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放教育范例

大学开放教育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1

开放性实验教学作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出发,简述了开放性实验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对其开展模式、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实践教学;创新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已经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旋律,为应对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战略规划。大学生作为牵引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创造力水平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1]。与之相应的是,近年来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如在教学形式上,多媒体的引入大大地增强了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同时还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在教学内容上,教育实习、业余科研、基础实验以及开放性实验等实践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与重视。研究表明[2],建立在课程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实践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还能充分地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开放性实验作为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开发具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作用及其不足

与理论教学相契合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目前,以班级为单位的传统实验教学仍然是高校实验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4],可见其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传统实验教学能将基本实验技能较大范围地传授给学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实验教学大多是课程理论教学的补充与丰富,涉及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都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尽管如此,传统实验教学也存在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统一的教学内容与一致的传授模式限制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不利于因材施教;明显可预见性或验证性的实验结果,不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造性思维;固定且已知的实验内容与操作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设计并开展实验的能力。因此,发展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开放性实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许多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改革。其中,开放性实验教学作为一种较新的尝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前沿知识、以及挖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错的效果,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纳和推广。相比传统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开放性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实验时间,这有利于学生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同时保障了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其可行性分析,并方便学生在合适的课余时间段完成相应的实验。其次,开放的实验空间及仪器设备为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材料制备、表征测试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另外,由于开放性实验的内容具有灵活可变性,因此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以及不同追求目标的各类学生群体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实验体系。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下,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和执行自己的实验方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自主积极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科学开展与组织开放性实验

(一)针对性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开放性实验面向的学生群体往往较宽,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对实验的操控能力等不尽相同。因此,在开放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太深入,且实验基本技能相对较薄弱。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以较简单的实验内容为切入点,逐步提高学生的信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制定实验方案时,可在一些课程实验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在面向高年级学生时,则应锻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提供实验选题时,指导教师应综合考虑选题的可研究性,并建议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具有一定体系的实验项目,在培养他们团队意识的同时,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对理论基础较扎实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又较强的学生,指导教师甚至可以将一部分科研课题用于他们的开放性实验研究,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和感受到科研的乐趣,同时系统地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素养,最大可能地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对这部分学生,可让其先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然后让他们尝试着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方案的修正。

(二)引导性开展实验工作

与传统的课程实验教学不同的是,开放性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实验开展模式以及时间安排等多方面都具有相当灵活的特点。因此,课程实验中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操作的机械式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开放性实验教学。但考虑到大学生在独立开展具有一定研究性的实验时普遍存在能力偏弱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工作,以保证开放性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需注意的是,开放性实验的主体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培养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多积极参与到实验的开展过程中。可见,教师在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宜过多或过少地干预学生实验。其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实验可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切实参与到整个实验的各个环节当中。这种教师引导式的实验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认真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这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

基于开放性实验在诸多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此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和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但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如时间的开放显著地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实验室场地和仪器设备的开放又增大了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另外,学校和院系在开放性实验经费投入方面往往不足,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方向的发展。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对保证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对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可推行“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即组建实验团队的时候有意识地在高年级队伍中插入合适比例的低年级学生。这不仅有效地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领导能力,还通过这种循环避免了教师年复一年的带新工作。其次,针对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可聘任一部分长期从事开放性实验工作的学生进行兼职管理,从而减少往往因教师紧缺而造成的困局,并能有效地提高空余时间的利用率;另外,对实验仪器设备可建立个人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仪器设备的损坏和遗失。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发现,这些方法对开放性实验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结束语

开放性实验作为传统课程实验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优势。科学合理地开展与组织实验是保证开放性实验教学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而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是保证开放性实验项目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者:陈飞台 黎靖 单位: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丁英平,胡新颜,张登超,等.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87-188.

[2] 邹云玲,李酽.材料化学科研实践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探索[J].大学教育,2013,(16):94-95.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2

1、中国老龄化的社会问题,要求老年教育快速发展

国家老龄委统计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2013年就达2.02亿,且未来20年将以年均1000万的数字增长,到2050年将达4.38亿,占实时国家人口的1/3,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总量。如此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对教育尤其是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提出迫切的要求,保障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关乎社会大局稳定,也是提升老年群体思想文化素质,丰富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快速发展老年教育,让老年人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是缓解老龄化问题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2、市场需求的巨大缺口,要求老年教育模式多样

目前我国开展的老年教育以各级政府主办的老年大学为主,受到场地、人员、经费、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很多地方老年学校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老年人的求学需求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各类老年学校49289所,在校人数587万,校均人数为119人,老年人入学率为2.91%,远低于世界同类国家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因此,继续实行依托政府办学的形式,已不能满足我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应尽快采用政府主导和扶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远程教育并存的多样化老年教育模式。

3、国家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为了更好的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将老年教育事业提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如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作用”办好老年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并要求政府要加大对老年教育投入;中组部等16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推进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健康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办好老年教育机构”等。

4、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契合老年教育办学思路

开放大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拥有功能强大、开放灵活的网络学习平台,汇集海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打破教育在时间、空间和对象上的限制,受教育着不分年龄、基础、职业,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力求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追求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为办学目标,被誉为“办在家门口的大学”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国家开展老年教育的办学思路深度契合,与实现老年教育发展目标高度一致。

5、开放大学的体系优势,为发展老年教育提供便利

开放大学系统拥有部级总部1所、省级分部44所、地市级学院1103所、县级学习中心1853所和3000多个教学点,四级办学模式有6000多个办学实体,近40年的办学积累形成了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扁平化的运营机制、完善的技术设施、优良的教学支持服务,能够很好地将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直接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延伸,拥有12万人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人员队伍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的畅通高效,能够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6、多年办学经验和丰富资源,为办好老年教育奠定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开放大学系统有近1/3的办学实体从事老年教育工作多年,如:上海电大1995年就开办“空中老年大学“;北京老年电视大学1997年成立,并由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何鲁丽担任名誉校长;浙江老年大学1998年成立;江苏老年大学1999年成立,并曾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荣誉称号;天津、云南、福建等多个省、市电大都开展了老年电大教育,系统内积累了丰富的老年教育办学经验和大量的资源,为开放大学办好老年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国家开放大学办好老年教育的挑战与不足

