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特别是重庆座谈会和视察江西时重要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省和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问题整改和攻坚推进“两手抓”,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深入实施十大扶贫工程,稳步推进“春季整改”、“夏季提升”和“秋冬巩固”行动,扎实开展冲刺清零行动,圆满实现1365人脱贫、茅竹村退出的年度目标,为2020年同步小康奠定了基础。

一、主要成效

一年来,我市始终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十大扶贫工程,强化推进脱贫攻坚,累计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5亿元,全面提升了脱贫退出质量,为圆满实现茅竹村退出和1365人脱贫年度目标奠定了坚实保障。

1.产业扶贫多措并举。一是发展扶贫产业。投入1655.12万元,发展扶贫产业171个,惠及9155个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了夏畈袖珍菇、柑橘、横立山翠冠梨、万泉白茶、红星肉鸽和乐园谷酒等特色产业,带动了香冠水梨、天兴农业等89家合作社和23家农业公司参与扶贫,培育出“万泉青”、“尝福香”等多个扶贫品牌。二是统筹农业扶贫。投入348.6万元,帮助建成乐园庄岸村370亩、高丰铺头村792亩高标准农田,另外,争取16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资金,对9家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进行扶持;争取320万元农业项目资金,专项用于发展壮大茶叶和中药材等扶贫产业。三是提质光伏扶贫。已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落实一家运营维护公司,常年对74座村级站进行巡查摸排和指导整改问题,同时,全面落实光伏站财产保险、规范村级光伏补贴发放,有效保障了各村光伏站的正常运营,全年光伏发电量预计在418.2737万KWh,可创收2323296.4元。四是推进旅游扶贫。举办第三届洪一桃花、武蛟菜花、横立山梨花、夏畈铜草花和南阳荷花等“五朵金花节”,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吸引了大批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解囊,其中梨花节上爱心企业捐款10万元、认购翠冠梨20万斤。五是探索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纳入包村帮扶主要内容,先后举办武蛟、夏畈消费扶贫产品展,成功承办消费扶贫现场推进会,成功组团参加丰收节和消费扶贫产品展销会,并在九江展销会上作典型发言,而且两天展销会上直接销售扶贫产品87077元,为打开我市扶贫产品销路奠定了基础。武蛟乡贫困户刘遵美电商创业脱贫案例入选江西省消费扶贫故事汇编。

2.就业扶贫送岗上门。一是摸清就业扶贫底数。结合巡视巡察和考核问题整改,先后三次组织全市性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和贫困劳动力排查摸底,共计识别贫困劳动力3837人,其中已就业3239人,未就业598人(含在家务农157人,当地打零工47人,自己年老、疾病、残疾或照顾家属无法外出务工356人,有就业意愿未找到合适工作17人,不愿就业6人,其他15人),并逐一建立各类对象动态管理台账。二是搭建扶贫就业平台。通过与企业建立联动机制,精选就业岗位3000多个,并落实每月“送岗上门”机制,帮助380名贫困劳动力到企业入职,其中入职LED企业59人;全面规范了扶贫车间管理,通过深入乡村实地核实,3月份对14家有名无实扶贫车间进行了整改摘牌,11月份根据扶贫车间新标准又摘牌6家,目前经就业部门认定为2家;同时,有针对性开发农村保绿保洁、森林管护、孤寡看护、治安协管和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377个,其中保洁员133名。三是精准实施就业培训。对有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员,根据其选择的培训项目开展精准培训,并在培训中增设了“扶志”课程,结合实例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据统计:2019年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12期6153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专项技能培训21期737人次。四是落实就业扶贫补贴政策。今年共发放就业扶贫补贴195.08万元,其中公益性岗位补贴77.66万元、培训补贴17.64万元、生活费补贴5.3万元、交通补贴75.2万元(涉及贫困人员1590名)、扶贫车间奖补金3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4.5万元(涉及贫困人员29名)、创业贷款贴息1.78万元(涉及贫困人员3名)。

