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范例

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育在突出工具性的同时彰显出人文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高考等升学压力下,往往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容易忽略这一点,而作为一名高中生而言,笔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了如何在繁忙的功课压力下去学习高中语文的人文价值。一直以来,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都是强调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现在的高考制度之下,高中语文的人文性缺失非常严重。这就造成现今高中语文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教育缺乏对于人性的探讨,丧失了精神世界的交流,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笔者认为在应试的压力之下,高中生更应该去保持一份学习的初心,去不断学习语文中的人文价值,使自身的生命更加丰满。

一、人文价值学习的必要性

1.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精神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人品性的重要指标,这种精神的有无也能影响一个人生命的厚度,对于高中生而言其也是衡量品格的重要指标。

2.语文教育的特殊性所在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充满人文关怀以及内涵丰富的作品,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不自觉的受其影响,通过一定的学习则能提升自身的品格,有助于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养成。

3.现今语文人文的缺失性

当今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性的缺失。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更多的传授是应试的知识点与技巧,而同学们受其影响只是机械的记忆,完成知识的储备,即使在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时,其目的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方式就不能体会到教材编著过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二、如何在高中学习中去做

1.以自身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蕴含人文性

新课改对于学习的主体进行了很明确的说明,即高中语文学习的主体就是同学们。为此,高中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针对于这一方面的学习,同学可以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去更多的注意这一方面的内容。我们还可以自由结成小组,每周可以选一位伙伴,让他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认可,从而使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学习中得到认可,这样大家就能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自己更多的自发去感悟学习过程中所渗透的人文色彩。

2.提升课堂效率,适当地加入课外阅读

高中生的学业比较紧张,而且还要兼顾其他学科,尤其是大部分同学就将学业的重心放在了那些丢分比较多的科目上,很少有同学会在意高中语文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而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很多文章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历史故事、散文,还是名人传记等,作者所创造出的文章不只语言凝练,而且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每一句话都渗透着人文精神。为此,作为同学应该改变以分为主的学习,去充分的挖掘教材内容。同时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没有一定的阅读功底是很难说得上具备人文精神的。对此,笔者认为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每周读一篇文章,抄写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然后再写出自己阅读完后的心得体会。积少成多,聚水成河,这样坚持下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能够提升对于文章的鉴赏能力,最终培养起一定的人文素养。

3.举办多种活动,使语文教学更加有趣

语文学习是一项有意思的活动,为此,在基本培养了语文素养以后,同学们也要举行一定的活动,来展示每一个同学学习的成果,进而激励他们更多的去学习。如笔者就经常协助老师举行读书会,故事会等。让同学们将自己一定阶段所读到的故事在好友之间分享,这样的活动不仅会让同学们受到激励与鼓舞,在彼此的交流中,我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从而达到交流读书感悟与经验的效果。

4.尊重彼此观点,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

高中语文课堂的授课主体的同学们,而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去学会应用,而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交流对于同学们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之间要重视平等交流,去真正明白彼此的需求。当同学们说出自身的想法的时候,作为同学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观点,与他们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而不能因为自己觉得问题简单而对其爱答不理。

5.建立评价标准,更好的完成学习计划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给同学一定的学习任务与对于同学一段时间学习的成果进行一定的评定。而在新课改以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机械重复的任务与以分数为本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在实际评价同学们的过程中,并不只以同学们所取得的书面上的成绩为主,而应该更多的侧重于对于同学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同学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整个初中语文的教学体系能够真正服务每一个同学的成长,使每一个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人性化,从而使同学的学习方向也不单单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全面发展,这对于同学们人文精神的培养很有益处。

三、总结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性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从同学们自身入手,号召教师将课堂还给同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应开展适当课外阅读,举办多样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尊重彼此的观点,建立一定恰当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作者:杨韫芝 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已经逐渐引起了高中教学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高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的阅读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本文将对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做出简要分析,旨在于更好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前言:

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新课标改革下的重点教学项目。现代文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语文教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导致高中生对现代文阅读缺乏兴趣,就很难达到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效果。因此,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提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1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现状

首先,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阅读量不足,以及课堂阅读效率低的现象。高中生的阅读量不足,与我国的教育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目前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处于偏重的状态,就造成了高中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然而,高中语文现代文的阅读水平,与学生的阅读量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所以学生阅读量不足,就成为了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效果差的关键所在。在高中语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课堂中的阅读效率,也是影响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其主要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不利于高中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以及审美观念的养成,对提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效率的提升也有着深切的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阅读兴趣低的现象存在,在电子计算机产业不断兴起的社会环境下,网络文学已经占据了高中生的大部分阅读时间,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着严重的影响,由于高中生对网络的依赖,就造成了对语文现代文阅读兴趣低下的现象出现。因此,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通过改变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除了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语文现代文的阅读重点,在于学生对现代文的认识、理解和鉴赏文章美感能力的培养。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系统,来提升语文现代文的阅读效率。

2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途径

2.1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想要有效的提升现代文的阅读水平,首先应该从学生的阅读量入手,高中语文教师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整体认知,以及鉴赏分析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内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列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对课内阅读进行补充和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课堂是学生吸取知识的基本,所以课堂阅读效率是提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基础所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阅读效率来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培养。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

2.2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答题技巧: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不难体现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高中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做正确的引导,积极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兴趣。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新课标有效的引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堂。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应用中,语文教师应采取多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来探讨现代文阅读中的乐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更好的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提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陶冶情操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促进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虽然我国的教育形式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的教育中仍然无法脱离应试模式,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答题技巧进行培养和提高。只有学会抓住问题的重点,才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对陶冶学生情操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以及高中教育机构,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兴趣,并且可以指定合理的及教学策略,以便于更好的提升学生现代文的阅读能力,以及高中语文的整体水平。

作者:黄威武 单位: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欣欣.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J].才智,2012,(35):97.

[2]蒋红.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10):27.

[3]冯国权.探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2):283-283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策略应用

摘要:

合作学习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策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80年代中期在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其理论也日渐趋于成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合作学习作为极为成功的教学策略,已被列入重点的改革对象。

关键词:

合作;学习;高中;语文

0引言

合作学习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现在的学生,一方面是不爱学习、厌学,而另一方面则是喜欢一个人学习。虽然能够静下心来钻到其中,但是一旦遇到问题就需要自己冥思苦想,然而有时并无结果。合作学习是进行灵感与灵感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在合作学习交流中有些问题会迎刃而解,有时也会产生新的想法、新的思路。

1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与所有的教学一样,语文教学也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进行大胆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这是所以教学的通病。现在的学生已不是以前的学生,学生的特点也已不同于以往,那么以往的教学方式就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如今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追求更大的自由,是新式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仅局限于老师,所以教师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方式,采用更适用于如今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现下的学生不爱思考,玩心较大,“寒窗苦读”已经不再适用。那么。当今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很显然,既然一个人无心学习,那么,几个人合作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不错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得到解决问题的信心。而且增加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获得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举三得的教学方法。

2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1“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策略加入了奖励机制,对于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而言无疑是极为有用的。几人一组的小组会为了竞争奖励而更加认真地去学习,这对于学生的高效学习是有利的,会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2.2合作学习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意识,并激发出他们学习语文的潜能。当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被激发后,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可以实现质的飞跃。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得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在不断使用中得到锻炼,同时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教互学、交流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具有研究性的合作学习还能够将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多维性和交互性。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让学生获得类似于科学研究的体验以及相关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因此,将合作学习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合作学习对于改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包括个主要的方面:第一,学习动机适应。即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引发并维持语文学习活动的动因。第二,学习环境因素适应。学习环境适应是指能适应语文学习的场所、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学习能力适应。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也包括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强调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的影响不仅在其成绩的高低,也影响其适应能力。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是使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小组内的学习不是单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起面对困难,那么就需要学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要齐心协力的面对困难。小组成员也学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合理的分配学习内容,那么就需要学生去适应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能力与时间。最后的评判标准是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依据的,所以小组成员就必须通力合作已取得满意的成绩。

3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

合作学习打破的以往面对黑板的课堂模式,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交流讨论。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首先,学生要有自觉意识。如果合作学习中,学生仅仅只是用于聊天,谈天说地,那么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其次,学生之间要相互包容与协调。合作已不再是一个人的学习,学生需要迁就别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能力,这样便不能遵循自己以往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之间会出现摩擦或一些别的问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包容,通力合作。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的每一位都参与其中,这样才会起到想要的效果。除了学生之外,老师在合作学习中也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于指导作用。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解答,并且尽可能的加以引导,但不能将解决思路全部的讲出来,需要使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消极怠工的情绪,或者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或者争论问题的时候恼羞成怒,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这都是有可能出现的,这都需要老师进行调解。当然,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分组讨论,它需要学生的自觉与老师的负责,否则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都应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合作学习策略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才有可能会成为今后教学中的重要模式。

4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极为成功的学习策略,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只要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有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那么合作学习策略就是成功的教学及学习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机制,避免出现副作用,逐步的完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作者:聂中华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十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摘要:

所谓语感就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与运用中形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能快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其也是文学修养中的一种。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语感的培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领悟,使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通过对文字的体验、实践与训练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就从高中语文的视角出发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途径

语文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且在高考分值中占据重要的比例。但是分析近年来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发现,语文逐渐成为部分学生步入优质院校一个障碍。其原因在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导致语文教学陷入很多误区,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但是,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是什么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会感悟

分析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大量名人典故、经典文学与我国古代文学等作品,而由于高中生语文基础、文学素养、理解能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故为不同层次学生语文学习中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为加深全体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悟与理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联系语境进行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高中语文教师在讲到《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文中对荣府的“荣禧堂”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chén)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wěi)彝,一边是玻璃(hǎi)。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zàn)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fǔfú)焕烟霞。”教师在讲到这段内容时若让学生从字面理解,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借助翻译仅理解其字面意思,而对深层含义理解不明。对此,教师可以借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87版《红楼梦》影视中相关片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直观看到书面描绘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挖掘这一教学内容深层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其不只是描绘一片富贵祥和的繁华景象,同时从侧面暗示了贾府盛极必衰的趋势。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局部揣摩,引导学生文中感悟

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教师在教学内容讲完的基础上可以引导组织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对文中内容进行局部详细的揣摩,品味文中的语言与作者的写作技巧,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研读——个人思考——提出疑问——小组探讨”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以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讲完本课内容基础知识后,可以引导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局部细节进行深入研究与揣摩,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对文章的理解。而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首先可以深入研读课文,挖掘课文中蕴含的知识。如:文章开头写到“这几点心里颇不宁静。”学生可以抓住颇不宁静深入探究,分析作者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又如,文中写到“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作者用“带”字能否被“关”、“掩”等替换?另外,作者在文中将如丝如缕的荷香描绘成远处高楼中传来的琴声,这些写的好处是什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局部细节进行探究,传授学生一些细节揣摩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然后鼓励学生深入钻研课文并边读边思考,通过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成员讨论、辩论,探究等形成得出最终的结论,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三启发想象,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以“注入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导者为学生传授知识,导致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在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个词语或是句子时脑海中会呈现出相应的画面,如:“落叶”,学生在看到这一词通常最先呈现的画面是寂寥、伤感的。而看到“新绿”这两个字时常脑海中会呈现出积极向上、清新蓬勃的画面。如:《琵琶行并序》本诗从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中可以揭露我国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不聊生、人才埋没等一些不合理现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其不幸经历深感同情,对自己无辜被贬充满愤慨却也无能为力。教师在讲到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与想像将诗句中描绘的画面想像出来,感知诗句中蕴含的意境。如:诗中写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诗的画面感就很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像相关画面,使其仿佛看到琵琶女掩面走出的场景,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感对高中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强化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对此,在高中语文对为学生语感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同时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对文中进行局部揣摩引导学生在文中感悟。另外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想像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郝金星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榆树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窦婧彤.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对校本课程改革的思考[J].语文学刊,2015,05:135-136.

[2]王梅.飞瀑之下必有深渊——试议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5,03:19.

