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科学论文范例

高中科学论文

高中科学论文范文1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出结论,即一旦学生对于其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失去了兴趣,就会导致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丧失状况出现,进而在数学学习中失去动力,认为数学学习很难,造成了学习当中的恶性循环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将会直接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失败,基于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兴趣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状态,若学生能始终葆有对数学学习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其就会在遭遇学习疑难时迎难而上,避免其下意识的避开数学学习的状况.始终具有学习激情与欲望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进而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充满动力,而不是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轻易放弃.学生只要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就能够极大地提高其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将直线提高.因此,就需要数学教师发掘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巩固其数学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的真实性与生活性.同时,教师还应当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热情,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和其乐无穷,进而在课堂上能够做到热情饱满,斗志昂扬,进而促进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有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建设.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数学高一年级有关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时,就应当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利用课程资源如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进行空间向量与空间坐标的呈现,激发和促进学生探索欲望以及求知兴趣的萌生,使学生长时间的注意教师讲课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数学教学

数学教师做好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工作,就务必要适时地摒弃固有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并根据学生的个体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更是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因而,数学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观念,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并且根据新型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手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避免枯燥无味的讲解,而是要不断地进行教学角度的变化与调整,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新鲜感和有趣性,彻底摒弃传统的枯燥灌输式教学形式,紧紧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自主自动的思考和学习,进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思路与教育理念的改革,是当前教育工作新的教学目标和需求,也是未来数学教学工作进步发展的必须经由之路,需要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为之努力,进行不断的探索,以求得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快速提高.中学数学教学固然有其复杂性,只要教师能够及时的意识到教育理念的改革,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更新,根据教育教学现状不断地调整自身与教育形式,确保教育方式能够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满足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数学课堂的高效率教学,建设和完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往往是教师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讲解,而学生是否专注地听讲以及听讲效率如何教师很难进行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拓展性和听讲的积极性也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其思维的发挥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很难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也很难有深刻的记忆,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提高数学课堂的授课效率,就需要教师动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和创设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于数学抽象复杂内容知识的记忆程度和深度,并且极大程度的提高当前数学课堂的效率.数学教师不仅要利用教学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情境,还要根据学生个体喜好和心理性格特点进行相关的教学,进而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率,提升课堂听讲效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组,确保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以达到组内成员的能力平衡.教师在进行讲课时利用恰当的教学机会向小组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继而教师进行随机提问或者逐个提问,检验学生的讨论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神经会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并且在愉悦活泼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高中科学论文范文2

教学过程的展开情况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调控好一节课的关键就是我们的预设要充分,要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预设也不可能滴水不漏,教学时可以故意的做一些弹性预设,为动态生成留出时间与空间.如在学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对于教学过程我进行了这样的预设,准备马铃薯、番茄、合成的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番茄的三张图片,让学生思考第三张图片有可能吗?如果让你去完成这项科学任务,你打算怎么做?在课堂实践中可见,问题一出学生就感到很有趣,兴致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四种方案:异花授粉、基因转移、人工诱变、嫁接,但是在下一步的方案分析中,学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对于每种方案都一一否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应用.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一时之间课堂被卡住了,这时我进行了稍微的点拨,能否将两种植物的基因集中在一个植物的细胞中,从而让其发育成植株.学生又进行了思考与讨论,很快就有的同学进行了结论的展示,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们也长舒了一口气.在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尤其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时,更是想尽了办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又得到了很好的情感体验.

二、果———课堂才能精彩生成

生成是预设的结果,只有预设完美了,才能使生成更有广度和深度.课堂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学生对于问题理解的角度是多维的.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充足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才能构建和谐课堂.

