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生产管理范例

工厂生产管理

工厂生产管理范文1

1.1专业人才匮乏,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调查发现,在原料、人工、水、电成本及折旧等方面不同企业差异不大,关键在转化率,而解决转化率的关键是技术人员,快速发展杏鲍菇工厂化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奇缺,与小规模季节性生产在技术层面完全不同,工厂化生产技术和管理难度大,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方式和管理知识老化的现象,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工厂中真正专业的大学或专科食用菌科班人才很少,很多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很难找到满意的技术人才,难以应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跟不上,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专业化人才的不足影响了工厂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得技术,又不知道技术的重要性,没组建好自己的技术团队,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也没有充分了解,对如何成功制作栽培包的方法技巧不够,特别对菌种的使用与新品种研发、菌包生理成熟后诱导菇蕾形成的机理和方法缺乏基本了解,对子实体发育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不能正确调控,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成功率。

1.2现代企业运作理念缺乏,管理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自身管理缺失,没有建立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过分依赖技术人员,使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目前,许多工厂化生产企业难以发挥工业化生产方式所应有的效应,很重要的原因是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工厂化企业管理除了专项技术外,还应有设施工程、电器自控、环境工程,甚至经济管理等技术的支撑。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杏鲍菇生产企业管理,认识不到栽培技术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多专业分工协作,精细化管理,才能够产生效益的道理。由于不重视企业管理,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一线员工量化指标管理的具体方法,造成工人不按操作规程去做,经常发生制包污染杂菌率、畸形、生物效率低等问题。另外,一线技术人员、熟练员工能够安心从事本职工作,也是管理层面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2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2.1投资前进行杏鲍菇市场现状分析投资前先对国内杏

鲍菇工厂化生产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投资项目作可行性研究。一方面了解工厂分布与规模、设施与技术能力、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主要了解当地的消费习惯,区域主要批发市场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价格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市场饱和时的产销动向以及新消费市场的开拓等。只有对市场的需求情况做具体全面的了解,才能以销定产,确定生产规模。

2.2设计建造专业化厂房

按正规标准设计建造厂房,合理化设计安装设备,工厂规划建造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是栽培稳定的外因,也可节省能源、提高效益。杏鲍菇标准化工厂的设计以生产工艺为基础,物流转运方便快捷为前提,要考虑空间使用效率和车间内工作的便捷性,根据日生产量,合理布局各区域面积,还要考虑栽培车间的保温性和温、湿、光、气的调控系统。根据生产布局一般分为5个区域(表1),Ⅰ区为无菌区,包括冷却室和接种室;Ⅱ区为培养区,对洁净度有着严格的要求;Ⅲ区为搔菌、栽培、包装区,对环境的整体要求较高;Ⅳ区为操作区,包括装瓶和灭菌区域,对环境无特殊要求;Ⅴ区为废料区和原料堆场,是灰尘和杂菌较多的区域,有菌区与无菌区需合理布局。厂房设计包括拌料车间、装袋车间、灭菌车间、冷却车间、接种车间、发菌车间、出菇车间、冷却包装车间。按杏鲍菇栽培特有的工艺流程来进行设计,所需的设备要与车间相匹配,发菌和出菇车间主要是考虑四大系统:通风系统、加湿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光照系统。温度调控主要是通过制冷机组进行控制,制冷机组的选型和匹配需根据菇房大小、最大容量、不同菌种的菌丝培养及子实体生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比较了解,具备规划设计能力的有资质的单位确定建设方案和布局图,并设计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基建、给排水、暖通、净化工程及配电等的详细施工图,再选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

2.3组建稳定的技术及管理团队

2.3.1组建技术团队,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转化率。投资建厂前需建立一支通晓杏鲍菇理论知识,精通本职工作,有很强的研发能力,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科研技术队伍;要有一个在技术上能统筹兼顾的技术总监,组建技术团队,菌种生产组组长、拌料组组长、灭菌组组长、接种组组长、发菌组组长、出菇组组长等一线技术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领导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相互配合班组长或研发主管工作。生产操作人员都需经过专业培训,培养其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能严格遵守企业的生产规程和劳动纪律,能熟练承担并圆满完成本职工作,解决工厂化生产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保证产品质量。

2.3.2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组建管理团队,节能增效。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不仅需要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队伍,而且需要管理水平高,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人才队伍,依托现代工业技术,把生物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化学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和成熟技术引入到生产过程。通过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积极协作调控,达到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

2.3.3建立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要。建立企业员工培养、培训制度,企业可与科研院校展开合作,积极引进、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注重员工培训,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建立、完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避免重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流失,满足工厂化发展的需求。

2.4建立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作业体系和生物生育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农业企业是新事物,应以工业视角,结合农业生产特点,进行经营。做好企业经营,单纯从技术层面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从管理层面着手,认真有效的管理是工厂化栽培的核心。建立的生产和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从原材料采购、菌种生产、菌包生产、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一直到产品包装、出厂、运输、上货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操作规范要求。同时,要制定生产线流程及标准、生产岗位标准、管理岗位标准,形成符合杏鲍菇工厂设计条件和杏鲍菇生长发育规律,切实可行的、系统的生产方式,使杏鲍菇在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行连续的可控生产。

3总结

工厂生产管理范文2

 