[3]凌志.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和思维发展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0:31-32.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策略探讨

摘要:

在新高考改革的制度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十分关注。教学品质以及学生实际反馈效果引起学校和老师们的高度关注。然而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照本宣科,使学生兴趣乏味,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结合新教学制度的改革,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并且提出如何应对的有效措施。希望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能更高效的进行学习。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有效策略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只有高效的语文教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开拓学生的新视角、促使学生在高中课堂的上更有实效的学习,使学生茁壮成长。

1高中语文课堂的现状分析

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课堂不单单是授课的表现形式,更是学生与老师交流互动的有效平台。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学课堂被局限在老师固定的传授知识,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大多数是在课下,从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模式走向低谷。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下:1.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少,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多数只停留在课堂提问,老师对于课文的理解很难与学生的想法达成一致,缺少与学生思想与心灵的沟通。2.学生阅读课文处于被动[1]。大部分中文老师课堂上要求学生集体朗读或逐段阅读。学生处于被动的阅读教学状态下,往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流于表面,而并没有领悟到课文深层次的内涵。3.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降低,老师授课过于形式化。教师在讲课当中很少去倾听学生对于此课文的理解,只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单项式的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消化,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较差。4.课堂容量过大,在教学当中老师只看中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能力;只看重结果而忽视了授课过程。同时,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2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实际策略

2.1老师加强授课技巧,引导学生融入语文课堂:

老师在授课期间不仅要对知识内容进行传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学好语文,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的学习技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种综合的训练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充分的展现。在以往教学模式下,老师只是重视学生对于字词以及写作特点的掌握是否熟练。但相比之下,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自我能力的养成,综合素质的训练还远远不够。学生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讲解和指导来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目的。老师可以通过分角色的朗读,使学生更有带入感。同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情景剧的演练。学生通过情景练习,对于文章角色的设定有更深的理解,并且也有益于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更透彻。

2.2讲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针对教学内容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课业虽然繁重,但课堂的氛围不能是沉闷压抑的,老师要多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多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设置表演环节,使学生劳逸结合,缓解学习压力[2]。在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个性化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书本,课本知识的内容要得以延伸,要结合实际生活,要让学生学习起来不枯燥,这就需要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效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2.3脱离教材局限,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老师对于教材内容的依赖。老师上课基本不离开教材内容,基本上是用教材教学生。老师很少带领学生一起去研读教材的实质内容,很少去琢磨文章作者的实际意图。提出的问题,给出的答案也只是按照教纲里设定的进行提问与解答。学生的一些想法和观点不能作为标准答案[3]。因此,学生的的创新观点与思维的灵活性被阻断,学生不太愿意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因此老师在讲课当中应该多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多鼓励学生去进行思考。同时,老师要吃透教材,跳出教材,学会灵活变通,要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感受、欣赏与自行判断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与文章进行对话,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课文当中。老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延伸课内知识,让学生不要只停留在课本的学习当中,要培养发散的思维能力,能够举一反三。

2.4要用美学的眼观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课文的内容不光有写实的文章也有经典的文学作品赏析。在学习国内外经典作品时,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美学的审美眼光,来引导学生品味作品自身所带来的魅力。要让学生在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时,也提升对艺术价值魅力的欣赏。这样的做法也能发展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这是语文教学课堂高效率的体现。老师运用美学的眼光透过教材反应生活,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通过这种对文学的欣赏眼光去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它源于生活。因此老师应该把讲解、分析课文演变为引导学生去感悟、品读生活。用审美的眼光去体会课本中所传递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更有意义,感悟到的知识更加丰富。

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率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和努力的。作为老师本身要营造出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就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不断完善语文教学的教育理念,要多跟进新时代的步伐,勇于创新,勇于挑战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教育为中心,积极探索高中语文教育有效率的策略方针,使学生有一个良好优质的、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作者:李诚典 单位:吉林市双吉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良田.以人为本发展素质张扬个性—高中语文课程整体改革的思路阴.现代语文高中版,2001(l)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高考进行改革考点的转变,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教学改革必须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对教材进行单方面的讲解,这就导致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忽略了其实学生才是这个课堂上的主人。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进而导致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高考改革之后,题型大多是现代化、开放化的,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思维僵化,导致学生因为各种非智力因素而在高考考场上丢失分数。所以,面对高考改革,我们高中语文课堂也必须进行改革,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保证在高考中能够取得辉煌的战绩。

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革新传统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之下,只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对学生主体作用完全忽视,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面对高考改革,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我们需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且能够科学高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1]。

(二)创新教学方法

我们对高中语文的课堂改革绝对不能仅仅只局限在教学理念的更新这一步,我们还需要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融入课堂,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对目前的高考改革来说,考查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加强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以下介绍两种教学方法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即独立思考探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碰到一些难度较低、易于理解的题目。这些题目由于涉及的问题不多或者不深,所以难度一般,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文章《祝福》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设置如同“祥林嫂的性格特点”,“祥林嫂生长的时期”等等这些简单的问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此以往,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对文章主要人物归纳性格特点以及时间地点等要素的优点,这对学生往后的高考是大有裨益的。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与自主探究一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设置一些较难且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分组问题需要教师自身根据班级的情况进行,保证每个分组都是有话说的,而不是相对哑口无言,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在进行问题探讨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思维死角或者走歪路的情况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站出来给予学生帮助,指正学生。在这里我们依旧使用文章《祝福》为例,我们可以设置“祥林嫂为何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之中想要传达的信息”等等这些有一定难度,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时候碰撞出思维火花,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了解到别人的想法,增强思维能力[2]。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

就近几年来说,高中语文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实践运用题,要求的是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情境给出一定的实践操作回答。就这一个题型来说,考核的主要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是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吃透教材,而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教学其实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革,整合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进行《廉颇蔺相如传》这一篇文章的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好多媒体,先进行一段有关于文章的视频播放,让学生将视频与文章进行对比,在这里面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实际操作题的时候更有把握。

三、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着高考改革,我们必须要摒弃旧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这个改革包括理念革新以及教学方法革新,只有做到两者兼并,才能够保证高中语文教学依旧能够高效,保证在高考中学生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秦琳.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改革[J].教育观察,2016(11X).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3

【摘要】

在目前语文教学的转型时期,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为此必须改革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跳出教参,跳出文本,跳出课堂,探索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

课标;语文素养;主动;探究;表达;活动

一、跳出教参另辟蹊径

课堂教学永远是所有学科学习的主阵地,选讲、少讲,重方法介绍,应是语文教改方向之所在。将语文课堂确定的主要环节确定为“学习探究”,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学习探究”,应该是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所学,包括字词句、把握文章内容思路,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启发,预设问题,再由学生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讨论,教师在此环节中更要发挥点拨的作用,譬如思维的方向、思维的方法、语言的组织等等,如此,方可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强调的两点是:一是课前预习要十分充分,教师要预设好检查方式;二是对教材的处理要突出重点难点,切不可面面俱到。教学案例:教《促织》时,笔者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1.检查预习。2.介绍背景。3.理清情节。4.教师提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一般说来,一篇小说以悲剧示人,震撼力更强。如果本文只写到儿子跳井死了,成名家破人亡就结束了好,还是原文好?而小说中写成子死后化身为蟋蟀,让家人享尽荣华富贵,这样是否削弱了小说的主题,从而削弱了小说的影响力?教学效果: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致较高,目标集中,测标完成较好。

二、跳出文本注重表达

语文作业的布置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外阅读、练字,应是常规作业,除此外,就课文相应的作业有两大块:一是预习课文的作业,二是课后作业。而课后作业应围绕课堂而设置。于是,以“每课心得”甚至“每课新得”为最佳,鼓励学生对课堂推陈出新,温故知新,以小论文方式表达。这样做,更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素养、书面表达等诸多方面大有裨益。教学案例:在《鸿门宴》学习后,要求学生写课后新得,学生既未全盘否定课上对项羽形象的分析,又对项羽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颇有深度。这里选取学生的习作为例:

(一)……都说项羽正是因为缺乏政治头脑、缺乏智谋策略才败给了比他弱小的刘邦。我却可惜,可惜他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果是身处和平世界,他直率、重情的性格,是多么的吸引人。错就错在,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具备……

(二)……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妇人之仁,而我确认为这是项羽的君子之范。项羽崇尚武力,面对他认为不是对手的弱者刘邦,他没有恃强凌弱,没有残忍地杀害弱者,这恰恰是项羽最“英雄”的地方。……

(三)……项羽败给刘邦,是败给了他自己骨子里的真性情……教学效果:学生眼中的项羽不仅仅是课文上凶狠暴躁、头脑简单、缺乏远见的形象,而是一个英雄。这样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因出自真情表达也进步很多。

三、跳出课堂活动引领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对此都有要求。所以,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要花更多时间去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课外阅读要跳出课堂,课外阅读的方式要多样新颖。譬如:辩论赛,是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研读效果、探究能力的现实易行的方式。譬如阅读《西游记》辩论赛可设立这样的论题——你喜欢唐僧师徒四人中的哪一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为何往往对付不了一个小妖怪?这样的论题,就可以了解学生对《西游记》理解程度,而学生会利用一切资源力争获胜。先决条件必须是对《西游记》要整体阅读,并有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看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也是阅读名著的良好方式,这能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了解原著与改编的区别,谁更好,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辨素养。而围绕名著的手抄报比赛、课本剧表演、仿写这些形式,也是课外阅读名著、学习语文的良好方式,调动全员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引领语文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当然,课外阅读的面很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还要教学生利用许多的零碎时间,阅读一些快餐式作品,包括新闻,微信朋友圈有益的文字,这不仅仅是在短时间内接触和收集大量的信息,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利用信息、驾驭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活动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自然和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获取各种鲜活的材料和最前沿的信息。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到工厂,展开各种调查,参与各项生产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教学案例:学完《雷雨》后,两个班级进行课本剧表演,要求阅读全剧,在此基础上再现《雷雨》的高潮部分,并可进行创新操作过程:确定了赛题后,给学生几天准备的时间,强调将请有关的语文老师担任评委,并对获胜方及最佳辩手进行颁奖。实际效果:学生准备时,几乎调动了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而且学生在表演时甚至涉及更多的话题,达到了培养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师有思想,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有艺术,才能培养出有素养的学生。而培养出有思想有素养的学生,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那么,局限于课文,总是强调一两篇课文怎么上,是无论如何达不到此目标的,所以,只有跳出课本、跳出语文,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领域去摸索、探讨。才会更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绽开语文素养之花,培养出有思想的国家栋梁。

作者:罗新生 单位:广东顺德德胜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摘要]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但语文素养内涵非常丰富,那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等方面,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语文素养;课堂教学;高中语文

语文素养,指的是一种以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等为内容的综合素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也面临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本教材与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丰富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开展自主学习,养成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厌倦和疲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空城计》教材内容时,由于高中生对《三国演义》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了解,特别是对诸葛亮的形象已是耳熟能详。为此,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讨论的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的情节发展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通过这样自主学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从而促使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立足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依托语文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让学生在优秀的语言文化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育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继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从而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例如,在学习《苏武传》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苏武所处的历史背景。苏武作为汉使被匈奴无理扣押之后,在十九年间,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坚贞不屈。其爱国精神可以很好地鼓舞人心,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三、通过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

阅读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地钻研,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课堂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年龄特点,适当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籍。这样学生可以将课堂内所学到的知识融入课外书籍的学习中去,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这样通过长期广泛地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四、借助语文写作,引导学生的自我展示

写作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也是最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情感变化、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呢?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命题,然后对文章的审题、写作手法、写作技巧进行简单概述后,就让学生自行写作了。在教师圈定的框架内写作,学生常常是绞尽脑汁也难下笔,最后没办法只得胡编一气,乱写一通,应付了事。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旧有的教学观念,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由写作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写作,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和思考身边发生的事情,不断积累生活素材,并将自己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感受写出来。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写作,学会通过写作展示自己,表达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刘敬 单位:江苏泗阳致远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文精神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高中语文学科具有深刻的文化韵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有优势,将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样不仅能带给学生文学知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在优秀的语文文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与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

人文精神;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文化熏陶

人文精神能够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人格品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在高中时期,学生面临着很大的高考压力与负担,同时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已经趋于成熟化,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事物,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与人生价值观,从而成为时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由于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因此,将人文精神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实现对学生精神与人性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语文知识的传递者,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教师还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性与精神的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思想品质的修养,具备对学生实施人文精神教育与陶冶学生情操的能力;其次,教师应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状况,科学合理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促使语文教学活动能充分地渗透人文精神,并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人文渗透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和谐的人文渗透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影片与视频,在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对于视频中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的文学经典作品,组织故事表演、主题讲座、交流会、辩论赛或是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领悟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蕴意。如学习《祝福》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进行讨论,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与眼光去看待?是漠视、嘲讽、挖苦还是同情?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挖掘课本人文意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材包含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且丰富的人文精神素材。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课本中的人文意蕴,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体验不同人物的人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悟生命的价值意义,让学生在优秀的语文文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人文精神的渗透教育。例如,《呐喊》中的鲁迅为了拯救民族的灵魂,选择弃医从文;《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为了保护家乡,毫无畏惧,拿起枪杆与日本鬼子战斗,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文中人物的爱国情怀,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这些都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和崇高思想品质。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矛盾的《白杨礼赞》等散文中,融合了意境美、文字美,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通过借助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例如,的《母亲的回忆》、朱自清的《背影》等文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和父亲深沉的爱,让学生懂得要尊重与孝顺自己的父母。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回归课本,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深邃内容与伟大智慧,有意识地教育与渗透人文精神思想,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个性、良好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积淀丰富的精神与人性的财富,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行与道德素养,符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优势,让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提升。

作者:徐丽 单位:江苏宿迁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翻转课堂应用

语文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通过进行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学生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另一方面,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高中语文课程本身所蕴蓄的中华优秀文化,对于我们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改进说教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很强的促进意义;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足,建议进行改进。近几年来,高中教学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创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名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开始尝试事先制作好短教学视频,要求我们学生课前在家中下载观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习。“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优势,教学形式新颖、学习时间灵活、课堂互动充分,改变了课上老师讲、学生听,课下布置家庭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一、“翻转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形式日趋多样化。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化为主的授课内容和课程特点,导致了通常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纳老师的传授,同时,通过课外作业来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重教轻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掉了我们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出现,一方面改变了以老师为教学中心的固有模式,作为学生能够自主安排课前课后的学习,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增添了色彩,大大减轻了学习压力,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困难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甚至老师协助的方式来解决难题,进而在日常的学习中增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默契。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老师授课的筹划