1、体系部分实体办学认识不到位

开放大学体系内虽然有部分办学实体多年来一直从事老年教育工作,但仍有多数机构尤其是基层或欠发达地区未曾涉及,或者说是开展老年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当然这里有政策、经费、办学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制约,更多原因则是对国家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对老年教育给开放大学带来的发展机遇认识不到位,对转型后的开放大学的办学目标、社会使命和办学任务认识不到位。

2、政策支持和经费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需求缺口较大,开放大学想把老年教育办出成效,就必须在项目实施初期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当下部分地方政府对开展老年开放教育的认识不够,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的难度较大,这需要开放大学系统统一认识、形成合力、上下联动、加大宣传和公关力度,转变政府和责任部门认识,发挥体系优势和协同建设单位作用,形成社会共识,争取经费支持,推动老年开放大学事业发展。

3、老年教育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国家对老龄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寻求解决老龄问题和老年教育的出路和方法,市场对老年教育的反映也越来越积极和主动,很多机构正谋划开办老年教育,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涉入老年教育。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政府创办的老年大学正积极推动老年网上学习,一些社会机构也在开办网上老年大学,搭建学习平台,开设老年网络学习课堂,一些高校和社区教育机构专设老年远程教育栏目,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会有更多的办学实体、机构和组织加入老年远程教育领域。

4、尽快出台老年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开放大学承办老年开放教育项目的设计论证,以及最终实现挂牌,经历了一段严格的审批程序,后续需要尽快出台老年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开放大学这个庞大的系统,如果没有一个详细的项目推进和建设方案,很难指导基层办学实践,很难保证老年开放大学项目的整体有序推进,做好建设方案,还有利于避免系统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促进系统整体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5、办好老年开放大学的几个细节问题

研究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以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为标准,合理设置老年教育课程,以满足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的行为需求为目标,开设如卫生保健、文化娱乐、家庭生活、情趣培养、技能培养等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不仅通过网络开展教学,还要开展一系列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群体活动,实现老年人的互联互通;加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了解老人、关爱老人,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教学和管理队伍,也是实现老年开放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国家开放大学办好老年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争取政策支持和经费扶持

充分认识办好老年教育对开放大学事业发展的意义,认清体系开办老年教育的困难和不足,明确开办老年教育是开放大学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要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的争取各级党政机关的认同和重视,完善政策和资金保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开大(电大)承办、经费补贴、少量收费等方式办好老年开放教育。认识到老年开放大学起步较晚,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不高,以国家倡导成立老年开放大学和开放大学系统整体转型为契机加大宣传,让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和老年群体了解老年开放大学,认同老年开放教育,喜爱甚至依赖老年开放大学,积极引导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宣传开放大学办好老年教育的优势、特色和成果,不断改革和创新,适应老年开放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2、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同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系统积累的网络办学优势,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搭建功能完备、特色突出、使用方便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等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大基层教学点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上学习体验中心,丰富老年空中课堂内涵,打破地域、观念和利益壁垒,共建共享系统课程资源,分工合作积极开发老年人喜爱的特色精品课程,扶持基层老年学习场所建设,发挥体系办学优势,形成系统合力,共同推进开放大学老年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建立完备的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结合系统特点,明确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以及学习点在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详细设计体系平台服务功能、各级服务责任、岗位服务内容、服务手段选择和服务保障措施等,建立专业化老年教育服务人才队伍,增强老年开放教育事业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完备的老年开放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4、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活动

老年开放大学除了要注重“线上”学习设计,“线下”活动开展也非常重要和必要,要通过精心组织设计,结合志愿服务等方式,广泛开展针对老年人的群体活动,丰富和满足老年人的个好和需求,消除老年的寂寞和孤独感;通过举办开放大讲堂、养生保健等专题活动或讲座,充实老年人的生活内涵,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通过组织健身旅游、才艺展示、文化交流、智趣比赛、公益服务等活动消除老年人的寂寞感、失落感和欠缺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社会作用,提升他们的社会认可度、激发他们乐观生活的积极性、增强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

四、结语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3

当前,我国大多数广播电视大学正处在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阶段。通过这一跨越式的转型,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升级教学平台,为社区居民接受终生教育提供便利,实现开放大学的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互动。因此,将开放大学在组织系统、技术、资源、管理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付诸于实践中去参与社区教育,必将推动社区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优势

开放大学是在原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大学,它的办学宗旨就是大力推进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通过自由灵活的办学模式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目标。社区教育的建立是为了提高社区全体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整合利用各类可利用的优质教育资源,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其对象是社区居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社区管理、社区建设、和谐社区的构建、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等展开。开放大学的建设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平台和师资队伍保障,社区教育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借助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实现自身的升级发展。

一、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目前,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要想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社区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社区教育就是以社区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使劳动者在接受培训的同时提高自身技能,掌握新知识。社区教育为全民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素质基础。社区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开放大学是在原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升级转型成立的新型教育体。它主要借助信息技术,集聚优势的学习资源,为各层次人群提供便捷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它的目标也是为一切想学习的人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群众,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远程在线学习。因此,社区教育与开放大学的教育目标都是为普通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继续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目标都是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

