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常识范例

茶文化常识

茶文化常识范文1

关键词:丽江;民族文化;文化衍生品;创新融合

虽然丽江是一座坐落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小城,但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丽江的旅游购物品、景区设计、城市形象宣传等内容也大都基于纳西族和东巴文化的相关内容加以开发。这种开发在过去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丽江也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的扩大,新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扩大的旅游供给的同时也冲击着原有的文化产品。2015年后至今,丽江旅游消费市场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店铺商家抱怨有关游客只逛不买和商品消费量下降的趋势极其明显。所以,从理解新时代人群对数字化产品的需求入手,重新升级民族文化的设计、工艺和体验,重塑旅游文化品牌,促进丽江旅游文化产品升级换代显得尤为重要。

一、丽江地区文化衍生品的调查分析及结论

(一)调查背景及对象

本次调查于2018年1月20日进行预调查,3月18日至27日间进行正式调查,面向来丽江的游客。调查方法为街头拦截访问,调查地点为丽江市区大研古镇。无效分卷在调查过程中剔除,最后得到有效调查问卷500份。

(二)调查情况说明

本次调查的游客几乎包括全国所有省级区划,其中云南、广东、陕西、四川等地游客最多,与丽江主要客源市场重合。游客年龄以青年为主,收入在3000至5000元之间,也符合丽江游客结构。所以本次调查代表性较强,基本覆盖丽江主要客源市场,能够反映相应问题。

(三)购买文化衍生品的分析

可以发现,游客每到一个景点对该景点的旅游产品均有购买意向。同时19-24岁之间的游客群普遍表示,对于个人较为喜欢的产品,在200以下的价格均能接受。这说明这个年龄阶段的游客对于文创衍生品的需求更倾向于个人喜欢与当地特色,价格适中均能接受;从图2中可以看出,除去年龄因素的影响,游客对购买纪念品的需求更注重大众化使用性价值,在购买纪念品方面会更侧重于老少皆宜的食品性产品;而在于纪念品喜好方面来看,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更加注重产品的使用性与民族特色性的结合,即需要外在凸显民族特性的独一无二性和产品使用价值的附加属性。

(四)在丽江的旅游消费分析

从图3中可以看出,游客主要的消费项目上较为平均。但这暴露出一个较大的消费问题,即必须性消费较多,非必须性消费较少。只有18%的游客的主要消费项目时购物,这与旅游发达国家的平均60%以上的数据有较大差距。说明丽江游客的购物能力较低,经济效益较差。

(五)调查结论

产品的创意,是指从创作者的角度考虑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可能产品的构想,这种构想的可能产品要既能够迎合市场本身的需求,也应该体现研发者自身的创造研发能力。因此,在为丽江旅游市场设计文化产品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使用价值。以丽江当地的纳西文化为核心内容,运用对民族文化要素的提炼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用品进行融合增强产品的附加值。第二,注重产品的可复制性。部分创意产品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效果,会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使得边际收益递增,同时,随着销售量的扩大,消费者的偏好会受到大众化趋势的影响。第三,注重创意产品的非标准化。在打造大众化消费产品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发高端消费市场。第四,整合文化创意产品的官方化。以丽江地区为主要产品开发区,打造丽江官方文化产品,提升丽江文化的官方品牌效应,以此提升整体文化创意产品的外溢性,形成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产业链。

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衍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

(一)政府产业政策落实,引领产业发展

市场的快速发展及运作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与引领,落实并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因此推进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少数民族文化衍生品发展规律,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衍生品产业发展。同时,建立健全该产业的法律体系,将立法与民族文化创新机制相结合,用以规范市场推动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有利于带动周边其他领域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大力培养高素质文化管理型、应用型人才

据罗兰贝克管理咨询公司最新的全球文化产业50大企业排行榜显示,日本入围的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其“产学官”协同合作的管理特色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大对人才的资本投入,实现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实现产业的长久发展。如建立创新人才储备库,与高校合作,培养既熟悉当地文化,又掌握先进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师徒作坊式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成现代教育模式,提高人才成材率,普及基本文化素养。

(三)注重产品创新,数字渠道发展

在深度数字化的生活环境,信息大量充斥与爆炸的时代以及在未来将占据主导地位的“后千禧世代”将成为每个企业不可避免的群体,00后的交流与交互方式极其的依赖于数字渠道,对信息的有效过滤、主动挖掘和判断能力极强。从这些角度出发,民族文化企业除去应该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外,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潮流的更替获取应处于极其敏锐的位置,以此形成特有的互联网销售模式,扩大民族文化衍生品的受众范围和传播范围,使其为更多人所知。

(四)营造社交驱动力强化参与感,特定群体量身定制

当代的消费群体极其重视个人的参与感,这一点在00后的个人特性标志中尤为明显。由于社会产品的多元化导致消费者的注意力易于分散,民族文化在与科技融合的同时要注重用户的参与感,以此提炼特征性用户,进行群体性需求分析,并打造产品迭代用户参与的闭环模式,营造社交驱动力。民族文化具有区域特色性,文化企业在针对不同民族文化开发时,应注重对文化的特色分析,打造不同的品牌形象与营销方式;对具有不同消费需要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定制推送服务,以此打造用户的黏性。

(五)努力打造少数民族文化衍生品产业品牌

少数民族文化以小而多为主要特色,因此在文化衍生品上也不具有以一家独大的局面,因此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产业品牌,最大程度的发挥品牌战略在竞争中的作用,利用品牌附加值将其价值延伸至更大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开拓市场,从而达到产品的再次升级创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大众化的文化产品。经过以上策略的运用,丽江旅游文化衍生产品必将成为丽江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丽江这一举世瞩目的旅游目的地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郭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泸沽湖为例[D].成都:四川大学,2002;

[2]吕海梅,吴永忠.贵州工业化进程中民族工艺产品保护与开发的思考[D].贵州省民族研究院,2014;

茶文化常识范文2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茶文化英语;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茶文化的发展逐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其在现代社会也面临着断层的危机。为了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不少高校相继开设了茶学和茶文化英语等相关课程,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茶文化人才。然而,近年来高校向社会输出的茶文化人才存在专业水平不强、综合素养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也足以说明传统的茶文化英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之处。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高等院校等人才输出基地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越来越重视。职业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规划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拓展,因而不少专业学科和相关课程会将职业能力培养列入教学目标,而事实证明这种设置对于人才的成长和就业均有着较大的帮助。

1职业能力培养概述

1.1职业能力的定义

从字面来看,职业能力表示个体在从事该项职业时所需掌握的能力。具体而言,职业能力又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两部分。其中,一般能力表示任职者在职业场合中所需具备的基础能力,比如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这些因素都是任职者所必不可缺的;专业能力表示服务于特定行业的能力,比如茶企任职者就需要具备基本茶学知识和茶文化常识,而茶文化旅游景区导游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导游知识,茶文化英语教师则需要掌握中外茶学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