1.生成新思路,让思想与实践共同起飞

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时自主的发现,在合作交流中得到提高和升华,生成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的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和错误,将其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要善于发现,根据课堂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将学生的思想、思路、情感作为教学资源合理的运用.这样就能实现新的生成,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如在教学《细胞中的无机物》时,对于有关“水”的内容,通过教学,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能够理解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说现在水这样缺乏,水的作用又这么大,那傣族的泼水节是不是得取消呀.面对这一突然出现的问题,我没有生气,反而好好的表扬了一番.说敢于提出疑问是一种最大的进步,那么我们就深层的认识一下“水”的含义.同学们通过讨论明白了水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我们不能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刻意回避,那样就会错失一些很好的教学机会,只有经过辨错、改错的过程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生成更丰富.

2.生成新课堂,让教学充满更强的活力

新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师生相互交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在我们的精心预设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和热情,实现有效的生成.并且在对学生的生成进行整理中又能实现更大的生成,让课堂延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实现教育的价值.如在教学《无氧呼吸》时,我利用自制的果酒讲解微生物无氧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依照变魔术的样子,给学生先造成一种神秘感,然后从怀中拿出酒瓶让学生注意观察,我打开了酒瓶盖,能够看出有气体泡沫,我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二氧化碳,可是也有的说只看到了气泡,不知道是什么气体.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怎么知道它是二氧化碳,学生就想到用已学过的方法去检验.这时我说谁想过来尝一尝,大家面面相觑,都有点不敢,我说没事,我常喝,再怎么大胆我也不敢下毒呀.学生一听都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一个男生上来尝了一口,我问什么味道?他说有点甜,有点酸,还有点辣.我说不错,你的味觉很好,那你们知道这些滋味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学生都踊跃举手回答,课堂效果很好.最后我又加了一句:果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一节课中欢快的氛围中圆满的完成了.

三、预设生成相辅相成才完美

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预设”体现的是老师的备课的充分,匠心独运,“生成”展示的是师生互动的智慧.老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预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甚至精细到每一个“起承转合”的环节.无疑这将是一节预设充分的课,但是学生的思维是不可以控制的,学生并没有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继续下去,老师就应该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的程序,这便是“生成”.“生成”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一旦有“生成”,说明学生完全沉浸于生物世界,有着愉悦的求知欲.一堂完整的、高效的课,就应该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走向精彩的生成.所以,“预设”和“生成”并不矛盾,“预设”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生成”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了充分的“预设”,激发合理的“生成”,这才是一节完美的生物课.

四、总结

高中科学论文范文3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是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必备内容之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得以重视;然而存在部分老师简单的认为对于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只要在新授课教学中简单的介绍给学生就行,再利用相对应的习题进行大量的反复的训练与巩固,以便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达到自身的教学目的,实践说明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对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效果影响很大,甚至是一种危害,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做法和效果.如果我们在高中物理新授课堂教学中,放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在不断的体验、质疑、生成的循环中刺激着思维的高速运转,学生在交流合作探讨中亲身体验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形成,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内化,培养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1高中必修1模块中《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三定律之一,由于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也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初中物理老师也进行了介绍和讲解,有些研究比较投入的初中物理老师甚至介绍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进入高中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结论经常在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习题时也用到,因而部分老师在这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中并不重视,习惯性的一带而过;事实证明,学生只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句话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并不能理解物体处于不同运动的特点、性质、状态下相互作用力的情况,对于拔河比赛等具体问题的分析中经常得出错误的结论,正是由于没有主动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而造成的后果,没有主动参与构建的物理知识对学生而言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往往存在造成错误的危险;下面简单介绍下参与式教学在这一节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物理情境,导入课题———列举西楚霸王项羽力大能拔山举鼎,但举不动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入古人在《论衡•效力篇》中已经认识到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导出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并创立了牛顿第三定律.

(2)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学———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活动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设置比部分老师给学生提出固定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去解决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思维空间被进一步拓展,这正符合新型师生关系理论的要求.

