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月末总结范例

大学月末总结

大学月末总结范文1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施绩效管理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均高于绩效管理前﹙P<0.05﹚。

讨论

绩效考核可改善职工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在能力[5]。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评估,使医院员工知道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需要改进[6]。我科绩效考核结果主要用于绩效工资计算,同时用于评价护士工作优劣及作为护士升职、晋升、聘任的重要依据。

1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高,自身工作满意度提高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有效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快速提高工作效率。每个岗位的分值根据责任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不同而定,风险和劳动强度高低与分值大小成正比,给护士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把岗位职称、工作质量及数量、规章制度、医德医风、个人兴趣特长等纳入日常工作考核中,使复杂的工作简约化,简单的工作效率化。输液室绩效考核结果直接与评优、奖金等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打破了原有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被动局面,极大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热情,最大限度实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2护士责任心加强,患者满意度提高绩效考核明确了护士是护理工作的行为主体、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以正强化激励为手段,辅以适当的负强化,规范护士的不良行为,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7]。使得护士自觉遵守规则,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性化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通过这种客观真实可考量的数据给予护士公正的评价,使得护士对绩效考核产生愉悦的信任,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自觉地执行考核标准,病人等候时间大大缩短,满意度稳步提高。

大学月末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用友U8.72;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

在企业实行全面电算化的大环境下,对于会计人员而言,熟悉并了解电算化系统势在必行。因此一套规范系统地电算化操作流程显得十分必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ERP财务管理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子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较为广泛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基于会计从业人员与企业的角度确切考量并选用财务软件——用友ERP-U8.72中的子模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具体展现。文章针对用友ERP-U8.72软件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通过实际案例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

一、案例资料

北京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引进ERP信息管理系统来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真实、可靠的反应。公司在本月直接购入并交付财务部使用一台价值为1500元的扫描仪,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公司的一车间在生产中因为机器设施的故障将车间使用的微机计入资产减少(固定资产微机的固定资产卡片编号为“00004”),并注明计入减少的原因为毁损。一车间在经营中由于车间生产的问题,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修改(该固定资产的卡片编号为“00001”),由原来的“在用”改为“大修理停用”,其原因是修理机器。公司根据固定资产增加配件的需要,将该固定资产的原值增加金额10000(该固定资产的编号为“00002”)。

二、固定资产业务处理模型构建

(一)启用系统

在用友ERPU872企业应用平台的业务栏下,打开:“基础设置”选项,窗口出现:“基本信息”选项,执行“系统启用”该命令,然后再选择“FA固定资产”并确认启用时间;同时在任务条:“业务工作”中,直接打开“财务会计”模块,在其下拉菜单中点击“固定资产”选项,出现“是否进行初始化”对话框提示,表明第一次打开应用账套,确认后,打开固定资产初始化账套向导,系统启用成功。

(二)基础设置

1.设置控制参数。可以在“固定资产初始化向导”对话框中设置控制参数和补充参数。在“固定资产初始化向导”中选择启用月份(可根据企业的实际应用时间而定);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为“平均年限法(一)”,即:当月初已经计提折旧的月份等于可使用的月份减1时,需将剩余下来的折旧费用足额提出;接下来对固定资产的类别设置编码方式:为(2112),并且选择固定资产按:“类别+部门+序号”的自动编码顺序,序号的长度需要设置为,否则到后面设置时,由于编码太长导致无法输入;在对账环节,当固定资产与ERP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核对时,首先应选择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中对账的会计科目:“固定资产(科目编号为1601)”,其次选择“累计折旧(1602)”的对账科目。2.设置固定资产的类别。本例中可以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设置下设置固定资产的类别,进入“类别编码表”窗口,然后增加所缺固定资产的类别的名称、净残值率、计提属性、折旧方法和卡片样式。在设置时必须填满空格处,不能有空,固定资产的类别编码不能重复,同一级别的类别名称不能相同。然后输入表1的所有数据。3.对部门设置相应的折旧会计科目。在管理系统中对:第一步执行“部门对应的折旧科目”命令,第二步根据弹出的窗口内容显示为“部门的编码表”,执行该任务,第三步对各部门分别进行编辑,增加相对应的折旧会计科目。设置对应的折旧科目时要选择末级科目;若不是,则在设置时选择的是上级科目,下级会自动衔接。4.设置增减方式。在设置中打开“增减方式”选项,选择相应的增减方式,并添加对应的入账科目;当固定资产增减发生变动时,系统生成凭证时会默认采用这些会计科目进行入账,同时需要输入:资产增减方式与对应的会计科目:增加资产-固定资产(1601);直接购入资产-工行存款(100201);减少资产-固定资产(1601);资产毁损-固定资产清理(1606)的所有数据。5.资产的原始卡片录入。首先点击“卡片”选项,在其下拉菜单中执行:“录入原始卡片”的命令;然后打开:“固定资产的类别参照”的对话框;最后,选择相应的资产类别,进入“固定资产卡片录入”选项并输入固定资产项目内容。

(三)固定资产日常业务流程模型设计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需要,设计固定资产增减、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汇总表的处理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1.固定资产卡片管理

(1)增加固定资产,打开“卡片”栏目下,在下拉菜单中打开“资产增加”窗口,进入到“固定资产类别”参照栏目的对话框。选择相应选项后,对增加的固定资产录入相应的数据。(2)减少固定资产,同样打开“卡片”栏目,执行“资产减少”的任务命令,跳转到“资产减少”对话框,选择卡片类型为减少,录入减少资产的数据。(3)修改固定资产,在“卡片”的下拉菜单中,点击“变动单”栏目,进入到“使用状况调整”的窗口栏,打开“固定资产变动单”,修改卡片上变动信息。

