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论文范例

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1

我国北方园林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便是圆明园、天坛公园和明十三陵,由于园林所在地的特殊历史地位,该类些景观设计均带有明显的皇家风范,气势恢宏,无处不透露着历史遗留的文明痕迹,拥有独一无二的珍贵意义。南方园林设计的代表作为苏州园林、留园等,其主要特点便是秀丽多姿,曲径通幽,远观似大自然鬼斧神工,近看则处处彰显建造者的高超技能和大胆想象,无论是雕梁画栋还是花木山水,都在天然的基础上画龙点睛,不显造作。

有些园林设计并不是纯粹的添加创意,而是在自身地势地形植被的影响下进行加工,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地固有的形状做简单的点缀,该种设计方案既能够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又节省成本,还能够迅速被大众所接受。有些园林设计的创意出自设计师的灵感,而灵感有可能来自于与当地有关传说、有名故事或地名来由的典故,也可是设计师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将最能够代表本地精神风貌的意象加入其中,可以用最常见的事物,也可以用一些抽象的图案。

2如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

2.1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最主要是符合当地文化特色。我国的少数民族的园林景观一般会加入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古老图腾的意象,因此,设计师在创作时首先要熟悉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活习惯,了解当地的发展史,设计成果必须要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趣味,凝聚整个地区的灵魂,彰显民族文化。

2.2注重生态环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生态平衡,所有的园林景观工程都必须站在长期造福后代的角度上,既是现阶段的绿化工程,又是一个时代文明发展的象征,不能一味强调设计的艺术性,还要考虑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环保性,尽量采用环保材质,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2.3对当地气候的预测,不同的气候特征会对园林景观造成不同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不可抗拒,如在北方寒冷的天气里,园林应该种植耐冷植物,建筑物选材也应该以耐冷抗寒为主,否则极易受气候影响而导致植被死亡或建筑物脆弱断裂,破坏景观,甚至对观赏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2

1、树立绿色低炭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012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低炭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耗,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能源、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树立绿色低炭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创建城市发展模式,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提高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临的污染问题。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生态功能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进程。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发展低炭生态经济城市更要注重实践操作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3

一、城市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科技的进步带来城市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极大增强。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是在向着纯天然环境的破坏性进攻中获得一切的。人类已创造了太多的改造了自然状貌的人工环境。而一切,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界应有的和谐。例如河北省石家庄市,整个城市的布局都显得拥挤,加上2014年开始修建地铁,导致城市道路拥堵,公园破坏严重,绿化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据此分析,石家庄市并未实施优化的城市景观设计,未能利用大自然,结合城市的文化特色,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如今,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人们开始共同关注城市景观的设计。在全国各大城市里,城市公园、绿化建设此起彼伏,目的是让人与自然更加协调,使人更加与自然相接近。在设计中尽量起到清洁空气、美化环境、调节身心的作用。因此需要有新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出现,来解决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为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做出贡献。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景观设计

一定要具有独特的思想与个性,并且合理的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挥城市的最大使用功能。

(一)人文思想的理念

每一座城市都具有它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的厚重感。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首先要注入浓烈的人文思想。让一个陌生人进入到这座城市就能强烈的感受到城市所带来的魅力,所具有特色的人文情怀。比如说新疆乌鲁木齐市大巴扎,通过伊斯兰式的建筑和清真寺的建筑设计,加上独具特色的商业街设计,使得大巴扎成为乌鲁木齐市标志性的民族文化商业街,甚至享誉全国。如河北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与新华路交叉口的清镇街,在整个城市景观设计中没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建筑和绿化都没有个性的设计。因此,在石家庄甚至都不具有名气。因此,一座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文思想理念的注入是十分重要的。人文思想的体现,包括城市氛围、宗教信仰、历史文化。这些都使得一个城市更具有吸引力,也更有竞争力。

(二)生态和谐的理念

随着城市的高度发展,城市的环境愈加恶劣,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城市气温也逐渐升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城市景观设计必须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起到生态和谐的作用。比如说城市气温的普遍升高,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要想改变调控城市的气温,需要大量绿化植被。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屋顶花园设计、墙体垂直设计等方法,将绿化无形中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另外城市景观设计也可以结合城市郊区的土地优势资源,扩大整个城市的绿化,比如说建大型的绿化公园或者是增加绿化建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更多的利用花园式设计,融入城市建筑,法国子爵城堡和英国白金汉郡的斯托园一样,不仅会增添城市魅力,还会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生态和谐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将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说我国的苏州城,正是一座花园式城市,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注重生态和谐,才使得苏州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一分子,也成为国内享誉盛名的城市。

(三)功能价值的理念

城市最重要的就是功能价值,提供人类生活的良好环境与空间。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环境。比如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城市的主干大道不可能设计为两车道,并且没有绿化。而在一些具有文化特色或者人流密集的地方,可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实现步行街,增加绿化植被、休闲氧吧。城市景观设计一定要最大的发挥城市的功能价值。

三、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

在一般建筑中,城市景观设计将在补充建筑占去的绿化空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保障整体绿化面积。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将大大改善城市整体绿化环境,增强城市小气候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也将使一座城市具有生命力,具有浓烈的历史文化氛围,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一)发挥空间使用功能

在人口越来越密集的城市,发挥空间的使用空能十分重要。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带来了极为丰富的手段,它可以使阳台空间、屋顶空间、墙体立面空间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使用。当然,建筑空间的使用也是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主要命题。还有一些城市的广场,都是水泥地,没有多少绿化和景观,夏天水泥广场温度过高,致使广场几乎无人。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可以使广场发挥最大的功能作用,可以划分广场的区域使用空间,种上大型绿化植被,既可以美化环境,还能使广场拥有其最大的使用价值。一些建筑的楼顶景观设计,建成咖啡馆或者家庭花园,都充分地发挥了楼顶空间的使用。

(二)改善社会生态环境

现代化城市的环境污染是有目共睹的,除了要治理污染源,也要在改善环境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是具有这一效果的。在合理的使用阳台空间、屋顶空间、墙体立面空间,既要发挥其使用价值,也要起到改善社会生态环境的效果。比如说墙体立面空间的景观设计,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多使用常青藤、薜荔、爬山虎等攀援植物进行装饰设计。这样既减少高能耗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也运用这些绿化植被改善了生活环境,净化空气。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是高楼林立,加剧全球变暖,弱化了城市气候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是可以增强城市小气候的调节能力的。比如说屋顶花园设计,在屋顶空置的空间上,种上小型绿化植被,这些绿化植被可以改善建筑物局部的气候环境。如果整个城市展开屋顶花园设计的使用,这些建筑面积就是绿化面积。因此,以大聚小,绿化面积的扩大,也增强了城市小气候的调节能力。

(三)减少材料能耗

快速发展的社会,加快了资源的能耗,增加了地球的负担。在资源日益严重短缺的现代社会,需要找到一个节约资源成本,减少资源能耗的有效途径。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是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能耗。建筑能耗是资源使用能耗中重要的一份子。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可以利用大自然可再生资源来美化城市装饰城市。比如说树木花草,在城市闲置空间合理的利用绿化资源,是可以有效地控制资源能耗的。比如说城市中人行道与车道的设计中间带,很多城市都是用大理石与砖来隔开,极少使用绿化植被。如果合理的使用绿化植被来进行这样的空间划分,不仅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减少材料消耗,减轻地球负担。总之,现代城市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需要我们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把我们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建设得更科学、更卫生、更舒适,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打造城市品牌