(二)开放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开放大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开放大学的教育对象已不仅仅是成人,而是以成人为主体的复合人群。开放大学当前的定位应该是通过远程开放教育为全体公民提供素质培训、技能提升的平台。它应该是一个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集合体、教育功能与服务功能并行发展的教育机构。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开放大学应该重视与社区教育的合作。通过与社区教育合作,推进全民教育的开展,将是开放大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往的传统电大教育重视学历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些许的成绩,在人才培训方面,曾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教育政策的调整,电大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师资力量严重短缺、经费投入不足、硬件建设落后、生源紧张等,这也影响了电大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有效缓解危机的同时,必须将社区教育引入远程教育中,使学校与社区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当地居民,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三)开放大学具有参与扶持社区教育的职责

开放大学是伴随社会发展在原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转型发展而来的,这是国家战略调整的需要。之所以这样调整,也是为了赋予开放大学更多的使命与责任。其一,发挥其补充高等教育的作用,承担起专科、本科的学历后教育,结合社会需求开展技能型应用型学历教育。其二,依托省、市、县、乡、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及教学网点等开展社区教育,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应用技能服务,以此响应国家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其三,职业技术培训,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战略已经赋予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的功能和职责。从学习的对象来看,开放大学的内容、形式均符合社区教育的要求。它由于自身的特点,没有学习时间的限制,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传送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服务基层居民的工作、生活学习,进而有效弥补其它形式教育的先天不足。

二、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组织系统优势

开放大学拥有一个从中央到省、市、县统一的组织系统,也正是这一突出优势,保证了电大持续发展到今天。各个层级的办学机构互不干涉,协调发展,分级合作。电大系统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的过程,最后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全方位、全覆盖发展,教学组织丰富的远程教育系统。电大系统是第一个覆盖城乡的教育系统,这一完善的组织系统,有利于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避免系统组织的重复性建设。

(二)技术优势

开放大学在原有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转型发展而成,原有的电大系统在开展远程教育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充分利用了国家先进的地球卫星技术、数字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平台,已经构建起一套成熟稳定的集数字技术、远程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的教学系统。该系统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教学软件、教学资源保证了远程教育的领先优势。这些优势为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居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能够将最集中、最实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先进技术传送到各个角落,便于社区居民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自由地学习、交流。

(三)资源优势

开放大学在历史的积淀中集聚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例如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国内教育、国外教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等。从国家开放大学到地方电大已经建立起文、法、经济、工、农、医学、教育、历史、哲学、军事等学科门类齐全的专业。每个专业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每门课程在有文字教材的同时,还配试听教材、音视频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等。此外,开放大学还有集聚全国的共享资源库。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各类人群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服务。

(四)管理优势

开放大学在历史悠久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央、地方、市县的办学实体中,一直实行统一管理、分散办学的模式,从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组织实施、学生的教学服务到专业的设置、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国家开放大学统一管理保证了办学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地方开放大学的独立办学又保证了办学的灵活性,使之更好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衔接,更好地发挥地方办学特色及优势,更充分地服务地方居民需求。可以说,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已经经历了社会的考验和磨练,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使其更顺畅地与社区教育融入到一起,用自身的管理优势弥补社区教育的欠缺。

(五)经验优势

开放大学在由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的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先进教学模式和先进教学经验。原广播电视大学一直坚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念,按照民众的教育需求开展多样化、便捷化、时代化的培训。在办学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大学与社会、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多元主体进行了深度地合作,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推动广播电视大学与时代同步发展,并顺利转型成开放大学,提高了电大的办学层次及办学信息化水平。所以,当前的开放大学具有经验的优势去深度参与社区教育。

总之,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具有历史积淀的多重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将直接推动社区教育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现代化的教育服务,进而推动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韩冰 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丽霞.世界若干开放大学的共性特征以及基本经验[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31-32.

[2]韦盛奇,乔兴媚.广播电视大学推进社区教育的路径探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45-46.

[3]张荣艳,高彬.长春市居民社区教育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12,(1):21-23.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4

关键词:远程;开放大学;社区教育

从本质上分析,开放大学教育是面向社会所有公众的,为社会公众创造了公平教育环境,而且为社会成员带来了丰富的教学模式,推动了终身教育机制的建设。同时,开放大学蕴含着社会化终身教育理念,应依托于社会进行办学,以终身教育作为根本性目标实行教学。为能深化开放大学服务于社会大众的作用,进一步拓展教育受众群体宽度,在新时代教育创新环境下,要深挖其超强的承载力、宽阔的受众面、多样的教学方式等各大优势,积极构建“去围墙式”的开放大学,重视实行社区教育,优化与融合社区各项教育资源,全力打造终身式学习,从而实现全面素养、能力的综合性发展,也为实现文明和谐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

一、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必要性分析

(一)两者教育理念趋于相同

在教育生成的初期,教育工作者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理念,而且至今仍然是教育活动所重视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开放大学的办学宗旨是让每一位社会大众能享受教育发展形成的硕果,经过各项教育资源的融合与优化,为社会大众创造公平教育机会。在新时代下,开放大学应积极发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尤其要重视非学历继续教育,借助各个地区的办学网络,同时和地方政府、社区等展开密切合作,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组建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活动,此外也可借助社会组织力量,构建社会型教育培训机构,从而为大众不同教育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以满足学习需求,尤其是特殊群体,将开放大学打造成百姓触手可及的大学,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全民化、大众化。对此,以大众化、全民化为前提兴办开放大学,针对所有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构建多样的教育模式,为群众学习提供多种选择。从社区教育角度分析,其教育对象是社区所有成员,学习活动以成人教育、就业能力培养为主体,活动,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素养,以及生活幸福指数提升的目标。同时,社区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构建教育、管理与服务三位一体式的多功能平台,积极发展各类教育,摸索学校、社会以及家庭教育之间的深度结合,构建社区教育综合式发展新方式,追求社会文化素养的总体提高。由此,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基本目标、教育理念趋于相同,是以社会大众享受公平化、大众化、多样化学习为目的,从而打造教育型社会。

