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合规审计范例

财务合规审计

财务合规审计范文1

关键词:财务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作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枢纽,既要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强监管要求,建立完善合规有效的法人治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发挥金融业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等职能,追求集团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同时,财务公司也有很强的产业依附性,需要立足集团主业发展,服务集团成员企业,承担起作为集团总部管理职能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助管理属性。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着一般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特点,也有如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1.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因此,作为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独立、客观开展监督和评价工作,提出客观公正的整改建议及意见是所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首要作用。2.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作为董事会垂直领导、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指导评价工作、监事会监督工作的财务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以“第三道防线”的身份独立开展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检查工作,促进财务公司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和公司治理架构。3.确保财务公司的合法合规性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指导下,金融行业的外部监管要求严格,合法合规经营是财务公司的经营宗旨之一。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检查公司经营的合法性,推动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有效落实。

二、新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

工作面临的挑战新设立的财务公司需要短时间内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及组织架构,并编制完成业务规章及内控制度,顺利开展业务。新设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既是一项全新的管理工作有待建立,也面临着诸如独立性、专业性的挑战。

(一)建立全新的有财务公司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是一项挑战。一方面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金融企业的属性,另一方面也有企业集团的产业特性,因此,全新的内部审计体系不能仅照搬一般企业的做法,也不能完全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应该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方法及审计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符合所在企业集团产业特点及金融企业要求的内部审计体系。

(二)新设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独立性面临挑战。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参照执行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的规定,财务公司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多数成员应为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负责,经其授权审核内部审计章程等重要制度和报告,审批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指导、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虽然财务公司都能按照规定设置了相应的组织架构,但由于财务公司仅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较小,多数公司未设置独立董事,改由股东委派的董事担任非执行董事。另外,由于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也作为一个公司内部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因此,沟通协调的工作不到位将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人员的绩效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公司经营班子的行政影响,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新设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专业性也是一项挑战。由于财务公司属金融企业,需要遵循行业的监管规定众多,有的监管法规是针对财务公司的运作和监管而制定的,有的法规是适用于商业银行,但财务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参照执行。而新设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或者从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招入或者是该所属集团的实体企业的内部审计或财务人员调入,对于财务公司行业的经营运作流程掌握不多,对于财务公司适用的监管法规了解不够透彻。新设财务公司从头建立一套适用的内部审计体系,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是一项挑战。

三、新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

体系建立的要点研究新设财务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应着力在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过程管理及审计职业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全盘考虑及建设,打造符合产业集团特色及财务公司适用的内部审计框架,从而更好地完善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

(一)构建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体制。首先,完善公司章程、财务公司制度对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保障机制,明确强化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地位,进一步探索内部审计人财物管理改革,削弱经营层对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制约作用。其次,建立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的规定及审计委员会定期检查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保障机制。再次,内审部门负责人应从公司大局出发,树立正确的内部审计目标及价值观(下文第二点将详述),协调处理好与被审计部门的关系,获得其对内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在审计发现、整改意见方面达成完全一致。最后,从职业德道规范方面进行约束,审计人员应保持“实质独立”的精神态度,即在工作中使自己的判断不受他人左右,不受个人偏见与杂念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判断并形成审计意见。

(二)树立正确的内部审计目标及价值观。内部审计监督是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权力运行制约的手段,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为促进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与公司的最终目标保持一致,而不应仅停留在查找发现问题上。具体到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其审计价值观应为“与其他业务部门站在同一阵线上”,促使公司符合满足监管规定,全面有效控制经营风险,获取集团归集资金的收益最大化,从而有效支持集团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应在此内部审计目标的指导下开展,从公司战略发展规划、重大决策部署出发,从公司大局出发,从有利于公司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出发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影响公司经营活动、风险管理、财务收支的重大事项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增加审计周期和频次。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影响公司风险管理成果、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环节实施实质性的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是否合理和有效,经济效益是否满足预期目标。在审计报告阶段,根据审计发现问题对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披露。

(三)以监管规定和风险导向确定审计内容。与一般实体企业的内部审计相比较,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除了一般的经营管理合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内容外,需要更多以监管规定为依据确定审计内容。由于金融行业的盈利性与安全性是负相关的,因此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全面风险管理,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也需要将全面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作为重点审计内容。另外,财务公司运营、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及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也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事项,因此,内部审计部门也需要将此作为审计事项。此外,财务公司也应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审计工作。由于财务公司的运营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的持续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应为内部审计的重点。同时,资本充足、流动性也是影响财务公司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被列入年度审计内容。

(四)实施严谨、高质量的审计过程管理。内部审计过程管理包括编制审计方案、实施审计过程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等内容。新设立财务公司内审部门应从以下方面打造全新的具体审计工作体系。在编制审计方案方面,与外部审计相比,外部审计目标主要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而内部审计的具体目标则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董事会的管理意图而变化。如审查招标环节的合规性及合理性,财务公司资金业务的内控有效性和合理性等。针对不同审计内容的审计目标,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业务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确定以获取合理的和充分的审计证据为目的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人员的分工和时间安排。如资金业务的内控有效性和合理性审计,应设计检查该业务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具体业务安排是否存在背离市场环境的情况、业务收益是否偏低等审计程序。在完成了审计方案的编制后,内审部门需建立完整规范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指导检查复核、及时信息沟通和共享、适时调整审计方案和程序的工作机制,确保审计方案所定的审计步骤、审计内容实施到位。审计程序完成后,内审部门负责人需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工作,并与被审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形成书面报告文件,并按规定程序报出,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汇报。最后,建立后续审计制度,跟踪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做好闭环管理。

(五)探索高标准的审计职业化建设道路。在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因此,新设财务公司的内审人员应以中共党员为主,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及作风建设。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应制定审计人员的职务任免标准、专业技术资格要求、后续职业教育要求等内容,并建立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待遇应不低于其他部门的相应岗位员工待遇。同时,新设财务公司内审部门也需建立内部定期学习、沟通、总结经验的途径,通过不断积累总结审计经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再次,由于财务公司的业务与所属集团的业务关联紧密,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应熟悉财务公司业务外,更应熟悉集团公司业务的经营模式、运作规律等内容,有利于开展内审工作。综上所述,新设财务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需要既考虑财务公司属性又考虑内部审计的基本规律,从开始的构建独立客观审计机制入手,在树立了正确的审计目标后,确立具体审计内容,实施高质量的过程控制及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要婷.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问题与改进[J].财会学习,2019(10):234-235.