1.2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能力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十分重视的因素,通常在一些招聘启事中就会相应列出职业能力要求,因而从这点来看,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职业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职业能力对于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往往将重心完全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却因此忽视了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的获取,导致自己在求职时难以真正脱颖而出,而这与高校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忽视不无关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多讲述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就会使学生重视自身的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平衡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其次,在专业课程中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职业的专业能力或技能,这样学生在入职时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企业环境。比如,如果茶文化英语教师将涉外茶企作为例子融入到商务英语的教学之中,学生将会提前了解茶企商务英语的注意事项,这样他们在入职时也能够尽快掌握培训内容。

2当前高校茶文化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国内高校相继开设了茶文化英语课程,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想象中的乐观。针对多所高校的调查资料显示,茶文化英语教学所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说明:

2.1教学目标

高校茶文化英语课程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不太明确。一些教师在教授该门课程时,将这门课程作为一般的英语课程对待,他们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词汇即可,这种过于泛化的教学目标显然未将该门课程的特点凸显出来,这容易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难以真正掌握相关茶文化英语知识。还有的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有着一定的功利化倾向。据我们所知,很多高校要求学生考取CET-4等英语等级证书,而一些茶文化英语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会将教学重心放在考点、考纲等项目上,且要求学生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应试化的倾向。

2.2教学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茶文化英语的教学内容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严重依赖于教材资料,而未从课外挑选其他材料辅佐课程教学,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讲述英国下午茶习俗时,教师只是根据课程知识加以讲解,而课程知识主要围绕着下午茶的发展历史、文化名人等内容展开,学生在学习完该章节后也只能够了解到较为有限的下午茶知识,无法了解到下午茶习俗形成的文化背景、下午茶的制作手法等内容,因而也就无法对下午茶习俗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2.3教学方式

高校茶文化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死板。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他们将自己作为整个课堂的中心,师生在课程中严重缺乏交流沟通,这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对茶文化英语知识提起兴趣。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教师还习惯于“重知识、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整节课几乎都是茶文化英语知识的强行灌输,很多学生都是在对茶文化欠缺理解的基础上听取相关内容,久而久之他们对于所学内容也将是一知半解。

2.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同样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对于评估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和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而言十分重要。然而,某些高校的茶文化英语教学评价却不太科学。教师主要采用期末统一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不知考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就对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进行盖棺定论是极其不科学的。而且,一些教师在期末测验前的一段时间会给学生划重点,让学生就指定内容进行复习,考试的公平性和可参考性也大大降低。

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茶文化英语教学改革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高校茶文化英语教学亟待革新。一些教学工作者认识到职业能力对于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经证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因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茶文化英语教学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开展:

3.1重设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师应该尽量摈弃功利化心理。教学目标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分设置,比如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只需在课程结束后掌握100-200个相关茶文化英语词汇并能够用英语简单介绍中外茶文化常识,英语基础较好地学生则需要掌握200-400个相关茶文化英语表达、并能够较为详尽地阐述中外茶文化知识,且能够和外籍人士就茶文化内容进行长达10分钟的对谈。这种分类的教学目标设置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尽快明确学习目标。

3.2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加以优化。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权威外文网站中获取国外相关茶文化知识,并针对其中的优秀章节加以讲解,使学生学生能够了解到更为广泛的茶文化知识。其次,教师还应该根据职业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设置,比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茶企商务英语、茶文化旅游英语、茶文化人文英语等,并在这些不同模块的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相关职业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所学内容与未来就业的关联。

3.3丰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革新可以从以下方式入手。其一,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运用到课程讲解过程中,比如综合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讲解中西方茶文化传统习俗、这样可以使所讲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其二,教师可以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分别模拟涉外茶企工作场景、茶企合同谈判场景、茶文化旅游场景,并让学生在该场景进行英语口语交流,这样既使学生深化了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锻炼了自身的口语。

3.4革新教学评价

除了上述几项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对教学评价加以革新。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茶文化英语水平及其对职业能力的认知,教师可以将课堂活动表现列入评价项目。综合来讲,教学评价可以这样加以设置:出勤率(10%)、课堂活动表现(20%)、课外实践(20%)、课堂总结(20%)、期末测验(30%)。其中,课外实践主要包括国际茶博会志愿服务、涉外茶企实习、茶文化旅游景区实习等可选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这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姚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141-142.

[2]孙丽梅.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4(3):90-92.

[3]贾志颖,陈俊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与实践———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课程改革为例[J].科教导刊,2014(29).

[4]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4):20-22.

茶文化常识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茶文化;认知水平;提高

茶叶不仅仅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资满足自我身体解渴和保健的需要,也是人类进行社会互动、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文化载体。我国历来就是茶叶的产出和消费大国,也是茶文化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有学者认为“茶文化体现了我国儒家、道家、佛家中优秀的思想文化,还具有显著的道德功能”[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茶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历史性、民族性、审美性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茶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不仅对我们挖掘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还是对大学生进行系列教育,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的实证资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对贵州省M高校在校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本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回收率为93.8%,可以用于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中男学生占50.7%,女学生占49.3%,文科类学生占47.5%,理工类学生占52.5%,大一新生占15.6%,大二学生占26.7%,大三学生占28.8%,大四学生占28.9%。

1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认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以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问答总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专业和进校时间的长短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1.1性别和大学生茶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茶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男同学和女同学的茶文化知识认知程度并不呈现显著差异(P=0.278),男同学的茶文化知识掌握的平均得分为61.40,女同学的茶文化知识掌握的平均得分为62.17。这说明了女同学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要略高于男同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分析:现代社会,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权力,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大家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饮品的茶都非常熟悉。而茶文化的普通知识也是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无论男女都受这种普通常识的影响,除非大学生特意去学习茶文化的专门知识,否则男女同学对茶文化普通知识的掌握都相差不大。

1.2不同专业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调查显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对茶文化知识中的历史知识,文学典故、茶艺审美的掌握程度要高于理工科类学生,但理工类学生对茶叶的生产加工知识的掌握程度要高于文科类学生,而2种类型专业的学生对于茶质茶品方面的知识没有明显区别。

1.3随着入校时间越长,大学生群体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

表2的数据表明,随着大学生入校时间不断延长,大四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处于大四阶段的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随着在校时间的延长,其知识面逐渐扩大,对茶文化知识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了解也不断增强,特别是其对茶文化中专门知识的了解更为熟悉。

2大学生获得茶文化知识途径分析

从实地调查材料可以得知,大学生获得茶文化知识的途径具有多元性特点。其知识来源途径有学校教育、课外阅读、网络传媒、亲人影响、朋友介绍等几个方面。这里主要以茶文化知识的问答总得分为因变量,以茶文化知识不同的获得途径,如书籍阅读、利用网络传媒、受亲人影响和朋友介绍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2.1阅读与茶有关的书籍是大学生获得茶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大学生得到茶文化相关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了解、阅读与茶有关的书籍。一般来说,阅读相关书籍的大学生和不阅读相关书籍的大学生相比,其茶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6)。阅读与茶相关书籍的大学生平均得分为63.13,而不阅读与茶相关书籍的大学生平均得分为58.60。这说明,对茶文化较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是需要阅读相关专门书籍才能提高熟悉程度的。这和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重要载体的观点是一致的。茶文化的专门书籍不仅能拓宽人们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更能为茶文化的传播、创新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和基础。