语文“翻转课堂”以教科书为基础,由老师预先录制好教学视频,以便我们在家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掌握。视频一般先强调说明本节视频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及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学内容一般都会包括基础知识、延伸的知识点等,在视频即将结束时,老师还会针对授课内容,布置几道问题,引导我们学生进行思考,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有时,还会预先布置下次视频所要学习的语文课堂内容,譬如,看完哪段视频之后对课本中的哪一课文进行阅读,完成以上学习任务之后是否还要进行自我测评等,以便通过测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因此,老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多是根据现有学生的情况来设计,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视频中融入自己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期望。在制作课程视频时,也会本着循循善诱的准则,让我们作为学生能够被指引,并且实时了解我们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从而使得学习生活有目标有意义。课程设计的问题也会尽量注重层次和梯度,从而使得作为学生的我们认识到,要解决老师的问题,不看书不行,不思考不行,这样在老师的主导之下,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才能让我们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课前自主探究的学习

作为学生,应该有着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翻转课堂”的出现使得我们自己在家自主学习时候,能够对照老师们制作的教学视频来进行学习,了解即将学习的新课程的学习目的,能够自主解决掉大部分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并且在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能够记载下来,同时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疑问见解,从而优化学习效率和减轻老师们的教学负担。老师们制作的“翻转课堂”决定了我们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向,成为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另外,“翻转课堂”这种教育模式着重于培养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有的自主探索的创造性,能够自主发现并且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在完成自主学习的大前提下,配合老师课堂上的辅导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该学到的知识。所以,这种模式的出现能够很容易的化繁为简,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大问题逐一击破,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得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以利于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与掌握。

3.师生课堂的互动

“翻转课堂”式教学,当老师开始让大家发表意见或讨论的时候,由于课前同学门已经看过视频,往往是带着对老师视频中提出问题的疑问和思考来的,课堂上明显热闹多了。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总是你一言我一语,畅说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或争论过程中,强化了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典型问题,适时进行解答或引导大家自主思考,这就使得我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在完成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配合老师课堂上的辅导从而真正意义上掌握该学到的知识。

三、改进建议

“翻转课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从国外引入的新生事物,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中也存在着诸如学生课前自学效果不好控制、学生易松懈、家长不认可等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改进,提出建议如下:

1.系统建立教学资源库

对于教学视频来说,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反复使用,老师们在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都是围绕教学计划、高考知识点做的,这就为教学视频资源积累并重复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或各个学校,围绕知识点,系统梳理、收集优质教学视频,开发资源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校园网或因特网,开放学生学习,这样既能使老师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又非常有利于巩固和复习已学的知识。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相比,属于知识点更加分散的科目,建立教学资源库更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2.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

“翻转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的地位,但是却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多媒体视频制作能力、知识点压缩提炼能力、开放式课堂中互动交流的掌控与引导能力等等。例如,对于同一个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知识点,有的老师的教学视频引人入胜,学生反复爱看,而有的老师的视频就呆板无趣。再如,班里总有个别学生天生内向、不爱发言,“翻转课程”教学模式以讨论为主,若有的老师不注意对这些学生循循诱导,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学模式的转变,老师的综合能力也应当同步转变。

3.“翻转课程”宜稳妥实施

目前,全国的高中学生都面临高考竞争压力,“翻转课程”作为一种引导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确实会使很多同学的家长们产生学习质量下降的疑虑,有的家长更是认为这是学校“放羊”不管行为,阻止学校实施这类课程。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过程,建议该模式重点在初中及以下学校实施,高中学校逐步或试点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资源的积累,待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家长认同后再加大推广实施力度。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高,更能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促进老师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即便是有着如此众多的好处和意义,“翻转课堂”在现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因此,要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还需多结合实际,多关注我们学生的反应,并且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和指导,使得“翻转课堂”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实施。

作者:毛弘川 单位:天津市育才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文学教育研究

摘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它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对培养他们的情感、道德和意志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及认识生活的能力,并提高其审美能力。因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学方面的教育,以此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结合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必要性,来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学教育。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学教育;文学素养;文化品位

一、高中语文教学加强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能力,因而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能包括有科学的和艺术的,这也就要求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及全面发展。文学是一种人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涵的,它能够直接形象地表达人的情感和关怀,因而高中语文教学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文学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借助恰当的文学情境,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感知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

1.进行文学语言教育,提高学生文学语言的鉴赏水平

文学作品是使用语言文字对形象进行塑造、对丑恶进行批判,并传达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文学语言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他们对文学语言特点的认识,以此提高其鉴赏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学语言进行独立揣摩与品味,使其养成深入挖掘语言审美价值的习惯。另外,文学语言中隐含着作品的深层内涵,而这些隐含信息容易使学生产生疑惑,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对这些隐含信息加以深层次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学会品味作品的言外之意。

2.运用不同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鉴赏的方法

准确区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会辨析同类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点是高中生所应该具备的文学鉴赏能力。语文教材中文学的作品多种多样,有如《离骚》《诗经》等古代散文辞赋,也有现当代的鲁迅、冰心、朱自清等文学巨匠的著名作品。虽然这些作品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其中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但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选用的素材都各有差异,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中的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体裁为例,对不同形式文学作品的创作及艺术特点给学生以详细的描述与诠释,并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反复感受并掌握各类文学体裁的特征。如,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的《再别康桥》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表达了诗人重游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忧愁的离情别绪。《记念刘和珍君》一课迸发着作者的悲愤交加的情感,同时身为革命家和思想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考。教师在教授类似诗歌和记叙文的过程中,都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角度、眼光去体验作品,在阅读中要突显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注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重视他们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通过中国文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崇高情感,高中语文教学中关于文学的教育不同于工具书上单一的语言讲述,它是依托于有情感和灵魂的散文小说、诗词歌赋等各式各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其中的内容是值得学生重点学习并终身拥有的。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高中生已有的基础文化知识,引导他们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概况,熟悉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文学的重要价值,学会从历史背景入手,体会作品的社会价值,从而准确定位语文学习中有关文学方面的作品。例如,人教版高三语文中的《北京的春节》,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教师在讲授时应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唤起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由此,使学生在充分感受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准确定位文学作品的能力。

总之,文学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内涵的人文性,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文学教育作为教学重点,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为个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平军 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方智范.对文学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学习试验修订版高中语文大纲的几点体会[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2]朱卫文.还文学教育以应有的地位: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新认识[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第六篇:高中语文教学微课的运用

摘要:

时代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提倡高效、快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为满足时展的需求,“微课”应运而生,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快速引发了广泛应用的浪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能有效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进程,大幅度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微课;高中语文;实效性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最大优势在于不受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为微课能够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创设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因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的束缚,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以发挥,有助于大幅度提升教育实效性。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零散时间得以高效利用

微课的课程内容制作充分体现了“微小”的特性,教师要从课文的整体出发,巧妙设计每一个教学的要点和重点,并在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音频资料,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微课学习的过程。因为微课时间最长仅为十分钟,短小、精炼的方式能够有效分割课堂中的难点与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所讲解的内容。此外,微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高效利用零散时间学习,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2.使随时的指导、监督成为现实

微课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指导、监督学生学习也会产生巨大的帮助。因为微课通过网络媒介实现教学师生的交流、联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总结学习结果。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反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1.利用微课解决课堂导入问题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然而传统教育模式下,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也因此一直难以获得让人满意的效果。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的开端,决定了课堂的命运,导入必须“瞻前顾后”,不能占用太长时间,还要能够顺畅引出下文,引起学生学习、求知的兴趣与欲望。正因为如此,课堂导入与微课的设计理念相匹配,因此,微课教学可以被用以解决课堂导入问题。例如,在落实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一节教学时,由于文章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许多学生不曾阅读过《红楼梦》,还有学生甚至没有欣赏过相关的影片,因而难以通过学习感知我国古典文化之精髓。因此,教师可以善用微课为学生播放红楼梦影片中的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帮助学生感知红楼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微课解决教学枯燥问题

学习本就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对于“学习不得法”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机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以盲目背诵的途径获取知识,很多知识只存在于学生的笔下,却最终未进入学生的头脑。为了改变不良的教学现状,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有趣的高效课堂解决教学枯燥问题。例如,在落实《鸿门宴》一节的教学时,只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文字,很多学生是很难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剑拔弩张的气氛以及千变万化的人物心理的。由于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很多学生的学习索然无味。但如果教师能够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全文梗概之后,利用少量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片段,再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注释,那么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3.重点剖析疑难点

重难点讲解是课堂教育最中心也最重心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彻底理解重难点,那么其他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反复、重复地向学生强调重难点问题,然而浪费了宝贵的教育时间,所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分析重难点,参考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名师讲解视频,帮助学生理清重难点。此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内化、学以致用。例如,在落实《荷塘月色》一文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分析出文章的写作手法,因而一旦遭遇阅读题,回答常常毫无逻辑可言。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以PPT或视频的方式指导学生“解剖”课文思路,以点、线、面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串联文章,感知、理解文章重难点。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感知语言魅力,让学生真正受到语文情感的熏陶,实现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育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终极目标。

作者:尚文娟 单位:莱芜一中

参考文献:

[1]杨展锋.我校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书法艺术教学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张宝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5).

第七篇:高中语文教学分层教学的应用

摘要:

为了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鼓励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加一些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想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全面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从教学手段上将因材施教付诸实践,采用“关注差异,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并能尊重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优化的教学结构中得到有效的减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词: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高中语文;目标分层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社会对于优质人才的选拔,其充分展现了分层教学在语文活动中运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层教学的目标是能够让其教学方法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帮助各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分层施教讲究其教学手段能够适应不同的学生,让其能够齐步走,让学生不落单,并在学生认知领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我认为以下几点策略对分层教学的成效性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练习分层,能力活化提高

课堂练习是实施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吸收内化的过程。由于学生之间个性化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类知识有不同的感悟能力,所以,教师在实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理念,科学合理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思维理解能力的不同,教师应该进行分层练习,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层面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例如,教授《拿来主义》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水平的练习题目,将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的水平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求其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生词和较难理解的句子。第二层次的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对文章的主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三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充分体会鲁迅杂文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以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练习的情况,时刻监督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并对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不能很好完成任务的同学酌情降低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自我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二、目标分层,课堂优化自主

每个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很难改变的,学生由于从小受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其受到的文化熏陶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全面地看待自己,合理定位,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自己的教学计划分成三个层次,即A、B、C三个教学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这三个教学目标,使之学习有更好的落脚点,以便监督学生完成目标。A是基础层次,就是能够及时掌握生词以及课本中自己不能处理的重难点;B是技能层次,即在熟悉课文后,能够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查阅资料,让重难点通过思考和参考资料自己解决;C是拔高层次,就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地理解文章发生的背景及能够总结主旨,并能通过一些拔高练习更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样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层层递进,逐步加大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学《雷雨》一课,A层学生应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B层学生能够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特色,C层学生能够掌握纷繁复杂的喜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这样,教师通过设计一个语文学习的总目标以及具体到每篇课文学习的分目标,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个方向性和目标性。这样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于完成课堂学习的总目标具有显著功效。

三、作业分层,深度巩固强化

作业是对课上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巩固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衡量能否准确完成教学目标的依据所在。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制定好一个考虑全体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作业情况,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作业安排。这样,分层作业的情况技能帮助低层次的学生按时完成自己的基础性学习目标,又能帮助高层次的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层面,提高其发展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例如,《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先设置一项大家都必须完成的任务,即:能够自己进行朗读,读准字音,写下自己读完文章的感悟。另外可以布置下面相关的三种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画出生词,并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2)能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关键语言的含义,并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写下来;(3)能够把握文章富含深意的句子,阐述刘和珍为何被誉为“民族魂”。通过布置作业面对全体同学,采用“面向全体,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扬其长而避其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取得成就感,并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定位、导向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多加鼓励,并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同时根据教学结果适当地对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调整,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高玲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牛玉.分层教学,兼顾全体:谈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16(24):110-111.

[2]李岩.沈阳市第三十中学语文分层教学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

[3]葛菲.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文天地,2014(22):52-53.

[4]闫俐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第八篇: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浅议

摘要:

高中的语文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意味着语文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语文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伴随时代的发展相应变迁与丰富,教师应时刻保持创新,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前准备;自学能力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慢慢脱离了教书育人的轨道,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模式,使高中生失去了创新的激情,无法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目前需要新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独立自主的个性。随着时展和数字信息化的普及,使人们处在数据爆炸的时代,削弱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高中生的正确价值观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应试教育对语文的偏见,认为语文这门学科不值得花费时间。其实,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尤其是高中阶段,对语文的教学更应该重视。但是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课程改革后,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以及学习方法,承认了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同时也确定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现象。

一、常见问题

语文在高考中举足轻重,在生活中更为重要。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极低,对语文的漠视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于是语文被学生所放弃,尤其是高中生,对语文的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主要是因为他们处于高中阶段,面临高考压力,教师采用传统的“应试”模式,老师讲解重点,学生被动学习。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和互动,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足,教学质量低下。语文教学中,主要围绕课堂和教材教学,忽视了把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内容枯燥无味,过于重视教材和考纲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学目的变成了如何获取优异成绩。

二、解决方法

1.提高自身素质,重视课前准备

教师应该在更新观念、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倡教学技术的多元化,把灌输式教学变成启发式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努力做到对不同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展开多层次的引导,发展学生丰富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进行提高学习质量的分层次教学,其方法是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班级分成多个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多种学习要求,进行不同的辅导和考核,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高中生处在思想成熟阶段,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受到社会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从感性到理性的多层思考,探索语文的真谛,带领学生体会语文的优美典雅,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教育。教师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乐于学习的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启发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不要用固定的答案限制,甚至扼杀学生的思维亮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辩证和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包括独立阅读,思考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能力,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要概括讲解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文章内容,解决思考问题,多读课文,围绕学习目标探究,最后总结收获和测试反馈。让学生独立地确定重难点,学会从教辅中自学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科技发展的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为教学工作增强了丰富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直观性。语文学习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要求相对较高。高中生的阅历相对匮乏,对事物缺乏了解,这给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利用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大大丰富学生的阅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资料,编演课程片段,渐渐深入,将文章的内涵、事物蕴含的道理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

4.巧妙设计课堂问题

教师应该学会提出有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可以弱化,但不能消失。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所以老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一个声音。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想要有效地提出问题,就要使问题保持开放性,问题要大小适宜,突出难重点,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问题还要一定的艺术和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激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辨析。

5.灵活处理课堂教学

课堂中的讲解,要精讲精练,形成系列,根据实际及时调节教学内容,而不是机械地根据要求教学,追求完整性。要做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偏差,快速处理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注重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灵活处理预设好却不适合课堂情况的教育环节。可以前后变通,也可以主次变通。把不适合学生实际,超出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除去,不可以追求课堂的完整性。

作者:景丽丽 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王冬梅.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2011(10).

