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育范例

高一教育

高一教育范文1

1.现状调查

在高校的受访学生中基本包括了各个专业生,但是由于问卷设置和调查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还有很多局限性,但笔者还是尽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从中可以发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近年来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当被问到:“你所在高校是否有开设艺术类课程?”85%的学生回答有,15%回答没有;当问到“你认为在高校有必要推广艺术教育吗?”学生问卷里这个答案高达96%。“你认为你所在高校的硬件设施是否能够满足你们的需要?”完全满足的只占5%,基本满足的占47%,不能满足的占48%。当被问答到“你所在学校是否经常有相关艺术讲座活动?”22%的学生回答没有,76%的回答有,还有2%的回答不清楚。

2、现状分析

首先,按照教育部规定,有大部分高校是达不到开课率的,部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师或是硬件设施,部分是由于学校没有足够重视,部分是由于学生和学校的要求没有完全符合。高校艺术教育存在课程数量参差不齐,课程缺乏一个总体的设计,教师开课随意性大,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说就是因校而异,有些学校只是为了完成和体现课表内容和教育部的课程安排,为了上课而上课。其次,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的,主要依托本校的艺术类专业的专业教师来完成的更多的是来自艺术团体、艺术院校等等,因此,教师的流动性很大,基本上是兼课教师多,专职教师少。这就造成了教师缺乏全身心的精力投入,使得教学内容简单,备课不充分,教学效果难于保证。

二、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首先,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应以学生为本,以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的规定为基本指导思想,重点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内在修养,并且不要急于求成。课程的开展要有层次的开设,即:课程的设置应从简单到复杂。当然,除了课堂教学,各个高校还应开设各种艺术讲座和活动,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激发他们对艺术美的追求。

如:《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可以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等规则优先安排《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课程,然后再安排《戏剧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要求高一些的课程。又如:采用实地教学类。可设立各种舞蹈课程,采用大班教学,上课人数少到40人,多到100人不等,但是一定要由相关舞蹈专业教师授课,上课安排和班级规模由教务处统一调度,以便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再者,培养师资队伍。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可以依托各艺术专业教师,这样可以保证教师的素质。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也可聘请一些,为的是去培养和优化自己高校的艺术教师,切记不能随便找来一个教师就开课。学校还要加强公共艺术教师的交流和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鼓励各艺术教师不断地去学习,从而达到其长期、健康发展地进步和提高。学校还应注重对艺术人才的培养进行长远发展规划,促进其健康发展。如:输送青年教师参加相应的教研活动,或是参加相关的培训。

三、总结

高一教育范文2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中政治;教学联系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了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高中政治教学要充分运用好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事政治材料,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密切联系高中政治教学,使政治教学更能反映政治理论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而从学生发展来看,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联系,不仅实现了生活化学习的目标,而且透过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学习政治,提高学习效果。基于此,笔者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联系政治理论、联系案例分析、联系教学实践等三方面,来研究其对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影响。

一、以一带一路战略联系高中政治理论运用

高中政治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还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理论知识。这些理论只有结合社会实际,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而一带一路战略不单单从理论层次高屋建瓴提炼加工为战略理论,更是结合实际生活的理论实践与理论运用。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来联系高中政治理论运用,一方面,既是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转化为自身政治素养的需要,从而在高中政治理论运用过程中内化为自身发展与认识的指导思想,又是高中培养目标定位的需要;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当下中国深化发展的根本战略,需要学生在高中政治理论学习中理解透彻,从而更准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形成理论实践的过程。因此,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以一带一路战略联系高中政治理论运用,是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生活化的重要体现,更是其强化实践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以人教版高一政治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为例,对于学生而言,全球化、地理村的概念更多是体现出信息技术下人类距离的拉近,对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全球经济分工理论可能理解不是非常到位,或者是不够深刻。而以一带一路战略来联系经济全球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理论有准确的认识,更对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有深刻的理解。在一带一路战略下,通过其理论与实践分析,学生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下的经济全球化,可以透过一带一路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普惠、互利、均衡等推进原则与实践进行理解,从而形成对世界发展趋势理论的准备定位,进而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战略就是扩大开放,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介入分析,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理论就逐步内化为学生对世界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走向的理解,在提升其政治理论素养的同时,也强化了其实践分析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来切入高中政治理念运用,有助于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以一带一路战略联系高中政治案例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政治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最重要的就体现于对透过现象看到政治发展的本质。一带一路战略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融入世界、承担世界责任中有着非凡的意义,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伟大实践,是“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论立足点。高中政治教学要透过一带一路战略,对当下热点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增强学生理性思考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更高的思想境界,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践,特别是近五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的发展战略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得到认可,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投资,都受到了很多国家的欢迎。然而,自2016年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开始以国家优先如美国优先、欧洲优先等做法,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挑战与破坏,这即是当前最为热门的贸易战。这一现象实质上是国际经济竞争的一个缩影,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来对这一政治案例进行分析,很容易就能理解到国际经济竞争的本质原因。以中国与非洲共建为例,中国投资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本质意义上是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对非洲市场的竞争。但在西方所谓资源掠夺、经济掠夺的谣言下,中国投资反而带有了掠夺原罪,而完全忽视了中国在基础建设中对非洲市场的良性培养。由此,引发了非洲很多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忧虑,阻碍了中国产能转移与产业升级,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不仅对全球经济竞争有切身的体会,而且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更为深刻,促进了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而更让笔者欣喜的是,透过这一热点分析,一方面,学生可以更理性看待中美两国的贸易战,并分析两国贸易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从全球经济发展来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道理与选择,对经济全球化下的各种矛盾与现象有清醒的认识。

三、以一带一路战略联系高中政治教学实践

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高中政治教学要培养学生政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就必须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政治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理论学习的掌握情况,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而且还可以以此来切入到高考政治考查过程中。以一带一路战略来嵌入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一方面,既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发展要求——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检验发展战略,是实践出真知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又是高中政治教学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因为透过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实践活动就有了平台与载体,学生就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检验这一战略的科学合理性,并在检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综合能力。笔者曾带领学生开展过经济建设与消费升级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产能越是充足的产业,其利润往往越低;而利润越低的情况下,企业的升级与技术革新就越慢。而引入一带一路战略后,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一带一路将过剩产能向世界转移,其资金的流动越快,技术升级与革新就越高,其附加值也就较高,显然企业利润的增长就会越高。这样一来,一带一路就不是单纯的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还会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而反过来说,产能过剩向产能不足之地转移,也会加快产能不足之地的技术发展,促进技术的交流与转移,从而实现各地区的均衡发展。通过政治教学实践活动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联系,学生们不仅深刻认识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与原因,更是对经济建设与消费升级等教学内容形成了系统的知识。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所培养出的具有全局性的分析实践能力,应当是政治综合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高考政治能力考查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来嵌入高中政治教学实践活动,是以高考能力考查为导向来培养学生政治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综上所述,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切入材料,通过其与高中政治理论知识的联系、教学案例的分析、教学实践的嵌入,引导学生形成生活化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理性思考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在实现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韦卓奇.刍议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科教导刊,2018,(03):123.

