业内外部之间做好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高州的“农业起步、以农促工、以工带农、三大产业齐发展”的路径模式充分体现和贯彻了这一思想。

(四)发挥市场、政府和公共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州始终把地情与市况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三高农业”,对农业专业户和涉农企业给予信贷、税收、补贴等扶持补助。在农村组建生产专业合作社,并给予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充当区内外企业经济组织之间联姻桥梁,促进当地农业合作社与珠三角商贸企业的合作交流,如今该市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已被广东省确定为学习范例。在搞好交通物流基础建设的基础上,当地政府积极与市内外企业商业协会、村社农户共同培育组建市场体系和构建营销网络,着力搞活商品流通。

(五)利用区内外资源,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圈

商贸经济发展范文8

关键词:商贸物流生态系统;协同价值;互联网经济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的进行,加之当今互联网经济不断创新,我国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面临着重新构建的发展局面。商贸物流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商贸物流只有采取新的方式进行生态系统重构,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协同价值的创造。当前我国互联网经济视阈下基于协同价值创造的商贸物流生态系统建设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我国物流网络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存在物流网断裂的情况,并且各项物流设施所需要的配备的也不够完善,我国商贸物流网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商贸物流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而物流网络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物流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互联网经济视阈下基于协同价值创造的商贸物流的生态系统。

一、互联网经济视阈下我国物流网络资源配置现状与症结

(一)我国物流网络资源配置现状

1.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快速推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网络体系逐渐建立健全,高速公路和铁路系统建设已基本完善。据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公路里程已超过457万公里,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加速建设(见图1),高速铁路也逐渐普及。除此之外,江河海运等各类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建设,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催生出了一大批物流园区,这极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城乡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更好的解决了城乡居民的物流需求。据我国的物流采购部门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已经超过1600多家,物流园区的服务水平和涉及的项目正逐步扩大。2.第三方物流网络建设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带动了大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生,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和完善第三方物流网络体系。截止2015年底,我国物流总额已超过220万亿元,其中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物流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其企业数量也在迅速扩展。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上的企业主要分为大中型物流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小微企业。国有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产业中的重要支柱,其引导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而大中型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丰富了我国的物流体系,目前比较著名的民营物流企业有顺丰、圆通等。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扩大自身规模,以此实现了资源一体化的整合,其不断完善自身供应链系统,使得物流资源得到了科学运用,从而在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3.城乡商业物流网络迅猛发展。城乡商业物流网络迅猛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城市地区形成了零售商业连锁物流,这增加了物流业态,使物流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其提高了物流运输速度,从而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快捷的服务;第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农村地区通过供销合作社的方式,形成了统一的物流配送体系,“企业-配送基地-配送网点”的供应链系统一体化进程加快,这使得很多农副产品可借助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进行销售,这加快了农副产品的流通,从而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4.农村物流配送服务网络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快了农产品供应速度。当前,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途径逐步拓宽,农村物流网络正在加快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推动了农村生产资料的发展,由于农村居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生产资料,而这些资料便可以借助网络通过供销合作社、邮政物流等来进行获取。农村地区现已形成的庄稼医院、农资配送中心、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位一体的物流模式,更好的解决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问题。

(二)城乡物流网络发展症结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其对物流信息网络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也为物流网络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在此背景下,想要不断完善城乡物流网络资源配置,就必须积极借助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态势,对商贸物流网络的生态系统进行重新构建。但现阶段我国城乡物流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其在进行商贸物流的生态系统重构中,会受到诸多限制。一方面,城乡地区具有资金和技术的差异的限制。由于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达,所以在互联网经济建设过程中虽然城镇地区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进行支撑,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村互联网经济建设、物流网络建设也相对滞后,这就造成了城乡物流发展的不统一,从而制约了城乡物流网络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城乡地区物流的需求量不同。城镇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对于互联网经济的依赖性和需求量大,而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商贸物流的需求量和依赖性都相对来说较小,因此在进行商贸物流生态系统的建设时也主要以城镇为主,从而就造成了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不够全面、甚至一度出现中断的情况。我国城乡物流网络运行结构如图3所示。

