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浪潮下,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新工科建设正是基于此背景而提出的,既能满足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也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以新工科建设和实践教学为导向,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为基础,深入探究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实施路径和实习安排等,可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新工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从而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助力国家现代化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共包括四个章节,以实践教学模式为出发点,深入探索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第一章为课程实验部分,概述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实验模型和施工原理等。第二章阐述课程设计相关内容,系统介绍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的基本资料、设计内容、设计步骤、设计成果等。第三章从毕业设计角度探索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设计方案、设计模式和参考资料等。第四章论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要意义,讨论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的相关内容及要求,并重点介绍我国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引导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社会价值。结合该书内容可知,实践是理论的灵魂,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升华才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高校工科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形成工程思维,不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社会对工科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须高校积极响应新工科理念号召,与时俱进,优化原有教学模式,实现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创新,以满足行业未来发展需求,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结合行业发展新情况,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应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行业内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引入教学活动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智能应用能力、跨学科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首先,高校可构建集实践与理论一体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后深入施工一线,明确行业内最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要求,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对本专业的热情。其次,高校应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建设多样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机会。当学生经过某一阶段的理论知识学习后,由专业的实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教师主要负责仪器、设备使用及安全事项的讲解,其余时间由学生动手操作,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意识,强化学生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本专业魅力。

其二,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高度融合的专业,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定期开展轮岗培训、专项提升、深度学习、对外交流等,促进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拓展教师知识面,更新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从而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还可引入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程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完善原有教师结构,一方面学生可接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讲师,为自身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兼职教师能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经验,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逐渐成长为理论和实践双向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其三,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开设多学科的实践教学课程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指明了全新发展方向。首先,高校需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和未来发展规划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搭建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平台,拓宽工程教学广度,为学生提供多领域、多层次的跨学科实践教学资源。其次,高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注重课程内容的阶梯性设置,精简课程门类,加强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既要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也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保证课程体系简单明了,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为降低学生学习难度,高校可以采用项目实训的实践方式,以项目为基础,以课程为导向,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形成师生实训共同体。例如在面对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问题时,先由教师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理解该工程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设计方式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工程思维,丰富学生工程经验,然后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

作者:彭隆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