一座城市也可以有自己的名片,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如同一个企业一样。当人们说出鸟巢,人们就知道是北京;当人们说到东方明珠,人们就知道上海;当人们说到迪拜塔,人们就知道是沙特。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是可以塑造城市魅力,打造城市品牌。一座城市的景观设计,不管是历史古城还是现代化城市,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比如说延安是“红色城市”,苏州是“园林城市”,拉萨是“宗教城市。这样的城市品牌,是在历史发展中积累的。正是因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存在,才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

四、结束语

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就是改善城市空间的使用功能,起到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一定要合理的运用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使人类的生活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使人类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作者:张振 王才波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

第二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分析

1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以此来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

1.1遵循自然

在自然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经过岁月的变迁,河流逐渐成型,并成为复杂的自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然系统中的某一因素发生改变时,相关的景观面貌也都会随之产生变化,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河道(河流)的汇水范围,对重大水利和工程设施进行环境评价,协调河道的利用和环境治理等。

1.2整体协调

在解决好防洪问题的基础上,城市河道治理还应具有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及性与亲水性,提高滨河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功能。如果单从一点出发,不仅会浪费现有资源,还会对城市生态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河道景观设计要做到统筹兼顾,整体协调,从而实现稳定河岸的目的。

1.3生态兼顾

在遵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前提下,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可以模拟建造自然河道,这样既体现了景观存在的个性化特点,也能更好地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具体设计建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然景观的线形,尽量使用植物等自然选材造景,增添河道景观的生动性,实现简洁而又赏心悦目的效果。

1.4文化保护

自然景观的设计和打造应与周边的文化景观协调共生、相互促进,将保护利用相结合,既能维护历史文化的传承,又能提高景观活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2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方法

2.1把握设计方向

每个城市都由其自身特点的文化要素构成,因此河道景观的设计要结合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周围建筑的历史文化传承,做好文化基础的保护工作,同时将标志性的文化事件等渗入到设计中。除此之外,还可以打造崭新的文化标识,作为当地的代表性景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设计形成空间的个性化特征,打造多层次、多变化、色彩明丽、季节突显的植被景观,以此适应气候的变换。现如今,水与人类、城市间的关系不断作用影响产生新的关联,水文化也随之改变,因此在河道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其历史渊源,又要运用一定的设计方法将其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形成独树一帜的现代城市河道景观。

2.2明确设计方法

在进行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方面较多,比如美学价值、感官体验,同时还要兼顾速度因素对景观构成的影响,确保景观作品赏心悦目,令人感到舒心闲适。因此在具体的绿化工作中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河道及周边环境的线形特征。

人们在游览河道时大多处于动态观赏而非静止的状态中,这就要求河道景观的设计要顺其自然,防止因人为修建而损害到沿岸的生态环境,通过曲线元素将人工建造巧妙融入到河道环境及地形的起伏变化中。

2)河道周边环境的色彩搭配。

河道景观可以通过设计,与所处位置周围的建筑样式相协调,形成层次分明、色调一致的布局,避免视觉上的繁杂,留有一定的视觉空间,使人们在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上宁静而有序,打造布局精致的河道景观。

3)环境小品装置的合理搭配。

这类设施主要有凉亭、花坛、桌椅、石刻等,整体形态不大,但其功能不可小觑,不仅可以提供休息场所,还具有观赏特征。比如一些雕琢精致的塑像,伫立于花草间,可以更好体现河道景区的文化精神面貌,同时也可起到优化空间布局的作用。

3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趋势

3.1保持生态完整

河道景观的建造首先应当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使之适应河流、植被生物等的自然特性,保证不会对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群造成破坏。在具体建造过程中,对于有自然落差的河岸,防护和加固可以用生物护坡代替工程回坡,忽略人工的因素,使之成为自然中的一景。

3.2因地制宜

由于河流的地形特征及构造存在差异,在设计景观时,想要充分体现其效果,就需要因地制宜完成建造工作。首先,制定出适合河流位置特征的具体方案,然后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设计施工。河流景观单独靠河流是无法成立的,还必须始终把包括护岸在内的河流风景整体作为设计的对象,如果把景观作为单一个体来对待,首先应该确认构成河流景观的全部要素已经作了基本的设计和规划,然后再去构思这些要素中河流及护岸的形态。另外在设计中还应该考虑到河流的护岸,比如高水位河槽和堤防等的空间布局是否和谐。而作为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拓展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地考虑到整体空间的协调性。

3.3运用天然材料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河道的护坡形式主要采用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可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发生反应并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当河道的水质量逐渐发生变化,河流内部的生物、微生物群也会丢失良好的生存环境,以致河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此外,由于土地被混凝土密封起来,雨水无法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等许多问题。因此,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铺装材料。为了缓解和淡化材料颜色僵硬的问题,重要的举措是将单件材料的外观形态种类丰富起来。总之,将新型材料和新技术作为我们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革的主要源泉,才能有利于自然生态的良性发展。

3.4突出主题

现在河流景观设计已经和两岸的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行洪排涝之外的功能,例如作为滨河公园供市民休憩,或作为一个小型的露天博物馆供游人瞻仰,或成为天然的各种营业场所。如环水公园、水上舞台、临水长廊、亲水岸线等。城市河流不仅仅起通航、行洪的作用,现在更多的是作为城市的生态象征,营建具有多重功能的河流已经成为了设计师的共识。但是,城市河流受场地的限制,在狭窄的河堤上营建大型、复合的景观,发挥河流休闲功能是不可行的。因此,现在应多采用修建滨水公园和在一段河流上修建一组小品的方法来突出河流的休闲功能。

3.5河流断面设计趋于自然

河流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以前,出于河流通畅、航运便利的考虑,城市河道尽可能的取直线,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中较为常见的河道断面形式有复式、梯形、矩形、双层等形式。这些整齐划一、左右对称的形象显得极其呆板,留有明显的人工痕迹,且不利于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如果将河道形态的特点通过设计手段加以精炼,将这些特点引入护岸的横截面中,从河水流向和河道形成的机制来考虑设计方案,并根据地形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模拟生态河道,应该是河道景观设计的宗旨。

4结语

在建造人工河道景观时,设计规划需要遵循自然,以生态化为目标,对于自然的改造要尽可能少,在进行修补时,也应恢复和创造自然。整体的水利工程应是趋向于资源化、生态化的景观建设,最终实现河流的自然、美观。

作者:李亮 单位: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第三篇:城市景观设计理性安全和感性安全分析

一、从物的角度谈城市景观设计的理性安全

当今的技术崇拜和技术泛化使人变成了技术操作的对象就是理性异化的一个表现。技术理性是为物的功能服务的,功能通往物的目的,而功能往往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目的,当功能服从一部分人的目的需要时,另一部分人的需要会受到冲突,就会对这一部分人有安全隐患。既然把城市景观设计看作物质的设计,作为物的本质属性与安全问题相关的在这里主要探讨材料和结构两方面的内容。

