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英语范例

公共英语

公共英语范文1

 

一、英语对高职学生以后发展中的重要性   目前,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工作语言之一,日常生活中需要它,在国际交往中也需要它,我国加入WTO后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因此以后的工作中更需要懂英语的国际型人才。那么英语对于高职学生有什么重要性呢?我概括为以下几点:   1.日常生活中需要接触英文书刊、英文电影、英文的资料。这些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就会带来很多的不便,有些事情甚至无法顺利的达到完成。   2.高职学生想继续攻读本科和研究生学位需要通过外语考试,毕业生找工作时需要有英语等级证书,毕业生在工作以后评职称要通过外语考试等等。因此可见,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外语能力在涉外机构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如果想在或一些外企中担任职务并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胜出,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还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矛盾   1、教师和学生方面   (1)师资方面。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师资不强的情况。   尤其像公共英语这样的公共基础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上百人。师资不足就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此外,许多公共英语课都是由学历不高、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临时聘用教师甚至是非英语专业的人员担任。与专业课相比,师资力量明显不强。   (2)学生方面。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属于大专层次,是第三批招生,而近几年来本科院校不断扩大招生使得高职院校招生选择的余地很有限,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对所录取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往往都不好,基础薄弱,学习英语没有兴趣和动力。   2、教学定位模糊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定位不清,只是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较多地强调和重视各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及其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对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良好的结合起来。各校学生依然在应付考试。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仍然以学生大学英语三级通过率来检测英语的学习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与英语的正确教学规律相违背的。长此以往,学校难以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也难以在以后取得更好的发展。   3、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1)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形式主要为听讲、记笔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练习课本后面的习题等等,而这些方式也正是现在高职公共英语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方式。这种在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属于被动的参与行为,这种教学模式属于老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信息,把学生向教师反馈这一重要的过程丢失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模式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没有给学生在课堂上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之间探究学习等等的机会。   (2)学生参与的效果不好。在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浅层的参与,对于掌握和运用这一目标来说,学生往往不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标准。   三、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解决矛盾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和矛盾,特提出以下对应的解决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和激发学生兴趣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层教学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的扩招,高职学校的公共英语授课教师严重不足,上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名学生,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另外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高有低,对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招聘一些高学历,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另外学生的基础普遍不好,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运用PPT,视频,歌曲,电影等多种手段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介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班授课。新生入学后,先安排一次英语考试,依据这次考试成绩和学生的高考分数为一定的依据;再就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等,依据这两次的考查结果进行分班。把学生分成基础班、普通班和快班三种班分别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2、从学生的就业方向出发,确立新教育模式   面对现在高职英语教学定位的错误,必须做到的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应与专业相结合。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公共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一般英语能力,以及能够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因此应该从就业这条实际路线实际出发,把公共英语授课内容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两者融为一体,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有兴趣,进而更加投入精力去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3、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能实际参与的活动,采用多种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的教学之中。可以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口语实践,掌握语言知识要点,提高交际能力。学生的有效参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表情和回答问题的掌握程度用启发式教学来启迪学生思维,使得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中的公共英语教学将会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培养面向专业,有较强思考能力的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地提高和完善。应该从实际出发,把握市场的需求,做出切合实际的应对策略。#p#分页标题#e#

公共英语范文2

职场英语的教学过程与通用英语在教学形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依然是遵循高效学习的原则且教学过程相似,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职场英语的教学与职业和专业的关系更为密切。就公共英语与职场英语的教学本质而言,二者均是语言实践类的教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均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高职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高效衔接过渡,就英语教育方面而言尽可能的培养出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与实践型的高职人才。

高职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衔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的衔接是能够实现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基本要求有效贯彻的重要手段。教育部所颁发的相关规定中指出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以英语的实用性为目的,实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要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服务于岗位需求的实用型教学模式方向上变革。这一变革规定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摒弃普通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勇于创新,使英语教学与相关的职场环境相结合,实现公共英语与职场英语的高效衔接。高职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的衔接能更好的使职业教育符合社会及职场的现实需求。

就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状况而言,高职学生所获取的专科学历证书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相关等级证书无法为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赢得太大的竞争优势,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及职业前景展望受到严重打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家高职教育工作的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作为导向、服务作为宗旨的一类教育,就业是民生的根本,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就业教育,为全社会及受教育人员的就业开展服务工作是职业教育的任务,协助受教育对象科学落实就业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为了高职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发展中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开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在立足学生就业、增加其就业竞争实力等方面强化自身作为,落实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的衔接过渡。

高职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衔接的具体措施

(一) 实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机构及教材与职场英语教学的衔接。在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中,相关的教学组织与协调管理工作多由公共英语教学研究室负责,而职场英语的教学多由职业教育院校的各大院系的专业教师组织。在英语教学实践的开展过程中,英语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要处理好公共英语基础性教师与职场英语教师之间的关系,组织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定期的开展联合教学研讨会议等,以教学组织及机构之间的配合与衔接,实现高职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的高效科学的衔接与过渡。

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较为庞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各学科的门类整合与划分不断加快,边缘性的学科不断产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制出较为全面细致的职场英语等专业用途的英语教材,并不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这就需要公共英语教学工作者要与职场英语等专业用途的英语教育者加强合作,依据高职英语课程的开设要求,以专业用途的英语教学理论及实践特点为基础,实施英语课程的自主研发与教材的自主编写,确定编写出的教材满足高职教学目标及需求。

(二) 实现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师资与职场英语教学师资的衔接。想要切实实现高职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的衔接,完善的师资力量是基础,这要求英语教师要精通相关的学科领域,具备更多的学习策略来实现教学方法科学的融入到教学策略中,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英语语法及英语语法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计划与评价专业用途英语教学效果的能力。实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向职场英语教师的衔接,公共英语教师要与职业教育、专业课老师加强沟通协作,英语老师要具备更多的专业与职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适时适当的渗透更为全面的英语知识,以职场英语中的常见词汇、语法结构与句式结构等,为学生职场英语的学习奠定基础。职场英语老师要系统的学习英语教学的相关理论与语言知识,提高自身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状况,为职场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三) 实现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方法与职场英语教学方法的衔接。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已相对成熟,尤其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师多采用英语作为课堂语言来组织教学工作的开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职场英语的教学课堂上,老师采用汉语作为课堂语言组织教学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多采用翻译法、翻译与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工作的开展,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性比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影响了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

公共英语范文3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英语教材;教学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是面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随着整个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英语知识应用技能培养是必要的。然而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难以提升英语知识应用技能。为转变这种情况,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方式,彰显教学特色,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高职公共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是必要的。[1]这样既能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应用技能,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高职公共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的意义

(一)丰富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

早在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衔接自然,专业英语知识点应渗透教学全过程。[2]因此,为更好落实该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加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注重完善课程设置,推动公共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这不仅符合国家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有利于丰富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还有利于更好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

