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范例

高中议论文

高中议论文范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作教学;作文提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亦不可或缺。因此,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探讨写作教学,能让写作教学更有针对性。

一、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而在当前的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缺少严谨而有层次的论证推理,鉴于此,确定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加强逻辑训练很有必要。逻辑学家丹尼斯·麦克伦尼指出:“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的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前提是支持性命题,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各个前提之间相互作用,有一定关系,所以要摆正它们的关系,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这一理论,在成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构造一个论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一)前提与结论。前提是结论的支持信息,换言之,在议论文写作中,前提是论证材料,结论是文章论点。前提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真实,有力。前提的真实是指注重表达方式,用清晰、合适的语言来表述,这就要求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练、概括性强。前提的有力是指剔除相关度弱的前提,限制前提的数量,以使论证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方面,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不关注前提与结论的相关性,当有多个前提(材料)同时支持一个结论时,学生通常会不加选择地全部用上,而缺少对前提的主次把握与轻重选择。最后,写议论文时,作者还要了解读者,在论证时,必须选择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最终读者是阅卷老师,其评分的依据是阅卷标准,即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学生要尽力达成以上目标,写出成功的作文。

(二)论证的有效性。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条件,结构的合理性是论证有力的必要前提。逻辑学中有两种基本论证形式:联言论证、假言论证。1.联言论证联言论证的象征性表示为:A·B,A和B都代表一个完整的命题,符号“·”代表“和”,表示A和B都是真的,它们作为论证的前提,可以得出一个有效的结论。如《六国论》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下来作者阐述了两种情况: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韩、魏、楚)B: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燕、赵)这样的论证便是联言论证。A和B为真,故得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结论也就顺理成章。从论证结构上来说《六国论》是横向的,与之相对,纵向的结构也是成立的。如《拿来主义》中,在论证“拿来主义”之前,作者先阐述“拿来主义”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相对的,接着给出“拿来主义”要采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态度,最后表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是“占有,挑选”。这样逐层深入的论证,比横向的联言论证更具思维的深刻性。2.假言论证假言论证又叫反证法,主要通过论证反论题的错误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它的论证形式为:A→B(如果A,那么B)A所以,B如果前提A成立,结论B也必然成立;反之,A不成立,B也不会成立。我们以《师说》为例,韩愈提出:A→B(如果“从师而问”,那么“圣益圣”)-A(君子耻学于师)所以,-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假言论证在反驳的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论点。在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时,首先要判定两种事物或情况之间是否真实存在某种条件制约关系,这是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二、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议论文的结构是整个文章的“骨骼”,如果只有材料而没有布局,那么有效的论点以及优质的材料就会被浪费,无法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这正应了《文心雕龙·熔裁》中所说:“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高考作文明确要求文体要分明。议论文比其他文体对结构层次的要求更高,可以说,文章结构是议论文写作的核心要素。所以,学生在正式写作前必须拟好一个有逻辑关联的框架提纲,然后再选取合适的材料,打通思路,为后续写作铺平道路。

三、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目前的写作教学在学生和教师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层面,存在逻辑不清、材料选择随意的情况,此外还有写作前缺乏整体规划、结构混乱等问题;而在教师层面,存在教学思维固化、教学内容不定、教学步骤不明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先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这启示我们,提纲式写作教学或能解决学生作文结构混乱、教师教学碎片化的问题。笔者以所任教两个班级的7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长时间的课堂实践与问卷调查,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提纲式写作教学策略。

(一)强调引导,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讲:“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思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思路,都有一条清晰明确的主线。在写作前确定写作思路就如同有了“线路图”,能够给文章指明方向,使材料安排更为有序。在经过有无编写提纲的多次对比后,问卷调查显示,有89.6%学生认为编写提纲能理清思路,有助于作文完成,有67.1%学生表示会在写作前列写提纲。这些数据表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正式写作前预先列写提纲。长期这样训练,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可促进学生逻辑辩证思维的发展。