1.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材料运用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质,同样的一个物体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会对城市景观的安全有影响,同样的材料采用不同的使用方法也会影响到城市景观的安全。例如,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铺装设计要根据场地的大小来选择铺装材料的大小,面积大的场地应该选择大尺寸的铺装图案与之相适应。城市景观的廊架设计有多种材料的选择机会,最常用的材料有石材、木材、金属和玻璃,运用木材时可利用材质本身的色彩,运用金属材质时如果要保持跟木材一致的质感,可以把金属材质进行涂色处理,同时注意搭配时的主次关系,还要注意搭配的色彩关系要整体统一,细节富有变化。墙面比较厚重的廊架可以选择金属支撑和玻璃顶面,这样使廊架看起来不那么笨重,反而增加了轻盈感。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材料是最基本的属性,我们可以从景观设计中微小的细节看出材料的运用,也可以从整体的大概念看出主导材料和辅助材料。基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度考虑,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采购方便、易加工、模块化、轻便耐用、人工合成以及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材料有砖、瓦、石、木、土等,这些材料主要用于园林的铺装方面,由于园林设计的天然属性,铺装通常都含有一种不规则、自然的乡土气息,不仅便于人们的行走,也给人心理上回归自然、走在林间的安全感。现代的景观设计材料主要有混凝土地砖、花岗岩等石材、复合材料的木材、砂石、安全胶垫以及金属材料、玻璃材料、混凝土材料等,由于现代景观材料过于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可循,所以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合理搭配起来是目前景观设计值得关注的重点。传统的瓦片、青砖、卵石和现代的石材、不锈钢、玻璃、金属等材料结合在一起,会在肌理、颜色、质感和面积等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而这也是当今较受欢迎的设计方案。在西湖旁边的步行道大多采用深灰色粗凿面的花岗岩铺装,因为不仅要让行人通行,还要兼顾电瓶车等非机动车辆的通行;而在靠近湖水的一侧主要为人行及休憩空间,则以传统地砖青砖满铺,体现出它带给人的亲切感和历史感。传统材料具有历史文化感,却难以长期保存和承重;现代材料适于大批量生产,但缺乏个性特色,也无法承载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因此,适当考虑两种材料的交错搭配,可以起到兼顾功能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的效果。

2.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结构构造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学科,与传统生态学相比,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将景观结构与生态紧紧联系在一起。要做好城市景观设计的空间结构,就要多关注交叉学科比如生态学、系统学等,并在物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使人与景观生态能够和谐共处。物质的结构特性对安全的景观设计很重要。结构与材料是相辅相成的,结构需要材料表现出来,反过来材料也需要结构的支撑。在注重生态化设计的今天,城市景观设计应注重结构的可持续使用寿命,结构的寿命既取决于组成结构的材料本身性能,也要看后期维护的效果,因此开发使用经久耐用性能好的材料很关键,可以延长景观设计结构的使用寿命;否则,随着年代变迁城市景观的老化程度越来越大,维修、加固费用通常数额巨大,不利于景观设计的健康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景观环境的营造意味着以人为主导,以服务于人为主要目标,往往是在所谓的“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前提下造成了环境的恶化,诸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水体富营养化、地带性植被消失、物种单一等生态隐患。因此,可持续的景观设计应该多关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针对特定的景观个体分析其结构和材料特点,用结构的优点补充材料的劣势,用材料的优势改变结构的缺陷。在自然景观中尽可能多运用当地原产、天然的材料,保护自然排水通道和其他自然资源,制定出有效的对策使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达到最小值,并对水域景观自然循环、绿地景观的更新、物种和能量等做出回应,创造出可循环利用的景观设计;对于人工景观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鼓励自然更新换代的过程,尽量保留原有空间的规划布局,维护生态群落的结构稳定和功能稳定。设计师应该谨记一条原则:功能并不等于复杂,并不是一切复杂的设计都是功能好的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简单与功能是成正比的一对概念。继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之后,简约几乎成为了现代设计的代名词。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要检验一个设计产品的功能性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让它与人们相处,如果人们在面对一件产品3分钟后还不明白开关在哪里,那这件产品就没有遵从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设计复杂的产品往往是功能性很差的产品。道理同样适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人们在接触城市景观之时,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它的功能和运作方法,比如大门是往外拉还是往里推,广场上有没有遮荫避阳的安全地带,水域景观的水是污水还是净水以及是否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建筑景观的楼梯阶层间距是否一致,应急设施是否放置于显眼处以及是否方便打开和取出等。

二、从物的角度谈城市景观设计的感性安全

从物的角度阐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感性安全,将智慧融入景观设计中的感性形式中去,形成一种视觉上、触觉上、嗅觉上的感性秩序,这种感性秩序直接引发了某种视觉、触觉或者嗅觉的感受模式,而这种融入智慧的感受模式正是城市景观设计所设定好的。智能化的操作让人们感觉到景观不再是机械化的产品,而是与人类大脑一样的思维模式,增强了人们的心理安全感。

1.模仿人的思维

城市景观围绕人的思维模式去设计,设计师在深入了解受众的生活习惯后凭借自己项目经验的累积设计出在人们“意料之中”的景观产品。人是处于自然之中并且与自然万物有着复杂有机联系的存在者,不但人的主体性来源于自然、受自然的规定,而且人改造环境的智慧和力量都是自然赋予的。目前不少城市景观设计方案都仅限于纸上谈兵,还存在功能性为形式美让位,照搬其他地方特色,失去了自身个性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局面,设计师应该将智慧纳入设计思维,不仅是个人智慧,而是万事万物的智慧。万事万物包括人类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向外界传递着供求信息,也许并不是直接的语言告知,而是需要设计师通过视觉捕捉、听觉记忆、触觉感受去获得万物发散出来的讯息,从集体智慧的“头脑风暴”中来拓展思路,从中筛选出最具价值的、最易实现的思想,结合各种优势手段和工具,从以往实践中的成败经验中归纳出真正适合人类、满足人类需要的景观设计。因为城市景观的客观属性决定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建造物体是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精力、财力的,一个城市景观的呈现是凝聚人类理想、智慧的结果,而且会持续影响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城市景观的设计和制作需要具备成熟的思想和浓厚的文化意识做引导。

2.注重人与物的协调

建筑师弗兰克•费尔南德斯(FrancFernandez)认为“人比建筑物更重要”。他说道:“一个城市的伟大之处不以建筑物的高度、公交体系的长度和宽度,或者夜总会、运动场、会议中心的数量来衡量。”陈望衡曾经在谈到如何将城市园林化的时候,就说:“首先,城市一定要有相当多的绿地,可以草地为主,也可以森林为主,依不同的城市情况而不同;其次,城市必须经过人工精心规划,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纽约的中央公园,就是一块完全由人工创造出来的自然景观,这片“城市绿洲”一直生长在这个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它用草坪、游戏场和树木葱茏的小溪缓释着烦闷紧张的城市人的心灵,尽管不是原生的自然,但是这利用园林建筑技术开发出来的“人工自然”也形成了一个大自然的圣殿,是纽约城的“绿肺”。建筑物在一个城市中从来都不应被塑造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形象,建筑物是需要大地的给养、环境的调和才能突出它真正的美感的。所说的创新思想即俞孔坚提出的“土地伦理”观念,倡导设计师要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建筑不仅仅是建立在技术上的工具文化,还要重视人文上的情感关怀。他提出的“白话景观”设计理念倡导诗意地栖居,人们对于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向往使人们开始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回到土地与地方性最本真的状态,使建筑物与景观自然地融合,宛如一片田园,与现代高楼林立的冷峻建筑形成鲜明的情感对比。当城市景观设计作为物的属性达到与人的需求和谐一致时,才能达到互惠共生的状态,从人类安全的长远眼光来看,可以促进安全机制的良性循环。