高一教育范文3

【摘要】

学前教育是“兴教育之伟业,树教育之旗帜”的基础专业,其教育初衷和德育的终极导向完全吻合。本文仅从二者的关系入手,重点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推行德育工程的意义和策略,以期对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德育;意义;策略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现德育功能的优势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从中国语言产生的那天开始,学前教育就已经悄悄地蕴含于我们的语言文化当中。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蒙学教育的产生时间最早,发展历史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封建社会制度延续绵长,历史悠久,不能不归功于封建社会的蒙学教育。蒙学教育有着母语文化的涵养,自然有得天独厚之便利,此为学前教育之天时优势。学前教育实际上要传播的是本土文化,从中国传统蒙学教材的发展历程来看,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例,它所体现的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更能体现中华地理特点。从环境学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气质、价值观、行为模式往往要受其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素以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著称,名山大川比比皆是,河流小溪处处流淌,每年吸引着无数世界游人前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就会产生心旷神怡之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容易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此学前教育德育功能得以实现之地利优势。学前教育传递的是民族文化,缔造的是民族文明,挖掘的是民族智慧,这就使得学前教育相对于其他阶段教育而言更受瞩目。注重学前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春秋孔子、汉代贾谊、南朝颜之推、明代王守仁等人都曾明确地提出过学前教育思想。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论语》)。颜之推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颜氏家训》)。王守仁言“: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可见,大抵古圣贤之人一直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从现存史料可以看出,历朝历代都不乏学前教育的研究者,此学前教育德育功能实现之人和优势。

二、新时期“学前教育”推行德育工程的实现路径

第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德育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由两方面构成,即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专业素养由其知识结构决定,道德修养则由其对职业的信仰及对学生的爱心决定。综合来看,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他的人格魅力构成。教师的道德修养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责任心和人格品质上。责任心表现为对工作和学生负责。人格品质则包括教师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理学家们认为,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和人格品质主要来自于遗传、环境、教育三方面的影响,学前教师是形成人思维品质和人格品质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儿童早期性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在课程和教材改革中融入德育的内容。儿童早期教育是发掘潜能的重要时期,为此,我校一直将课程和教材改革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首要命题。我们先后给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很多有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比如通过感悟《三字经》,习以修身、师以成长、境以发展,学成于勤,培养幼儿教师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比如通过品读《论语》,学习“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和“文行忠信”的教育内容,感受博大精深的儒家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树立献身教育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比如通过感悟《孝经》、《道德经》:《孝经》启发心智、感化人心、引人正行。通过让学生学习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博大胸怀。第三,以“情景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环节融入德育内容。由于情景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生动的语言、动画、动听的音乐颇受儿童喜欢,因此成为了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法。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努力在教学中贯彻“情景教学法”这一教学理念,根据这一理念为学生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并将德育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这种双管齐下的安排必然有助于整个教学层次和教学效果的提升。第四,在课外学习中引入德育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传播,学前课外学习的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可以将有关道德教育的课外学习内容介绍给学生。比如儿童都非常感兴趣的电视栏目,动画片、综艺节目等都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可以引发儿童的责任心和道德意识,进而提升自己的社会公德心。

三、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这就决定了学前教育在教育众多环节当中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历史告诉我们,儿童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决定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前途命运。历史告诉我们,以德育作为引领学前教育,必定会对儿童的终生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前教育领域推进德育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樊超 孙秀双 单位:河北省泊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顾明远教育口述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顾明远.德育为先,立德树人[N].北京:中国教育报,2013.

第二篇:高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兴趣提升

摘要:

在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诸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主要的学科,可以培养幼儿教师艺术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国的大多数高职教学中,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学生兴趣点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发展,制约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及制约声乐课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因素,探讨声乐课兴趣提高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兴趣;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变革,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诸多的高职院校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研究,努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声乐课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承担着提高学生艺术能力的作用,但是在这一门课程的讲授中,普遍存在学生兴趣点不高的现象,这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发展。通过下面具体的分析,阐述提高学生声乐课学习兴趣的策略。

1兴趣在声乐课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学习中也不例外。

1.1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新时期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这种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培养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具有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声乐学习上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不断追求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自觉自愿地进行声乐的学习,进而激发潜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也会被培养出来,推进声乐课上更好的学习。

1.2学习兴趣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人的大脑中,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有更加深层的记忆,同时会长时间的储存,所以说增强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记忆力的加深又会反作用于兴趣,相互作用下可以使得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1.3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在心理上暗示自己强化对这一事物的行为,并且长时间保持积极的态度,当探究摸索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也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同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如此循环,意志品质自然地会得到提升。所以说,增强学生对声乐课的学习兴趣,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有利于意志品质的锻炼,促进全面发展。

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学习兴趣点不高的原因分析

2.1高职中声乐课的教学内容陈旧,难以吸引学生注意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声乐课作为一门主要的课程必然会有严格的考核要求,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考试要求方面的任务,内容上忽视了学生兴趣的需要。同时当前的教学用书专业化程度较高,歌曲演唱难度过大,这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内容长时间得不到修正,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最终影响整个声乐教学的水平。

2.2高职声乐教学中教学方式落后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由于教师队伍的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了教学的方式得不到更新,教学方式严重落后。新时期,传统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早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现代的教学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教学的重心,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加强改进教学方式。

2.3高职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我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是来自于普通的高中,学习的环境大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学生之间音乐的起点不同,同时对声乐的学习能力也不同。而在高职的声乐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差距,无差别地进行课堂讲授,这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负担。长期如此,学生会形成对声乐课程的恐惧心理,失去信心。学生的这种自我认知上的不足制约着其学习兴趣的发挥。

3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学习兴趣的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的第一步,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促用。通过上述分析的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声乐课程中学生兴趣点难以提高的原因,重要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措施,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兴趣的提高。

3.1在声乐课教学的内容上注意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

声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首先要在内容上符合教学的要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声乐课包括声乐发生方法的学习、视唱练耳、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对音乐进行赏析以及钢琴弹奏。由于培养的是幼儿教师,所以在内容上应该过多的涉及儿童方面的音乐,加入儿歌的欣赏与练习、儿歌的唱歌教学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3.2创新声乐课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

要想提高学生对声乐课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改变当前传统落后的教学,与现代的设备设施相关结合,辅助声乐教学。教师可以将理论与技能课程分开来上,选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多媒体等设备增进课程的趣味性。另外,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采用分组的教学方法,抛出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在探讨中不断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

3.3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化教学

学生从不同的学校来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对声乐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可以分层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地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注重情感化的教学,通过带有情感的范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增进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4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同样也不例外,为了培养更加高素质的全面人才,声乐课程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

作者:应俊娜 单位: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基础部

参考文献:

[1]刘云婷.论如何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技能的兴趣[J].北方音乐,2014,(14).

[2]袁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6).

第三篇: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手工课特点

摘要: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专业技能课,具有创造性;综合性;愉悦性;情感性的特点。

关键词:

手工课;创造性;综合性;愉悦性;情感性

手工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加深对幼儿的了解,在把握幼儿心理、想象力等特征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能力,丰富其艺术表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指导手工课教学,我国已经颁布了针对手工课的教学大纲,其中规定了手工课教学的诸多基本内容,不但包括理念思想、原则,还包括引导方向、整体框架等。大纲在把握当前手工课教学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在培养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内容上,大纲要求选择的内容要尽量贴合实际手工课程,并与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相结合。要善于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氛围营造,将手工艺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到一起。在内容上注重工艺教学的多元化,将一些基础性的工艺凸显出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技能技巧简便、易操作,涉及知识面广,技能点多,确保学习者基础知识、技能的牢固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逐步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创作中得到启迪,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日后的学前教育奠定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把握各个阶段的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当学生基本掌握相关技巧的情况下,要根据情况进行插入演示,及时为学生解惑。课程结束还要为学生作业,巩固学生的成果。课堂演示之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演示的技巧、内容、速度等进行调整,以期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学生要熟悉手工制作,加强对其内涵、手段、材料的认知,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将手工课教学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手工课;第二阶段,让学生参与到手工制作中来,并逐步掌握制作方法和程序;第三阶段,加强手工制作的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知识,发现和表现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造性的人格魅力。作为一门相对综合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也有其特殊之处:

(1)创造性,对美术教育来说,创造是至关重要的。手工课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程,确保其足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因为儿童的天性就是活泼,由好奇而引发的创造活动也是儿童的特点,为适应工作需要,手工课教学也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在对幼儿的教学中,手工课的体现是灵活的。这不但可以从教具上体现出来,也可以从幼儿的生活中体现出来。灵活是学前教育十分关键的能力,为此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为学生设置一些“障碍”,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相较于成人思维的稳定,幼儿的思维就是多变、敏感、创造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反映甚至会让我们惊讶。为此,要确保学前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

(2)综合性,幼儿园教学涉及了诸多方面的知识,教学体系也十分综合。手工制作活动是一个激发、引领的过程,通过手工工艺形象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去完成诸多的活动,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幼儿教师的手工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要树立综合观念,注意在手工活动过程中发挥整体功能,注意在教育目标、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我们难以有效地界定手工活动的范围,在很多方面都有手工活动的存在,诸如自然课、数学课等。

(3)愉悦性,愉悦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也是人的一种诉求,在愉悦氛围下,我们的工作效率会有所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的氛围,会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感情得到更好地表达,体验成功后的欢乐。我们要把幼儿园建设成欢乐的天地,让幼儿能够学习到更多,让幼儿教育得以更好地发展。为此,就需要教师也拥有这样的快乐之源、包容之心。此外,我们也将其看作是教学的目标,要尽量让学生徜徉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其快乐得成长。

(4)情感性,情感性也是幼儿教育的特点之一,幼儿是一个感性占主导的年龄,对这个不太熟悉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没有建立系统的理性感知,而对于那些艺术的美,他们却有着最敏锐的感知,从而通过感悟手工艺形象,来设计和制作相应的作品。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感悟生活,体悟到生活的美,并保持对手工艺的热忱和喜爱。情感是最有穿透力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感情来进行教化和启发。手工艺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将这部分内涵挖掘出来,就能成为情感教育最好的资料。

作者:何桂云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卫贞:《被忘却的时尚—皮影戏中人物造型的艺术风格》,载《艺术教育》,2007年第4期。

[2]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版

[3]周连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J].体育教学,2000

[4]尹少淳.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四篇: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摘要:

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贯彻以学生就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本文着眼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通过阐述该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而提出培养此类职业能力的策略,使学生在完成校园学习过程后具备较为完善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加强该专业与市场需求的衔接紧密度。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相较于其他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队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更高。高职院校中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完善的素质结构,而职业能力正式构成此结构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能力才能满足岗位职业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如此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基本能力

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应当对于今后将要从事的教育事业有着发自内心热爱,自身要拥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此外,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也不可或缺,良好的个人品质是建立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其次,学生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最后,要能够跟上时展,能够接受并使用现代教育事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多媒体设施,对事物有着独立的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只有拥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才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学前教育的需求。

2、专业能力

1)专业知识。对于相应的理论知识,例如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相关理论和原理必须扎实掌握。

2)专业态度。具备良好的专业态度,有着健康的人格,梳理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儿童教育有清晰的认知。

3)专业技能。具备符合标准的语言技能,普通话等级至少要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掌握幼儿卫生,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出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力,并按照计划灵活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4)学习能力。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始终坚持自我完善。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应当努力提升自己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更好的满足未来学前教育需求。

5)社会能力。具备融入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拥有团队意识及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社会能力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而只有具备良好人格和心理的人才能够更好的培养自身职业核心素养,完成学前教育工作。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1、打造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禁锢,大胆创新,更多的运用注入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有机结合,在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此外,还能够更加充分的调动自身主管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教案设计方面,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增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根本目的,增加教学工作的实用性含量。坚持教育过程中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有序结合,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

2、多种形式实施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学校可以制定合理的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引导学生进行实训基地观摩,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专业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等。通过此类活动,学生能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更清晰认知,也可以将工作需求与自身能力做有效比对,进而加强学习,强化不足,形成更好的职业意识。同时,学校应当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坚持始终与时展和本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3、加强教学实践,切实加大实训力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开展方式中,教育见习和实习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开展拓展实验,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能够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教育工作有效结合,提升学生具备应用技能,拓宽教学视野。此外,模拟仿真教学,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塑造学生综合能力,激发事业心和责任感,建立对未来所从事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结束语

随着时展,国家和社会给予教育事业,尤其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新形势下,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够满足社会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促进该专业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此,在今后,还需要广大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并积极的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宿丽艳 耿洪波 单位:通辽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钟雪梅.多维视角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义及启示[J].红河学院学报,2013,(4):70-73.

高一教育范文4

摘要: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运动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瑜伽运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娱乐和促进心智发展的作用,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进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广大高职院校学生身心素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瑜伽;高职体育教学;应用;意义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已经不是全部的人才培养目标了,如何更好地就学生身心素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在高职院校的的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中,瑜伽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当中。瑜伽本身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本身文化内涵深厚,具备较强的哲学理念特点。瑜伽学习的参与这范围十分广泛,不同身体形态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瑜伽学习当中,并且在不断地学习和练习中,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职院院校中,虽然师生对于瑜伽有着相对一定的了解和学习期望,但是其普及和推广的过程仍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很多教学活动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2瑜伽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思路一致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如何打造高效、放松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综合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人才培养思路。作为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瑜伽教学本身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特色,并且为学生打造了新的体育运动思路,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缓解压力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较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内外压力。虽然压力是激发动力的前提,但是压力如果过高,那么就会对于学生自身产生很大的身心影响,让学生处于一个不佳的状态当中。瑜伽运动中,其涵盖了对于身体、力量以及各器官功能的强化作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于身体机能进行调节,提高学生的身体状态。对于心理状态来说,瑜伽练习也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负面的情绪和状态进行改善,引导学生实现身体内部的协调与平衡,消除紧张心理,避免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活力和健康状态。现阶段的学生培养体系上,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依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原则,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一直较重,很多素质教育的理念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推行。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相关的专业设置偏向对学生实用性技能的培养,很多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都更加关注对围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也对于就业问题较为关注。瑜伽运动之所以会受到广泛的喜爱与接收,这离不开瑜伽运动所为人们带来的身心上的愉悦,在瑜伽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就业压力进行正确的认知,并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就业方面的挑战,这对于培养学生提高适应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是重要的人才培养摇篮,在我国整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职院校的的教学活动开展,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瑜伽运动可以让学生从心灵和身体上实现同步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身心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能力。通过对于身体、器官以及互相进行协调配合,掌握更多的锻炼技巧,这可以让学生的骨骼、肌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内分泌、精神系统以及器官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也是帮助学生保持良好身心素质的关键。在外来文化和思想理念的冲击下,学生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在这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诸多的不良影响和污染,从而导致了学生自身价值观出现不良的变化,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对于高职院校的来说,其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中,瑜伽教学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修身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正视自身的发展与成长,端正价值观,净化心灵。高职求学阶段,学生的身体也存在一定的可塑性,一些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日常的业余生活中也缺乏足够的锻炼,对于体育运动对自身健康方面的影响不够重视。瑜伽运动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规律性,很多运动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环节疲劳,提高柔韧性,并且也能促进学生气质的成长,并帮助他们保持好的身体形态。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健康的身体是重中之重,保持健康的身体条件也是体育锻炼的重要目的之一。瑜伽运动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锻炼,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瑜伽运动对于场地和器材几乎不存在特殊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一些女性来说,瑜伽运动更加适合她们的实际情况。