2.2访问和关注与茶有关的网络新媒体也是大学生获得茶文化知识的又一重要途径

把大学生的访问频率分为完全不关注、稍微关注、关注较多、非常关注这4个类别,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出,随着大学生对相关网络新媒体的关注和访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01,0.001,0.000,0.000)。此外,随着大学生关注和访问相关网络媒体次数增多而呈现显著性提高的趋势,即“完全不关注、稍微关注、关注较多、非常关注”这4个类别百分比逐渐提高,分别为11.22、18.42、28.90、41.46。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场所,更多地依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这些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获取便利、能共享、图文并茂等特点,大学生能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获得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增强对茶文化的深入和全面了解。但同时,海量的网络资源鱼龙混杂,需要大学生拥有资料的鉴别能力和甄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真正发挥茶文化本真价值和时代意义。

2.3受周围群体影响是大学生获得丰富茶文化知识的另一条重要的渠道

大学生获得丰富的茶文化知识的来源不仅是客体化的书本,虚拟化的网络,更受来自周围活生生的人群的影响。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同人群的茶文化知识、品茶爱好、饮茶习惯都深深地影响其对茶文化的关注和了解程度。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可知,父母亲人的影响尤为突出,那些父母亲人中有饮茶爱好的大学生,其对茶文化掌握的程度要高于那些父母亲人中没有饮茶爱好的大学生群体(P=0.020,0.002);那些拥有饮茶爱好朋友的大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程度要高于那些没有拥有饮茶爱好朋友的大学生(P=0.025,0.002)。这说明了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抽象层面的知识,更是一种落实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知识,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中,如饮茶习惯、去茶馆品茶、社交用茶等方面。从以上来看,在大学生获得茶文化知识的3条途径中,以阅读与茶有关的书籍对大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网络新媒体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才是周围群体的影响。这说明了与茶有关的书籍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较丰富的文化内容,较强的审美价值,其能提供给学生的东西也就更准确、更专业,对学生也就更具有吸引力。而网络传媒的信息量太大,在学生信息筛选和鉴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其提供给学生茶文化知识的深度和专业性程度就显得不够。周围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于日常生活的饮茶习惯的养成,提供给大学生的大多是茶文化基本常识,也能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茶文化知识。

3提高大学生茶文化知识认知水平的对策

从对上述调查数据的分析可知,大学生茶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还较低,掌握的茶文化知识内容还不是很丰富,获得茶文化知识的途径还比较单一。要提高大学生茶文化知识认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3.1充分发挥茶文化经典著作的核心作用

茶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书中蕴含着前人对茶的认知、感受、体悟等方面的知识。大学生阅读这类经典著作,从字里行间中重新领悟到茶产品给人类带来的愉悦和审美感受,满足人类对健康、养生方面的需求,就能从内心深处萌生对茶的热爱,进而激发学习茶文化知识的热情。经典著作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充分发挥茶文化经典著作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经典著作的读书会、演讲会,经常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是提高大学生茶文化知识水平的主要途径。

3.2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对茶文化的宣传和导向作用

目前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媒介对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媒介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关注和浏览与茶文化有关的网站,通过网络学习,补充与茶文化相关的多种知识。其次,学校要设计精美的、富有吸引力的茶文化网页,或鼓励大学生进行相关网页设计活动,并把其作为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最后,要培养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上有关茶文化知识的判断、甄选能力,使大学生接收正确的、正面的茶文化知识。

3.3营造良好的宣传茶文化的环境

要提高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水平,还必须打造良好的宣传茶文化的环境。文化的产生和传播是需要一定的途径和渠道。茶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种类,在新时代的传播需要营造一种良好氛围。从社会层面来看,通过开设茶馆,举办品茶活动,设计茶具产品,开发茶文化衍生品牌,把与茶文化有关的产业做大做强,把抽象的茶文化具象化,把古老的茶文化现代化。从家庭层面来看,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饮茶习惯,经常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摘茶、煮茶、品茶活动,让茶叶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饮品,让对茶文化的爱好和兴趣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校层面要经常做好宣传活动,鼓励与茶有关的艺术品的创造发明,鼓励与茶文化有关的科学研究活动,使茶文化发挥应有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审美效应。

4结论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主要群体之一。要促进我国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3],就要重视大学生群体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茶文化知识掌握方面呈现出性别、专业和入学年份的差异,其获得茶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有阅读相关书籍、关注网络新媒体、受周围群体的影响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首先要对大学生推荐经典的茶文化著作,鼓励大学生多阅读与茶相关的书刊杂志,举行读书会,并让学生参与讨论;其次,要培养学生网络信息收集、筛选和甄别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选择正确和科学的茶文化知识,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最后,要十分重视学生周围群体的作用,鼓励学生把书本上抽象的茶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去,变成实用、有效的茶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燕.茶文化和思想道德关系略论[J].福建茶叶,2016(7):340.

[2]解利芹,张艳玲,王宏兵,等.茶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及价值分析[J].福建茶叶,2016(7):205-206.

茶文化常识范文4

关键词:茶文化;课程思政;室内设计;茶馆设计

学生在室内设计课程的学习内容或实践技能环节中,所体现出的对专业态度、兴趣、价值观念的全方位理解,都可以受到课程思政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学习相互合力统一,将课程思政的育人观念践行到日常教学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依托。室内设计教学的课程思政,就是从室内设计专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引入思政元素,从而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室内设计教学课程思政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茶文化理念,进一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设计思维意识、学习方法、人文思想等多方面内容,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室内设计教学的健康发展。

1茶文化中的思想内涵

茶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相对特殊的一种文化,茶文化包含了茶道哲学思想、禅宗理念,也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化之一。

1.1禅理哲学

所谓禅茶,其实就是禅文化与茶文化的结合。二者之间虽然是不相同的文化,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却交叉相遇,伴随着文化形式的碰撞形成了禅茶文化,开创了独特的文化理念格局。禅茶文化理论基础的形成主要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并以茶叶作为物质实体来体现此概念。由此可以看出,茶文化思想内涵其实很多都是从禅宗文化中演变而来的。因而不难发现,禅茶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茶叶,其食用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而且所呈现出来的禅茶内核也会因物质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禅宗哲学中的因果规律结合茶道哲学与茶文化,并非是孤立的,而是通过茶叶与其他的文化产业相互关联,从而产生新的文化形态与哲学体系。探究茶道哲学,可以进一步的窥探出茶文化内涵,也为茶文化融合室内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