2015年8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要“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通与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3]高职公共英语主要为学生传授语法、单词、词组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扎实掌握高职英语基础知识。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主要传授与酒店管理相关的英语知识及行业术语,它是公共英语的拓展与延伸,高职学生学习后,能更好满足酒店管理工作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教学中推动二者衔接,不仅顺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同时还能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与贯通,有利于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

二、高职公共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的问题

尽管课程衔接逐渐受到任课老师重视,部分高职院校也开始从教材开发、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对高职公共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进行探索与尝试,但目前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材内容衔接被忽视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多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基本英语知识和技能为目标,教材内容以单词、词组、语法、句型、翻译为主,且多与科普、文化、艺术等相关,教材中涉及到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的内容较少。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材的职业特色明显,以酒店管理、餐饮服务等知识为主,教材中包含大量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词汇。总之,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材衔接不够,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影响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制约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目标衔接不紧密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学习分公共英语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两阶段,但目前二者相互独立、互不衔接。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学生在大一学习公共英语,大二学习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酒店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资格证书考试。在两种不同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导致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任课老师可能将四级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指标,学生也将通过四级考试作为重要目标。由此可见,两个阶段英语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导致英语任课老师对二者衔接缺乏主动研究,教学中也缺乏合理安排,最终可能影响高职学生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知识应用技能培养。

(三)教学过程衔接不到位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公共英语被认为是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的基础,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被认为是公共英语的延伸。但由于教学目标不一致,导致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得不到公共英语支撑,二者衔接不到位。例如,一些学校公共英语仅安排36个学时就进入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导致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得不到公共英语支持。部分学生在英语基础还没有学好的前提下,就直接进入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受课时限制,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往往围绕教学评估和考试进行,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教材,未能对高职学生有效开展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应用技能方面的培养。学生也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题海战术,难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应用技能。

三、高职公共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的对策

为弥补高职公共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的不足,节约教学资源,更好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技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了解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开发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材

教材是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依托,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合理设置教材内容,不仅能推动高职公共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为此,应了解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并结合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实际应用需要,遵循“因材施教”与“合理够用”原则,开发合适的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材。[5]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学校组织公共英语任课老师对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进行调研,并在题材选用方面辅助酒店管理专业英语任课老师把关,确保教材内容难易适当,提高教材的可接受性,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此外,教材开发中邀请了酒店管理一线人员和行业专家参与讨论,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增强教材内容实用性,让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材与学生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经过多方协调配合与研讨,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成功开发了《高职英语》(酒店管理专业使用)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由江西高教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每册教材既注重基础英语知识安排,同时又突出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特色,密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将来工作需要,在内容上也体现公共英语向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的拓展与延伸。不仅得到业内专家赞扬,同时难易适中,也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好评。

(二)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酒店管理专业英语

高职公共英语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英语四级考试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对立,教学中要善于寻找二者的共同点,兼职二者共同目标,推动公共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同时,学生酒店专业英语应用技能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坚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原则。[6]为此,有必要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酒店管理专业英语。例如,在制定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时,有必要结合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实际应用需求和培养目标,将高职公共英语单一的教学目标,优化调整为英语综合能力和酒店管理实际情景英语知识应用技能的复合型目标。并要求学生学好公共英语,能熟悉一定数量的酒店管理专业词汇,并在酒店管理日常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开展交流和沟通。

(三)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注重公共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衔接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包括公共英语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要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将英语教学贯穿于整个高职学习阶段。要合理设置英语教学课程课时,确保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注重培养高职学生英语知识应用技能。[7]应该科学安排公共英语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课时,例如,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每学期安排96个学时;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展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每学期安排108个学时,并将教学重心逐渐由公共英语转移至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应用技能。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将公共英语渗透到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尝试渗透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知识,让学生围绕酒店管理实际工作情境开展对话训练。既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公共英语基础知识,还有利于加强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训练,提高学生英语知识应用技能,推动二者有效衔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公共英语范文4

关键词:性别差异;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结合性别差异视域,以男女学生的英语学习差异,分析教学问题,采取措施,增强教学改革的高效性。在高校公共英语学习中,学生的性别差异属于客观存在,需要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以学生性别差异视角,研究教学策略,以策略优化解决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问题,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一、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定位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英语属于重要的语言工具,具有促进国际密切交流,加强各国文化沟通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高校重视英语教学,并科学定位公共英语教学。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主要定位,是指在提升自身英语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培养具备丰富英语知识、掌握英语应用能力的英语专业高素质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发展进程中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公共英语属于必修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相比,一般具有较多的课时,体现我国高校对英语教育的重视。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在自身教学定位的基础上,也需要顺应时展,及时做到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性别差异的全新视角,实现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良性持续发展。

2.教学改革

基于高校英语现状看高校公共英语改革,首先需要重点分析高校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我国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其中的四、六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公共英语改革的成果。大学公共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对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效提升了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四、六级考试随着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也相应的更加标准化与科学化,为高校英语考试发展方向提供标准参考。四六级考试通过命题、问卷、考场组织、分数正态化处理、分数等值处理等,已经具有科学完善的考试标准体系,使命题科学性、组织严密性、评分一致性、成绩可比性等得到相应的保障。由此可见,四、六级考试的发展为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衡量学生英语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并且该依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水平。高校在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指引下,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也需要分析四、六级中学生各英语项目成绩特点,研究学生性别差异在英语成绩中的影响,以性别差异视域,探索全新的公共英语教学策略,从而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改革实效性的提升。

二、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性别差异体现

1.教育者

在性别差异视域下,研究高校公共英语教学,需要首先分析教学工作中的两种主体,主要是公共英语教师与高校学生[1]。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充当着重要的教育角色,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而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受到教师的自身性别影响,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工作,本质上是教育者与学习者针对英语语言开展互动活动。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师队伍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女多男少,由于英语具有一定的交际性,因此,教师性别密切联系学生英语学习质量。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性别的差异体现在教学风格层面。高校公共英语女性教师的教学风格更加细腻、委婉,教师多用礼貌用语,以平易近人的风格,提高英语课堂的情感互动率,并且重视英语细节教学、语言技能掌握与巩固。但是相比之下,男教师的教学风格就比较直接,男性教师重视逻辑与理性,一般不会在课前做导入铺垫,而是大多以宏观教学目标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把培养学生的思辨性与基础性相结合。