2.折旧费用的处理

打开“处理”选项,在其下拉菜单中执行“计提本月折旧”命令,首先系统会弹出口“是否要查看折旧清单”的询问窗口,做否认的选择;然后根据提示做出确认,点击“折旧清单”窗口,使得系统进行计提折旧任务。

3.账表

(1)对账。对账,是将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中记录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余额,与总账系统中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余额互相核对,验证是否一致。期末固定资产在结账前,须同总账系统中的固定资产余额进行审核、对账,此时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能够生成会计凭证,然后自动关联到总账信息系统中,总账系统接受到关联任务,会对会计凭证进行记账。(2)月末结转。将当月数据结转至下月月末结账,当月数据不允许再做出改动。当总账管理系统记账完毕后,对账平衡就可以进行期末结账,结账完成后,就不可以再对账目进行操作。

三、检验运行数据结果

1.固定资产卡片处理

(1)增加固定资产。北京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直接购入并交付财务部使用一台价值为1500元的扫描仪,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根据案例可知,在“卡片”菜单中的“资产增加”项目中选择相应的固定资产的类别并添加固定资产“扫描仪”的使用部门、增加方式、使用状况、使用年限及原值等相关数据。(2)减少固定资产。北京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一车间在生产中因为机器设施的故障将车间使用的微机计入资产减少(固定资产微机的固定资产卡片编号为“00004”),并注明计入减少的原因为毁损。公司车间在生产中因为机器设施的故障将卡片号为“00004”的车间微机的毁损计入资产减少。打开“固定资产卡片”中的“资产减少”任务命令,点击“资产减少”,选择编号为“00004”的卡片。根据案例资料选择“00004”号卡片对应的减少方式为“毁损”。(3)修改固定资产。假定一车间在经营中由于车间生产的问题,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修改,由原来的“在用”改为“大修理停用”,(该固定资产的卡片编号为“00001”)。选择“卡片”,在其下拉菜单中点击“变动单栏”,执行“使用状况调整”的任务命令,跳出“固定资产变动单”的对话框。将编号为“00001”卡片的使用状况修改为“大修理停用”,变动原因为“大修理”。当系统弹出“数据保存成功!”的提示对话框时就表明已经完成了修改。

2.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计提折旧费用,该功能是:每项资产按期计提一次,并自动生成电子表:“折旧分配表”,然后编制成记账凭证,最后计提的本期累计折旧,会自动登账。本文对北京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季度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计提并生成转账凭证。

3.账表

打开总账系统,以出纳的身份对固定资产管理系业务中生成的凭证进行出纳签字,以会计身份登录总账系统,对凭证做审核对账。在总账系统中完成出纳签字同时审核记账后,才能进入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点击“我的账表”栏,选择“固定资产报表”对话框,然后进入“部门折旧计提汇总表”,按照条件对折旧表进行确认。确认完成后,对业务进行对账处理,对系统提示的“与财务对账结果”给予肯定的答复。对账结束后要对业务进行月末的结账。当系统已弹出“月末结账成功完成!”表明月末的结账已完成。

四、总结

文章针对用友ERP-U8.72软件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结合北京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处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得出:如果企业想要清晰地展现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运用,可以通过使用系统内的电子折旧费用明细表、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增减电子表以及固定资产清单等电子报表,及时反应固定资产的变动、增加和设备维护等情况,并对以上信息进行有关联性、有条理的分析。因此用户单位会计人员在使用时,必须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总账管理系统紧密联合起来,才能为公司提供全面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新玲,汪刚.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用友ERP-U8.72)[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大学月末总结范文3

成本会计产生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整个会计学课程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分支。本文在研究成本会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调研的方式分析成本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教学方法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成本流程图教学法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一)知识体系既成独立模块又紧密联系

首先,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各项费用要素的分配方法、辅助车间生产成本核算、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核算、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报表等内容展开,这些内容独立成块。例如,费用要素分配方法主要讲授材料费用、工资费用、折旧费用及其他费用在各种产品中分配的方法,而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主要讲授辅助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费用在其他车间和部门分配的方法,即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等,这些费用的分配方法都是相互独立的。同时,在计算产成品成本时,这些独立的模块之间又存在相互分配的关系。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从最底层开始(产品耗用的料、工、费),再到中层(辅助生产成本),最后是高层(产成品成本),各层之间具有一环套一环的紧密联系,如果底层或中层费用分配错误,会直接影响最终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二)计算量大、方法多

首先,成本会计相比较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会计学专业课程而言,计算量相对较多。例如,要计算某一种产品的成本,需先分配各种费用要素,然后计算辅助生产成本,最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其次,计算方法也较多。例如,计算材料费用时,有产量比例法、重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耗用量比例法等;计算辅助生产成本时有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等。

(三)实践性较强

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成本的计算是基础又重要的一个环节,操作性非常强。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企业特点和产品特点选择成本核算的适当方法,确保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因此,成本的计算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基本的核算技能,还要拥有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和职业判断力。

二、成本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针对西北名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12级200余名在校生的访问和调查,以及四年成本会计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成本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教材存在的问题

