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交往型课堂的构建

情感交往型课堂的构建

摘要:课堂教学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以“情感”为基础的交往活动,基于情感的交往来生成良好的公共关系,更有助于实现文化的碰撞及精神的共鸣。情感交往在遵循“知情合一、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下,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去调试学生情感的同时,加强互动交流,打造更有情感、有活力、有生命、有成效的课堂。

关键词:情感交往型,公共关系,课堂教学,构建策略

一、情感交往型课堂

情感交往型课堂,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形态,有助于良好班级公共关系的生成。顾名思义,就是以情感为内因,以交往为外在表现形式,融课程育人、情感教育以及德育教育于一体,强调个体间情感联系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动态性发展的教学过程。沟通协调,是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职能,可使成员团结协作,对班级教育工作开展极为有益。从管理学来讲,沟通协调就是沟通信息通报情况以解决问题矛盾的行为。基于沟通协调,产生情感交往,使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融洽。结合情感交往课堂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教师情感素养高,比如善于观察学生动作及眼神等细节,以此来掌握学生情况并做出有效应对;比如能够尊重并关爱学生,指导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比如可以耐心倾听与充分信任学生,维护并体现课堂的公平公正等。其二,学生精神状态佳,比如全情投入学习,踊跃发言;比如思维活跃,极具创新意识;比如活泼开朗,真实展现与表达自我等。其三,师生关系更和谐,比如师生交往更加自由,多坦诚、少顾忌;比如情感识别更精准,对教师更加信任;比如问题解决更及时有效,学生更具良好精神状态等。其四,课堂氛围更轻松,比如学生能大胆质疑、自由讨论;比如能够更好识别情绪,接纳自己;比如师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等。

二、情感交往型课堂的价值

1.有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以往课堂教学中唯成绩论,以教学为先,对于师生关系的理解不足、构建不力。很多情况下,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有些教师以主导者自居,甚至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与学生相处。不论课上还是课下,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也很少。如此一来,师生间平等地位失衡的同时,对学生心理构成尤为不利的影响。久而久之,对教师及学习心生畏惧,学习成效不尽人意。相对应来讲,应积极构建情感交往型课堂,把良好师生关系当做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先决条件。基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使课堂教学更有融洽氛围,更具良好成效。

2.有利于情感教学目标达成

正如上文所述,伴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情感教学目标已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其实现的价值及必要性不言而喻,已然成为促进教学管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和构建良好班级公共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情感教学内隐且不易评价,加上达成周期比较长等,使得情感教学目标往往被“架空”。相对应来讲,应当构建情感交往型课堂,更加突出了知识与情感等和谐共生的原则特性,由教师带领学生在互动交流之中,深入挖掘语文中潜在的情感信息,加上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们畅所欲言的表达,在探讨中形成稳定的情感等,更有利于情感教学目标的达成。

3.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本就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对班级建设及课程教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基于情感交往型课堂,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与芥蒂,打造和谐融洽的公共关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及成长。情感交往型课堂,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缓和,教师不再绝对主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及作用被认可和接受,同时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及内生动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迎合学生学习及成长规律及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与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情感交往型课堂的实施,无疑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重新认定师生关系,不能再居高临下,不以学生教育管理者自居,要强化语言表达及教学实践能力,还要养成敏锐的情感洞察能力,具有对自身及学生情感情绪的把控及调节能力等,以打造“生本”课堂的同时,提升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有效促进专业成长。

三、情感交往型课堂的构建策略

1.能够以情治情,转化负面情感

教师也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教师的个人情感不仅会 在情感交往型课堂中流动,也会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入到工作中来,因为这是不负责任,有违教师职业道德及规范的行为表现。所以说,在构建情感交往型课堂中,教师要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情治情,转化负面情感,给予学生积极的正向引领,打造和谐融洽的班级公共关系。具体来讲,首先要正视负面情绪,不可置之不理甚至是逃避。其次,要主动地去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能够用某种正向的情感去压抑负面情绪。其中,正向的情感有很多,最根本的就比如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师爱等。这些最淳朴的情感,都是教师实现自我情感交往的“源动力”。而课堂上,学生们的那些童言、童语以及童趣、童真等,也能够给予自己正向引领,帮助自己逐步消除个人负面情绪。通过以情治情,转化负面情感,成为具有正能量与幸福感的新时代教师。

2.适宜情感表达,建立情感联系

交流互动,是最自然、最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没有交流,没有情感流通的课堂,是冰冷机械、低效无趣的课堂。教师应适宜情感表达,建立情感联系,有助于生成一个“爱教乐教”、“爱学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以此,不仅可以激发师生情感,培育师生关系,也能够作用于学生行为,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进步。具体来讲,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给予耐心地指导与帮助。作为教师应深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人伤六月寒”的道理,切不可用“你怎么这么蠢”、“看你那点出息!”等带有嘲讽、蔑视等语言,要保护好学生的心灵,要温文尔雅,才更具亲和力。相对应来讲,用“老师相信你也是可以的!”“你看你这方面就做的挺好的!”等积极正面的语言去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足够尊重的同时,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学生们会更加自觉参与、快乐参与、有效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3.善于披文入情,激发正面情感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感交往型课堂要立足文本,借助文本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文本内容内在的意境美与精炼美等,使学生精准掌握知识,激发积极情感。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带领并指导学生与文本链接,深入文本并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实现自身经验及情感的滋长。具体来讲,比如学习故事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课本剧排演,以小组为单位,由各小组学生划分角色并组织排练和表演,也可以对原故事进行续写并完成相应表演等。基于模仿与实践体验,逐渐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以及情感上的熏陶。与此同时,在学习实践中去感知其中的人物关系及背景故事等,使自己逐步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方法等,为良好班级公共关系的构建及维系贡献自己的智慧及力量。

4.走到学生中去,优化课堂环境

以往师生相处大多发生于有限的空间及时间中,加上传统课堂上教师多围绕知识点讲解,缺乏互动与交流。由此,导致师生关系停滞不前,甚至是僵硬紧张。虽然讲台到课桌近在咫尺,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遥不可及。新时期,为构建交往型课堂,就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真正走到学生中去,优化课堂环境,强化课堂成效。具体来讲,要走进学生心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师生关系失衡、扭曲的发展发展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多提问、多交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指导每位学生学习和进步。正所谓“言为心声”,要利用日记或作文等传统载体,来做倾吐心灵之声的园地。利用微信、QQ新媒体渠道,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交流。应用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另外,要让教学走进生活,指导学生在关心广阔社会生活之中学习与进步,积累知识的同时,促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5.创新教学评价,突出人文关怀

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甚至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及目标进程等。所以说,为构建情感交往型课堂,就必须要相应的创新教学评价,其中要尤为突出人文关怀。具体来讲,在评价内容方面,要多注重学生学习中所表现的思维、交往、参与、合作等状态。在评价方式方面,要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表现而给予针对性评价,比如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增强其成功体验与自信心。表现不足的学生要给予宽容、耐心及点拨等,指导其尽早走出困境实现转化。另外,除运用灵活多变语言进行评价外,也要用如眼神、面部表情与手势等体态语言,给予学生赞许、鼓励与肯定。综上所述,情感交往型课堂的构建,对改善课堂教学生态,改善班级公共关系、提升课堂成效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应就此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索。PR

参考文献:

[1]刘鹏.班级文化形成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探究[J].考试周刊.2021(07):3-4.

[2]陈永兵.“情感—交往”型课堂的辨与思[J].教学与管理.2021(31):31-34.(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二郎学区甘肃陇南742500)

作者:韩娟娟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二郎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