(二)开展社区教育是开放大学的基本职责与发展诉求

开放大学是为成人教育所服务的,侧重于继续教育,而且获取的教育成果基本体现在成人教育方面。新时代下,社会大众关于学习的需求直线增多,使得开放大学教育背后的问题渐渐暴露出来,例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生源持续递减等,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由此就要扩大教育受众范围,制定多样性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入、应用科学技术,如综合使用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等新生代技术,开创终身制学习机制,切实提高远程教育成果,强化市场核心竞争力。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可以拓展生源的现有范围,而且开放式教育更深入的面向社会,这也是新时代开放大学实现转型的重大举措。此外,国家教育政策的更新与调整,开放大学被赋予了新使命与新责任。为能肩负起教育重任,需要加大完成学历之后的继续教育力度,准确把握教育实际诉求,科学优化教育各项资源的具体供给,侧重于职业技术、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与此同时,根据社区大众教育需求兴建教学网点,以大众教育实际要求作为起步点,通过多样、多元的教学方式,帮助社区大众培养技能、文化以及素养等,肩负起建设文明、和谐、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责任。

二、开放大学落实社区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教育的“开放+便捷”网络平台

从本质上分析,开放大学的重要优势即“开放性”。关于学生,其学历、背景与年龄不作具体要求,同时教学地点、时间、方式方法也不作要求,可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最重要的是经过深入的创新,开放大学蕴含的开放性元素不管是在教学模式、方法、内容等,或者是教育理念、机制等不同方面有着鲜明性呈现,而且还在进一步延伸,新增了纵深性、服务性以及多元性。从社区教育角度分析,教育对象群体十分庞杂,实际诉求也变得多样,为能提供综合式教育服务,以满足不同背景、认知层面、年龄结构的大众教育诉求,毫无疑问开放大学实行的远程开放教育是最佳抉择,其开放性在根本上就是在吸收社区大众学员时,可以结合学员基本状况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科学配置,从而满足不同学员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诉求。

(二)区域性建设的环境

开放大学在区域性建设方面主要依靠全国覆盖的办学网络系统,是由中央、省、市、县、区等各级网络教学机构组成。而且开放大学是最早走入城乡的远程教育系统,为社会大众打造了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由于开放大学在区域性建设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基于不同地域下的开放大学,都融入了地域性教育特色,可以结合地方文化的差异性、资金、教学能力等要素实行理性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网络系统在城乡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正朝向农村、偏远地区发展,完善的建设方式能使开放大学伸向基层。基于此,社区要以此种布局方式作为依托,促进社区与开放大学在软件、硬件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将各类教育资源积极的向社区大众推广,从而建立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社区教育机制。

(三)多元化教育资源

开放大学的基本依托是远程开放教育,是面向社会、服务于所有公众的综合性大学,办学的宗旨是为社会公众创造更有效、更便捷、更公平的学习模式,是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服务系统,可以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培育新时代综合型人才。为能落实与贯彻公平教育,肩负起提升全民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技术能力的重大责任,就需要建立“去围墙式”的开放大学,融入社会,追求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同时倾向于服务式教学发展,推进学院教学朝向社会教育的稳定过渡。由此开放大学就被赋予了接地气的教育理念,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行,特别是非学历教学倾向于需求导向,借助网络资源共享优势,与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等进行深度合作,构建多元化教育机制,由此满足社会群体对学习的不同需求,而且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与社区学习基本诉求恰好相符。目前,开放大学不仅能开展学术教育、继续教育,还能为社会大众创造专业培训、技术技能等有关服务类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成员学习种类与选择,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知识技能,从而使其生活幸福指数直线递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四)先进网络技术服务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渗透至各个领域,深深的影响着大众的工作、生活,尤其是对教育的影响。开放大学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是息息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完善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可以帮助实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成果测评等各项基本性操作,而且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等要素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的学习、评估,借助“造云、借路、建端”构建平台,从而为社会大众提供网络学习。现代化的技术优势不管是在质量方面,或者是数量方面都显著提升了教育成效,延伸了教育内容,使得学习程序变得简单,可以为社会所有学员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料,摆脱老式社区教育在空间、时间方面的制约,使得社区学员可以进行“自助式”学习,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从而真正达到学其所需、学其所想的目的。

(五)开放教育的办学实践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5

关键词:微课;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优势;现状;问题;思考

微课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在我国微课的概念是由学者胡铁生在2011年率先提出,之后微课日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应用到各类教育范畴当中。作为新兴的课程教学资源,微课因其符合网络时代学习渠道的多元化及学习方式的微型化特征,日益受到远程学习者的青睐,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课在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微课及其特点

关于微课的定义,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焦建利认为微课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设计的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2]黎加厚认为微课应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在10分钟内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微课程。[3]总之,微课就是教学时间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练、便于学习的在线教学视频。微课的出现,适应了当前网络时代移动学习的需要,弥补了传统网络课程的不足,与传统的网络课程相比,微课呈现如下特点。1.微课学习目标单一,学习内容精练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目标较多,学习内容相对冗长,而微课是为了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而进行设计制作的,仅针对1—2个知识点进行剖析讲解,学习目标单一明确,学习内容短小精悍,主题突出。2.微课学习时间短,学习效率高与传统网络课程20—45分钟的时长相比,微课在时间安排上更为紧凑,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习者传授必要的知识,相对于冗长的教学视频,微课有助于减轻学习的压迫感和疲惫感,提高学习效率。3.微课网络传输方便,利用率更高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内容繁复,容量较大,学习者需要固定在电脑面前进行学习;而微课程的视频资源容量较小,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类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网络下载或点播观看,环境要求低,使用便捷,利用率则更高。