3瑜伽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支持和依托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教育主管部门所出台的体育教学纲要中,对于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其纲要中对于当前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需求、教学安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解读,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在外界政策的支持下,瑜伽教学的开展具备足够的外部条件,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充分可行的。对高职院校来说,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进行实现,并且其学校内部资源情况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其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情况相对较好,可以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层面上的满足,相关硬性条件和设施建设水平符合瑜伽教学活动的需求。瑜伽教学对于相关设施的要求较少,很多教学条件和需求都可以得到很好地满足。经过调查分析可知,当前学生对于瑜伽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认同,并且很多高校内部都具有较强专业教学能力的体育教师,对于健美类、艺术体操类的体育教学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相关师资力量具有足够的瑜伽教学支撑。在瑜伽教学开展中,相关教学活动、形式以及内容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转换,并且瑜伽教学对于教学资源上的需求与健美类、艺术体操类的体育教学课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只需要通过增加简单的用品就可以完成。瑜伽教学的开展,对于相关教学资源的需求量相对有限,并且也可以实现对现有体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教材方面,社会上瑜伽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源较为丰富,课程教学中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的选择,教材内容的设置和安排上也可以更加自主、合理。瑜伽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的特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要素、艺术要素以及科学要素,并且也具备意思神秘的特色。学生是瑜伽教学的参与主体,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进行良好的配合与互动。在我国,瑜伽运动的兴起虽然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但是国内对其的认知上依然需要一定阶段的提高。现阶段,很多城市中都逐渐地出现了瑜伽教学,并且其也成为现阶段较多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这种社会化的学习方式整体成本较大,同时也很难有效地对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安排进行满足。一些依靠视频进行学习中,也缺乏足够的指导,很容易出现学习错误。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我们知道,大多数学生对于瑜伽课程的学习还是抱有较强期待的。

4瑜伽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4.1提高重视

当前高职院校中,对于瑜伽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相关投入依旧有限,并且整个教学体系也不够完善。部分职业高校对于瑜伽教学的开展意义认识不充分,其很难对于学生身心素质培养的意义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于相关瑜伽教学工作开展中所遭遇的限制和问题,我们要从思想层面上入手,对于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为瑜伽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结合瑜伽教学的实际特点,我们要对于瑜伽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更好地提高瑜伽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并且保证其课时数量。瑜伽这一个健身运动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结合瑜伽教学的需求,对相关教材进行调整,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特点,确保教学内容正规、科学、合理。教师要积极地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找准学生对瑜伽学习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提高瑜伽教学实践效果,真正由浅至深地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激发,让瑜伽学习的理论得到更好地实践,并且课堂学习过程更加具备实效性。

4.2提高师资力量水平

瑜伽教学对于教师自身水平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如何自身不具备较强的教学实力,其很难达到瑜伽教学的预计效果。现阶段瑜伽教师队伍整体呈现临时性和应急性的特点,很多教师自身都没有对于瑜伽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整体教学研究还存在较多的缺失,这也导致了瑜伽教学推广工作中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很难对于瑜伽教学活动的长期推广产生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师资水平方面的问题,在瑜伽教师管理上,要积极地做好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其对瑜伽专业教学知识的掌握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让其可以更好地对各类技能是进行传授。教师队伍的打造上,要积极地落实好优秀教师的培养,并且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调整,让队伍情况可以更好地适应瑜伽教学工作的相关需求。瑜伽教学也对于教师的经验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地对相关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主动地对瑜伽教学理论、知识背景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学习,更好地落实好相关教学活动。另外,教师也要深入到社会当中,对一些先进的瑜伽教学理念和经验进行总结学习,从多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

4.3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瑜伽教学对于教学环境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让瑜伽教学活动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所处地域的气候特点,对于室内外教学环境进行合理安排,选择具备良好通风条件和安静的场所。在辅助设备的配置上,要根据课堂教学人数情况,对于瑜伽垫等用具进行全面准备,并且在教学环境中安置镜子和音响设备,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服务。优质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瑜伽教学当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效果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并且更能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这也更能符合瑜伽运动的实际特点。高职院校的要积极地加强投入和管理,为瑜伽教学提供完备的环境支持和保障。

4.4加强宣传

通过全面、合理、多样化的宣传,可以让学生对于瑜伽产生正确、科学的认知,加强学生对瑜伽认识的深度,减少学生对于瑜伽认识中存在的偏见与误解,真正的让广大师生可以对瑜伽运动保持正确、客观的认知态度。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类瑜伽活动,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参与,让他们对瑜伽学习的魅力进行更好地体验,更好地感受到瑜伽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益处。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讲座活动,让学生与一些具备较长时间瑜伽学习经验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就瑜伽给他们带来的益处进行更加直观的交流,让瑜伽不再神秘。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与学生沟通的深度和频度,更好地感受学生的内心情感状况。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惑,通过为学生进行解答,结合良好的交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内心体验。另外,也要对于课外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定期组织瑜伽表演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学习,让学生对瑜伽的认知广度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各类社团活动的组织和举办,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瑜伽知识学习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来说,瑜伽已经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现代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着较大的身心压力,通过瑜伽,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身心压力的舒缓,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帮助其自身逐渐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瑜伽的开展应用也是具备足够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结合瑜伽教学的相关需求,我们要积极推进相关支持工作的开展,为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空间。

作者:白帼瑛 单位: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邵艳.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15,(06).

[2]张蕾.普通高校瑜伽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28).

[3]刘斌.论高职院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7).

[4]吕正娴.浅谈瑜伽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5]龙宇.高职院校瑜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6]王恩祥.瑜伽体系引入普通体育教学可行性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9).

[7]李真真.生命哲学视域下高校瑜伽课程的健身育人价值[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第二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高职院校是针对社会用人企事业单位的具体职业需求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等院校,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具有专业职能的社会型人才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就业帮助。随着专业的细化,用人单位在强调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对其身体素质提出了要求,所以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强化体育教育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为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重点方向。该文重点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以及针对这些现象提出几点可行性改革措施。

关键词:

体育教育;职业需求;教学改革;身体素质

在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开始以就业为目的,坚持服务市场为导向,进入创新与改革的新阶段。高职院校应该从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出发,对学校体育教育活动进行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和审视自身的教育职能,加大对其研究领域的范围和力度,总结出更适合市场的丰富经验,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为扩充社会体育人才队伍做出贡献。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高校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却令人担忧。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本因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但由于教学中仍存在思想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一类问题,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改革迫在眉睫。

1.1体育教学思想观念陈旧

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观念落后的问题。相比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我国的体育教育思想过于陈旧,国外的学生自小就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而不是白纸黑字的考试成绩。我国虽然近年来已经在革新一些观念,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应试观念,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依然还对体育有硬性的成绩要求,新的体育改革理念还是很难取得更大的进展。不仅学生在课程学习受课程目标和成绩的压力,对体育课程提不起兴趣,教师在教授课程也困于条框,依照教材照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需求和内心感受,机械的体育课堂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避之唯恐不及。

1.2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不仅在高职院校教学课程中,甚至在中学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学并没有真正通过体育锻炼提升体育技能帮助学生锻炼强健的体魄,而是将体育课程中一些体育项目作为测试,并进行考核评分,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压力。以这种传统的教学体制来制约学生,学生自己也不会重视自己的体育测试和身体素质,只要要求达到测试的标准就可以了。学生本应该在体育教学中获得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甚至获得快乐,却因为具有应试目的的体育课程成为束缚学生的枷锁。

1.3体育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高职院校中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简单落后等现象已成为许多普通院校存在的通病,以至于在有的院校体育课成为自由活动的代名词,没有任何教学成果,这对于体育竞技精神的传承和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不利的。长期的传统思想和习惯性思维的限制,阻碍了高职院校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2.1转变体育教学的传统观念

现代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思想上必须实现转变,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首先,学校应在短时间内转变传统观念,果断并强化进行对体育教育的改革,不断提醒对体育改革的重视程度,进行积极地引导工作和监督工作,促使体育教育改革全面普及。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和重新审视体育教师这一岗位,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自己的任务,应该有目的的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型学生,并倾听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本,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应对各种实际状况。教师还应当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体育教育相结合,来增强学生有关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自我职业塑造提供良好的职业体能。最后,学生自己也要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育与自身专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自己的专业做出相应调整,并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制定出具有专业针对性的锻炼计划,实现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于自身专业有机结合,重视自我全面能力的提高。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增加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以增强体力的同时开阔视野和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