(二)讲解理论,制定框架。美国逻辑学教授丹尼斯·麦克伦尼的《简单的逻辑学》(赵明燕译)相对于其他艰深的逻辑学专业书籍更为浅显易懂,也与议论文写作有一定关联。因此笔者从这本书入手,给学生讲解构造一个有效论证必须注意的要点:1.前提的真实性,结论的可证性。2.两种有效论证:联言论证、假言论证。以上内容即为上文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三)制定三个基本论证框架。撰写提纲是综合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展开,选取材料、理清思路。老子将复杂的宇宙生成解释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用最简单的思想来统摄最复杂的现象。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中,教师若能尽力做到化繁为简,用普遍性的思想归纳繁杂的类型,学生就会有法可依。因此,我们可以依据上文的两种有效论证形式,设立三个基本论证框架:联言论证框架1(横向结构):联言论证框架2(纵向结构):

(四)审清文题,列写提纲。通过一定的思路把写作材料有层次地组织起来以论证文章的结论,是学生必备的布局谋篇的逻辑思维能力。“事”为形象思维,“理”则为抽象思维,两者之间需要逻辑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只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多写多练。在上述调查中,提出不会主动列写提纲的共有24个学生,其中有23个学生给出的原因是考试时间太紧,来不及写,而不是认为列写提纲没有用处。这说明,在写作时没有列出提纲的这部分学生其实也认同提纲对写作的价值,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能在考场上迅速列写提纲的有效方法。因此,养成平时详细列写、考试时大体构思的习惯是必要的,教师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模拟练习,以提高学生在考场列写提纲的效率。同时,经过反思,笔者认为自己构建的论证框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有固化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可能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抓住学生思维缺乏深度的问题,进一步增加训练次数,提高思维训练强度,以便学生能顺利养成高效列写提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M].赵明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二宁,刘克强.核心素养理论下的议论文训练体系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

高中议论文范文2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典;议论文;脉络结构

议论文写作在我国高中语文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陈玉秋认为“结构是文章的‘骨髓’,‘骨髓’不立,血肉‘焉附’?合理的谋篇布局体现出一个人思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更讲究作者思维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脉络结构作为文章骨架,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尤为重要。在一线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脉络结构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本文探索将传统文化经典的脉络引导进高中议论文写作脉络结构教学,对应高中常用的五种结构类型,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结构脉络建构缺乏系统引导的问题,并在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中对新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使学生在写作中建构议论文结构脉络[1]。

一、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问题究因

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中,整体行文安排、三要素的组织、作文序列布局等内容被一线教师一再重申,但能融会贯通并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学生不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依旧存在明显的无明确思路、结构及章法等问题,即便是沿用了教师提供的所谓写作套路,学生作文中能经得起逻辑推敲的不多,议论文写作中脉络结构教学还是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一是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训练缺乏整体规划、随意性大,缺乏完善成体系的方法;二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议论文脉络教学教材不完善,缺乏典型性、经典性文章引导。缺乏成体系的方法引导,教师教学内容散乱,随意性大,学生没有办法通过完整的体系建构议论文的脉络结构,制约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缺乏典型性文章,一线教师采用的文章模板多是学生的习作,学生的习作中无论是典型性还是严谨性存在缺陷,无法给学生思路或逻辑建构提供值得推敲的思路建构方式。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及对于观点的自我思考与见解,缺乏完善的教材与方法的引导,不仅影响学生的高考作文成绩,也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经典与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

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超越道德、文化、时间、地域的历史、文化、思想和学术价值,它经过历史的检验,如今流传的大多是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精华。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由于缺乏完整体系与教材,习作的引导更是参差不齐,在教学中通过优秀文化经典的典型习作引导学生,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从学习迁移理论角度,传统文化经典中文章的中心主旨、段落大意归纳、语句赏析等输入性活动可对应议论文写作中的文章中心、写作提纲、遣词造句等内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谋篇布局与语言表达技巧,有助于促进写作能力提高。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分析,将传统文化经典学习中习得的理解大意、谋篇布局、合理运用表达技巧等内容结合已有经验,通过对新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可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在作文写作中建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能力。

三、传统文化经典对高中议论文整体结构的引导

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学生习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整体结构不清,分论点设置组织混乱;二是论点与论据联系不紧密;三是论证方法无法准确把握。本文重点针对第一个问题陈述传统文化经典对议论文整体结构的引导作用。高中议论文整体结构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大结构,主要是指围绕全文中心论点进行的各分论点层次排列;二是小结构,主要是指围绕每一个分论点分成的若干层次的排列顺序,两种结构整体类型具有相似性。高中常用的整体结构主要有五种: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综合式。高中的传统文化经典文章中,其结构脉络涉及上述五类结构,对应理清传统文化经典文章中结构脉络,可引导学生对其结构进行临摹,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议论文写作逻辑结构,并运用于写作训练[2]。

