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途径

谈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途径

[摘要]教学管理部门的存在对高校顺利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服务师生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从高校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个层面出发,探讨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途径,认为二者既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开创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创新

一、高校创新教学管理的意义

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离不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资源的优化。这两者使高校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从而培育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校必须更新观念,优化教学管理,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此过程中,教学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实行教学改革的同时,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推进教学改革的要求

高校的教学管理涉及面广、内容繁杂,要顺利推进教学改革,就必须在教学管理方式和途径上加以调整和创新,完善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深深地影响了高校的教学活动。先进科技的普遍使用,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怎样共享先进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成为教学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但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却没有完全跟上。由于招生数量增加,高校缺乏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而在相关的理念上,精英化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改变。与此同时,部分教学管理工作者缺乏创新精神,影响课程结构改革的进行。具体来说,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教学工作若要顺利展开,必须有科学的管理机制。然而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不仅无法做到依托制度形成协同教学管理模式,更无法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一般以院系为基本的教学单位,然而在划分权责时,相关的管理机构往往权限很大,院系却权限不足。这样就会弱化学校对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1]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考核环节。教师考核标准的制定,不能只注重科研申报、而忽视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要求。在学术问题上简单地使用行政手段,会导致教师对教学失去热情,忽视产学研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管理方式没有与时俱进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的学生素质、办学规模和师资队伍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相关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高校的教学管理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也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作出相应的改变。

(三)存在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教学管理离不开各项制度和规章,但一味地囿于制度规章不仅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还可能导致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泛滥。追求整齐划一的管理效果就会歪曲教学管理的实质,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打造适应新时期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当下,不少高校的教管人员并未受过全面的专业培训,对管理学、教育学缺乏了解,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有些教管人员观念落后、不思进取,只愿意按照条条框框办事,不愿灵活变通,导致工作打不开局面;还有些工作人员一味地强调管理,却严重缺乏服务意识。在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白,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2]

(五)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虽然高校教学改革一直在持续深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相反,有些管理人员或者一线教师仍然习惯老一套做法,做不到完善课程教学流程、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忽视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愿意以学生为中心。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创新教学管理的途径

管理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涉及教育管理高层架构,属于顶层设计方面,这方面的问题多由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解决;另一类则涉及教育管理的具体途径,可以由众多一线教师解决。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失为创新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途径的好方法。

(一)打造教育管理高层架构高校行政管理者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顶层设计,搭建一个科学的教育管理高层架构。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1.以人为本,转变教学理念理念

指引行动。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科学的理念至关重要。目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因此,教学管理也要及时跟进。高校在设计教学管理架构时,主角须为教师与学生。在实际管理中,也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满足他们的需求,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与此同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个核心工作,完善、规范评价机制,搜集多方意见,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实现相关目标。

2.加强柔性教学管理

当前的教育方案本身具有强制性,采用柔性教学管理的方法则可以扬长避短。具体来说,第一,创新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第二,提高学生专业选择的自由度,让他们的个性、兴趣与专业相匹配[4];第三,创新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即在考核时将定量与定性相统一、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3.构建专业的指导思想体系

开展教学管理,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系统的教学管理思想。一般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日常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包括对学籍、实践、选课、考试、教学质量的管理,具有基础性、系统性与复杂性特点。第二部分:对教学进行相关研究,构建科学系统,创新工作思路。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日常教学管理的指导。二者是彼此融合的统一体,分析时一定要抓住根本特点。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一定要把培养人才作为目标,构建人性化、高效而规范的管理体系,实现督导员、学生、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以此构建科学的管理系统。

4.重视队伍素质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从战略角度看待高校的教学管理,这就要求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从入口上,高校要严把进人关,对相关人员的学历、素质、能力进行严格要求;对内部人员,要做好岗前培训或者进行定期考评,实现培训制度化,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要构建成熟完备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干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构建科学的育人模式,完善运行机制,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为提高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5.严格管理与充分放权相结合

教学管理人员要深入一线,狠抓教学管理质量,同时要将严格管理与充分放权相结合,实现强化过程管理到强化目标管理的转变,勇于激活办学机制,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5]

(二)探寻教育管理的具体途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既是相关工作的执行者,又是教学主体。他们的创新工作主要是探寻教育管理的具体途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一线教师则要紧跟形势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式。只有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过硬,才能将学校相关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成果。

2.以信息化为契机,推动教学管理现代化

要想全面管理教学质量,就要随时掌握教学工作的各种状况,把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完全调动起来。校方在管理教学工作时,要树立大数据教学理念,依靠学生建立开展这项工作的新途径,以此搜集意见或针对性建议,保障信息化教学的顺利进行。“互联网+技术”正在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参与者要更好地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管理工具应用于教学管理实践,将教学过程、学生成绩和企业实习实训管理纳入电子管理平台,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有效反馈。[6]推动教学管理的创新,要用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一方面,要统一调配硬件和软件资源,系统谋划搭建信息化教学体系,并保证这一工作能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服务层次,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教学各环节数字化,创建数字化教育氛围,共享教学资源。

3.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性。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培养目标可以有两个:其一是学生自学;其二是成立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旨在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创新是变化的原动力。守着一成不变的教育管理架构或者按照老方法进行教学,都无法立足于当今时代。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和执行者应该努力使自身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注重创新,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教育与管理。[7]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要求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也要不断改革与创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创新是强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展高教改革、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要求,其根本路径是从宏观上的教育管理高层架构等顶层设计与微观上的教育管理具体途径两方面下手,共同开创高校教学管理的崭新局面。

作者:姜燕 单位:长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