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企业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

生产型企业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

摘要:成本管理工作对于每一个生产企业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随着生产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很多企业在追求精益生产的道路上都或多或少会出现意识薄弱、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产品质量、核算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会与大家分享一些改善的策略,希望这些意见和建议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精益生产方式;成本管理探索

精益的生产方式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生产领域中未来几年重要的趋势,该生产方式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在保障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满足客户们的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支出,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生产企业提供一席之地。接下来,笔者将以精益生产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为主体,对其在实际应用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裨益。

一、存在问题

(一)意识薄弱问题

成本管理人员的意识薄弱是造成生产企业成本造价超出初期预算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这些企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已经向精益生产方式进行变革,但是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意识还暂未满足精益生产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常常会造成生产企业的成本投入显著增加,严重阻碍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成本管理问题

很多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等相关工作时通常会采用消除堆积库存等方式来增加企业内部的流动资金,这种方法虽然在传统的生产企业管理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将精益生产作为基本生产理念的企业来说,消除库存的成本管理方式很容易引发缺货等问题,而生产原材料若出现库存不足等现象,则很容易造成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出现中断,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除此之外,精益生产管理方式在购进生产原材料时都是按照生产任务量进行定量采购,因此消除库存的成本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

(三)目标偏差问题

由于当前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生产原材料价格的变化速度也非常快,因此经常会导致一些生产企业针对精益生产所制定的目标成本和实际测算出的预算成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理论上来看,生产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根据该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情况推算出其成本预算,从而进一步对该生产企业所需投入的成本进行合理地控制和掌握。但是由于很多生产企业对于自身企业生产成本的调控力度远远不及国家针对所有国有生产企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因此还存在很多生产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等相关工作时常常会出现目标偏差的问题。

(四)产品质量问题

生产企业所生产出产品的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影响该生产企业品牌文化和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就目前来看,市场上仍然存在一些生产企业在进行精益生产工作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成本控制上,反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问题,这种情况的普遍发生不仅会显著增加该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还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不利于该企业的未来发展。例如,奔驰企业一直以来都在汽车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该企业以精益生产为基本理念,对汽车的组装零件都应通过精细地制作和打磨才能进行后续的拼装作业,因此该企业也得到了持续稳定地发展。但是随着品牌效应越来越大,客户对该品牌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而该企业为了可以满足客户们的需求量,便将企业的主要目标放在了生产量上,反而忽视了对生产成本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控制。久而久之,产品的质量出现了下降,同时客户们的需求量也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产品出现大量的库存,不仅显著增加了成本管理的难度系数,同时还对该生产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五)核算方式问题

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精益生产的核算方式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企业自身原有的核算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现阶段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生产企业虽然已经使用精益生产的方式来进行产品的生产,但是精益生产相对应的核算方式却没有进行及时的变革,而是仍然采用传统的核算方式来进行成本的核算,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的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地获取精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影响工作人员对核算结果的准确判断,对后续生产活动的开展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改善措施

(一)提高管理意识

为了有效地提高生产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成本管理课程的培训,提高其自身的技术水平;第二,定期开展相关组织活动,加强不同生产流程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其管理意识;第三,将生产任务进行责任制度的划分,从而加强生产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

(二)加强成本管理

生产企业可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用到成本管理工作中,通过建立专业的数据信息平台,将采购环节、库存环节、成本核算环节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及时地传送至数据信息平台中,从而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目标。信息技术在采购环节中可以帮助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与材料供应商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生产企业可以将精益生产过程中对于不同原材料的需求量和种类等相关数据信息及时地提供给材料供应商,以确保材料供应商能够根据为该生产企业能够实时地了解生产企业的库存情况,并且为其提供充足的材料供应。

(三)调整目标偏差

上述我们也提到目标偏差是很多生产企业在进行精益生产的成本管理工作中比较普遍出现的一个问题。为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人员可以根据该生产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有选择性地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做好相应的市场调研,为后续的成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当目标成本出现偏差时,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三,工作人员可以将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实际需求量以及储存资源量等数据信息作为理论参考,合理地增加临时预算;第四,工作人员通过调整目标成本的偏差可以有效地降低其与预算成本的偏差值,从而进一步提升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提高产品质量

保证产品质量是推动生产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精益生产的主要体现方式,为了可以达到这一生产目标,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对精益生产的管理力度:第一,预防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因预防所生产产品可能会出现的不合格情况而产生的成本支出;第二,鉴定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在鉴定所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支出;第三,损失成本管理。主要是指生产产品在制作和销售时因质量不合格而对企业所造成的成本损失。针对以上我们所提到的三种不同种类的成本控制,工作人员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质量监管团队,该团队中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该企业各个生产环节中的产品质量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该生产企业的整体的产品质量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该企业生产流程的精益化发展。

(五)优化核算方式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精益生产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在最大限度上消除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浪费,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对传统的核算方式进行相应地优化,以求达到最佳的核算效果,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工作人员可以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该生产企业的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地检测,并且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第二,以生产作业数量或者生产产品所消耗的成本为基本的核算单位,展开相应的核算作业;第三,将最终所获得的核算结果与真实的生产结果相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并且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求在后续的精益生产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核算结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产企业向精益生产模式进行转换是我国生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成本管理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意识、加强管理力度、调整目标偏差、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核算方式等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生产行业的未来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少珺.生产型企业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2(03).

[2]长青,刘艳艳.煤炭企业材料精益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以神东煤炭集团哈拉沟煤矿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4(03).

[3]李晓兰.生产型企业成本精益管理之应用[J].财会研究,2014(07).

[4]胡树斌.企业精益成本理念的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知识经济,2015(16)

作者:王露 单位:安徽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成本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