二、微课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1.微课符合开放大学远程教学的需要

开放大学的宗旨在于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元化继续教育服务和学习机会[4],在线远程教学是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主要特色,教师与学习者不在一个时空,学习者往往依赖教师和学习资源体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微课高效便捷的学习特点能够极大方便远程学习者有效自主学习,使得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不再是一种理念,真正成为一种便捷的学习体验,契合了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教学需要及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微课依托网络平台,使得身处各地的远程学习者共享一段精彩的知识点讲解过程,能够真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建设和开发适用于开放大学远程教学的微课是非常必要的。

2.微课有利于解决远程学习者的工学矛盾

远程教育学习者多为成人,因为受到工作或家庭等多重因素制约,工学矛盾是最大的学习障碍,学习时间难以固定和保证,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微课对学习环境要求低,适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播放,便于学习者利用上下班途中,饭后睡前等碎片化时间实现远程泛在学习,符合远程学习者的切身需要,有利于解决远程学习者的工学矛盾问题。

3.微课更易满足远程学习者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远程学习者大部分属于在职人员,他们的知识背景、年龄结构不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差异较大,而微课知识内容的微型化、碎片化、情景化的特点,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灵活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满足了成人学习者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适应“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求。

三、微课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开发建设现状

2013年7月3日,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正式启用,旨在搭建微课资源汇聚、共享、学习的公共平台,实现微课的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目前该平台已经上线了23个类别的35261个微课,其中“专题”栏目包括科学、历史等21个类别的专题性质的120个微课;“机构频道”栏目上线的是地方电大或地方开放大学制作的微课,包含沈阳电大795个,江苏开放大学7大类401个,广州市电大9大类398个,浙江电大17大类348个,天津电大11类100个,四川电大33个,海南电大7个。经过几年努力,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已有资源改造、引进外部资源进行加工、新建开发等方式已经建成了涉及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覆盖多学科、多专业的内容广泛、资源丰富的微课平台提供给社会公众免费使用,充分发挥了国家开放大学在创建学习型社会、服务终身教育体系的引领示范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各地开放大学和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响应国家开放大学的号召,通过开展教师微课制作培训、优质微课评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投身微课的开发与建设,推动微课的传播和推广。江苏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制订了微课开发与建设的技术规范,出台了激励教师开发微课资源的政策及经费保障制度;[5]福建开放大学开发的“微课在线”教学平台,应用效果显著。系统内教师制作开发的高质量微课在各种全国性比赛中多次获奖,展示了系统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及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成果。笔者所在的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自2015年启动第一届微课教学大赛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大赛加大了河北电大的课程资源建设力度,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全省电大系统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深化了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四、微课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开发建设中的不足

1.缺乏统一的课程建设标准

“五分钟课程网”上线的微课中不乏制作精美,内容完整,形式生动活泼的优秀作品,但是毋庸讳言,因为缺乏统一的课程建设标准,微课的质量参差不齐。大多微课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知识单向灌输模式,以讲授为主,侧重于对知识点的单向展示与传授;有些微课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方式,对教学内容或者板书进行了简单枯燥的呈现。这样的微课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2.微课平台的交互性功能不足

开放大学主要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师生分散在异地,因为时空分离的限制,存在实时沟通与交流欠缺的问题,教师不能及时持续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者的孤寂感和无助感强烈,因此,学习者交互性的学习需求更加迫切。在“五分钟课程网”平台,学习者可以看到每个微课的点击数量和评论数量,可以在发现错误后发送纠错信息,可以将微课进行播放、收藏,分享到微信、微博、QQ空间和QQ好友,但是并没有相对应的学习记录和学习评价,缺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接受反馈的跟踪,没有建立起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交互性功能不足。

3.微课内容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

在微课比赛中,参赛教师往往选取一门课程的个别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构建根本无从谈起。五分钟课程网汇集了海量的微课,覆盖面非常广泛,但是内容分布过于分散杂乱,课程简单堆积罗列,学习者面对浩瀚的学习资源非常容易迷航。以“历史”学习板块为例,汇集了1734个微课,学习界面首页的知识点依次为:“董仲舒的宇宙和人性论”“古朝鲜国家”“日本的原初文明”“日本与大陆农耕文明的早期接触”“董仲舒的社会政治哲学”“儒学与佛教在日本的传入与早期发展”“古代两河流域的日常生活”“孟子的政治哲学”,内容跨越了中国历史、古朝鲜历史、日本历史和两河流域的历史;在“专题”模块中进行了主题分类,每个主题呈现一系列性的微课。以“中国史纲要”为例,了24个微课,首页的知识点依次为:“唐玄宗与开元盛世”“隋文帝的改革”“李世民与贞观之治”“隋炀帝的政绩”“中国哲学的诞生”“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战国七雄的产生”“汉代的文化”“西汉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东晋的门阀统治”,跨越了战国、西汉、东晋、南北朝、隋朝和唐朝。虽然课程介绍明确了该课程是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按照“史前文明——各朝代的兴衰更迭——救亡图存、复兴逐梦的近现代”脉络呈现,但是并没有学习顺序的提示引导,不能满足知识系统性传递的要求。这样学习者最终获得的只是分散在各个历史朝代的零散知识,不利于理清我国历史各个朝代的时间顺序和发展进程,也难以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微课“碎片化”特点既是优点同时也是缺憾。有些知识适合碎片化获取,如生活窍门、保健常识、烹饪技巧等,但是对一个学科来说,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关系,微课将一门课程的众多知识化整为零进行碎片化的讲解虽然有利于学习者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但是同时也使得该课程的逻辑性、完整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学习者最终获得的知识过于零散,不利于建构完整的自身知识体系。

五、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微课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1.顶层设计系统开发,规范微课建设标准

建议由国家开放大学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课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微课的设计、制作、图像和声音的格式参数统一规范,促进微课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精良化,对不符合建设标准,质量欠佳的微课予以下线;组织系统内地方各级电大各专业知名教师组成微课开发建设团队,根据学科特点和各门课程的特点,整合和优化微课资源,实现协作共建、资源共享。这样不但可以为微课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增强系统办学的凝聚力,还可以避免微课的重复制作和资源的浪费。