(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全面交流———尽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师:通过自学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生:在一对相互作用力中,究竟哪个是作用力哪个是反作用力呢?师: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这里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生:主要看我们所选的研究对象.师:同学们课桌上的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以及他们的反作用力是什么?生:支持力和重力,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书对桌面的压力.师:面对学生重力的反作用力不敢确定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生: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生:学生又提出问题:牛顿第三定理的内容中的“总是”两字的含义.师:提供学生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提出传统仪器的不足之处,师生合作共同运用DIS系统进行演示,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涉及的现象和实例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以日常生活实例为载体,感受体验过程师:以自行车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问题为例,在人脚蹬车的过程中后车轮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这与人走路脚蹬地一样,脚受到地面对其向前的摩擦力,车后轮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引导学生做小游戏,甲乙两名学生同向站立在一条直线上,后面同学推前面同学,感受自己运动趋势和受摩擦力方向,可以互换角色进行游戏,让学生谈感受和体会.师:以拔河问题为例,让两名同学手拉手进行特殊的拔河比赛,看谁的“力气大”?再让所谓力气大的同学穿上溜冰鞋再进行比赛,看谁能胜?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得出结论.参与式教学的思想在本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实践中,体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学生学会了自学,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的探究与案例分析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巩固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在现行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基本在高一和高二完成基础内容的教学任务,高三年级基本都是进行复习,对于高三物理的学习存在较多的是习题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容量大、难度高,对于习题课如若只是一味的讲解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打消,学习的效率自然不断下降;可见,在高中物理习题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采取参与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关物理的教学理论很多,他们唯一相同的是都离不开老师的示范,若高中物理老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容易得到的一些常用器材,通过精心设计出一些列的实验,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将物理习题中的抽象情境通过实验的演示和操作过程展现出来,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案例2如图1所示在长为L的轻绳右端系这一质量为m的铁球,左端固定于O点,若铁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细绳开始与水平方向夹角θ=30°,试求:铁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绳对铁球的拉力.本题中学生容易形成混淆的地方:①铁球从释放后就做匀速圆周运动,采取牛顿运动定律、向心力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相结合进行求解;②开始释放铁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接下来铁球在细绳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前后两个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然而本题中处理问题的关键处是在铁球下落至对称点时,细绳在突然拉紧的瞬间,细绳对铁球存在一个冲量,从而使得铁球的机械能损失一部分,如果物理老师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这里物理老师可以准备铁球和细绳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活动的操作和演示,学生在操作中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在对称点的位置细绳被球“猛拉一下”,对于这道题学生基本都参与探究之中,难点也得以解决.这种教学的手段有时候看似好像在浪费时间,让学生在自我参与的情境下培养学生自学和领悟物理道理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被大大提高,反而节省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三、总结

高中科学论文范文4

(一)发挥教师作用,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数学引起了学生足够的兴趣后,才可以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使其从根本上去享受知识具有的乐趣。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且比较抽象的课程,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绝大多数教师都试着寻找一些方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数学教师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1.课堂教学的开展必须与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的特点相结合。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的学习行为特点,紧密结合其学习知识的思维模式,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改变传统且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得到加强。

2.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使用辅助教具。数学教师需要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视频内容与图像内容插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打造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形象,不但要完成数学知识的教学任务,还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从而使学生的情操能够受到感染与引导。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效仿教师的行为与性格,完成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标准。数学作为一门可以极大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课本上的东西,也要重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够完成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在建设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其制定的教学计划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使学生可以养成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加其学习数学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案例分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育通过先进的方法描述数学概念、定理及性质等内容,并需要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述函数的重要性质———奇偶性时,其定义很容易理解,但学生初学时并不能很好掌握。这是由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使用的是函数的对称性。而且高一学生还不能深入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因此作为这节课程的授课对象,大部分学生能听懂课程,但不会做题。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提高这节课的效率。

1.从几何图形开始,使学生明白中心对称与轴对称,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总结函数解析式的几何性质,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形与数相结合,深入了解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再通过函数解析式推导出奇偶性质,使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理解定义,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2.在讲解完定义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自己判断函数存在的奇偶性并分析函数具有的性质,例题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容易接受。