3.教育扶贫覆盖到人。一是摸清教育扶贫底数。深入开展教育扶贫信息数据比对,摸排出本市户籍在读贫困生2224人,其中市内就读1829人(学前194人、义教1315人、高中235人、中职85人);异地就读395人(学前26人、义教88人、高中10人、中职65人、高等教育206人)。二是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全年共投入教育扶贫专项资金1420.9873万元、资助贫困家庭生2073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生10262人次、资助资金669.6713万元);三是跟踪异地资助落实。对395名市外就读贫困生,进一步压实双负责制保障责任,跟踪逐一发公函联系资助,对50人在异地未享受教育资助义教生落实本市财政兜底保障。四是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对26名重度残疾建档立卡贫困生,组织学校为其补建学籍,并采取送教上门形式,保障了特殊群体贫困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五是社会助学亮点纷呈。除常规资助和群团助学外,今年又有奥园集团、荣誉国际、江西一声喊等企业捐资助学10万元以上,尤其是乐园乡今年10月30日又启动“3+1”免费午餐项目,继去年洪一乡之后,成为全国第二个免费午餐全乡全覆盖试点乡镇。

4.健康扶贫落实落细。一是落实健康扶贫动态管理。对系统因病致贫人口进行精准再识别,对9391个贫困人口进行健康信息数据比对,核实当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患病1286人,其中患大病296人,患慢性病942,并全部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8658人,完成健康体检7342人,为409人办理了慢性病卡。二是抓好健康扶贫政策落实。结合巡视考核问题整改,全面落实贫困户住院报销比控制在90%左右的适度要求,取消了贫困户县域内住院自付不超过2000元的加码标准,并且不再将签约率作为考核依据,对村级“闲置”卫计室和过渡医疗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同时,对所有贫困户落实“四道保障线”政策,并将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标准由200元/人提至400元/人,将参保人员扩面到五保和低保等总数达19152人。三是确保医疗待遇落实到位。2019年1-11月,我市建档立卡住院累计报销5503人次,医疗费用累计2877.55万元,基本医疗报销1777.17万元,大病保险报销355.91万元,补充保险报销359.23万元,医疗救助总金额87.39万元,财政兜底89.31万元,个人支付208.54万元,实际报销比例92.7%,符合健康政策要求,没有变相抬高标准。

5.安居扶贫全面覆盖。一是全面排查农村存量危房。组织乡村对四类重点对象住房进行深入排查摸底,将324户存量危房户逐一与扶贫、民政和残联等部门信息比对,并建立“四类对象”存量危房台账,录入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农户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另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疑似危房进行了鉴定,完成165户非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定级。二是精准鉴定房屋安全等级。聘请第三方专业房屋鉴定机构,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再次进行鉴定,出具住房安全鉴定书,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189户,已鉴定安全住房3110户(A级2686户、B级424户),存量危房79户(C级36户、D级43户),并对贫困户住房安全等级进行了挂牌标识。三是规范“交钥匙”工程管理。针对巡视考核反馈问题,专项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深入宣讲安居扶贫政策,严格执行建房标准,规范“交钥匙”工程或兜底户申报、审批工作程序,并组织对当年特困户进行摸底,建立健全特困户台账。四是实施存量危房清零目标。2019年度完成省下达257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将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全部纳入年度实施,其中:建房43户(含5户交钥匙工程),修缮加固36户,79户已全部完工并竣工入住。

6.饮水安全有效保障。一是深入巡查核准底数。经组建7个工作组逐户排查核实,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能覆盖2486户贫困户,目前已开户通水1234户,暂未开户1252户,其中未开户中因持续干旱有42户一度靠挑水保障;不能覆盖贫困户有704户,其中因持续干旱有93户挑水,34户送水入户。二是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2017年5月3日我市引进省水务公司,预计总投资4.64亿元,到2019年底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将惠及农村308106人,可覆盖2486户贫困户,当前所有乡镇主管网已铺设完工,现正在加快推进入户管道建设。三是对无法覆盖户进行提升。另外704户多为高山偏僻乡村,城乡供水一体化难以覆盖,我市投入702万元进行巩固提升,因地制宜实施项目117个、涉及16个乡镇,目前117个项目已全面建成完工。四是建立安全饮水巡查制度。由市水利局牵头,抽调14名技术员,先后四轮进村入户对贫困户饮水情况进行巡查,并建立巡查问题台账,市疾控中心跟踪进行水质检测,目前已抽检水样1232份,检测覆盖3190户,反馈贫困户饮水水质全部达标。