1.内容陈旧。

首先,目前在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材编排一般只针对工业企业,即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很少涉及旅游、酒店、物流等服务行业。随着我国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视,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将从事服务行业的会计工作,而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是缺失的。其次,我国与成本会计相关的教材90%以上介绍的仍然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但随着企业间接生产费用占总成本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传统成本法是有缺陷的。对于像作业成本法这样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有的教材只是简单介绍而已。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2.教材内容繁复。

在调查中,40%的学生反映教材第一部分中关于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过于冗长,一些专业名词十分拗口,过于抽象,不易于理解。45%的学生认为课本中公式较多,且公式全部是由文字表述。这些问题难免使成本会计教学变得枯燥。除此之外,70%的学生表示例题中使用的表格太多,令他们一头雾水。首先,教材中对于成本核算的过程都是以成本计算单即表格的形式完成的,再加上关于料、工、费的原始凭证、劳务量记录表等,一道例题所涉及的表格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对于初学成本会计的学生,由于缺乏实务操作和对专业名词的理解,一方面看不懂表格中数据的意义,另一方面不理解表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以表格的形式描述成本的核算程序,学生往往是上课听懂了,下课复习时却看不懂数据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最后,单纯以表格方式核算成本也忽视了成本会计的“会计”二字,学生不明白各成本账户之间数据的结转关系,不会进行成本的账务处理。

3.很少涉及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

现在大部分教材是以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职能为主讲授成本计算的过程,对于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职能,则笼统地以文字进行理论介绍,缺少相关案例,与实际工作脱离,将成本会计上成了数学课,不利于提高学生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技能。

(二)教学手段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通过板书或多媒体方式教学。以板书方式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大量演算,这样不仅容易将成本会计上成数学课,而且学生听得枯燥,无法理解成本核算的完整程序和整体框架。多媒体教学则要么将知识点凝练成几个要点,要么大段复制教材内容,并且人为地将成本会计内容分割为块,使成本数据之间缺乏逻辑连贯性,学生往往认为老师讲得太快、太多,不容易消化。

2.教师实践能力较弱。

目前很多高校的成本会计老师虽然是科班出身,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从未从事过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缺乏生动的案例讲解。

(三)缺乏实践教学场地

针对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现在很多高校已经针对成本会计开设了相关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下将成本核算方法加以运用,但是学生仍然无法亲临产品生产的现场,对于实验课程项目的实践,只是生搬硬套课本的方法和公式而已,实验效果不好。

三、对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增加资料、修订教材

首先针对教材内容单一陈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外大学关于成本会计授课时采用的教材,将其中重要部分精拣出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或课外读物,来拓展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与国际接轨。其次,针对教材中内容繁复的问题,则需要教材修订委员会对教材进行修订,或者教师可以搜集关于介绍成本会计历史和企业产品生产流程的相关图像或音像资料,以这种方式使学生接受并加强关于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和产品生产流程的知识,同时解决对专业名词理解上的难题。再次,对于课本中表格较多的问题,经过本人四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出“成本T账户流程教学法”加以解决。该教学法对解决学生对成本核算整体流程理解不充分、对成本计算方法较多容易混淆以及对成本账户之间关系认识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成本T账户流程教学法

1.成本T账户流程教学法是根据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结合各成本账户之间的结转关系,描绘的关于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流程图。

将课本中的表格简化为相应的成本T形账户,每一个成本账户代表一张成本计算单,每个账户的借方登记各种费用的归集情况和转入生产费用的情况,贷方登记该账户对外分配的过程。

2.成本核算程序。

第一步,根据需计算的产品种类、批别以及企业拥有的车间部门设置成本计算单。如本流程图针对了甲、乙两种产品、一个基本生产车间A、两个辅助生产车间a和b,分别设置了生产成本计算单和制造费用计算单,均以T形账户方式体现。第二步,归集本期生产费用。首先将相关月初余额填列在各T形账户的借方,然后按照成本项目,归集本期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填列在T形账户的借方。第三步,分配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归集的生产费用需要根据费用发生的内在关系进行分配,分配的顺序如下:(1)将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分配转入到相关辅助车间的生产成本T形账户的借方。如图所示,一般制造费用账户没有月末余额。(2)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生产成本,分配转入到其他的车间和部门,计入相关T形账户的借方。本步骤需选择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并根据劳务量的关系进行费用分配。如图所示,辅助生产成本月末一般无余额。(3)将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分配到基本生产成本或者直接分配给各种产品,计入基本生产成本以及各种产品生产成本T形账户的借方。此步骤中,基本生产车间归集的本期制造费用,是为制造产品而间接发生的,所以可以简化,直接在各种产品中按照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但必须注意的是,仍然需要将制造费用的金额填列在基本生产成本T形账户的借方。如图所示,制造费用一般无月末余额(除了使用累计分配率法分配)。(4)将各种产品归集的生产成本在该产品的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中分配,完工产品从生产成本账户贷方转出,剩余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余额即为本月在产品成本。本步骤需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分配方法,如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

3.成本T账户流程教学法的优点。

第一,方便操作。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单讲解成本核算程序时,教师需要在黑板上画出成本计算单,并填列相关数据,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画表中,或者将成本计算单展示在多媒体幻灯片中,但是幻灯片空间有限。而使用T形账户,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T形账户画起来非常方便,填列数据也很清楚,并且所占空间不大。第二,帮助学生分清各种方法的使用。在流程图中,能够非常清晰的分清楚各分配步骤,例如,在步骤(2)中,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讲到这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相关方法(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等),而在步骤(4)在产品和产生品的分配中,则应该使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第三,成本结转关系清晰。使用成本计算单分配各费用时,其中的账户内在关系很难得到明显的体现,而T形账户特有的左右两边,对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说逻辑性非常清晰,左边(借方)登记发生的费用,右边(贷方)登记转出的费用,相应的成本分配的账务处理也一目了然。经过调研发现,在成本会计教学中,采用了该教学法的学生对成本核算整体流程的理解较未使用此法的学生更加深刻,同时,未采用该教学法的学生很容易混淆辅助生产成本核算方法与在产品和完工产品分配方法。最后,采用该教学法的学生,对成本核算中,各成本账户之间的关系,理解更加清晰。

