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计划范例

技术创新计划

技术创新计划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0引言

计算机技术可分类为不同的技术类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控制和编程的辅助设计与联动设计技术,或利用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的仿真与建模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种类,其能够有效结合不同技术,融合提升整体的功能效果,从而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实际效率,促进制造业的发展,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深入探究,提高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是由多种技术和工艺融合的综合性门类,通过将不同的工艺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有效设计与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社会的建设和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机械设计制造正不断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分析,逐渐提升机械设备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强化整体设备的设计效果。目前,我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逐渐提高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机械设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提高设计效果,使工程的建设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计算机技术能够提升系统的灵敏性,并通过逻辑程序设计,帮助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在该方面我国还有较为漫长的路要走。目前,对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限,无法与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进行更深度的融合。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计算机功能的研究,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频率,降低设计难度,缩短设计周期,使设计制造更为便捷,从而提高整体机械设备的建设质量。

2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内容

2.1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在VR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计算机对软件进行编程和调整,使可视化技术得到了变革和调整,整体的仿真可视效果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实施,构建机械零件后进行组装,形成仿真模型,便于设计制造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对零件的功能进行模拟,了解整体机械设备的设计效果,进一步保障机械制造质量。在对大型机械设备,如内燃机零件系统进行仿真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仿真技术对内燃机零件的运行情况进行仿真模拟,确保零件与整体内燃机构造相契合。对系统进行定义时根据机械设备的设计需求来对系统边界进行设计,并规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如在进行仿真实验时,对机械设备的通信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需要结合通信需求对约束条件进行设计和规定,避免系统仿真模型受到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帮助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系统设计情况,将其转化为客观的数学表达公式,并利用数学公式进行模型转换,将构建的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使机械设计人员能够直接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调整,实现对仿真模型的控制,顺利完成模型转换[1]。在仿真实验中,通过利用数学模型对内燃机运行的原理进行模拟和构建,构建完毕后,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和调试,最终得到计算机语言的数学模型,实现对内燃机内部零件运行过程的还原和仿真。设计仿真实验,通过实验要求进行信号输入,信号通过模型后,根据实际的设计情况对参数进行处理。参数处理完毕后将其加载到仿真模型中,实现模型加载,得到仿真模型。通过该方式进行整体实验。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中,为完成实验方法,使用动态系统对模型进行优化,对于实验中的不确定模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随机模拟,提高实验统计的概率,提高整体的实验效果。按照实验输入代码,通过模型变化进行验证,完成实验要求。仿真实验完毕后,得到实验结果,并对仿真实验进行验证,最终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完成对内燃机零件的仿真设计。

2.2辅助设计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能够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或通过构建软件等方式来辅助机械设计制造,从而使整体的设计流程更加顺畅,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浪费。相比传统的人工辅助设计构建,计算机技术的实施使整体设计的难度得到降低,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效果。在对机械设备进行辅助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机制中的软件功能,如CAD等,通过软件进行制图或者三维设计,对机械构建过程中,不同零件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控制,根据需求调整零件的设计参数,提高零件的使用效果和整体机械系统的设计质量。如对大型机械设备中简单的齿轮传动进行设计,使用计算机技术深度研究和掌握传动需求,并结合材料以及系统运行荷载等参数进行计算和辅助设计。在选择齿轮材料时,参考内燃机设计需求,选择能够满足大型机械设备的材料种类,使用计算机技术对齿轮强度和韧性等进行计算,最后考虑经济性原则,选择合金钢作为齿轮材料。由于齿轮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其满足机械设备对其荷载、传动精度等相关参数,此过程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复制计算,以便优化整体方案设计效果。对荷载系数进行计算时,使用公式:其中:K为齿轮的荷载系数;KA为使用系数,该数值受到电动机减速器运行状态影响,一般平稳状态下为定值1.1;KV为齿轮动载系数;K琢齿轮之间的荷载分配系数;K茁荷载分布系数。在计算过程中,将机械设计手册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自动对内燃机运行条件下的参数进行选取,最终得到计算答案。对齿轮传动精度进行设计时,明确其精度分为13个等级,在选择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对设计需求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计算和分析,最终确定内燃机中齿轮传动精度。根据齿轮运行需求,选择相应的设计参数。