7.兜底保障衔接有力。一是强化两项制度衔接。新增农村低保对象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今年共有28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增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其中未脱贫户纳入农村低保36人),目前全市两项制度重叠人数5332人(其中低保5041人、特困291人),重叠率达56.8%,同时优先建档立卡贫困低保对象提标提补,月人均补差327.71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11元。二是提升兜底保障能力。2019年共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救助资金2181.69万元(其中低保2035.19万元,特困供养146.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310人34万元;2019年新增办理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证332件。截止到11月底,建档立卡享受护理补贴1019人,享受生活补贴1785人,全年共发放发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约150万元。今年6月,按照上级整改要求,补发2016-2019年度建档立卡户两项补贴596人,共计33.91万元。三是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大残疾人传统手工艺传习基地建设力度,并注入竹编、剪纸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因素,为残疾人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实习、残疾人托养照料搭建平台,今年以来吸纳困难残疾人80人到基地就业创业,其中精准扶贫户6人。2019年6月被中国残联确定为首批“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四是兜底保障促进就业。继续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和实施公益性岗位补助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共落实残疾人图书管理员和专职委员125人,其中精准扶贫户33人,安置残疾人停车收费中心收费人员共26人,其中精准扶贫户8人。

8.基础建设扶持改善。一是巩固退出村基础。在完成贫困村自然村庄(25户以上)新农村全覆盖基础上,对照贫困村退出9项指标,继续组织对19个贫困村、特别是拟退出的茅竹村进行摸底,同时借助推进组入户摸排,列出任务清单,并将水、电、路、房等欠账归口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推进,以巩固提升贫困村退出基础,如今年供电公司再次争取网改及技改资金220.1万元,为19个贫困村新建配变48台/9675千伏安,将贫困村用电户均容量提升至2.0千伏安,有效破解了“低电压”问题。二是突出重点抓推进。将19个“十三五”贫困村和40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列入重点,在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点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同时,继续通过“百企帮百村”渠道,进行对接帮扶攻坚。据统计:2019年有37家民营企业对接了16个贫困乡村,帮扶资金181.86万元,惠及贫困人口500余人。三是茅竹村已达退出标准。从去年开始,我市就已将该村作为重点,累计投入668.7万元,其中安排省级新农村点19个、投入新村建设资金570万元,实现了12个自然村新农村的全覆盖,另外还投入扶贫资金98.7万元,专项用于脱贫退出建设,目前该村退出9项指标全面达标,全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完善,为今年退出摘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9.扶贫扶志成效显着。一是强化了正面典型宣传。在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设立“爱我,我的脱贫故事”专栏专题,并就驻村帮扶制作《心结》扶贫微电影一部。今年5月组织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扶贫作品选拔赛,9-10月在全市推荐评选20名最美扶贫人、60名脱贫之星。同时,组织开展“我的扶(脱)贫故事”演讲预决赛活动,精心参加演讲比赛并获表彰,有效塑造了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成功打通了扶贫宣传“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创新了扶贫扶志方式。印发《扶贫扶志工作实施方案》,在高丰铺头等村扶持创办27个扶贫爱心超市,整合包村帮扶和社会爱心捐赠等资源,并量化正向激励考核标准,对贫困户实施积分管理,采取以积分换物品等方式,有效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三是加大了扶贫宣传力度。2019年,我市脱贫攻坚在各级媒体上稿400余篇,其中部级77篇、省级112篇、九江级220篇,特别是人民日报《免费午餐娃娃喜欢》、农民日报《“连心楼”里心连心》、中国纪检监察报《持续精准发力为脱贫攻坚护航》、扶贫开发内刊《补齐脱贫短板,减轻基层负担》、江西日报《“造血”式扶贫攻难关》和《:对脱贫攻坚“挑刺”》,以及九江日报头版头条《脱贫攻坚不放小问题提升大成效》等一批新闻报道,有效树立了我市脱贫攻坚良好的对外形象。

10.移民工作同步推进。一是精准水库移民信息。今年6月份,组织全市性大排查大摸底,通过省办数据对比,累计修正水库移民直补人口身份信息等错误2403条,追回赛湖和3个移民重领直补金16200元,更新了水库移民地址128户、292人,精准更新了水利部大中型水库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与国扶系统衔接一致。二是保障移民同步脱贫。通过“一卡通”发放直补金327.3万元、涉及5455人,投入后扶项目资金88个、611.42万元,其中扶持产业15个、村庄整治73个,截止今年底,全市识别贫困移民50户107人,目前已脱贫45户98人,2020年再脱贫9人。三是移民工作成效显着。进一步精准了直补人口管理,依规核减了直补人口20人,恢复了南阳2名误删直补人口;梳理制作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手册》,顺利通过了省扶贫办组织的第三方水库移民资金绩效评估,获得评价92.08分,排名第一、全省第八名;成功培育出柑橘产业示范基地,因其同步实施林下套种自给管护费用,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现场学习推广示范点。