财务合规审计范文2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创新策略

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财务审计工作有利于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控水平,对企业资金流向进行监督,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减少贪腐问题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加大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的投入,开展财务审计的创新,借助全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具提升财务审计水平。

一、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性

(一)对企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企业所掌握的资产数额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对于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借助于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加强对资产的管控力度,合理的使用和配置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杜绝资产管理与处置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企业所持有的资金量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如果财务审计机制不严,财务审计的规范性不强,会增加资金使用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金管理漏洞,尤其是针对一些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如果财务审计体系不健全,会造成资金配置的不合理及浪费。因而,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减少资金管理中的重复投资、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保障内部系统的有序运行,对资金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有效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性。

(三)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对于市场竞争环境缺乏敏锐的触觉,财务管理不能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相配合,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埋下了较大的风险和隐患。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发展,长期而言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而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与审核,完善各项财务审计制度,提高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规范化,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二、企业财务审计管理现状

(一)财务审计体系不完善。随着国家对于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继出台了众多规范企业财务审计职能、引导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方向的政策和法规,推动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从整体层面而言,目前企业的财务审计体系尚没有完全建立,财务审计工作的大部分职能仍旧停留在对财务单据和报表的审核方面,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及监督管理职能体现不足,财务审计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这就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无法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层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控,在企业重大决策中的管控作用难以得到发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财务审计功能的发挥。

(二)财务审计制度不健全。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使得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定位模糊,财务审计的制度不完善,工作职能与权利范畴模糊,导致财务审计工作形同虚设,难以起到监督、约束和审核的作用;还有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财务审计制度,但是在执行层面缺乏有效的流程和方法,针对财务审计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内容定义也比较模糊,使得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的地位非常尴尬,财务审计职能难以得到行使。

(三)企业财务审计缺少执行地位。财务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行使监督和审查的权利,因此其虽然隶属于企业的组织架构当中,但是又应当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架构之外,具有监督、审查及执行的权利。但是就目前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现状而言,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都很难独立于企业管理的架构当中,这就导致财务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缺少权限,财务审计的执行地位得不到保障,甚至受制于企业的各种利益关系而难以体现其公平、公正和公开性,在实际的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中也不乏一些利益输送、暗箱操作、贪腐等违法违规行为,给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埋下了极大的风险。

(四)财务审计方式比较落后。财务审计工作虽然已在企业推行多年,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很多企业都将大部分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了企业的业务开拓上,这就使得企业投入于财务审计工作的精力不足,对财务审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首先,部分企业对于财务审计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认识不清,导致财务审计工作仍旧停留于传统的会计审核职能当中,工作方式单一落后,在监督控制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凸显;其次,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审计时所选取的审查资料不够完善,财务审计工作不够全面彻底,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加之企业各部门对财务审计工作抱有偏见,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配合度不高,也使得财务审计工作在实际的开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再次,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足,仍然停留在人工审计的模式,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缺失,现有财务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比较薄弱,也制约了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开展。

(五)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不足。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活动当中,财务审计的目的既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核,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监控。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在财务风险的防控方面仍然存在着意识上的缺失,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仅仅停留在了对财务数据的审核上,难以发挥出财务审计工作的巨大价值。

三、企业财务审计创新策略分析

(一)提高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符合财政部和相关部门的规范及制度,明确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审计要素和审计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计划,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并加强财务审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以满足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改革需求,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开展。首先,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借助精细化的内部审计提高企业财务审计的全面性、针对性与准确性,及时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和漏洞,帮助企业合理的规避风险,减少财务资金浪费,确保企业资金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需要注重新审计制度与旧制度之间的衔接,加强对新审计制度的学习与实践,及时发现新旧审计制度在衔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过渡计划,切勿盲目开展财务审计,加强过程控制,以保障顺利地实现新旧审计制度的交替。再次,企业要结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对财务管理平台和制度进行大力优化与改革,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确保财务数据、报表的真实性、全面性与准确性,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开创全新的局面。最后,企业要加强对优秀审计人员的吸纳与培养力度,结合财务审计工作的需求,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财务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新审计制度的学习与探讨,掌握新审计制度的重点与要求,并结合岗位工作提出优化与整改建议,以确保新审计制度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有效应用;另一方面,要广泛招募具备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打造一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优秀实践能力的财务审计队伍,实现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

(二)加快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以往落后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带入了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时代。而以此为背景,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也必须充分重视对信息技术与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改变以往的财务审计模式,提高对财务信息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加强对财务信息的审计功能,切实保障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企业要充分重视到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配合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建立内部审计平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和报表进行全面的统筹和管理,并借助科学的大数据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于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发展企业财务数据中反映的问题,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预测与分析能力,帮助企业及时规避风险。其次,在对财务审计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时,要注重对信息数据的筛选、分类和整理,从而有效提高财务数据分析的效果,使财务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更高。再次,要借助企业的审计平台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财务数据跟踪与反馈机制,提高预警能力,提升财务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保障内部审计结果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为企业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