2.3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其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深度学习过程是对计算机技术深度挖掘利用的过程,通过与网络进行连接,提高搜索能力,将数据和公式等按照一定规律和表现层次等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学习,提高对多功能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效果,实现对不同领域知识内容的识别和解决。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机械设计制造中,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等级,使其逐渐向智能化设备中发展,提高设备的学习能力和识别效果。在对机器人抓取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中的深度学习功能,提高抓取系统的设计效果,使机械设备实现智能抓取控制。设计人员应明确机械设备的抓取需求,如在对商品进行归类,或者对垃圾进行分拣等过程中,需要设备在混乱无序的环境下,实现准确的抓取和移动,同时保障环境不受影响,不造成堆叠物体倒塌等情况[2]。机械设备应具有精准识别和定位的功能,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优化对不同类型物品的学习和分类效率,同时提高坐标控制技术,能够根据相机图片中的坐标,对自己坐标和物品投入位置坐标进行顺利的转换,提高抓取分类投放的效率。计算机技术更多体现在学习控制系统中,对识别和抓取运动进行控制,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先将设备移动到抓取环境中,准备待抓取目标。在设备相机对环境进行拍照,将图像照片传输到系统中,在计算机深度学习技术的帮助下,对周围情况进行归类,识别其中存在待抓取目标。以自身位置为原点,对目标点的空间位置进行分隔和计算,得到该点坐标,判断抓取的方式以及抓取的成功率。调整抓取位置和姿态,系统下达命令,控制机械臂以相应的形态,到达指定位置后进行抓取,抓取成功后。系统应进行判断,按照抓取目标分类对其放置位置进行规划设计,完成整体操作流程。在抓取的不同环节,均需要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的方式进行识别,通过系统识别后的反应,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合理控制。深度学习技术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进行数据获取和运算,因此设计时应满足硬件需求,随后进行相关的软件设计,提高机械设备设计的效率。

2.43D建模技术

3D建模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越发普遍,3D建模指的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构建与零件具有相同参数的虚拟模型,其在分类上具体分为NURBS和多边形网格,前者对于模型构架的要求较为精细,能够对较为复杂的模型进行构建,后者更适合进行效果图的设计,整体三维模型的视觉效果相对良好。使用3D建模技术的过程即是用计算机描述一个系统的行为,计算机软件通过利用数学方法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保存和使用,实现对模型的构建。在对机械设备的转动系统进行建模时,应基于机械设备中内燃机传动系统的相关知识,与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实现数学关系转化,最终形成相关的模型构建。大型机械传动中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传动、控制、辅助,各个部分进行细分,如通过传动系统,控制传动部分,并对其中的轴系变化情况进行调整,使设备按照控制要求执行。内燃机模型构建时,首先应明确传动知识集合,将知识属性集合设置为Xm,该集合表示为:,在结合中选择n个属性样本进行设计构建。在传动知识集合中建立信息系统,表示为:,其中的子集有相应的论域和取值范围,并在各个范围内形成相应的信息函数。通过对集合的计算,得到集合的边界区域。其次,对不同条件关联的属性进行计算,了解其中的组合重要度。在边界区域范围内,对不同属性进行计算,结合DEMATEL方法,对不同环节属性的权重进行计算,确保属性的可靠性。根据可靠属性权重来对计算决策属性的关联性进行计算,得到其重要度。最后,通过不同集合之间的相关数据以及参数控制情况,生成相应的档案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建模,模型能够对大型机械传动过程进行展示,并将细节化部位进行扩大,提高模型构建效果。

2.5数控编程技术

数控编程是机械设备加工阶段的操作,通过对系统进行编程,使设备按照系统要求进行相应的加工,提高整体工程加工的精准度。在编程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机械设备的实际加工需求,根据加工需求进行编程,确保系统对命令的执行效果符合相应的加工需求。其次,根据编程步骤,根据图纸和加工工艺等设计相应的程序,如对加工路线进行设计,对刀位坐标等数据进行合理的编程设计,从而形成完善的系统编程。最后,对编程的程序进行验证和调整,确保数控编程的程序加工效果符合要求。数控编辑控制机床作业过程中,坐标控制难度相对较大。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一般为零件和机床静止,通过控制移动刀具的方式实现对材料的切割加工。在进行程序编辑时,使用右手笛卡尔直角坐标系来对刀具的坐标进行明确,围绕X、Y、Z轴的坐标旋转方向进行调整,对运动方向进行规定,确保刀具的相对运动保持准确。现代化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向自动化编程方向发展,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复杂的机械零件进行编程,随后通过恰当的处理和加工,完成对数控机床的程序编辑,使数控编程的难度不断降低。

3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的发展方向

3.1智能化

智能化发展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机械自动化有效节约了劳动力,使机械生产力大幅度增加。在此基础上,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机械设计和制造将会进一步的减少对人力的需求,提供整体的建设发展效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较多,不仅能够满足设计生产需求,同时能够对相关生产设计中的专利技术进行保密,提高技术得到安全使用效果。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加强数字化技术水平,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等过程进行高效辅助,提高整体的设计效率。数字化机械设计过程中,能够自动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帮助进行模型构建,提高整体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并行化发展,提高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程度。并行化指的是在对复杂机械结构进行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共同进行设计完成,提高对机械结构的设计效果,降低不同团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差异化,加强不同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效果,从而使整体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协调并行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提升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效果,从而保障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高效性。