二、主要做法

1.精准校表,提高脱贫攻坚政治站位。一是建立高位推动工作机制。把脱贫攻坚确立为“书记工程”,建立市、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负总责的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主体责任,靠前指挥,靠前督战,高频调度脱贫攻坚工作,主动挂点地处偏僻重度贫困乡村,市委常委包乡统筹推进,市四套班子成员履职尽责,定期深入挂点村和帮扶贫困户家中协调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头雁”效应。二是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密集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联席会、脱贫攻坚工作调度推进会等一系列会议,研究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关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再深入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计划、路径、执行等关键环节明晰了脱贫攻坚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构筑了较为完备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

2.精准部署,压实脱贫攻坚各级责任。一是层层压实责任。在九江率先出台《压实脱贫攻坚各级责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的通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改进推进模式。变检查评比为指导推进,变面上部署为点上落实,从行业扶贫部门抽调专业人员12人,与原单位工作基本脱钩,组建了脱贫攻坚调度推进专职队伍,通过采取“六查六看六推”方式,常年进村入户不间断、拉网式调研督导,进行专职化专业化调度推进、整改落实。自3月份组建以来,市脱贫攻坚调度推进组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举措落实情况,先后2次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逐项过筛,见人见事见问题,精准推进,逐户建立台账,逐个整改落实。三是保持高压态势。做到松绑不松劲,减负不减责。将坚持定期全面调研、交叉暗访、电话访谈、季度排名、专题调度、后进问责等措施,先后组织了2次整改全面调研、2次乡镇交叉暗访、2次电话随机访谈、2次对乡镇和行业部门综合排名、6次行业扶贫专项调度和1次后进问责(涉及4个单位和9名干部),为本次深入全面排查整改、推进冲刺清零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对乡镇和市直部门年终考评的主要内容,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显着成效的乡镇部门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先后提拔重用19名扶贫一线干部。

3.精准帮扶,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一是全市干部“齐上阵”。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联席会议机制、脱贫攻坚日常协调调度推进机制和驻村帮扶属地管理机制。健全了市乡村三级扶贫组织网络,专门设立“市攻坚办”,统筹协调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全市21个乡镇、159个行政村规范设立扶贫工作站(室),落实200余名专职信息员从事信息采集录入、更新维护、比对上报,得到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实行驻村帮扶干部与基层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统一管理,抽调110个市直单位1954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配齐配强160名第一书记、230名驻村帮扶队员,明确了乡镇班子成员挂点包村负责制,形成了全覆盖、常态化帮扶格局。二是社会力量“共帮扶”。“百企帮百村惠千户”行动扎实开展,组织百家企业对78个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行政村实行结对帮扶,帮扶项目35个,帮扶资金800余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000余人。社会扶贫工作有声有色,在“10·17扶贫日”基础上,将每月17日定为“扶贫志愿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继去年洪一乡之后,乐园乡成为全国第二个免费午餐全乡全覆盖试点乡镇,惠及学生近千名。横立山乡设立“连心楼”免费提供给带孩子上学的9户贫困户35人居住,并配备了爱心活动室、爱心书屋、爱心帮教室、爱心超市、幸福食堂等,为家住偏远、交通不便贫困户家庭解决“上学难”问题。三是扶贫资金“大投入”。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亿余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较2018年增长14%。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完善市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严格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全面加强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网上监管平台建设。截止11月底,全市2018年及以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结转结余率为零,2019年资金结转结余率为7.5%。四是业务能力“大提升”。注重业务培训,着力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业务精、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已开展各类培训16场次,累计培训1800人次。