3.在课后练习中,将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相结合,使其可以相互影响。为下节课讲解函数单调性埋下伏笔,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三、结语

高中科学论文范文5

一、构建化学教学情境,实施情境导入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开始,能否做到精彩绝伦,吸引到学生事关课堂教学的成败.情境教学近些年备受师生的青睐,把知识有效地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下,让学生有直观生动的体验,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地运用到课堂导入上,教学情境导入法包括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也包括巧妙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讲授教学内容.对于班级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学生是变化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也是不断改变的,优秀的老师可以有效控制和调节课堂教学节奏,能巧妙地抓住学生的需求和情绪,然后调整教学过程,所谓“教无常法,贵在得法”.

二、激发主观能动性,巧用问题设计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多少知识,能否把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产生一定的使用价值.有效的课堂导入应该彰显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的激发,所以采用问题设疑法进行巧妙的化学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化学知识《氮气》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的时候给学生展示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一个美丽的大峡谷的照片,这里风景特别的漂亮,令人向往,这里有马儿,有羊群,但是看似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日子,突然就有可能狂风将至,暴雨欲来,所以这个地方当地人又称“魔鬼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今天的化学课堂就可以找到答案.

三、拓展引入范围,开展时事新闻导入法

化学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社会性和时代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渗透时政要闻,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高中生对社会充满着好奇,但是身在象牙塔的他们对外界的了解不足,由于大多数时间被学习所占用,他们也很少有时间看时政新闻,报刊杂志,对世界性的,国家性的大事件了解不足,造成了”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他们的好奇心和驱动力变得更强.时政要闻的导入恰是教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户,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启迪他们的心灵.如在学习过氧化钠做供氧剂的时候,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我国神舟十号成功飞天的新闻趣闻,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如在学习甲烷气体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枯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生产安全中时而发生的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为导火线.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一般包括课堂导入、新授课、课堂知识巩固和课后辅导,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必须高度重视,有效地整合学情、教学内容等相关因素,采取合适的导入方法,进而推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发展.至于采取那种导入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紧扣教材,依据学情,巧妙地整合相关教学因素,做到恰如其分,选择最适宜的方法,这样才会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总结

总之,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很多种,关键是要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两点:一是教师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和教学方式,从而做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课堂教学要由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明确问题意识;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确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培养训练意识;由“课堂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二是充分了解学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重要,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只要我们的教师能坚持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好方法.

作者:高殿访 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生本模式策略

一、生本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应用方式

所谓的生本模式教学理念,就是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严格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学习天性去主动学习,依靠学生自身养成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尝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采用生本模式教学,可以让原本枯燥单一的化学课堂变得生动,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生本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让学生能够学到东西,不能够单一的将课堂讲授交给老师,而是更多要学生在老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中学习。在化学课堂上有很多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很多的实验操作,改变全部由老师一个人演示完成,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实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习得知识,这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二、如何将生本模式策略运用到高中化学课堂中

1.转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被动式的接受式学习已经越来越不能够被大众所认可,在素质教育背景的烘托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研究,乐于和同学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是生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运用的体现,在这样的新型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激发,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因此,构建一个有利于互相讨论交流的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本要求和重点所在。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留下一些突破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养成学生的化学应用习惯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探究双氧水为什么能使红色的氢氧化钠(含酚酞)溶液褪色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班级同学分A、B两个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小组得出相应的结论:如A组分析双氧水有酸性,中和了氢氧化钠导致褪色;B组分析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了导致褪色。然后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的不同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化学反应的原因,通过小组讨论也养成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形成了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教学模式。