(一)并列式。并列式结构中各层次意义与逻辑非从属关系,地位平等,次序比较自由。传统文化经典中整体大结构采用此结构的不多,更多的是在论证论点时采用此类结构。如《六国论》中,在第一、第二段里先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确立了两个分论点…“赂秦力亏”与“不赂者以赂者丧”,接着第三、第四段采用并列的结构分别论证这两个分论点。第三段从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三部分论证了“赂秦力亏”,第四段则是通过齐亡的事实、燕亡的教训以及赵亡的悲剧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采用并列结构把作为论据的事实进行陈列,使得论据充分有力。此类结构在高中作文整体结构中运用较多,对这种论证结构的引导,有利于建构学生论证论点的脉络结构[3]。

(二)递进式。递进式结构中各层次间语意、逻辑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于此类结构有较强说服力有利于文章深入与揭示所陈述事物、事件的本质,传统文化经典中整体大结构采用此结构较多。例如《师说》中,首先陈述了“什么是师”,接着陈述“为什么要从师”及“从师的必要性”,最后归结“怎么从师”,论述过程属于典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劝学》中则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应有的态度”三个分论点,也即“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逐层深入分析“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在引导学生论证结构层层深入时,加入传统文化经典的分析,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写作流程。

(三)对照式。对照式结构中前后两层之间具有正反对比的关系,它们或是互相对立的事物,或是同一事物具有互相对立的两方面,在论述中两者相互比照、呼应,通过显示两者矛盾,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传统文化经典中,此类写法较多。例如《过秦论》中文章前半部分通过层层铺垫,反复蓄势,极力陈述秦国的强盛,然而后文一转,强大的秦国在陈涉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前后对比鲜明,整篇先扬后抑,在鲜明对比中突出文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同时,文中附以“秦与六国”“六国与陈涉”“秦的盛与秦的衰”等例证对比,整体与局部中全面运用对比,更好地说明主题。《伶官传序》中同样采用先扬后抑的结构极言“盛”的势不可挡、“衰”的无法挽回。通过鲜明对比使得论理水到渠成,起到警策的作用,辩证分析文章的引导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分式。总分式结构指文章层次间分总说与分说两个部分,共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三种形式。这类结构总说部分将文章主要内容陈述明晰,分说部分条分缕析,文章整体脉络相互贯通,条理清晰。例如《六国论》便采用“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始总述六国破灭总原因,继而围绕“赂”的对立双方,分述“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分论点,直接点明赂秦危害,并反向论证,最后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总结,整体结构清晰,论证严密。传统文化经典中此类脉络结构较多,只需要点拨,学生较容易掌握,较易临摹。…

(五)综合式。综合式结构指文章层次结构采用上述多种方式组合,文章的论证深刻、全面往往需要融合多种论证方式,上述四种模式在传统文化经典中单一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往往是多种结构交织形成复杂综合的论证结构。如《师说》一文,除了上述的典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还采用了总分式与对比式相结合的方法。全文运用了综合式的论证方式,使得文章环环相扣,全面完整论证了文章的中心。对此类结构的吸收、消化、提升,能使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脉络结构,有利于整体提升学生写作论证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将其逻辑系统、条理结构、论证方式深入研究挖掘,使之简洁鲜明,并通过学生的训练与学习,将其内化、应用于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实践,能解决议论文脉络教学教材不完善,缺乏典型性、经典性文章引导的问题。脉络结构建构。将写作结构临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增强议论文阅读写作能力,同时,借鉴传统作品的结构方式、论点提出方法和论证方式能让学生理解结构内容,建构完整的议论文写作逻辑结构,并在训练中不断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玉秋.思维学与语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俞发亮.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的建构与反思[J].语文建设,2012(03).