涤纶二厂短丝分厂下设3个生产车间,3年来通过基层建设达标、升级活动,1996年3个车间同时取得了总公司基层单位建设A类车间达标,一车间经验收合格,成为公司的“优秀车间”。围绕基层建设达标、创优活动所取得的一些成效,归纳起来主要就是“明确三个要求,加强四项结合”。   一、明确“三个要求”,夯实管理荃础   所谓明确“三个要求”,就是统一一个认识的要求,解决一个难题的要求,坚持一个标准的要求。只有明确了这样“三个要求”,才能将创优活动的基础工作做深、做透、做细。   1.统一一个认识的要求。   有不少同志认为:“生产装置只要把生产搞好就行了,搞这些‘虚’的东西,没有什么用场,不值得化大力气去抓,只要能应付上面的检查就行”。在这种应付的观点支配下,基础管理工作就不可能有扎实的基础,更不可能逐步形成有较高管理水平的科学管理体系.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现代化的生产装里,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谋求长远发展。而这一切,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管理为依托。一个在基础管理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的部门,要想一下子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其结果是难以想象的。分厂领导班子在形成这样的共识之后,狠抓基层建设的思想认识便逐步得到了统一   2.解决一个难题的要求。   基层建设和基础管理工作一般不容易做好。这项工作难就难在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枯燥、繁琐,不是一朝一夕、一嗽而就的事,所以很难持之以恒。尽管有些内容可以用“突击”的方式补出来,但更多的东西需要日积月累、持久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真实可靠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始资料。   因此,能否保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始终如一地按照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来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成了我们最大的难题。前两年,我们的达标创优活动常常给人一种“技不如人”的感觉,尤其是基础资料特别缺乏。为确保主体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各车间选派了一批责任心较强的同志,对各专业条线的工作资料实行专人负责,并定期交由车间分管领导进行检查,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局面。   3.坚持一个标准的要求。   为坚持达标、创优标准,我们对考核细则中的六大要求,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可以说,考核细则中的每一个条款,都能从我们的基础资料目录中,找到相应的材料。在基础工作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求各部门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切实把达标、创优活动放到装置生存和发展的“大处”来认识.严格按照基层建设达标、升级标准来开展工作:在严格按照达标开展工作的同时,我们并没有被这些具体的细则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而是大胆地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更具实用性、指导性和富有自己部门特色的基础工作,纳入到达标、创优活动的范畴之中。例如对整个分厂生产运行状况及成本考核等内容,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做法.就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推广应用的极具实用价值的科学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我们自己的基层建设活动.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四项结合”,发挥墓层潜能   在开展基层建设达标和创建优秀车间、班组的工作中,容易产生的一个误区.就是为达标而达标、为创优而创优。因而.往往很难与生产工作及日常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所强调的“四项结合”,就是针对这一症结而提出的。所谓“四项结合”、就是指达标、创优工作要与生产管理相结合.要与安全管理相结合,要与劳动管理相结合,要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   1.基层建设达标、创优工作要与生产管理相结创优工作如何与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起到拓宽生产“瓶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基层建设工作服务于生产的目的,是困扰我们的一个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分厂在厂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了这套管理系统,短丝分厂班组间的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劳动竞赛便有了过硬的考核依据,现在职工们一到岗位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上一个班组的工作情况,从而发现自己的“软档”在哪里。同时也激发了职工努力降耗的积极性,班组之间你追我赶,找差距,比水平,比贡献,形成了令人振奋的竞争氛围。从而推动了班组建设,使班组从无序管理、盲目管理,走上了有序管理、自主管理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由于运用这套计算机信息系统,使我们在达标、创优活动中真正尝到了甜头,以往产量、质量、单耗、成本、劳动纪律、环境卫生等指标,只有少数几个管理者关心。如今人人都能及时从计算机中得到全面的了解,并且能根据自己所在班组生产任务完成的好坏,计算出自己本月可以拿到多少奖金。这样一来,关心产量、质量、成本、单耗,再也不是少数几个管理人员的事了。车间主任们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关心生产指标的人多了,分挑我们肩上担子的人也多了,所以压力也就轻了,工作也比以前好做多了。班组上去了,车间的整体水平也就明显提高了”。   由于我们在达标、创优工作与生产管理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切入点”,因而主要经济指标不断被刷新.1997年1~7月份,在公司开展的“减少和消除非计划停车劳动竞赛”中,除5月份本装置停车大修外,其余各月全部获奖,从而极大地激励了基层班组和车间的创优热情。据统计,1993年短丝分厂的产量为6.05万吨,一等品率为94.97%,熔体单耗为1109公斤/吨.而1997年的计划产量就高达6.6万吨,一等品率的计划值为98沁,比以往提高3.03%,熔体单耗的计划值为1040公斤/吨,比以往降低单耗69公斤/吨。仅熔体加工成本一项,就比计划值降低了372.6元/吨。#p#分页标题#e#   2.基层建设达标、创优工作要与安全管理相结   短丝装置有“三多”,即刀具多、传动设备多、女同志多,加上现场环境比较恶劣,前几年机械轧伤、勾刀划伤的事故屡见不鲜。短丝分厂的安全事故,几乎占据了整个涤纶二厂总数的70环左右,成了涤纶二厂名符其实的“不安全因素”。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分厂下大力气抓安全管理,从小事着手,狠抓安全隐患。针对上述“三多”,首先抓上岗必须戴工作帽这样一件小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分厂却为其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开始不少职工不习惯戴工作帽,尤其是女同志更是嫌这顶帽子“难看”。当时,上上下下众说纷纭,分厂领导班子经过讨论,认为必须把这顶帽子,作为树立分厂狠抓安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的标志,一抓到底。   其次,是狠抓安全工作的“四制”建设,即每天对口检查制、每晚巡回检查制、每月考核制、每季曝光制。使一些不重视安全工作的同志,既受到具体制度的约束,也受到舆论的压力,从而逐步培养和形成一个以讲安全为光荣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再次,以强化安全操作规程教育为基础,规范班组安全学习。分厂领导全部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班组安全学习,班组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受到了总公司安全检查组的肯定。由于分厂上下的共同努力,分厂的安全事故基本上得到了遏制。   3.达标、创优工作要与劳动管理相结合。   劳动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将在整个职工队伍素质上得到体现。所以,在抓劳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建设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放在首位。通过抓《岗位培训教材))9勺编撰工作来强化职工岗位技能的培训。为推动短丝分厂的职工培训工作,强化职工岗位技能的锻炼,自1995年7月起,分厂先后编撰了《涤纶短纤维“星级工”岗位培训教材》,共5册,近88万字,有力地推动了装置内“三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提高职工岗位技能奠定了基础。   各车间依据这套教材,频繁地组织职工展开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因此,又逐步形成了为每个职工建立一份“技术档案”的想法。这份“档案”不仅包括了每个职工参加各类比武和练兵活动的成绩,而且还记载了他们在安全、劳动纪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在我厂上岗聘约工作中,这份材料意外地帮上了大忙,使我们对职工进行评定时,再也不会像以往那样拍脑袋、凭印象,闹出许多纠纷来。   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份“档案”,目的是为今后增资、评优以及竟争上岗等工作提供真凭实据。通过抓集体交接班制,规范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来确保接班人员对上一班生产情况有一个准确、全面的了解。分厂领导率先垂范,每天早晨6:30左右就来到生产现场,了解生产运行状况.检查集体交接班的执行情况,数年如一日,为全体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如今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领导在不在场,各班组均能自觉地按照要求,做好集体交接班工作。由于分厂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因而在抓好集体交接班同时,职工队伍的意志力和责任心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基层建设达标、创优工作要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在推进基层建设达标工作中,我们也尝到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甜头。例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启用后一些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经济指标变得更为直观了。因此,班组与班组之间便摆开了“擂台”.相互暗中较劲。分厂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加以引导一方面,由分厂工会牵头组织开展以争夺“金杯”为主题的劳动竞争,另一方面.又要求各车间通过班组长会、生产骨干会以及副班会、对各班当月的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引导班组开展竞争,缩短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这项引导工作为班组开展自主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与此同时.党群组织所开展的“员工标杆岗”、“青年文明岗”的创建活动,也为培育先进集体和个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落到了实处,并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工厂生产管理范文3