3.自动化的主导

现代社会的智能化产品把人的思维加入产品设计中,使其能够自我运行、自我更新、自我修复,减少了人类的可操作步骤,为人类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程序和麻烦。现代产品的设计自动化不断提高,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自动化也在不断提出挑战。喷泉景观与电子设备的结合使得喷泉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使喷泉呈现出声、光、色自由变化的景观。喷泉景观设计的自动化不仅是公园里的一大景致,还保护了人们免受噪音侵扰,维护了人们的安全利益。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中也有自动化的因素。在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处理软件来提取绿化的植被信息,进而分析整体的绿地景观布局。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进行实地测量绿地的方法,运用计算机自动化设备进行运算比人工方法更能准确地反映城区的绿化面积。另外,城市建筑景观的自动火灾报警器、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与受众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的设备,要有效地完善和利用。

三、从物的角度谈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向度

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文关注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问题主要从物的角度来阐释,分别从物体的材料运用、结构构造等方面讲述景观设计如何给受众提供理性的安全;从对人的思维的模仿、人与物的协调、自动化的主导等方面讲述景观设计如何给受众提供感性的安全。在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往往是从景观的设计定位开始确立整体规划,包含景观布局和主题的规划,然后针对城市景观的各个元素进行具体设计,例如建筑物以及门窗等构件、公共空间景观、绿化景观、道路景观、水域景观等,无论哪种景观的呈现都要涉及材料的运用和结构的构造问题,而关乎材料和结构是否合适的一个重要参照是其作为构成完整景观设计的要件所应该具备的安全问题。另外,构成景观设计的要件还会涉及色彩与图案、形状与尺度、位置与方向、光线与反射等多方面因素,而这些要件中的设计原理诸如色彩的冷暖应用、图案的有序或叠加、形状的圆润或锋利、尺度的和谐或差异、位置的相对或交错、方向的规律或杂乱、光线的柔和或刺激、反射的均匀或强烈等。前者有利于达到安全的准则,后者则容易影响景观设计的安全性能。因此,成熟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问题所涵盖的要素比较多,设计者在做城市景观的整体规划时,不能单一地关注给予受众带来的理性安全或者感性安全,而是要尽可能地全方位关注人对于景观设计的安全感受,充分考虑人与景观的安全相处,使得城市景观在人的主观设计之下反转角色而又担负起维护人类安全的重要职能。

作者:李鑫扬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第四篇:人性化景观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

1人性化景观设计

人性化景观设计是指在景观设计活动中,以了解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为基础,综合考虑人对城市空间景观的需求,因而做好城市景观设计。现代城市公共空间需要能够满足人们休息、休闲、游憩、社交及教化等多种需求,因此应做到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景观设计,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解读。

1.1尊重自然,了解周边环境

熟悉周边环境和土地、尊重自然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土地是有生命的,是一个系统,必须充分了解并尊重他,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景观。首先是定位,要清楚所处的土地位置是什么样的。其次是认同,就是要认同这个场所和场所上的社会群体,认同所有的自然过程和格局。尊重自然、了解自然才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前提。在了解和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的设计才符合人的需要。

1.2了解人的需要,解读人性

要想建立人性化的城市景观场所,必须尊重人,了解人的需要才能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当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考虑更高级的需求。但是高层次的需求是建立在基本需求和哲学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的。所以,一切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场所必须要体现对于人的需求的关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物理层次的关怀,这是人的基本需要。其次,是心理层次的关怀,对于心理层次的关怀很细微,不易觉察,但确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最后,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据此合理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和舒适的景观环境和休息场所。

1.3赋予景观文化内涵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景观有着更高的要求,主要要求景观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对于这一点也是越来越重视。所以,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不仅仅要让人在生理上感受到舒适,更要体现出对其心理层面、精神层面的关怀。对于景观的文化体现,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文化附加的过程,而是在认识文化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2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环境空间不但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而且还能促进空间中多种类型活动的产生,增强环境空间高效使用率,增强大众场所归属感,从而构建出别具一格的场所环境并产生很多积极的社会意义。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的关键在于人们的基本活动。只有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参与开展活动,才是决定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根本因素。

3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

3.1完善细部设计

完善的细部设计可以使景观更适于多种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使用。

3.2加强可参与性

如何在城市中系统地形成具有多样用途的空间,是决定未来城市质量的关键。在信息化时代,形态风格交混产生的信息交叉流所产生的视觉兴奋,往往成为激发人们行为感应的触媒,从而激发出城市的活力。创造丰富多彩的公共空间,空间景观的设计应考虑人在空间中可能发生的活动,并做有效的引导,促使人参与到活动中,进而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加深对场所的印象。强调景观的可参与性,就是要增强游人的空间体验。另外,还要促使形成空间使用的固定群体,维护公共空间活力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公共生活的营造又在于城市公共性的确立,城市公共性是城市活力的源泉。

3.3强调景观功能及可达性

景观可达性是指人能够便捷地到达公共场所并使用的能力。可达性主要依赖于场地周边的交通状况。所以,场地交通设计要求结合城市交通状况综合考虑,最终形成完备的交通系统,使大众方便地到达、便利地使用公共空间。

3.4强调城市空间自组织

自组织是指自发的发展形成的某种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环境的变化具有适应的能力,其是城市空间作为生命体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城市空间作为生命体是城市具有活力的重要前提。这也启发设计者应发挥城市设计的触媒作用,在城市空间开发中找准可激发城市活力的触媒,利用这些新触媒元素的介入,激发周围元素,使整个地区在新触媒元素作用下,呈现出一个活力蓬勃的新城市空间实体。

4结语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4

1.1整体构图

对成功的户外广告来说,构图是最先考虑的要素,它直接影响户外广告的视觉传达。随着发展,人们对广告画面的要求已经不拘于明白的层面,而是追求人性化和个性化。一个户外广告的构图要求统一中有变化,变化要在协调的基础上张扬、突出,图字兼备,突破传统的平衡式、拘谨的构图风格,在原有好基础上发展出优质的构健画面。

1.2颜色体系

颜色可以说是户外广告的外衣,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颜色起到了调节整个广告画面的醒目作用,不仅吸引人的注意与情感的反映,还揭示户外广告的特点和主题,进一步深化广告特征,给人留以深刻印象。色彩的运用要高度概括广告的内容,强调色彩的醒目、夸张度,用少而刺激的颜色来吸引受试者眼球,用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统一的颜色来激起大众的共鸣。

1.3受视效果

户外广告是张贴设置在室外的广告形式,注重远距离的视觉效果。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街头户外广告注视的时间更为短暂,所以广告要能在瞬间引起注意,并能准确的传达出信息。

1.4形式创新

户外广告自身的灵活特点,在创意的发挥上有很大空间。创意是一个广告的灵魂,户外广告分为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创新。形式上的创新可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们与广告产生共鸣。

1.5地域特点

户外广告设计就算有再新颖独特的形式,再抢眼夸张的颜色,也要有其自身文化的内涵存在,这样才能丰富充实。作为某一地区的户外广告要能体现出该城市自身的风土人情、本土化优势,打造特色城市时尚文化。就拿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城市为例,在历史的冲洗下加上时尚的元素,别有一番特色。