高中议论文范文3

1.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对学生自发分化。这是由学生自身的能力决定的,谁学得快谁就应该获取更多的知识。

2.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掌握情况,给予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与内容。

3.诱导挖掘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差异性”教学在课堂堂中的实施,有效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出发点,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

二、课堂实施,构建差异性教学的生成

1.课前诊断,差异性教学实施的前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上课之前没有老师的认真预备课和批改作业后了解各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能清晰某些知识点在讲授过程中的障碍,那么这堂课就会出现满锅烧的现象,就会出现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同学吃噎着的状况,这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大忌,所以没有诊断,差异教学将无法有效地实施,课前的诊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实施有差异性的教学。

2.独立思考,差异性地掌握学生情况

“差异性”教学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充分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建立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跳一跳,够得着,再跳一跳,争够着”,将学生内心战斗的欲望激发出来。同时,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认知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性教学。学生积极调动自己对原电池的理解,很快写出了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利用双线桥法分析出了其中氢气失去电子应该做原电池的负极,氧气得到电子应该做原电池的正极。然而学生在书写电极反应时,却认为氢气失去电子应该生成氢离子,氧气得到电子应该生成氧二负离子,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及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思考氢氧化钾溶液的环境下,这些离子是否共存,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反应,这一点拨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使他们对相关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独立思考不仅使学生找到了知识点的理解瓶颈,也使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结合学生认知进行点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突破。

3.合作交流,差异性地进行思维互补

使每个学生能有所提高、收获,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模式,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表达,利用学生之间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给学生留出充足的交流空间,鼓励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避免部分学生做课堂的“旁观者”,使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例如,在学习“同分异构体”时,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学生往往不能形成清晰的思路,不是漏掉就是重复出现,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利用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综合攻克,从而得出“同分异构体”全面科学的判断方法。教师引导:刚才学生对C6H14的同分异构体进行了查找,下面进行小组内展示交流,查看一下自己答案是否正确,总结查找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方法。学生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答案、方法,阐述自己的方法如何科学、全面、系统,并对不同的结果进行积极的讨论,将自己漏掉的补上、重复的删掉,相互学习优点、借鉴好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和修复。教师要积极鼓励思维敏捷的,帮助思维薄弱的,在师生、生生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了“缩减碳链法”,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对知识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想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开动大脑、建言献策,有效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4.即时生成,差异性地引导能力运用

“差异性”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成,认真地对待每个学生的问题,真正地做到了平等交流。面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生成,教师不能急切地给学生讲解或者答案,要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逐步从质疑走向释疑,利用学生之间的不同角度、不同思维进行分析问题、探讨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思维的突破,做到知识能力的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学生对乙醇的结构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可以从结构上引入对性质的学习,然而有的学生在分析结构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学生疑问:乙醇分子中有六个氢原子,我认为乙醇应该是酸性的?学生的疑问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心声,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思考,而不能直接对学生说“不是”,这无疑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乙醇的酸性,其中六个氢原子的性质是否相同?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利用指示剂来验证其酸碱性,利用乙醇与钠的反应,来建立乙醇与氢气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乙醇中较活泼的氢为羟基上的氢,对乙醇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即时生成正是学生“差异性”所诞生出的课堂资源,唯有正确的引导才是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不同观点出发,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提升能力。

5.变量练习,差异性巩固教学效果

对于化学的学习,必要的考试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在考试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不能一个标准,统一要求。这样的考试应以考试大纲为主要参考,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在同一份试卷也可拟定出一些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三、反思整合,总结差异性教学的经验

“差异性”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及时总结、认真钻研,就可以将“差异性”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中来,积极地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作用。教师首先要从备课、上课、课后作业、考试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差异性”的预设,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时时处于挑战又可以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的状态,在不断进取中获取快乐,从而能够持续、稳定的坚持学习;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灵活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具体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欠缺点,以便对症下药;另外,要尊重和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学生的思维症结出发来解决问题,利用自己的学生资源,探索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模式,和谐顺利地组织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突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使课堂教学仅限于模仿。可见,“差异性”教学的开发与提高,还需要经历不断的磨练和努力,需要教师加大难度、增加工作量,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最终达到课堂的和谐、自然、高效,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四、结语