(三)创新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新审计制度的全面推行规范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行为,保障了财务审计工作的客观真实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规范行为,制约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了实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提质增效,必须对企业财务审计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审查机制,及时发现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错漏,纠正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保障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性。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结合企业财务审计的实际规划和流程,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目标和方法进行明确的制度约束,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审查力度;同时,成立专门的财务审计检查小组,专门开展针对企业财务审计过程的监督与管控,及时发现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财务审计过程的合法合规;此外,结合财务审计的实际需求,合理进行分工,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推进对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监管。其次,要秉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开展企业财务审计的监督与审查工作,确保监督审查的独立性。遵循国家财政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新审计制度的要求,确保企业财务审计过程的规范化,提高财务审计与审查人员的责任心与职业素养,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开展监督审查工作,严禁在监督审查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也可以借助独立的监管部门或机构介入企业财务审计过程,行使监督审查职能。再次,要不断丰富财务审计与审查的方式,提高财务审计与审查的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做好相关记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在监督审查过程中,要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与准确性进行严格审查,明确企业财务资金的流向,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财务报表失真、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完善财务审计执行地位。只有确保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障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执行地位,才能够提升财务审计和监督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凸显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企业应当根据财务审计工作的组织架构,对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职能进行系统梳理,明确财务审计工作的范畴、内容以及目的,保障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行使其独立权利,充分发挥其职能;同时,企业还应结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具体需求,配备专门的财务审计人员队伍,由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从事该项工作,独立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之外,保持其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此外,虽然企业要保障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有专门的法规、制度和监管机构来对财务审计工作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管和约束,权限的赋予要适当,要与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以免权利滥用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

(五)完善财务审计制度。财务审计工作的制度、规范和流程是开展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结合国家和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企业的主要业务内容和财务风险点,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企业的财务审计制度。此外,企业还应针对财务审计制度的制定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于财务审计工作的具体职能、岗位设置、组织架构、人员安排、责权划分等进行明确规定,形成文件性的纲领和制度,从而确保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而如何通过有效的财务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发现并防控潜在的财务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借助完善的机制、健全的制度与科学的方法。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工具,搭建财务审计平台,完善财务审计制度,加强财务审计与审查,保障财务审计工作的合法合规,借助财务审计的创新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江.在新时期应如何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2(01):40-42.

[2] 王辉.当前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财会学习,2021(36):113-115.

[3] 车兵华.企业财务审计创新路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21(22):144-146.

[4] 木妮然·阿不都.企业财务审计信息化的思考与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11):132-134.

财务合规审计范文3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依法执行而展开的工程项目财务审计工作确保了工程投入的准确性、真实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项目工作经验,分析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主要特点,浅谈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必要性。

关键词: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特点;必要性

一、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特点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是基于同时掌握财务审计能力与工程项目建设相关专业知识的审计工作者而展开的经济活动,审计工作者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第三方公正的角度进行工作,因此它具有公正、合法、真实、准确等性质。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真实有效的财务审计管理,同时是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并有效提高工程效益的有力手段。

二、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必要性

(一)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项目评估的重要依据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是基于真实、准确的数据背景下分析研究所得出的,没有准确真实的数据支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只是一个空谈,不具有科学有效性。因此,通过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方式对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是十分必要的,它为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供有力的保障,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重要规避措施。在实际的可行性报告审核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工程项目建立依据的审查。一般包括工程项目的建立背景、工程概况、项目市场前景、投资金额、方式,以及财务分析等方面。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项目建立依据审查的基础展开的,通过项目建立依据的真实准确性审查,分析项目是否具备建设前景,项目建设是否存在竞争对手以及当前环境是否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等,着重分析工程目标前景与投资的关系,尤其需要考虑工程目标是否存在竞争,以及工程的竞争力和工程风险的预测。工程项目的规模分析。项目规模分析应包括经济投入成本预测,项目目标收益预测,效益指标分析,工程风险说明,财务指标分析结果,以及阶段性经济投入预测等。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核结论。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专家通过上述3项的审核结果,就工程可行性给出审核结论,并提出相应意见。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是工程建设开展的第一步,是必须经过有效的科学手段验证才可以作为有效的工程建设参考依据供企业高层决策使用。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体现在工程项目财务审计工作的整个流程之中的,它是工程的实际投入和产出的真实表现,是工程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工程项目财务审计有效的反映了工程的经济性、效益性