2.完善平台交互功能,便于微课二次开发

在微课开发建设中要考虑增加交互功能,设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的模块,提供评论、提交疑问、学习反馈评价等功能,特别是使学习者可以评价课程的设计思路、知识呈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劣,便于开发建设团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为微课的整合、利用、淘汰及重建提供依据,有利于微课的二次开发,保障微课的质量。

3.细化微课分类目录,形成系列化微课

一般来讲,知识构建的方法是首先在大脑里建立一个大体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根据联系性原则,选择性地进行具体知识点的延伸学习。单个微课承载的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属于零散的知识碎片,但还是从属于某一知识模块或者某一个学科范围,若干个微课的若干个知识点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点之间是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关系。建议以碎片化和系统化的有机统一为原则,对五分钟课程的两万多个微课重新进行分类整理,在23个大类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和微课内容进一步细化分类目录,设置若干个层级的子目录,形成系列化的微课。如将1035个法律微课,分为法理、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子目录,将分属不同法律学科的内容归类到相应的子目录中;再如上述“中国史纲要”系列的24个微课,按照历史朝代的发展在微课名称中标注观看次序。在分类整理中要遵循课程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注重单个微课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递进,设置合理的学习路径和学习引导提示,保障课程知识(或者专题知识)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构建应有的专业知识体系。同一个专题系列的微课,应该实现设计思路、模板、制作流程和技术手段的统一。

六、结束语

开放大学肩负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双重任务,“五分钟课程网”开发建设的初衷是国家开放大学未来将依托这些五分钟课程资源,方便地组合、生成服务于不同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形式的课程,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从目前情况看,“五分钟课程网”主要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服务,微课资源并没有直接作为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开放教育的教学支持服务仍然以国开学习网的学习平台为支撑,以传统的网络课程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微课尽管并不适合在开放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但是微课可以拓展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能够与开放教育原有的教学资源形成互补,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将微课融合到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环节和网上教学环节,引导学习者充分利用,这样可以丰富开放教育常规教学模式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对于远程学习者的助学效益,能够充分实现微课资源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37.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4]黄伯平.开放大学视域下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6):77-83.

[5]余晖.开放大学微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12-14.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6

关键词:开放大学;老年教育;实践思考

一、老年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的老年教育发展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比如法国,第一所以老年人为教育对象的学校是在其成为老龄国家100年以后才成立的,而我国老年大学是在1983年(当时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仅占人口总数7.6%)时成立的,这意味着老年教育早于社会老龄化形成之前就出现了。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引发老年人知识更新和精神养老的需求,终身教育理念推动老年教育的迅速发展。举办老年大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障老年人权利的公益事业。截至2012年底,我国现有老年大学(老年学校)59711所,但是办学规模与质量仍然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现象在多个城市普遍存在。影响老年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区经济影响老年教育均衡发展

老年教育需要社会经济提供供给支持,各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当地老年教育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目前的老年大学大多是处于行政体制管理下的,更加依赖于政府提供的社会环境和资源环境。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老年教育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支持比较有力,当地的老年大学无论从规模、数量以及质量上,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比如上海市、天津市、福建省都是自2013年以来,老年教育入学率排名在前的地区。

2、滞后理念制约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

老年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对其社会身份的定性,也就是对老年教育的支持到底是政治承认、行政承认还是学术承认,这是对老年教育本质属性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体现。应该充分认识到老年大学是“教老”而不是单纯的“养老”,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不好就会影响老年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实践中,我国对老年大学的重视程度仍不够,当前教育发展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老年大学事实上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这种地位也导致管理混乱。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门多头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责任分散,资金匾乏,老年大学是非盈利性社会福利机构,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但没有足够的投入改善老年大学的硬件设施,队伍涣散,缺乏专门的老年大学管理与教学人才,高等院校没有设置相关专业,老年科学研究机构屈指可数。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还没有对老年教育进行专项规定,关于老年教育的规定更多的是通过国务院和各省市政府作出的行政条例进行规范和指导,但是现有的相关规定内容不够完善、不够系统,存在多个部门管理但各自职能不清的问题;老年教育组成人员复杂,有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企业性质人员等;财务管理不明,老年教育的经费供给渠道由财政拨款、学员学费、社会资本等多方组成,没有完善的法律规定,容易会造成管理的混乱。

4、各地发展不齐,基层发展薄弱

全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总量发展不足。全国老年大学协会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老年大学学员入学率占全国老龄人口(60岁及以上人群)总数的3.62%,但是南京市江宁区辖区内的三个街道调查显示,有教育需求的老年人占比为36.4%。②第二,结构严重不平衡。目前,我国华东地区的老年学校占到全国老年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乡镇(社区)学校在全国乡镇(社区)总数的比例不足10%。农村老年教育开展不只是总量不足,分部更是不均,特别是中西部广大省份的基层老年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县级以下地区老年教育办学覆盖面很不乐观,大量相关资源未被合理且充分的使用。

二、开放大学举办老年教育优势

1、国家政策支持

开放大学举办老年教育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刘延东副总理关于“应加大建设老年开放大学的力度,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的批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推动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或网上老年大学,并延伸至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建立老年学习网点”和“探索以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建设老年开放大学,开发整合远程老年教育多媒体课程资源。”③的具体要求,国务院明确各地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老年开放大学,老年开放大学是未来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必然趋势。

2、开放性教育理念的指导

任何教育的开展,理念指导都是核心。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教育一定是区别于其他教育体系类型,彰显老年教育特色。老年群体的学习动机重点不在于职业发展,而是出于兴趣的主动学习,老年教育就是要实现“老有所学、学有所乐、乐有所为”。老年人的对开放性的需求包括对入学门槛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学习课程的自由选择等,要让老年人真正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学习,这是老年教育的要求,是终身教育的目标,同样也是开放教育的核心理念。

