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群能力提升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

岗位群能力提升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

摘要:当前社会成人教育以及中高职衔接教育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型人才需求逐步扩大。基于此背景,对于职业技术型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以及在企业中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学业水平和实践经历的要求,本文按照不同岗位要求,对机电一体化学生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调研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引言

就目前社会现状分析,职业技术型人才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衔接,另一种则是职业技工再次入校的成人教育。针对此两种情况各有不足之处,就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衔接而言,大多数学校只是做到了名义以及学历文凭上的衔接,但是却疏忽了知识教学的衔接,导致部分学生理论知识不足,基础职业技能重复训练,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对于成人教育,由于大多是社会就职技工就读,普遍存在着课程缺勤严重、学习积极性差、学历较低导致的部分知识无法理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使大部分成人教育职工毕业以后,只是学历文凭的变化而没有理论知识的增长。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分别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对现在的教育体系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使职业技术人才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培养真正的职业技术与理论知识双类型人才,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2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难点问题

2.1教学环节的设计形式化

在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这直接导致了教师的教学缺乏合理性,同时,也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中选择了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2时间分配不合理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首先,便是理论教学时间过长,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这是导致学生知识吸收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第二,学生的实践训练不足,当前的教学课程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教师的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倘若理论授课时间过短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充分,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实践效果。如果学生的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实践操作。因此,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保证学生在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

3中高职衔接分析

中高职衔接目前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级职业学院的招生生源问题,相对于直接招生,中职生源存在着已有理论知识基础、掌握基础职业技能、更加专业化等优点;同时,中高职衔接体系也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批更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与理论知识双类型人才。那么,应该如何评判中高职衔接是否达标,就成为了中高职衔接的最重要的一道关,在评判中高职衔接是否有效时,不应该单单以证书文凭的学历变化作为标准,更应关注的是培养的高职人才是否达到了相应的理论技能培养标准与要求。其次就是判断专业性是否达标,因为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会存在需要更换专业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专业知识学习上的衔接困难,有效的衔接应该是让学生的技能以及专业知识都得到全面的发展,绝对不可以通过牺牲理论与专业实践中的一个来满足另一个的需求;这样的中高职衔接才更加有意义,才能够真正做到培养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双类型的人才。对于中职人员与高职人员而言,两者侧重不同,这也就造成两者将来的岗位不同,就中职教育来说,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注重实际操作;而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总结为两者岗位目标以及教育模式的不同,那么我们就应根据两者的特点分别安排不同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做到的就是培养人才,所以更应该面对不同受教育群体安排不同的培养方案;而且在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设置上,也应做一些改变,对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专业不对口以及专业课程无法有效衔接,造成不必要的基础实践重复以及部分学科专业课程知识没有基础,课程展开难度大的问题,建议在中职人员的培养过程中,不应该存在就业与继续求学的冲突,在培养期间,应该实践技能与基础理论两手抓,在中职人员毕业的时候,专业技能能够达到就业标准,而理论知识基础也可以达到想要继续深造高职的标准,如此改革之后,虽然对中职院校受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弥补改善了中职受教学生不重视理论知识的缺点,在中高职衔接时,也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优秀的生源,进入高职院校后也能更好地接收学习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就高职院校而言,教学工作的展开难度也大幅降低。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重复实践培训一类的资源浪费,还可以使中高职衔接达到更好的效果。

4职业技工人员参加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中职院校毕业的技工人员为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推动创新科技向实体科技转化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现在的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口十分巨大,随着区域产业的不断升级,技术的不断革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这就意味着一个企业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须注重员工的职业技术培养,但是这将会带来较高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投入。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高职院校的联系就日益紧密,更多的企业愿意将高职院校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可以接收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一些企业的员工还可以到高职院校进行培训,这就是目前社会成人教育发展的背景。目前成人教育院校的授课标准基本是按照全日制授课体系来安排的,这就造成了部分受教人员长期旷课,出勤率低的现象;而且在受教学员中,大部分学历都比较低,面对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的授课标准,有些专业内容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这样一来,教学工作的展开难度自然也会加大;而且由于存在部分所学知识与目前实际从事岗位的应用技能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这样一来就造成学员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进一步影响成人教育的招生教学工作;目前成人教育还有网上授课的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这种方式很难有效地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且不能很好地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必然影响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影响力与认可度。对于此类问题,考虑到学员从事专业岗位的不同,建议对不同的岗位人员进行不同的专业课程安排以及制定不同的授课培养方案。对于职业技术人员而言,应该是岗位与教育相对接,出门就能上岗,完全可以按照岗位群职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对于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的不同等级的职工,应该根据等级来安排不同的专业知识教学;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电气维修、机械设计等专业技术岗位,其对产品的设计、工作原理、控制技术等要求较高,针对此类学员,应该适当地加强电子电工技术、PLC控制、三维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技能课程,而对全日制培养方案中的大学语文、创业基础、职业规划等课程应适当减弱,采取减少课时或者网上授课的方式,尽量将资源安排到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课程上来,以加强学员的积极性,并减少不必要的课程配置上的资源浪费。对于评奖评优的标准,也应该异于全日制高等职业学生,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应该以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为考核标准,真正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甚至可以直接将成人教育考核与企业评奖评优制度挂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员的积极性,改善授课过程中学员积极性不高、课堂出勤低以及教学工作难以展开的问题。

5结语

基于岗位群以及岗位能力递进的原则,无论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中高职衔接还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成人教育,都应该注重对于岗位以及教学课程设置的对口性与相关程度。并且,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以及高职学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当基于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岗位需求,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其他全日制教育的结构体系建设。在中高职的衔接过程中,应注意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的连接性,高职教育应该是中职教育的延伸,而不单单只是一个学历文凭的变化,应当在高职教育理论中可以看到中职知识点的延伸,避免教学脱节;增强高中职衔接的专业对口性,以防带来过多的基础技能实践训练的资源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对中职培养计划进行改革,让就业与深造不再冲突,在中职毕业时应达到继续深造的理论水平,以及直接就业的职业技能水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的作用。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成人教育,更应该注重对不同职业的不同培养计划,注意与全日制教学计划的区分,将资源更有效地运用在为地区培养人才方面,提升学员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不断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地区与社会的经济产业发展。

作者:甄帅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