高中议论文范文4

从客观角度来看,差异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弹性分层方法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学有所获,改变对学习的错误认识和态度,以激励、促进的策略来让学生从心底真正的喜欢上学习,而不是盲目的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学习。差异教学是对现行班级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教师在进行差异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让“差异”成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而不是让“差异”成为学生学习的负累。

二、高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

数学是科学学科的基础,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这使得已经习惯初中数学学习模式的学生在刚步入高中学习阶段时会非常的不适应,这种情况一般会在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当中有所体现。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不再是“尖子生”,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起来变得更加吃力,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干脆就放弃了数学学习,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没有做好初中到高中学习阶段的角色转换、学习压力增大、学习自信受到打击而导致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和自我学习水平有正确的认识,改变对数学学习的错误看法,重拾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差异教学法来进行数学学科内容的教学是最好的办法。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使学生能够在大学及以后的学习阶段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就必须要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然而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知识扎实程度也不同,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更是不同,所以想要激发出每一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站在每一个学生的角度上,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他们分为3层,(3层最好,少了体现不出差异性,教学效果不好;多了授课难度加大,容易适得其反)其中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为A层,学习水平适中的为B层,学习水平较高的为C层。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进行习题要求。

三、高中英语差异教学实践

在进行高中英语的差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激发学习兴趣作为首位。因为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之间存在的很大的不同,所以想让学生完全抛开汉语语言在他们脑中形成的认识来客观的学习英语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然少不了英语,所以教师必须要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的喜欢是英语课程。当然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用差异教学模式来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仍将他们分为3层,分层方法同上。

四、总结

高中议论文范文5

师资是提高中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根本保证。目前,国家提倡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提出“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系统培养人才观念为先导,以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就是师资的衔接。因此,在分段培养中,师资衔接是很重要的。中高职医学教育有其共同使命又各具特色,二者衔接必定要经历磨合。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要实现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水平和能力上有一个实质性提升,有较高师德水准和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但对中高职教师要求有差别。中职教师要落实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其成长目标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能力。这就是一体化教师,是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师。一体化教师培养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前提。而对高职教师来说,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要求教师能胜任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由“双师”型教师转向“三能”型教师,起到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在医学院校“3+2”分段培养中,我们看到中高职师资衔接的紧密型。中职如果不能输送一体化人才,高职教育目标就很难实现。目前,医学院校师资基本上是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及个别从医院临床调入的医护人员,虽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但师资明显不够,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一般采用一体化模式,但目前缺少一体化教学教室,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再换地方进行操作训练,而且班容量大,学生动手机会少,需要增加教师。而高职院校“三能”型教师也明显不足,很难有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成果。

2中高职医学教育师资培养衔接方法

在继续实施并完成“十二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基础上,加强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1建立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

目前,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缺乏规划性,覆盖面小,文化课教师缺少培训机会,专业课教师缺少实践锻炼。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逐步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首先,实行中高职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教师培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培养机制,要建立“定期研讨、专项培训、常态沟通”的培养机制。中高职医学教育有着共同的使命,即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能力,系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医学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上需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资源共享。制定有关制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如脱产培训、下临床、岗位培训、跟班研讨、老教师带教等,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医学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组织临床和文化课教师下临床锻炼,了解临床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及时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完善中高职教师培训制度。比如建立5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包括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以保证所有教师均有机会,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探索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或以上)后上岗任教制度,为不耽误正常教学工作,可以利用寒暑假集中到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各合作医院)训练,解决覆盖面小的问题;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医学行业协会组织,了解医学前沿信息,及时更新理念。

2.2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二五”以来推行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中高职医学院校要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并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有秩序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类省级、部级和跨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3实现“双师”到“三能”高层次人才转变

“三能”型教师是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各中高职医学院校这方面师资数量都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要采取灵活方式,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首先,支持中高职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制定兼职教师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程序、聘用合同、登记注册、使用考核等管理环节,加强兼职教师聘用工作指导与检查,建立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公示制度。再次,加强师资培训条件和内涵建设,牵头组织职业院校、医院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开发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内涵建设。最后,除了培养现有的“双师”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外,要吸纳一批优秀硕士生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4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首先,国家有严格的校长培训机制,是以国家和省级示范中高职院校校长、教学副校长为重点培训对象,举办中高职院校校长共同参加的专题研究班,促进中高等职业学校管理者之间办学经验和发展思路的交流。采取国内培训与海外考察相结合方式举办中高职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各医学院校校长交流讨论当前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作为校长,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多与兄弟院校交流,吸取成功经验,积极牵头,推进中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有效衔接。

