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探究

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探究

摘要:伴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医院内部的审计制度也随之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医院内部审计将面临着更大的的挑战,当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概念已经向医院内部审计管理全面导入。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公立医院

近些年来,伴随着审计工作的持续开展,参与相关作业的人员除了领导阶层以外,另有专业的会计师,进而由此完成审计工作的外部化进展。医院为了促进整体治理、提升效益,就需要持续引领医院内部审计水平进步,同时注重风险及管理效益,保证其作为内部审计转变的首要发展目标。

一、风险管理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现阶段内部审计存在一些管理风险,具体表现在下面几点:

(一)医院内部审计环境涣散,管理人员的认识深度不够

当下,大部分医院的负责人基本上都是在医疗方面有所建树的专家型人才,单一的习惯行政指挥,缺乏管理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而大部分都认为内部审计问题是属于会计、审计部门和领导层才接触到的作业,和业务科室人员的联系不大。医院在实施院内的会计部门设定时,全套制度依照外单位如法炮制,这样使得内部审计就是走走过场。

(二)内部审计活动各个环节脆弱,执行控制力度不足

内部审计发挥作用需要整个医院整体配合、医院使用的所有药物、耗材约占总业务开销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器械设备的开销更是占用了医院最大部分的专用资金,针对物资采购方面,要着重重视医院内部招标的药物、耗材与设备。在大多数时候基本都是由各科室直接与供应商或供应的厂家进行沟通,缺少内部统一的控制。

(三)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大多数的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没有健全的体系,缺乏统一的指标及体系,让监督部门的评价没有适当的凭据,只能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结果可想而知,特别是对于领导层面的限制和监管严重缺乏,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几乎没有。由此可见,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再怎么严谨的内部审计体系也难发挥职能作用。

二、内审下大型公立医院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的创新对策

为带动公立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展开,相关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完成公立医院内部财务审计的创新,具体的创新措施,内容如下;

(一)将审计时间的节点前移

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医院内部财务管理部门多数是事后将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因此导致无法有效切实的进行财务的审计监督,减少了财务审计效果。因此,医院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迫切需要创新财务的审计方式,只有提前审计时间节点,才会实现对于财务信息有效及时的了解以及立行立改。

(二)有效评估财务内部的风险

一般来说,医院内部的财务审计是为了其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医院内控制工作时,要对针医院的制度、措施和流程等各项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一定要凸显出医院内部经济风险防范的关键性。所以,管理审计的人员需要运用风险评估办法,对财务审计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的项目预算、收支状况等过程实行风险评价,目的是带动医院资产,维护其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整体提升,避免差错以及舞弊等问题出现。

(三)注重财务信息的预警机制

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就必须要依赖信息技术来对各类资金资源实行检测评估,促进医院财务信息揭示机制的完善。此类机制的创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来实现预警体制的建立,并帮助高层管理人员针对药品采购、管理信息等进行实时监督,进而掌握药品的存储量、价格状况等,来达成财务报表的及时更新,为医院后期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医院内部财务审计信息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指引做此项工作的职员细化医院内部财务指标。

(四)提高资产的使用率

医院内部在其运行审计作业时多数存在着资产类别繁多的情况,这就需要执行此项工作的人员对医院的资产实行科学有效的经管。不单如此,审计工作人员还需科学的开展产业完整性评估作业,确保医院本身资产损失降到最低点,使医院资产达到合理化的利用,保证医院资源的最高效利用,达到资产保值增效的目的。

三、结束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作业的重要性,并且就内部审计方法创新做出了分析。作者认为,伴随着有关措施的实施到位以及观念的转变,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一定会获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岑元柏.对大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审计要点选择与实施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8):61-62.

作者:赵林伟 单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