1.2天地人和

谈起茶叶,就不得不提起唐代的茶圣陆羽。陆羽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讲述茶叶的书籍,即——《茶经》。《茶经》是世界历史中出现最早、相对最完整、介绍茶叶常识最全面的第一部专著,也被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但《茶经》的内容远不止茶叶常识这么简单,陆羽极富开创性的将他所学所悟的中国文化中的禅理哲思与茶做了结合,比如书中经常会体现出人要遵循自然的观念以及人应该顺应天地规律的思想。陆羽的开拓精神使茶叶不再是一种饮料,而是成为了传统文化的凝结,最终演变成了现代茶文化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现象。纵观茶道哲学的形成,其实就是在饮茶的过程中注入了传统文化与健康向上的精神理念。茶叶的健康生长受到了天时地利的因素影响,正所谓茶产自天地草木间,受到了自然雨露的滋润才形成。这种自然的规律哲学总结下来就是天地人和,茶道思想在发展中融入了“天、地、人”的精神,成为了育人、育德、启迪智慧、点亮思想的媒介,这与思政文化中的思想育人、启迪智慧不谋而合。

1.3持续发展

茶道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持续发展的精神。茶道哲学的内在规律可以通过辩证的方法去挖掘茶文化的思想理念,从而以茶道哲学影响到人们看待世界的想法。以茶叶生长为例,从茶叶的生长到采摘,从茶叶的炒制到茶叶价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与人的成长过程变化十分相似。茶道哲学内容中不仅要全面研究茶叶文化价值,还需通过这种哲学理念诠释茶文化,并注入一定的活力,才能持续源源不断的输出绿色持续发展的思想精神。

1.4和合思想

茶道哲学中的和合思想,进一步的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其在中国茶礼仪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和合”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影响了人们的处世原则和交往理念。茶礼仪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使茶文化更好的呈现,促使了茶文化在发展人际关系、展现和谐局面、会客交流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是现代交际的重要载体形式之一。从唐代开始,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文人百姓,都通过茶来传达自身希望和谐的愿望,因此,人们利用赠茶、敬茶等进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并实现和谐氛围的创造和彼此之间情谊的加深。

2茶文化理念融合室内设计教学课程思政

教师在开展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思政教学理念,往往会比较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师会将思政元素强行与本专业的知识结合,造成生硬无效的教学场面。将茶文化理念中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室内设计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柔和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从而让学生接受与解惑。

2.1加强室内设计专业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室内设计专业需要学生对设计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特别是在设计中,还需要继承传统文化与发扬现代实用功能设计的观点。探索思政文化建设,就是要对室内设计专业知识进行梳理,深入的分析在此过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教师要认识到的是,无论是任何的专业课程,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技艺,更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思想。简单地说,“课程思政”就是“课程承载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寓于课程”。以室内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室内软装—教室设计》为例,除了要讲解室内软装的技巧之外,还要让学生对形式美法则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实践,不单单是在理论上掌握,一定要深入实践中,思考并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装饰的目的是什么,了解室内软装中的文化内涵,结合室内环境考虑人文因素,在设计中要有一定的逻辑。例如在幼儿园教室的设计中,需要引导儿童的软装设计因素,在导示牌设计中更需要考虑到安全、育人、引导、宣传等功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室内软装设计的真正目的,思考如何通过室内设计体现出正能量,以及探索室内软装与健康环境相匹配的设计语言。

2.2将茶文化应用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实践

茶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性不言而喻。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实践中,可以将茶文化元素结合的形式融合在实践设计中,以此凸显空间的风格特点。室内设计以茶文化作为一种设计主题内容让学生进行实践,设计与茶文化相关的室内项目,例如茶文化主题的酒店房间设计、居住空间、茶馆设计、餐饮空间、博物馆等等,均可透过茶文化主题来体现思政元素中的发扬传统、红色文化、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开展与茶文化内容结合的项目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的模式。首先,教师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对项目的内容和任务进行安排,学生根据教师所确定的项目内容和任务自行分组、分工,并按组的方式独立进行项目调研、项目构思、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及后期成果展示等内容。按照茶文化空间设计的内容安排,班级学生共自行分为四组,分别对居住空间、酒店空间、餐饮空间和展示空间进行项目设计,并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四类空间设计类型中。教师作为室内设计教学过程的引导者,通过项目教学模式让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体验设计带来的艰辛和收获,以此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难题,同时通过茶文化的熏陶感受思政文化的魅力,展现良好的学习风貌。

3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现代茶馆设计

将茶文化融合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探索室内设计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最好的方法就是案例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现代茶馆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以此得到启发。

3.1基本设计要点

茶馆的设计风格主要分为两大类,中式与非中式。在茶馆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化性。前面提到,茶文化是中国所独有的文化特色之一,如果体现特色,就需要在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设计要点。现代茶馆设计,既要考虑到现有的功能因素,同时也要思考如何能将厚重的历史引入到茶馆设计中。与此同时,茶馆的设计形态语言要根据建筑风格因素来进行整合,如图1所示,现代茶馆的设计语言不是一味的填充传统文化内容,更需要一定的创新,在简约中不失美感。

3.2茶馆设计的注意事项

茶馆设计的整体色彩十分重要,体现了茶馆室内的高雅氛围,因此,茶馆灯光照片设计要符合茶馆的气质。茶馆内分为普通区域与卡座区,卡座区更多的是私密的私人空间,方便用来社交。灯具的图案也要搭配现代茶馆的设计主题,较强的灯光会影响客人品茶的感受,让人产生焦虑与紧张感。灯具的距离也应该考虑,太低会容易形成压迫感,太高会影响茶馆的层次感,灯光在茶馆设计中是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3.3茶馆装饰设计

茶馆的家具材料选取、装修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茶馆的品味,而茶馆的软装设计可以更好的让茶馆呈现出现代感,如何让装饰在茶馆设计中体现美观与实用性结合值得思考。例如很多的现代茶馆,在室内装饰门上会选择月亮门进行隔断,其中的图案还会用镂空的中式图案符号来体现出传统历史感。在茶馆的软装空间设计中,古典字画、书法作品常常用来进行墙面的装饰,既可以迎合茶馆主题,也可以体现出茶文化的儒雅。茶馆壁纸也可以选用一些相对比较传统纹样的设计图案,例如中国结、百竹图、梅花等。在很多的茶馆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以竹子为元素的软装设计。有人说中式奢华显沉闷,有了植物的配饰,沉闷中注入了绿意盎然的生命力。如图2所示,茶馆内的雅座中有镂空墙面透露出竹子植物,以此体现茶馆设计中的诗意。