3结语

高中议论文范文6

本课属于人物介绍类文章,文内英语词汇较为丰富,结构较为清晰。通过本文学习,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有关主人公袁隆平的“信息卡”制作出来,这样就可总结出人物介绍类信息卡结构,主要进行三部分的划分,即:Background,Work&Achievements和Hobbies&Interests,且每一部分都将可学习模仿的有用短语、单词等提供给学生,像graduatefrom等。

2英语教学设计思路

2.1教学总体设想

主要分为三大步骤:①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深入理解文章;②找出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关键点,包括篇章结构与词汇等;③相关性英语写作训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极为有利。

2.2写作教学过程

2.2.1教学导入

这一环节为热身运动,其目的是为下文的引出做铺垫。首先,向学生展示的本单元标题“Workingtheland”,并提出问题:A.Whoworktheland?Youorme?本题实际上并不是真的问题,英语教师抛出该问题时,多数学生就会非常惊讶,其实此为教师调节英语课堂气氛的一个小伎俩,重点是接下来的英语过渡语“Noneofusworkstheland.Sowho?”,此为真正的问题,紧接着学生就会纷纷讨论,并将自己认为的答案说出来,像scientist,farmer等。随后提出问题:B.Whatcanfarmers/scientistsgrowontheland?本题的主要作用是为下一个问题做铺垫,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必然会有学生以“rice”作答案,这样就可以向下一个问题轻松过渡:C.Whatwouldhappenifthere’ssuddenlynorice?问题c没有固定的答案,然而无论如何,英语教师都可以此题为契机,引出课文主人公,如“Actually,weneedn’tthat,causeagreatscientistgrowswhatiscalledsuperhybridrice.”

2.2.2以读促写

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阅读环节,同时也是以读促写得以实现的基础性环节,能否操作到位对接下来写作环节效果与质量有着直接性影响。英语教师将其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英语课文默读,填写信息卡。根据上一环节提到的“apioneerforallpeople”,以此指导学生完成袁隆平信息卡,信息卡可包括“Name、Age、Nationality、Education、Dream、Achievement、Hobbies”等多项内容。第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结果,可采用书写或口头的方式,抽取两到三位同学的习作,由全班一起进行简略的点评,教师再出示范文,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的习作和范文区别而寻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优点,积累经验。第三,小组分享自我信息。在掌握人物基本信息后,依照学生实际情况填写信息卡,并进行小组交流。英语教师以巡视的方式倾听学生所说出的口头作文,并给与适当指导。分析设计意图:英语教学“以读促写”,写的基础为读,因此学生将文章读透与否为关键。在首步英语教学时,教师还将两个问题穿插如“WhatpersonalityhelpsYuanLongpingtosucceedinagriculture?”等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进去,以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全文:

3“以读促写”教后反思

3.1读写交互阻碍课堂流畅

“以读促写”式高中英语教学的主线是“写作”与“阅读”,若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就需要英语教师系统性分析段落大意、文章结构以及难句等,并以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极易打断写作主线,阻碍课程教学流畅度。

3.2层层递进奠定学生写作基础

“以读促写”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对整体文章结构进行分析,保证学生能够对有用词汇进行全面掌握,将更多资料提供给学生,对学生接下来的应用写作有很大帮助,能够为学生扫除词汇量缺乏、篇章结构不清、话题内容不丰富以及表达不清等障碍。

3.3作业批改和课后作业对提升学生同类英语写作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高中议论文范文7

迁移学习包括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指的是利用他学科的知识学习政治课程,包括文史地知识和政治知识的迁移,数理化知识和政治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包括与此相关的思想和能力的迁移;纵向迁移包括新旧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已经学习的知识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一)迁移理论之知识迁移

高中政治学科的设置是螺旋式上升的,政治教学强调的是在基础知识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政治理论的教育是由政治学科主要承担的,但是却不是唯一的方式,在文史地,甚至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中,都会出现政治理论的相关知识。例如,在高中历史中出现的关于美国选举制度的,涉及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历史呈现,这些都是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利用的相互知识。同时政治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现象反映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政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所见所闻,如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中乡镇以下的直接选举以及县以上的直接选举,引导学生回忆在村长、市长选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来促进知识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政治学习不是对一个毫无经验的陌生理论的探索,而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抓住新旧知识的纽带,促进学生的迁移学习。