3.2微型化

机械设计微型化不仅是对事物极限的探究,更是整个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微型化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建设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需要在尽量小的体积下,完成系统的搭载,使微型机械实现可控。目前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对于微型机械的需求较大,通过微型机械设备的研发,提高对环境的深度探究,通过简单的指令,控制微型机械设备完成相应的任务,帮助解决不同领域中的问题。目前微型机械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正向进一步方向迈进,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等进行结合,对微型机械设备进行优化改造,提高机械设备的功能特点。在计算机系统的升级下,能够在更小的体积中,有效容纳更多数据,并提高计算能力,使微型机械设备不断向更加微小的方向发展,同时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目前影响机械设备微型化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微型机械设备的构建材料,材料不仅要向微型发展,同时需要保持相应的功能作用,并且能够实现技术搭载。其二,微机电系统构建。微机械中电力系统的连接以及内部系统的构建是控制机械设备驱动的主要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超精密架构设备中的搭载技术,提高系统控制的效果和精密性,从而提高整体的控制效果。

3.3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与其进行融合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在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通过网络化支持,实现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网络化的发展,使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效率得到提升,一方面,通过与不同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形成全覆盖设计制造网络,能够了解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优缺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的信息交互,提高机械设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在网络化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向远程机械设计制造方向发展,使机械设计制造安全性增加,同时克服了设计人员异地的情况,提高机械设计的效果。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使整体设计和制造过程更加简单且高效,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不断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升级,充实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效果,强化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宁.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9(9):2.

[2]赵磊.论述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应用中的重要性[J].信息系统工程,2020(4):2.

技术创新计划范文2

1.1技术创新的定义

创新的理论观点最早是在191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提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将生产要素以及生产条件进行新“组合”,引入生产过程中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随后出现了不同的技术创新定义,强调技术新颖性、成功的实现性是共同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强调了技术创新最终目的是知识或技术的商业应用和新产品的市场成功。

1.2技术创新的动力

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表明,大多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并不是由于能力、条件或机会等因素,而是自身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动力直接影响技术创新工作,是技术创新理论中的基本内容。

1.2.1外部动力

作用于企业外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各种动力性要素,主要包括: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行为等因素。

1.2.2内部动力

作用于企业内部,对技术创新产生驱动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对最大化经济利益的追逐、对创新成功的期望以及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等。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技术创新成功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技术创新前,首先估算创新可能带来的商业利益,再决定是否此项创新活动;技术创新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投入高,风险大。主要是由于有很多因素影响技术创新预期价值实现,包括:新技术本身成熟度、应用的完善度、市场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对于成功可能性大、预期收益高、风险较低的技术创新,企业会有较大的创新动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企业员工、经营者和所有者。三者对于技术创新的喜好。即企业的主观价值判断是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

2我国企业文化的分析

2.1企业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企业文化的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总的来说,企业文化的范围是企业精神、企业制度和企业成果的有机综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人化,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对所联系的各种事物的价值判断和排序。

2.2我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中国企业文化与其他国家、地区企业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中国企业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和自身命运的多变性决定的。中国企业文化表现出的显著特征:一是人际关系复杂;二是政治色彩浓厚。

2.2.1中国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复杂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关系本位。这种关系本位体现在的是“拉关系”的行为,同时更是一种“关系思维”。这种关系思维全面渗透到了整个社会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主导行为的深层观念。这种关系思维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其核心思想强调结构化的仁学。“仁”,是两个人,核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际关系,成为中国企业文化的核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2.2.2中国企业文化政治色彩浓厚

中国企业文化具有政治色彩浓厚的显著特点。这是由于中国企业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变迁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在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经济行为,受到国家制度左右、政治环境影响,政治色彩明显。

3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影响企业员工和管理者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对技术创新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感染以及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到引导的作用,赋予企业主体创新精神,符合企业创新目标。

3.2约束作用

企业创新文化对每个员工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使,使员工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心理共鸣,进而进行自我行为调整和控制,自觉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3.3凝聚功能

企业创新文化被员工共同认可并接受之后,团结在创新目标下,调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力量,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4激励功能

使员工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人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是影响技术创新成就的重要因素。

4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构建

4.1创新文化建设

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员工大胆创新。创新的文化氛围则有利于消除或减弱对于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的顾虑和心理压力,使员工极力发挥内在的潜能,促进技术创新的活动。

4.2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

实践证明,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缺失是导致技术创新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采用灵活、高效的管理手段,使管理更趋于人性化,突出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引导创新群体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即进行“文化管理”,力图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4.3合作开放的文化建设

由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技术创新需要依靠团体的力量,提倡高效的团队合作。建立起学习型文化分为,培养团队精神。同时,为了高效的信息收集和沟通,需要建立开放的文化氛围,获得其多方面的支持,如信息、资源和人事支持等,有利于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开放的氛围利于整合多方面资源。