第九篇: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

摘要:

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方式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同时,教育领域的微时代也悄然来临,微课进入老师、学生的视野。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很多人不甚了解。因此,将对微课做细致的含义解读,以及着重介绍其在高中语文课前预习、授课、课后复习等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可以给老师、学生带来帮助。

关键词:

微课;高中语文;教学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微时代悄然来临,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方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教育领域也随之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微课登上了教育的舞台。微课作为一项新兴的事物,要将其真正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对微课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才能使其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一、微课释义

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最早由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提出。其后,我国的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虽对于微课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核心理念是一致的。比较而言,本文采取胡铁生对微课的界定。微课,指以微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实验)而精心开发和设计的一种可视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2.微课的特征

对微课的概念进行界定之后,微课的特征就显而易见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其具有以下特征:(1)时间短微教学视频的时间都比较短,以5~10分钟为宜,最少的为1~2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相比45分钟传统教学时间,十分钟短视频教学更能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减少走神现象的发生。时间短为微课的最主要特征。(2)内容精由于微视频的时间短,因此其内容必须精,针对性强。和传统教学整节课程内容繁杂目标众多相比,微课目标明确,内容集中,不拖泥带水,主题明确,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方式灵活、自主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可以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何时何地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薄弱环节开始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疲劳程度终止学习,并且可以反复观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性,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每一篇课文、每一个主题都有它的主要知识点,只要我们将它精准拆分,精致浓缩,精美展现,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学生课前预习接触的都是新课文、新知识点,很多时候不知道预习的重点,只能全覆盖,囫囵吞枣,很可能忽略重要的部分,全面的预习浪费时间,学生容易犯难,达不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如果将微课运用到课前的预习中,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学生在课前观看短短的几分钟视频,可以快速了解文章的重难点,在课堂学习中重点把握,进而提高对重难点的认知程度。语文需要对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加以了解,老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提前学习,上课时稍加提问即可,节省时间,也使课堂内容更加集中。

2.微课在课堂讲授中的运用

国外的一项脑科学研究得出:注意力十分钟法则,即一节课中,学生有效的注意力大约为十分钟。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四十五分钟,而且教学方式主要为老师讲授,方法单一,学生走神现象时有发生。而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时间短,在讲授重难点时,适时运用微课,必然会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搞活课堂气氛。举例来讲,可以将微课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方面:(1)微课运用于高考知识模块的讲解每个学生对于各类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地讲授,只能一概而过。微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重复学习。古诗词赏析更让学生头疼,丢分严重,原因在于学生对古诗词的描法(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没有彻底理解,一知半解,运用微课将古诗词的意境动态演示出来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2)微课运用于小说体裁型课文的教授小说最主要的就是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只要从这三要素入手就可以对整部小说加以理解。例如,在分析鲁迅先生笔下祥林嫂的形象时,只要将祥林嫂在各个情景下的语言、神态等拆分来表现,就能体会出她命运的悲惨以及她自我反抗意识的迷失。在这一一拆割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即可体会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充斥的地狱般世界的愤慨。(3)微课运用于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是高中教学的重点,老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在文言文的讲解上,但是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老师们通常是逐字逐句翻译,挤压了整体情境把握的时间。将微课适当运用到文言文中,效果会大大不同。例如《荆轲刺秦王》,讲解前插入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电影(尤其是秋水诀别)片段给学生展示,通过画面来感受秋风的萧瑟,人物内心的波动,体味文字独有的魅力,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微课在课后巩固拓展中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你身边,复习时需要花大量时间回忆老师讲解时的情形。而微课如影随形,学生可以利用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随时对所学知识重复学习、巩固,减少遗忘,减轻负担。微课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其也存在问题与挑战。很多情况下,重形式、重技术忽略了对内容的设计与考量,而且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但我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微课可以迎“难”而上,紧跟新课改脚步,似优美的舞者以最佳的姿态屹立于教育的舞台,似草船借箭的东风一般以巧助高中学子赢在语文。

作者:李祝君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13.

[2]张一山.语文“微课程”设计的三个原则[J].语文知识,2014(4).

第十篇: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贯彻和实施,人们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是我国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非常有必要。结合当前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时代更加关注人才的培养,现代化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更多的人才。科技时代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吸引了很多人的高度关注,对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让我们就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充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一些恰当合理的激励措施,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充分树立起来,而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要想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至关重要。例如,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首先布置一些任务,然后学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讲解,然后共同分析、理解、归纳我提出的那些问题,这种授课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学方法得当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那么教学质量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提问为主,促进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与此同时,我非常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语文知识为话题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和沟通我发现,这种交流方式可以促进我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有助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有效统一到一起,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互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三、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材就很少涉及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严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对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加大专业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引路人,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国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语文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适当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问题与教材内容有效地联系到一起,由浅显到深入,由现象到本质,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清晰。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而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其教学质量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才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国家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杜辉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伦春中学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4

语文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主要渠道,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至关重要。然而,在新课标改革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改善,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老师把语文教育当作升学的工具,片面地关注语文教学的成绩和分数,过于强调工具性,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和情感培养,功利化严重,没有发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限制了教学的发展,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在新时代下,我们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发挥其积极作用,增添学习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造情境,营造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关键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呢?首先可以通过具体人物或事物形象的体会和感受,触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教《苏武传》一文时,通过分析苏武的生平、他的生长环境以及他出使西域的细节和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面对威逼利诱,绝不屈服的爱国志士的形象,学生就会对这样的形象产生一种敬佩和崇敬之情,带着这种情感去阅读和学习文章,这节课的气氛就会始终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感染。其次还可以通过朗诵阅读一些激情澎湃的诗文或句子,例如一些抒情性的散文或是诗歌等等,另外还可以通过赏析一些精彩的句子或词语等,例如小说等叙事类的文章,通过一些精彩的语言、句子,勾画出文章中的形象,创造氛围,渲染情感,在情境中学习。最后,还可以通过实际性的营造气氛,例如在教室内做一些相关的布置,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视频等,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情感世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其中,体会特定意义下的特定情感。

二、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动之以情

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情感是可以感染到别人的,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用作者的内心情感来感染学生,要发掘文章的内在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老师的情感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所以,老师要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把自己变成作者,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然后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以情感情。

三、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

人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面对不同的人或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情感还会相互转化,消极会转化为积极,快乐会变成悲伤,喜欢也会转化成讨厌等等,在教学中,快乐积极的情感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变得积极,主动去学习,反之,消极的情绪会使学生变得低迷,不愿意主动学习。所以,作为老师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用最好的心态来面对学生,感染学生。情感是一把双刃剑,老师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倾向,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抓住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体现的方式,要想感悟文章的情感,关键是把握课文的关键语句,关键的语句往往都是画龙点睛之笔,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和把握,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所赋予的情感,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这是一篇描写景色的散文,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许多对荷花的描写如“出浴的美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是有特殊含义的,通过文章中对荷叶、荷花的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通过文章的语言和句子,我们可以从中把握作者的情感。

五、体会课文内涵,感悟人生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学科,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语文,领悟其中的内涵,感受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高尚的情操,提升道德品质。通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弘扬民族情感的文章,老师要注意合理利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高尚的人格,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立人“目标”。例如在学习《论语》时,这篇课文里有很多包含人生哲学的名句名言,通过这些名句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让人一生受用的道理,这些道理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升华,传承下来,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伟大,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六、总结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语文老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充分利用,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洗涤心灵,体验情感,感悟人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作者:聂建坤 单位:江西省樟树市清江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生本理念应用

摘要: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快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的改革创新,把学生放在教育事业的首位,随之产生了教学中的生本理念。生本理念已经发展成了当今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理念,它的意思就是说教育者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生本理念的形成对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也要注重生本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生本理念 教育事业

如今的时代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也开始倡导生本理念,传统尊师重道的理念逐渐的淡化。生本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同学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高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怎么更好的应用生本理念展开探讨。语文教育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本理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自身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尊师重道,这个传统思想就把学生和老师的地位区分开来,把老师放在了更高的地位,教导学生对老师要心存敬畏,尊重。这种思想使得传统的师生地位并不平等,学生处于被动。后来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教师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的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依然对后来的教育发展有一定影响,成为了师生良好沟通的一道屏障,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今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生本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学生的地位提高了,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更加敢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对学习更加有信心。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对没有完全成熟,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以后对人对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观点,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足够的尊重,这些都会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学生对学习都缺乏自信心,对学习有一种畏难的心理。如果老师可以对学生关心多一些,及时发现缺乏自信心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多加鼓励表扬,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肯定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也是生本理念的体现。教育事业提出的生本理念是顺应时展的重要改革,无疑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生本理念应用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从心里认可生本理念,真正做到重视学生。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文章,都是经过了教育专家们的精心筛选,本应该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传统的高中语文老师教学方法比较刻板保守,只是按照语文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了解,导致学生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缺乏学习兴趣,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是很好。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本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始受到重视。首先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多于学生沟通,积极的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方法展现出来。比如,在讲解比较枯燥难懂的文言文时,学生普遍感觉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难度,但是高中学生对历史故事都比较感兴趣,那语文老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就可以着重讲解这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当时的朝生的与这篇文言文有关的历史故事和这篇文言文有什么关联。这样可以帮助同学理解和记忆文言文,还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上,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与自己进行频繁的互动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传统的课堂互动基本都局限于老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来回答。这样的互动方式根本就无法满足高中学生对表现自我的需求。高中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对老师的教学内容肯定会有很多自己的观点,他们都希望可以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自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仅仅回答老师提出的课本上的问题。传统的互动方式压制的学生的表现欲,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倡生本理念,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同学们对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看法可以多交流,给同学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我们对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代枭雄曹操进行评价时,就可以让同学们各自抒发自己不同的观点,老师不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一两件代表事件进行讲解之后就对历史人物做出好或者不好的评价。老师要做的只是给同学们讲解更多与曹操有关的历史故事,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客观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这样让学生参与进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让他们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生本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确定的当今教育事业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顺应时展的先进教学理念,符合当代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接受生本理念,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刘瑞瑞 单位:新疆昌吉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8期

[2]王丽莉.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6期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性教学浅议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性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是语文教师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将通过探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人文性教学

一、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终极价值的追求,也是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关怀和爱护人类的命运。高中语文教学加强人文性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能力。我国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从孔孟的人学思想开始,人文教育逐渐趋向与道德教育,现今我国德育开展的进程中也体现着人文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提升的同时,教育也变得更为机械和僵化,道德教育开始冰冷功利。但经历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生态平衡的一系列危机后,人们意识到现代教育缺失人文性的严重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人文精神教育基本内涵的解读,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教学现状,提升高中与教学的人文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实质主要是人文精神,包括人本主义和人格主义,现代的人文主义与物质性要求相比较,更重视人的精神性需求。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开展,教学理念更加重视高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以学生为本,贯彻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成效。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这个时代,避免学生对不同途径接受各种文化思潮的辨别能力,强化学生的思想防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在学生的高中时期塑造学生高尚的品质,并通过高中语文教学来洗涤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作为高考考核的重要课程项目,随着语文分数比重的逐年增加,教师也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加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正因为以高考考核作为导向去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环节设计,导致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被掩盖和忽视,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的僵化和枯燥,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比如高中语文教学对话题作文进行讲解时,通常会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讲解一系列的高分作文方法,用固定式的语句来概括文章大意,并引出文章的潜在内涵。这种“参考答案”式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为死板和枯燥,极大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打击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也忽视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学。在现今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师基于对学生成绩的要求,加大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节奏,导致教学内容更为繁杂,受到单一教学方式的限制,教师也无法去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收情况和理解程度,无法让学生能够有效感受到语文课程的人文魅力,也不能显著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成效。

四、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4.1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首先应当进行对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以往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目标,并不仅仅以成绩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衡量。而是应当加强人文教育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人文个性体验,接受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同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不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师生合作的教学形式代替传统的讲授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2加强人文精神渗透

教师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当首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教学目标中树立人文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渗透,开阔教学思路,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影响。而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理解自身教育工作的本质,,才能形成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将人文性教学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

4.3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是对外界客观世界的重要反映,高中语文教学也不应当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应走进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悟人文关怀。教师应明确认识到文学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反应,因此通过全面的眼光来进行人文性教学,带着语文课堂走向自然和生活,将书本知识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到文学的人文精神。

4.4调整评价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评价是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加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需要转变以成绩分数作为评级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让功利主义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明确认识到每个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的差异性,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以质性评价模式取代量化评价模式,保证评价目标的动态性和层次性,从而保障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学,从根本贯彻人文教学理念。

作者:郑召磊 单位:即墨市萃英中学

参考文献:

[1]罗慧玲.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4):298.