3.4茶馆文创设计

现代茶馆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是饮茶会客、文化社交传播的场地,更是以茶为元素的文创空间。茶馆的功能性伴随着时展越来越丰富,文创已经是现代中最热门的关键词,跟我国的文化强国目标不谋而合。以茶馆为代表的文创设计产品包含了茶制作、茶空间、茶民宿、茶体验、茶产品等内容。实例表明文创产品更需要平民化、快销模式、刚需体验模式等,针对茶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卖产品”转型为“卖生活”的情景化模式。传统的茶产品可以通过文化创意进行提升、组合、体验等方式增加产品的销售额和附加值。因此,现代茶馆需要开拓并发展文创设计。

4茶文化融合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室内设计教学总结

在茶文化以及思政元素引导下,室内设计的设计语言与风格更需要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此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在此背景下,室内设计教学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融合。

4.1立足传统茶文化本色的室内设计教学实践

室内设计不仅仅只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境界也需要扩充。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中的民俗、创意、趣味故事、语言、思想都可以将其与现代化的室内设计相结合。结合传统文化的室内设计教学实践,不仅能够突出经典文化的内涵,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意思维,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设置以各种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室内设计实践实训,逐步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设计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室内设计工作。此外,室内设计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法则,还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以茶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课程中的案例和理论知识设计出方案,加强教学实践,让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到室内设计实践中,用设计语言体现中国文化的厚重感。

4.2深化思政教育价值观认同,促进设计思维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茶文化常识范文5

关键词:茶文化素养;高校班级管理;方法

引言

高校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言行,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塑造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和思想道德品质。而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高校班级管理,则是在班级管理中融入茶文化思想,除了以上管理目标外,还能够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与内涵有更加深入的体悟和了解,提升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主人公责任感,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茶文化素养培养下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价值

1.1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

茶文化的发展,都是有文字记载的。通过品味阅读,不仅可以感受到茶文化精神,更能感受到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拓展视野的同时,丰富知识储备。茶文化独具魅力,传承千年,在不断的发展中延绵不绝,因此,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典籍,可以了解丰富的茶文化知识,感受茶文化发展脉络,认识茶文化与其他文化间的融合,在感受茶文化历史的同时,掌握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常识,由此可见学习茶文化知识,有利于班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便于班级管理。与此同时,学习茶文化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增强的文学审美,感受茶文化的美学价值。除此之外学习茶文化时,还可通过中内外文学的对比,使学生在不同的茶道文化中,品味情感寄托与饮茶追求,可见,通过对茶文化内容的学习可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拓展知识视野,便于完善班级管理。

1.2健全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茶文化知识,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仍停留在较为浅显的“休闲文化”层面,而茶文化知识,是优秀精神文化的传递,是具有精神价值的宝贵财富。中华茶文化精神中精华内容可以概括为“怡、真、静、和”,体现出茶文化精神中的核心思想。“怡”是指饮茶氛围,使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真”则表示饮茶时的情感交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静”是指,茶事活动应选择情景的环境氛围中;“和”则是茶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状态。由此可见,茶文化的知识中处处渗透着四字箴言,学习茶文化知识,可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行为上管理学生,使学生自觉传承“怡、真、静、合”,管理班级时,便于营造出和谐相处、轻松愉悦、冷静执着、辩证思考的氛围,促进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

1.3提升学生的格调,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便有以茶会友的习惯,在饮茶活动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由此可见饮茶是高尚的文化趣事,更是思想活动中的高格调活动。部分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之初,具有专业过硬的工作能力,但是却对其他领域本领不知一二,甚至被老员工称之为“没文化”。茶文化知识是中华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因此,其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可以提升格调,成为具有丰富知识与文化素养的“文化人”。通过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高雅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感受理解“倒茶七分满”等文化习俗的内涵,因此,学习茶文化是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在茶文化的传递中,离不开“奉献”精神的传承,通过学习茶文化精神,学生可提升自身特质,认识奉献精神的价值与内涵,使每位学生都有为班级奉献的精神,便于班级管理。

2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高校班级管理方法分析

2.1创新茶文化管理方式

茶文化的发展经历过数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历经沉淀与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更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学习茶文化知识时,难以全面掌握与了解,而是要有选择的了解与认知,进而提升茶文化知识掌握的有效率。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提升班级管理的高效性。茶文化活动中最常见的开展形式便是主题文化知识竞赛,在组织竞赛活动的同时配合茶艺表演、茶文化宣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时,感受茶文化氛围。对于茶文化知识的宣扬,可利用多元化媒体平台,如网络传播宣传,通过视频形式、音频形式等,将茶文化知识存贮于U盘中,便于宣传、易于携带,进而提升茶文化的宣传效率。通过对茶知识获取渠道的拓展,可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在高校进行茶文化知识宣传讲解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传播途径,结合风俗习惯选择适宜的教授方式。在此基础上,对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选择配套的管理方案,通过设置选修通识课程,使学生根据兴趣点选择适宜的课程安排,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茶文化思想。同时结合时展的特点,使茶文化成为先进性的引领思想,以此支撑高校管理有适宜的办法与适当的手段,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教学的质量要求。

2.2班级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真实公开

“天人茶合一”思想,是禅茶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道家思想中“以人为本”的精华内容。饮茶活动中茶人为主体、茶与茶事是客体对象。在传统教育管理中,学生往往被视为“被管理对象”,如此一来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限制了其主体性能的发挥。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具有认知差异、知识储备差异、性格特点差异,此时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发挥教育管理的最大效果。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其工作环节离不开对茶道含义中“真”的理解。传统管理方式中,往往更重视形式化的工作,将任务敷衍了事,进而忽视了管理中“真”,而在茶文化的影响下,管理原则应坚持“公开、真是、透明”。如进行工作管理时,将与教育相关的人物进行合理安排,制作相关报表,合理制定任务的明细,同时将其在校园网页上进行公布,便于师生监督的同时,便于不断的完善教育管理。

2.3融入茶品德开展高校班级管理

高校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茶品德的融入对茶元素的借鉴,有助于完善教育精神丰富教学内涵,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思想的重要载体,创新学校的培养活动。在高校教育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教学任务的重要要求便是有完善的教学机制,具体的教学管理内容,以便提升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在进行高校教学时,学习实效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参考依据。因此,以培养学生学习实效性为基础,不断丰富教学理念,是完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重要方式,更有利于高校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其服务性能。进行高校管理工作时,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上,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学阶段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提升期,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的锻炼思维,进行思维提升使其与社会发展相匹配,此时便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升思维境界,提升自身的抗挫能力,可自觉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挑战,面对来自家庭的成长压力,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难题。为其更好的适应将来社会工作,面对工作难题,积累经验储蓄力量。此过程便需要高校在日常管理中,重视培养与引导的方式,以茶文化精神为指导,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面对任何挑战都有良好的抗压能力,有从容不迫的心态,实现利用茶文化的高效管理。现代社会中,经济增长迅速,“利益至上”心理使人心浮气躁,对学生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利用茶文化进行高校班级管理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茶文化理念中感受道德的深层含义,将道德理念学习实践化生活化。由此可见,在高校管理中,进行适时的茶文化教学,有利于师生共同感悟品德元素,实现道德精神的培养目标。

3结束语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茶文化素养下的高校班级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相关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并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优化创新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宋濂.基于礼仪文化的高校班级管理对策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05):45-48.