2.师生共同讨论,让化学知识更深入学生的记忆中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教学主体是教师,往往是学生在台下听讲而教师在讲台上自己单一讲述知识点,化学课程的内容大多抽象和枯燥,要想让化学知识更多的掌握在学生的记忆中,老师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事先准备好学习目标和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应在课前探索加工课程所需达成的内容,解决预习学案中的问题,以让他们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好地养成良好的探索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比如:在讲授次氯酸的强氧性和漂白性时,我做了“潮湿的红布条放在氯气中红色褪去”的实验,学生都认为是氯气使湿布条褪色的。我又把一干燥的红布条放在了氯气中,红布条没褪色。这时学生开始不明白了,议论纷纷,对先前的结论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氯气不使干燥的氯气褪色却能使潮湿的红布条褪色呢?”。于是组织学生讨论,很快学生兴起了手,“是不是氯气与水反应了,有新的物质生成?”正是生成的新物质HClO有漂白性,才使得红布条褪色的。在教师的设疑、学生生疑到讨论析疑、师生互动释疑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疑惑与思考中顿悟,在疑窦丛中求知,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3.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

化学知识大部分都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化学学习存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内容,体验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最终展现出化学的真谛,老师在上课中,可以让学生作为主体,通过他们讲述日常生活的点滴,引出其中的化学知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如有学生讲妈妈在洗生锈的水龙头时会滴一点醋,在烧鱼的过程中滴些醋和料酒让鱼更美味,也有学生讲面粉厂、加油站为何要严禁烟火,也有学生在学习硅及其化合物时从焰色反应和熔点两个角度分析公园中手工艺品制作用的原料是坡璃而不是二氧化硅等。化学教学中要尽力地去营造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我展示、自由探究、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同时也让学生成为更具价值的教育资源。

三、总结

通过生本模式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生本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改进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让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此老师应该更多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突破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只有让学生的化学素养达到真正的高水平,才能够让他们日后的化学学习达到更高深的境界。

作者:季杰 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探析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备课时,如果能够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和自己班级的具体学情,设计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无疑会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首先,吃透教材。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了解其中各部分内容及例题的设计意图,然后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其次,设计教学环节。这是备课的重头戏,一般包括活动环节的设计和课堂语言的设计两方面。活动环节的设计,主要包括课堂引入应占用多长时间;问题思考以何种方式呈现;实验应采用什么方法,何时进行,需要多长时间;何时进行板书;何时进行引导、归纳等。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一般包括导入语(怎样利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其注意力)、过渡语(如何很好地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衔接)、引导语(如何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结语(如何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等。有了这些准备,课堂教学必然事半功倍。

二、用好化学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的很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实验引起重视,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更要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首先,演示实验。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器材,正确演示实验过程,并在实验过程中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必要时还要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其次,自主实验。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小实验,既简单又安全,教学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认识与掌握,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方面。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策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深,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事物都要实现信息化,化学学科也不例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同时,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能够在互动的信息中重组知识,提升创新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成为简单、机械的信息接受者。首先,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内容不必拘泥于现有的化学课本,而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适时引入一些最新的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要摆脱之前口授耳听的传统模式,多采用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化工厂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将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扩充师资力量。打破授课者仅限于教师的现状,适时让校外优秀的工程师、研究人员或者具有丰富实践体验的人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四、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不可否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主要是由学生的生长环境和性格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是教师教学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要想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在学生的差异性上下功夫。首先,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自己,也可是别人;可以是长期目标,也可以是短期目标;可以是总结性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总之,尽量让学生保持“你追我赶”的积极状态,这样的目标更符合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其次,点评方式多样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除了点评纠正学生理解知识出现错误的地方,还要点评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关键地方,让学生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又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从而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知识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五、总结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发展。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以实验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依托,积极开展化学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活动,提升课堂实效。