3、系统办学优势

开放大学是依托原有的广播电视大学构建的系统化办学模式,以吉林省为例,在国家开放大学指导下,吉林省电大系统又分为省市县三级办学,目前在9所市州分校(含长白山管委会分校)、34所县级分校(工作站)都具备开展老年教育的场地、师资、教学设施等基本条件,启动老年教育后,教育模式可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管理便捷高效,资源融通共享。特别是原有电大系统的各地师资团队就是长期面向社会、面向成人,教学管理经验丰富、更容易适应老年教育需要,适合转型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对于老年教育开展“菜单式”培训等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师资保障,可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4、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持

远程教学是开放大学的传统优势,开放大学开展的老年教育是基于远程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教室等先进的互联网教育手段实现的,它区别于传统老年大学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开放大学所拥有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可为老年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搭建新平台。同时,在长期的远程教育实践中,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拥有技术过硬的研发队伍和平台运维队伍,可保障网络平台及课件资源的制作开发、多媒体和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开办老年开放大学的实施策略

1、开放理念指导办学实践

开放教育理念最根本的就是满足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提供定制性课程,打破传统教育的模式禁锢,围绕学习者的需求进行教室配备、师资安排和教学设计等。除此之外,老年开放大学的开放性还突出体现在服务对象的开放,不仅仅针对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还包括养老产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以及老年学员的亲属等,由此,课程设置就不仅局限于舞蹈、书画等康乐型课程,还应该设置针对养老服务人员的护理、心理、法律、金融等技能型课程。

2、利用网络向基层延展

要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现有的线上平台和线下教学系统,利用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分级办学体系,将老年教育有效的在基层推进,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农村做到真实有效的普及化开展。老年开放大学可以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网络手段,组织各级学校教师就近送课“下社区、下基层、下农村”,将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推广到基层。坚持“以学习引导,用活动促进”的原则,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多方面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从而解决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3、整合资源向企业延展

影响老年教育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资金不足,很多老年大学都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待提高、活动质量不理想。可以通过合作办学模式,将老年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与企业丰富的社会资源做科学合理的整合,开展以教育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产业。这种合作的模式是为企业提供参与老年教育的公益平台,也为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输入新的能量。在实践中学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高对校企合作模式的认识。向企业延伸是“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老年教育模式体现,认识到双方合作需要多元化的资源互动。第二,为创新机制、拓宽教育空间做努力。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深入了解合作企业,积极做好对接工作。第三,诚信合作、加强管理。目标企业要慎重定位,将合作事项合同化、制度化。第四,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企业和学校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和关注点,应注重组织活动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中国城市老年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课题组.全国老年教育历史发展、现实状况和未来展望课题研究报告[J].学术通讯,2015,(1).

[3]岳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老年教育的合理定位及发展任务[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7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学;实践教学

一、开放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本着“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的办学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和学的方法,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障碍和限制的教育模式。开放教学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均可申请入学。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或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面授、多媒体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以上可以看出,开放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开放性、灵活性、适应性、系统性、多样性的特点。

二、开放教育下,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高

目前,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学习者的学习内容的载体十分丰富,既包括面授又包括网络、视频等对媒体教学工具。对学习者的约束性没有传统教学多,而且可以自己安排学习实践、学习场所,一方面,对学习者来说会更加的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学习方式多样、学习时间宽松,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下降,有些学生不能主动自觉的去学习,从而导致学习质量下降。另外,众多周知,选择开放教育模式的学生们一般都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其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有的学生已经远离校园多年,有的学生在入学前根本没有接触过会计学,况且,会计学又是门枯燥的经济类学科,刚入学时,学生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抵触心理,难以长时间保持积极地学习状态,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会计教育观念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开放教育仍偏重于对学生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专业课程是否完成、考试是否通过,造成很多学生以通过考试拿到毕业文凭为学习的目标。在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中,每一门课程都设计了相应的实践内容,但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导致目前开设的会计主干课程中相应的会计时间内容没有得到充分地落实。

3.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未能与实践同步

目前,开放教育会计学的教学模式是先学习《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理论课程,学完以后在最后一学期进行实践环节。由于,前几学期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理论知识,未能及时进行会计实践,经过几个学期的学习后,到最后一学期进行实践环节时,之前学过的一些理论知识难免会遗忘,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也不能及时做到“边学边练”,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针对开放教育下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定期布置阶段性测验。首先,作为会计学的面授教师,除了平日的教学外,要与班主任老师相互配合,课上课下都跟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定期为学生布置一些阶段性的测验并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网上设置好“BBS”答疑活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2)利用多媒体工具是教学课件更加生动。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设计教学课件,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在教学课件中遗留出更多与会计学相关的有趣问题鼓励学生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3)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的讲座。再次,要对新生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如何规划会计人生》等专题讲座,结合最新的会计准则,对每学期入学的新生进行专业认知的培训,指明他们将来要走的职业发展道路及其专业技巧。同时,为学生们提供各种服务和咨询,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考取资格证书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首先,面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开学初,明确告诉学生开放教育不但要服务于职业人所从事的职业需要,也要服务于社会的需求。并给学生讲明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而不单单是通过考试;其次,班主任老师在新生入学时应将会计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体系结构向学生们介绍清楚,让他们明确会计学专业课之间的连贯性,使之在学习各门课程时能够融会贯通;再次,面授教师在平日中要不断给学生灌输“分数不是学习目标”的思想,使他们抛弃应试教育模式的观念,增加会计实务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