2户外广告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2.1户外广告设计与城市环境的互动性

户外广告是街道的风景,增添城市风情的时尚元素,富有创意个性的户外广告是让人难忘的,也是让人震撼的,同时也能使商家的产品更好的得到宣传。作为和谐城市的一分子,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的特殊效果,不仅给城市添加了个性、美化了城市,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2.2户外广告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协调性是指户外广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不论是繁华的商业区还是历史文化厚重的文化区,都需要根据其特定的环境来设置适应的广告。户外广告与城市风貌的和谐,户外广告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只有与周围环境合理的进行搭配、协调,此广告才可以令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达到广告应有的效应。

2.3户外广告设计与城市环境的视觉传达性

户外广告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媒介,在城市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分支,户外广告在美化亮化城市中起着推波助澜和点缀的作用,像纽约的时代广场、伦敦的皮卡迪里广场、日本东京的银座、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西单大街等,这种已经成为城市地标的户外广告,其代表的不仅是单纯的一个户外广告,一个商业的宣传,而是成为了城市的一种精神,一个象征,一个不可缺少的时尚景观。

3户外广告设计与城市环境的互动

3.1自然环境的相融相合

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互动既是两个独立个体又是两个相互依存结合体,作为美化城市的一个方面,户外广告是融合于城市之中又服务城市环境,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户外广告的和谐、融合,一些天然淳朴的自然环境可以给户外广告提供不凡的创意和想象空间,想做一个精彩的户外广告,往往就是来自于人们最熟悉的环境。

3.2周边建筑的协调统一

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不仅能反映城市的直观风貌、还是协调城市景观的主力军,而户外广告在协调城市环境上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其结果不仅会赋予城市时尚化和个性化的一面,还会烘托城市氛围。

3.2.1应用在楼体上的户外广告

近年,城市高楼形状各异,很多户外广告都选择了高楼来做其创意媒介,这会产生直观、震撼、与受众群体互动的效果。

3.2.2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利用

很多有创意的户外广告是直接利用建筑物本身来做文章,但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建筑物本身的空间往往却被忽视。利用实物造型户外广告跨空间的把建筑物或其它建筑的元素巧妙的结合起来会做出动感性和趣味性的出彩户外广告。

3.3应用追求的独特创意

创意是广告创作经久不衰的话题,是户外广告的灵魂,有了好的创意,才能丰富户外广告的内容,也能引起受重的兴趣。如果一个广告中没有了灵魂,那么就算有再独特的形式再绚烂的色彩也是枉然,如同一潭死水一般,毫无生气而言。一个有创意有特点的广告出现不仅会让人兴奋,也会成为传承的经典。

3.4地域文化的和谐烘托

地域文化是指本城市特有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生活方式、习惯。这种差异习惯的存在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而作为城市传播媒介之一的户外广告更是与本市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像深圳、上海等发展较快较早的城市,生活方式、节奏较快的城市,对于事物的要求都是功能性占主导地位,而一些文化古城,更多的一些是对传统的诠释,更多的体现了历史的内涵。

3.5以人为本的功能互动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这也体现在设计上,讲求人性化、功能性的设计,以方便于人为基准,并参与到其中。而现在很多户外广告也是这样做的,采用活动的人和平面、实物结合的形式。阿迪达斯的户外立体广告在这方面就是很具代表性的,把足球场设在了楼体上,采用活动人的形式在场上踢足球,以此来体现产品的适用性和运动精神。

4户外广告在与城市环境互动效果的设计应用

户外广告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媒介就是城市环境,要充分利用城市环境来达到设计画面与其的统一和谐。

4.1巧妙的利用平面与立面的关系

这里所谓平面与立面的关系就是指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建筑是三维立体的,而户外广告则是是二维的,想达到和谐互动的效果就要巧妙利用这两者关系。如图,抬拳道系列户外广告,让我们看过之余感叹其设计精妙。抓住抬拳道的性质与此建筑景观的特征,找到了契合点,完美结合在一起,残缺的建筑环境不仅没有影响城市的整体效果,反而通过合理的利用,给城市增添了趣意和灵活。

4.2视错觉的妙趣横生

视错觉广告是户外广告设计常见的一种形式。咖啡的广告已经不只一次成为学习的范例,不同凡响的效果,逼真、生动、回味无穷,让过路的行人驻足、停留,这就达到了户外广告的最终目的。

4.3建筑物上的实物造型设计

实物造型设计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设计形式,具有最直观的特点,直接通过实物的表达,来传递产品的性质和功能,视觉冲击力强。还以上海南京路上的可口可乐的广告为例,一个户外广告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最本质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它的广告效应,从而引发他的视觉识别效应,地标性的体现,最后汇成城市品位的在现。

4.4建筑环境上的平面设计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城市的空间中,户外广告作为户外的传播媒介,更应充分的利用空间。清洁的户外广告,利用了我们在熟悉不过的拐角处,只是单一的贴了一张相关内容海报,却出彩的利用了这个天然优势,让广告不需任何解释的言语,便吸引过往的行人,给生涩孤独的建筑上添加了一笔幽默。

4.5城市中有趣的公共设施

公共资源是户外广告的另一种形式,在城市中不仅起到了宣传作用,还起到装饰点缀城市环境的作用,也会成为城市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像滚动式电子屏、候车停、智能擦鞋机、地下通道、垃圾箱、地名牌、月报栏、出租车乘降站广告等都是便民的设施,起到形式与实用的双重效用。

5结论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5

1.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城市经济学于上世纪中期成为西方工业国家社会研究的重点学科,城市功特殊功能区的划分使城市经济学开始对城市郊区化、都市化、城市发展的结构以及城市的区域特征进行研究;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更新、城市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进行研究也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到了20世纪晚期,我国开始对城市经济学研究加以重视,除了以上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之外,全球城市经济学研究呈现出三个共同的特征:首先,由于城市的不断增长,由于社会生产生活造成的污染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巨大问题,研究城市化和自然生态的协调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其次,城市发展使人口流动加剧,进而引起城市就业、消费和人力资源利用等问题,这也是现代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最后,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城市文化的交流,使国际都市的发展对比和竞争力研究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中的热点内容。

2.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有严谨的研究方法作为指导,才能够在研究过程中保证研究手段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才能够使科学研究为真实生活提供指导和建议,城市经济学也是如此。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总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使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即对城市中的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例如对城市内部商业区的建设、居民住宅区的规划、城市设施建设等进行研究,此类研究常用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对比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另一类是从宏观层面探讨城市经济问题,忽略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特点而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例如对城市人口发展的研究、生态问题的研究、资源利用的研究等,此类研究多应用各种元分析方法对研究目的进行探讨。无论采用何种路径和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原则始终是:客观、严谨、适用。

3.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结论

我国城市经济学研究发展至今,在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上都得出了十分符合我国国情的结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宏观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中,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道路与城市圈进化问题,认为城市圈和城市发展以道路的形成主要原因,这使得我国的道路建设一度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内容;研究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城市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性是建设现代化城市之根本”的结论;探讨城市化水平的测量问题,发现城市常住人口量是城市化测量的重要指标;在微观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中,解释城市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所得的结论包括不同城市区域的土地使用和经营管理权力划分对城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城市规划应遵循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城市生态重构、发展“城中村”等行为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城市建设规模失控、土地资源枯竭、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加重企业负担会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等。

4.城市经济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很多社会学领域都存在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这也是城市经济学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问题。首先,城市经济学理论研究始终是薄弱的,很多研究结论是基于当前城市发展状况的,因此,当城市行政管理人员将城市经济学研究结果搬用到城市管理上的时候,研究结果对城市发展并不能起到十足的促进作用,对城市经济学研究结果的否定和忽视就此产生,这在城市经营当中尤为明显。不恰当的城市经营观也是城市经济学应用中的弊端:有人将城市视为超企业的经济实体,进行城市产业发展和建设发展的经营比比皆是;还有观点认为城市经营就是经营城市者通过创造、提供有价值的城市产品以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这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的主线,这实际上是不符合城市经济学研究结论的,“畸形”的城市也因此产生。

