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范例

地理教育

地理教育范文1

关键词:地理教学;感恩教育;教育教学

俗话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道德,一直是被中华民族所重视的评价标准,若是一个人才能欠佳,但德行出众,那么这个人也会受到人们的爱戴,但若是一个人拥有无边的才华,但他的德行欠佳,那么这个人即便再有能力,也没有人愿意接近他。在今日,我们依旧在倡导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通过为学生讲述前人的光辉事迹,向学生普及那些被现代社会所忽视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各个阶段的教学教育中,地理教学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其能够帮助学生对于人类生存环境和当今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形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学生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想内涵,其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一、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过往的教育模式中,无论哪个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都采用的是非常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的理论知识,但是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来讲,这种课堂教学形式都显得过于单一,不能带动学生对于地理教学课堂的兴趣。而在地理教学课堂中融入感恩教学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帮助我国各大学校的地理教学课堂进行改革,通过改善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来充实地理教学课堂,使其课堂教学更具有人文意义和引导意义,能够培养出品德出众的高质量人才[1]。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由于受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我国很多年轻人在思想观念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在行为作风和道德观念上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色彩。虽然我国积极提倡打开国门,向外界学习优秀的思想文化,但那些不良的思想文化也趁机进入我国国内,对我国国民的思想世界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荼毒。在地理教学课堂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想内涵,其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避免让学生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以致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并且,由于地理教学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其对于培养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精神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由于我国历史的特殊性,民间约定俗成的道德理念对于人的约束相较于外国法律对人的约束是较为严格的,其不仅要求人们不触犯法律条文,而且要求人们朝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靠近,其对于人们的道德要求远远大于法律要求。对此,我国在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当积极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而提升我国人民的平均素质水平。由于地理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其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还有我们如今所面对的社会发展状态,其对于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故而,学校和教师将感恩教育理念加入地理教学课堂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自然和人文社会的认知,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层次,从而发展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优质人才。

(四)改善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过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国绝大部分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过往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但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形势对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对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现如今的社会要求我国各大学校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感恩教育在推进我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也提供了不小助力,因感恩教育的增加,我国很多教学课堂需要转变其原本的教学方式,发展成为现如今更加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不应仅仅只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而是应该将感恩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2]。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保护自然

在对学生开展自然地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介绍世界上的奇观美景,并借此机会向学生传达“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惜和保护之情,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观念。例如:在讲到断层结构时,教师可以用我国的华山为例,为同学们讲述华山上的奇观美景,并可以为学生播放华山的旅游宣传片,向学生展示华山的美。同时,教师也应该告知学生自然景观形成的不易,以及部分低素质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破坏,借此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道德理念。

(二)民族团结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久的历史发展和民族融合,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而在这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讲到旅游地理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科普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并对部分常见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进行描述,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到东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时,可以将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朝鲜族和满族的文化特色讲述给学生,并以宣传片和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和特殊节日,进而为学生科普我国的民族政策,提升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喜爱之情。

(三)父母亲情

由于我国目前贫富差距呈现出南北分化的现象,很多农民工需要南北往返打工,以此来赚钱养家。地理教师在为同学们讲述我国的人口流动情况时,可以对学生讲述我国社会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贫富差距情况,借此来向学生展示农民工每年出外打工和家人们分别的场景,向学生讲述其依依不舍之情。这样,那些并不了解留守儿童的学生可以从中得知贫困家庭的分别之苦以及生活窘迫给予其的生活压力,进而转化为对自己父母的感恩之情。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可以提前寻找一些有关于春运前后的火车站视频以及记者对于返乡人员的采访,借此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地理教学[3]。

(四)勤俭节约

我国的地域广阔,各种矿物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即便是拥有丰富的资源,我国依旧在倡导勤俭节约、保护自然,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下一代人留下能够带动社会发展的资源,避免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而无视长远发展的大局。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讲述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时,可以根据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改革来向学生讲述我国的能源使用现状,并为学生科普勤俭节约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而且,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因资源过度开发而导致的自然灾害,借此提升学生对于我国现有资源的重视,从而形成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体现感恩教育