(二)迁移理论之能力迁移

高中政治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先前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同时需要学生具备联系知识、使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迁移能力的培养不是政治一门学科所能够塑造的。迁移能力是学生在所有学科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渐培养出来的,包括阅读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分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科知识的学习方法的积累等,这些能力在迁移学习的过程中促进着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解决新知识疑难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高中政治的学习不单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而是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学习,通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学生展开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新知识、自主分析教师的导学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进而自主建构知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政治课堂。

二、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形象化的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

高中政治理论的抽象性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借助形象化的情境塑造形象具体的政治现象,将政治理论的学习建立在丰富案例的感知上,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办法。例如,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在班级模拟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班级组织为期一周的“二手书籍出售”活动,学生把自己已经看过的图书拿到学校,投资图书者可以收到原价20%的投资费。在出售图书的过程中,设计三种工作人员,第一种是选择图书地点,设计图书出售宣传和价格制定;第二种是负责出售书籍;第三种是收入统计和发配人员,三种工作人员的薪资由班级学生共同商定,同时班主任作为举办方,要获得收入的20%,这个收入作为班费。班级学生分成三大组开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按劳分配的内涵以及其他分配方式存在的必要性,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平衡了社会主义在发展中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矛盾。

(二)运用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政治学科要促进学生政治理论的感知,培养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分析能力,这个原则是政治学科必须要坚持的,但是政治学科中几乎囊括了所用学科的知识,一堂政治课的顺利开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因此要利用政治学科和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正迁移。例如,《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这个内容的理论基础是比较抽象的,但是这个内容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多次涉及,苏联的经济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而西欧的改革由自由方式的经济发展向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同时在中国的经济史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都是学习本节课重要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就会简单很多。

(三)通过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迁移

知识的迁移是建立在学生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关于政治知识的讨论才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也就是说,政治学科中迁移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敢说敢想的能力。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通过头脑风暴法来陈述自己认为的正确消费观是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己的陈述,在相近或者观点对立的消费观的陈述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间的辩论,例如一组学生说勤俭节约是一个正确的消费观,而另一组学生认为勤俭节约不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两个小组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展开自己的观点陈述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逐渐明确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并论社会生活中的“奢侈婚礼”“农民伯伯的攒钱观”进评析,促进了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树立。

三、结语

高中议论文范文8

就目前我国的一些高中来说,很多高中教师在进行示范课、观摩课、评优课以及表演课的时候都非常在意教学导课艺术,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却经常忽略导课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不存在导课的环节

有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导课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甚至有些教师更是认为课堂开始的导课艺术实质就是在作秀而已,因此就导致了上课铃响起了之后教师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对于学生有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完全没有进行了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课间休息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当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境之中;有的学生则是在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有的学生在忙着寻找教材和学习用品。因此在课堂开始的一阶段时间内,学生的精神都是非常疲惫的,而且注意力也不是十分集中,很难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应该以一些精彩的导入让学生兴奋起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完全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导课设计比较平常

在一些高中学校中,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也是存在着导课环节的,但是经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导课在设计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课方式比较单调,没有新意,形式非常呆板,而且缺乏一定的感召力,很难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语言艺术运用的程度比较低,内容也十分平淡,没有震撼力,很难让学生陷入深度的思考和探究当中。3.导入的形式看似新颖,但是过于渲染和浮夸,使导课艺术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学生在上课前一般都是处于冷淡的“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同时学生对于地理这一学科并不是十分看重,对于地理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从而导致了学生不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如果能够运用比较新颖和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导课,立即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对新课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导课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对于导课的设计都有自己独具匠心之处,因此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学过程当中。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导课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以教材的内容和师生之间的感情作为依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导课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复习导入方式

复习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是最为常见的,其做法就是以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作为联结点。在开课刚开始的阶段,对旧的知识进行询问和质疑,让学生对旧的知识进行回顾,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将新的知识导入其中,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对新的知识也充满了渴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情境导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