[2]刘林.茶文化在高校班级管理学生素质素养培育中的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6):211-212.

茶文化常识范文6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历史中承载着无数的文化瑰宝,早在4000年前我国的先人就开始种植茶叶,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茶文化。贵州省作为新兴茶业大省,在旅游方面也同样具有众多资源。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发展茶文化旅游,将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主要是从贵州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必要性出发,探寻现阶段贵州茶文化旅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找到适合贵州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贵州;茶文化旅游;开发困境;创新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已不再是问题,人们开始追求享受消费,旅游业成为了热门产业之一,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茶业资源,如果将茶文化融入到旅游业中势必会开拓新的旅游资源,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因此,笔者在本文希望能够从贵州现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困境中寻找到一些思路,为贵州茶文化旅游提供切实有效的发展方向。

1贵州茶文化概述

1.1茶文化概述

所谓的茶文化是指茶叶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与茶叶有关的物质成果与文化成果的综合。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心态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到茶,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中国,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最早的茶文化同样也是起源于中国。迄今为止,有历史记载以来,茶在中国已经存在了4000多年。一方面,人们将其作为一种饮品,供人们引用,另一方面,一些人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将其作为一味中药,用于治病救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茶叶开始传入到其他国家,成为了中国的象征。贵州下设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有88个县,其中有过半的县市种植茶叶。目前,贵州有10大著名的茶叶,包括清香味浓的都匀毛尖、逆旅清爽的梵净山翠峰茶、醇厚浓郁的石阡苔茶等。这些茶叶每年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极大的带动了贵州经济的发展。

1.2茶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就贵州而言,旅游行业也是重要的产业之一。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茶资源,如果能够将其融入到旅游行业当中去,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从现实情况来说,贵州是著名的产茶大省,其种植茶叶的历史要追寻到汉代,88个县市中半数以上以茶作为主要的经济支柱,茶叶对种植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种植茶叶的地方环境都比较优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通过旅游行业可以将游客带到当地亲身体验到种植、采摘、制作以及品尝的乐趣,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样的旅游方式对于游客来说是十分特别的,不仅是欣赏,还可以参与到其中。其次,通过茶文化旅游可以弘扬我国的茶文化。提到茶,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但是茶文化却并不为人所知,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和惋惜,自古以来,茶便是产自于中国,但是现如今却被日本发扬的很好,在日本人们对于茶文化很注重。我国决不能丢弃这一文化,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决不能任其在我们手里消失。

2贵州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困境

2.1缺少可以借鉴的成功模式

对于茶文化而言,如果仍然不能加以重视,那么今后这种文化将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我们不能任其这样发展下去,必须寻找一种有效的措施将其发展壮大。茶文化旅游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茶文化旅游虽然之前就有相关学者提到过,在一些产茶大省也都有过相关的探索,关于茶文化旅游,不管是哪个省份,现如今都属于独自摸索的阶段,贵州在茶文化旅游的道路上还在进行着摸索,在摸索中总结经验进行茶文化旅游开发。在之前的常识中,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在一些地区的旅游当中融入了茶文化,但是这种旅游模式中,茶文化并不够浓厚,人们难以从中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因此而言,贵州的茶文化旅游并没有达到目的。

2.2茶文化旅游不受重视

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当中的重要产业之一,人们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处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很少有人会在意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刻含义。贵州地处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而言比较落后,但是当地自然风光十分优美,人们将旅游作为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其中所包含着的文化价值却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过。贵州种植茶叶的历史十分悠久,十大名茶在全国的销售量十分可观,但是人们总是将两者分开来看,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两者结合所能带来的巨大的商机。茶既然可以作为贵州省的名片,那么在旅游行业当中,将茶叶融合进去,不仅可以开辟新的旅游路线,同时也可以带动茶叶行业的发展。若要发展茶文化旅游,需要政府、旅游行业从业者、茶叶种植者等方面的共同努力,现如今政府的参与力度并不够,很大程度上并不重视发展茶文化旅游,光靠社会自发性的发展,能力有限且发展空间不大。这也成为了限制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

2.3文化传承力度不够

发展茶文化旅游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在之前的实践当中也作出了各种设想,试图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目前,贵州的都匀、湄潭、梵净山等地都进行了茶文化旅游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但是其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茶文化的传播力度上。人们通过体验式的旅游,感受到了茶叶自身的魅力,但是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并没有将这种美感上升到对茶文化的了解上,只是单纯的欣赏景色。茶叶的存在要追溯到4000年以前,其中所承载着的是前人的智慧结晶以及劳动人民的精神成果。茶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品尝,其中涉及到很多工序,还有很多的茶俗茶艺,这都是文化的表现。此外,茶与音乐、诗词、歌舞以及宗教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人们将重点放在了发展经济上,而且缺乏相关的人才,所以在旅游过程中茶文化的传承收效甚微。发展茶文化旅游一方面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但是文化的传播同样重要。

3贵州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创新措施

3.1发展“体验式”旅游

茶叶从种植到最终走向市场,其中需要经过很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劳动者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智慧,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游客们虽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风光,但是却无法深入的了解到茶文化。通过发展体验式的旅游,人们可以亲身参与到茶叶种植、采摘、制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采摘茶叶的要求非常高,每天清晨十分,茶叶还带着露珠的时候,采摘的茶叶味道最好。此外,采摘茶叶要选取茶树最顶端的小嫩芽,这样的茶叶喝起来会比较清香,回味无穷。大都市中的人们每天忙碌于各种事务,身心十分疲惫,投入到大自然中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是十分放松和惬意的一件事。人们可以将身心投入到当中,剥离各种烦恼,获得最简单的快乐。

3.2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进行茶文化的深入开发

若要在贵州发展茶文化旅游,光靠旅游行业和茶业的努力是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之处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贵州茶业的知名度,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当地举办一些大型的会展,充分向游客和全国人民展示贵州茶业的特色,打响知名度。同时也要走出去,中国有茶业博览会等大型的茶业交流会,要将贵州茶业带到这些地方,提高号召力,让茶业成为贵州的名片,展现品牌的效应。另外,在景区的开发商政府也应当加大财政支持,最大限度的进行深入的开发,从吃、住、游、娱等多个方面进行扩展,增加景区的乐趣和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3.3发展旅游业和传播茶文化并重

现如今的茶文化旅游将重点主要放在了发展旅游业上面,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这就导致茶文化旅游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为了美的享受,感受贵州当地的自然风采和民俗特色,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业应当传达出茶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充分的认识茶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得拥有4000年历史的茶文化不至于消亡。例如贵州当地有很多的茶俗茶艺,如果能够在游客进行旅游观赏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宣传和讲解,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茶文化。其次,贵州是少数民族比较多的一个省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在劳动的过程中创作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这些歌曲同样也是茶文化的载体,此外还有戏曲、诗词歌舞等,在当地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游客更加近距离的认识茶文化。