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任何的项目都是建立在其为国家社会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因此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能够真实有效反映工程经济效益性的这一特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程项目财务审计在工程的各阶段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通过结合工程设计资料以及国家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工程预算,通过预算审计的方式,将工程的造价控制在设计所需的概预算范围内至关重要,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预算审计、风险评估等方式将工程投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制定阶段性工程资金投入计划,通过有计划的资金投入,可以减少不必要资金浪费,规避资金无计划投入带来的资金周转不周等情况,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实时的工程项目动态投资审计则有效监控了工程的投入情况和工程实施进度。在工程的实施阶段,各种的突发情况产生的停工,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变更,以及应业主要求产生的工程变更等都会使工程的投资预算发生变动,通过审计将这些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收集并记录下来,是工程最终经济评估的真实、有效性得以保证的不可或缺的依据;同时通过阶段性的工程审核,对阶段性的工程进度分析以及经济指标分析,可以实时的掌控工程进度,并针对当前工期进度、和经济指标实现动态调整,确保工程的按时完工和资金投入动态平衡,总投资可控。工程竣工前,结合工程预算、工程变更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发生一系列经济活动,审核工程的最终造价。竣工决算的审计包括工程竣工图纸的现场复核,竣工图纸工程量审核,工程变更签证审核,以及工程合同项目单价外的项目单价审核、材料价格动态调差等,基于工程合同、有效的工程变更以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所得出的工程最终造价是真实、准确、有效的,确保了工程项目投资的资金使用效率,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直观体现,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工程项目财务审计是依法进行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基础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财务审计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规范,财务审计的真实、准确、有效也是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实现的。国家法律法规对财务审计过程起着主导作用,财务审计的主要工作任务则是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核。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经济活动应当符合以下内容:一、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二、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等编制的预算计划,以及工程项目招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等规范要求。三、满足国家现行行业规范,定额指标等。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是需要由获得国家相关职业任职资格的人员编制执行的,是需要相关审计工作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的,因此它具有法律的普遍约束效力,是可以真实反映工作财务投资状况的财务管理手段。财务审计工作的成果上报给审计单位的高层领导决策、评价,并采用复审的方式,进一步确保工程项目财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项目的不必要资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项目财务审计使工程项目建设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合法有效的财务审计工作,可以有效保障工程项目投资的效益;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作者:国庆斌 单位:菏泽市公路管理局工程三处

财务合规审计范文4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创新策略

 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财务审计工作有利于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控水平,对企业资金流向进行监督,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减少贪腐问题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加大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的投入,开展财务审计的创新,借助全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具提升财务审计水平。

 一、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性

(一)对企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企业所掌握的资产数额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对于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借助于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加强对资产的管控力度,合理的使用和配置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杜绝资产管理与处置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企业所持有的资金量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如果财务审计机制不严,财务审计的规范性不强,会增加资金使用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金管理漏洞,尤其是针对一些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如果财务审计体系不健全,会造成资金配置的不合理及浪费。因而,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减少资金管理中的重复投资、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保障内部系统的有序运行,对资金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有效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性。

 (三)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对于市场竞争环境缺乏敏锐的触觉,财务管理不能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相配合,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埋下了较大的风险和隐患。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发展,长期而言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而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与审核,完善各项财务审计制度,提高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规范化,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二、企业财务审计管理现状

(一)财务审计体系不完善 。 随着国家对于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继出台了众多规范企业财务审计职能、引导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方向的政策和法规,推动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从整体层面而言,目前企业的财务审计体系尚没有完全建立,财务审计工作的大部分职能仍旧停留在对财务单据和报表的审核方面,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及监督管理职能体现不足,财务审计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这就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无法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层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控,在企业重大决策中的管控作用难以得到发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财务审计功能的发挥。

(二)财务审计制度不健全。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使得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定位模糊,财务审计的制度不完善,工作职能与权利范畴模糊,导致财务审计工作形同虚设,难以起到监督、约束和审核的作用;还有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财务审计制度,但是在执行层面缺乏有效的流程和方法,针对财务审计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内容定义也比较模糊,使得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的地位非常尴尬,财务审计职能难以得到行使。

(三)企业财务审计缺少执行地位 。 财务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行使监督和审查的权利,因此其虽然隶属于企业的组织架构当中,但是又应当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架构之外,具有监督、审查及执行的权利。但是就目前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现状而言,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都很难独立于企业管理的架构当中,这就导致财务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缺少权限,财务审计的执行地位得不到保障,甚至受制于企业的各种利益关系而难以体现其公平、公正和公开性,在实际的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中也不乏一些利益输送、暗箱操作、贪腐等违法违规行为,给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埋下了极大的风险。

(四)财务审计方式比较落后。财务审计工作虽然已在企业推行多年,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很多企业都将大部分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了企业的业务开拓上,这就使得企业投入于财务审计工作的精力不足,对财务审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首先,部分企业对于财务审计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认识不清,导致财务审计工作仍旧停留于传统的会计审核职能当中,工作方式单一落后,在监督控制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凸显;其次,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审计时所选取的审查资料不够完善,财务审计工作不够全面彻底,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加之企业各部门对财务审计工作抱有偏见,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配合度不高,也使得财务审计工作在实际的开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2];再次,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足,仍然停留在人工审计的模式,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缺失,现有财务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比较薄弱,也制约了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开展。

(五)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不足。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活动当中,财务审计的目的既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核,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监控。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在财务风险的防控方面仍然存在着意识上的缺失,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仅仅停留在了对财务数据的审核上,难以发挥出财务审计工作的巨大价值。

三、企业财务审计创新策略分析

(一)提高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符合财政部和相关部门的规范及制度,明确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审计要素和审计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计划,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并加强财务审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以满足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改革需求,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 新开展。首先,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借助精细化的内部审计提高企业财务审计的全面性、针对性与准确性,及时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和漏洞,帮助企业合理的规避风险,减少财务资金浪费,确保企业资金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需要注重新审计制度与旧制度之间的衔接,加强对新审计制度的学习与实践,及时发现新旧审计制度在衔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过渡计划,切勿盲目开展财务审计,加强过程控制,以保障顺利地实现新旧审计制度的交替[3]。再次,企业要结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对财务管理平台和制度进行大力优化与改革,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确保财务数据、报表的真实性、全面性与准确性,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开创全新的局面。最后,企业要加强对优秀审计人员的吸纳与培养力度,结合财务审计工作的需求,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财务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新审计制度的学习与探讨,掌握新审计制度的重点与要求,并结合岗位工作提出优化与整改建议,以确保新审计制度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有效应用;另一方面,要广泛招募具备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打造一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优秀实践能力的财务审计队伍,实现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