4.4树立企业家精神

技术创新计划范文3

近几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在各层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促进企业文化进基层、进班组、进站所,企业文化认知度、认同度显著提升。但在如何将文化落到实处、如何融入中心工作等方面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在科技型企业中,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推动力,更多的人认为技术创新主要依靠研发费用的投入、研发人才的培养、一流硬件的配备,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不大。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产生了一些误区,如政工论,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有关部门的事情,与业务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无关。娱乐论,有些人将企业文化“简单化”,认为给员工过生日、唱歌跳舞、体育活动就是文化。无效论,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看不到、摸不到,或者仅仅是“墙上文化”,无法作用于技术成果的取得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种种理解上的误区,是缺乏对二者互动关系认识的表现,影响了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企业文化是以一种文化形式出现的现代管理方式,它通过柔性而非刚性的文化引导,形成群体对某种文化氛围的心理认同,使群体产生最大的协同合力。技术创新一方面依赖于市场、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与企业文化有着直接关系。清华大学张德教授在《企业文化建设》一书中提到,在21世纪知识企业占主导、脑力劳动成为主要劳动方式以后,这种看不到的劳动使外部监督和制度化管理大打折扣,唯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影响知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提供激励性的良好文化氛围来提高工作效率。在科技型企业中,如何发挥文化驱动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亟待研究。

二、企业文化有效驱动技术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从结构上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分别在这四个层面植入创新基因,可有效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精神文化做引领。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价值体系,可主导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精神“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创新、奉献”,都是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的内涵,是一种拥有创新基因的企业文化。企业要多途径、多渠道,将这种富有创新的企业精神根植于每位员工内心,激发员工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制度文化做保障。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把无形的文化有形化,其内容渗透着企业文化的精神。在科技型企业中,应特别针对技术研发部门制定能够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制度,如探索建立以知名专家为核心的科研攻关机制,制定专业技术带头人管理办法,激发科技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行为文化做示范。行为文化是以动态形式作存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员工的日常精神风貌、做人做事的态度等表现出来。选树培育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先进典型人物,宣传企业在新技术开发、前沿科技追踪、科研人员培养等方面的战略举措,从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两方面着手,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的创新行为。物质文化做基础。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表层而富含人文内涵的企业文化,创建优质的物质文化,应积极为研发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物质环境,如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氛围;同时,用优厚的待遇招揽科研人才,在资金投入、职业发展、成果奖励等方面出台倾斜政策,促使研发人员在优越的环境下创造出更多创新成果。

三、技术创新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技术创新计划范文4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创新;重要性

0引言

电子通信技术是当今人们最为广泛推崇和应用的技术。通过对时展历程的解读发现,如果率先掌握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且具备创新能力,就能够在新时期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在时代的浪潮中占据主动地位。由于电子通信技术是由不同的学科和项目所组成,所以具有一定复杂性。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经过不断地优化完善,以保障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

1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成为了电子通信技术的主要载体。但由于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任何技术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创新发展能力,都将会被时代所淘汰。目前,国内外的形势较为复杂,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也为技术的改良提出了新的难题。电子通信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动力和创新价值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以及运行水平,所以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中,应当注重其内涵的不断丰富以及对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满足。互联网的发展对电子通信技术起到了主导作用,发展至今,已经完成了2G技术到5G技术的快速转型,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无束缚的网络空间,促进了信息的迅速交融。在此背景下,电子通信技术如果不能及时跟随时代的脚步,对自身的核心价值激浊扬清,势必导致与时代脱节,所以企业应当注重对市场的关注,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实现长远发展的目的[1]。

2电子通信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核心技术发展滞后

虽然我国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初步实现了伟大复兴的梦想,在国际中成为了最大经济体,但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相比于发达国家还较为落后,导致核心技术存在大量的进口,缺乏主体原创性,导致创新发展存在一定滞后性。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中,我国通常采用外包或是进口等方式,并且由于国内相关技术研发部门的创新发展规划并不完善,导致企业对自身的提高较为被动,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2.2创新意识不足,能力欠缺

随着我国近些年的发展,实体经济作用较为突出,无论是制造业还是电子商务,都成为了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特色名片,但由于电子技术行业的创新发展对相关的技术研发以及人才团队要求较高,导致企业存在退却的心理,造成创新意识不足,实际研发能力下降。我国电子通信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企业之间缺乏竞争,导致发展虽然平稳,但缺乏创新动力。具备相应创新实力的企业受资金和内部机制等多方面束缚,难以进行创新研发;而一些小微企业虽然能够主动把握市场机遇,但由于资金或人才等多方面的资本不够,导致创新受到阻碍。此外,现代社会中,具有高能力的创新人才囿于国内市场的落后,迫切希望实现自身价值,造成人才外流情况较为严重;而专业技术的初学人员又不能及时补足空缺,导致国内市场缺乏新鲜血液,创新发展原动力不足[2]。

3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优化措施

3.1提高创新意识,打造人才团队

电子通信技术是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手段,因此发展中,企业应当明确自身承受的社会责任,增强内部创新意识,完善人才团队建设,为创新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新时期下,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时,应当明确创新带来的机遇和能量,在内部进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学习,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研发人才团队,选聘综合实力出众的工作人员进行培养,结合适应市场的老员工进行创新方案的制定。在工作中,不仅应当设立容错机制,而且应当在保障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激发人才能力提高的意识,保障企业内部的运行平稳。企业在人才选用工作中,应当注重对人才本身的重视,适当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并主动与各大高校技术专业进行洽谈合作,实现校企无缝衔接,既能够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能够通过直接输送的方式,不断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校企联合中,高校能够明确市场走向,转变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或实习,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的真实需求。经过长期磨合,高校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节奏,利用自身对社会的理解进行创新。