二、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对我国物流网络的影响

(一)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对城乡物流组织网络的影响

物流活动主要包括三大主体,其分别是参与者、承担者和协调者。一个完整的物流组织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并依赖于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社会主体。其中物流企业是最基本的主体之一,政府部门、消费者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城乡物流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巨大工程,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很多大型的物流企业都在农村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园区,比如菜鸟网络、京东物流等,除此之外一些物流企业和政府部门也建立了相关的物流园区,这使得农村地区的物流体系更加完整。物流网络体系的运营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物流体系的建设同时需要依赖于与外部的资源和信息的交流,这不仅可以提升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还可以通过快速发展物流水平带动城乡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对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影响

城乡物流网络体系的正常运营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点十分鲜明。在城乡物流网络体系运营过程中,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其起到了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行、提升城乡地区物流的效率的作用。城乡地区需要加快物流网点建设,而大数据的运用可以使物流园区的选址更加的合理,这主要是因为大数据技术可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位置,从而为企业提供最适合的地址与最优的配送路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的技术运用,推动了城乡地区物流网络的自动化进程,其不论是在园区选址、还是物流配送、货物存储等多个方面,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物流分析和数据结果更加准确。对于城乡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建设而言,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从而帮助其实现科学的布局和良好发展。

(三)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对城乡物流信息网络的影响

物流网络的正常运营离不开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信息是进行物流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物流数据不全面、不真实,必定会影响整个物流网络的正常运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物流企业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从而使其能更加清晰的掌握数据并明晰数据之间的关联,从而保障了物流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性。“互联网技术+物流”的模式的逐渐落实,其不仅指引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实现了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如物流配送时间、配送路线等的信息在网络平台公开,可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物流动向,这实现了物流网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商贸物流生态系统的重构,对于城乡地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其实现了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基于协同价值创造的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的逻辑结构

(一)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城乡物流网络重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各要素合理分配在各个环节,从而使城乡之间的物流结构更加合理,其通过形成优势互补、相互联系的物流网络,解决了城乡物流网络建设过程中行动不规范、分配不合理、支流分散、交流不畅通等问题。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展技术、优化内部结构是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物流一体化、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宗旨与中心思想是凭借物流大数据信息公共平台,了解多区域的物流网络综合信息,进而从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对城乡物流网络进行重构。因此,城乡物流网络成功的表现就是将其宗旨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相结合,这不但可以进一步连接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物流关系、实现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还有利于实现城乡整体共同发展。

(二)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的基本内容

1.重构基本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交通运输和物流节流点。第一,要优化当前的运输资源,这包括汽车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或开拓新的交通运输渠道;第二,要优化整合物流中转站、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城乡之间的各物流点以及其仓储设施;第三,要加强网络通信的建设,物流的信息、金融中心也需要不断优化整合。2.重构基本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优化、创新建设。这需要通过建立便利、快捷、完善、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服务中心、物流服务站以及物流服务网点,从而实现整合现有的城乡物流配送资源、建设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县、乡、村、组物流一体化发展,最终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3.重构基本物流信息体系。要建立依托于大数据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物流信息体系,信息体系要以区域为中心,并将所有相关信息都在公共平台上。物流信息体系包括物流信息的、交易和结算,以及物流追踪和最后评价。4.重构基本物流渠道体系。重构基本物流渠道体系是指通过区域城乡物流网信息平台,了解目前物流渠道资源分配情况,优化整合现有的城乡物流渠道体系,发挥城市物流的横向辐射作用和纵向带动作用,改善农村物流渠道体系,重新组合不同的物流系统与企业,从而使各个环节高效连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三)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的新经济战略价值