二、关于城市经济学的未来展望

1.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将进一步细化

追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前瞻性,使城市经济学研究结果具有“预测”功能,能够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规避城市发展的风险,是目前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这就意味着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将进一步细化。除了继续在目前的宏观城市和微观城市的研究路径中继续发展之外,探索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内在机制,解释城市发展、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以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同城市的文化风格不同,经济发展状态不一,城市发展历程必然有区别,城市发展趋势也不相同。无论是在宏观城市经济研究还是在围观城市研究领域,将城市经济研究细化到探讨文化元素方面,将对预测城市发展以及为城市发展提供预测性建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创新

采用问卷调查、实际访谈等方法进行微观的城市经济学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宏观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仅能满足目前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要求,在未来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具有前瞻性的作用,进行跟踪调查、进行不同年代的城市发展总相比对研究、探求城市发展的共性,进行空间上的横向对比研究,是模拟化的“实验研究”方法,这能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预测性的研究结果。另外,在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性的实验研究也成为可能、进行试点性的城市发展行为研究成为以后研究的主要方法,这些创新性的研究方法的使用,都能够为城市经济学研究提供动力。

3.城市经济学研究结果作用范围更广

现代城市发展受到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便捷而快速的信息交流不仅使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手段更加先进、研究更加高效,也使得研究结果的作用范围更加广泛。在信息化的支持下,针对一个城市的发展研究结果会很快被其他国家和城市经营者接收到,比对当下城市发展的状态,并采用其他国家和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结果继续完善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手段,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结果的作用方式之一;另外,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发展动力之一,这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从单纯的“对政府经营城市提供帮助”逐渐发展为“为相关经济体的发展提供帮助”,跨国公司和连锁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借助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结果,这也是城市经济学研究作用范围扩大的表现。

4.城市经济学研究受到政府大力支持

城市经济学发展对城市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乃至自然生态发展的重要影响,使世界各国和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对城市经济学研究本身的建设。我国确定城市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地位,允许全国各高等院校设立城市经济、城市管理等本科专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在条件具备的大学和城市,设立城市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将城市经济学的学科重点基地建设纳入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设规划中就是政府大力支持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表现,随着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投入将不断增多,城市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将逐渐由边缘学科向学术研究的中心靠近。

三、结语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6

(一)景观设计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对于我国绿色城市来说,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基础性设施,在景观设计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绿色城市的景观设计中,道路景观植物主要是以片植或者群植的方式,借助不同种类的树种,设计出具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北方很多城市可以选择柳树、杨树作为基调,在不同的路段选择常绿乔木作为主背景,并搭配合适数量的开花小乔木或者灌木,借此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植物景观。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要注意树种间的相似性,比如,在颜色和形态上要统一,并在线条、比例以及质感上求变化,这样不仅可以显示出设计本身的多样性,而且有体现出绿色城市自然生态的核心主题。同时,在设计技巧上切忌过分造作,在空间上注意层次有序,色调轻快,突出道路景观的整体感觉,与周围建筑及公路保持画面完整。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绿带的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城市的本身人文文化,加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设计理念,使得植物的景观主线与人文相融。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反应当地文化的小型广场或长廊,增加绿色城市道路景观的艺术性,这也在很大程度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准。

(二)景观设计在广场上的应用

城市的开放空间是主要的景观设计部分,也是城市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近些年,我国很多城市注重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以改变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一般来说,城市广场以平面形和空间型两种形式为主,对广场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形成不同感官的活动空间,来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绿植在广场的设计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绿化可以使广场空间更加层次分明,保持空间的尺度感,并衬托出周围建筑的面貌和体量特征。一方面,在城市广场的边界和广场道路的周围种植绿植,可利用乔灌木和花坛,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保持整体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在广场特定的空间,如以运动、游戏、休闲为主题的动态空间里,可用不同树种进行空间的限定。同时,对广场的绿化配置设计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则,由于不同气候特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同,使得城市间存在不同的气候和文化差异。因此,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比如,在气候干燥的北方城市,广场空间应用大片的草坪为主,树木则选用四季常青的松柏;而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城市,广场空间可以用冠幅较宽的植物,起到遮荫的效果。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中,还可以运用水为载体,设计诸如喷泉、水池等人工造景,不仅在视觉上与植物、建筑保持空间关联,同时又起到划分空间、活跃景观设计理念的作用。

(三)景观设计在景观小品上的应用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也对整个景观设计起到点睛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景观小品除了雕塑、汀步等传统形式外,绿色雕塑也成为构建绿色城市的又一设计亮点。这不仅是景观设计行业的全新概念,也为居民创造舒适、新奇的绿化景观提供了新的方向。绿色雕塑也就是植物造型设计,通过不同的植物材料进行定向的修剪、定植、栽培等工艺,融于其他的景观设计因素中,创造出各种色彩美和几何美,这种绿色雕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成为一种新型的表现形式。一般会把植物造型的自然面貌展现出来,并与城市生态特点相结合,以突出其个性,同时要注重整体的景观布局,突出小品的神韵和气势。比如,在南方杭州这样的绿色城市中,在城市道路、公园里可以添置一些动物形象或人物形象的绿色造型,这不仅为单调的景物增添了生机活力,而且会烘托出整个景观设计的真实效果。再如,把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的垃圾箱换成不同造型的绿色雕塑垃圾桶,使城市各处皆为绿色,这也更为环保和生态。

(四)景观设计在色彩上的应用

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绿色城市尤为注意色彩的选择,要围绕景观环境的季节和时间变化进行设计和运用,并把形、明暗、质感、远近的视觉因素综合化,使其具有美的形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不单单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使它富有变化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的审美需要,可以利用色彩的塑造力使周围建筑、小品等成为景观的聚焦标识。比如,在城市广场或公园门口处摆设一些组合图案的植物花卉造型,利用色彩的强烈视觉感受可以突出重点,并给人强烈的冲击感和鲜活力,特别是对一些重要节日的色彩设计上,鲜艳的色彩设计可以衬托出节日的强烈气氛。但是要注意无论色彩在景观设计的构成中多么重要,都要与景观周围的环境互相协调。同时,在色彩运用上要与景观大环境的色调保持一致,在色调的平衡和层次的处理上,要以大面积的范围来考虑,在大部分的景观设计中,如城市中央公园、道路都是以绿色为基调,而景观设计中的其他元素,如建筑、水体、景观小品等出现的色彩则是作为点缀色出现的。在景观设计的色彩设计过程中,如果发现色彩比较单一或者对比较强时,可以添加其他颜色进行中和平衡,使色彩趋向柔和。因此,不管是以绿色为主色调,还是以其他颜色作为背景,在城市景观色彩的设计上都要满足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并合理运用色彩在景观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来创造和谐、美好的城市景观色彩。