[2]尤宇杰.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07):75-76.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从脍炙人口的《诗经》到华美灿烂的《离骚》、从“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到“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或豪情或婉约的宋词再到街市小令的元曲,古诗词异彩纷呈的涌现。古代的使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如何继承中国的古典诗词,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学校是最好的场所,教学才能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前言

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从脍炙人口的《诗经》到华美灿烂的《离骚》、从“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到“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或豪情或婉约的宋词再到街市小令的元曲,古诗词异彩纷呈的涌现。古代的使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如何继承中国的古典诗词,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当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一些有关古诗词的电视节目、书籍、音频等不断出现,引起了热爱古诗词的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这些仅仅能够吸引一些热爱古诗词的人士,对于接触古诗词较少的学生来说,毫无疑问,学校才是最好的学习古诗词的场所,教学才能更好的完成中华瑰宝的传承。教授古诗词不能采用传统的语文授课模式,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这样才能达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授课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开展古诗词讲解时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自我学习和认真聆听教师的知识讲解后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导航标,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绳。教学内容是教师达到其教学目标的桥梁,是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吃透。如果教师无法吃透知识点,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自己还存在不懂的地方,那么在教学中面临学生的提问,教师就可能会愣在课堂,出现教学的失误。教师将教材的内容吃透,明确课堂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学习方法,也就是在学习单首诗词的基础上,构建纵向的知识体系。在构建体系之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构建比较,例如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是一个古诗词单元,这一单元包括柳永两首词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苏轼的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的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四位词人分为两个派别,即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和李清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者学生分别比较柳永和李清照的词风,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对婉约词风和豪放词风有个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将不同词风的词人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以提升其诗词鉴赏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

高中这一阶段是学生在发育成为成年人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伴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学生们开发激发出最大的潜力,不断萌发出探寻未来生活的冲动,为了未来的发展主动性不断提高。如何将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主动性提升到古诗词学习的程度是当前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在升入高中之前,已经有不少的学生主动的亦或是被动的认识到高中对于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也被重视起来,所以他们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也越来越热情。随着新的高考模式的变化,高中语文在高考分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对古代文化的重视程度日增,古诗词、古文言文在高中英语考试中的分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成绩至关重要。让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回味诗词之妙,推敲古诗词的精巧用法,摆脱机械的记忆方法,让学生爱上诗词,主动学习诗词。

三、提高古诗词学习方面的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渠道,是学生获取古诗词知识的源泉,如果教师的古诗词素养不高,古诗词之上掌握不精,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解读,影响高中生古诗词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多读一些有关古诗词的作品,多读一些诗歌鉴赏类的书籍,提升自己的古诗词理论系统。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因此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也应当学习一些历史知识。同时面对当前的网络世界,学生们接触的网络事物越来越多,一味的排斥网络文化会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教师要对网络事物善加利用。例如前段时间网络上爆红的电视剧《甄?传》、《琅琊榜》等,教师可以援引《甄?传》中的《采莲曲》、《小山重叠金明灭》等都是对古诗词的善加利用,教师可以将这些歌曲引入到自己的课堂,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诗词进行歌曲改编,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高中生的古诗词素养。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除了要在备课之时就明确教学目标之外,还要认真的分析学情,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自己教学的灵活性。

作者:毛爱静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周琦.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王艳燕.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张海波.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黄美香.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王荣生.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六讲)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J].语文学习.2010(05)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摘要:

教学反思从狭义意义上来讲是教师的一项本能,它是教师自动自发的一种表现,自动自发地将课堂内容运用实践,把相关的知识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最终得出指导性的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反思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教师在实践中运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难以忘怀。本文针对现在的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对现有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引入了教学反思的方法,使高中语文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反思 双基 知识引导

在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的今天,“减负”已经成为时代的代名词,在“减负”的基础上还要“提质”,所以衍生出了今天的“减负提质”。在这种教育界的潮流和趋势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实现高效的“减负提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一线的教师要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扭转之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过渡到“语文费时又费力,学也无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约,再到今天的“不懂英语、计算机和驾驶技术的是新时代文盲”的观念打击。语文教育如何才能走出低谷,突破现有的瓶颈,对一线的语文老师一直以来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1当前语文教学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语文双基知识

自从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试点城市的课程改革在推进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堪忧的氛围。如何评价课改是成功的,尤其是语文课程。一些试点单位总结了一些标准,将“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发言的频率讲”等作为评价的标准。使得一线的教学团队在上述的标准上开始寻找突破口,为了营造课堂上的活跃度,使其避免冷清、沉闷的场面出现,一些教师挖空心思希望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课程设计中五花八门,最终的目的就是使课堂的活跃度更高,整场下来里面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笑话等。在这样的设计中,一堂课的课堂气氛肯定非常好,学生们的活跃度是非常高的,可是热闹过后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一节课下来,具体到学生那的实在的知识似乎少之又少,学生读了几遍书?掌握了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等等。总之,学生上完这课,更多的是热闹,真正静下来回味一下自己学到的知识,似乎少之又少。说到这,我们不能把课堂的活跃度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跃度等综合考虑,创设一些学习的情境,在课堂活跃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跨越。

1.2片面强调个性而忽视及时引导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教师的教学理念贴近学生,教学过程学生参与、教学方法学生喜欢,教学行为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动力源,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课堂时间,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愿景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问题,阻碍愿景的实现。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不敢对学生讲真话,更多的表扬,否定词基本上很少出现在教学的场景。这样一来,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总是处于飘飘然的状态。师生之间的争执是在所难免的,争执的背后永远找不到其想要的答案,更多是的是双方的相互妥协,或者倾向于学生那一方。课堂教学气氛处于争执不休的地步,教师一般都是以“好”“很好”“不错”等类似的夸赞之词收场,学生沾沾自喜。这样必然会引起我们的反思。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发挥了作用没,到底有多大,至今没有一个答案。这个时候学生是否充分利用好了自己的时间,潜心在阅读中不断感悟,在感悟中是否认识到了教师的要求感悟之处呢?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教师是否对其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也不能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是缺席者,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出现偏差或者是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完成自己的使命,指点迷津、有效引导,这个角色相当于拍电影的导演的角色,肯定学生的见解并让学生深入思考。

1.3讲台做秀,失去自我

有一部分老师在平时上课讲得要多精彩就多精彩,效果也是很好的。可是当有同行来听课时,却陷入了一种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无所适从的境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深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听课跟同行听课是不一样的感觉,平时跟学生讲的多,讲课时可以灰飞烟灭,同行来听课只是偶尔的事情,使其找不到以往的感觉,更多的“秀场”就出现了,使自己很难适应。教学方法这个时候应用会取得一些很好的效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新课程理念提到的,都尽量用到,效果也会很明显,可是大部分教师的心思都放在听课者的评价上,却把自己搞得在课堂上的发挥往往不及平时。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何融入语文教学中,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一起发挥作用,一起去寻找双方想要的答案。不同的教师其经历是不一样的,其个性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教学的过程也不能千篇一律,这也是由参与学习的主体学生决定的,其个性也是不同的,学习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如何塑造良好的课堂,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并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2突破教学难点的创新教学设计

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进行分析设计:

2.1借助导语,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效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关键的考核指标,如何将其实现,最主要的就是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求知、探索的兴趣,这样就会很容易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是什么呢?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趋向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一个人渴求深入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接近该事物或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个体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乐已经在刻苦钻研,勇已经在攻克难关的强大原动力。正因为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得以发挥,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2巧妙设疑,自主探究

借助导语,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氛围并明确学习目标之后,便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与这首诗有关的内容:字词、作者简介、诗歌写作背景等,其目的是更好地学习把握这首诗。在初步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巧妙设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课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2.3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当然也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惟有实践,才有创新,脱离实践,就会扼杀创新。为了进一步强化课程的知识重点、难点,真正理解掌握这节课的内容,还可采用课后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加强了解,因此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比较徐志摩诗与词的风格有何不同,并能阐述其不同的原因。”这样,理论进一步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比较鉴赏,使学生触类旁通,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研究,它的出现恰恰迎合了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进,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当代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自己的实践,通过不断的探索、反思和总结,完善语文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终使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受益。

作者:欧瑞 单位:淮南市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梦茹.浅析语文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2]李婧姝.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张晓东.试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4]蒋勇.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创新阅读思维能力[N].贵州民族报,2013-09-18(B02).

[5]周道敏.中学语文教学反思及调整对策[N].科学导报,2011-12-25(009).

[6]王丽.高效课堂下的语文教学反思[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

第六篇:高中语文教学高效教学探析

摘要: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任何事物都讲究一个“效率”,学习也不例外。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速度,这些完全是教师掌控的。其实不然,若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不然的话只会出现教师干着急,学生却无法融入课堂,提高效率的情况。因此,如果想让给高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且优质而高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形成联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高效 高中语文 师生联动

一、激发学习兴趣

1.课前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其实有很多细节部分,我们仍然未加重视。比如,进入教室的时候。在平时,教师一般进入教室也没什么特别,拿着教案,走上讲台,喊着“上课”。为什么不改变一下呢?想想一下,当教师唱着走进教师,试问,还有哪个学生会继续迷迷糊糊?一下子就带起了气氛,开了一个好头。

2.课内

课内激趣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参与。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就要有吸引力和趣味性,让学生一开始先产生好奇,这样才能开一个好头。在教学中,多设计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但是要注意,不要提问一些很明显就知道答案的问题。因为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他们会觉得这问题毫无趣味,甚至是懒得回答的情况。在讲解教学内容前,可以提前找一段名人名言或者是小故事,来契合本次教学的主题,顺便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在本堂课中寻找答案。在学习古文或者古诗时,可以先讲一些作者的小故事,先入为主的刻画出作者的人物性格,让学生在听讲时,慢慢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思维与心态,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内容。

二、老教材,新用法

以前的教材,大多格式死板,文章无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新课程的教材,并非是简单的将语文知识罗列起来,而是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与话题,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其中的重点,将此总结出来,并且反馈给学生,那么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注意平时的文学积累

我们常说要让给学生参与课堂,但是如何参与是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当两个有共同话题的人聚在一起,那可真是犹如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便是“知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想要“知己”,便要有“共同话题”。所以,在平时应该让学生注意文学的积累,这里包括课外和课内。让学生多看、多读优美的句子、多收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当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素养,那么在学习教学内文章时,将能“看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这便是“知己”的感觉,可比教师一句一句讲解要好得多。就算当时没有“看懂”,只需教师稍加提醒,学生便会恍然大悟。

四、教学趣味化,让学生自主参与

现今社会,信息发达,学生接触的知识非常广泛,加上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教师完全可以加以引导,使其朝教学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的扼杀。要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上为他们留出时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教师可提前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雷雨》的背景。由于我们的教学任务只是《雷雨》中的一段,如果学生不了解此部话剧的大背景,那又如何让学生融入其中呢。在课堂上设计一个个话剧片段,让学生扮演里面的人物,这样做一下就把远不可及的话剧人物拉近到身边,让学生不用死记硬背,而是带有趣味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五、增加学生互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上文中提到让学生扮演《雷雨》中角色进行教学,虽然有的学生参与了,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所有人都进行表演,所以大部分学生仍然是看客。对此,我认为小组合作讨论,是一个好方法。现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教师也应从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留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讨论,然后再进行组级别的讨论,互相学习、互相说服。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

在以前,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对学生来讲,上课就成为一件枯燥的事情,只有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了保持考试名次,能够苦苦坚持,而大多数人确听的昏昏欲睡。从教师层面讲,填鸭式教学需要教师大范围的灌输知识,要每个地方都不能落下,虽然辛苦,但是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苦恼不已。因此,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势在必行。抛弃以前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归还学生主体。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由于是文言文,加上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大多是以物言志、或者是借物抒情,因此不如故事类课文有趣。所以教师应该提前收集王羲之的小故事,以此来作为教学任务的开端,让学生在学习《兰亭集序》前,先了解王羲之的背景、性情等。只有这样,才能明白王羲之在创作时的心理特征,顺藤摸瓜,抓住本文的中心点,体会王羲之当时的情感面貌,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七、总结

要改变当下语文教学高成本低成效的现状,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学习基础,因才因文施教,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实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积极探究。

作者:袁秀芝 单位: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2]桂林.教的有味,学的有趣——浅析高中语文课堂如何进行高效教学[J].文理导航,2012,(8).