会计学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当今社会中,会计实务在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例如:专科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给学生们渗透会计手工模拟操作流程,而不要放在专科的最后一个学期。平时上课时,手把手给学生们演示从填制会计日记账凭证到登记账蒲到成本核算再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实际操作,是其边学边练,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第二个学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时,让学生们直接接触“网中网中财会计实训“软件,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案例进行讲授,让学生们操作各个案例中出现的各种费用的核算方法,比较各种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以便为他们今后走上会计岗位后,为其所就职的企业选择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21家企业,通过亲手翻阅他们近三年的财务报表,计算出他们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获利能力,并绘制杜邦分析图展示其财务报表的综合评价。通过让学生亲自计算相关的能力指标,使其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开放教育会计学需要有针对性的灵活教育方式,既要保证授课质量又要注重教学实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才能实现开放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孔敏.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之探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2]韩素莹.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校内实践活动的形式与成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3).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8

关键词: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一、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意义

1、有利于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建立

秉承终身教育理念,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传科学真理之道,授自主创新之业,解探索创新之惑”,传统的单纯规模化教学模式是不能很好实现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建立满足创新创业需求的开放、动态、个性化、启发性和新颖性的知识体系,而这种具有活力的知识体系正是发展创新能力,开展创业活动的基础。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是人在观察、思考等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直接决定学生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简单的知识累积并不一定促成创新创业能力的具备或强化,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也可以对学生心理、道德、思想等方面进行理论传授,但帮助学生真正实现知与行统一和转化的,一定是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不是在被动的教授学生创造力,因为创造力没办法教,而是为有创新创业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和实践的支持服务,各种宝贵的学校教育资源可以让师生自由的发挥创造力,便捷的获得实践机会,学生依照自己的需求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其观察力、分析力、理解力、思维力等创新创业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品格

培养世界上最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曾表示:“超一流的科学家首要的不是专业技能,而是品德和思想。”①可见学生有选秀的个性和品格是很重要的。而创新创业品格不是靠老师教就可以学会的,这需要在长期的实训中不断培养。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坚韧不拔品格的培养,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的管理方法都是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品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和实践自己认识和形成能够足以支撑创新创业的良好品格。

二、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现状

现有的开放教育中,创新创业课程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学生还未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更多的把它局限于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构建当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从各自的视角很好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完善的教育理念尚未形成。

2、创新创业课程多为通识教育,专业性不够

目前以国家开放大学及各省市广播电视大学构成的开放教育教学体系中,针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都是开设在通识教育模块中,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内容对所有专业学生进行教学。通识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只能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和自身专业课程相结合,导致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念不能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最需要的是专业技能,专业性不足的通识教育却不利于培养这种技能。

3、教学形式单一

实践中,创新创业课程大多还是依照固有形式的教材进行传统课堂讲授教学。一般的教材内容都是以理论入手,大谈创新目的、创业意义等,过多的理论学习不仅使课程变得枯燥无趣,还因为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设置而影响教学效果。

4、学习效果评价标准不科学

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多以通过考试获得“学分”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和标准,显然不够科学合理,同时很容易导致相关教学内容流于形式、学生兴趣不大、教学真实效果不佳等状况。

5、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考虑不足

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环节,对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设置还不是很科学。能力强的学生和一般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理论知识,竞争有限的实训机会,会导致两种不能的结果:第一,精英能力者对现有知识不满足,以及完全占有实训资源;第二,能力较差者理论知识接受不顺畅,可能没有享受到实训机会。

三、完善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1、树立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普惠制决定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将会使更广泛的人群受益、推动区域经济、改善民众就业等,所以应该重视开放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构建每一个环节里的实现。具体来说,这一理念就是:第一,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学校需要争取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投资发展学生创业技能,为能够建立下一个脸谱和推特(两家由学生建立的公司)的学生提供平台和支持,学校应关注学生创业技能的教学价值并为其投资。第二,鼓励教师创新创业。只有经历过实战的教师才能做出专业有价值的教学指导,学校应鼓励教师创新创业,或者聘用创新创业企业创始人或具有经验的管理者担任教师,这样做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学生更加认可教师创业者.将创业整合到教室的任职和评选过程中,增强教师与外界的联系等都是很好的做法。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在2010年成为最早将商业化和创业活动纳入教师的任职和晋升标准的单位。第三,重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管理机构,重视技术转移,不再只关注单个技术的商业化,而应组建学生、教师、校友、创业者、投资人和企业的交流平台,为大学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专业课程中增设创新创业技能教学

发展好通识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增设专业技能的创新创业培养内容。在具体的专业里,通过专业定位、结合市场专业就业创业实情进行科学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宏观的创新创业理论在通识课程中已经学习,而如何利用专业特长和技能实现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应该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体现,这也要求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内容的教授更具实践性。

3、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社会实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更新双创教育手段,不能停留在以老师为中心、以教室为地点的黑板讲台式传统模式,而应尝试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与实践并举的多元化现代教学手段。将云服务、大数据、网站、微信、APP等县及技术充分利用起来。除此之外,还应重视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理论讲授和事实记忆都完成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研讨会、学术会议、实习、实际操作实验和亲身参与运作项目、组建团队而为学生提供的实训性应用学习模式。体验式创新创业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商学院学生的专利,应该扩展和普及到艺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项目等,学校应积极运用社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尽快建立以科研、理论及实践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创业创新教学模式。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开展的“创业食品店”项目就是通过食品展览会形式,召集学生同有创业经验的年轻创客进行交流,并以“速配”等形式鼓励学生到新兴创业企业实习,直面各种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每年夏天都会为学生提供25个新兴创业企业的带薪实习岗位,这种实习是以“轮岗”形式出现的,每个学生每周在一家创业企业工作四天,最后实习结束后召开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②

4、构建灵活的课程评价体系

增强课程对学生吸引力是最根本的,不再只是用“学分”的获取让学生被动参加,而是用兴趣和需求的满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双创课程。不再单独以考试成绩衡量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引入论文、调查报告、实际创业项目成果、校企合作岗位考核、实训实验等集理论、科研和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

5、分层次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