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助推工业经济发展探究

智能制造助推工业经济发展探究

摘要:强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本文在详细分析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基础上,剖析重庆市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重点发展目标,研究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合理路径,为重庆积极融入“双循环经济”格局,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重庆

一、引言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和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对实现重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重庆智能制造发展分析

制造业是重庆实体经济的“主心骨”,推动智能制造是实现重庆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引导重点企业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实施数字化升级,累计推动实施226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67个智能工厂和359个数字化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后,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44.7%,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6.9%,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20.5%,生产效率平均提升70.2%。

(二)两化融合水平持续提升。重庆市深入推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提升工业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企业开展模式创新、应用创新,不断构建新的价值体系,梳理和优化生产运营管理流程,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两化融合指数。

(三)智能制造越发成熟。随着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深度推进,以及标识解析顶级节点、二级节点加速建设,为重庆制造业融合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并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企业整体制造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在智能制造就绪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服务型制造企业比例等关键评价指标上均实现了对全国平均水平的超越。

(四)智能化供给能力逐步提高。建立健全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及集成方案供应体系,初步构建起零部件配套-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全产业链条。加快实施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遴选了宗申忽米网、阿里飞象、航天云网工业大数据、重庆建工公鱼互联、树根互联根云、紫光云、浪潮云洲、海尔卡奥斯、金蝶工业互联网、用友精智等十大平台,构筑“市、区联动支持,激励平台发展”的培育机制,集聚197家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累计服务企业“上云”5.5万多户、连接设备150余万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引领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五)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新模式加速构建。1.推动形成汽车行业网络化协同模式应用重庆汽车制造行业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推进核心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并逐步向供应链延伸,提高供应链企业智能化水平,形成智慧供应链体系。如长安汽车通过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生产执行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8大信息系统平台,利用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功能,促进上下游企业生产、物流、质量等重点领域管理协同,成功打造柔性、智能的制造工厂,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推动形成电子行业智能化生产模式应用引导各大企业加大基础生产设备数字化升级投入,围绕主体电子器件加工建立完整的自动流水线,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建立智能仓储,同时利用工艺仿真、物流仿真等虚拟制造工具开展产品方案、工艺方案、制造方案的迭代优化,提升电子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形成面向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柔性生产体系。如纬创工业4.0、翊宝智能工厂项目,以及本地的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建设。3.推动形成装备行业服务化延伸模式应用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应用智能技术,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并推进大型装备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展远程运维新模式应用,提升产品服务智能化水平。如ABB变压器融合先进信息技术,推动产品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控制;海装风电公司自建LiGa大数据平台,开展风力发电机组远程运维服务;重庆轨道集团研制互联互通设备,搭建符合标准化要求的CBTC测试验证平台,实施基于信息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4.推动消费品行业个性化定制模式应用主要实施家居、服装等重点行业领域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开展个性化定制。如玛格定制家居自主设计控制软件,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改造,重组加工、分拣、分包、入库等指令,实现了大规模定制的柔性化生产工艺,解决了定制家具个性化与规模化生产矛盾的难题;段记西服开发AI人工定制平台,通过人体三维3D建模和大数据运算,精准设计最优版型,最终实现一人一版。

三、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问题

近几年,重庆市在提升工业制造整体智能化水平上建立了良好发展势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整体基础、供给基础、人才供给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一)智能制造发展不均衡。汽车、电子等主导行业智能化改造的力度较大,其他行业推进相对缓慢。从全市组织的智能制造诊断评估结果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汽车行业、电子行业和材料行业,装备、化工、消费品、医药等行业整体上仍处于以自动化为基础、数字化局部改进阶段。

(二)智能制造水平不够高。重庆智能制造整体仍只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智能制造就绪率指数为12.1%,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未能引领西部地区;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47.7%,位于全国第13位。新模式新应用带动不足,尤其在上云上平台、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和网络化协同重点指标上,重庆企业实施比例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且各项指标均低于临近的四川省。

(三)智能制造供给水平不够高。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等产品链不完整,核心部件及数控系统对外依存度高,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且带动作用有限;软件化服务能力不足,全市工业软件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起步晚,多数企业仍只从事于数据收集、存储、集成和管理、等边缘业务,在研发设计、生产执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业务方面虽然有相关软件产品,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行业利润低。

(四)智能制造人才供给仍然短缺。企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尤其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等新型智能产品领域,普遍存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企业人才储备意识薄弱等问题,且在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领域,相关引领性人才偏少,严重制约新型智能产品创新研发、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区域人才吸引能力偏弱,虽出台了“英才计划”“巴渝工匠”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但与成都、西安等地对比仍缺乏优势。

四、推动智能制造稳定发展建议

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制造业智能升级先进经验,合理推进全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补强智能制造产业基础。加大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智能感知、系统集成方案等关键领域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形成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应用的良性发展局面。二是持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云平台或产业链协同平台,鼓励发展成为行业性、专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推动企业工业网络建设。鼓励企业结合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网络承载力和稳定性,支持建设应用研发设计、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执行管理等软件系统,全面提高生产管理精细化和决策智能化水平。四是疏通人才供需通道。推进校企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协同培养,培育一批懂技术、懂应用高端实用型人才,同时推动市级科技、人才等专项安排上向智能制造相关领域倾斜。五是强化“个性政策”制定。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制定“个性化”政策,实施“一企一策”,针对中小企业制定专项政策,鼓励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开展生产设备智能化更新与生产管理数字化升级。

参考文献

[1]赵萍.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0(5):36-39.

[2]赵邦,谢书凯,周福宽.智能制造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2):180-181.

[3]何成奎,朗朋飞,康敏.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展望[J].机械与液压,2018,46(16):126-129.

[4]邵明?,何小龙,周勇,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0,20(7):61-64.

作者:胡睿 单位:重庆市信息通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