1.1施工环境狭长多变

市政工程属于狭长带状线形工程,与建筑工程相较而言,更容易形成流水作业,但是因为整个工程的全面展开,各种管线施工均是见缝插针,没有实现齐头并进的效果,进而很难实现市政工程施工的流水作业。在狭长的作业环境中,施工人员经常需要进行作业位置调动或者角色转变,在道路施工中,经常是由很多的管线施工单位完成施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多次的开挖、填土操作。施工人员面对的施工环境经常是变化的,可以说一日三变都不为过。市政工程点多线长,施工单位投入的安全防护设施与措施无法全面覆盖整个施工现场,并且在出现损坏、丢失等情况的时候,无法进行及时修复,致使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漏洞与安全风险。

1.2无法实现施工现场的完全封闭

封闭施工指的就是阻止大量机动车进入施工进场,在一条道路两端与一些巷口设置围挡,不是完全隔离行人与车辆的进入。一般而言,施工道路沿线有很多的居民楼、商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出行等。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根本就没有设定相应的限制,导致施工现场有很多人围观,同时也是消磨时间的好地方,进而对施工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导致施工管理难度增大。

1.3工期要求紧张

现阶段,市政工程施工工期要求均比较紧张,项目部只能以确定的完工日期倒排施工进度计划,导致在施工现场的有限时间与空间中,出现了大量人员、机械设备劳作不休的情况,经常出现人困马乏的现象,为施工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1.4安全文明施工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居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越来越高,现场施工噪声大要举报、施工现场道路难走要举报、扬尘要举报、下水道堵塞要举报、没有电视信号、通信讯号等也要举报,也就是说,一定要确保施工周围民众的正常生活与安全不受影响,要不然就会向有关部门反映,进而对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一定要全面落实安全文明施工,这样才可以尽量减少民众反映情况。

1.5施工人员组织观念、安全意识薄弱

现阶段,大部分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都没有培养自己企业的人才队伍,在接到工程项目之后,均选择劳务公司予以劳务分包。而施工人员和项目部之间经常是短期雇佣的关系,施工企业、项目部对这些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较为匮乏,在施工中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人员组织观念、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施工的顺利完成,还会留下很多的安全隐患,影响了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2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2.1强化企业最高管理人员的价值观与安全理念