(一)将感恩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

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之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而且要适时带领学生开展教学实践,以此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感恩教育的观念融入进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例如: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郊区开展自然考察活动,让学生收集自然植物的标本,同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不能够破坏植物原本的生存环境,做到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

(二)采用情境演绎式开展感恩教育

教师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课堂演绎,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个活动作业,并给予学生一个演绎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课堂演绎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绿色环保”这一主题开展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找或编写一个有关“绿色环保”的剧本,并抽出一些时间进行排练,在日后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借此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4]。

(三)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

课堂辩论是一个获取知识的优良方式,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以此收到一举两得的成效。地理教师可以提前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将其分为正方和反方,并以此根据命题开展辩论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

(四)对学生布置课后艺术作业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手抄报、绘画等方式,展现出地理知识与感恩教育的结合,并将一些优秀作品放在学校的艺术栏中进行展示,借此来优化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例如:学校可以联合地理办公室在校内开展“感恩地球,感恩社会”主题活动,学生可以以文章(包含散文、小说、诗词等形式)、绘画、手抄报、原创歌曲等形式参与活动,教师将对活动作品进行排名并发放奖励,而且会从活动作品中选出优等作品于学校艺术走廊,以示嘉奖。

结束语

地理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创新理念

新课改将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主张在转变教学模式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想做好这两点,需要地理教师进行慎重的思考。以下便是作者关于优化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一些个人感悟与看法。

一、加强课前预习

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效率意味着学生需要将教师上课所讲内容完全吃透,不影响下一节课教师继续讲授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格外重要。比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同一经度但不同的气候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这种气候与别的气候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这个纬度其他地区的气候是什么?海洋在这种气候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等。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自发寻找资料。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留下自己的疑问,留待课堂上同教师、其他学生一起讨论,最终合作解决。这样的预习活动往往能显著增强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课前预习是优秀的学习手段,所以想要切实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效率,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必不可少。

二、加强教学多媒体的使用

科技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多媒体便是其中的一种。多媒体能将图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等直接表现出来,再加上课堂上教师与多媒体、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地理课上,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本知识。如“地球的地貌”这一节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复杂,仅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无法全面地想象到地球的演变过程,此时多媒体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可以用一个动图来演示地球漫长的演变过程:海洋变成了大陆,绿树成荫演化成了戈壁荒漠……这样的教学形象生动,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课堂所学内容,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进行合理想象

中学生正是想象力丰富的时候,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加以合理的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如在学习“中国的版图”时,让学生想象中国地图的样子像什么,陕西省的轮廓像不像是一个坐着的兵马俑,就像西安旅游景点中秦兵马俑坑中坐着的那个?内蒙古自治区的轮廓像不像一只在内蒙古大草原展翅高飞的雄鹰?甘肃省的轮廓像不像一只锻炼身体的哑铃?至于东南各省的轮廓并不怎么分明,那样就可以连起来想象,比如湖南和江西两个省份像不像一对情侣在接吻等等。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进行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教师进行纠正,这样比让学生死记硬背记忆得更加深刻。都说语文应进行合理想象,其实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应该进行合理想象。

四、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想,如果生活在某个朝代,那么就可以完整地掌握那个朝代的整个历史脉络了。同理,学习地理知识时,学生也会想如果生活在那个地方,那么就能清楚当地的气候、当地的地理环境对自身生活状态产生的影响。由于学生有这样的诉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如在学习“世界的居民世界的聚落”时,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教学:首先,向学生展示需要了解的聚落的相关图片,如展示东南亚高脚屋的图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其次,设想东南亚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假如学生生活在潮湿闷热的地方该如何生存?最后,教师可以讲一个与东南亚聚落民居形成的原因与过程相关的故事来更好地展现这节课的内容。唐代杜牧有一首诗中写道:“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这说明学习不能只顾着表面热闹,更要将知识内容融入进去,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或活泼多样的操作活动,其必须暗含着学生必须明白的课堂知识,能激发学生思考,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地理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不能因为地理在中考中的地位不高就忽视地理知识的教学。初中是连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环上任何一点的缺失都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与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让地理学习成为学生日后更好发展的奠基石。为此,地理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新课改所大力倡导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其进行恰当、灵活的实践运用,相信每一个地理教师都会钻研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君.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法探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2).