3.2注重核心技术发展

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由于科研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一旦研发失败则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受损,所以在核心技术的发展中,应当注重计划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核心技术是电子通信的主要开展手段,企业在进行创新优化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通过对国内外市场多年来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发展方针,并结合自身实力,确定难点的攻坚方案。必要情况下,以开放、共享的思想,与各行各业进行合作,对原有技术进行多元化拓展,并保障产品研发的质量标准。随着近些年国内对于创新发展认知的正确走向,企业应当注重技术的原创性,尽可能地提高市场主动地位。核心技术应用中,外包与进口可以作为企业的暂时过渡方案。实际工作中,结合政府政策号召,逐渐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放眼国际市场,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核心技术体系[3]。

3.3注重产研结合

科研成果能否投入市场进行产品研发,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研发价值的核心体现。注重产研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并促进行业内部可持续发展。产研结合首先应当注重研发工作具有的现实意义,保障所研发的技术手段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并且结合专利技术的保护体系,为研发团队提供良好的基本保障,从而促进研发工作高效开展。生产的转化应当注重对研发结果的完整还原,切实体现研发成果的价值,虽然会在必要的情况下对研发成果进行合理化改善,但应当明确研发的主体意义。因此,研发工作开展前,应当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探索,保障研发工作能够具备超前意识,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4结论

电子通信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促进了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企业应当积极跟随市场导向,与政府部门融洽配合,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多方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夏莉萍.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策略研究[J].信息通信,2015,(12):203-204.

[2]张永亮.浅析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J].科技与企业,2015,(1):182.

技术创新计划范文5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迎来了信息时代,电子通信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时代的宠儿。但随着其地位的快速攀升与需求量的急剧猛增,人们对电子通信技术的期望与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对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做了简要的分析,阐述了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电子通信技术;重要性;创新;优化策略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电子通信技术包含通信技术、数字模拟技术、光纤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地位与科学技术有着重大的作用和价值,被广泛的运用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我国目前正在大力研究、开发、创新电子通信技术,但是在创新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更深一步的进行探究和解决。

1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搭建了良好的桥梁。与传统的通信工具比较,现代电子通信技术更具人性化、科学化、全面化和国际化,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将人或者企业联系起来,促进更好的交流与合作,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成本更低。同时,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体现了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能力。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力量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另外,电子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实现了各领域的资源共享,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生产流程更加顺畅、简单、快捷,让各行各业、全球各地的人都能及时了解所需的信息,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沟通和交流。

2电子通信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各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提高,电子通信技术更是突飞猛进,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导致电子通信技术在创新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差距,东南沿海地区较为发达,其发展与经济实力强劲,科技水平也遥遥领先,而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缓慢、经济落后,电子通信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创新均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2.2电子通信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我国大力发展电子通信技术,也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还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不能与之抗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电子通信技术的起步比较晚,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且没有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在发展过程中,只追求利益,复制发达国家的芯片、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而忽略了自主创新,国家对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不足。久而久之,限制了我国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导致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止步不前。

2.3电子通信技术专业人才不足

任何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人才,人才始终是维持公司、企业的核心、关键与动力所在。目前我国电子通信技术行业中还缺乏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多从业人员技术浅薄、责任意识低下,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还十分匮乏,这对我国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促进、优化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策略

3.1重视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

要想提高我国电子通信技术的水平,就要注重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认识到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提高重视度。国家和政府应建立相关的扶持政策,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科学、合理的资金支持,在各相关部门间做好协调工作,促进共同研发。电子通信技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和分析,并采用合理的措施积极的解决,及时对设备进行改朝换代,确保能顺应发展的需求。

3.2加强电子通信技术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促进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首要因素,在提高重视度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大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力度,各电子通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相关人才培养制度与奖励机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表现优异或考核通过的人员给予奖励,树立榜样。同时,各相关单位还可以从外部招聘、引进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先进人才,建立专业的工作团队,以创新为准则来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及研发环境,从而实现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

3.3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合作,推动核心技术创新

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电子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只有把握住核心技术,不断创新,才能使我国在电子通信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因此,各电子通信企业要加强内部的学习和互动,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合作,不仅实现了优势互补,而且降低了开发成本,使得技术问题通过交流和沟通得到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研发效率,促进了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实现了电子信息行业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规范生产与研发,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电子通信技术的生产、研发标准与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可以进一步规范生产和研发工作,提高各产品的兼容性。所以,国家、政府及相关企业应强强联手,集思广益,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技术标准制度,并严格执行,为电子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制造条件,使该标准能够满足、符合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的需求。

4结语

要想实现我国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电子通信产业及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地位,就要提高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视度,从人才培养、内部合作以及规范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优化,全力促进技术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翟亚飞.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科技展望,2016(35):7.

[2]夏莉萍.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策略研究[J].信息通信,2015(12):203-204.

[3]毛世伟.浅谈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5(24):28.