(二)加快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以往落后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带入了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时代。而以此为背景,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也必须充分重视对信息技术与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改变以往的财务审计模式,提高对财务信息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加强对财务信息的审计功能,切实保障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企业要充分重视到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配合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建立内部审计平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和报表进行全面的统筹和管理,并借助科学的大数据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于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发展企业财务数据中反映的问题,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预测与分析能力,帮助企业及时规避风险。其次,在对财务审计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时,要注重对信息数据的筛选、分类和整理,从而有效提高财务数据分析的效果,使财务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更高。再次,要借助企业的审计平台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财务数据跟踪与反馈机制,提高预警能力,提升财务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保障内部审计结果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为企业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

 (三)创新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新审计制度的全面推行规范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行为,保障了财务审计工作的客观真实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规范行为,制约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了实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提质增效,必须对企业财务审计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审查机制,及时发现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错漏,纠正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保障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性。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结合企业财务审计的实际规划和流程,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目标和方法进行明确的制度约束,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审查力度;同时,成立专门的财务审计检查小组,专门开展针对企业财务审计过程的监督与管控,及时发现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财务审计过程的合法合规;此外,结合财务审计的实际需求,合理进行分工,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推进对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监管。其次,要秉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开展企业财务审计的监督与审查工作,确保监督审查的独立性。遵循国家财政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新审计制度的要求,确保企业财务审计过程的规范化,提高财务审计与审查人员的责任心与职业素养,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开展监督审查工作,严禁在监督审查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也可以借助独立的监管部门或机构介入企业财务审计过程,行使监督审查职能。再次,要不断丰富财务审计与审查的方式,提高财务审计与审查的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做好相关记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在监督审查过程中,要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与准确性进行严格审查,明确企业财务资金的流向,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财务报表失真、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完善财务审计执行地位。只有确保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障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执行地位,才能够提升财务审计和监督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凸显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企业应当根据财务审计工作的组织架构,对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职能进行系统梳理,明确财务审计工作的范畴、内容以及目的,保障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行使其独立权利,充分发挥其职能;同时,企业还应结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具体需求,配备专门的财务审计人员队伍,由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从事该项工作,独立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之外,保持其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此外,虽然企业要保障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有专门的法规、制度和监管机构来对财务审计工作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管和约束,权限的赋予要适当,要与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以免权利滥用影响企业正常工作 的开展。

(五)完善财务审计制度 。 财务审计工作的制度、规范和流程是开展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结合国家和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企业的主要业务内容和财务风险点,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企业的财务审计制度。此外,企业还应针对财务审计制度的制定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于财务审计工作的具体职能、岗位设置、组织架构、人员安排、责权划分等进行明确规定,形成文件性的纲领和制度,从而确保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而如何通过有效的财务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发现并防控潜在的财务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借助完善的机制、健全的制度与科学的方法。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工具,搭建财务审计平台,完善财务审计制度,加强财务审计与审查,保障财务审计工作的合法合规,借助财务审计的创新为企业发展夯 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江 . 在新时期应如何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 [J]. 现代营销(经营版),2022(01):40-42.

[2] 王辉 . 当前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J].财会学习,2021(36):113-115.

[3] 车兵华 . 企业财务审计创新路径探析 [J]. 商场现代化,2021(22):144-146.

[4] 木妮然·阿不都 . 企业财务审计信息化的思考与探析 [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11):132-134.

财务合规审计范文5

对于工程项目的真实和正确审计工作,是审计的必然要求。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对企业的立项工作进行审查,并对立项时的有关企业可行性工作报告进行调查,看其是否进行了市场调研,对市场调研的真实性如何。对于企业的可行性报告进行编制,基本上是对工程的预算、项目的内容以及工程量等的有关计算,审计和查看其是不是完整、正确和真实。同时,还要对工程项目的批复等工作进行查验。针对目前很多的企业都对工程的可行性分析较为简单,并没有对企业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对于其考察的范围及真实性尚缺完整。对于企业可行性报告主要是对项目的有关依据进行审查。对项目的背景和概况,项目的有关市场展望以及投资额度,企业的项目经营财务等各种情况的分析。还要对项目是否可行进行分析,项目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地理等优势,要进行考虑和分析。分析市场的竞争状况以及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等各种情况。注重竞争对手并进行详细分析和了解,避免失去许多市场份额。审计的工作还要对项目的规模进行审查报告,把项目的有关规划、建设的周期、以及财务的有关状况等都要进行审查,针对其经营的有关条件和数据情况,进行验算和假设,对项目的经营成本和收益利润等,以及对灵敏度的有关分析和测算、不确定性因素等都要详细分析。对项目的财务要进行预测,并详细制定有关列表,把项目的投资预测表以及折旧和分销等情况的预测表,项目的利润和收入预测表,对项目的损益预测、现金预测都要进行排列。对于工程项目的有关可行性报告要进行有关专家的评估和报告,并把评估的有关意见和评价以书面的形式写出,上报给企业的董事会进行项目的有关决策意见。

二、工程项目的财务审计的必要性体现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合法性

工程项目的财务审计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审计过程有主导型作用。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以及相关项目进行审核和监督,使其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其主要符合以下有关条件:首先要符合国家有关大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例如对审计工作必须符合国家的设计法等情况。其次,要符合有关行业和各地区行政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审计工作要符合有关企业的会计准则等。再次,要对国家、各部门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预算编制和计划等相符合。对于招投标以及评定标等经济合同都要符合有关规定。最后,对于有关技术和行业规范等也要符合相应的指标和规则。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的财务审计工作,最后还要上报给相关审计单位的高层领导和有关管理阶层,使企业高层和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评价,同时使企业的有关成本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竞争力。