(三)案例教学法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影像资料教学法、案例教学等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讨论互动的方式,增加学生参与感,培养其兴趣,通过影像资料的播放使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有更生动的视觉理解;通过案例教学,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自我素质的提高,加强会计的实践工作经验。

(四)增加实践场地

大学月末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科竞赛;指导;大学生;思考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1],专业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学科竞赛是指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多名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通过完成参赛项目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2-3]。近年来,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如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校每年都需要将本校学生当年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录入“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高水平专业”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指标体系中,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人次数及取得的成绩均成为评价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参加学科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其综合素质,而教师在系统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因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准备学科竞赛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笔者指导我院学生组成的2支队伍分别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2019年,笔者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2支参赛队伍分别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实践证明,学科竞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现将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一些实践方法和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1生命科学类部级学科竞赛活动现状

目前,生命科学类部级学科竞赛主要包括一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两项赛事。

1.1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

该项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参赛对象主要是各高校生物、食品及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每支参赛队伍由2~6人组成,指导教师1~2人。大赛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创新组主要接受学生参加创新实验取得的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已发表或未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创业组需要参赛团队提交一份具有市场前景的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相关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创业计划书。此项赛事一般于每年的2月份开始下发通知,4月中旬开始网上申报,经过网络初审和复审,一般于7月末到8月初进行现场公开决赛。

1.2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该项竞赛由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共同举办,参赛对象主要是全国高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大学生,每支参赛队伍由1~2名指导教师和不超过5人的参赛学生组成。竞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围绕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性设计实验或野外调查工作,记录实验或调查过程,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形成作品,撰写论文。此项赛事从第四届竞赛开始,改为每年的7月初下发通知,9月末网络报名截止,10月到第二年4月上旬上传立项报告、实验记录及提交论文和实验心得,4月中旬进行网络评审,5月初全国各省份举行省赛决赛,选拔并推荐成绩优秀的队伍参加6月中旬举办的全国总决赛,角逐国家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2指导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实施的策略

2.1宣传动员,组建参赛团队

竞赛委员会一般在年初举办竞赛的通知,获悉竞赛通知后应充分利用网络和其它方式尽快宣传比赛信息。学院还可以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了解竞赛主要流程和竞赛规则,争取尽早吸引认真踏实、有兴趣和意愿的学生参与进来。按照师生互选的原则组建团队,组员搭配要合理。

2.2解读竞赛规则,领会赛事精神

每一项赛事都有自己的要求和规则,参赛师生要仔细研读竞赛委员会的竞赛通知、竞赛规则、评分标准和注意事项,结合竞赛特点准备参赛事宜。比如,“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创新组要求参赛队伍以参加创新实验取得的成果(包括已发表或未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参加比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在注重研究论文的学术水平或应用价值的同时,十分注重对竞赛过程性材料的考查,要求参赛队伍按时上传立项报告(包括总数和实验设计)、实验记录、研究论文及心得体会。

2.3积极有效指导,关注备赛进程

指导教师要经常走进实验室,察看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耐心指导;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能力;关注学生展开课题研究工作的进程,以便指导学生对竞赛的准备工作,并根据要求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变动。提醒和督促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代表性过程和现象进行拍照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当天的操作细节和实验数据,并详细记录。

2.4梳理实验过程,总结研究成果,演练现场答辩

竞赛一般要求入围现场决赛的参赛队伍制作一份PPT以展示团队的研究成果,汇报结束后对评委专家的提问做出回答。这就要求在组建参赛队伍时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反复梳理实验细节,演练并熟练掌握PPT汇报和现场应答的技巧。在获悉入围决赛名单后,教师立即指导参赛队伍回顾整个项目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凝练实验结论,通过与相关文献横向比较,提出创新性认识和见解。同时,从模板选择、版面设计、动画播放等方面指导其制作PPT。多次邀请有经验、责任心强且具奉献精神的老师组成临时决赛评审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决赛现场,对决赛选手的PPT汇报及问题回答进行评价,不断提高参赛作品的水平。

3指导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体会

3.1鼓励并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教师科学研究工作

高校教师应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基础性工作开始,逐渐熟悉科研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掌握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和发现身边的趣味现象,依托实验室科研工作和所学知识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探索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指导教师讨论并商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2结合开放实验室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内容孵化学科竞赛项目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大力提倡实验室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成功申报了学校、省教育厅乃至教育部的开放实验室项目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而此类项目的结项一般以公开发表期刊论文为依据,很少人关注此类项目结项论文的质量。学科竞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实践活动的重要交流平台,如果将上述项目与学科竞赛结合,则能充分检验项目成果的质量,同时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PPT制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3.3合理设计竞赛实验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工作

由于赛事准备周期较长,部分参赛学生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经常会因为需要完成参赛项目的实验内容而跟任课教师请假,从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学习,导致专业基础薄弱、理论知识体系残缺。这就需要竞赛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尽量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相关实验,在不影响正常课堂学业的前提下准备竞赛。

3.4注意学生年级选择,打造学龄梯队合理的研究团队

学科竞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所以在组建参赛团队的时候应优先在二年级学生中选拔,这些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团队成员应注重梯队建设,有时间、精力和兴趣的高年级同学也可纳入研究团队,还可以通过已有成员带动或推荐部分优秀的一年级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来,以老带新,让其尽早接触和熟悉相关研究工作,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储备人选。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带动了学风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指导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锴栋,黎海利,魏伍川,等.地方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生物综合大实验课程体系的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3):91-93.