地理教育范文3

【关键词】教学;思想教育;观念

一、分析地理事实,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地理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如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性;自然界各种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分析问题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教学中,如果教师把这些观点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水乳交融,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如讲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天气状况的瞬息万变,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时,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又如讲台风对我国的影响时,既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财产造成的危害,又要认识到台风有利的一面———带来的降水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教育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客观地,全面地评价人和事物。

二、了解国情事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中学地理课本是国情教育的最好材料,教师不单只是为了向学生讲述我国的国情知识,而重点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建设社会主义责任感的迫切感。教学中要纵横对比,充分利用课本中最有说服力的材料、事例的插图,把我国的优势的建设成就讲够,劣势的不足说透,让学生对中国的现状心中有数。如讲我国的自然资源时,先指出我国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位居世界前列,使学生知道我国有得天独厚的国土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地形、气候、植物、景观、土壤的分析,学生了解中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再对不利条件分析,使学生认识我国人口众多、山区面积广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等多种不利因素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促使学生树立“人均意识”、“忧患意识”、产生忧国心、危机感,进而懂得我国计划生育、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等国策的重要性,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三、认识地理事实,培养全球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是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整个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如人类无节制地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产生“温室效应”、“酸雨”,破坏“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水资源紧张和水污染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假如人类再不注意保护水资源,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清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垃圾堆放占用大量土地;噪声已成为大城市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无节制地掠夺式地开发资源,世界森林面积剧减,草场退化速度加快,进而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沙漠化,使地球上生存的物种失去生存环境,加速物种的灭绝过程;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物种灭绝的结果将使人类自己最终成为濒于灭绝的物种”。从课本中触目惊心的事实,已经向我们敲响警钟,它必将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思想教育与地理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因此,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内容,适时恰当地使思想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全过程,切不可忽视地理知识教学而把地理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这样既完成了地理知识的传授,也完成了思想教育任务,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宝伟,吴华清.初中地理教学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01)

[2]王则圆.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2)

[3]沈国军,史香君.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发挥高中地理学科育人价值[J].内蒙古教育.2018(06)

[4]覃祚敏.论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德育因素的融入[J].考试周刊.2017(70)

[5]朱丹,黄文斌,陈实.基于范例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研究———以“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地理教学.2017(22)

地理教育范文4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文主要围绕着全球意识教育展开了论述,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开展全球意识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全球意识的目标。

【关键词】

高中;地理;全球意识;教育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材中研究的问题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都具有联系性。同时我国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重视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地理课堂枯燥、无味地学习气氛。而全球意识教育正是新课改理念深入推行下产生的重要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我国地理课堂的效率十分重要。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保证学生学习非常重要。同时地理课堂知识的传授也主要是依赖于教师。鉴于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增强地理课堂的学习气氛。尤其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落实全球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结合各种教学方式改变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如利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的开始给学生展示出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的问题,可以用人类活动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造成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生存。之后引发学生思考:怎样能够维持全球平衡,人类应该如何自身作则,共同面对全球变暖问题。这样也就能够使学生明白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尤其是在教师精心准备、设计教学后更能使教师的引导性得以发挥,真正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全球性问题,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此培养学生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所学知识也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全球教育就要紧密教材,并结合各种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慢慢培养起全球意识。如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全球意识。并将教学与地理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真正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节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工业分散于工业地域联系这一知识点,融入于全球教育。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系统认识工业区选择的概念,为后续课堂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将有关福特汽车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内容通过上述工业分散的模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展示分析和思考:工业分散形成的外部条件以及优势。如果福特汽车不采用工业分散,会怎样。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和概括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接受到全球意识。同时在学生完全掌握工业分散的优势之后,就能够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对于促进人类发展,加快时代进步十分重要。由此可见,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下,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渗透全球意识。这对于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和培养学生全球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拓展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教材中设置了一些案例和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地理教师并不注重这部分的教学。显然,这些做法都无法发挥出阅读材料的作用。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阅读材料的应用,并结合其它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将全球意识的培养融入到丰富的教学内容中。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一节时,教师应当重视这节的教授,改变传统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实例和阅读材料来进行教学。如在课堂的开始通过展示各种频临灭绝的动物,刺激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重要性。然后再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滥捕滥杀的视频,震撼学生心灵,并以此为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自然界生物种类在逐渐减少的原因以及该如何保护频临灭绝的动物。显然,生物是存在于全球范围内,讨论如何拯救生物也不能只局限在某一个地区和国家,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完成进行全球意识教育的目标。可见,通过借助阅读材料以及其它实例能够提高学生的感受力,使学生真切地的感受到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师更要重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保护意识和全球化意识,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况且在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更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创新地理课堂,并重视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以完成全球意识教育。这不仅是我国新课改深入推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客观需求。