技术创新计划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电工电子技术;创新与发展

1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

1.1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介绍

电工电子技术主要是想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对机械设备的应用是基于电力设备运作自动化的情况下,它主要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实施的一种技术。但是,我国的生产技术在不断的深入,电工电子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1.2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特征

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在这些特征当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精细化。精细化就是基于充分的电量使传统模式下没办法完成的工作,可以通过自动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特点决定了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的工作效率,它可以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对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对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是关键性的。在电工电子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特点也相当突出,那就是可控性。电工电子技术在和相关软件结合时,会让电工电子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控制都变得非常灵活,这样看来,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就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现状剖析

2.1电工电子技术自动化水平太低

自动化已经可以应用到生产生活的许多领域,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我国的电工电子技术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具有很大的差距。不过,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在不断的突破创新,对于自动化的整体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自动化所涉及的所有技术当中,电工电子化技术还处在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如果再不对电工电子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我国该项技术发展比较低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的危险。

2.2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成本高

要想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电工电子技术,那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运转,这项技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对科技的含金量要求也很严格,所以需要大笔资金。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发展研究的过程当中,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都要量身定做,这就在无形之中增添了一部分成本。

2.3电工电子技术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电工电子技术研发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功能都是需要人来操作,这个时候就可以体现出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工电子技术的含金量毕竟还是非常大,所以对于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可能有些研发人员是在人员不够时,当做替补人员上来的,所以学历会比其他研发人员低,这时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跟上其他人的脚步,才能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站稳脚跟。

3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策略

3.1建立健全自动化系统

要想解决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那就要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自动化系统进行深入完善,从而确立一个真实有效、切实可行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先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网络沟通的平台,通过网络开始交谈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内容。然后在具体分析电工电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研究出解决方案。再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自动化系统要定时检查和维护,保证电工电子技术在运行时的质量问题。此外,电工电子技术的自动化还能使电工电子技术价格低廉,并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能够发挥出自动化最强的优势作用,给企业创造最大的财政收益。所以,基于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必须提高,以促进电工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

3.2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信息化时代下的电工电子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效果,不过面对其他国家对于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就对电工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选用技术和设备时,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可能会有小型企业想要加入研发工作,但却无奈资金链不够只能放弃。所以,要选择相对物美价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电工电子技术无论是对政府还是企业,都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

3.3对技术人员实行从学校到企业的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因此对于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有了很大的考验。不论是电工电子技术的研发人员还是机械设备使用的工作人员,其技术水平都要有所保证。所以,在学校方面要加强对有意向的技术人员多加培养,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以后电工电子技术的研发奠定基础。对有意向的学生可以通过技能培训、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练习实际操作技能等方法进行培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还可以在企业中加强对技术人员相关的培训,让技术比较精通的人员带一带技术一般的人员,通过帮扶的培训活动让技术人员重拾自信心。还要在培训的过程中,宣传企业文化,让工作人员了解到自己所在的企业是什么样的,从而增加团队凝聚力。

4结语

本文主要从建立健全自动化系统、技术和产品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及对技术人员实行从学校到企业的培养三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要充分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效率、降低制作成本以及人才的培养的费用。

参考文献

[1]张淑霞.基于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模式探讨[J].科技风,2017,(18):14-15.

技术创新计划范文7

关键词:中职教育;信息技术;标识设计与绘制;创意创新

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不应该缺失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中职学校。平面设计课程注重体现创新创造思维,作为实训课教师,应当通过项目锤炼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将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根植入学生的脑海。我校长期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变为学习任务,将工作岗位转化为学习岗位。本文中所引用的案例就是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任务:为某市著名的文化活动仲夏音乐节开幕时间设计墙体提示标识。我将它转化为实训课内容,和我的学生一同开启了标识设计与绘制之旅。

1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入手进行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

为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内容选自项5:标识设计与制作。主要介绍标识设计技巧及创意思维的培养。共4个课时。

1.2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平面设计专业2016级学生。已学知识包括美术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多种平面设计制作软件等内容。在以往的实训课中该班级学生对完成企业项目充满热情。但学生的创意思维较为薄弱,在标识设计技巧方面经验尚浅。

1.3教学目标

本项目要求学生懂流程、能创意、会设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标识创意设计思维及6S管理素养。

1.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设计富有创意的音乐节开幕时间提示标识作品;教学难点:结合标识张贴的实际环境对作品进行深度优化。

2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企业真实项目”为主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以“做中学,学中做”为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以真实项目激发学生内驱力,配合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解决教学重难点。具体流程梳理如下:1.接收工单学习微课;2.收集资料初绘标识;3.激趣导入,训练创新创意;4.VR助力教学,优化作品;5.展示作品,多元评价;6.项目拓展追求卓越。六大实训环节紧紧相扣,层层推进。