[2]罗金花,刘琳琪,赵晨曦,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65-66.

[3]刘龙斌,彭科,江振宇,等.基于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竞争综合素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200-201.

[4]吴连军,杨光,高峥,等.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实践、改革与成效[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5):62-64.

大学月末总结范文5

(一)教学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教学从施工方的角度,以项目投标为起点,让学生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围绕工程进度的编制、协调关系、整合资源、控制成本和提高质量等方面进行模拟操作。同时,指导教师要遵循风险随机选择机制,模拟工程中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如进度偏差和成本偏差,增强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流程

按照项目管理课程的九大知识体系,教学过程包括如下4个步骤。

1.根据沙盘规则,完成项目启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团队建设,教师应当首先说明项目经理、人力资源经理、财务经理、生产经理、物料经理和运营经理的主要任务,然后依据实验室的配置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有6个人,各小组学生根据岗位职责说明和自我特点进行内部讨论和分工。同时,教师要将各自所承担的角色(如施工方总公司代表、甲方、供货商、银行)向学生进行说明,随后物料经理和财务经理要到教师处领取盘面所需的相关物品和启动资金。

2.根据项目背景,完成计划编制,在这一阶段,各小组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实验资料,熟悉模拟项目的背景,包括项目预算、项目的还款方式、项目的支付方式、项目的施工条件等。各小组根据项目资源制定时间及实施计划。计划编制分四步完成:一是根据项目的结构对工作进行分解,画出进度图,可用甘特图表示;二是根据进度计划及企业定额编制工程量计划表;三是在工量计划的基础上,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模版使用计划、各班组需求计划、机械的进场和出场计划、宿舍及仓库配置计划;四是根据工程实施计划,测算项目利润。各计划表制作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编制具体的操作表,为下一阶段的盘面操作奠定基础。

3.根据项目计划表,完成盘面操作,各小组按照第二阶段编制的操作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执行。操作表从左到右依次为每月的一到四周,从上到下依次为月初项目执行、每周项目执行以及月末项目执行。每月初必须确认项目是否变更、是否需要再次贷款;每周要按照施工进度完成盘面操作及现金盘点;每月末要进行工量统计,向甲方报审进度款,进行工资结算和支付利息。工期为3个月,需要执行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表,由各岗位人员进行盘面摆放,各个操作步骤要按顺序进行,同时项目经理要按照完成情况在操作表中进行标记,方便教师随时检查。

4.核对操作过程,完成项目收尾,收尾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盘面现金合计和点评。首先,项目经理组织成员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然后,按照财务要求填写相关单据,分别是各种材料和机械的结算单、工资支付单等。通过盘面的摆放结果,与操作表进行对照,基本可以看出哪个组的业绩较好。教师依据实验结果进行点评,成功的经验要继续保持,不足的地方可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原因,再和教师一起沟通。最后,总结实验过程,使学生对项目管理知识有系统的认识。

二、项目管理沙盘教学方案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知识

在沙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核心;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发问并支持多样性的回答,启发不同的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小组学生的疑问,可以让各小组项目经理进行解答,因为学生探索答案的思维过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发现,在以前的课堂中,教师虽然按照教材顺序把知识灌输给他们,看似内容都讲完了,实际上掌握程度并不高。而在沙盘模拟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互动,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明显提高。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沙盘模拟教学过程中,由于具有风险机制,各小组都会面临不同的选择,组内各个成员也分别负责不同的岗位任务,这就需要项目经理协调小组内的关系,做好决策。笔者发现,有的小组全部是项目经理自己在忙碌,而没有调动其他岗位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小组中项目经理选定的财务经理对数字缺乏敏感度,尽管其他成员盘面摆放是正确的,但月底的现金盘点却出现了问题;有的小组中的项目经理能够根据各个成员的特点进行分工,整个执行过程有条不紊。教师通过沙盘教学,及时向学生说明沟通与协作技能对将来工作的重要性,而这样的教学效果在传统课堂中不可能直观地感受到。

(三)有助于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大学月末总结范文6

[关键词]物流管理;跨专业实训;组织;满意度

1引言

随着国家对本科院校的层次划分,每一层次的本科院校都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应用型技术大学侧重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北部湾大学属于应用型技术大学层次,因此实践的开展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就业专业相关度不高并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相对匮乏,而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使主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在校生难以融入社会,较难适应工作岗位,难以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研究及投入显得迫切和必要。