2.学习者

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性别差异表现也比较明显。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影响,男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觉、思维、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都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知觉差异表现在,女性左脑语言发育早于男性,其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要强于男性学生,因此,女性学生的英语知觉更敏感。思维差异表现在女性学生重视人际关系,更喜欢互动英语教学模式,课堂举手的频率要比男性学生高。女性学生学习思维注重社会纽带,因此,大多女性学生容易受到西方背景知识吸引,课堂学习更加专注。而男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探索性与创造性,更喜欢实际动手操作,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体现了男女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学习态度层面的男女学生差异,体现在女性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自尊心,重视外界评价,因此,学习态度要比男性学生积极,在获得优异学习成绩后,女性学生的成就感能够进一步促进其学习热情的提升,从而实现其学习态度的良性循环。而男性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一般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不理想的考试成绩虽然不会降低其学习的自信心,但是会引发男性学生英语学习的排斥心理。男女学生学习风格上的差异,体现在女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依赖性,更倾向于与同学共同进行英语学习,从中获得驱动力,并且对语言元素上下文连接敏感,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而男性学生大多学习风格具有独立特点,学习语言知识擅长逻辑思考,喜欢自我钻研并验证自身观点的正确性。因此,在英语比赛中,一般获奖的多是男性学生。

三、性别差异影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原因

1.社会心理

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男权社会具有较长的历史,即使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依然会有男权社会留下的守旧思想理念。男权社会中比较突出的传统理念是“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分工模式影响着我国现代女性的就业观念,造成多数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富有情感且稳定的辅助类职业,比如学校教师。因此,师范学校中的女性学生要多于男性学生。社会心理是性别差异影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因,受社会心理影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在面对学生性别差异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例,人们会有男强女弱的错误判断,主观认为女学生更适合死记硬背,学习后劲不足,限制高校公共英语“填鸭式”教学模式创新。对于高校公共英语女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能够提升自身未来的社会地位,使其不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女性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自古以来,人们对女性学生学习能力不如男性学生的错误观念,使女性学生能够更努力地进行英语学习,在公共英语课堂,积极做笔记、认真听讲、勤奋学习。而男性学生大多不会在公共英语课堂上做笔记,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缺少基于社会心理的英语学习需求。

2.神经生理

性别差异研究一般需要对生物学、社会学与人类学进行综合研究,因此,性别属于交叉概念。高校研究性别差异视域下的公共英语教学,需要分析性别差异影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原因,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男女学生神经生理的差异。相关研究显示,女性左脑发育发达,其中的语言发育区域在发育时间上要比男性更早,并且在女性大脑中与语言相关的区域较多,包括倾听、语调、感知记忆与语言功能等。神经生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女学生学习英语要比男学生更具有优势,这属于不可改变的先天条件,影响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工作,体现高校研究性别差异视域下公共英语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虽然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先天生理条件,但是这种条件影响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影响效果,因此,学生的公共英语语言学习,可以通过高校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男女学生英语能力均衡发展。

四、性别差异视域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策略

1.强化教师性别教学认知

高校在性别差异视域下探究公共英语教学策略,需要首先强化教师性别教学认知。现有大多数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公共英语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做出的改革,不能产生性别差异教学认知。因此,高校需要针对公共英语教师,提供性别差异教学培训,使其清楚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受到智力与非智力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英语学习能力差异。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更好地找出现有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以及性别差异与英语教学的联系,使教师转变原有英语教学的错误理念,提升公共英语教学质量。高校为教师提供的性别差异教学内容,需要包括性别差异与语言学研究、性别差异成因、性别差异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性别差异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体现等,使教师对性别差异产生足够的认识,能够在自身实际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性别差异,实现公共英语教学优化,从而推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发展[2]。

2.因材施教发挥性别潜能

在性别差异视域下,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策略,需要以因材施教为主,从而有效发挥男女学生各自的公共英语学习潜能,增强公共英语教学效果。例如,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开展因材施教工作,可以采取扬长与补短策略。扬长策略主要是根据男女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长处,为学生提供适宜其长处发扬的教学方法,使男女学生的不同英语学习长处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补短策略主要指公共英语教师需要结合男女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差异成因,分析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中的短处与不足,根据学生短板为学生针对性地制定公共英语学科教学方案,从而弥补学生的性别差异短板,全面提升男女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能力。比如,面对女学生在公共英语课堂能够集中注意力,而男学生注意力集中较差的性别差异问题,公共英语教师需要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性别潜能。教师针对女学生提供结合文化背景的故事性英语教学,针对男学生提供可动手操作的实践性教学,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长处,以分层教学方法,综合弥补学生的英语学习短处,增强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效果。

3.合作学习加强优势互补

区别于传统学习模式,高校公共英语开展男女学生合作学习,具有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优势。传统学习模式大多受教师控制,而教师普遍缺乏男女学生差异教学认知,引发男女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化问题。而以男女学生合作学习开展公共英语教学工作,能够有效解决男女学习差异性问题,使男女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强优势互补,从而提升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成效。例如,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可以首先将男女学生按照一定比例,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某个英语知识点提出问题,组织男女学生组成的不同小组进行交流探讨,使男女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如,男学生发挥自身理性思维优势、女学生发挥自身细节把握优势,从而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出全面的问题答案。教师也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公共英语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男女学生的优势,使其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发现自身的短处,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公共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4.互动教学转变教学模式

高校基于性别差异研究公共英语教学策略,需要采取互动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从而强化性别差异视域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效果。例如,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可以针对男女学生差异性问题,分析男女学生共同性特点,利用新媒体优势搜集男女学生都乐于接受的公共英语教学资源,以新型教学方法,比如微课、翻转课堂等,为学生提供这部分资源,提升学生公共英语知识的理解程度。高校公共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针对这部分内容与学生共同进行交流讨论,以互动教学模式,提升男女学生在课堂的共同参与度,鼓励男性学生多举手多发言,鼓励女性学生提升自身英语学习自信心,从而解决男女学生公共英语学习差异性问题,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革新。

5.完善性别差异教学评价

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教学评价对于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方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3]。因此,高校公共英语教学需要在性别差异视域下,以性别差异评价对现有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的完善。例如,高校公共英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只重视学生英语成绩考核的英语评价方式,而结合男女学生不同学习特点,在考核学生基础英语成绩的基础上,针对男学生重点考核其平时课堂表现,针对女学生重点考核其学习心理,并综合考核男女学生英语能力等,实现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也需要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性别差异评价问题,使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与完善,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公共英语学习方向,使高校公共英语教育实现有效发展。

五、结束语

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男女学生会由于性别差异表现出一定的英语学习差异。高校需要以性别差异视域,研究差异问题体现、差异影响原因,并通过强化教师性别教学认知、因材施教发挥性别潜能、合作学习加强优势互补、互动教学转变教学模式、完善性别差异教学评价等策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整体性提升,提高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禧凤.基于性别角色的大学英语互动情感教学的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3):190—191.

[2]李明珠.大学公共英语课堂语言教学与性别教育整合探索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8):236—237.