作者:吴文元 单位:江西省修水县英才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姚远.高中地理教学中全球意识教育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4.

地理教育范文5

关键词:地理教学;感恩教育;教育教学

俗话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道德,一直是被中华民族所重视的评价标准,若是一个人才能欠佳,但德行出众,那么这个人也会受到人们的爱戴,但若是一个人拥有无边的才华,但他的德行欠佳,那么这个人即便再有能力,也没有人愿意接近他。在今日,我们依旧在倡导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通过为学生讲述前人的光辉事迹,向学生普及那些被现代社会所忽视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各个阶段的教学教育中,地理教学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其能够帮助学生对于人类生存环境和当今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形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学生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想内涵,其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一、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过往的教育模式中,无论哪个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都采用的是非常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的理论知识,但是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来讲,这种课堂教学形式都显得过于单一,不能带动学生对于地理教学课堂的兴趣。而在地理教学课堂中融入感恩教学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帮助我国各大学校的地理教学课堂进行改革,通过改善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来充实地理教学课堂,使其课堂教学更具有人文意义和引导意义,能够培养出品德出众的高质量人才[1]。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由于受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我国很多年轻人在思想观念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在行为作风和道德观念上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色彩。虽然我国积极提倡打开国门,向外界学习优秀的思想文化,但那些不良的思想文化也趁机进入我国国内,对我国国民的思想世界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荼毒。在地理教学课堂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想内涵,其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避免让学生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以致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并且,由于地理教学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其对于培养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精神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由于我国历史的特殊性,民间约定俗成的道德理念对于人的约束相较于外国法律对人的约束是较为严格的,其不仅要求人们不触犯法律条文,而且要求人们朝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靠近,其对于人们的道德要求远远大于法律要求。对此,我国在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当积极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而提升我国人民的平均素质水平。由于地理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其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还有我们如今所面对的社会发展状态,其对于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故而,学校和教师将感恩教育理念加入地理教学课堂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自然和人文社会的认知,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层次,从而发展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优质人才。

(四)改善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过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国绝大部分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过往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但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形势对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对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现如今的社会要求我国各大学校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感恩教育在推进我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也提供了不小助力,因感恩教育的增加,我国很多教学课堂需要转变其原本的教学方式,发展成为现如今更加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不应仅仅只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而是应该将感恩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2]。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保护自然

在对学生开展自然地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介绍世界上的奇观美景,并借此机会向学生传达“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惜和保护之情,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观念。例如:在讲到断层结构时,教师可以用我国的华山为例,为同学们讲述华山上的奇观美景,并可以为学生播放华山的旅游宣传片,向学生展示华山的美。同时,教师也应该告知学生自然景观形成的不易,以及部分低素质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破坏,借此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道德理念。

(二)民族团结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久的历史发展和民族融合,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而在这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讲到旅游地理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科普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并对部分常见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进行描述,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到东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时,可以将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朝鲜族和满族的文化特色讲述给学生,并以宣传片和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和特殊节日,进而为学生科普我国的民族政策,提升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喜爱之情。

(三)父母亲情

由于我国目前贫富差距呈现出南北分化的现象,很多农民工需要南北往返打工,以此来赚钱养家。地理教师在为同学们讲述我国的人口流动情况时,可以对学生讲述我国社会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贫富差距情况,借此来向学生展示农民工每年出外打工和家人们分别的场景,向学生讲述其依依不舍之情。这样,那些并不了解留守儿童的学生可以从中得知贫困家庭的分别之苦以及生活窘迫给予其的生活压力,进而转化为对自己父母的感恩之情。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可以提前寻找一些有关于春运前后的火车站视频以及记者对于返乡人员的采访,借此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地理教学[3]。