4.精准识别,夯实脱贫攻坚基层基础。一是抓严动态调整工作。按照精准识别“七步法”和“七清四严”要求,把好群众申请、民主评议、公示监督、对象审核、督查验收“五个关口”,多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识别再“回头看”、退出再精准核,确保应纳尽纳、应改尽改、应退尽退,全年新增整户识别12户40人。二是创新智慧扶贫模式。以横立山、横港、洪一、乐园等乡镇为示范,在全市范围内创新推广贫困户信息二维码、两不愁三保障PPT、伙伴云等“智慧扶贫”新模式,以贫困对象、致贫原因、结对帮扶人、帮扶措施、帮扶计划、脱贫结果“六个公开”检验“六个精准”成效,手机一扫,便可快捷准确反映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全过程。三是强化系统数据质量。把准“两摸底一核查”要求,精细做好信息采集和核查工作,“两摸底”共115户369人,其中脱贫监测户57户170人,边缘户58户199人。强化了扶贫信息数据比对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行业扶贫信息数据比对,确保了扶贫信息数据的“全、准、实”;将数据质量纳入对乡镇年度成效考核重要内容,严格规范市、乡、村、户建档立卡档案及系统数据录入,确保实际有的、系统录的、袋里装的、墙上挂的、嘴上说的“五个一致”。

5.精准施策,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实效。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健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机制,确保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怠、作风不松劲。一是围绕稳定脱贫施策。自5月底开始,结合“夏季提升”活动,市“攻坚办”牵头,组织全市扶贫专干,对已脱贫人口就脱贫质量、政策落实、脱贫程序和后续政策等情况“回头看”,对脱贫户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按照“一超五有”要求(即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脱贫线,有平坦路走、有干净水喝、有卫生厕上、有安全房住、有正常电用)逐户过筛、分类管理、跟踪帮扶,及时解决共性和倾向性问题,确保稳定脱贫。二是围绕巩固退出成果施策。对照贫困村退出9大项14小项指标,对贫困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清零排查,进行查漏补缺,实现年内最后一个贫困村茅竹村脱贫退出,目前已通过预验收。对已退出贫困村村庄整治成效进行“回头看”,按照“一低六有”(贫困发生率低于2%,有集体经济收入和主导产业、有硬化路、有无害化卫生厕、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推进已退出贫困村巩固提升工作,让群众在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环境中实现高质量退出。

6.精准发力,推进脱贫攻坚纵深发展。做到“春季整改”、“夏季攻势”、“秋冬巩固”环环相扣、精准发力,以清醒的头脑正视问题,以务实的举措整改提升,以坚决的态度狠抓落实,脱贫攻坚纵深推进。一是问题整改一体推进。把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巡查、省和专项巡视巡察、考核审计督察暗访等方面问题的整改贯穿扶贫工作始终,通过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访一遍”、乡镇及行政村“走一遍”、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自下而上“问一遍”、各级干部“训一遍”、各类优惠政策“梳一遍”、问题整改“督一遍”、推进落实情况以大事记形式“扫一遍”等“七个一”举措,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实行台账管理、督办落实、办结销号机制,做到“举一反三”,推动各类问题一体整改、一起解决。二是清零行动一抓到底。今年以来,我市以村民小组为作战单元,以建档立卡脱贫户和未纳入建档立卡“五类”人员为重点,通过“解剖麻雀”、调度推进的方式,就“两不愁三保障”及相关政策的落实落地情况开展“十访十看”,并原汁原味反馈,促进各地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梳理,确保各类问题有效整改落实到位。共排查出各类问题1758个,目前已完成整改1710个,整改率为97.26%。11月份,按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要求,我市及时启动了冲刺清零行动,通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推进会、冲刺清零行动调度会、行业扶贫推进会等专题研究部署,精心安排布置,以“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为重点,以边排查边整改、有问题必整改为要求,迅速组织全市性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工作,切实提高贫困户识别精准度,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目前各乡镇、各部门均按要求进行有序有力推进。三是扶志感恩一以贯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开展了感恩自立教育、自强培育、自力激励、自尊治理行动。建立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通过开展“遍访”行动,与贫困户拉家常、谈变化,帮助贫困群众算好政策、收入、实惠、保障、救助五笔帐,提升贫困户感恩之心。采取每月评选、季度评选、年度评选相结合,科学制定评比办法,从家庭环境好、脱贫路子好、政策掌握好、道德风尚好、工作配合好等五个方面开展“五好贫困户”评选活动;通过“爱心扶贫超市”载体,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以思想转变促自身“造血”功能提升,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已有29个行政村建立了“爱心扶贫超市”。开展了“决战贫困·我的脱贫(扶贫)故事”巡回宣讲活动,挖掘脱贫典型(扶贫)100例,并通过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现身说法,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三、存在问题

2019年,我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距上级要求仍有不少差距,与兄弟县市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市主要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