1.城乡物流网络成为新经济载体的作用机理。第一,城乡物流网络加强了城乡电子商务市场的连通功能。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覆盖城乡区域,以电子技术为依托的电商行业也逐渐渗透到乡村之中,城乡之间的贸易往来通过电子商务得以加强。从这个角度来说,城乡间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建立了紧密关系。无论是消费者、生产者,还是经销商、物流商或者金融服务商等,都可以通过城乡物流网络实现跨地域、无延迟、无障碍、方便快捷的交易,这突破了时空界限,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二,城乡物流网络实现了农产品流通扁平化的集成功能。互联网碎片化的特点产生了新经济的碎片化模式,城乡物流网络可以通过优化整合从而进行碎片化供应、贸易和资源流通,其利用科技力量,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从而既提升了物流质量,又提高物流效率,这真正实现了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与绿色发展。2.城乡物流网络促进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创新。物流网络体系的完善,可以实现农村与城市产品的双向流通,同时还创新了资源配置的路径。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地区信息建设的发展,网络技术在农村逐渐普及,同时贸易和物流的新模式也持续在农村地区进行创新。农村地区受制于区位因素、经济条件,其基础设施不健全,对此,在城乡物流网络的搭建过程中,需专门建设一些农村物流节点以展开工作。目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这有效的激发了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不仅实现了城乡资源的交互配置,还增强了城乡地区对于经济扁平化发展的应对能力。

四、互联网经济视阈下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实现路径

(一)区域物流配送信息网络优化

区域物流配送信息网络的优化,需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加快建设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并完善数据库系统,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全面掌握。一个完整的物流网络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区域物流就是其中之一,优化信息网络就是要提升信息的传输速度和信息的共享程度。物流活动涉及多方面的主体,其包含仓储公司、运输公司、贸易公司、客户群体等,加快物流一体化进程,可以节省企业运营成本,并增强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区域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优化

1.物流网络资源存量整合优化。想要实现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就必须重点处理分散的物流节点和物流线路,这需要重新规划物流网络的空间布局。对此,首先要加快城乡物流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拓宽物流渠道。其次要完善物流网络配送体系,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强对订单的跟踪和控制,以保障物流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物流网络设施增量一体化建设。在互联网络设施增量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点内容:第一,统一规划,科学建设。新增的物流网络设施需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展开,并要立足于当地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发展战略,同时还要以统筹兼顾城乡资源作为战略制定的出发点;第二,完善基础设施。要加强对农村路线、物流园区、仓库码头等的建设力度,这是物流运输的基础;第三,合理布局物流节点。对于新增加的物流节点和配送中心,必须经过科学的布局和专项研究后再进行建设,这不仅可以保障物流效率的提升,还可以高效的完成物流任务、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三)区域产品与消费品双向对接流通网络优化

1.推进农产品物流城乡间的流通对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其提高了区域产品与消费品之间的流通速度。如何将优质的农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送至城市,这就需要合理分布物流节点以及物流网络监控。对此,首先要延伸物流网络,通过以村为单位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点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不仅可以打通农产品的物流渠道,使农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农产品的销售,还可以增加农户个人收入;其次,要实现物流节点的合理布局,并简化物流环节。物流节点的合理布局可以提高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2.推进工业品物流城乡间的流通对接。农村发展需要工业作为支撑,工业品的下行问题是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工业品在销往农村的过程中需配送至每家农户手中,这不仅增加了配送的时间,还提高了物流成本。对此,需要加快农村地区物流小组的建设,可以通过形成多个物流定点来提升工业品配送效率,这加快了城乡地区双向流通对接,同时也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五、总结

商贸物流的发展关系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物流网络生态系统建设是发展物流经济的重要基础。本文立足于协同价值的基础,在互联网经济视阈下,对商贸物流生态系统的重构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了城乡物流网络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症结后,本文阐述了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对我国物流网络的影响以及基于协同价值创造的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的逻辑结构,最后提出了互联网经济视阈下商贸物流生态系统重构实现路径。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商贸物流生态系统的建设,从而使之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民.去年社会物流总额达220万亿元从业人员超3000万人[N].经济日报,2016-1-7

2.鞠颂东,徐杰.物流网络理论及其研究意义和方法[J].中国流通经济,2007,21(8)

3.李怀,高良谋.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观察微软案例的一个理论框架[J].经济研究,2001(10)

4.温铁军.中国农业困境与生态化解困[D].农经,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