2.2优化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

首先,应该提供学生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的实习机会,让其体验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体能,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在职场中体能以及较高的身体素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切身感受使学生将工作和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其次,学校在设置体育课程时要转变传统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提高学习兴趣,制定相应的课程能迎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真正享受体育课,能在体育课堂上快乐学习,积极锻炼。而且体育锻炼不能只局限于体育课上,而是应该通过鼓励措施,实行体育锻炼打卡制,例如,对经常参加晨跑和夜跑并累积一定公里数的学生奖励体育器材,或者对组织球类运动比赛的学生也颁发奖品等。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自身体能锻炼的意识,也能在团队活动中感受运动的魅力。所以学校在设计相应的体育课程中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以最大程度完善体育改革的评价机制并实现以创新高效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摒弃单一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为学生切身利益考虑,在推进职业需求下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体能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2.3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单一一种运动或技能的培养,而在职业需求下的体育教学需要专业教师以及专业的教师技能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学生的需求,来制定详细的体育锻炼计划。首先要求学校需要构建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充分了解职业市场的需求,并将其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丰富教学方法,探究和制定切合学生实际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培养更多、综合能力更强的优秀人才。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以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一方面要求教师团队拥有更加权威的专业知识来作为基础,深化体育理论;另一方面则要重新定位科学体育以及精神内涵的贯彻,只有改变对体育的传统看法,接受对新时代体育锻炼新观念,才能在真正提高综合素质,在巨大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另外优化体育教学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基于教学内容,扩充其教学资源,将一些有趣的民间体育项目融入教学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发扬体育文化精神起到促进作用。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成为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在基于职业需求下,对高职院校的人才的综合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也在如今的职业需求中越发明显并且毋庸置疑,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李能仁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秦德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65-166.

[2]李涛.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职业实用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6):69-72.

[3]刘兵.“十二五”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本科专业设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第三篇: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

体育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必不可少的关键性教学课程,也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在素质教育改革浪潮中,高等职业院校纷纷走上改革的道路,需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改革体育课程,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充分显现自身办学特色,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为社会市场输送大量的高素质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作者在以体育课程改革为基点,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

体育课程改革;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按照相关属性,我国现代体育被分为三部分,即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具有其特殊性,体育运动以课程形式呈现出来,全体学生都必须参与其中,必须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体育教育始终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要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全民族体质的关键所在。在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发展道路上,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通过不同途径改革体育课程,优化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整体质量。

一、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进程较慢,仍然采用满堂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型教学形态,教学方法单一化,实用性也比较差,无法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需求。具体来说,高职学生正处于个性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喜欢表现自己,个性张杨,喜欢不断探索与尝试。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全方位分析学生已有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优化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示范—讲解—练习”,学生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向学生讲授大量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而学生真正消化、吸收的知识并不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二、基于体育课程改革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一)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想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已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要素。教师要全方位分析班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结合他们已有的水平,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将一些民族体育项目、新型体育项目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编体育运动项目,从不同角度入手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做好铺垫。以“跑”为例,是一项极具特色的竞技运动,呈现在不同方面,比如,短跑、跨栏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方法,将其改成不同形式的游戏,比如,“穿过火力网”、“撒渔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身心融入到课程学习中,提高自身多样化技能。还要可以开展一些团队运动,比如,接力跑、二人三组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客观要求,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他们身体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以“投掷”为例,也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铅球、实心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水平,适当调整某些项目,使其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难易程度,制作合理化的简易保龄球通道,用实心球作为保龄球,引导学生进行投掷练习,还可以根据实心球、垒球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处理好教、学之间的关系

想要体育教学整体质量,必须通过不同途径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程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开放式与启发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优化创新教学方法。就体育教学而言,属于双向活动,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而学生的学习必须由教师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其主角,教师必须充分展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扮演好协作者、组织者等角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学习体育课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学会自主思考、学会创新,掌握科学化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情感效益,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在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影响,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方面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抗挫能力等都是评价的重要方面。为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情感评价的重要性,注重情感效益,要通过不同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有效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能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正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风雨,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中,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展现自身各方面才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结合体育课程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开展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法,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都能有所进步。

结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已有的理念,树立创新型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原则,不断拓展体育教学空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通过不同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形式,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加快体育课程改革速度,促使高等职业教学事业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作者:全光德 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潘志华.新形势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

[2]黄玉宁.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

[3]郑志丹,许月云,吴继民.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福建体育科技,2005,01.

[4]付丽霞.解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

第四篇:多媒体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逐渐被大家广泛应用,并在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职体育教学是教育中的基础部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多媒体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当中去,促使高职体育教学得到了创新性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的方式。本文主要对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了研究,希望为我国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多媒体;高职教育;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的进步,多媒体当前已经在社会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同时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行,高职体育教学也逐渐加入到教育改革行列当中。多媒体的加入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改革的成果。本文将对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路进行详细讨论。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一)理论教学方面应用。

高职体育教学可以划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在进行理论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学重点或者难点,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通常来说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会采取大课方式,或者进行讲座,很少由教师来进行一对一的专业讲解。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相应的课件制作,这种方式一方面能方便学生进行直观性了解,另一方面也为体育教学的改革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1.理论知识方面的应用。

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通常教师会更加看重实践性,而对理论教学有所忽视[1]。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多媒体应用到理论教学当中去,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积极性,更主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例如在进行跆拳道的教学中,教师先对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或者跆拳道的发展历程等内容,就能促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技术分析方面的应用。

高职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他们甚至在岗前也都接受过培训。但高职的体育教学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也成为专业的体育人士,而是要在教学中逐渐养成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和和专业性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对此,在进行专业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逐步深入教学,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实践方面的应用。

高职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进行相应的动作示范,并帮助学生更加清晰了解到规范性,这对教学质量提升将起到重要的帮助。

1.技术动作标准教学。

在高职的体育教学中,要想促使其得到改革,一定要将时代化元素融入其中。从体育教学的新方式上来说,高职体育教学理论方面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标准程度,即便教师将动作尽量规范性展示,也不一定能够展现出最美的角度,同时在技术难度上也无法更加深入化进行讲解。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体育专业技术动作教学当中去,教师就可以将一些专业的动作姿态向学生进行播放,同时加入自己的讲解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程度[2]。例如在进行瑜伽或者健美操教学时,体型稍胖的教师并不能真正展现出动作的标准程度,这时候就需要用多媒体来进行更加专业的展现,以此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高难度技术应用。

在高职的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健美操还是瑜伽等内容,当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技术难度,当遇到高难度的技术时,则提升了教学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教学任务,教师并不一定能完成,对此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将较高难度的动作完整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提升教学的目的和质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多媒体与高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帮助教学技术得到提升。

现代社会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教学技术的运用得到提升。高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对各种设备的熟悉能力,同时还需要能够正确应用教学辅助技术和软件,多媒体就是当中重要的技术软件之一。例如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视频编辑和教学视频示范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来进行全面化的掌握,同时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另外,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高职体育教学中实践性比较强,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作为辅助教学方式,也就是在课堂中代替教师来进行专业性的示范[3]。因此,可以说多媒体在高职的体育教学中应用具有双面性,一种是辅助形式出现,进行短暂的示范教学,另外一种是全面性的出现,主要课程全部依靠多媒体来完成。

(二)提升教学的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网络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多媒体在当下已经可以实现联网或者远程运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拓展视野[4]。一是多媒体能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本身是无限的,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实践部分,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找到更多的资源并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已经超越了教师本身能力的限制,同时帮助学生在教学方式和视野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拓展。二是多媒体具有教学技术的开拓性,多媒体当中的技术视野开拓性包括了多媒体相关的器材使用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开发与运用等等,当教师在向学生展现多媒体课件技术的同时,也需要简单向学生渗透其他的技术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掌握。