公共英语范文5

摘要: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从传统的关注传递学生基本英语知识逐渐转变为兼顾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要实现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的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需要在高校课堂中融入生态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文就高校公共英语课堂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生态化教学在高校公共英语课堂中融入的策略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策略

生态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美国学者沃勒率先在《教育社会学》中给“课堂生态学(ecologyofclassroom)”下了定义,他认为整体性(即教师、学生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课堂教育生态学的最显著特征。生态化教学实际上是把教学中的各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看成一个交互的动态系统,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具有和谐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模式,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在高校公共英语课堂中融入生态化的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的生态平衡等因素,以促进学生智慧学习和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1]。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框架,采用生态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避免传统公共英语课堂存在的弊端,还能够增强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目的,因此加强生态化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该文拟分析高校公共英语课堂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在高校公共英语课堂中融入生态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的功利性较强

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注重的是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体现之一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以及考研通过率,这个教学目标也使得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的功利化。学生在考级之前每天经历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而学习。这种应试化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短时间内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有所提升,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却没有显著提升。这种功利化的教学目标也使得交互化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最终无法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

1.2公共英语的教学环境存在弊端

从广义上来讲,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校园社会环境、课堂物理环境以及课堂价值环境。校园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硬件设施、学校的学习风气、校园文化、学校的教学政策等方面。校园社会环境是否有序、健康直接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物理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生态化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物理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教学内部设施、噪音、舒适度以及公共课堂的规模、学生位置的编排等方面。高校公共课堂教学很多采用大班授课制,班级人数众多,师生互动受限,使得教师不得不采取传统的单向灌输为主的授课模式。这种满堂灌的课堂形式很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得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学生人数多,排列方式混杂,难免会存在空间较大、噪音较多的问题,这进一步阻碍了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采用交际互动法进行教学活动,即使勉强为之,效果也差强人意。在这种课堂环境下,自制力较低的学生的学习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习变得较为被动。课堂价值环境则是指课堂的气氛、学生学习的动机、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纵观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师精力有限,不能及时给予所有学生反馈,也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疏远且缺乏有效交流,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1.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传统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惯于采用直接灌输的方法讲解,不管是讲解语法知识也好,还是训练语音、语调,都过于重视语言结构,过于机械化,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学生印象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效果堪忧。为了弥补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出现了直接教学法,偏重传授学生经验,给予学生感性的认知,相对传统的直接灌输法,这种重经验的教学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忽略了学生的自觉性,学生参与度不高,对于语言的了解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大多数教师都已开始借助多媒体授课,但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很多教师仅仅是用PPT代替课本,课堂仍以单向灌输为主,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并不理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利用,发挥其优势,也不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1.4评价方式单一

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和评价存在严重脱轨的情况,对整个教学效果的评价仅是凭借一张试卷去判断,这对于外语这门学科而言明显不公平。外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考试只能判定学生学习的部分学习效果,不能代表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综合水平,因此其不该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方法。然而在高校中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指挥棒,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英语教学的发展,但是却忽略了英语实际上是一门交际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应用能力更为重要。

2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的策略

根据目前高校公共英语课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决策者应该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以此来提升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2.1合理设置课程,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王守仁先生主张“通用英语+”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他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从单一的通用英语向“通用英语+”型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3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3]。各高校可以综合考虑自己的层次、办学条件、生源等因素,设立有针对性的、动态开放的、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作为高校公共英语受众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不同于英语专业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不应该简单的局限于英语语言知识,而是应该成为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公共英语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生态教学的融入不仅要关注认知,同时还要注重传授的过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适度的压力,良好的环境,最终实现教育培养综合人才的目标。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各种网课学习平台、慕课、微课、电子教材,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探索、创造,带动公共英语课堂的气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和发展,实现育人的真正本质。传统的教学对学生比较束缚,学生难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主动性,生态化教学的融入就是要打破这种束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追求以及内心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2.2构建生态化的物理课堂环境

高校公共英语物理课堂环境是教学的基本保障,物理空间影响着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自由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整个课堂氛围[4]。对此学校要对存在的物理课堂环境问题进行改变,首先要加大投资,减少课堂中噪音的污染,给学生们创造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室的规模、教室座位编排形式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空间设计要充分考虑外语课堂特点,提供舒适度高、可移动性强的生态化教室及配套设施,如群组式、成排式、半环式、成对式和中心式教室[4]。其次师生之间的位置要尽可能的优化,从传统的单向式灌输,转变为师生双向交流,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座位问题,不同的座位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比如,正常教学时采用行列式,有教学内容需要讨论时,可以转变为椭圆形,便于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有必要控制班级人数,人数越多班级越嘈杂,课堂效果就难以控制,因此可以先控制好班级的具体人数,最好是在35人以内,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实行分级教学,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划分不同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差额备课、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保证课堂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

2.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这门学科除了注重理论知识之外,更注重的是学习者对它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在传授学生们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具体实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跨文化视角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显示,在学习动机方面,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课外经常使用英文影视剧和歌曲等娱乐性较强的学习资源,显著高于对教学类内容的兴趣[5]。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寻找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抑或是电影中的经典英文片段,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进行情境再现,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们增加真实环境中的英语感受,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同时也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考验。除了情境交互式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实时交际,根据相关情境,让学生们在课堂中随时应用英语和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在课堂中模拟实时交际,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实用英语的掌握。除了以上教学方法之外,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对话练习、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参与,外语学习由传统学习到电子化学习到移动学习到泛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阶段,这种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和生态化的课程环境,促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习与社会之间真实、有效的互动,提高外语学习效率[6],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科学的英语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应用英语,其应该具有民主化、科学化的特点。以往的评价方式太过单一,生态化教学主张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制度。首先学业的基本测评不可缺少,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检验学生日常学习的效果。一般而言英语学业的测评包含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内容,真正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其次融入多级别的考试检测方式,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不同,评价模式也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考核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改革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正如上文所说,可以根据英语水平的不同把学生分为A、B、C3个等级,不同级别学生测试时听、说、读、写所占比例和难度各异,等级越高,听说所占比例越高,难度也相应增加。对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体现了公平公正。根据考核结果,学生可以自动调动等级。最后要实行多方位的检测方式,多方位的检测包含学生入学的成绩、平时作业完成的情况、参加竞赛的名次等,将其作为评估的一种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个体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保证了考试的个性化,维持了基本的生态化教学。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的生态化教学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加大投入,引进更多先进教学设备,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同时学校还应引进更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制度;教师要明确好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终生学习的理念,平衡好学生和课堂之间的关系;学生应努力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生态化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井琼洁

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篇2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综合性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等方式成了各阶段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高校大学生具有较为独立的思想,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具有综合性和全面的教育方式。在当下教学环境中,应加强“三全育人”教育。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公共英语作为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对自身教育素质的提高。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对“三全育人”视域下公共英语教师教育理念更新与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地理解学科内涵,形成一定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三全育人的建设特性主要体现在根本教学任务的树立以及实践和理论进行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层次化、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对培养综合性人才以及实践型人才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一、“三全育人”的建设特性

