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游戏美术设计伴随近年来火爆的游戏市场,逐渐成为设计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以游戏市场与用户需求研究为课程设计导向,提出基于动画专业学科优势的游戏美术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索游戏理论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在笔者的课程实践中,让课程设置、师生互动和教学组织进行更有效的串联,培养学生在课程中设计意图不表面、目标不盲目,从服务用户出发,提升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用性。

关键词:游戏美术;用户研究;综合分析;教学改革

近年来,游戏市场的发展与波动都没有削减游戏公司对优质游戏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游戏研发企业通过针对游戏市场和用户的洞察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玩家的二次或多次消费都是被游戏美术所吸引,一款游戏作品美术设计的好坏也决定了其市场的基础。因此,以游戏市场与用户需求研究为课程设计导向,提出有效的综合分析教学法并加以实践,成为了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当务之急。

一、以游戏市场与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游戏美术设计教学改革

(一)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系下设的动画专业和数字媒体专业,从2003年开始就着力培养动漫、影视和游戏设计人才。作为广西首个区级动漫人才培养基地,一贯坚持“项目引入教学,产、学、研、创结合”的办学思路,将专业的建设与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相连。与早期游戏美术作为动漫设计教育课程下的分支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正逐年加强游戏美术的人才培养和毕业创作,强调在游戏美术设计领域的知识技能与流程方法的掌握,同时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并在教学中逐渐形成有效的训练方法和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原则

一是以综合分析能力的系统化提升为目标,以游戏市场与用户需求研究为课程设计导向,凭借GUR(GameUserResearch)游戏用户研究法则,理解游戏用户、玩家以及玩家与游戏交互的方式,关注玩家的心理与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先培养游戏开发者及游戏美术师的基础职业素养与理论知识,进而学习专业技术和产品规范。二是凭借动画专业建设多年的课程体系优势,找出动漫设计与游戏美术设计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我们既要吸取动漫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从理论到实践的递进式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又要探索重点难点的根本差异,有效应对不同就业岗位的特有属性。三是巩固工作室制的教学实践模式,依托区级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资源优势,力求真实项目的引入,落地校企合作,锻炼学生在理论与技能上的综合运用,提高职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设置改革思路

常规的游戏美术设计课程设置多在单一的技能训练,学习缺乏理论方法的支撑和切入的手段,我们将GUR(GamesUserResearch)游戏用户研究法则与GDD(GameDesignDocument)游戏设计蓝本课程开发模式相结合,确立出符合游戏美术设计的课程框架,在课程中实现设计目标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对GUR及游戏用户的研究主要关注玩家的心理需求和体验行为,通过模拟游戏测试法、用户体验设计等手段帮助游戏美术设计者达到设计目的和游戏目标,引入这类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除了对游戏发展历史的学习,还要让学生从文字描述到提出概念再到原型成品都能主动地去理解玩家在美术感官上的体验,并学会通过整理反馈数据形成课程记录与理论积累,这对建立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理论学习带来了持续性。与此同时,利用GDD的设计理念,对整个游戏设计进行规范性梳理和岗位分工进行总结归纳,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程着重培养游戏原画设计师、游戏UI设计师、游戏2D设计师、3D设计师、3D动作特效师等技术岗位的人才;理论课程和选修课程则辅助培养游戏策划师和游戏测试分析师等岗位的人才。对应以上岗位的特性,设置对应的训练课程和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在系统的游戏美术设计课程下完成四年的学习。经过改革将原有笼统单一的课程设置重新构建,我们将新增符合游戏美术设计教学的理论课程、分析研究课程、专业技能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项目实验与实践课程等,为今后在数字媒体专业体系下设立游戏设计方向打下基础。

二、游戏美术设计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笔者作为动画系动画教研室主任,在近两年的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逐渐引入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同时承担课程的设计修订和实践实施工作,为了更好地辅助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在原有的《2D游戏美术设计》《3D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基础上,还增设了《游戏UI界面设计》《虚拟引擎技术》《3D游戏项目制作》等实践课程,笔者从学生创作的作品中能够明显感觉到,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和就业选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反思。