3与企业真实工作流程相符的教学过程

1)接收工单、学习微课。课前,在学习平台上真实企业工作项目:为某市著名文化活动仲夏音乐节设计开幕时间墙体提示标识。为配合学习,微课视频,重点讲解标识的概念与设计流程。推送导学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完成小组分工。2)收集资料、初绘标识。各小组分析项目,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资讯添加到自己的电子书包中,电子书包提供共享功能,方便学生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完成初稿设计。按时完成初稿设计的小组将获得“知星”标识。教师将学生的初稿作品添加到现场720度全景图中,足不出户就能观察到实际应用效果。邀请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及企业负责人用“说一说”功能平台发表看法。3)激趣导入、训练创新创意。进入课堂,连线企业负责人,结合全景应用效果,对初稿的作品进行点评。企业负责人指出问题:创新创意是学生初稿作品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应注意标识与张贴环境的协调性问题。创新创意并非天马行空,找准方法,才能有的放矢。激趣导入实训教学:教师播放《开学第一课》中为冬奥会征集会徽的视频片段。主持人撒贝宁在白板上画上了一个黑色方块作为会徽,他解释为:雪中送“叹”!继而展示2018年被评为“最佳标识设计”的香蕉皮防滑提示标识。教师结合案例示范如何进行发散型设计思维导图绘制,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形、颜色等建立链接,将抽象概念形象化,这是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首要环节。本项目中“时间”和“音乐”都是抽象的概念,教师引导各小组进行头脑风暴,并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用各种不同材料设计塑造出代表“时间”和“音乐”的形象添加在思维导图中,在训练与创作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感。让创意落地,是实训教学的关键,投影演示核心技能——利用数位板进行标识绘制操作。学生观察演示、结合思维导图修改方案,分工协作,设计绘制作品。为确保学生边学边做,在实训学习平台提供三大设计软件的经典案例教程,方便学生随时参照学习,解决软件操作技术问题,并配备丰富的设计素材资源库,供学生随取随用。化虚为实,推陈出新。突破了教学重点。4)VR助力教学,优化作品。如何结合现场环境对作品进行优化提升是本课的难点。难点教学中,将初稿作品添加到实景中,制作成虚拟VR场景。各小组成员佩戴VR眼镜相互评价作品的实际应用效果,置身其中,在找问题中提升技能。一轮评价后,教师根据项目要求及标识设计的规范,引导学生给出修改建议:“表盘中的数字用音符代替,将指针用吉他等乐器代替,进行置换同构。”并提炼了标识设计的用色技巧——“相看两不厌”,相看即看环境、看主题;两不是即不用低饱和度,不要用互补色;验即最后检验印刷出品色彩与设计稿之间的色差。讲解标识文字使用标准,要使用清晰明了的简体字。师生提炼标识版式设计的技巧——源源本本。即源—主题元素外形,源—张贴场地要求,本着创意,本着灵动。进而得出本项目工作中应体现出仲夏音乐节的时尚潮流感。随后,各小组对作品进行深入优化,利用学习平台上的智能色彩搭配的版块,自动帮助分析最佳的配色方案,配色不再成为难题。学生通过平台上的字体生成模块,选择出了最合适的字体。打磨作品细节,调节版式构图,至此突破了教学难点。各小组在学习平台上使用色彩优化功能,分析实际喷印出的效果,尽量减少印刷出品色彩与设计稿的色差。至此,各小组的作品已全部完成。5)展示作品、多元评价。在平台上连线企业负责人,利用720虚拟实景平台,模拟自然光线及天气条件,各小组作品,进行展示。“我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时针和吉他的结合,既表现出时间的概念,又很巧妙地融入了音乐的元素,两种元素相辅相成,达到我们预期的设计效果。”企业可看到最终实景应用效果。最后,师生梳理总结工作要点,即“诚心,匠心,信心”,学生在平台上对本课内容及教师教学进行评分。强调6S管理规范,完善提交任务工单。6)项目拓展巩固提升。课后拓展性作业:将标识设计出多种实际应用效果,为音乐节的衍生品设计做准备。

4教学亮点与反思

信息化技术应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开发了配色App,可以采集生活中的色彩,让学生在日常中积累配色经验。我们还应当注意让学生在享受智能化便利的同时避免对智能工具产生依赖,鼓励匠心独运,锐意进取,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型人才。标新立异,识微见远。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信息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为培养高素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崔文豪.全景摄影技术初探[J].参花:上,2017(4).

[2]王子?.全景摄影技术探究(上)——拍摄篇[J].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技术创新计划范文8

关键词:集约化管理;创新;供电公司

自十九世纪以来,电力的供应形式与管理技术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技术模式逐渐转向集约化模式。它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与技术进行管理的方法。将各个供电公司的各种有效资源与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优化,从而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它的应用范围较广,尤其是针对大型企业的管理,效果更为显著。因此,这一方法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推崇。目前我国诸多企业都已涉足,尤其在国有企业发展中最为迅速。

1供电公司在创新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1.1行政管理模式与集约化管理脱节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这就造成了国家电网的任务量逐渐增大。一方面:供给的电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供电的质量随着需求量的增大而降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旧的管理模式在服务和质量上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这一形式下,政府部门逐渐从这一国家供电体系中分离出来,其国家电网的行政管理体系已从原来的国控变为现行企业化管理,逐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使国家电网这一体系市场化效果明显,从而使行政管理模式与集约化经营管理逐渐脱节,其存在不足之处也日益凸显。