三、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对精品视频进行重复使用。

高职的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经常会采取视频播放的形式。对此,教师应当认识到视频播放的重要性,并找到合适的精品视频来对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播放,以便于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性和喜爱性[5]。高职体育教师在进行视频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一些创新性较强,同时能够将理论讲解和实践内容相结合的视频,这样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能起到重要帮助,另一方面对教学的创新性发展也将起到推动性作用。例如,教师经常播放足球比赛类的视频,就能让学生产生足球热爱的心理,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此外,对精品类教学视频进行重复性的播放,能够帮助教师在当中找到精髓所在,并用来弥补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提升教学的直观性。

在进行高职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促使教学得到真正的改革,一定要重视起教学中的直观性。多媒体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当中所包含的趣味性更加浓厚,同时能够将内容呈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视频还是动画形式都能提升教学的直观性。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在细节上也更加容易出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正好能够将这些细节问题得到弥补,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到动作上的正确与否,提升教学中的科学性和质量[6]。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

高职体育教学在传统的模式中一直不受到重视。很多时候教师甚至会采取自由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不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虽然高职的学生在年龄上已经比较成熟,思想上也逐渐趋于完善,但对于他们来说新鲜的事物和丰富的教学方式仍然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7]。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十分活跃的乐曲来进行广播体操的练习,并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体育乐趣。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会受到音乐的刺激,从而主动进行参与,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能展现出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促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多媒体技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一)精心准备。

利用多媒体进行高职体育课教学时,一是教师应当重视起教材的合理选择,必须要注意可接受性和艺术性两者的同时具备,同时应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等进行融合,保证真正适合学生[8]。同时,作为教师应认真备课,了解到在课堂中什么时候应当播放内容,什么时候需要解说,什么时候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等。二是教师应重视起多媒体图片和资料的收集,有意识对体育内容进行收集和编制,以便于能在课堂中丰富学生的头脑,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教学中应当积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思维得到拓展。在进行视频内容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讲解,配合视频内容,把握好教学的时机,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堂运用和欣赏。

在体育教学中,欣赏课的安排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为学生安排一些欣赏课,利用课堂几分钟来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示范性表演[9]。对教师来说这种欣赏课的存在能减少教学的强度,对于学生来说则能更加直观看到更加标准的动作,并了解到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细节内容。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先让学生欣赏篮球比赛的资料影片,从影片中学生能够看到鲜艳的画面、动感的声音和色彩,使得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更加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课堂氛围十分的活跃,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也将更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它能将原本无声的教学知识变得生动化,能将学生引入到一种快乐学习的氛围当中去,从而帮助教学顺利开展。

五、结语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现代社会中,高职的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日常的体育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的素质提升和体质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所在。要想促使高职体育得到全面性改革,一定要积极改变传统思想,并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看到体育项目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带给学生体育上的快乐享受。只有学生感受到乐趣,才能真正融入其中,最终达到促使学生在身体和素质等方面得到提升,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王芬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爱,于永光,刘刚.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1:55~56

[2]包勇.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优化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71~72

[3]牛梦然.高职体育教学“职业培养”策略实施的必要性与途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2:60~64

[4]高明阳.基于就业谈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11~16

[5]余阿荣.试析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价值及意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6~69

[6]刘小斌.高职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走向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2~75

[7]陶贤彪.高职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接轨的实践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6:62~64

[8]董红印.试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挑战与对策[J].才智,2015,16:33~39

[9]邵洋.从“以人为本”视角分析我国高职体育教学发展[J].才智,2015,22:40~44

第五篇:高职体育教学质量因素与措施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体育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构建高效课堂,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事业持续向前发展,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应对措施;分析

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学校得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体育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体育目标的首要前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鸭填式”、“放羊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客观要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师生角色颠倒,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教学质量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改变体育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整体质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一、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体育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化

从某种角度来说,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属于本科院校体育的复制品。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占据核心位置,教师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把重心放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重理轻践现象普遍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化他们终身锻炼的意识。同时,教师没有与时俱进,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不具有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体育课程设置模式不合理,不符合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不符合新时期社会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提出的客观要求,没有客观地分析职业教育具有的特殊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低下。

(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不合理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评价观念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单一化,过分重视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比如,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已有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就其教学评价细节来说,主要评价体育课上学生服装、队形等方面。总的来说,教学质量评价的重心都体现在体育教师当下的工作表现,过分重视学生运动知识技能方面的变化,忽视了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变化、教师创造教学价值过程的重要性,而这些只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内容之一,并不是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严重的问题,急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三)学生学习评价方法不科学

就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在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时候,学生的出勤情况,某一项或几项体育技能掌握情况是评价的关键所在,没有客观地评价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全过程,参与的积极性,获取的进步等,导致评价结果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各方面情况,教师也无法更好地了解班级每位学生。换句话说,在评价过程中,技能分数所占比例过大,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评价,过程评价指标、学生心理健康指标也没有客观地呈现出来,影响体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途径

(一)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并不是由体育教师单独完成的,也需要体育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评价体育教学质量过程中,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结合当下体育教学情况,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评价目标,全面、客观地评价体育教学整体质量,进而,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评教”的方法,客观地评价教师已有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评价的准确性提供有利的保障。要意识到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等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制定评分标准,必须符合教学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地评价班级中每位学生。

(二)拓展体育运动项目,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就高等职业体育教育而言,具有双重身份,即高等体育教育、职业体育教育,需要完成多项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优化设置体育课程,要紧随时代前行的脚步,进一步拓展体育运动项目,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比如,休闲体育项目、运动营养与减肥、定向运动,优化设置传统球类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培养自身多方面技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式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方法,灵活应用个性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方法,增加师生、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等职业学校生存发展道路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必须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拓展体育项目,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评价体育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等,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有效填补社会市场空缺。进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作者:高世利 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向宁.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07.

高一教育范文5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艺术实践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在新课改影响下进行了一定调整,强调教育教学创新大背景影响下,很多高校均考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艺术事件的引入和应用。但从艺术实践应用效果上来看,相当大一部分高校对艺术实践的认识较为片面,艺术实践的教育价值与应用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时期下,艺术实践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积极影响更为巨大,探寻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科学实施策略与路径也十分必要。

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在范围上有了一定程度扩大,出艺术类院校外,很多高校内非艺术专业也开设了音乐学科。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更加能够培养出学生一定程度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高校对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给予的关注并不够,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更是缺乏应有支持。从教育教学所选择及应用方法来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所选择与应用方法同质化现象严重,课堂教学也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尽管部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进行了创新尝试,但音乐教育教学向更好层级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二、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艺术实践的意义

(一)有利于音乐教育教学创新性的增加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艺术实践有利于教育教学创新程度的增加,在高等教育极为注重创新的大背景下,艺术实践无疑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进行创新的有效选择。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影响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效率较低,课堂教学本身要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更是制约了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空间。艺术实践本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艺术实践作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机构成,不仅可以使得教育教学程序创新性有所提升,更加能够使得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有显著增加。在艺术实践相关活动较好开展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创新也会越发顺利和简单。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相关知识学习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开展艺术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进行音乐知识学习,无论是在艺术院校或非艺术院校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均大同小异,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性音乐学科知识,更加要培养出学生一定程度的艺术情操。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不仅容易对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丧失兴趣,其在专业知识获取上也会变得越发困难。艺术实践不仅在形式与内容上与传统教学活动有明显差异,其寓教于实践活动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音乐、对艺术有所了解,较好开展艺术实践相关活动下,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可以有明显提升,这一做法也势必会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整体质量。