二、绿色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纵观当今城市景观设计,都与绿色密切相联,城市建筑、广场、道路等,都离不开绿色城市这一主题,为了满足这一目标,景观设计师随即需要展开新的反思和创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景观设计要求整体上的表现完整,它反应出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认知,如果在未来没有良好的城市景观设计,即便建筑形式多样化,城市规划布局严密,也很难展现出绿色城市这一主要主旨,也很难产生感情色彩上的城市魅力。城市景观设计的核心便是生态景观设计,要树立符合现代绿色城市发展要求的设计理念,要不断改善城市功能和形象,逐渐走上生态建设的道路。再以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为基础的条件下,使景观设计同城市建设达到美化城市和促进经济的目的,真正实现绿色城市生态化趋势。还要立足于现代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寻求一个规划长远的目标,应用现代先进的科技和材料,加以工艺程序,不断降低城市规划的成本浪费,提高景观规划的功能性和高效性,以节能、环保、绿化为口号,增强城市的经济活力。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们把现代城市的设计理念同城市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多层次地对城市景观建设出谋划策,发挥景观设计对城市的推动作用。此外,面对不断发展的城市环境,在景观设计上要遵循科学性的持续发展战略,使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合理配置植物,适地适树,努力形成绿色城市个性化的景观特色,达到绿色城市理想的景观绿化、审美需求的效果。

三、结语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7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竞赛平台。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爱好,选择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地面工程、HSE与经济评价等专业进行设计,同时根据自己的选题及大赛要求自由组队,在方案设计类单项组、综合组和技术创新类中选择其一,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在设计以及后期评审竞赛过程中,指导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答疑的作用,并不亲自参与具体设计和后期竞赛,把创造与竞争的舞台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责任的同时,更多激发其内心的自主意识,达到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钻井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按照任务书的内容完成一口井的综合设计。虽然每个人的任务书都不相同,但都是常规简单直井的设计,且设计模式以及内容很相似。其缺点是,一方面,任务书的要求,限制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每人设计的高度相似性,不可避免存在部分抄袭的情况,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针对卓越工程师的钻井工程课程设计应进行如下改进:(1)给出更多的设计选择,实现任务书和设计形式的多元化。允许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其设计成果可以以软件的编写、工艺的创新、设备或装置的设计形式体现。(2)进一步削弱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所起的作用。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让学生有一定的责任感,并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众面前全面清晰地讲述自己的设计原理及设计依据。(3)增加钻井工程设计任务书的新颖性和前沿性内容。可以以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赛题为依托,逐渐增加复杂结构井、海上油气井和非常规储层油气井的钻完井的设计内容。通过讨论油气开发的热点问题,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发挥空间,同时满足石油企业对行业前沿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4)增加钻井工程设计软件介绍与使用环节。目前国内各大油田在进行设计时都在使用成熟的钻井设计软件,而常规课程对于这些软件介绍较少,熟练掌握和使用这些软件,能够使学生对钻井工程设计有更好的整体把握,同时提高其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能力。

二、增加地质工程特色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选题来源于现场油田区块,包括实际地质和工程基础数据。其设计结果既要充分适应实际地质特征及开发要求,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可操作性以及经济、环保、安全、应用性。传统的钻井工程课程设计缺乏对地质特征和工程背景的充分考虑,且其并未重视HSE与经济评价部分,属于较为理想化、过于简单化的设计,制约了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卓越工程师钻井工程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特征和工程背景,对钻完井过程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设计,其设计方法和步骤流程应与实际工程相吻合,设计结果要能体现出较强的现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设计过程中,应作如下改进:(1)增加指导教师案例教学的环节,指导教师应针对某油田区块的具体地质特征和开发方式,介绍不同钻完井设计的优缺点,尤其是对不合理的案例应重点剖析原因所在。(2)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提倡根据基础参数进行分析,并参考其他油田的案例进行合理的钻完井方式、钻井设备及钻井参数的优选,而不仅仅依赖于邻井单口井的参数。(3)增加HSE与经济评价部分的设计比重,从经济、工程和环境等多方面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价,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整体素养。(4)更加重视设计过程,每一步设计的依据及原理要有理论说明及现场资料支撑,其设计要能体现出较强的现场针对性。如,钻井设备、钻井方式、完井方式的选择等,既要适应油藏地质特征及后期开发要求,同时还要具有工程可操作性。

三、突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对油田勘探开发运输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工艺进行创新设计,没有具体的题目和内容限制,允许学生在较大的范围内自由选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传统的钻井工程课程设计对学生的设计内容及结果有过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为此应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做出如下改进:(1)鼓励创新意识。同样的基础参数不同人的设计都会有差别,越成熟的方法及思路,越难跳出传统的思维怪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往往在开始阶段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但只要能够体现出设计者有依据的、独有的创新意识都应该受到称赞。(2)技术的进步是靠无数人长期共同努力获得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设计过程中每一个具体问题,在小问题上取得发展和创新。如,在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过程中,有学生发现现有井身结构设计的一个公式解释上存在问题,虽然对他的设计结果并无影响,但这种在细节问题上不盲从、独立思考的习惯应受到鼓励。(3)失败是成功之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开发,必然会伴随着诸多的问题,此时应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对不合理的设计结果要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其认识到不足的原因,从而增强其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8

1.1价值最大化,提高商业空间品质

对建筑本身来说,环境景观设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的品质。商业综合体因其隶属城市核心商业组成部分,所以更能凸显购物环境品质对其产业发展的影响。完整的景观空间联系着各业态空间,使得城市商业综合体为市民创造可以承载社会型交往活动的人性场所,作为商业综合体较为重要的公共服务功能之一,其景观空间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商业综合体的附加价值。密集整合而又高效节约是当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空间特点之一,这与传统商业建筑注重高效性和经济性是完全不同的,质量上乘的贩售、购物、游憩、观演空间,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从外到内逐级分析景观空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多学科、多方法、多实践,综合创构一个景观多样化、功能复合、环境舒适的空间,为市民及商家、业主共谋福祉,互惠互利,增值溢价,提高商业综合体空间品质,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1.2有机融合,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中多功能、高效率、综合型建筑的代表,于人们眼前呈现的形象是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甚至标新立异的形体建筑。大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对该城市的城市空间或功能形态、交通体系及其城市生活品质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城市商业综合体环境景观空间应融合到城市空间中,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的城市形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空间价值。优秀的商业综合体景观环境设计可令人赏心悦目,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让消费者在疲惫地购物奔走之余,享受轻松和舒适的休憩;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可以提升商业空间品质,在服务对象心目中树立很好的品牌形象,帮助企业提高商业品牌影响力。

1.3低碳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高呼“低碳经济、绿色科技”的今天,只有在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理念,才能达到既满足现代人对环境健康舒适的要求,又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对城市来说,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经验的积累,其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将是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所必需的过程。

2实例探讨———以莆田大唐广场为例

2.1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大道与文献西路的交接处,北接莆田市人民政府,南接城厢区政府,东呈荔城区政府,位于荔城新区开发区域内,周边山体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以凤凰山公园为主,下磨溪、护城河为辅,景观资源较为齐全,地理位置优越。荔城大道与文献路作为城市的主干道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基地有较大的商业价值。项目规划场地南北向约130m,东西宽约240m,面积为36012.6m2。该城市商业综合体包含了商业、办公、居住、文娱、餐饮等多种复合功能,建筑造型为现代简约风格,各种经营形式的商业业态让综合体景观环境充满空间感,拥有优质的商业氛围和盈利能力。

