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工作探讨

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高职类院校特殊群体学生所占学生群体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了高职类院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高职类院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分类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思考和探索了对高职类院校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方法。

关键词:高职类院校;特殊群体;管理

高职类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经济上比较困难,学习比较落后,在家庭、心理和生理上存在一定缺陷而导致某些不良心理特征的非正式群体。还有一些学生有不良嗜好,或者面临情感危机等。这些大学生都比较敏感、自卑,性格比较孤僻,对集体活动没有兴趣,心理承受能力差,需要得到额外的关注和帮助。近年来,各大高职类院校的招生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高职类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特殊群体,在数量上和复杂度上都高于本科院校,主要因为高职生源基础较差、背景复杂、自控力弱,而且面临着比本科生更大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教师要分析高职类院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产生特点、原因,并分类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分类、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各高职类院校应采取的措施:

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主要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家庭以及发生重大变故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生活、社交、学习等方面无法调整好心态,容易产生爱慕虚荣、自卑的心理。进而产生不良的人际交往情绪,使学生不能健康地成长。还有部分学生为了解决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压力,选择了很多体力型的兼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这种现象,高职类院校需加大奖、助学金的投入力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校企融合,让学生尽早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接触到实际的市场模式,锻炼专业技能,又能赚取一定的报酬。此种方法优于无针对性的勤工助学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学生困难。高职类院校的教职工应多关注此类学生群体,帮助他们养成乐观的心态,克服自卑心理,做好感恩教育,化困难的处境为动力。

二、学习困难的学生群体

学习困难的学生群体是指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补考、重修、退学等情况。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学习心态不正确,没有自信,没有学习的动力。高职类院校的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不适合学习,只想混毕业证,用回避的心态对待学习。二是学习方法不正确,不会主动的学习,许多教师一节课可能会讲十几页内容,学生跟不上进度,课后又没有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越学越不会;三是学习的时间不够。高职类院校的图书馆和自习室使用率较低,学生每天用于主动学习的时间较少,主要的精力也不在学习上。班级要建立帮扶政策,让学习困难的学生遇到问题有人可问,及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给他们展示能力的平台。任课教师也要根据实际班级学生的学习接受度,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让更多学生跟上进度,让学生主动从一些不良情绪里走出来。辅导员要定期在班级召开学风动员会,帮助学生养成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良好的班风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不良嗜好的学生群体

不良嗜好,主要包括沉迷烟酒和网瘾。高职类的很多学生都有从众心理,觉得吸烟吐烟圈、喝酒耍酒疯、泡吧是件很酷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抽烟喝酒泡吧是男人味的象征。还有些学生觉得烟酒和网吧游戏是交际的必要手段,要把这项沟通交际能力培养好。还有部分学生借用烟酒、上网来处理自己的烦恼和苦闷,排泄心里的不适。要解决此类问题,教师要建立适当的监管体制,及时掌握此类学生的情况,做到有重点可抓,积极引导这部分学生,定期约谈有不良嗜好的学生并寻求家长的帮助,帮助学生戒掉不良嗜好,共同管理好学生。高职类院校还应开设健康教育类课程,让学生认识到不良嗜好对身体的危害,并学会合理排泄不良情绪的方式。

四、恋爱中的学生群体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流行一个说法“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但是高职类学生的阅历还比较浅,不知道怎样才是两性之间合适的相处模式,做事情把握不好度,容易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情爱”中,难以自拔,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做一些过激的事情。高职类院校的管理工作者,在遇到恋爱中的学生群体时,应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他们出谋划策,分享自己青涩年华时遇到的点滴,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教师应关注上述“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中多留心、了解、掌握特殊群体的思想心理动态。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引导、管理,也要尊重、理解和关心。要宽严结合、张弛有度,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对症下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职类院校还应设立“特殊群体”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学习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做好特殊群体的课堂教育工作。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能力的培养,提高业务能力,开展定期的培训、交流学习会,让一线员工掌握最新的特殊群体的个性、特点。高职类院校应鼓励教师多研究、观察特殊群体的日常表现,探讨、寻求良好的解决办法,并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华,张梦媛.高职院校中“特殊群体”的心理与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2):149-150.

[2]胡曼鑫.高校辅导员视角下特殊群体学生日常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下旬刊),2018(37):9-10.

[3]张君霞,刘金龙.高职院校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教育探究[J].科教文汇,2013(230):12-14.

作者:孙文娟 单位: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