“三全育人”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根本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以及社会实践等综合内容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综合性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思政、实践以及文化等内容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特长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

(一)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中最首要的要求,是指在教学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任教师都应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作为己任[2]。高校教学中,每一名教师都应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共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公共英语教师作为公共英语教学的主体,是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主要人力资源,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更应响应全员育人的教学要求,积极参与到立德树人教学的要求中,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二)全程育人

“三全育人”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全程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教学的意义。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全程育人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下,不仅以学识为基础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参与到学生全过程的教学学习中,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指导。

(三)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学科素养、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在全方位育人要求下,将教学内容同思政教学进行融合,成了教学改革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3]。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科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提取,并做好学科的融合。在此要求以及背景下,公共英语教师加强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成了“三全育人”背景下主要的改革方向。

二、公共英语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与提高自身素质模式构建

(一)找准“三全育人”目标

1.找准育人方向

“三全育人”以全员、全程和全面为中心,以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强调综合性的素质教育,以培养综合性、实践性和素质性的人才为主。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贴合“三全育人”要求,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应找准“三全育人”的育人目标。“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为核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实际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找准育人方向,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教学理念优化的基础,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优化的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设计[4]。

2.聚合育人资源

“三全育人”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全方面育人,公共英语教师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应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素质,整合育人资源,先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三全育人”要求下,以立德树人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各学科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理解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5]。

3.创新育人机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三全育人”目标时,应坚持明确“三全育人”内容中的创新育人机制。“三全育人”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全程、全面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公共英语教师在明确“三全育人”目标中,应明确创新育人机制,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将创新意识教学同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融合,不断提升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明确“三全育人”优势

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加强对自身教学理念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在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明确“三全育人”的优势,为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提升自身素质教学模式构建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同时,针对本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明确“三全育人”的优势,并将其优势提取到实际的教学模式构建中。高校公共英语教师通常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同时拥有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创新的过程中,明确“三全育人”的教学优势,能帮助教师从思想方面接受“三全育人”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三全育人”与公共英语学科之间的关系,激发教师自主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公共英语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科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模式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设计等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公共英语教师要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德育教学的意义和内涵,挖掘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树立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1.德育教学认识的构建

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德育教学理念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等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构建正确的教学认识,应加强教师对“三全育人”理论的理解和学习。一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主动地接受最新的教学理念,针对最新的教学要求,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接受最新的教学理念。二是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政策进行内容传递和分析[6]。重视对公共英语教师思政融合以及综合性教学理念的培养,在内外多重环境的影响下,激发教师正确教学认识的构建。

2.构建教学融合模式

“三全育人”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在“三全育人”教学模式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应构建教学融合模式,增强自身教学理念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需要。构建教学融合模式,要求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思政教学的内涵,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加强英语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将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结合文化差异以及不同文化价值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3.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理念构建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成为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方式,是将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辅助技术,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构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学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创新教学方式。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公共英语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教学模式构建

1.思政素质构建

“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加强对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培养。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是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主导者,是教学中的关键力量,教师在“三全育人”教学背景下,提升自身的素质,应加强教师个人思政素质的构建。教师加强对“四个自信”等思想的学习,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正确认识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提升自我的政治素养,以确保立德树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7]。高校在教学中,应重视对教师思政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将思政素质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优化思政融合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公共英语教师思政素质的构建。

2.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

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素质,不仅要针对“三全育人”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关注自身信息化素质的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学中基础的教学要求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信息化分析以及处理的能力,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加强对PPT以及线上“慕课”“微视频”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教学过程中,举办PPT课件竞赛,选出优秀的PPT课件,明确奖励机制,激发高校教师参与其中。

3.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

公共英语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应加强对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三全育人”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全面育人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进行结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学科特性,不断提升自我的实践性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科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制定实践教学活动和目标,能实现公共英语的实践性教学。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三全育人”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高校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素质的提升指明了具体方向。“三全育人”要求高校教育工作“全”覆盖,以系统性思维做德育教育的整体工作,实现大学生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公共英语教师要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德育教学的意义和内涵,挖掘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树立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本文研究发现,公共英语教师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更新教学理念以及提高自身素质的教学模式,应关注三全育人的目标以及基本框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具体的教学要求同政策要求进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教育理念更新以及自身素质提升的教学模式,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以“三全育人”视域下公共英语为例,为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化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新时期公共英语师资建设与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作者:周苏菡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篇3

“时效优化”在教学系统中是一个相对概念,指额定时间消耗和具体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又有规定性的目标。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和大学英语改革向纵深发展,素以“高投入低产出”著称的高校公共英语面临缩减学时,减少学分的危机,社会各方对高校公共英语的走向充满猜测。英语在我国历来以二语习得的方式教授,因其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学习环境的有限性、内容的复杂性、提高的缓慢性和过程的耗时性导致教学时间和教学成果并不成天然的正比关系;危机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能否实现碎片化习得式学习环境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最大程度的时效优化效果呢?

一、新媒体时代为混合式教学系统的建构提供了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微博、微信、4D、云技术等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赋予我们更快、更直观的信息传播方式,远程教育、微课程的兴起挑战了传统面授课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强了互动和交流,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碎片化学习空间。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兴起打破了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传面授课堂,将课堂教学、课程学习、学习进程掌控、学习体验、师生互动等教学生态因子完整、系统地在线实现,向有需求的学习者开放着世界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并辅以优秀学者和教师的学习辅导。

具有开放性、实时性、交互性、虚拟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的新媒体技术给语言教学提供了思想文化交流的新手段,也开辟了语言文化交流的新途径:网络平台的碎片化信息的快捷传输使英语教学可以与时俱进,使长期以来对英语用途缺乏感知和理解的学生们对英语学习建立需求,提高学习热情;作为固化教材的有益补充,媒体增强了实操性和趣味性;网络信息交互性强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信息输送方式单一、内容呆板缺陷;大量英语学习网站的开放和共享使得师生方便快捷地上传和下载资源,合理地形成了教学营地,营造了良好的大学英语学习氛围。公共英语面对媒体提供的智力支持和平台依托,才能加大课程建设“升级”和“更新”的步伐。

二、大学英语线上隐性教育的创新

隐性教育,并非延长教学时间,而是在不增加学习者的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在单位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外语教学效率;更主要的是,打造润物细无声的隐性课程,开发渗透体验式的学习生态系统,营造耳濡目染的语言和文化生态系统是当前实现时效优化的关键问题。