[3]肖飞.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第七篇:高中语文教学作文写作能力方法研究

摘要: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一直被语文老师视为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为了提高高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语文老师往往绞尽脑汁,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现在的高中师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刻板的进行作文教学和写作。不可避免的导致学生的作文存在写作目的不明确、表达内容肤浅没有深刻见解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面临的困境探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写作 教学方法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学习,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的一大学科,作文写作更是在语文考试中占了很大的分值比例,作文的写作水平体现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所以作文一直都是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备受师生重视的一个大模块。但是目前作文的教学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对写作兴趣低

现在的高中学生很紧张,为了应付高考,高中的学生都是日以继夜的学习。高中的学科比较多,没门学科都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高中生根本就没有课余时间来看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没有时间读书就导致了大多数高中生阅历少,思想水平得不到提高,自然文章的写作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时间久了学生对迟迟也见不到回报的作文写作也就失去了兴趣,产生了畏难心理。很多高中生对作文都有畏难的心理,对写作很是苦恼。高中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来写作文,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写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高中生对写作越来越失去兴趣,写出来的文章很多都是流水账,千篇一律,没有感情色彩、没有自己的观点。学生对老师要求的写作内容都是应付而来的,就更不可能会在课后有练习写作的动力了。高中生缺乏学习写作的主观性,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很低。这样的现象在高中生的写作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成绩。

1.2教学方法不当

高中的语文教学,写作和阅读应该同养重要。可现在的语文教材是以传统的文选型阅读内容为主的。教材内容很少有作文教学的内容,都是针对对古今中外比较好的文章进行赏析,没有从写作角度设计教材。教材的编排形式也很不贴近高中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普遍不接地气,比较深奥。而高中生写作时热爱的“满分作文”等等写作工具书都束缚了高中生的写作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些看似有效的工具书只是达到了短期效果,学生并没有学会习作的方法技巧,只是看到了一篇好文章而已。同时,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使得老师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甚至有的时候老师还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加以干涉,把同学们的想象力扼杀掉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是老师要求的思维模式,写作变成了复制模板。

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使得高中语文老师不得不改变教学策略,积极找寻可以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对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就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做了以下探讨。

2.1活跃课堂气氛

只有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有良好的师生互动。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同学们进行情景表演,让同学们把他们对作文题目的想法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给大家,让同学们的思想可以互相交流,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跟随老师的教学脚步,与老师互动。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之后对学生加以提示引导,从而引起同学的求知欲。在课上还可以说一些人对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的不同认识,让同学们对次进行思考,之后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同时,语文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帮助同学们学习理解作文材料,一定也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新奇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他们才会去学习。

2.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高中老师要转变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老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摆脱理论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束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多样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首先作文写作提高的教学方法不能太过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可以在课堂上老师给出作文的题目要求,之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对审题立意的想法,然后在让几个同学给出一个他们认为最好的立意方向。之后就是给学生的习作学习留有足够的空间。学生应该有学习的主动性,老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同学学习的自主性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多去搜集写作素材,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最后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意识,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学会提问和寻找答案。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才有进步的可能,如果老师可以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这要比亲自教授他们理论知识总要的多。比如,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就一个作文题目的理解让同学试着提出问题,然后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乐学好思的好习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总结

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讨提高高中生习作能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孙文丽 单位:新疆昌吉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蒋颖.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三种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4)

[2]李强.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学刊.2012(22)

第八篇: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策略应用探析

纵观我国的教育体系,没有哪一个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备足够的重视。学生从小到大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这已经形成一种习惯。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难度颇大。为了能快速地使学生学会自学,需要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自小学起就接受被动式的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了让学生产生自学的意识,教师要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做新课讲解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且检验学生的预习结果,起到督促的效果。自习算是一种自习形式,本来应该作为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流程,不过很少有学生会自觉完成,教师也不够重视。在课堂上,教师不要直白地将所有的内容都告诉学生,否则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定要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寻找部分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不得不进行自学。比如,讲解《边城》时,故意不讲作者的介绍,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促使他们在课后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可能有些学习懒散的学生不愿意在课后自己学习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小测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初期,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逼着学生自习,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教师就可以省心不少。在课堂上学习了某一方面的知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举一反三,想要知道相关的更多的内容。不过高中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掌握考纲内的内容,要将教材知识熟练掌握,再去探究教材以外的知识。否则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本末倒置。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不只是一个教育界的通病,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待在学校。高中生虽然都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但还是会对学习产生抵触。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足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有充足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早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还能持续作用于学习中的各个方面,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自主学习相比于传统的课堂统一教学,学生具备更多的自主性,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意愿,有选择性地学习,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在自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放大自主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学习《雷雨》的片段,在教材中只有一个片段,学生肯定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找一本书读一读,了解一下整个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保持语文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分组学习,让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帮助,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学习要比听教师讲课有趣得多,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上课期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避免了部分学生课上配合度低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在近些年来大行其道,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视频、图片的引入,对学生而言很新奇,在传统的语文课上原来没有的元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要让学生热爱语文,愿意在语文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自然就能在课后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不用再让教师反复强调。

三、培养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学习讲究效率,尤其是在寸金寸光阴的高中,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效率。高效的学习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作为支撑,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如何在自习的过程中提升效率。学习方法的优劣决定着学生的最后学习成绩的好差,时间对于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一个好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不容易遗忘。首先,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带着明确的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课上学习了《赤壁赋》,觉得自己在字词方面还有疑惑,就重点攻克这方面的困难。最好在学习之前制定一份学习计划,然后按照这份计划实施具体的步骤,以免在自习的过程中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浪费时间。比如查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关资料时,被故事吸引,一读读了好几个小时。这完全没有必要,学生只需要了解一下主要的情节就行,找一些简介读一下即可。在完成自习之后要及时反思,反观自己有没有达到最初制定的目标,有没有按照计划走,有什么额外的收获。如果没有完成既定的任务,要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在下次的自习过程中加以改正,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5

本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本土文化渗透研究———以合作市中学为例》(批准号GS〔2016〕GHB1209﹚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

近年来,在藏区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期间,很多语文教师会将本土文化资源“嵌入”到教学内容中,但是,由于存在着教学误区,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佳。本论文针对本土文化资源“嵌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应对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中教育;语文教学;本土文化资源;困境;应对策略

引言:

为了培养藏区高中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语文教师已将本土文化资源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融合,但是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这种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本土文化资源“嵌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

1.1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史实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将本土文化资源“嵌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更加注重资源的史实性,导致语文教学局限于“历史识忆”,缺乏了“语文味”,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教学就难以实现。特别是藏区的语文教学,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展开教学,可以让藏区的学生了解中国的爱国英雄,但是,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而言,就值得深入思考。比如,郑思肖是南宋遗民,从历史角度将其定位于“爱国英雄”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史实的。但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而言,则由于缺乏语文性,导致语文教学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2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文本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本土文化资源“嵌入”到教学内容中,但是局限于文本性教学,结果导致语文教学中,本土文化资源的人文性没有发挥作用。通常高中语文教师在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时候,会采用“模拟教学”法,将本土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情境中的构成元素,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1]。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本土文化资源的人文性缺失,就会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吸收能力不足,无法认识到本土资源与语文知识内容之间所存在的内在统一性。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了“民族文化”专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并在课堂情境中利用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得以增强,但是依然是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由于本土文化并没有在高考大纲中明确,也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所发挥的是工具作用,学生对当地的人文资源知之甚少,更难以与所学的语文知识融合,加之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机会,不会切实地体验本土文化资源,就必然使语文教学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

2本土文化资源“嵌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1本土文化资源“嵌入”

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性:本土文化资源“嵌入”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重视史实而语文性缺失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从时代情境出发,却没有从“言”和“语”的角度开展教学。比如,“宋末元初”时期的爱国英雄包括岳飞、郑思肖、辛弃疾等等。对于藏区学生而言,能够了解国家宋朝末年的爱国英雄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爱国英雄的诗文集、英雄事迹等等,通过这种“言”和“语”的教学,使本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内容完美结合。

2.2本土文化资源“嵌入”

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人文性:在高中语文知识教学中,将本土文化资源“嵌入”到教学内容中,要注重从学生的情感层面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本土资源产生情感,逐渐地将这种情感转移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在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由此扩展了人文视野,也能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践价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突出人本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力。但是,利用本土资源的过程中,片面地强调文本,就会导致教学实践性不足,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缺失就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时候,突出对学生情感认知的培养,在开展文本教学的同时,知识的人文性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富有生机,让语文知识内容散发着生命力[2]。情感认知的过程就是从意识的角度对语文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将本土文化资源“嵌入”到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人文知识的解读,让学生吸收本土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情感,进而了解文本知识,由此可以解决语文知识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比如,学生对家园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就会注重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并从探索家乡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到语文文本内容中,做到了文本知识与情感认知的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藏区的高中生而言,语文是高考重要科目,不仅学习难度大,而且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将本土文化资源“嵌入”高中语文教学,做到本土资源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充分融合,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瑜红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中学

参考文献

[1]郑义秀.嵌“文化”入“校本”摭谈———本土文化资源“嵌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园,2014(07):122-123.

[2]王小军.对本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J].语文天地,2013(05):33-34、35.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

语文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也是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感情交流与思想表达起到基础的作用。然而,目前高中的语文教学却不尽人意,因此,笔者将基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实际,着重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措施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看来,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在教学效果上都差强人意。高中语文教育的僵化不仅使教师对于语文教学感到迷茫,更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具体问题如下:

1.1传统高中语文教育忽略了学生的情感表达: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使语文成为包含历史、政治、文艺、哲学的综合学科。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中留存下海量的优秀著作与思想,这些无疑都是语文学习的精髓所在。高中的语文教材是选取诸多优秀文化名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文章的题材、结构、写作手法、体现的精神上都具有极高的水平。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语文授课时往往突出对于文章使用的技法、文章结构的教学,而忽视对文章精神和作者情感的体会和探索。这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时忽略情感的表达而将语句的分析放在学习的首位。如果不能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学习语文,语文学习将是没有灵魂的、苍白的,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对情感表达的忽略不但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对于学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也十分地不利。

1.2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忽略对学生人文价值的培养:

文章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意味着语文学习中的优秀文章与作品都是生活的感悟,并且其意义也超脱于生活存在。由于高考的压力,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往往重视学生学习课文本身,重视对高考语文题型的解读和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人文价值的培养。人文价值是语文学科的精华所在,也是优秀作品中所共有的,它能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行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忽略对于人文价值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培养的仅仅是考试型的学生,学生的思想空洞,文笔缺乏灵气,长久以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

1.3传统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在任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群体都是有差异性的。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都有对知识吸收较快的学生和较慢的学生,形成了学科学习的差异,突出地表现在学科成绩上。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教师对于语文教学趋向于将学生视为统一的群体,忽略了分层教学,这导致了对于学科知识吸收较慢的同学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挫。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成绩自然会下降,班级的语文成绩差异将会更大。

2改进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措施探究

2.1高中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以“情”作为教学的核心:

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于感知作者和文章中散发的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情作为学生认知和表达的能量,语文学习中如果没有了情,语文学习者也就缺乏了智慧。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的前提是使学生学会感知情感。教师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对课文表达方式、结构特点的分析之外,应当注重在授课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例如,在《赤壁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诗词表达的感情与苏轼的经历联系起来,从而感知作者的情怀,使学生在寓情于景的理解上加重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引导学生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的过程也是鼓励学生表达自身感情的过程,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在语文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不空洞,练就优秀的文章。

2.2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在理解知识时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和指导时应当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含义是指对于知识点由浅到深进行讲解。例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会有明显的差异,对于文意的理解有些学生较快而有些学生较为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先对语义进行逐词的理解,在贯穿句子的语义。用这种方式使理解较慢的学生跟上学习的进度,缩小班级学科学习的差距,使学生可以共同进步。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地工作,这需要教师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悉心研究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个人文素养。

作者:江玮韦华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六中学

参考文献

[1]梁五红.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7):23-23.

[2]黄秀英.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外阅读(中旬),2012,(9):105.

[3]华明琴.优创语文教学方式,全面发展学习能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J].考试周刊,2011,(78):34-35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探析

摘要:

高中教学中语文可谓是基础性学科,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而必须对高中语文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伴随着新课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推行,合作学习成为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文中简要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探究了其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是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因为高中生对语文知识有良好的基础及文化知识沉淀,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足够的了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本文中具体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策略及方法的应用情况,谨以此给予理论参考依据。

1文章阅读开展合作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章阅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最重要的教学推动力。在之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学生的机械的阅读,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阅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阅读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采取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实施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多以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主,或是分段进行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继而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改善语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合作朗读还能提升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积极性,在相对愉悦的氛围内有效理解课文所有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水浒传》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向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同时选取学生其中的问题设置教学情境,如“本次起义失败的因素有哪些?”“起义的影响有什么?”通过布置上述教学问题,组织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分享学习心得,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善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2课文讲解实施合作学习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课文理解是学生的弱点所在,这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要素,因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对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提升语文课文理解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新课改的推行促使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在文章理解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遇到了障碍,而教师又不能兼顾到每位学生,因而通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非常理想的教学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的课文理解上遇到的问题组内讨论,从而强化学生合作意识。而对于教师来说,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有效的指导,而其布置的教学任务也应该事先给予有效的说明,这样才能推动合作学习获得良好的效果,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例如:《蒙阴天姥吟留别》教学中,由于本篇文章是学生极为头疼的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而这更适合采取合作学习,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考虑每组成员学生能力的强弱,然后适当进行调整,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设置教学问题“文章创作背景是什么?”“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将问题在班内进行讨论,这样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某种程度来说加强书本印象。

3作文批改采取合作批改形式

作文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都是由教师进行修改,而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所以在作文的批改上难免力不从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作文批改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随着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模式进行合作批改作文,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作文的鉴赏能力,而且意识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并且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其它学生习作经验,教师应能从繁忙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写作,可谓一举两得,这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因素。所谓合作批改,就是教师将学生的作文匿名交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根据作文评分标准指导其进行评分,在作文合批过程中,学生遇到好的词句、段落或是词语可以记录下来,或是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可以让学生吸收别人优秀的学习经验,从而弥补自己写作的不足。例如:以《转过弯就是春天》例,教师在这篇作文批改过程中,选取适当的内容让学生合作批改,可以让两位学生共同完成,在批改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告知其如何进行批改,而且叮嘱学生遇到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记录,并与同学老师分享,阐述自己的缘由。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写作,并且通过合批其他同学的文章汲取别人的写作优点,继而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从而快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继而能够为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高考的重点得分项,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得到快速提升的话,势必会导致学生成绩受到影响,合作批改作文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写作及欣赏水平得到双重提升,最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改善。

结语:

总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升,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关键的是还能改善语文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中重点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改善学生的学习水平。

作者:郭虹 单位:辽宁省海城市析木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朱万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02).