三、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常态化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意识实践相关活动开展需要成为常态,并着力构建艺术实践与常规教学间的有机联系纽带。很多高校虽然引入了艺术实践活动辅助教学,但间歇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很难将艺术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价值发挥出来。建议国内高校定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并切实将艺术实践活动作为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相关教师不仅要对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流程进行较好确定,更加要结合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如何时开展,怎样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进行积极思考。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在开展频次上的增加和稳定来不断彰显出这一创新教学形式的教育教学价值。

(二)丰富艺术实践内容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更好实施艺术实践也要注重实践内容上的调整,鉴于当前很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同质化现象明显,丰富艺术实践的时间内容,通过艺术实践内容调整来带动艺术实践应用价值提升是不二选择。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发起者需要对艺术实践开展内容进行重新构思,特别是在不同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学情有明显差异下,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艺术实践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编排十分重要。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艺术实践活动资源的获取,其也可以结合教育大纲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内容的敲定,这一做法下,艺术实践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接受,其也能更为顺利地实施。

(三)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实践尝试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更好实施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很多高校缺乏频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资源与现实可能,发挥学生直观能动性,使得其自身能够成为艺术实践活动的发起者与受益者也十分可行。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艺术实践活动主题以及活动开展时间,通过布置艺术实践活动任务的办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尝试。在学生完成艺术实践活动自主尝试后,教师对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分析,点评与反馈则能是艺术实践活动更加具有教育价值与导向价值。这一做法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增强,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能得到更多支持。

四、结语

艺术实践虽然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有较强的辅助作用,但也需要看到,艺术实践活动开展需要较好的内外部环境支持,高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更是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充分发挥艺术实践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具有较大难度,这业要求高校舞弊对艺术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怎样开展等细节性问题进行更多思考。在教育越发应用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也要注重其与音乐这一艺术本身的联系,并在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中注入更多的教育成分。

参考文献:

[1]郝亚南.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6(7):44-45.

高一教育范文6

 

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不论在生源还是学生的就业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近几年,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在奉行以就业带动招生,来缓解学院的生存压力。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在缩短学制的同时,大量压缩体育等基础课教学,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就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而体育课用处不大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人的能力大小,固然与一定的专业知识有关,但更多的是与他的知识面、各方面的修养和心态有关,即与他的心智或者说素质有关。由于社会的发展,专业的淘汰率太大,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质,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所以体育礼仪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竟争日趋激烈,“适者生存”已是不变的法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强大的挑战,它需要高职生有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每一个挑战。然而,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高职生中有20.23%的人存在心理上的问题。身体素质差,对生活、工作、学习等自然环境的不适应;心理素质差,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人际交往等社会环境的不适应,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工作等,成为了制约人才培养的因素。体育礼仪教育对于培养高职生的内在修养,提高高职生的交往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谁都喜欢与有礼貌,懂礼仪的人打交道。体育礼仪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而且可以有效地克服不良情绪。   二、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礼仪缺失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礼仪缺失的主要表现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访谈,了解到目前高职学生体育礼仪状况令人堪忧。在学校,相当一些学生不懂礼让,不听体育老师的组织安排,在操场上乱吐乱扔,粗话脏话脱口而出,甚至在体育课中对有身体缺陷或体育成绩不好的同学嘲讽相加,在集体体育活动中表现为不合群,任性霸道;不守规则,随心所欲,恣意妄为;在体育课中唯我独尊,颐指气使……这种现象让人担忧: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能否在这一代中传承?   (二)高职学生体育礼仪缺失主要成因学生对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礼”的掌握与运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才得以掌握的。作为高职学生,既是专业技术的学习期,也是面临就业的关键时期,在成长过程中不会自然而然就有所谓的体育礼仪。因此,学生对体育礼仪的重视与否归根结底在于学校的体育教育、家庭的熏陶和社会的影响。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家庭对学生的体育礼仪教育和行为熏陶都做到充分完善和完美无缺了吗?其实不然,现实中可以说在这三方面都存在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   (三)体育教师对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明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在许多专业体现“实践能力”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动手能力。近年来,各职业院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文件精神,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把就业导向,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到了教学改革的重要议程,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取得一种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这样不仅要求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的发展,以便提高完成专业技术的能力,也需要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道德教育也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体育礼仪也正是体育道德的一种体现,忽略体育道德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全面会造成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缺失。   (四)学生对体育礼仪作用的认识不当   据报道,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高职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高职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高职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高职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高职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而体育教学,正是强化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社会不良体育风气的影响   在一些运动会或者集体体育活动中,一部分人为物欲所驱使,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如在赛场上不讲究礼貌礼仪,辱骂对方队员,不遵守赛场规定,随意乱扔垃圾等不良社会行为,直接影响了社会体育风气。在这样的影响下,使一些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天平发生倾斜,知识、道德渐渐让位于利益、实惠,所谓礼貌、尊重、以礼待人不知不觉为实用主义所替代,从而引起高职院校体育礼仪教育的缺失。   三、中学生体育礼仪文化教育的模式构建   (一)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体育礼仪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体育礼仪的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对高职学生的礼仪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熏陶中,做到“识礼仪、知礼仪、做礼仪”,养成良好的体育礼仪习惯。从笔者勾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体育礼仪教育模式图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环境与社会都可以对学生的礼仪行为造成影响。学校是提供教育的地方,体育礼仪教育既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应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或运动会中对学生的礼仪进行教育。家庭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礼貌的基础。注重礼仪是家庭生活祥和、幸福美满的前提,每个家庭在进行家庭体育活动或参观体育比赛时都应该对孩子进行体育的礼仪教育,这对教育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具备良好的体育礼仪规范意识和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是在社会中成长,社会体育的风气对学生的体育礼仪认识也有重要影响,在社会体育活动中,应该倡导公民重视平时的体育礼仪规范,这不仅对学生体育礼仪教育有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体育礼仪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接受体育礼仪的教育。#p#分页标题#e#   (二)构建体育礼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高职生的年龄大多在17一20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薄弱,面对艰难困苦,容易知难而退,再加之现在就业难,生活、工作压力大,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未出校门之前,就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而体育礼仪教学在这方面更具有独到功效,把体育礼仪课列为高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切合我国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实情的。   体育礼仪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更能增加对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效果。   体育礼仪理论、体育礼仪实践与学生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如图2所示),体育礼仪指导体育礼仪实践,体育礼仪的实践丰富体育礼仪的理论,学生在学习体育礼仪理论并进行体育礼仪实践后达到了提高自己内在修养的目的,从而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在体育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体育礼仪学习因其更多的是一种行为规范的实践,因此体育礼仪教学既要注重体育礼仪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对体育礼仪活动保持强烈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同时,更应突破教学语言的局限性,注重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体育礼仪实践。   (三)体育礼仪教育过程的梯度发展模式   体育礼仪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体育礼仪习惯。可体育礼仪素养普遍缺失的关键并不是学生不重视礼仪,而是难在如何把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高职学生体育礼仪的教育应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的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体育礼仪的文化内涵,最终到达完善自身的目的(如图3所示)。体育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基础抓起,贯穿从文化、道德全过程。因此,必须对体育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礼仪教育的系统。否则,就难免相互脱节,导致出现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体育礼仪既是体育文化的一个部分,又是体育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礼仪教育的同时,必须首先使学生了解礼仪的文化基础———传统体育文化,任何一种体育礼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学生了解体育文化后就会影响其道德意识,在这种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体育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理解体育礼仪表面操作的文化内涵,最终使学生在体育礼仪的实践中“动其外,知其内“,此模式的基本过程是:体育文化教育———体育道德教育———体育礼仪教育———体育礼仪习惯的养成,并逐步把学生的体育礼仪素养提高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中学生道德修养需要。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我们应有套自己的体育礼仪教育模式,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体育礼仪教育,谋求最佳的教学效果。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中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一教育范文7