三、对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必要性体现了投入和产出有效比率的过程

对于企业的项目中的经济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是审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经营期内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和分析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中经济性和效益性的审计是其关键要点。企业的现金流量和实际的资金运作是一致的,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进行计算。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的有关审计工作,需要对企业的项目投资回收有关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投资回收期的的状态主要有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要根据有关回收的指标进行分析和制定。还要对项目经营期的有关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的财务分析和审核,结合现金流的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工程项目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综合性分析,使得有关使用人员作为较好的参考和判断。

四、结束语

财务合规审计范文6

审计内容标准化,即对审计事项进行逐级分类。根据电网企业的业务内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在一级层次上分为三大类:财务管理类、业务管理类和内控环境。在二级层次上,财务管理类是对所有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包括资金管理类、资产管理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生产成本类、期间费用类和其他类;业务管理类包括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综合管理类、集体企业管理类、金融与产业管理类;内部控制环境类是对公司治理、组织机构、领导经营管理理念、员工职业道德等影响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环境所作的审计。在三级层次上,如资金管理类分为货币资金、债权债务、对外担保、债务融资、投资等审计;资产管理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生产成本类、期间费用类基本按照会计科目和收入、成本费用核算项目进行分类,这里不再赘述;其他类包括个人所得税、关联交易等;在四级层次上,以货币资金审计为例,包括资金的预算管理、银行账户管理、资金收付管理、资金保管、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及票据的管理等。以此逐级分类,直至最后细化到一个个具体的审计事项。

二、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化数据库

在审计内容标准化框架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基本的标准化数据库:审计综合管理库、审计人员库与审计记录库;二个支撑审计记录库的审计法规库和审计资料库。三个基本数据库及两个支撑库的具体标准化框架如下:

(一)综合管理库:

该库是对审计项目管理及其他管理事项的标准化。该库将所有审计工作项目中需管理的内容进行统一登记,并配备检索关键词,以方便查询,同时,将各审计工作项目的结果以附件形式附在每条项目的记录后面。本库首先相对固化了审计工作项目的名称及代码,将审计工作项目分为审计项目、审计检查、迎接审计、配合检查、课题调研、培训交流和工作总结等7大项目,并根据审计工作项目的具体内容与性质,列出7大项目的所属二级项目。然后从项目来源角度,对各审计工作项目作进一步分类,以说明各审计工作项目的来源是部门的、上级的、内部的、外部的,还是区域的等。最后对审计工作项目的时间(报告时间)、名称及内容、实施主体、实施客体、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问题个数、涉及金额、备注(关键词检索)等项目的内容进行全面登记管理。综合管理库是有关每个具体审计项目和其他审计管理事项(课题调研、培训交流和工作总结等)的基本概况、问题及其结果的数据库,该库通过对每个具体审计项目或审计管理事项的全面信息管理,使审计的管理更加全面细致,同时,便于对审计项目或审计管理事项的跟踪以及对相关人员的考核,是人员库中审计绩效考核和审计记录库中的经典案例及其处理意见的重要数据来源。

(二)审计记录库:

该库是对各审计项目的审计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是对记录审计过程的具体审计内容、方法及审计证据的审计工作底稿的标准化管理。该库将所有审计项目按照上文标准框架的分级分类,对各类审计项目包含的所有审计事项进行标准化管理。将每一审计事项应关注的重点、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及审计建议等进行标准化。并以附件形式列明每一事项的记录格式。审计记录库中对审计事项的标准化内容具体如下:(1)审计记录,包括审计类别和事项描述。(2)关注重点:对某一审计事项应关注的重点的进一步描述。审计资料库作为记录库嵌入的功能模块,为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资料,引导审计人员如何完成审计项目提供了资料与智力支撑。(3)审计方法:首先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对应于审计具体目标,应采用的审计方法描述;对应审计方法应审计查阅的资料等。(4)审计依据:将可能发现的问题与相关法规依据的具体条款一一对应,并说明具体条款所依据的法规类别、级别、文号和文件名等。审计法规库作为嵌入的功能模块,为审计依据提供了知识支撑。该库将实时更新,由相关人员进行独立管理。(5)审计建议:对建议的类别、问题描述和建议描述。数据库将提供同类问题的经典描述与建议。审计记录库将企业所有财务、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分解为一个个具体审计事项,再固化每个审计事项下的具体审计目标,根据每个具体审计目标,固化对应的审计方法和应审计查阅的资料,然后再提供相应的审计依据———具体审计条款,最后要求给出相应的审计建议,同时还提供了对应的标准审计底稿和经典审计案例。该库对审计实务中相互联系的所有审计环节进行了一一对应的标准化设计,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具体的审计操作指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按图索骥,避免了他们在审计各环节的盲目性。如对审计问题的定性与恰当的处理建议一直是审计的焦点和最核心问题,但大多数审计人员的薄弱环节就在于此,该库针对各具体审计事项,提供了相应的审计建议所依据的具体法规、制度的条款,使审计人员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恰当法规依据条款,提高了审计人员查找审计评价依据的效率,使审计结论有理有据。

(三)人员结构库:

该库是对审计人员的管理。该库集中了所有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聘用专家的信息与承担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员工类别、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专业、联系方式、所承担的项目及其角色等。该库与综合管理库和记录库连接,并实时取得相关信息。记录库和综合库中显示的该人员完成审计项目的数量、质量,其描述的审计问题和撰写的建议被引用或点击的次数为审计绩效评价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该库通过与记录库与综合管理库的连接,使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能够实时全面地反映在数据库中,可以随时查询每个审计人员的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通过审计人员所做的审计底稿模版、审计处理被引用的情况等,为审计绩效评价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依据。