[2]孙倩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

[3]杨丽丽.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02).

[4]刘宝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J].现代交际,2016(11).

[5]李磊.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J/OL].求知导刊,2016(11)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应用

摘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着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获取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增强高中生文化底蕴和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方面影响深远。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并且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随着全球化加剧,大多数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外来文化侵占,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作为伟大的民族教师都应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消失而担忧,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高中课堂中,让学生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1简介中国传统文化

在数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在时间上,表现在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优秀文化;在空间上,包含中原、边疆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内容上有经济生活、科学住行和政治制度等。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摒弃,深深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功能的社会效应,无形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言行产生重大影响。还有部分人觉得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步演变成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例如:习俗、信仰和法律等各种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同,定义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各不相同,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各不相同的原因是语言学角度多、视野广以及研究者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角度不一样等。

2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传统文化象征着国家的精神,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一直打开国门对外来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把自己传统的中国文化带向世界,然而却没有实际做出行动,大多数时间只是走形式主义,缺少文化的发展、交流和传承行动。中国缺少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行动,更不要提研究、发展和弘扬了。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顺应高考,像2017年的考纲中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因此老师必定加强学生对古诗文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这样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完全依据高考内容而设定,尽管学生也会学习到部分文言文,但是学习目的仍是为了高考,没有真实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只是让学生大量的记忆古诗文和大纲要背诵的文章,只需要学生知其然,而不需知其所以然,出发点不一样使得传统文化不能顺利地传承。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3关于如何合理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地融入进去,利用教学内容和方式改进的方法进而实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3.1通过兴趣培养挖掘教学资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若你仔细观察思考便会发现高中教材的每一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其编排的目的。教材中《论语》、《沁园春》、《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课文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著作都充分地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些文章中,有的体现了中国人的义,有的体现了智,有的体现了勇,有的体现了其谦让不争的德行等。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使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要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带领学生鉴赏传统文化,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描写,例如,对于归隐生活,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豪放的性格和心理,可通过课上让同学模仿仰天大笑出门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陶渊明先生却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恬淡,再比如苏轼,妻子的离世他表现出一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痛苦,而庄子却在妻子离世后鼓盆而歌,非常开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时刻让学生进行比较,领会不同作者的精神和思想方式,了解各个时代人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需要知识渊博才能带领学生深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3.2通过课堂文化氛围熏陶人文精神: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营造课堂文化氛围,进而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围绕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关注名家朗诵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等。中国的名胜古迹上大多留下了古人的诗词歌赋,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参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切身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心灵的熏陶,使学生的心灵和传统文化与美德结合起来,让学生见识到民族文化的精彩,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数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忠、耻、信、义、智、孝、礼、廉,它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传统文化的根。大力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国人才能拥有仁义、睿智、忠勤等优秀品质,中学生才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华民族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

3.3拓展名篇,在教学中加入国学经典:

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名著中,然而,教材中只出现了篇章的一部分,再加上学生学习负担沉重,课外又很少阅读经典名著,因此,学生完全不能领会名著所讲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名著的背诵、赏析、竞赛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在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进而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的积累,使得我们获得智慧和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意义深远,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每个人都应担起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作者:郭丽艳 单位:铁岭县高中

参考文献

[1]宋石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1(28).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6

摘要:

只要有效的建立起人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一定基础,进而在教育方面实现新型理念。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改革

1灌输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增强自身素养、提升道德观念、完善心灵净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宗旨。所以,发扬人文精神、以及灌输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中需得以体现,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师、教研人员需快速解决的现象。

1.1人文教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现阶段的重点

现如今,我国经济飞跃发展,社会稳定进步,中国伟大繁华的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中也得以体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世界现代先进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高中语文教学以指导学生领悟突出的作品,了解汉语语言的特点,写作精华文学作品为重点。综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充分结合,使语文教学在发扬人文精神,促进文化繁荣上成为重要方式。

1.2响应国家方针对人文精神的重要培养

2010年,国务院印发方针,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优先、看重能力、鼓励发展全面。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灌输人文精神的目的是,解放学生思想,不拘束于应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稳步发展。灌输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观念,完善自身素养。所以,学校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提升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灌输人文精神。

1.3人文精神教育在新课改中内容增多

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力度在我国高中新课改中加强。在课改内容上注重来源于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发挥语文教学在人文精神教育的载体性、人文性及重要性。我国高中语文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越来越优秀化,实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珍贵价值。

2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方法

2.1教师提升对专业知识的重视

在灌输人文精神的高中里,语文教师只有丰富专业知识是不能够满足其教学水准,除此之外,还需了解多种多样的政治文化、历史宗教、道德观念、法律评判等等,不断更新学习新知识。多阅读表达人文精神的书籍,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2.2对教材更深层理解

许多人文因素在教材中包含,找到内容的关键点,巧妙的切入并进行人文灌输,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举例说明,在杜甫《三别》里,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师需引导学生代入情境,实际感触作者内心情怀。教材内,有些与学生距离较远,人文精神表现不突出,因此学生比较难以领悟。所以,更需要教师努力理解研究教材,在字里行间钻研高深的文学思想。比如,《离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诗人坚持正义的刚毅不屈的伟大精神。教师需引导学生多个层面赏析这篇旷世之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有幻想色彩。

2.3学习中带着亲身体验

把自己亲身体验代入学习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会很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举例说明《赠汪伦》里,以李白角度出发,是学生深刻理解无形的情谊变为生动,表达浓浓的友谊深厚,不舍分别,使学生深刻了解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不舍的情怀。在学习《哈姆雷特》时,可进行实际表演情景,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教材,明白人物纠缠,体验主人公感情,教师可就人物中的情感灌输人文精神,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会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语文打下夯实的基础。

2.4自主评价,拒绝评价官方化

教学中最后一点是学生对其的评价,同样为重点步骤。此步骤是检验学生的学习观以及实现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此步骤中成绩若成为评价的水准,将会使评价官方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学生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若过分的用成绩约束学生,会使教学失去原有的水准。所以应把人文性在教师的评价中体现出来,并遵守;发扬“符合进步”为出发点的评价中心。注重评价的层面与角度,理解被评价者的个性和多样。评价内容无关多少,注重内容质量性,分析学生多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使学生在鼓励中进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用鼓励话语,减少批评会更加促进学生努力进步。评价中把关思想的过程,注重在学习阶段里学生的思想发展,抓住学生思想的规律。具有了良好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不断灌输,表现优秀理念,使学生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明显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有效的建立起人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一定基础,进而在教育方面实现新型理念。

参考文献:

[1]叶红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标理念带给高中语文教学的三个转变[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24-24,25.

[2]徐静.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彰显之法———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问题[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10):99-100.

[3]谢明霞.期待,让学习更美好———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心理期待促进后进生的转化[J].读写算(教研版),2015,(18):97-97.

作者:赵艳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英华国际学校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素养探讨

摘要:

语文课程是我国各级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语文教学实践入手,对逐步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语文教育教学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良好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

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综合素质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语文教学中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合理开展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良好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新时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措施,保证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良好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发现其重要性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方面,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优化调整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和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底蕴深厚,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传统文化知识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对素质教育思想的全面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民族文化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传承和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受到其中教育思想的影响逐步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并且借助对传统文化教育材料的应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形成多角度了解,促进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得到激发,为传统文化的在新时期的良好传承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受到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尝试积极探索了传统文化教育措施,希望能够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加以培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逐步强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过于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希望能够借助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情感教育却相对忽视,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熏陶效果相对较差,严重限制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良好培养。其次,在教学方面对工具书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理解的能力不足,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根本无法实现,学生传统文化鉴别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也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入学习。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已经对传统文化教学的优化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新时期十分有必要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分析和阐释,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合理培养。

三、新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加以培养的措施

基于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可以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学优化措施,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加以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借助课堂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实施人文熏陶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良好教学环境的熏陶,只有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才能够在特定的教学氛围中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产生相应的思想情感,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如在讲解高中语文必修2现代文《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加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向外延伸,将李白的《古风》、晋乐府诗中的《青阳渡》以及杨万里的《莲花》等诗歌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再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配置古风音乐,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传统文化情境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优美意境,再以此为基础学习《荷塘月色》,学生能够对《荷塘月色》教学内容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能够获得良好培养,对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课内外相结合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加以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方面,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借助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观看相关影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阶段阅读《红楼梦》接受其中的情感熏陶。这样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课外教学活动,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必然会得到相应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并借助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加以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够辅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对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语文教学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为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59-60.

[2]江旭华.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浅议中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之策略[J].考试周刊,2014(55):37.

[3]张薇.浅谈在幼师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J].科教文汇,2014(26):48-49.

作者:张晓敏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长白学校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有效运用

摘要:

文章通过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价值导向,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发展特征及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运用存在的问题,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有效运用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电教手段;运用策略

伴随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电化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逐步发展成众多学科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手段。电化教学的推行,可极大水平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形象性,深得全面教师、学生的推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电教手段更是凭借其趣味性、便捷性、广泛性等发展特征而为语文教师所喜爱。由此可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有效运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价值导向

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一系列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途径。高中语文教育肩负着积累学生知识、丰富学生眼界、增加学生经验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依托现代网络环境,可促使电教手段不断朝高新技术方向发展。所以,电教手段充分凸显出新的发展趋势。电教手段是基于电子设备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凭借其多元丰富的声、光、电、影发展核心,可对传统教学活动予以直观简洁、生动形象的呈现,通过为学生营造自由、欢快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去学习知识、拓宽眼界,调动起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收获高中语文学习教育的最理想成效[1]。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发展特征

(一)趣味性

有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电教手段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有着趣味、便捷的发展优势。依据如今学生好奇心强烈、热衷于新鲜事物等性格特征,电教手段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托静态、动态的影像为高中语文教学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序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依托幻灯片、光盘等手段,创设多种不同的语文学习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活动。

(二)便捷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电教手段,可推行“点击化”教学模式。教师要得到何种教学资料,抑或要做出何种教学说明,仅需按下鼠标,便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达成对相关语文知识点、词汇等的查找,而无需教师展开板书抄写,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备课、组课等的工作效率,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三)广泛性

某种意义上而言,电教手段并非唯一的发展形式。借助电子计算机设备,电教手段可实现对自身优势的有效凸显,于高中语文课程导入、推进、深入教学中推行多元丰富的说教式阅读模式。除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电教手段凭借其广泛性发展特征,还可运用于前期计划、课后效果巩固等环节,使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更为和谐融洽。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基础相对薄弱

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一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两点:1)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理解不充分,对于此部分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中的词组、语句、语法等过于晦涩,使得他们无法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2)一些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未能够对学生特征展开有效分析,便开展经验式教学,往年如何教,时下依旧一样教,教学内容推进过于保守,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不足。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基础相对薄弱也反映出传统语文教育的发展不足。受高中语文教学基础相对薄弱影响,使得电教手段运用无法得到坚决贯彻,在强化学生文学修养、创意思维等环节,电教手段发展成效不尽如人意,无法摆脱发展束缚。

(二)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错误认识

需要明确的是,不可将日常而言的多媒体教育与电教手段划上等号,即便它们存在一定的共性,然而不管是在内容覆盖面上,还是在实际推行方式上均有着相应的差异。一些教师片面的认为电教手段即是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开展教学的常规手段,该种惯性教育思维必然会对现代语文教学推进造成负面影响,进一步造成学校、学生、家长等对电教手段成效形成质疑。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有效运用策略

全面高中语文教学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技术、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强化对电教手段有效运用,如何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巧用电教设备,攻克重点难点

语文是一门通过“言”表达“意”的艺术,如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语言无法对无穷蕴意进行呈现的问题。而通过对电教媒体的有效运用,则能够还实现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有效结合,进而帮助学生攻克重点、难点,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2]。凭借生动的画面可促进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激励、愉悦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经由自身积极思维来加深认识教学内容,进一步获取可观的教学成效。例如,在《边城》一文讲授中,文章对虎耳草进行了数次提及,描述到主人公梦中爬到山崖上摘虎耳草,作者如此描述的用意何在,此处作为文章理解的一处难点,教师可通过把虎耳草特写画面制作为课件,使学生通过对虎耳草画面直观欣赏,以联想到其爱情的象征意义,进而实现课堂教学难点的有效消除,达成教学目的。

(二)使用多媒体,整合迁移拓展

一堂课只有数十分钟,然而语文知识牵涉十分广泛,仅对语文课本内容进行讲述显然难以有效开拓学生知识面。但是通过对电教手段的有效运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在课堂上实现对时间、空间的有效压缩,进一步彰显小教室大世界的氛围。例如,在《胡同文化》一文讲授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对胡同各类图像进行展示,结合歌曲北京胡同,使学生身临胡同文化意境中,再引入各式各样与胡同关联的文章,《上海的弄堂》、《雨巷》等,有效促进学生体会不同胡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3]。该种延伸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助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陶冶。

(三)图文并茂,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依托电教手段,其一方面可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很大一部分体裁的文章有着极强的形象性及明确的场景,诸如《荷塘月色》、《雨中登泰山》、《秋夜》等,此类文章均可利用课件形式配合教学。而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一同进行课件制作,则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意识。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讲授过程中,可将该课划分成两个课时开展教学。第一节课,首先引入课文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思绪,以对作者心情形成一定认识。然后,要求学生利用10~15分钟时间用笔对文章所呈现的人物情态、相关场景进行描述。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别,要求学生相互间对自身创作内容开展介绍,并对比原文,组内评定。最后,由学生投票评选出相对好的创作,以用于下一节课通过幻灯片进行放映。基于第一节课学生对《荷塘月色》的认识,第二节课通过一边播放学生评选出的优秀创作,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主旨,让学生体会到朱自清的创作意图,认识到作者并非单纯写景而写下文章。通过自文字到图画的制作,并非所有学生对文章理解得都很透彻,同样会存在理解不当的学生,如此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四)依托影视再现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依托影视对课文进行理解,经由对课文场景予以还原、再现,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课文所处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原文背景中,从而促进学生对文中内容的有效理解、认识,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实现学生的有序提高。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讲授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对文章内容进行通读讲解,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影视题材,使学生对文中主人公内心情感形成一定认识,借助多媒体影视来调节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课堂生动形象性,使教学课堂变得更为自由、更具创造性。在课堂讲授环节,教师通过手语结合的方式,利用自身手势对该课进行描述,增强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升课文讲授趣味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教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确实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生机的恢复,可见电化教学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价值导向、发展特征,全面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运用存在的问题,“巧用电教设备,攻克重点难点”、“使用多媒体,整合迁移拓展”、“图文并茂,拓宽学生学习思路”、“依托影视再现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等,积极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赖桢洁.谈谈电教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a版,2013,(8):133-133.