一个合格的企业最高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工作,并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安全理念,制定符合安全政策的规章制度,保证其全面落实。在实际施工中,不仅要重视安全理念的落实,还要尽可能满足业主、工作人员、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效益。除此之外,企业最高管理人员一定不要只是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安全生产有所忽视,可以说,安全生产才是企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2.2全面落实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大部分企业不是没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只是在进行落实的时候,进行了一定的选择,致使一些规章制度成为了一种形式,严重影响了其落实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而言,企业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与系统,监督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并且对相应的职责与权力范围进行明确,保证各项工作均符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效果,顺利完成施工项目,还可以节省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2.3加大安全措施资金的投入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要想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就一定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保障,安全不是只需要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与意识,还要保证各类安全防护设备与现场安全维护设施的使用,同时也要购买一些安全生产所需的材料、设备与仪器。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就一定要投入相应的资金,这样才可以保证各项安全措施与防护设施的全面到位,进而实现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

2.4强化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总结与评审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是否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安全管理效果,是否实现了安全生产目标,是否提高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是否全面落实了安全防护措施,这些问题均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与评审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与评审,为以后相关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可靠依据,促进市政工程施工的高效完成。

2.5维护与激励安全管理人员

目前,人们对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均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属于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其经常处在一种尴尬境地。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一定要维护其地位与权力,尽可能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利用一些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并且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工程施工效率。

3结束语

工厂生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井下作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井下作业施工概述

井下作业施工主要针对油田生产过程中,油水井出现的故障进行处理,尽快恢复其正常生产的过程。实现油水井的维修、大修以及增产挖潜技术措施,有效地保护油水井,更好地为油田生产服务。井下作业施工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风险,如果不及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应对安全风险,使井下作业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必将带来安全问题。如由于人员的违规操作,引发安全事故。岗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安全隐患排查,使井下作业设备带病运行,势必会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到井下作业施工的正常进行。

1.1人的不安全行为

如果井下作业岗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自身的安全操作意识差,缺乏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不熟练,势必会引发安全事故。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没有落实,员工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欠缺,对于岗位员工自身就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作业环境的影响,岗位员工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影响到安全操作。由于操作行为不能正常发挥,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如果岗位员工的健康出现问题,会制约技能操作,因此,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比较严格,患有严重的疾病,如心脏病等,不允许从事井下作业施工。

1.2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作业队的资金问题,井下作业的设备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如果不到位,设备就会处于危险的状态。随着设备服役时间的增加,设备的零部件老化,也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果井下作业设备设计上存在缺陷,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就能够体现出来,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对设备的操作方式不当,也会引发事故。对于井下作业设备超负荷运行,是最大的安全隐患。有的作业队由于条件所限,使用较小的作业机,进行大功率的作业,势必会降低作业机的使用寿命,而且存在着安全问题。

1.3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井下作业施工的环境都是在野外,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刮风、下雨、下雪,都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转,对井下作业施工工序的影响也比较大。环境因素是无法抗拒的,需要井下作业施工人员克服环境的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解决环境问题,保证正常的井下作业施工。

2井下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井下作业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井下作业施工的特点,对于油水井的管柱进行操作,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通过对安全隐患的排查,解决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提高井下作业施工的安全系数。如果起下管柱的作业过程中,没有更好地检查和维护刹车系统,由于刹车失控,就会发生顿钻事故及卡钻事故,严重的情况会引起井下落物,给井下作业修井作业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的费用。在射孔作业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井喷事故,造成井场的污染,严重的情况会发生井喷失控事故,给井下作业施工带来重大的损失。没有优选合适的压井液,或者由于射孔设计不当,引发射孔失败的情况发生,没有很好地为油气流入井建立通道,引起井筒的污染等情况,给油水井的正常生产带来危害。进行水力冲砂以及压裂等井下作业施工时,由于砂石颗粒的因素,存在沉砂及卡钻的隐患。如果水力压裂施工混砂比过大,很容易引起卡钻的事故,给井下作业施工带来严重的危害。高压作业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管线泄漏穿孔等问题的出现。如封堵出水层位,压裂以及气井的作业等,均处于高压的作业状态,一旦压力控制不好,就会发生井喷等事故。给井下作业施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必须对高压管汇进行试压,达到设计标准,才能进行高压的井下作业施工。进行酸化作业施工过程中,由于酸液的高腐蚀特性以及高压的作业环境,很容易发生酸液中毒的事件,设备和管线也由于老化,很容易发生泄漏的现象,为了达到酸化作业施工的效果,酸化结束后,立即进行替喷和洗井,防止对管线和设备的影响,延长管线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2.2提高井下作业施工现场安全的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井下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应用安全管理体系,合理控制井下作业施工,确保井下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不断提高井下作业施工水平,更好地为油气田的生产服务。

2.2.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并建立奖惩制度,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事故进行严肃处理,引起岗位员工的重视,对于安全生产中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奖励。不断提高井下作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其更好地遵守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避免违章指挥以及违章操作行为的出现,解决了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对井下作业施工技术的优化,不断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措施,提高井下作业施工的效率。