(四)资料库与法规库:

这两库分别对审计涉及到的审计资料与审计法规依据的汇总和分类。资料库将所有审计项目涉及到的应审计查阅的资料分为共用的基础资料和按照审计内容标准化的分级分类资料。法规库则对审计依据分为国家层面和公司层面两个层次,并按照内容对各层次下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等进行分类汇总。这两个库嵌入审计记录库,是对审计记录库的知识支撑。以上三个库相互联系贯通,审计记录库是对审计知识经验的标准化,综合管理库是对审计项目和其他审计管理事项的全面的标准化管理,资料库和法规库及人员库为审计记录库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撑。审计内容标准化框架贯穿于资料库、法规库及审计记录库。由于审计记录库中是根据审计项目下的具体审计事项的标准化,所以审计人员可根据自己承担的审计项目或具体任务,下载相关模块或模块里的细分模块,到现场依标准化底稿与资料进行审计。

三、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化实践的启示

从以上国家电网华东分部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由于审计内容涉及经营管理,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点,导致各单位内部审计的差异性较大,所以在内部审计标准化上,单位自身对内部审计的标准化体系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另外,国家电网华东分部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还包括:

(1)结合业务与管理特点,对审计事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分类是内部审计标准化的基础。

华东电网将审计内容分为财务管理类、业务管理类和内部控制环境等三大类,并进一步逐级分类,这样标准化模板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措施和监督等四个要素融合到财务审计和业务管理审计中,而将影响全局,但与财务和业务控制没有直接联系的控制环境单独作为一个标准化模块,避免了标准化模块中有密切联系内容的分割和不应有的重复,这种分类合乎实际,易于实务人员的理解。

(2)在审计事项标准化上,通过对逐级分层的审计事项的标准化,可以有效提高了标准化体系的实用性与灵活性、减少了内容的重叠。

对审计项目下所属审计事项进行标准化,逐级分层细化,这些审计事项包含了企业财务、业务、内部控制等各方面的内容,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审计项目对审计事项进行任意取舍和自由组合,便于审计人员按需下载、拷贝,增加了标准化模板的灵活性与适用范围,减少了从审计项目标准化所带来的审计内容的大量交叉重叠和系统中的大量重复的数据。

(3)按逻辑顺序,一一对应地标准化所有审计环节,可以有效弥补部分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

审计流程标准化上沿着审计事项→关注重点→审计方法及查阅的资料→发现问题及对应法规制度依据→相应的标准底稿模版→经典案例这一纵向贯通的逻辑关系进行数据库的框架构造,彻底改变那种将这些知识、技能、经验各自独立存放,互不相连的做法。这种构架模式将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打破了它们之间的壁垒。审计人员只要明确自己的审计任务,就可在系统中看到应审计的事项、关键风险点、审计方法、应审阅的资料,对可能查出问题的定性,审计依据的具体法规条款,直到最后审计处理意见的撰写。这种审计流程的标准化体系也大大提高该了审计效率。

(4)可充分利用标准化体系中的资源共享,来提高了审计绩效考核的群众性和客观性。

财务合规审计范文7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审计

引言

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其为防止企业财务舞弊的第一道防线,旨在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并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长时间的实践表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存在着极高的相通性,因此可以落实整合审计的模式,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同时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也达到节约审计资源与成本消耗的效果。

1整合审计的概述

整合审计主要指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通过设置一套系统的审计程序、方法和流程,同时实现两种审计的目标。具体来说,整合审计就是在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删减重复的步骤,对相关的流程预计简化,设计合适的环节,同时实现两种审计目标[1]。

2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对于被审计企业而言,通过整合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能够达到降低其经济负担的效果,相比较于分别独立开展财务报表审计与独立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审计所能显著节约成本。同时,通过整合审计工作的展开,还可以有效避免审计证据的重复性提交,显著降低被审计单位人员配合的工作负担。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通过整合审计可更好保证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和一致性,能更有效识别、管理和应对审计风险。相比于单独展开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来说,在整合审计模式中,注册会计师的实际工作量下降,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2.2整合审计的可行性第一,业务类型相同。对于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而言,两者均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类型相同。第二,审计目标的共同性,即均为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相关利益方)提供准确、全面的企业财务与内控信息。第三,工作成果可以互为所用。对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而言,两者紧密联系,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上,两者的工作成果可以互为所用[2]。

3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实施过程

3.1整合审计的目标。在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内控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发表意见,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注册会计师需判断企业财务报表编制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吻合程度,出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在整合审计推进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管理层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并向相关利益方提供准确、全面的企业财务与内控信息。

3.2整合审计的规划。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整合审计时,应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制定总体审计策略以及具体审计计划,恰当安排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第一,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总体审计策略涉及明确界定审计范围,用以指导审计项目组工作方向,其中包括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对于同一财务报表而言,在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中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应当相同。对于集团审计项目而言,在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中确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非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相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于具有财务重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其相关的重要账户、列报及相关认定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在实务中,需要安排对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业务内容熟悉的审计人员组建成审计项目组,保证审计项目组成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相应行业规范,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审计项目组需要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提前沟通,分析被审计单位当期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初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实际水平;分析被审计单位历年的年报披露、董事会公告以及其他信息披露;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基本财务情况、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明确相应行业是否存在法律法规变化、应重点关注对财务报表金额和列报可能产生直接影响的法律法规变化,如行业监管法规、税法等;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点和资本结构等相关重要事项是否发生变化,保证整合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审计项目组需要对整合审计时间展开统筹性安排,确保时间预算的充足性。第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结合整合审计的现实需求完成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完成审计程序的设定。此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内审部门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展开评估,结合风险因素的判断,确定可利用的工作成果,降低整合审计工作量。在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关注内部控制审计高风险领域,若某些领域的重大缺陷风险越高,则所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越强。