线上教学,即利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校园网、微信群、QQ群、APP终端等新媒体手段展开的教学过程。这里既包括以多媒体网络为辅助的面授课堂,也涵盖依托于现代媒体技术的隐性课程的建设。开发新媒体时代的新型课程资源,利用手机、电脑、微课堂、微信、各种APP资源为辅助的生态教学系统,加强生态资源建设和管理。为此,我校开展了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的开发,即以时间和效度为中观管理指标,依托媒体的手段和平台,以学习者实际生活和就业需求为目标,从学习者生命体验的视角出发,以关注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为主要目标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辅助手段的线上教学和线下相结合的课程系统,以丰富英语学科的内涵和多元用途,推动公共英语从单一的工具性向旨在提高全人的生命质量的人文性学科转型。

1.APP的课堂管理与应用

以往面授课堂我们要求学生关闭手机,远离网络,提高“抬头率”一度成为课堂考核的指标之一;换个角度,洪水来袭,我们与其“堵”不如合理“梳”。尝试利用手机、电脑为载体,把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互动以及教学反馈的设计搭建在电子平台,利用清华大学开发的“雨课堂”软件在在手机终端的APP功能,学生通过在线注册、浏览、签到、学习课程、复习、上传作业、答题,文字及语音互动、发抢红包等形式鼓励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老师通过预习内容,传输课程的ppt、音视频,在线观测到学生出勤、预习、复习、做题、落实等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形成较为精准地大数据型教学反馈,达到课堂教学时间和效率的更大优化。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鼓励师生树立时效意识,自主选择学习时机,英语学习像游戏闯关一样,势必为转型中的大学英语提供了多元丰富的资源补充。

2.微型学习的管理与实践

以“微信”“微博”“微课程”等为代表的微型学习方式因其本身实用短小的特点以及学习内容模块化、学习时间短、学习设备多样化、学习资源多元化、学习形式个性化、学习时间自由等特点,深受师生青睐。作为面授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根据Harmer提出的输入、练习和输出的平衡理论,把适合微型学习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细化为以“听”“读”“译”为主要技能训练的“输入型内容”、以“读”“录”“查”“记”“练”为主的加工型内容”和以“说”“写”“译”为形式的输出型内容”的三大类型,并依此设计出适合微课程或微信群互动方式的隐性学习平台,建立英语专门类别的微课群,如以开放的自然拼读的技巧、文本翻译的功能对等、商务谈判的本质、好书推介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课程,通过打卡、在线提交作业、提问、答疑、晒作品等方式拉近了师生的交流;学校大学英语网络平台开放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精品网络微课程、主题式微课程、跨文化交际类以及语言技能为载体的微课程极大地填补了校园的媒体学习途径。

三、线下媒体课程群的建设与管理

1.课程模块群的开发

根据《指南》要求和我校生源情况,本科生的公共英语课程自2015.9月始调整教学时长由原来的64学时缩短为48学时,每学期4学分降至3学分。教学周期为12周,周学时4。如何减时增效?全校大学英语课程调整为基础级和拓展级,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英语所担负的生命意义的建构就必须适应学习者的需求,渗透到学习者的生命中,骨髓里,形成一种人文修养,升华为个人气质。自然要求课程群的建构就必然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在建设上具差异性、在教学目标上具制高点、教学效果上具显示度。

我校为一年级新生开设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系列教程》为主体教材的读写大班教学和小班视听说课程,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各项语言技能;在夯实基础技能后,二年级学生自由选择拓展模块群中文化模块和学术英语两个类别的至少两门必修限选课程,即在第三、四学期开放以学术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方向的为期一年的大学英语拓展模块课程群。目前,已有实用翻译、影视语言与技术、实用旅游英语、英语辩论与思辨、英美社会文化、跨文化口语交际、英语有声艺术等8门子课程;学术英语,类别涵盖了理工、人文、管理的三类别的学术英语,旨在提高学生外刊阅读能力和学术英语论文的写作技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和专业性的有机统一。

2.教师话语信息效度的最佳拟合是显性课程“时效优化”关键

语用学的效度概念中明确了课堂信息量的问题,即在言语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存在一个信息量大小和有效度传递问题。在15-17年度的校内外随堂听课的观察记录中发现,教师话语信息量的统计中时间比重最大的并不意味着承载了最多信息,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的传达是否简练、明确、有序。过量的教师话语一方面剥夺了学生的练习机会,另一方面是教师话语本身的信息效度因大量的重复、叠加、拖沓而大打折扣,因此以观测教师话语的质和量为突破口,以话语的内容和基于情感维度的指令传达及反馈方法为两个观测点,分析影响课堂效率的环节,针对教师在课堂说什么,怎么说。鼓励老师们开展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诊断自己的教学录像和录音中教师话语的有效性,从而带动了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落实情况。

(1)内容指标

是否明确清晰地提出了教学目标,在内容的介绍和指令的传达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感情因素,设置是否关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中是否有针对性不强、耗时严重、互动牵强的环节,比如大量课文内容讲解而不是通过课堂活动或提问引导,是否存在有赶进度或出于语言习惯,导致话语冗长、重复、主题混杂的问题等;如何提高教师话语内容的内涵性,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在面授中各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落实到分钟,每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要落实什么样的目标,是否存在向学生交代教学步骤中的重复性指令和与教学活动无关的,学生不感兴趣的扯皮现象。

(2)情感维度

观照整体参与性原则,教师话语如何从学生的情感角度,考虑学生对内容的需求、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时刻意识到教学对象的潜在制约,即遵循信息原理,将重要知识点以最佳方式精炼、准确地传达出去,提高话语的有效度;明确单个学生和全体学生的任务,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怎样组合这些活动以达到最佳传输和组织效果;怎样的组织性、鼓励性、互动性言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利用多媒体资源浓缩知识点为少而精的微课;如何用平等、礼貌、风趣的教学组织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如何设置作业,进行有效反馈等问题。

四、结语

从时间和效度管理的中观层面深入英语教学,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大学英语时间管理在校本培养目标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公共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的分布情况和时效动态管理体系;具体体现在公共基础英语在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中的地位和价值选择、大学英语学时数在学校中的分布、教师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反馈、对公共英语显性教学学时数与教学效率的评价、对大学英语隐性教学时长与教学效率的评价、师生的时间认知和时间策略、师生元认知能力与时间策略选择等方面,初步形成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型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和相对和谐的时效优化的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曹峰梅,张小洁.高校教学管理与研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闫涛.中国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1.