1.主动脱贫意愿不强。少数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内生动力难以激发、主动脱贫意愿不强;因病因残缺乏劳动力和受教育程度低的贫困户,脱贫的造血功能不足。

2.产业扶贫还需强化。产业扶贫投入大、周期长、收效慢,并且受市场、管理和自然灾害,以及后继资金投入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部分资产收益扶贫达不到预期效果。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贫困户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面还不够广,合作社与贫困户的深度融合还不够充分。

3.驻村帮扶有待深入。有些帮扶干部难以持之以恒,存在厌烦、应付、过关心理,驻村帮扶不够深入,人下到了基层心没沉下去,遇到困难束手无策,驻村帮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工作推进不够平衡。我市属非贫困县,扶贫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在贫困村投入较大,对非贫困村投入较少,同时针对贫困户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而非贫困户只能享受一般城乡居民政策,导致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发展不够平衡,不少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不理解、心里不平衡。

四、2020年工作打算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年。新的一年,我市将以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重庆座谈会和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脱贫攻坚有关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继续深入推进十大扶贫工程,狠抓政策、责任和工作落实,全面巩固脱贫退出成果,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紧扣二个目标。一是完成脱贫退出目标任务。按照既定规划,因村施策、因人定计,深入推进十大扶贫工程,在确保208户380人脱贫的基础上,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饮水安全、保障扶贫、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干部帮扶、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对已脱贫退出对象进行巩固提升,确保所有对象都能够稳定脱贫退出。二是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结合本市扶贫实际,精准冲刺“1252”目标,精心培育和打造10个贫困村退出示范村、20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50名最美扶贫人和200名贫困户脱贫之星,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我市脱贫攻坚质量。

2.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整改这个重点。针对“冲刺清零行动”排查梳理问题,狠抓整改落实“清零”;继续采取推进组入户调度方式,督促补齐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同时,继续组织全市性举一反三、排查摸底,查漏补缺、边查边改,并坚决整改到位,确保以最精准的成果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二是突出精准这个重点。在识别上再精准,进一步核清贫困人口底数,建立漏评错退台账;在帮扶举措上再精准,紧盯脱贫难度大的中片山区乡村,瞄准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返贫的贫困群体和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同时,针对贫困与非贫困临界差别不大的客观实际,统筹好贫困与非贫困的整体发展,防止因顾此失彼,而产生新的发展不平衡,导致新的贫困发生。三是突出可持续这个重点。继续加大调度督促推进和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力度,狠抓脱贫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扶贫政策真正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头;注重“扶志”与“扶智”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和自我发展意识;完善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监督体系等制度体系,形成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稳定脱贫的工作机制。

3.严格四个不摘。一是责任力度不减。落实脱贫攻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和责任制,坚持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不变、责任不变、工作要求不变、考核奖惩不变,督促检查不放松、全覆盖。二是政策标准不降。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通过“回头看”,进一步摸清底数,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逐项逐户对账销号、解决问题。继续落实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安居扶贫等政策到村到户到人,确保将贫困群众“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三是帮扶持续不断。继续抓好结对帮扶和驻村帮扶,培育一批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保证驻村工作队“有事干、会干事、干成事”,强化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确保结对帮扶工作稳定性、延续性。四是监管尺度不松。加大扶贫领域的监督检查、执纪问责力度,重点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等作风建设突出问题。对扶贫项目惠民资金中的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行为,一律严查快办。

4.健全五项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脱贫成果回查监测机制。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回查、脱贫结果普查和贫困动态监测,全面排查短板弱项,并及时预警,防范返贫风险,促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二是建立健全脱贫人口增收发展机制。通过推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和促进就业扶贫稳岗增收,狠抓产业和就业扶贫,通过引导贫困劳动力发展生产或实现就业,强化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长效之策。三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保险保障机制。通过完善及时救助和兜底保障等制度,建立部门联动的返贫保障运行工作机制,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事件、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等引发的已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给予救助,确保脱贫人口遇病、遇灾、遇困不返贫。四是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运维管护机制。通过明确运维管护主体和运维管护方式,加强贫困村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后期管理维护,确保建成扶贫项目不闲置、不浪费、不损失,持续发挥扶贫作用。五是建立健全志智双扶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深化扶贫扶志感恩激励、积极推进正面激励措施和强化不良行为约束惩戒,统筹推进、系统发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深入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全面增强脱贫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