[2]张艳娥.电教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162-163.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7

多年来高中语文教学的应试功利化与三年高中语文教学螺旋式重复的无阶梯性问题严重,这不仅扭曲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为此我认为,强化语文节操意识、营造语文课堂生态、进行丰富的语文阅读课程建设、建立高中语文阶梯化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关键词】

语文节操;语文课堂生态;阅读课程;阶梯化教学

引言

多年以来,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就很低,这里有方面面面的原因,既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关,更与我们语文学科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有关。在以高考为目标的应试教育的现实大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功利化倾向显著,一方面以应试技巧为导向的文本解读方式偏离了语文教育关注语文素养的规律,一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阶梯层进性,课堂教学内容与阶段性考试的脱离的现实,语文提高过程的隐形特质,不仅现实高中语文教学在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方面的功能表现不明显,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热情,甚至连语文教学的应试功利性目标都难以很好地实现。在如此语文的教与学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改革显得极为迫切,我认为应当从语文教师的认识与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丰富的语文阅读课程的开发、高中语文教学阶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文教师应准确给自己定位,树立“语文节操”,去功利化

如果舍了“本”肯定也逐不到“末”,重视语文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与人生,提高文化素养与人生境界的功能。让学生对语文,对文化、文学产生敬意,提高重视程度,进而培养兴趣。在现实社会文化意识的缺失、功力之风盛行的现实下,高中语文教育所承载的责任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当然还包括文化素养的提高与人生境界的提高。语文教学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正确对待人生,有意识的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生境界。如果语文教师自己就把高中语文教学过于功利化,只是为了应试而教,把一篇篇好的文学作品仅仅当做为提高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而进行剖析的标本,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生境界的提高自然无从谈起。

二、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语文教学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有营造语文生态的意识

我们提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很多年了,但真正做到多少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生命体验、阅读体验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只有这一点做好了,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语文课堂上的生命之间的对话,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学作品的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要进行好这些对话,课堂教学前有效预习、课堂教学上的有效交流、就显得极为重要。说白了,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上,在学生在自主阅读感受前提下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阅读体验的对话,语文教师在这场对话中起到的作用无非是促进作者、学生、老师等多重生命主体之间的思想碰撞,并把语文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融汇其中。我们可以想象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思想感受如果被忽视甚至没有被激发,语文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

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这要求进行丰富的语文阅读课程的开发

提高语文素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而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师一方面在哀叹学生语文素养的低下,一面却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难有作为,对此必须从丰富语文课程内容上着手。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局限于教授基本教材内容,很多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也仅局限于基本教材,阅读量非常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对文本解读方式的功利性,现实的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功能极其有限。语文素养的根本在于阅读,所以语文课程的改革必须注重开设丰富的阅读课程,可以在常规教材教学基础上,通过专题阅读教材的开发、设立图书馆专题阅览室的各种形式,每周抽出专门课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尊重学生的原始阅读体验,多读多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否则再多再细的考试技巧都是无米之炊。

四、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构建起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层进式阶梯化教学体系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8

摘要:

现如今,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越发具有主观性,越来需要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索语文学科的深层次内容。国家越来越重视国学的传承与弘扬,因而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也将有所提高,这也证明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需要有效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加强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这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在体验中提升学习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加深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与教学课堂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学科见解。本文将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开展与实践,探究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体验式教学,凸显体验式教学的意义,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灵活。

关键词:

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开展与实践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理解知识。通过对情境、活动的亲身体验,产生想象、联想、思考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新知识与旧知识得到连接,使得知识内容能够内化,才是真正让学生的内心精神得到成长,知识学习得到深入。这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时代,它强调教师必须真正摒弃传统说教,运用灵活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更好地理解知识、感悟人生,在不断的感悟与体验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1培养诵读习惯,强化文字熏陶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只让学生进行单调的题海战术,而是要让学生各方面感官都调动起来,充分感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诵读便是一种提升语感,增强感悟的方式。我国文学的特点在于其韵味,学生能够从反复的诵读中感受中华文化其韵律,明白字里行间更深层次的内涵,接受语言文字的熏陶。在语文学习当中,许多内容与情感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文学的环境中接受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融入到文字当中,加深情感体验,体会其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道理。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要为学生传授正确的诵读方式,播放诵读音频或者视频文件让学生进行欣赏,鼓励学生开口诵读。在语文教材中多有“诗”类作品以及文言文作品,如人教版必修一的《雨巷》、《再别康桥》、《烛之武退秦师》等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该类文章时,为学生渗透诵读知识,让学生在早自习时进行诵读训练,定期抽查学生的诵读情况。在不断地诵读练习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诵读能力,还能提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更加深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与道理,成功实践体验式教学。

2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感受

除了通过诵读加深体验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体验情感。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将学生的思维与情感都引导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与作者“感同身受”,刺激学生的感受达到加强情感体验的目的。在过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发现,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来说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方式,用新鲜有趣的场景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方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感悟文章的情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第二课《故都的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段不同的描写秋天景色的文字,让学生进行诵读。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关于秋天美景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再引入郁达夫的文章,让学生们说一说他笔下的秋天与别人又有什么样的区别,从中感受到他什么样的情感。在对比阅读与形象展示中,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课文的见解方能更深。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深层内涵

目前教育教学所倡导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教师要尽量减少讲课的时间,而是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养成思考与体悟的习惯,才能使学生形成更多属于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在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刺激学生的思考,在别人的表达中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获得对一篇文章或是一个问题更多的理解与体悟。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学习、理解文学,积累更多从前的课堂无法获得的东西。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问题结成小组进行探究解答,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整理起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己解答这些问题。如:1.透过待遇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2.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形象,并找出相对应的描写语句。3.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想一想环境描写的作用。等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人物形象,学会从文字中抓住情感。

结语:

目前的教育改革方向要求,课堂教学足够生动有趣,教师的讲解减少,学生的空间增多。课堂教学要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利用适当而科学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活动,合作探究。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更深的顿悟,用自己的心灵与作者沟通,在体验中认识文字、感悟文字。从文学作品中得到升华,拥有更高层次的鉴赏能力与体悟能力。体验式教学在当下势在必行,只有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语文课程的学习才会更有意义,学生方能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完善自身人格与内在,健康地成长起来。

作者:王茜 单位: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徐云.高中语文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有效策略[J].科教导刊.2011(5).

[2]李霓虹.体验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论》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

摘要: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应付考试和阅卷教师审批试卷,语文教学正向着模式化的方向转变,教师强制性要求学生学习,导致学生的思维被桎梏,语文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将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主体性意识;培养途径

语文学科蕴含了我国灿烂的语言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语文学科的教学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活动高效、有序的开展。

1高中语文对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中的教学问题

1.1忽略学生的发散思维: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大脑常常保持在活跃状态,对于事物往往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养成了依赖性,不愿意动脑,只能接受教师告诉的答案。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探索语文问题,同一个问题变换形式后就不知如何解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1.2课程枯燥无味:

高中时期是学生经历的最为枯燥的学习阶段,此时语文教学是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烦心理,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课堂气氛也愈发沉闷,致使语文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1.3教师缺乏教学技巧: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不存在技巧,他们大多采取了固定的教学模式:首先将文章通读一遍,然后讲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最后解决课后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溜号,思维不集中,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仍然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2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性的途径

2.1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源于兴趣,因此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的内涵,这样学生才能紧紧跟随课堂节奏,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比如说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话剧,分别扮演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仆人,教师也可以选择雷雨的经典桥段让学生演绎出来,以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悲欢离合,学生将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会主动思考,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创建小组竞赛机制,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由教师布置竞赛项目,让小组成员分别背诵诗词、解释重点词句的含义,或者是玩诗词接龙的游戏,学生的好胜心被充分调动起来,语文学习兴趣也会空前高涨。

2.2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由于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发问,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项羽和刘邦各自的优势有哪些,楚汉之争最后谁胜利了等等,让学生提前搜索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回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楚汉之争的看法,对项羽这位盖世英雄作出评价,并深入解读文章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刘邦胜利的原因,从而启发学生的思想,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提问的难易程度选择学生进行回答,较难的问题选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则选择基础不好的学生回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感受。例如:讲授《分马》时,教师提出问题:评述老孙头的人物形象。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需要结合课文来具体分析。有的学生会回答自私自利、思想落后等,显然这是片面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评讲时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一部分回答,同时指出学生回答的不足,并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3打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对于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无论其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不畏困难,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提高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并打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比如说教师可以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让枯燥的语文课文变得生动、立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加投入的学习语文知识,学生对语文保持浓厚的兴趣,对语文课也会有所期待。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打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祖建 单位: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黄锋盛.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3,(6)

[2]王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的相关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8)

第三篇: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阅读教学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优化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帮助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在高考中的得分率,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将结合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现阶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阅读教学

1引言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阅读能力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于语言的感知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深化。阅读教学可以在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提升,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语文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从而在根本上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2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途径

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观性,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多方面的完善,从而在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小说阅读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于情节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在高考中得分率较低的现象,以下将针对小说阅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进行分析。

2.1进行有效的任务设计,细化阅读过程:

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日常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文章内容进行细化,从而找到得分的关键。例如在进行小说阅读的日常训练中,学生会更关注于其中的情节而忽视了对人物描写的细节,反而细节的描写更能体现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进一步反应小说的主旨。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进行任务的有效设计,来细化阅读的过程。如在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中,对王熙凤的细节描写可以体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可以看出王熙凤穿着虽然很富贵但是有些俗气,而同时头上戴的珍贵手饰在侧面体现了王熙凤贪婪的性格特点。在对王熙凤进行外貌神态的描写时,“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体现了王熙凤虽然美丽但是却隐藏着刁钻的本性,同时也体现了她的狡黠。在对王熙凤出场的详细描写中可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从他人对王熙凤的态度上也可以反映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所以在进行该篇小说的学习时,可以带领着学生找到体现贾府人对王熙凤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同时对王熙凤的外貌服饰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阅读任务,从而对阅读进行细化,反映人物特点,加强学生对细节的重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2.2加强对情节的感知力,提高小说阅读效率:

阅读是由“阅”和“读”两部分构成的,而在教学中也应该重视这两部分的关系和差异,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多方式的训练。在小说的阅读中,小说的情节设置都是为后续事件的发展进行铺垫的,同时文章对情节的叙述顺序也可以体现小说人物所处的环境,进一步反应小说的中心思想。例如在小说《祝福》中,文中的祥林嫂代表了封建礼教社会下对农村妇女,塑造了一个善良、勤劳、质朴却又屡遭不幸最后在地主阶级“祝福”声中死去的一个悲惨形象。小说中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外貌,但是三次不同的描写反映了祥林嫂内心的变化,同时也为后文祥林嫂的死进行了铺垫。祥林嫂悲剧是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迫害劳动妇女的有力控诉。而《祝福》的中心也是鼓舞和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并唤起了人们彻底反封建而斗争。对小说中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外貌等细节的变化也可以进一步反应人物的内心变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细节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完成对小说主旨内容的理解。

2.3内容解读与阅读技巧的结合教学: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解读,同时还需要对传授学生相应的阅读技巧,通过对阅读技巧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阅读,产生自信心。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文章的特点有所不同,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在进行一遍粗略的阅读之后可以大致理解文章所表述的内容和反应的现象。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以及表达形式进行分析,对这些细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体现作者在表达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和作者的文化素养。在进行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中,需要多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描写该形象,而该形象的言行举止外貌神态又为什么会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对小说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把握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3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对语文知识进行传授,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而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的质量也决定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因此通过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模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方面的提升。

作者:袁欣伦 单位:四川乐山沫若中学

参考文献

[1]杨飞龙.高中语文情感式问题教学.《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年8期.

[2]赵明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研究.《语文学刊》.201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