4结束语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茶文化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茶文化与旅游业的完美结合,既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带动作用,同时也可以使茶文化得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作者:潘怡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时琴;廖凤林.贵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2011(17):18—19

[2]喻丹.从茶叶到茶业[J].当代贵州,2009(10):34-36

[3]罗庆芳.浅谈贵州茶文化旅游[J].旅游考古,2007(02):65-66

[4]黄进.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困境、构想和价值[J].农业考古,2013(05):43-45

[5]宁晓菊等:江西茶文化旅游开发论析[J]农业考古.2005(04):10-18

[6]罗时琴;廖凤林;江波.贵州湄潭茶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04):15-16

[7]严浩坤.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集团经济研究,2007(08X):111-112

茶文化常识范文7

关键词:大学体育;茶文化思想;运用策略;教育价值

体育是一种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为学生提供锻炼身体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训练这个契机,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一名三观端正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为祖国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强、文化素养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1茶文化思想内涵

1.1“怡”。“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心境,是在品茶过程中能够感悟到的“怡然自得”。但从字面上来理解,“怡”是和悦、安宁、愉快的意思,茶自古以来所处的地位就比较多变,可俗可雅,它既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员,亦跻身在“琴棋书画诗油茶”行列中,无论是俗是雅,从喝茶本身来说,身体获得物质的满足和精神获得愉悦是肯定的,茶叶从物质需要到精神需求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见茶文化对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人们在品茶以及参与茶事活动中一般都会选择或营造一种较为安静、雅致、舒适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茶之人才能静下心来,将日常工作的紧张与尘世中的烦恼抛诸脑后,忙里偷闲、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既能怡心也能怡情;茶叶中散发的芳香物质和生物碱能够起到兴奋大脑中枢神经的作用,饮茶之人会顿时感到茶叶的香气渗入五脏六腑,使得精神振奋、神清气爽;在茶事活动中,无论是品茶之人还是泡茶之人,皆是轻声细语、和颜悦色,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是礼貌性的,而茶叶本身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一杯透明的杯中漂浮的绿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1.2“清”。“清”是一种生活境界,“清”有很多含义,品茶这种活动是心灵的歇息,是心性的修养、是心情的放松,饮茶之人最为讲究,“清、香、甘、活”是对茶本身品质的基本要求,“清、轻、甘、洌”是泡茶之水的基本要求,而饮茶之人本身也需要做到心内清明虚静,饮茶环境要清幽高雅,饮茶器具要清洁精美,饮茶之友要冲淡红尘烦恼,茶文化中的“清”让人明白身处浊世中,要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清白、多一分清廉。

1.3“和”。“和”是一种待人原则,“和”既是茶文化的哲学基础,也是中国茶礼的核心,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了“和”在社会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的重要性,茶文化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和”是一种行为和语言上的,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寻常百姓,都会用茶来招待客人,充分体现出茶文化中所蕴涵的礼仪内涵。

1.4“真”。“真”是一种做人底线,被誉为茶文化的起点,在参与茶事活动中,体悟修身养性的真谛,品味人生奋斗的最终目的,保持做人的那一份纯真,是立足这个社会的基本准则,茶叶就是这样,无论经过多少工序,依然能够保持原本的青色,经过开水一泡依然依稀能够看到它长在茶树上生机勃勃的模样。能够在一起品茶之人必定是同道中人,那么茶友之间就应该敞开心扉、互见真心,如此才能交到真朋友;品茗过程中,饮茶之人需要达到完全真正的放松状态,才能领会茶叶的清香,只有放飞自己的心灵、释放天性,才能达到“全性保真”的境界。

2茶文化思想在体育教育的运用意义及教育价值

2.1运用意义。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运用茶文化思想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茶文化思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一来可以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载体,二来能够为茶文化带来更多的受众,年轻一代人中饮茶之人并不多,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茶文化思想,为茶文化传承延续、提升茶文化传承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咖啡、奶茶等众多饮品的市场中,中国茶似乎已经处于边缘化位置,并面对着严峻的传承与生存危机,推动茶文化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融合,不仅是出于提升教学质量考虑,也是为传统文化继承发展考虑。其次,茶文化思想中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与育人价值,我国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我国传统哲学文化、修身文化等实现了紧密结合,使得茶文化本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功能教育作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茶文化,不仅可以了解基本的茶艺与茶德,而且还能通过拓展自身文化视野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2教育价值。茶文化思想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在推动茶文化与大学体育教育活动的融合过程中,为了有效彰显茶文化思想所具备的教育价值,教育工作者需要对茶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挖掘,同时还要不断创新两者的融合模式,使得茶文化思想运用到大学体育教育中显得更加自然、科学、合理。实践证明,茶文化思想所具备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中国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各家文化融合,这就使得茶文化不仅有着本身的文化,同时也承载着多元化的文化,所以学生在学习茶文化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到其他领域的传统文化。第二、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茶文化中所包含的礼仪知识非常丰富,学生可以学到不少社交礼仪方面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茶艺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茶叶的冲泡技巧、手法以及茶具的选择等都彰显出极强的艺术气息,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第四、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发展的理念和习惯,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而且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道家的养生思想不谋而合,学生在学习茶文化中也可以领悟到修身养性的道家思想,对自身的长足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五、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大学生在职业素养培养时,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而且还要具备未来岗位的胜任与适应能力,这就使得学生在职业素养培养中面临复杂性等问题,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要求很高,学习茶文化能够让学生学会平心静气的开展学习活动,能够更加冷静的处理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水平。

3大学体育教育中茶文化思想的运用策略

3.1教育者自身茶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水平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想将茶文化思想高效的运用到体育教育工作中,对于教育者自身而言,需要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茶文化素养,为茶文化思想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自学活动,网络上有不少公开课可以学习到不少茶文化,当然教师也可以购买一些书籍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比如《茶经》、《大观茶论》、《中国茶典藏: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完全宝典》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茶艺的精神内涵,社会上有很多茶艺培养工作室,在此教师可以系统的学习到很多关于制茶、泡茶、饮茶等相关文化知识;由此,教师在系统化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后,全面提升自己的茶文化素养,为茶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奠定了基础。

3.2构建系统化的学习平台。要想将茶文化完全融合到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还是需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学习平台,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茶文化思想后才能帮助他们理解茶文化精神内涵,进而引导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灵活运用茶文化思想。首先是认识中国茶,中国茶叶主要分为七大类,分别为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红茶和再加工茶等,而这七大类中又包含众多品种和规格,无论是哪一种茶,皆能促进人体消化,亦可排清体内过多油脂,更能体现出礼谊之中所遵循的“怡、清、和、真”基本要义。其次,认识与应用泡茶工具,学习茶文化思想就要了解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茶具所体现出来的创意和美感既有艺术价值又具极高的欣赏价值,茶道过程性极强,参与者可以从中体验到各种情趣与奥妙所在。再次,学习泡茶的基本手势,老师逐一演示泡茶的基本手势及过程,传统茶道礼谊过程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所区别,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学习泡茶过程中学会心平气和的领略茶道乐趣,戒骄戒躁的做一件极具艺术性的事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领悟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过程中,逐渐掌握其中道理,从简单的基础礼谊到基本常识,学习过程简约而富有趣味性,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耐性、宽容心和基本茶性知觉,同时学生主动学习和参悟茶道机理,有助于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增强体能体质。