关键词: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育;文化自信;人才培养

新时代的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育应该包含真、善、美,应该实现个人内涵修养和道德感悟的“并举”,并最终树立起关于美的终极信仰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当前,艺术教育仍然是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薄弱环节,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挖掘。为此,本文将从三方面对新时代非艺术类高职高专艺术教育路径进行探讨,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

一、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道德是人之根本、社会之基。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的论述中,都对立德树人、改进美育教学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促进“艺术—德育”一体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艺术主要作用于人的感官和情感,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唤起人对万物的认识,净化心灵,完善道德修养。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各类、各民族优秀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比如起源于明代、流行于中国西北部的甘、青、宁三省(区),并由汉、回、藏、土、保安、撒拉、东乡、裕固等多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花儿》,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劝人向善、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的曲艺作品,到今天仍然在民众中传唱,甚至衍生创作出歌颂祖国、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新作品,也颇受民众的欢迎。孔子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艺术教育除了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外,还具有道德认知和引导的功能。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艺术教育通常以开设选修课为主,主要是作品鉴赏类课程。以音乐为例,首先在学习内容上多以介绍欧洲古典音乐为主,介绍本民族音乐的较少,特别是涉及较为高深领域的理论知识,学生很容易因基础薄弱而无法跟上课程进度,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其次是课程编排较为单调,一些教师单向输出式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达不到艺术教育应达到的效果。导致以上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的原因之一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艺术素质程度不高,课程没有根据学生的层次和需求开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原因之二是艺术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缺少艺术课程教师,艺术教育课程缺乏创新,与实践脱节,无法达到“美育启智”的效果,更无法实现艺术教育审美性和道德性的统一。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区别在于其没有艺术类专业设置,特长生少,相比之下,学生更渴望也更需要这样的知识。为了保证艺术教育落到实处,可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

1.学校方面

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要构建完整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深化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加大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力度,按照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等,从必修、限修、任修三种方式递进,推进艺术教育全方位覆盖;系统凝练艺术学科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引育措施,依托“一院一品牌、一班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等文化艺术活动,完善社团与艺术实践活动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扩大校园影响力,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

2.教师方面

艺术课程教师除了要具备宽口径知识储备和技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具有社会价值、既“博”又“活”的育人活动,还要积极挖掘各学科教育教学的美育因素、德育因素,充实艺术文化教育内容,围绕满足学生审美情感体验、表演与创作、交流与合作等需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推进艺术技能的提升和德育目标要求的有序衔接。

二、“一+二”“内+外”双结合,拓宽艺术教育新内涵

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育开展的第一阵线是“第一课堂”,因此要立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办学定位,加强育人方式改革创新,探索符合艺术规律的教育教学体系,持续推进艺术教育内涵式发展。“以美育人,以美启智”,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的艺术教育要积极寻求符合在校学生特征的教育路径,构建多元化艺术类课程,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综合来看,教学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遵循教育规律、艺术规律,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学习和实践活动,淡化单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将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技能训练转变为审美训练,强调学生审美和感知能力的培养。二是遵循艺术类学科发展的现实性、创新性,通过视觉、听觉、空间、形态以及肢体等感知活动,将抽象化教学转变为更加形象化的教学,强调学生直觉把握能力的培养。三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由纵横分离式教学转变为纵横交互式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考方式的培养,以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第二课堂”是以“第一课堂”为拓展和延伸,鼓励艺术课程教师大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活动的覆盖面。首先,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要在本校组建艺术社团、兴趣小组,扶持发展学生艺术社团。其次,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要尝试与兄弟院校建立艺术教育的合作。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要着力推进文教结合体制机制改革,与兄弟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拓展艺术人才选拔机制。如通过开设艺术大讲堂、举办专题艺术设计展览、互学互访等形式,运用社会文化资源为学生艺术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再次,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艺术类教师的人文教育和德育建设,注重艺术学科德育培养与研究的经验总结,从德育一体化出发,探索出台有利于推进“艺术—德育”一体化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深化艺术教学改革,并建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保障措施。最后,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要组织艺术类社团“送歌到基层”,推进“大学生下社区”建设,加强与社区志愿活动结合,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突出“思政+艺术”特色,增强文化自信,承担中华文化振兴工程新任务

高职高专教育不仅涉及相关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而且是推进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要让教师通过了解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手法、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还要让教师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使其成为积淀民族文化的法宝,以及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媒介和路径。

1.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多元融合的发展路径

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要重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和路径,根据新时代学生的特点,不断调适和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而在艺术教育中,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应在分析学生思想实际和审美趋势的基础上,挖掘本校特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艺术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以此提高学生的普遍接受度。不同于艺术类院校具有的先天优势,一些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只重视职业培养的教育模式,单一化培养目标与“一专多能”复合型培养要求存在差距,使得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如何挖掘贴近生活且能触动学生兴趣点的思政教育题材,将思政与艺术内容融会贯通,是艺术课程教师需要迫切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了推进“思政+艺术”在学校层层落地并实施,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要鼓励艺术课程教师将艺术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相结合、与创作实践和学生的设计相结合,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开展教学研究实践,包括实习环节等。以上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能让思政理念始终贯穿于专业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艺术观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课后实践中,增添思政课的“声”与“色”。

2.艺术教育地方“本土化”教学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意义

艺术教育能够通过附着于艺术之上的文化、精神、价值等,培养学生守正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产生共同的社会文化和精神。区域特色“非遗”走进大学校园是艺术教育地方“本土化”教学的实践和尝试,不仅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工程,还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举措,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本土认同感。艺术课程教师要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合作和交际能力,实现思想教育和价值的引领,促进学生在“非遗”传承中的文化创新。一方面,“非遗”中有大量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艺术修养、精神继承等可以纳入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成为“非遗”教育传承的场所,并作为艺术教育地方“本土化”教学实践的主力。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引入了奉贤当地的特色“滚灯”艺术,邀请传承人在学校内开设讲座,不仅让学生可以看到“滚灯”的制作过程,了解“滚灯”艺术的由来,而且在艺术课程教师的带领下,能亲身体验“滚灯”的表演技法。经过一段时间后,这项艺术表演已成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品牌。因此,作为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融入教育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及“本土化”教学实践等,将长期被忽视的民间文化资源融入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教育和艺术教育中,开拓出一条不同于艺术类院校的艺术教育新途径,促进非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化办学,进而促进地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四、结语

高一教育范文8

(1)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普及型教材与课程有待加强。大多数高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但教师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与中小学相比,高校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教材差异较大,学校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悬殊,艺术教育的质量评定没有基本底线,教学没有动力和压力。

(2)高校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注重科研,将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其中。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艺术教育关注较少,所投入的经费有限,造成教学设备的短缺和设备的落后。

(3)高校师生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目前高校师生在认识上,对艺术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把大学作为专业教育、就业教育机构,而没有认识到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结果反而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就业机会上有所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抱有较大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娱活动,大多数艺术教师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热爱艺术和教育事业。由于艺术教育与就业关系不大,与获得毕业文凭没有必然的关系,以及艺术专业就业的局限性,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学生学习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高级形式,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好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学生在集体主义、崇高理想的价值观指引下,在一定范围内自我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断地以高尚的情操修正自己的行为,完成各项工作和学习任务。在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上,要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2)构建人性化的艺术教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是高等学校各项管理理念的基础,艺术教学管理首先要从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出发。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艺术特点的氛围中,良好的管理应当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高校艺术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应与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要始终服务于教学活动,明确艺术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政策、措施的出台都要符合这一目的。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做到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而不是“压人”“卡人”“整人”。要形成科学、严谨、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使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艺术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艺术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高校艺术教学管理创新。

(3)提高高校艺术师资水平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又区别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受教育者是文化知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因此,从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也就是说,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是兼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的双面素材,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要提高高校艺术水平必须首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普通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