2.2.2实施HSE管理体系

执行体系文件的要求,实施领导承诺的原则,全员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执行,建立各种体系文件,对井下作业的全过程实施安全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执行体系中的二书一表,对井下作业的施工进行规范化管理。设置专职的体系管理人员,实时对井下作业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及时纠正岗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实时进行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帮助岗位员工排查安全风险,保证井下作业施工的安全。

2.2.3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为了提高井下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组织安全培训。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实施持证上岗的要求,经过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的人员,获得合格证书,才能从事井下作业施工的工作。对于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井下作业专业知识、安全操作技能、井控知识以及HSE管理体系知识的学习,需要对全员进行培训。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井下作业施工人员的素质,提高安全操作的水平,有效地解决井下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故障问题,保证安全施工,顺利地完成井下作业任务。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井下作业员工的素质,使其掌握应急事故的处理方法,能够判断和处理异常的情况,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井下作业事故。通过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效地削减风险源,对各种风险进行动态管理,消除安全风险源,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施工,解决人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岗位员工的安全操作,提高井下作业施工的安全系数。

2.2.4强化井控管理

井下作业的最大的安全风险是发生井喷事故,为了避免井喷事故的发生,实施井控管理,利用各种井控设备,对井下作业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如使用井控的井口装置,能够达到封井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井喷的问题,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不断对员工进行井控知识的培训,实施防喷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一旦发生井喷等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降至最低。确定井控管理措施,通过专职的井控管理人员,对井下作业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实施检查和验收井场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尤其井控设施的应用,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保证所有的井控设备发挥作用,提高井控管理水平。

2.2.5促进井下作业设备的更新改造

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障井下作业施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井下作业设备安全运行,才能达到正常的起下管柱,正常实施井下的技术措施。否则很难达到安全施工的标准。要求加强井下作业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有操作合格证书,能够及时发现井下作业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保证井下作业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有效地保证了井下作业施工的安全。

3结论

通过对井下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研究,提高了井下作业施工的安全,不断应用新工艺技术措施,完成井下作业施工任务,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通过对井下作业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时有效地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对井下作业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的安全风险管理,杜绝各级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井下作业施工人员的素质,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促进井下作业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显巍.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及管理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2):83-83.

[2]颜辉,高勇.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4).

[3]王文启.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3(4):312-312.

[4]辛俊杰.加强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环保管理的措施[J].小作家选刊,2016(10).

工厂生产管理范文5

呼吸进入的方式过敏产生

正当如同所有蛋白质对于人体呼吸来讲都不太适合一样,如果是对于某些雾状微粒的酶制剂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吸入,那么就能够引起在有些人体中产生不适效果,也就是过敏。反复吸入方式过敏的产生一般分为两个过程:第一,这个过程也叫做敏感性过程,就是每当有些人通过吸入的方式而最先出现在过敏原之前。比如说酶制剂、屋内飞尘、花粉等等。sda中曾经说道,假设呼吸进了充足的酶制剂,那么就会出现过敏性抗体。而且只要出现了这种抗体,那么这些感染的人就都对这种酶制剂敏感。但是,这种敏感不算是一种缺陷,因为并没有过敏的具体表现。第二,这个敏感的个人如果再次暴露在这种环境当中,那么就会发生所有过敏能够表现出来的现象。对于酶制剂的过敏,和大多数过敏都比较类似,就像是花粉、飞尘、头发过敏等等,就会出现打喷嚏、咳嗽、淌眼泪或者流涕等。这些现象只在处在这些环境中发生,一旦停止暴露,也就会不见。但是不是全部的人都能出现这种状态,要看这个人体制的过敏程度和酶制剂和人接触的程度。

对于化工厂生产中酶制剂管理方式

1.对于产品设计方面进行管理

根据观察就可以看出,酶制剂的物理属性和大多数在空气中悬浮的微粒中非常类似,那么就确定了它的一些性质。所以说,对产品进行什么样形状的设计,往往决定了工程技术调控、运用次序、和要求对所雇佣的人提供充足的具有预防效用的预防设施类型的挑选。酶制剂的悬浮颗粒,呈现的物理状态不一样,可以是用液体小颗粒、烟雾颗粒、固体小颗粒、或者飞尘等等。面粉一样的酶制剂对暴露在外的可能性非常的大,因为这些酶制剂非常可能分散开。用微粒状态的酶配方可以将酶颗粒约束住,这样能够避免这种颗粒出现在空气里面。虽然这些酶制剂具备非常低的扬尘能力,但一定要非常谨慎的不让他们被变成碎状。

2.对于工程技术操控方面进行管理

对于工程技术的操控包括对指定产品外型和生产技术进行调控。比较专业的通风学者应该凭借和设计操控的方式。比较主要的阶段,比如说整体的工厂和设施设计、功能检测、系统维护、技术操控和技术改变等进行处理。在对化工产防止产品进行生产中,对于通风管理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且严格实施。不仅仅是通风方面,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学产品因为尤其特殊性,如果操作不当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说,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化工厂的每一项操作。这些操作对应着一系列的专业技术,对于这些技术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3.对于实际操作调控方面进行管理