公共英语范文6

(1)效仿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教学以考试为目的,注重语言本身,强调知识的学习,重语法、词汇的获取,轻应用,忽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缺少实践锻炼。

(2)听、说言语交流能力普遍缺乏。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高职高专毕业时也难以开口进行简单的英语口语交流,哑巴英语现象严重。

(3)评价标准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脱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考核依然是一纸卷面考试来确定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可以参考的职业英语测试标准,教学体系无法考量职业目标,教学过程缺乏有效引导,这样导致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难以将该成绩作为参考依据。

(4)英语课堂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传统的讲授法,灌输性、机械性地恪守教学大纲,忠于固有的教材,照本宣科,气氛沉闷,忽视了职业院校学生个体智力、能力、阅历的差异性。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要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中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都开展了大规模地改革,融入案例教学法,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一种符合目前高职院校现状和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能摆脱“重知识、轻能力、重应试、轻应用”的倾向,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下,强调与面向岗位需求和能力迁移和自学意识需求相联系的英语知识学习和培育,达到了语言共核教学和语言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法提倡用大量的来自于现实生活或者高度仿真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实际的情景,使得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直接接轨,实现了“技能+知识+思维”的三者融合。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辨能力和可迁移性技能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本身就不提供分析,只有事实。学生通过对各种典型案例的收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已有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将团队分析出来的结果置于实际情景之中,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学生为了更好地参与案例教学,通常都要提前做好资料的收集,文献参考的储备,这样带有主动性地学习,学懂学会之后必将比来自单纯上课听教师讲解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和扎实。

(三)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就教师举出的案例围绕主题积极参与,用英语知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示自我,并且在团队讨论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他人交流分享,甚至与他人展开辩论,在这发言的机会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摒弃了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会听、只会写,不会说的现象。

(四)有利于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在高职公共英语的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是唱满堂灌的独角戏,而是课堂的控制者(controller)、组织者(organizer)、参与者(participant)、士气鼓舞者(prompter),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达到教学双赢的效果,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可以从较小的案例着眼,探入式地进行拓展,逐步成熟,完善教与学,是一个动态化的可操作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高职公共英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并非所有的课程均适用,也不是说某一门课程由此至终采用案例教学。是否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取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配合程度以及所选教材的内容等等。教师应该对所选择的案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加工、整理和归类,采用案例设疑法,案例比较法,案例讨论法,使其通过不同的形式服务于教学。在讲解英语语法问题时,可采用列举案例法,通过简短的案例讲评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可选择口述、录音、录像、挂图、多媒体等手段,如PPT,Flash动画展示。就应用英语知识本身而言,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团队总结,教师归纳,可以概括出同一语域中的不同表达方式,如类似的词汇、短语、句型、篇章结构等等。如此一来,学生以后碰到某一领域的话题时就有了较为多种多样的语言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在上听说课时,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案例,从所听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断,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如在讲授主题为“WhatisHappiness”的时候,授课老师用一段简短的录像,采访不同人物谈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引起学生共鸣,对即将要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产生兴趣,紧接着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在上精读课时,可通过亲身体验情景案例,充分参与英语学习中,加强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在讲解新闻报道“杜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生未经受住道德的考验”的时候,在导入部分通过杜克大学的荣誉准则(honorcode)与该大学MBA学生实际表现的巨大反差,披露了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生在一次开放式期末考试中集体作弊的事件,引入了“考试作弊”这样一个敏感话题。举例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导入自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然后再引入了《论语》和《礼记》中涉及诚信问题的汉语片段,比较了中、西方在对待诚信方面的不同,指出中国是morality-based,西方是law-based,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围绕“Howtoestablishastrongsenseofhonestyoncampus?”展开,接着学生先通过快速阅读自己找出每部分的要点,小组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报告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更好地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使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因此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再用PPT把论述文的构成成分和特点投放出来,把文章中心主旨提炼为“诚信是最美丽、最圣洁的鲜花(Integrityisthemostbeautiful,theholiestandpurestfreshflower)”。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学术诚信的作文。并建议使用inundate、prominently、allegedly、scandal、implicated、revoke、hack等重要词汇,学生将作文发至教师的邮箱,教师及时反馈和修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能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让案例教学在课外得到一定的延续性,形成良性循环。高职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达到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如讲授英国议会时,事先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和收集英国议会的案例资料,然后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模拟议会辩论,取得了一箭三雕的效果:既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了课本上对英国议会的相关介绍,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只有让学生完完全全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很好地激活其潜力,增强其能力,在英语学习进程中凸显其创造力。

四、结语

公共英语范文7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平台;公共英语听说课程;实训体系

在数字化学习平台基础上,公共英语听说课程实训体系构建,需要明确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内容,进行掌握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应用方向,进行公共英语听说课堂优化。对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应用方向的把握,就是找出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法公共英语听说课程实训体系在实际构建中困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精品数学化学习资源建设,增强公共英语听说课程的合理性与针对性。下文就在数字化学习平台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公共英语听说课程实训体系构建相关内容的分析,为公共英语听说课程的实训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实现公共英语听说课程的有效性。

一.当前数字化学习平台应用方向

(一)加强数字化学习平台数据的安全性

在当前数字化学习平台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只是在wet访问权限上作出一定设计,其他安全问题却未得到认真研究,像学校内外都能访问的网站建设也是不够的,因此在接下来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中,要在系统安全性设计的重点内容,这一平台访问人数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同时访问人数太多,就会出现大数据量并发的问题,实际服务器就会出现瘫痪问题,加强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的安全性建设。

(二)加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网络资源规范化整合

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中,要积极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原理、心理学原理以及教学设计理论等,不同学校的各专业培养方是不同的,在网络资源建设中缺乏统一的规范性,与此同时,教师年龄层次、学历悬殊以及信息素养等不同,使得的教学资源建设差别十分大,与此同时,教师年龄层次、学历悬殊以及信息素养各不同相同,由此教学资源建设差别也很大。

(三)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提高数字资源数量与质量提升

因我国数字化平台建设刚起步,教师出于对新鲜实物的好奇心,教师更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然而有的教师并没有进行认真研究平台建设任务书,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对自身专业与能力水平的考察,使得在资源建设中缺乏实效性。还有就是有的学校教师会想当然地进行建设,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缺乏科学性与实用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最终可能出现低层次的课程,或者是课程的重复建设问题。

(四)加强数字化平台的实践性内容建设

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产建设管理工作,强调对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中,缺乏实践性活动型的内容,偏向理论性内容,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实践机会,使得学生获得更多在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内容与经验,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公共英语听说课程实训体系建设困境

(一)实用性内容的建设不足

现阶段,公共英语听说课程实训体系建设中,公共英语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像有的高职高专类学校,其公共英语教材与实际学校的特点相符合的并不多。大部分学校在英语材料挑选中,会选择一些基础性比较强的材料,实际英语知识体系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公共英语听说教学的实用性不强。公共听说英语课程的特色并不十分明显,大部分学校英语教学还是重阅读、重考试,忽视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实际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实用性教学内容少之又少。