2物流管理专业跨专业实训的组织和实施

2.1跨专业实训的软件平台选用。北部湾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采用VBSE平台进行跨专业实训。VBSE平台是以制造业为中心联系上下游的供应商和销售商,以及银行、工商、会计师事务所和服务行业的参与形成的模拟组织系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平台将实验室装修效果设计为公司营商环境,营造“工作”氛围,形成了公司商业仿真环境。公司环境企业成立之初到固定经营甚至到自营阶段,让学生跑“招聘”、跑“银行”、跑“工商”,从这一系列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模拟的工作真实环境。学生通过在虚拟商业社区中进行岗位设置仿真,虚拟商业社区中有不同部门和不同组织,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组建团队,然后进行初始会计、日常业务处理和月末结算的全过程模拟。VBSE课程实训是对业务流程进行仿真,实训的内容是公司运营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工作。工作任务由教师负责推送,学生根据所处部门及自身工作岗位完成推送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逐步了解、熟悉岗位业务,熟悉现代企业组织中的管理环境,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2跨专业实训的模拟运营内容。VBSE模拟的是制造企业的整个运营。虚拟商业社区中设置了若干家制造企业,每个制造企业包括企业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采购部门、仓储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7个部门,一共设置了18个岗位。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了解和完成自己的业务内容,同时还需要沟通和协调业务相关的其他岗位及其机构银行、税务、工商等工作。实训过程中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及组织协调能力。

2.3跨专业实训的组织安排。VBSE综合仿真实训时间一共安排5天,每天8学时,总共40学时。设置了一个工贸企业、一个制造业、一个经销商和一个物流公司,同时设置有银行、税务、服务公司等岗位,根据学生人数划分组建立企业,进行具体实训。第一天进行实训动员包括团队组建、CEO竞选、岗位分工;第二天指导学生熟悉软件操作、实训教师对业务处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介绍单据如何填写,完成初始化数据;第三天至第五天上午,实训经营,推送日常业务,分月初、月末两大块任务;第五天下午,实训报告及成果评比,学生通过制作PPT或实训视频成果汇报,根据考核方案评定优秀团队和优秀员工。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了解并熟悉企业岗位及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真实地感受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3物流管理专业跨专业实训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文章对北部湾大学VBSE跨专业实训设计了包含有18个问题的问卷,主要从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形式、教学效果四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形成了跨专业实训评价体系。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往届参与实训的学生,共收取83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3.1跨专业实训涉及课堂所学知识点但应用效果还有待加强。实训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应用,跨专业实训很好地结合了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在调查中发现79.52%的学生认为跨专业实训中涉及课堂所学知识点。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该平台实训涉及了采购管理的提前期和决策问题、仓储管理的库存控制分析问题及运输与配送等物流专业核心知识问题。但对于实训是否可以很好地应用知识点时发现只有24.1%认为非常好,较好和一般分别为40.96%和34.94%。主要原因在于实训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应用和思考设计不够

3.2跨专业实训对学生素质能力的锻炼仍有待提高。从非常满意的层次来看,学生的沟通、组织、协调、领导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的比例不高,各项相差不大,仅有20%~30%。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非常满意比例稍微高一些,超过了30%为32.53%。从较满意的层次看,协调能力表现最好,超过一半(55.42%)的学生认为跨专业实训可以较好地锻炼协调能力,而领导能力的锻炼最弱,仅有37.35%。从不满意的层次来看,领导能力也占了最大比例,有8.43%的学生认为跨专业实训并没有锻炼到领导能力。如图3所示: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岗位的工作分配不平衡,有些岗位工作较多,有些岗位工作较少。由于岗位工作设置问题,领导岗位人员只负责进行决策,涉及的人员较少,因此领导能力锻炼的体现较弱。而沟通和协调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中,因此得到的锻炼最多。物流管理岗位中的采购、仓储、运输和配送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才能组织完成好相应的工作。

3.3跨专业实训组织时间和组织形式不够合理。同样的实训内容,组织时间和组织形式不同也会影响实训效果。在调查中,89.16%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组织方式的不同安排改善软件使用效果。跨专业实训组织的安排是分批分时间段进行。由于人数众多,所以分批进行,每批学生集中连续五天进行实训,直到完成实训任务。这样的时间安排会让学生和老师都觉得非常疲惫,也很容易让学生认为实训的目标就是快速完成任务,而没有过多地关注过程能力的锻炼,缺乏过程考核评价,效果不理想。时间充足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决策,不同的组织安排会带来不同的实训效果。

3.4跨专业实训具有一定的知识应用灵活性。实训软件只有具有一定的知识应用灵活性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调查发现,96.39%的学生认为VBSE综合仿真实训可以根据不同的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VBSE综合仿真实训不只是按部就班的简单操作,因此要充分利用软件的优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决策和管理,从而真正地提高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

4物流管理专业跨专业实训的改进措施

4.1教师加强课堂知识点的渗透和应用。跨专业实训中,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起了很大的作用,物流专业老师应在实训的相关环节尽可能地分解课堂涉及的知识点,对采购管理部门可以对采购提前期、经济批量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对仓储管理部门可以对盘点方式、库存控制、安全库存知识点进行讲解,对运输与配送部门可以对运输线路最短路等知识点进行讲解,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应用,让学生能够在实训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及更好地进行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2教师应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引导和锻炼。除了知识点的应用,教师应关注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跨专业实训是一个系统的综合能力提升过程,融合了沟通、组织、协调、领导、思考等素质能力锻炼。素质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未来就业、人生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训的各个环节对这些能力的锻炼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对于领导岗位,要充分发挥领导能力锻炼作用;对于职能部门岗位,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加强沟通协调能力的锻炼,包括采购部门、仓储部门和生产部门的沟通衔接,生产部门和配送部门、销售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在沟通、组织、协调、领导过程中引入技巧讲解、使用方法,促使素质能力得到较好锻炼。