作者:王雷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探析

一、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他们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将原有认知和新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是确保化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以下内容:(1)原有知识与新教知识之间的具体联系;(2)原有知识与新教知识之间容易混淆的概念;(3)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主干是否清晰、稳定.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各不一样,从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们都有一个进步的空间,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习化学.比如说,在教材必修2《化学能转为电能》一课中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提高:(1)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2)观察铜板和稀硫酸的反应;(3)将锌板和铜板同时放入稀硫酸中但铜板与锌板不接触,会有什么现象?(4)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会出现什么现象?(5)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再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实验现象;(6)如果把稀硫酸换成蒸馏水再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上述实验问题是由按易到难设计的,学习程度比较浅的学生可以先思考前几个问题,等弄懂之后在思考探究后面的问题.程度比较深的学生可以好好地思考分析后面的问题,尝试着能不能自己解决.学生根据问题提示一步步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这样不仅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迈出了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想要真正学好一样东西,兴趣往往是关键的因素.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不用别人驱使,自己投入地探究思考,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到满满的成就感.这才是学习最好的状态,所以我们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化学.

1.设计精彩的课堂引入

比如说,在学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一节时,我一上课就问学生们今天早餐他们吃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牛奶、面包、鸡蛋……当他们对食物讨论兴致正高的时候,我正好趁这个时候对食物进行解读:牛奶和鸡蛋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而面包主要物质是糖类,通过学生对食物的疑惑,引入课堂学习内容———蛋白质.

2.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其实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越贴近,他们吸收的程度就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时善于把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找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消除学生对化学理论的陌生感和抵触心理,让学生化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难,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更容易地进入教材特定的内容,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3.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我们在直观的实验中去探究原理.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验教学,一方面是更好地呈现化学理论,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化学实验来给他们变一个“小魔术”.把两瓶“白酒”碳酸钠、酚酞在学生面前混合,让学生看到“白酒”变成了“红酒”,找一个学生在“红酒”中加入了另一种“白酒”(稀盐酸),摇晃混合后变成“红酒”,再找一个学生在“红酒”中加另一种“白酒”(稀盐酸),“红酒”立即变成了“汽水”,最后找一个学生把“汽水”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另一种“白酒”(澄清石灰水)中,“白酒”又在他们眼前变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淀),这样的化学现象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

三、处理好重点、难点的教学

学生如何算是学得好,不是他们能够看懂我们的解题过程,也不是对照着例题做出相同类型的题目,而是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原理、方法,运用于不同的题目中成功解题,实现教学内容的举一反三.

1.有针对性地精讲多练

精讲是需要花时间的,课堂的时间有限,我们要把握住重点,在批改的时候总结一些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找出背后的原因,回归课本和实验,简单地讲清其中的知识点,做到根本性地解决,学生不会再犯.在课堂中,我们要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一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去研究问题,一边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多练在理科学习当中是很有必要的,不仅仅是布置课后作业,我们还要在课堂上专门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做题,我们在教室里巡回,及时地纠正指导或者是让学生在黑板上答题,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些共同性问题,通过对学生思维方法的了解,进行纠正,最终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可以前一天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第二天上课前随机挑选学生上台解题,和大家分享他的方法,如果学生做对了,我们要予以表扬,如果学生解题不顺畅,我们可以在一旁指导,让他加深印象.

2.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课堂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我们的主导教学很重要,但是也要经常性地发起一些不同形式的讨论,让学生放开思想进行自由的论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一旁指导调节,在适当的时候介入其中,用提问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消除一些障碍,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思考.比如在教授氢氧化铝时,我就提出如何制备氢氧化铝的问题?让他们讨论设计出最佳的方案.学生马上开始小组讨论,感觉好像在竞赛一样,让他们热血沸腾.没过多久他们就得出结论:制取氢氧化铝最好的方法是用铝盐和弱碱溶液反应制得,因为氢氧化铝可溶于强碱溶液.我听了之后很满意,他们通过能讨论深入探究原理,排除了一些不是很好的方法,充分理解原理,分析周密,推理得当,达到了化学课堂高效的目标.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体,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激情和乐趣.