在调控酶制剂的漂浮颗粒中,合适的实际操控过程也是十分关键的,而且一般和工程技术操控和个人预防设施一起使用。这个操控的最后作用在设施方面应该包涵保证没有可以看见的微粒一遍又一遍的溅出;最大程度减少酶制剂和人体皮肤的触碰程度;防止延长的非长期检测设施;和预防发生和悬浮颗粒的产生。要注意以上方面,就应该注意对个人卫生和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管理,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最大效率的进行管理。

4.对于个人预防设施方面进行管理

工厂生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化工生产,控制技术,现场仪表。

0引言

化工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需要仪表的作用,借助自动化仪表的使用,可以及时反映化工生产的实际运行状况。因此,对化工生产装置仪表的使用、维修与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需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场仪表管理与维修的水平,使得化工生产的安全系数得以提高。

1化工生产装置现场仪表管理与维护的特点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最注重的是安全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化工企业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要做好化工生产装置现场仪表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是安全运行的基础,是直接掌控化工企业的机器。对于连续处于高强度运转的机器而言,定期的保养与维修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最渴求的是工作效率的提升,其不仅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在保证化工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确保化工产品的生产效率,为此,其脱离不开各个仪表的安全运转,反过来讲,化工产品的质量和销量也完全建立在仪表的正常使用之下。

2现场仪表的管理与维护策略

(1)提高化工仪表的操作。化工生产装置现场仪表离不开化工仪表工作人员高度的职业素养和超强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化工企业要对化工仪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熟练性,还要确保工作人员具备主观意识的自我完善的能力[1]。为此,技能需要持续性更新,考核也要定期举行。对于企业中年龄比较大的老员工,应利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工作,将传统的管理思想拒之于千里之外,拥有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理念,及时改进化工生产装置现场仪表的管理方法,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优秀的职业素养,进而将仪表的误差最小化,仪表的计量精度得到保障。

(2)加强对现场仪表的检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然而,新型仪表的使用要求测量原理和落伍的维护策略有所改善和适当的改进。为此,工作人员要及时学习、掌握与各种各样的仪表相关的知识,对仪表出现的各种故障及时排查。在正常情况下,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档次,也为仪表的使用带来了更好的基本保障,使得整个化工生产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转。对化工生产装置现场仪表而言,最重要的是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同时,还要严格注重检测仪表的保养与维护工作,虚假数据资料严禁出现在工作过程中,其会为化工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通过调查发现,各种各样的仪表和仪器会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磨损和老化的现象,随之会对测量的精确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需要工作人员对仪表和仪器进行仔细的检查和维修工作。如果是偏差较小的情况,可以对其予以适当的调试处理;如果现实数据和标准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通知相关的计量管理部门,令其对仪器仪表进行专业的校正与维护工作,使得测量数据拥有一定的准确性,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针对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要予以及时上报,避免时间上的滞后性为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全面掌握化工仪表性能。一般而言,工艺指标才是化工生产装置现场仪表的基础,根据安装的位置不同,其发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现场仪表实际管理中,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维理念,对不同问题予以恰当的分析,进而对化工仪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予以全方位的把控和掌握。除此之外,化工企业要定期举行培训工作,加深工作人员对生产技术维修知识的了解,对化工仪表的使用以及其作用都有深度的认知,使得仪表的运转更具有持久性和有序性,为仪表故障的判断带来更佳的及时性和有序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维修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成本浪费现象。不同的仪表所具有的功能是依据其实际使用位置和情况而定的,因此,工作人员要结合自动化仪表使用情况和使用环境采取适宜的调试措施,而不是自作主张,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4)重视化工生产日常保养。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维理念,注重仪表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加大对化工仪表保养与维修的力度,认真对待化工仪表的巡查、校验、防水检查以及防小动物检查,与此同时,要格外注重仪表的散热性和保温性,对化工仪表的使用性能予以全面检查,禁止化工仪表出现过压或泄压的现象。针对化工生产中的压力变送器和调节阀等部件,要格外注重检查工作。对化工仪表要予以定期校验,通过与化工仪表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化工仪表的误差性,进一步为仪表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2]。在仪表检修与维护工作中,需要循序渐进的过渡阶段,即事后检修到事前检修和预防性检修,不仅仅为了在最大的程度上降低劳动强度,还为了减少仪表故障的发生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值得一提的是,在化工生产中,对于数据传输和数据采集的要求很严格,尤其是高效性和准确性方面的控制。此外,仪表的温度也要适宜,尽量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进行清理工作,杜绝灰尘散落和油污累积现象的发生,确保干净整洁,为化工仪表拥有良好的使用寿命奠定基础。

(5)加强技能培训经验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在市场中,控制技术也更为先进化。作为化工企业的工作成员,要及时汲取社会中涌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新知识,对所学的内容予以精进,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概念的学习,都要符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经验教训要及时吸收和采纳,还要在化工企业中拥有特定的共享机制,将经验教训作为一种警示,避免在日后工作重复出现类似事件发生。如此,不仅有效降低了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运行的周期。化工仪表可谓是化工生产之外的一双眼睛。首先,其与化工企业中的所有设备紧密相连;其次,其对化工企业的内部运营情况有及时的反馈作用。促进新员工之间经验交流,对化工企业而言,是一种教育中的进步,对生产工艺来讲,意味着生产安全的保障性。在员工技能培养中,涉及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有师带徒的形式,此外,还有班组员工互相授课的形式和车间组织形式。在员工培训过程中,其不仅利于员工对生产工艺的了解程度的加深,就仪表的配置情况而言,可以达到熟练使用、维修的目的。在员工素质提升的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岗前培训的集中性和目的性,加大队伍建设的凝聚力,通过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条件[3]。

3结语

一旦化工生产装置现场出现问题,其不仅严重影响到化工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转,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要积极重视化工生产装置仪表的维修与保养,提升自动化仪表的控制能力。确保化工生产设备完好无损,保证化工生产自动化更为流畅,按时完成化工任务。

参考文献

[1]黄绪山.化工生产装置现场仪表的管理与维护[J].化工管理,2019(18):132-133.