4.3合理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训时间。组织和安排实训需要考虑学生及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训,有序地推进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平台的知识应用灵活性,在各个环节中适当地引入过程考核和评价,促使学生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4.4提升实训的知识应用灵活性建立评价体系。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实训的每个环节、每个推进任务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并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变换思路,做出不同选择和判断,通过各种尝试真实体会不同选择带来的后果,激活学生对实训平台的知识应用灵活性,促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实训效果评价体系,有效评价学生实践能力表现。

5结论

总的来说,北部湾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采用VBSE平台进行跨专业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进行专业实践能力锻炼的一个有效形式,满意度较好,但在组织、安排和引导方面仍有一些不足,在以后的实践中可以加强组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注重教师的引导和知识融入作用,并建立良好的实训效果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训任务及表现进行合理评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更好锻炼。

参考文献:

[1]铁晓华.经管类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探究[J].财富时代,2019(11):95-96.

[2]黄彬.关于独立学院VBSE平台下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1):169.

[3]常存芳.浅议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建立及发展———以唐山某职业院校为例[J].财富时代,2019(10):121.

[4]李凌焘.应用型高校经管类跨专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62,64.

大学月末总结范文7

关键词:目标管理;院级护理质控组;效果

目标管理即成果管理,主要是通过组织员工一起参与到可行的、具体且可根据客观衡量出效果的目标制定中,并在完成目标制定期间进行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实现目标[1]。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呈动态发展趋势,而目标管理的施行,不仅有效完善了护理质控的体系,而且还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终实现护理管理的目标[2]。本文主要分析本院目标管理用于院级护理质控组中的临床效果,并将结果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

院现有床位800张,护理单元共27个,在岗护理人员共465人。护理部门依据质量管理的要素共建立九大质控组,具体为:优质护理、危重护理、急救管理、护理文书、护理技能、教学培训、门诊护理、特殊单元、护理管理等;每组均设有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4~5名护理组员。

1.2管理方法

实施目标管理前,护理部门均是每年年初时开展质控组长会议,并将职责进行明确分工,拟定评定表,并在年末进行统一考核。各个质控组成员则根据会议计划进行质控检查;一旦发现质控问题,则应上报给护理部门,再由护理部门组织质控组进行工作汇报和学习等。实施目标管理后,由护理部门根据国家卫计委、本院重点工作以及医院实施细则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和质控组组长,分析、回顾往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并围绕“以患者为中心”拟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目标化护理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方案,具体如下。(1)实施目标管理期间,护理部门应要求各个质控组的组长总结、梳理往年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详细书写活动的记录(包括:检查的时间、内容、人员以及检查的结果、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以帮助后期质控审核和检查。(2)护理部门应于每月月初对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调研和了解,进而判断各组质控方案是否正确、有无与标准统一;对于出现偏差的部门,护理部应及时指出并进行现场的示范和指导,最终提升质控的质量和水平。在每月月末,由护理部组织各组组长进行本月的追踪和评价,对于整改不当或有困难的科室,应及时给予其护理质控的会诊,进而促进科室质控水平的提升。(3)每年的年终,由各个质控组的组长向护理部门进行全年工作的汇报,并接受医院安全委员会和全院护理组长的监督和评价;而参评的人员则应根据年初制定的考评标准对各质控组进行考核。

1.3评定指标

统计和评定改进前、后九个质控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使用到的软件版本为SPSS19.9,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改进后质控护理的质量评分(98.63±1.54)分、(97.38±2.41)分、(97.46±2.59)分、(96.77±2.18)分、(96.08±2.07)分、(97.86±1.48)分、(95.82±2.47)分、(96.38±2.51)分、(97.89±2.54)分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有利于提升质控组组员的综合素养

WHO指出,护理质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科学、系统地利用医务人员潜能,并综合安排医用设备、人员、环境等来达到提升患者健康水平的目的;而护理质控组是由各科的护士长、护理人员组合而成的,为进一步完成质控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每位组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并参与到各质量管理的培训和实践中,方能更好地完成质控管理任务[3-4]。加之,各质控组的组员不仅是控制者,同时也是受控者,这就要求组员除了需要认真完成自己科室质量管理的工作以外,还要参与到质控活动之中,进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而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组员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质控组员管理的能力,最终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养[5]。

3.2能够进一步提升医院护理的质量

在医院护理质控组中开展目标管理,不仅能够将各个质控组成员和护理部成员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还能够将护理质控的总目标化小并分给各个质控小组,最后再通过考核的方式来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的提升,具体体现在。(1)护理部可协同护理质控组一起寻找出影响护理安全和质量的问题,并参与到质量评分标准的制定和创新中;再在经医院OA系统向全员医护人员进行质控指导和宣传,最终提升医院医务人员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提升质量控制的效果。(2)护理部还可协同护理质控组深入调研质控管理现状,并建立相应的质控小组会诊制,从而对质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疑问拟定科学的解决方案,提升病区护理质控质量。本次研究中,实施目标管理后的质控护理的质量评分、管理创新、流程再造、护理投诉以及护理纠纷等与改进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接近吕秀荣等研究的结果;由此证实,在医院护理质控组中开展目标管理,能够降低护理投诉及纠纷的发生几率,进而提升护理的质量。综上所述,院级护理质控组中开展目标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养,进而提高护理质控的质量,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董运芳,李昊儒,闫晓丽,等.护理质量指标介导的精准质控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9):2550-2553.

[2]崔瑛,郭玲,郝凯军,等.科室护理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6):458-465.