四、总结

总之,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教学追求.只要我们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措施,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作者:马东华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多元化探析

一、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将教材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学生还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近距离去观察一些实验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结果,而且还能够发现不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此外,把多媒体课件应用到化学教学当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型的思维能力,发挥其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唤起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可能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弊端。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为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组织学习探究“原电池原理”的相关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单纯地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给学生看,比如,用导线、电解槽和电极、电流表等工具,向学生讲解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过程,这样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有些学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电子是如何进行定向转移并且形成电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电极不纯的话,实验现象也不会很明显。这种传统的教学受实验材料的限制,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只能从宏观上入手,学生也很难了解原电池工作的微观世界。结合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效果进行演示的话,就能够将微观世界宏观化,也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看到电子是怎样由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的,进而帮助学生真正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的要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促使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

2.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逼真的教学情景,还能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与注意力,促使其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去探究知识、接受知识。比如,在教学“硝酸的性质”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播放一段玻尔获诺贝尔奖章的动人事迹的相关视频,根据视频再提出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待教师讲解完之后,再指导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回答这些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逐渐培养学生对化学探究的浓厚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课堂提问

化学课堂上,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也要讲究问题设置的艺术性,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感觉到学习化学知识的趣味性。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化学的王国里遨游。

1.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生活性。

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都比较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化学就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也会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价值和作用。例如,在教学“酯化反应”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很多家庭在烧鱼的时候都喜欢加一些酒和醋去腥提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种既简单又实用的问题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能在这种生活化问题的刺激下,参与到教学中来。

2.层层递进设置疑问,便于及时调控教学进度。

学习化学知识时,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思维的起点,有效的质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日常的化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布疑,巧妙质疑,还可以采用问题推进式的质疑法,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的重点知识的把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检查可能遗漏的知识点或者容易产生错误的知识点,然后再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生还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答问评价,从中获取有关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态度和习惯,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平道路。

三、总结

高中科学论文范文6

师生互动的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精髓,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带领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探究地理学习知识点,并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点评与总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力课堂,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时,笔者将教学目标任务浓缩为一组探究题:“区域发展分为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结合大庆市资料,分析大庆市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你对大庆的“二次创业”有什么设想和建议?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其他同类型资源城市发展有何启示?”以这样一组探究题为线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有效调动起来,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可以逐层深入地把握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影响的规律,并了解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仅加深了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二、开展难点专题研究,为自主课堂突破提供抓手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把握。如果还是运用直接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理解与掌握的效果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教师可以以自主课堂为依托,将难点内容提炼出来,集聚学生的集体智慧,开展分析研究、辩论分析,帮助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抓住其内在发展规律。如教学《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人文地理条件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笔者以具有显著地域特点以及后发人文因素影响的不同灾害案例成因分析为载体,引导学生对照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理解自然灾害相关联的不同因素,以及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人文地理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脑海中建立起知识框架,并运用到实例分析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与研究能力,这样的专题研究对于强调教学难点、提高理解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体现激励促进原则,为自主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高中生在情感方面更为细腻,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其中积极的学习情感更是主要内容。部分地理教师不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结果导致师生关系淡漠、教学氛围不浓,无法有效发挥对教学活动的促进功能。笔者汲取这一方面的经验,着力打造充满积极情感的高中地理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积极的情感,以满足、自豪、兴奋等情感增强地理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方面,笔者注意发掘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进步之处进行表扬激励,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将教师的肯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学生的心中,从而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笔者针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表扬激励的标准,尤其是兼顾到中后位置学生的学习基础,多运用表扬,降低表扬的门槛,体现教学的激励促进作用。

四、强化学法技巧指导,为自主课堂增添推进动力

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技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地理学习还停留于机械理解记忆的层面,对学习的技巧方法研究不足,没有对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优化,这对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强化课堂学习技巧的指导,指导学生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理解,将插图的形象描绘与文字表述结合起来,能够在脑海中对各种地理现象、规律以及原理建立起客观、丰满、全面的意象,加深了记忆和理解的效果。如在教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图像进行形象记忆,这样的理解效果才能够深刻。笔者还重点向学生推荐了“联想记忆法”、“重点笔记学习法”、“反向排查巩固法”等多种先进的学习经验技巧,为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高中科学论文范文7