(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学校公共英语听说课程建设中,其对象是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学习态度也不大一致,有一些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好。实际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较强,而有的学生则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在专业学习压力下,会比较主动与积极地进行英语学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则普遍英语底子比较薄,英语听说能力比较差,在英语学习中比较缺乏自信心,也缺乏英语学习动力。在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学生会有上课玩手机、玩游戏的情况,许多学生很难集中精力进行认真学习与听课,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比较差,总体来说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公共英语听说课程自身特点的影响

对于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来说,其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中的组成部分,许多学校并不重视这一内容,有许多学生认为毕业之后并不需要英语,由此对公共英语停手课程学习也不用心。

(四)公共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不够

在公共英语课程的实际开展中,还是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培养,对学生停手能力的培养,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比较缺乏实用性与趣味性,特别是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中存在明显不足,公共英语听说教学资源的配套设备不足,像数字化语言实训室的建设不够,使得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三.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创建公共英语听说课程实训体系的途径

(一)结合信息化技术,优化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方法

在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教学思路设计工作,结合信息化技术,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在信息化技术的利用中,教师提出一些实践性学习任务,使得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性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数字化平台基础上进行积极地实践活动。在公共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本身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阵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环境,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还有,在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利用中,可以充分丰富公共英语听说的教学资源,将更多有教育价值的网络资源应用到课堂中,保持公共英语听说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教师能在线给学生布置一些假期作业等,使得学生在这一平台上保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或者是实现人机互动,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在数字化学习平台基础上,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可以通过结合信息化技术,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时展需求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公共英语听说实践训练机会

在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其重点内容还是在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配光,促使学生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共同发展,并不断获得理论教学实际应用能力无法通过课堂上理论教学获得,是需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与实训活动来进行不断锻炼与培养的,因此教师务必要注重实践训练活动的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实践活动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且开展效果比较好的公共英语听说实训活动,是学生第二学习课堂,能缓解学生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增强学生英语听说知识学习自信。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的“第三课堂”,特别是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网络更是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技能的实践锻炼活动,像学校数字语言实验室、翻译实训室、外国文化体验中心等,或者是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去外企参观,或者是进行外贸业务的实训活动,增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践能力,实现良好的公共英语听说教学效果。

(三)构建多元化实训平台,完善公共英语听说实训教学评审机制

较之传统公共英语听力的理论课程,公共英语听说课程有着更多实际性问题,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需要教师准确把握互联网学科内容知识,选择一些实效性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构建出多元化公共英语教学的实训平台,并配合以公共英语听说教学的评审机制,实现公共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公共英语听说教学效果。在评审机制的建立中,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的评价内容,建立出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堂,完善的评审机制需要进行公共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的定期评价,确保公共英语听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持续性。在实际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专业评价,促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找出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并给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一定建议,便于完善教学资源的建立。还可以由专门的人员实施学习活动的审核,有效调整教学资源内容,优化教学形式与展示结构,确保公共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的开展合理性,加强优化资源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莉萍.“互联网+”下高职数字化多功能语言实训中心及信息化师资建设新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3):134-136.

[2]朱晓博,李涛,陶艳春.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与资源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2):103-105.

[3]李思元.信息化环境下英语情景实训室的建构及创新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03):133-134.

[4]张雷.学前英语教育校企合作信息化实训平台的构建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9):17-18.

公共英语范文8

词汇的量可能因标准而不同。比如词的屈折和派生是否归于同一个词,词汇本身掌握到何种程度都很难准确测量。根据词汇的频率,人们做了一些研究。比较典型的是west在1953年做的常用两千词的统计研究,他的语料来自书面语,目标人群是二语或外语的学习者。在其中有一些意义一致的词省略掉了。这两千词可以涵盖口语词汇的90-95%,一般书面语的80-85%。2005年的研究表明这两千词还能涵盖80%的书面语。2013年,由Browne,Culligan和Philligs更新了常用词汇(NGSL)。新的词汇由两千八百多词汇构成,能够涵盖90%的语言,比West的高6%。人们也对学术语言进行了研究,列出了570个常用词汇,它们是任何专业领域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2013年的更新有964个词。常用词汇加上常用学术词汇大约4000词。

二、大学英语词汇分析

根据大学英语三级的要求,词汇量是三千四百多。在量上略低于常用词汇,加上常用学术词汇大约4000词。其中,除去非常简单的词汇,二级大约1461个词,三级1109个词,共计2570个词。那么三级词汇应该包含在常用词汇中。在三级以字母a开头的50个词汇中,30个属于新的常用词汇,6个属于新的学术词汇,14个在其中找不到。在ted演讲中共有2406873个字符,93925个不同的词。其中有些词/符号不可认,不能算作词,比如在最后的:93925¨as;还有些词带有不同的符号,如:11594awkward11,在本统计中都算作同一个词。在ted中,这些词都出现在常用词外,最早出现的是第6135个的anniversary,出现在一万以内的共5个:abundant,assembly,anniversary,ambition和ambitious。从频率来看,有5个出现较少:await,arbitration,applicant,appetizing和allowance,仅有一次或几次。从意义上看,arbitration属于法律领域,await和wait同意义,applicant虽然少,但其同根词apply使用很高。Appetizing仅一次,但appetite有十几次。 在friends语言使用中共有1047281个字符,19606个不同的词。这更接近本族人掌握母语的数量:两万词左右。比ted语言更口语化,更接近于日常语言。在ted语言使用中,在两万词左右时,出现的频率是五六次的分界。如果按照偶发性学习词汇来看(不以词汇学习为目的,只是遇到次数多,自然掌握了),七八次的分界在一万五千个词左右。而在friends中,七八次的分界在四千词左右。高职高专要求掌握的词汇量以三千五百算,在friends中是九、十次的分界。在friends中,有五个词没有出现:abundant,accommo-date,arbitration,appetizing和ambition。两个词出现在常用词的量内:awkward(49次,首次位置1197),anniversary(31次,首次位置1578)。其它几个词仅出现一或两次。说明在口语中,这些词对高职高专学生还比较生僻,使用少,难掌握。这与参加三级考试的学生的反馈是一致的,普遍认为阅读难,生词多。我们以一本高职高专教材的语言使用来看看词汇的使用情况。教材共有37198个字符,可以识别的大概五千三百词左右。 以学生学习两遍考虑,重复出现频率的词达到学生需要掌握的七或八遍,仅两千词不到(有部分字符不可识别)。可见此教材的内容偏少,学生需要重复学习记忆。以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人只学一遍,管理和课时安排都不及中学紧,学生是很难达到要求的。以一套四川省三级试题(2009年12月)分析,字符(to-ken)2812个,单词1051个。除去不可识别的单词,总共九百多词。这套题不包括听力。以试题单词容量来看,应该算简单,但学生反映较难,过级率也不高,仅百分之三十左右。

三、关于高职高专词汇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