3.3整合审计的程序。整合审计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以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即需要先识别风险、再选择拟测试的控制,从而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充分整合,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第一,执行风险评估程序。首先,注册会计师要对被审计单位及其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确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以下风险:一是行业风险,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当前行业发展现状,来判断企业是否受到外部环境的威胁;二是经营风险,明确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业务模式单一或退市压力等问题;三是财务和资金风险,许多企业会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地进行资金的投入,如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其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最近是否发生变化及发生变化的程度,并考虑相应调整审计计划。此外,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针对以前年度审计识别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已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的效果,注册会计师可从而相应调整本年的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如以前年度识别的内部控制缺陷并未能有效整改,则注册会计师有必要评价这些控制缺陷对本期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影响。第二,注册会计师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测试工作,这是内部控制审计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注册会计师要严格按照控制测试的标准和要求,通过运用询问、观察、检查和重新执行等程序,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询问本身并不能够为得出控制是否有效的结论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在测试控制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时,将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管理活动、检查文件资料及重新执行等程序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例如:在执行询问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与被审计单位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沟通访谈,了解企业内部各个运转流程中都建立了哪些内部控制制度;而在进行观察环节时,注册会计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实际情况以及员工执行控制的工作状态进行仔细地观察,进而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规定;在进行检查环节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组织架构、岗位分工管理制度等文件进行检查,观察经营活动环节是否清晰,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此外,还要检查文件与合同中的内容是否得到了落实,从而确保被审计单位有适当的内部控制。第三,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可通过之前的控制测试,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作出评价,并编制控制缺陷评价汇总表,综合考虑所有识别出的控制缺陷汇总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除了控制测试的结果外,审计项目组还应考虑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程序的测试结果,如果财务报表审计发现错报,通常可能表明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相应地,如在内部控制审计中识别出控制缺陷,则审计项目组还需要评价这些缺陷对财务报表审计中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3.4整合审计的结果。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后,应分别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出具审计报告,并签署相同的报告日期。需要注意的是在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责任段中的描述应为:“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而不应描述为:“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如果在财务报表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或者注册会计师对当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重大错报调整的情况下,则应当合理评估相关重大错报调整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程度,并充分考虑可能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产生的影响。相应的,如果内部控制审计拟发表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项目组亦应当考虑这一情况是否影响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此外,注册会计师应留意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相互参照。特别应当关注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程序的结果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的影响。评价时应关注财务报表审计中实施实质性程序所发现的以下问题是否表明存在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一是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和关联方交易方面的问题;二是管理层在选择会计政策和作出会计估计时存在偏向的情况;三是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的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错报,一般表明与财务报表相关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应谨慎判断这些错报对内部控制审计结论是否产生影响。在满足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要求的前提下,项目组仅需要编制一套整合审计工作底稿,并将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考虑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从而实现高效整合审计的目标。

4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具有极高的可行性,是降低重复工作量与审计成本的必然选择。在确定整合审计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执行整合审计程序,能够完成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制作,并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准确、全面的企业财务与内控信息。

参考文献

[1]穆晶晶.基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分析[J].中国商论,2020(13):141-142.

[2]李彦明.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及完善措施分析[J].财会学习,2020(02):171,173.

财务合规审计范文8

 

银行基层经营行(以下简称经营行)的审计与会计是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就关系而论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但又都在经营行负责人领导之下,只是分工不同.   财务工作主要是对经营行经营活动的核算与监督,通过自身工作贯彻执行财经法规,监督经营行存贷业务的合规、合法性。   审计工作也是经济监督活动,是审计人员运用一定技术方法,借助现代化的审计手段,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查,确定其是否合理、合法、有效,真实起到查错防弊、社会公证作用,并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效益审查,借以评价其效益优劣,促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会计工作比较具体、细致、复杂,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属于初级监督.审计工作地位则比较超脱,其基本职能是监督,在时间与空间上都较财务会计部门深远,属于再监督性质.同时,经营行审计属于内部审计,又是国家审计的基础,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会计部门与审计部门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部门甚至经营行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审计与财会在经营行内部应该是挚友和知音,都是经营行的管理职能部门,目标都是强化经营行管理工作,提高经营行的经济效益。维护国家的财经情况,尤其财务人员在第一线深知经营行的薄弱环节,哪里有违纪和弊端,至于资金成本管理中如何降低成本,压缩费用支出,加速资本周转都与审计工作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审计是一致的。   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过程中,应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基础工作进行检查并提出要求,并要通过协助开展财务会计工作达标上等级活动,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审计人员若不是这样,尤其是对同级财务处处挑毛病,找岔子,有时会干扰经营行的大政方针,结果是经营行负责人和财会人员都反感。就经营行而言,财务与审计都应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从事审计的人员必须保持自身的谦虚谨慎.既要依法审计,又要促进改革和经营行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审计的职能是监督。内审的监督,首先是经营行的基层机构如营业室、营业所、储蓄所等,代表经营行的负责人对上述单进行监督,使经营行的基层单位都能严格遵纪守法,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内审的地位关系,对于同级财务的违纪问题,只能向审计机关(或上一级审计部门)进行反映,由上一级审计部门或国家审计机关来处理解决,对于内审不可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   财务人员对审计人员提出意见,要诚恳地接受,做出正确的处理决定要执行。审计人员要给财务人员撑腰壮胆,依法审计查错防弊,消除经营行“跑冒滴漏”,为经营行增加效益.审计人员应该对那些丧失会计职业道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参与者,与之进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