1.“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它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根据课案中的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内容,促使学生充分的阅读和了解教材。并根据课案中教师的设计思路把握学习的框架便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其次,课案中老师会根据历年高考以及地理学科的重难点提纲挈领地设计探究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合作,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要求老师编制好课案,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梳理,结合时事热点,借鉴成功的课堂和课案教学案例,不断地冲破束缚,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做到课案的有用有效。

2.“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缺点

(1)“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并不是任何课型都适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案导学和多媒体教学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要求老师们所做的课件及多媒体演示资料最好与课案的内容相映生辉,相互完善,不能自相矛盾,要相互配套,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2)大部分学生适应了传统课堂模式,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也面临着学生弄丢课案的尴尬和无奈,以及学生不按时或按照要求完成课案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对课案的制作精益求精,吸引学生的注意,逐步引导学生,慢慢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使用过程

1.课案编写的过程

编写课案由地理备课组组长负责组织。开学初,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进度编写主备教师备课表,将备课任务分配给组内成员。备课组成员按照组长分配的任务,结合地理学科、章节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精心编写,在上课一周前写出初稿,交给组长以备学科组集体讨论。每周二的集体备课时间,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主备教师编写的下一周的每节课案进行研究、讨论、试作、修改,讨论没有异议后,最后组长把关定稿。自实施课改以来,“课案”的编写都要求要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课案的预习案部分在上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预习案按做好预习。教师在上课前应重新复案,进行再备课,使课案体现个人风格,具有个性。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发现的新问题、新思路,在课案上填写教学反思,以便积累经验,改进教学,不断完善课案设计。

2.“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课前发放课案,自主预习。课案在授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课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及老师交流、探讨。

(2)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上课开始后,针对预习案中的共性问题由事先培训好的“小先生”先点评,预习案的内容解决完后,当堂发放探究案,针对探究案展开交流、讨论,采取个别提问或小组竞争的方式对学生在讨论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质疑、探究。

(3)课堂上点拨精讲,解难释疑。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在展示、质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错误,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因。教师针对这些错误问题以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同时根据课案确定的重点、难点问题,适当加深、拓宽对重点的讲解。

(4)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突出教材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掌握,突出学科精神、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及时对小组探究情况及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5)课堂训练。最后发放训练案,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测试题。下课后学生将试卷上交老师,教师批完试卷后要尽快发还给学生,以便及时讲评、辅导、矫正、补救,力争做到教师“节节批”,学生“堂堂清”。

三、结语

高中科学论文范文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由教师问题的引导而进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此学习阶段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与观点,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不加以引导、启发,就易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出现自由散漫的状态,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因此,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灌输给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并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干预与引导。若学生提出共性问题,教师则要及时讲解,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二、分层模块不应独立,要协调各层次间的关联性

学生要想掌握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就要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语言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新课程对学生个体性差异非常重视,所以课后的语言训练要利用分层训练方式,教师要观察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针对这些个体现象布置分层训练作业,从而总结、归纳出各层次之间学生的知识过渡与关联,以此来实现分层训练的作用与意义。具体做法:针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单次理解与短语翻译等;针对基础知识掌握较为不错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材料,让他们进行自主解析。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应分别分派更高一层次的训练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以此促使学生进步。

三、教学不应无模式,需要遵守多原则

(一)探索性原则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引导学生从单一的词组学习过渡到长短语句的造句及应用,并从中分析知识点与问题,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二)个性化原则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用心思,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情感交流,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信任、理解的关系,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个体性、世界观、表现欲以及身心状况,对其学习能力有较清晰的了解,从而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

(三)民主化原则

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要想让学生体现出主动性,就要将民主精神放在第一位,师生之间不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束缚,在听、说、读、写过程中默契配合。这样的课堂才不会给犯了错误的学生以心理压力,同时学生可以大胆抒发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有较大的好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