(四)勤俭节约

我国的地域广阔,各种矿物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即便是拥有丰富的资源,我国依旧在倡导勤俭节约、保护自然,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下一代人留下能够带动社会发展的资源,避免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而无视长远发展的大局。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讲述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时,可以根据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改革来向学生讲述我国的能源使用现状,并为学生科普勤俭节约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而且,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因资源过度开发而导致的自然灾害,借此提升学生对于我国现有资源的重视,从而形成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体现感恩教育

(一)将感恩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

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之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而且要适时带领学生开展教学实践,以此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感恩教育的观念融入进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例如: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郊区开展自然考察活动,让学生收集自然植物的标本,同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不能够破坏植物原本的生存环境,做到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

(二)采用情境演绎式开展感恩教育

教师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课堂演绎,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个活动作业,并给予学生一个演绎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课堂演绎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绿色环保”这一主题开展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找或编写一个有关“绿色环保”的剧本,并抽出一些时间进行排练,在日后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借此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4]。

(三)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

课堂辩论是一个获取知识的优良方式,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以此收到一举两得的成效。地理教师可以提前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将其分为正方和反方,并以此根据命题开展辩论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

(四)对学生布置课后艺术作业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手抄报、绘画等方式,展现出地理知识与感恩教育的结合,并将一些优秀作品放在学校的艺术栏中进行展示,借此来优化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例如:学校可以联合地理办公室在校内开展“感恩地球,感恩社会”主题活动,学生可以以文章(包含散文、小说、诗词等形式)、绘画、手抄报、原创歌曲等形式参与活动,教师将对活动作品进行排名并发放奖励,而且会从活动作品中选出优等作品于学校艺术走廊,以示嘉奖。

结束语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想内涵,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上获得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在开展地理教学时,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地理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外实践、课堂辩论等,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感恩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并对其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雪梅.摄以威仪高朗令终:我心目中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2(6):79-80.

[2]臧丽娟.如何在地理课堂渗透感恩教育[J].中外交流,2020,22(22):323.

[3]孟书远.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感恩教育研究[J].长江丛刊,2018,21(13):224.

地理教育范文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的改革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这也为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学习环节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应该着重寻找一些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有效方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地图技能。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地图技能

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地图是非常关键的部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想要成为地理成绩优异的学生,学好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面对复杂多样的地图学生往往无从入手,不知道怎样来读图析图,更不用说运用地图来解决地理问题了。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地图技能,这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以及培养地理素养来说都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研究如何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技能,从而使地理教学更优质高效。

1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意义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比起初中学习的地理知识,高中的地理学习会更加的全面系统,难度也更大。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内容,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地图,要让学生意识到高中地理学习中地图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具备一定地图技能的重要性。为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在历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地图题的分值通常比较大,这也就意味着在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地图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1.2地图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各种各样的地图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也说明了地图是高中地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地图具有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地图可以把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够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变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

1.4地图为学生学习提供助力。学生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从而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有效的降低了今后地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解决地理问题的效率。

2高中地理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措施

2.1打好基础,加强地图分析能力。有的教师认为地图是学生身边很常见的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没有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地图技能,没有让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地图的问题,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地图的种类,其次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各种图例和标记的含义,还有地图上的方向、经纬度等相关内容,都要仔细的进行讲解。同时举一反三,不同的地图可以通过对比进行分析判读,从而加强学生地图的基础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图分析能力。