3.3依托茶文化丰富体育教育项目。茶文化思想与大学体育教育项目的结合,能够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寻找不同体育项目与茶文化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茶文化中的“怡”引入其中,让学生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境进行太极拳的学习,将茶文化中的“和”引入其中,让学生领悟到打太极拳需要构建一段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生理平衡、心理平衡和肢体平衡,才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同时,还可以以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为基础,编排一些新式的动作,或独成一体,或与健美操融合发展,都能够让学生领略这种民间行为的艺术审美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潜能,是促进学生全面技能发展的有效载体。

3.4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茶文化思想。茶文化思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那么,教师该如何在体育教育活动中自然的引出茶文化思想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学生实际锻炼过程中,与其他学生产生一定矛盾,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茶文化思想中的“和”开导学生,与人相处应该以和为贵,切莫因为一时的竞争而伤害同学之谊。其次,当学生遇到难度较大的锻炼项目时产生退缩的念头,教师可以运用茶文化思想中的“清”开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做事要讲究心平气和,遇到困难不能一味的逃避,要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迎难而上才能获得更多体育技能。再次,教师在遇到某些作弊的学生,可以运用茶文化思想中的“真”,使得学生明白为人处世需要堂堂正正,只有保持一颗真心、保持初心,才能无愧于心的立于天地之间,也唯有如此才能在社会中走得更加长远。最后,教师在对待一些性格比较急躁、做事毛毛躁躁的学生时,可以运用茶文化思想中的“怡”,引导学生修身养性,教会学生如何在当今这个浮躁时代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习惯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后静下心来感受自然的馈赠,会感受到怡然自得中所蕴含的快乐。

4结束语

茶文化常识范文8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院校;女性群体;素质教育;应用价值

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女性群体中的渗透,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职院校女性文化自信的提升,则是推动我国茶文化得以弘扬、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动力,因此,无论是从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成效的提升还是从我国茶文化生命力的强化方面来看,将茶文化应用到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工作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1茶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知识素养

我国茶文化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历史,时至今日,饮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许多茶文化知识都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而将这些知识渗透到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当中,对于丰富高职院校女性知识、优化高职院校女性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茶叶分类、名茶及其产地以及茶的营销成分与保健功能等知识,是我国茶文化中具有基础性的知识,而这些内容,在茶人圈子里则属于常识性内容。将这些知识内容渗透到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当中,是提升高职院校女性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程度、促使茶文化发挥出其他教育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针对高职院校女性开展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这些知识为起点;其次,我国茶文化属于一种生活文化,茶文化的源流、饮茶方法的演变等内容都以茶文化发展为线索,串联着我国历朝历代的历史,通过对这些知识做出了解,不仅可以深化高职院校女性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与认知,而且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女性的历史文化素养,因此,在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选择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对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大众百态等做出讲解,这对于实现高职院校女性茶文化知识的丰富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茶文化还是一种礼仪文化,茶文化中的礼仪知识不仅承载着饮茶活动规范,而且也体现在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如我国茶人不仅对日常生活中的泡茶、饮茶流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不同地区中的婚丧嫁娶等习俗,都与茶文化紧密相关。通过挖掘这些礼仪知识并将这些礼仪知识渗透到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工作当中,对于强化高职院校女性的利益素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价值。总之,茶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仅局限于茶本身方面,还涉及了社会、文化、历史等多元化的内容,通过重视针对高职院校女性开展茶文化知识普及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深化高职院校女性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而且也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女性在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2茶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艺术素养

提到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茶艺活动,事实上,茶艺活动中整合了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如茶画、茶诗、茶歌等都属于茶艺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这也让茶艺活动成了茶文化与多种艺术文化进行互动的载体。通过引导高职院校女性对茶艺活动做出了解,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女性的艺术审美素养、艺术表现能力甚至艺术创造能力。具体而言,茶艺活动中的艺术要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饮茶过程与饮茶环境。其中,饮茶过程主要是对茶进行冲泡和分享的过程,通过引导高职院校女性对这些内容做出了解和掌握,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女性对泡茶、饮茶以及分享茶等环节中的礼仪动作及其相关规范进行体验,与此同时,这种基于实践操作的茶文化教育方式,也可以有效激发高职院校女性对茶文化所具有的兴趣。当然,在引导学生了解茶艺活动中的泡茶技艺过程中,也可以对茶艺表演所呈现出的人物美、服饰美等做出讲解,从而促使高职院校女性在了解美、鉴赏美和体验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另外,在饮茶环境方面,我国茶文化以及承载着茶文化的茶艺活动,都重视打造良好的饮茶环境,而由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文人文化的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因此,琴棋书画都是茶艺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引导高职院校女性对饮茶技艺做出掌握的基础上,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女性对我国茶文化追求的饮茶意境做出了解、思考与体会,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女性对饮茶环境的了解与体会,也可以依托于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开展。总之,无论是茶艺活动中的饮茶技艺还是茶艺活动对饮茶环境的要求,都体现出了茶艺活动对美、对和谐的追求,而通过茶文化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女性了解茶艺活动中的美,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艺术审美素养、艺术表现能力甚至艺术创造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3茶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道德素养

茶德是我国茶文化的灵魂,在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茶人一直没有停止对茶德进行探索的脚步,而这种探索既反映出了我国茶人对我国茶文化的推崇,也反映出了我国茶人对自身修养所提出的严格要求。将茶德思想渗透到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当中,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唐朝时期,茶圣陆羽通过《茶经》提出了“精行俭德”的概念:“(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一句话,既对茶人所需要具备的道德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肯定了茶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唐朝末年,刘贞亮则通过《茶十德》对茶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在现代社会中,庄晚芳、王泽农等茶学领域中的学者,则同样围绕茶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些观点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却都指出了茶德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将茶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女性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我国茶文化中对茶德所做出的论述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引导高职院校女性认识到我国历代茶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同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部分,并时刻使用这些精神对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不断推动高职院校女性道德素养的提升。

4结语

我国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弘扬,而且能够发挥出提升高职院校女性知识素养、艺术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重视实现茶文化传播与女性素质教育工作的融合,从而为高职院校女性素质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谭丽萍.中国茶文化网络传播在技工教育传承中的价值探析[J].福建茶叶,2018,40(6):194.

[2]胡恒辅,孔祥梅.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与价值体现[J].福建茶叶,2018,40(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