[2]周孟龙.精细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09):37.

工厂生产管理范文7

【关键词】施工现场;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上升势头,在国民经济中占第四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2]。当前,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建筑体量增加,结构更复杂,施工环境日益复杂,技术难度日益加大,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为提高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3]。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报告,我国建筑业的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在逐渐降低(图1),但死亡人数按时间统计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相关指标,事故的严重性没有降低,建筑业的持续安全生产任重道远。造成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缺乏、建筑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等。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4]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分析各参与方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水平的权重,结合因子分析提炼安全生产的关键因子,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各参建方安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问卷设计

1.1影响因素的确定

在建设施工阶段,项目的安全生产需要各参与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供应单位、保险公司等)的共同参与[4],各尽其职,有效协调,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针对建筑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通过文献阅读,搜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形成初始影响因素列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对初始影响列表进行精炼,确定影响因素[5-9]。将这些影响因素设定为问卷调查的题项,进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问卷调查。

2.问卷调查

2.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针对施工过程的4大参与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因素进行调查(图2)。由于该调查问卷针对各参建方对现场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考虑到管理者对现场安全生产的影响更全面,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更深刻,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掌握更全面,因此本次调查以管理者为主。

2.2调查回收

对本地区25个不同在建项目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对35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价,重要度的分值采用Likertscale对每个因素进行评分,分值的大小代表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1=不重要,2=稍微重要,3=一般重要,4=较重要,5=特别重要。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490份,回收377份,回收率76.94%;回收的377份问卷中,有314份有效,有效率83.29%;按不同的参建单位,勘察设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1.43%、83.33%、84.30%、83.33%。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3调查反馈

根据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从年龄、工作年限、受教育情况、工作职务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被调查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40岁之间,占有效被调查对象75%;工作年限1年~5年达到38%,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占43%;70%被调查对象受教育情况为高中及以下,这也反映施工现场受教育程度低,从侧面反映了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的难度;被调查对象管理层的比例达到69%,能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

3.调查结果分析

3.1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也被称为可靠性分析,是对题项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Cronbachα信度系数法检验内部一致性,α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α值越大题项之间的关联性越强,信度越高,α≥0.7为高信度,0.35≤α<0.7中信度,α<0.35低信度。利用SPSS[4]对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这表明这次的调查问卷是可信的。

3.2各参建方对安全管理的影响分析

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各参建方安全管理重要度评价,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将评价进行分值量化,得到重要度得分,建筑施工现场各参建方重要度得分比较如图4所示。将被调查者对各参建方的重要度评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各参建单位评价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度得分均在4分以上,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施工单位作为重要的参与方,其安全生产直接影响施工现场的安全(2)除施工单位外,建设单位的重要度得分也在4分以上,处于较重要和特别重要之间。在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建设单位协调各参建单位,对勘察单位提出勘察安全要求,要求设计人员考虑设计内容的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要求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监理,建设单位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和协调作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起到重要作用。(3)监理单位的重要度得分在3分~4分之间,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的影响较重要。(4)勘察设计单位的重要度得分在各主要参建单位中最低,多数被调查对象认为勘察设计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影响不大,勘察设计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相互影响较小,主要体现在设计与实际不符需要变更时。

3.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各变量之间有相关性,首先进行KMO检验及球形检验,根据表3结果,KMO为0.789(大于0.5),说明题项的相关性较高,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分布为1600.123,在自由度为384时显著概率为0,达到显著水平,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SPSS[4]进行效度分析,以验证设计的量表能否很好地识别出公因子,分析提取6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如表4所示,累计解释总变异量为75.902%。从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符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因素因子模型的设想,且各因子有很高的相关性,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将所有因素[10]进行归类,按照项目管理“人-机-料-法-环-测”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第一个因子命名为“人”,按当前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情况来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最大,最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规程的落实要靠“人”来完成,此因子包括6、7、8、9、10、11、12、13题项,共解释因子载荷量方差23.321%,这说明调查的结果和工程实际情况相符,“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影响重大,要提高现场的安全生产效率可主要从“人”这一因素着手。第二个因子命名为“法”,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直接原因存在的条件。“法”包括规范的指导文件、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考核机制、有效的事故隐患处理流程等。为减少安全事故,应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实施本单位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此因子包括1、2、3、24、25、26、27题项,共解释因子载荷量方差15.324%。第三个因子命名为“机”,施工单位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简化机械的检查、保养,机械超负荷运作等,这都会带来安全隐患。此因子包括14、15、16、17、18、19题项,共解释因子载荷量方差12.195%,第四个因子命名为“料”。施工现场材料的堆放、运输要符合规定。此因子包括20、21、22、23题项,共解释因子载荷量方差9.417%。第五个因子命名为“环”,不安全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客观基础,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实践表明环境对施工现场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此因子包括28、29、30、31、4、5题项,共解释因子载荷量方差8.321%。第六个因子命名为“测”,合理有效的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此因素包括32、33题项,共解释因子载荷量方差7.324%。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参加方进行影响因子分析,对这些影响因子进行整理归纳,结合各参建方的重要度进行权重设计,为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4.结束语