1.2信息化平台与资金监制系统不健全

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的子公司,其行政模式的改变对电力公司在资金上产生巨大影响。由于管理模式还为彻底转化,在资金监控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管理机制不完善、执行标准设置不健全、执行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在项目的决策和电力销售与运营方面表现极为显著。例如,在整个电力资金的审批过程中,资金在各部门的分配上存在严重不平衡,致使电力公司的正常运作出现诸多问题。就当前形势而言,许多电力公司的职位分配不独立,部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专业知识与实践性不强,导致资金监控出现纰漏而不知。

1.3电能供应设备更新速度缓慢

国家电网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电力的输电设施、变电设施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变化,例如,在许多用电较多的地区常常可见多种形式的变电站。虽然这一变化在近几年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与支持,我国的用电量也开始供不应求。例如,早期用电量基本平衡在10千伏之内,而目前我国的用电量以远远超过这一数值,各种供电不足问题层出不穷,成为遏制电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对于电力公司的发展与正常运作造成了极大地负担。

2集约化管理创新技术在供电公司的应用策略

2.1明确企业集约化战略发展思路

电力供应公司的发展与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公司的运营模式与管理策划方面。集约化管理模式涵盖了着两个方面,这一模式的运行对电力公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管理集约化,电力公司要明确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和具体运行方案,并通过这种管理方式运用于实践中,使这一理论基础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做到真正的集约化发展。例如在《国富论》这本书中,作者亚当?斯密提出了最初的集约化规模经济理论,这一理论为集约化管理的工作提供了参考价值,也是对早前的规模经济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集约化管理模式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揭示了这一模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明确部门职责,合理分配任务

目前,许多大型企业都存在着部门分工不明确、任务分配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以致于工作效率不高、且办公质量较差。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能顺应市场的发展,也与自身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各部门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的采取相关措施应对。采取集约化管理的经营模式 ,将各个部门有效地进行串联,并且明确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将这一模式实现标准化、集约化,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各大部门的运作效率。例如:在2010年8月,安徽省的地方电网部门启动了ERP项目建设,ERP这一项目主要是经济财务管理为主要核心的项目。其在国际上属于较领先的信息管理技术系统,将企业的人力与财力以及其他公司核心相融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安徽省电力公司在正式启动这一项目,并经历了7年的运用与发展。从公司的财务管理方向来看,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逐渐走向标准化与信息化,并保持平稳的状态与水平。

2.3设置组织机构规范条例

企业是由多个部门与组织相构建而成,其中任何一个机构都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企业的管理需要制定合理的规范,从而实现各部门的合理分工与运行,提高各职员的工作效率与素质规范。随着社会发展与需求的改变,做到管理模式与规范的变化,与时俱进。例如: 在2012年,我国对于会计资格考试的科目做出整体的修改,在《会计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电算化》这三书中对于企业的会计入职做出了硬性要求,要求进入会计行业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于违反会计准则的不符人员进行一定 “惩罚”。因此,在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中,要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公司的员工通过合理的企业规则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企业发展更好、更远。我国要实行集约化管理模式就要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关规范条例,使企业走向正规化。

2.4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一个公司最主要的部门莫过于财务部门,它是公司的核心,负责公司内的所有资金的流动,公司内所有项目的设定和安排都需要财务部门的首肯,该部门的主要账目和项目的审批都由最权威的内审部门进行监督,项目的预算需要经过该部门进行核算,并由总经理或各级董事进行批准,从而财务部门对项目的执行具有间接的控制作用。当各级部门通过之后到资金全部到位,便可启动项目。例如,在《泰晤士报》中的一篇关于《组织与环境》一文中,劳伦斯于1969 年和洛希进行有关于企业当中管理部门间存在的权利分配与原理的讨论。两人都认为在每个企业管理当中,并不存在着最完美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每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都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转化,以应对来自于社会的压力和企业内部的变动。这一权变理论在以往的各大企业当中盛行,并且受到了各大企业的关注与重视,这一认识推动了权变理论的发展。而且在竞争力如此巨大的社会当中,以往的一层不变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竞争力巨大的电力行业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例如,在伊朗和美国的石油产业进行竞争与争夺的同时,其他各国以“狼”的姿势也紧抓不放。因此在这种多变的环境条件下,人们逐渐的意识到了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制定出与之相相适应的管理技术模式,在技术上做到创新。

3总结

当前集约化管理这一模式逐渐被各大企业所采纳,在国内外的各大企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虽然该集约化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在实践过程当中。其将公司内的所有信息与资料集中的进行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将两者进行结合。改变了原有粗放型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充分的发挥集约化管理模式的优点。科学的完善了国家电网的行政管理。规范了员工的职责,完善了管理工作的条例,对于国家电网的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郭金,李强,王宗盛.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工作研究与粗放型管理模式对比日志[J].会计之友,2014.(18-19).

[2]黄志强,汪鹏.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2015.(08-10).

[3]李晓慧.郭梦.论现阶段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J].电力技术经济,2016(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