2.2重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地图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对知识点的教学,即只注重对于考点、重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地培养,再加上对于高中地理而言,相比于文科的其他学科,它更加偏向理科,有些内容确实不好理解,这就使得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渐渐的也失去了学好地理的信心。因此教师在有关地图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通过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对地理地图技能的学习兴趣,在具有学习兴趣之后,学生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就会事半功倍,学习起来也会轻松很多。例如教师在进行等高线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联想教学法,将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树木的年轮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根据树木的年轮来判断等高线的密集程度所代表的地图含义,以此来使枯燥的地图技能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2.3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技能。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要能够把地图语言读懂,变成易懂的文字,同时要学会整理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不论是直观的信息还是隐含的信息,要把地图中的每一个细微处都了解到,进而有效的获取有助于解题的信息,还要教会学生把地图信息与学过的地理理论知识相结合,顺利的解决地理问题。例如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地图读出图示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水文、交通、聚落分布等情况,再进一步分析出其发展某种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4提高学生填图的能力。在地图技能提升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参与具体的填图训练,才能懂得如何更合理地使用地图。通过填图训练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对具体的国家有所了解,记忆相关的地形、气候知识。这样的填图训练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还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例如在练习册中有很多幅中国地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标注出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及重要的河流和山脉,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国基本地理情况的掌握,进而灵活运用知识,懂得学以致用。

2.5优化设计作业,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知识。对于高中地理地图技能的培养来讲,教师除了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课上的基础教学外,还需要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知识点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能提升地图技能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地图技能的复习,并进一步巩固教师课上所讲解的知识。高中地理更加偏理科化,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课后的不断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也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逐渐地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地理地图技能,促进自身地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的地图教学中,教师应该要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要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的学习中来,在教学的时候重视地图的基础,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能做题,从而保障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卞陈余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白英丽.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宋金敏.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培养方法[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地理教育范文7

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初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现实中的地理知识,不断凸显地理学科学习的实用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要转变已有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地理课程设计,采用可行的教学方法,改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地理;探讨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地理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趣味性、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读书生涯中,地理对初中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同时,和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知识点更为复杂化,内容抽象,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使学生逐渐对该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重要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特点,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在学习《欧洲》这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文中欧洲的大体形式构造图,让学生对此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找出欧洲的不同国家以及分布状况,准确了解欧洲主要国家的大体位置。在学生对该章节知识产生兴趣,大致了解欧洲地图形状之后,教师可以进入下阶段的教学,综合分析欧洲各个国家的自然状况、经济状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也能在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说,绘图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亲自动手绘制简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所绘制地图中包含的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栏目,来引导学生自己绘图、解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培养的良好绘图习惯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在讲解不同章节知识的时候,要多在黑板上绘制相关的简略地图、示意图,并要求学生也要自己动手画画,长此以往,学生在不需要教师引导下,自己也可以根据相关提示准确绘制出对应的示意图。比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描图、绘图、图文互解等融为一体的教学形式。通过亲自绘制简化地图、地球公转示意图,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理解,优化他们已有的地理知识结构网络体系,他们也能从中发现一些地理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逐渐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信心。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注重课堂导入过程

在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科技日益发展,多媒体辅助工具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优化已有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学习《雨的形成》这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制作一个Flash的动画,把雨的形成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观看对应的视频。这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点,掌握相关章节的内容,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导入过程引起重视,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亚洲板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周杰伦的流行歌曲《爱在西元前》。在学生欣赏完该曲之后,可以歌词内容设置对应的开场白,引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换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自主探讨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以此,使新时期初中地理教学能够满足新课标提出的客观要求,使初中教育事业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万廷刚 单位:四川泸州叙永县水尾镇初级中学校

地理教育范文8

1现今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是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能力的培养;以毫无遗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为教学目标,甚至是简单的重述教材,照本宣科,重点抓不住,难点突不破,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教师独占讲台,唱主角,学生只听,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一堂课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讲到底”,教学效果差,根本谈不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谈不上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影响教学质量。三是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唯一”途经,不重视课外活动等其他教学形式,使学生的知识获取局限于教材,没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

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2.1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与欲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和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2)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2.2启迪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相比较有几个特点,即流畅性、灵活性、求异性、综合性、图像性。因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地理图像的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对地理图像的理解、记忆与知识迁移的能力。(1)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2)加强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或颠倒过来考虑,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发明。地理科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教师如果能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超乎寻常、进行假设性推测的例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练习,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各种地理现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地理科学是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了解。地理图像直、简明地表述了地理现象及其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有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现成的图像(课文插图、地图册等)外,还应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图像开进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的一般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思维的图像性。例如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的规律时,如果单纯用语言说明,学生掌握这一点知识点要花很大精力;若设计成示意图,边讲边绘,变成一幅简图,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