工厂生产管理范文8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在施工现场中,安全生产管理是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最近一些年,发生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事故很多,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并对施工现场人员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所以相关施工企业需要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重视,并深入分析影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而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民。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现阶段,很多建筑工程在进行管理时,都将成本管理和工程进度放在首位,而却对安全生产管理忽视,导致很多安全隐患存在施工现场中,甚至会引发一定的安全事故发生,这样最终不仅会使施工成本和进度受到影响,同时也制约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就是在具体的现场施工中,缺乏一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样才使得很多安全漏洞存在。由于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导致没有充分重视一些关键作业点,为工程后期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为了将施工成本降低,企业将应配备的安全管理者和安全管理机构进行了削减,从而出现了一人身兼数职的问题,最终使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1.2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对于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而言,因多数建筑工人长期从事着相关的工作,他们对工作的掌握程度,也使之缺乏应有的对安全问题的敬畏心理,导致最终安全意识的缺乏。而其中很多人员有的只是对简单经验的积累,缺乏全面的认识和对专业性的掌握,加之工作素养又较低,缺乏对管理秩序的严格尊重,更多地依靠个人经验操作,缺乏对操作的严格约束,缺乏对标准施工操作不断优化升级的充分认识,还有的为了缩短工作时间或减少体能消耗而发生违规操作,使得现场施工中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而当安全隐患发生时,有的不能够及时辨识,而更多的是忽视危险问题,从而使得出现的危险很难控制。

1.3在建筑施工现场中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现场施工时,并未按照相关要求对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进行计划安排,导致投入到安全管理方面的经费严重缺乏,最终致使安全措施不能落实到位、缺乏安全防护用品以及安全设施老化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使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无法顺利进行,同时也使很多安全隐患存在于施工现场中,时间久了将会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现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1.4机械设备的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来说,其中一项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施工机械设备,也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无法或缺的设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会直接受到所选用的机械设备的合理、先进、适用性影响。故此,需要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工艺、施工方法、施工工序、现场条件、结构形式以及布局,来合理的选择适合的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型号,并对其进行正确操作,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及时保养,从而降低机械伤害、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制度建设

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而言,其想要有效开展,最重要的一个保证因素就是完善的制度,因此,企业要对制度建设进行加强,并将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想要强化制度建设,第一,企业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配置一定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并配备专业性强、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对人员进行管理,并将各项制度和规定认真落实和执行下去,以保证其施工的安全性。如,在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时,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严格监督施工过程,进而确保施工质量。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可以用智能化设备检测机械设备和工程的质量,以便能够清晰了解其中是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及时纠正,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2.2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安全培训

建筑工程想要实现安全建设的基础就是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培训,并提高综合素质。要想顺利实现建筑工程的成本、质量以及进度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必须要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行培训,同时还要使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施工人员应进行安全防护。施工人员在进入岗位之前,需要首先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保证其具备的素质可以胜任工作后,方可上岗。施工人员想要顺利进入施工现场,对其进行针对性、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十分必要。这样,施工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才会提高,并能够重视安全生产,从而使施工安全风险降低,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而使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效益最大化。

2.3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对于机械设备而言,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正确装配,并正确使用,同时也要做好维护和保养,并在施工现场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的人机固定操作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安装检测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使得人员能够按规章规范操作,正确使用,有效保养,从而使每台机械都能充分发挥出作用。同时,施工现场负责人,还要有效协调机械设备和施工生产间的关系,为机械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2.4完善施工安全技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特点以及企业的技术水平,合理选择施工安全技术。并有效应用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材料,并对软弱地基、深基坑、大跨度等项目要编制相应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提前编制好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查专项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是否需要修改和完善。如高支模方案、悬挑脚手架等受力计算的可靠性、材质选用、搭设形式等。其方案的合理性会严重影响到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所以,想要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完善和执行。

2.5将监督检查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严肃查处安全生产隐患

由于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中会有很多安全隐患存在其中,所以,项目部需要建立一定的安全检查制度,从而能够强化对人、机、料、环、法等生产要素的控制。并且班组、操作人员自行检查,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违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若班组长自己处理不好,就向安全人员报告,切记不可拖延和不重视。此外,监理工程师和专职安全人员需要深入现场,加强对安全的检查与监督,如定期、专项、复工检查。并对施工环节、施工现场关键位置、关键工序进行检查。若发现问题,则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并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有效解决。要严格问责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并使其尽快改正,并记录整改过程。

3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最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就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关系着施工质量又对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强化对此管理,加强安全意识。但,就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而言,有很多影响因素存在其中,使得工程很难顺利开展,所以需要针对具体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可以提高工程质量,保证人身安全,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