2.2设计构思

根据建筑现代、大气的设计风格,运用现代科技,结合景观造型、铺装、绿化、雨水收集及太阳能等清洁资源的利用,创造景观“链”来“链接”街道、建筑、人和自然,使用连续的景观要素来表现独特的景观特征,创造值得怀念的意境。在功能布局上突出购物、商业、休闲等功能,打造注重消费者需求的多元性、空间布局的多样性、文化展示的多样性、设施功能多选性的新兴、科技且生态的商业综合体景观。节奏与韵律是园林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独具节奏感与韵律感的特色景观空间,让消费者无论从地面空间或百米塔楼上都能清晰可辨。充分利用场地高差把相应出入口位置梳理在层次分明的竖向空间中,景观铺装肌理把车行流线与人行流线整合在一起连续延伸,犹如音乐般律动幻化,并将繁多的业态功能空间串联为一个整体,突显出各种业态的特点和商业空间的典雅时尚气质。采取不同石材天然色彩与质感产生呼应,在此基础上将景观元素张弛有度地陈述展开。此外整合、概括、提炼莆田地域特色,并应用到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中,在保存地域特色元素的同时,融入新时代的设计表达,使地域符号和现代化的城市空间达到协调与融合,为莆田这座城市赋予新的鲜明个性。

2.3规划布局

该城市商业综合体沿莆田文献西路和荔城大道规划4个主题入口广场,作为整个地块的集散区,为城市商业区提供宝贵的休闲广场。一条室外步行街将商业区分为4块区域。其中,综合商业楼共5层,其余商业楼4层。场地东侧与北侧的底商裙房上部规划3栋21层酒店式公寓,另有超高层145m写字楼布置于场地西面商业裙房之上。

2.4总体景观设计

2.4.1功能分区

通过对场地的调查和研究,将场地划分为商业入口广场区、公寓景观区、南面形象街道、西面形象街道、高尚办公景观区、人气内街和屋顶花园,满足使用者进行购物、休闲、游乐、观赏、交流等行为功能。商业入口广场区是商业街道的核心区域和商业综合体的主要活动场所,构成了人行主要流通轴线。公寓区与商业街仅一条马路之隔,在铺装风格上延续商业街的铺装设计,运用隔离绿带和种植池,以经济性原则处理延展面的景观。商业综合体主要入口位于南面形象街道,此街兼具形象展示与驻足停留的双重功能,同时也是街头绿地隔离带。办公区域主要针对特定人员使用,入口广场与外部环境适当区隔,提供舒适、高尚、低干扰的办公环境。商业内街是拉动人气的主要区域,活跃的零售氛围与亲人的尺度相互协作,使室内外环境零距离转换。

2.4.2交通组织

设计充分考虑了人车分流的合理性,从时间和空间分流上组织交通,降低各流线间的干扰,保证其安全性和功能性。步行流线的组织着重于人行通道和主要活动区域道路交通分析,从入口到出口的车行和人行交通流线,包含入口(车行、人行、车库)、道路分级(市政道路、区内车行道、主要人行道等),强调步行路线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形成完整连续的步行系统的同时,通过高差关系增加步行体验。将复杂的流线连接到一个特定的节点空间,从而在呈现多层次、立体化景观空间格局的同时又不失条理,反映景观节点与节点之间形成的面形态关系以及不同组合所呈现出来的空间美。主要商业人行入口广场沿文献西路和荔城大道3个街角布置,提供简洁、合理和高效的交通流线且保证了人流的快速集散;地块规划区内有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以保证客货流畅通无阻,适应商业区的客货停车需求;商业街南侧的广场尺度放大,可有效缓解文献西路带来的巨大交通压力,并满足自身分布式商业综合体使用人群的需求。将停车场与相应的交通空间按照技术规范尽量做到集约紧凑,节省出更多的空间给更有商业价值的南北侧街道。商业和餐饮消费群体、办公室工作人员、居民3组使用者入口空间有效区分,避免流线干扰。

2.4.3景点设计

1)商业入口广场设计

共有4个主要人行入口广场。西南入口以旱喷雕塑及生态树阵为主题。西北入口以不规则几何体造型小品为中心,周围环绕弧形砖雕艺术景观墙,形成了广场进入商场的主要景观。东南入口以特色旱喷广场为主,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东北入口以大树景观为特色。铺装形式引导行为方向,加强场地联系。移动的树池,增添绿色,强化景观特色。室外茶座及租摆花卉,增添商业氛围。重要节点处布置特色雕塑,强调主题性和标志性。布置临时可移动的电商创意小品或展示橱窗,宣传商业卖点。适当处摆放导示牌,加强引导性。并设置室外广告灯箱及路旗,增加地面铺装细节及材质对比。辅以旱喷、水景小品,小型局部绿地,树阵绿化,形成开阔的活动空间。设计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及导向性,应用街道丰富的曲线景观层次,重塑直线型街道空间,同时强化中心广场的凝聚力,将街道空间联系在一起,增强商业空间整体感。在入口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应用石雕、砖雕及藤编等莆田当地特色形式小品,景观细节上体现了地域特色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价值,满足了审美需求。

2)南面形象街道设计

东西入口共同构成了商业街的人行主要流通轴线。设计中希望预留足够的停留场所,将商业氛围和城市休闲购物体验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现代多样的新型购物环境。人行道和商业广场运用绿色植物进行区隔,同时减少主干道车辆噪音对商业的干扰,体现绿色商业的设计意图。场地从西至东高差6m,在高差处理手法上并没有采用常规的设计方式,而是呼应建筑形态,层层递进、起伏错落,强化韵律感和现代感。

3)西面形象街道设计

与办公绿地统一设计,通过树阵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适当区隔,避免干扰,按照设计规范满足办公区18个户外停车位的需求。可停留的绿地型入口区别于其他几个入口。

4)办公区设计

办公区景观相对商业区景观而言,由于使用人群的变化,景观设计上更为特殊。在写字楼入口设置泊车处和LOGO形象水景。适当区分出户外休闲区域,供白领交流休息。铺装设计统一化,材料的运用和灌木的搭配简洁明了,提升了办公空间的环境品质。

5)人气内街设计

内街及地下商业广场的主要入口,是商业综合体景观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担负着整个综合体的通行、标识、指引等功能,同时又要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审美需求,良好的设计效果能够达到让行人印象深刻甚至过目不忘。商业内街的宽度大约为12m,设计中将其作为半室内空间打造,分为上下2层,上层有廊桥连通。主体发光天幕白天收集太阳能,用于夜间街道形成绚烂的灯光效果,聚集人气。商业内街的入口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提示服务,通过艺术感十足的公共景观雕塑,烘托商业气氛,同时也更易为人们所记忆。

6)屋顶花园设计

顺应建筑轮廓线形态,曲折、优雅、灵动的贯穿整个场地。最大化地利用雨水收集和节水功能,将屋顶花园作为缓冲和休息区,在建筑形态和园林景观特性之间创建一条强有力的纽带。

2.4.4植物设计

绿地系统主要由2部分组成:沿街绿化带和内街绿化轴。结合广场大气宽敞的特点,植物设计突显现代、简洁、干净的艺术特色,场地中的乔灌木以能够体现序列感的列植形式为主。主要的商业区沿街绿化以体现四季变化的花草为主,集沿街绿篱绿带为一体,使建筑从道路两侧的城市道路中解放出来,提高步行环境质量;内街绿化结合特色树池座椅营造良好的体验式购物景观环境。屋顶雨水花园种植若干保护性的灌丛、篱笆,选用根系发达、耐修剪、容易移植、耐粗放管理、耐旱、生长缓慢、抗风、耐高温的树种。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