[3]张艳秋,李永超,赵峰,等.目标管理路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7,15(9):1099-1101.

[4]肖瑾,刘影,曹菲,等.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3):2170-2172.

[5]马丽芸,马海燕,张桂秋,等.目标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4):1979-1983.

大学月末总结范文8

PDCA循环是应用于项目管理领域的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1930年由美国的休哈特(Shewhart)博士提出,后经戴明(Deming)博士推广应用,因此又称“戴明环”。其工作过程依次为P(plan)———D(do)———C(check)———A(act),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分别包括一定的步骤要求。计划阶段,要分析情况、找出重点、拟定计划;执行阶段,要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检查阶段,可以采用检查、评估、打分等方式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处理阶段,要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同时遗留的问题会自动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这四个阶段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封闭系统,一个循环结束后便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从而实现管理的有效提高。PDCA循环具有如下的主要特点。

1目标导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必须基于明确的目标,无目标就无计划。有了前期的计划,后面的执行、检查及处理才有意义。“戴明十四条”中的首条就明确指出长期目标的极端重要性,诠释了目标导向和计划的意义。

2聚焦不足

问题意识是PDCA循环的关键,如果不能在循环中聚焦不足,就不能及时找出运行及计划执行中的偏差,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加以修正、改进和提高,一次循环就成了“空转”,PDCA就失去了运行意义。查找不足需要“检查工作标准有效性的程序”,这样的查找才能有据可依,才能真正到位。

3着眼改进

PDCA循环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螺旋式地上升。在每一轮的循环中,最具成功意义的环节在于最后的处理(Action)环节。通过对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的有效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将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这样一来,每一循环都在长期目标引领下,有新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解决了一些问题,获得了新的进步。

二、根据PDCA循环构建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PDCA循环的目标导向、聚焦不足、着眼改进等质量改进的特点高度地切合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率与效果的需求,完全有可能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

1计划阶段

计划的前提是要有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电算化会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理解电算系统结构的设计、运行原理,能够掌握常用财务软件基本的操作,具备一定的电算环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划阶段,要根据教学目标,明确电算化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块,通常包括,电算化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与ERP的关系;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规划、分析与设计原理;电算化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账务系统的初始化;凭证管理;出纳管理;报表处理与分析;项目核算与管理;账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传递;销售与收款系统的流程分析、结构设计、初始设置、业务处理;采购与付款系统的流程分析、结构设计、初始设置、业务处理;存货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初始设置、日常核算;电算系统的选择、实施、日常维护和管理;电算化系统的审计。

2执行阶段

电算化会计教学的执行有两种选择。一是单人全程综合模拟,二是小组分角色的综合模拟。单人全程综合模拟,是由一个人承担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建账、初始化、日常各种业务处理及报表编制与分析的全部过程,其优点是熟悉整个账务流程与数据之间的关联,其缺点是无法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的概念。小组分角色的综合模拟,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进行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的权限及职责,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在执行阶段,结合业务模式,设计好一整套初始数据和各项经济业务至关重要。

3检查阶段

检查是对执行工作的评价。如果采用单人全程综合模拟方式,要在整个流程中设置检查的环节和时间点,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如果采用小组分角色的综合模拟方式,可以先进行组内的自我评价,再进行组外的测评。

4处理阶段

在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有效的纠错,能够培养学生在电算环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个例子。假定企业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结转已售产品的成本,购销存核算模块、总账模块都已启用,检查表明,核算模块结转已售产品成本的记账凭证上的金额错误。发现错误以后,需要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企业采用的是加权平均成本,加权平均成本的计算取决于期初数据及本期入库数据,如果期初数据录入出错,那就需要调整期初数据,重新进行初始化工作,如果本期入库数据不正确,那就需要修改入库单。如果平均成本没有发现错误,那么已售产品成本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售出数量有误,这就需要修改销售发票、出库单了。如果发现已售产品成本错误的原因在于采购入库单有误,而且这张入库单已与采购发票进行过采购结算,并已审核记账,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核算系统删除凭证,然后恢复月末处理,接着取消正常单据记账,然后在库存系统取消采购入库单审核,再在采购系统取消采购结算,最后修改采购入库单。一旦找到并修正了错误的源头,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正常的后续操作,即根据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审核、正常单据记账、月末处理(即计算售出产品成本)、购销单据制单。

三、应用PDCA循环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PDCA循环四个环节中分别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1计划阶段

在计划阶段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目标不明确。由于电算化会计使用了信息技术,需不需要讲授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开发工具是许多电算化教学中要面临的选择。笔者认为,对于普通的财会专业学生,即,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过程有助于理解计算机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和系统以后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有必要进行讲解,但是不需要过于深入地讲解。在计划阶段可能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灵活性不强。对于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生,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加或减少部分模块。比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增加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生产管理等模块内容。再比如,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简化初始化模块。

2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电算化会计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处理的业务会同时涉及多个模块,许多内容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在执行阶段,如果采用单人全程综合模拟方式,不能就事论事,要充分考虑业务间的交叉影响,需要在不同模块间进行切换,如果模拟的内容太过简单,达不到预定的综合效果;如果模拟的内容太过复杂,操作起来会迷失方向。

3检查阶段

在检查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时效性不强。由于电算化会计课程中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紧密关联,一旦某个模块出错,要么无法进行后续的处理,要么错误会传递到其他相关模块,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修复前期错误,甚至推倒重来。比如,在期末进行自动转账的操作,一旦出错会产生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错误。

4处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