(一)相辅相成、博采众长

在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和训练方法与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存在诸多关联与相似之处,充分利用现有课程体系的优势,并最终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课程结构,例如,学生在《平面设计软件基础》《图形创意》课程中学习文字logo、图案、版式设计,为《游戏UI界面设计》课程打下基础,而在《CG绘画》《民族元素泥塑造型》和《3D动画1:基础与建模》等动画基础能力训练课程中又为游戏美术中的概念设计打下造型基础,我们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MAYA、3Dsmax、Zbrush、SubstancePainter等动画制作软件,这些软件正是游戏美术设计的重要工具,搭配并促进学生在大三进行《虚拟引擎技术》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设置相互巩固、相互补充,培养学生在游戏美术设计过程中的综合运用能力,结合不同产品方向设计思路做到博采众长。

(二)区分本质、行才有效

动画设计与游戏设计在创作目标上存在本质的区别,在教学中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游戏作为第九艺术,已经得到了行业和艺术学界的普遍认同,它的诞生不仅仅停留在视听层面,还与生俱来地融合了互动、博弈、竞技、记录等一系列人类社会行为,这让游戏美术设计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区别与动画美术。相较于《动画概论》作为学生学习动画设计的基础理论课程,我们在课程设置中还不断引入针对游戏发展历史、游戏社会、游戏批评的研究学习,加强GUR(GameUserResearch)游戏用户研究法则与GDD(GameDesignDocument)游戏设计蓝本在学生创作中的引导。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早期的课程结构中学生在大二、大三的课程更多的是直接进入游戏美术技术的训练,教师只在课程进入初期简单地介绍游戏的发展动向和游戏类别,这会混淆学生对游戏美术设计目的的根本认知,单纯的认为游戏美术只是美术绘画在另一平台的呈现,特别是在《3D游戏项目制作》课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固定游戏玩法上制作不同的游戏美术风格,设计的目的只停留在表象,这种创作既没有对游戏用户做任何科学的分析,也没有解读社会导向和业内动态,更不具备清晰的游戏核心机制和艺术风格定位。这会降低学生在行业中的生存能力,也会混淆学生对游戏美术设计的本质理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成立4-5人的学生实验小组,测试在游戏项目课程中适当增加了游戏设计理论的学习、游戏用户分析法则的学习,要求学生在项目进程中,不断思考游戏用户的视觉需求和游戏美术设计的最优化机制,制定出在项目初期的“TheEmperorArtBible”即游戏艺术圣经蓝本,把3个为什么带入前期思考,包括“Whenarewedone?”“Whatarewedoingandwhen?”“Arewestillontrack?”(我们什么时候结束?我们在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我们是否仍在轨道上?),针对每次项目的游戏艺术圣经必须落实和解决这3个问题,提高设计效率,尽可能回避错误的美术风格作为参考,细化到UI、人物、场景,明确分工和进度检查,建立统一的小组成员制作质量标准。经过系统的测试,发现学生在经过一定的理论引导后,能够主动思考游戏美术设计是建立在什么类型的互动机制和玩法规则下,什么样的艺术风格才能对作品带来积极的影响,从社会文化背景中提炼出恰当的艺术风格,并以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形成报告规范学生的专业技能在项目课程中的实践运用,做到设计不盲目,意图不随意。

(三)创新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

首先,设计针对游戏应用平台分析的教学法。游戏种类多样,艺术风格多元,不同的平台都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创作流程也会有不同的规范,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游戏美术设计教学往往都离不开项目式、工作室制的课堂机制。笔者依托学院动漫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实验室资源,在设计课程初期,会为分组学生选择训练一个平台案例为开端,加强课程的针对性,提出提案式的教学互动,让学生优选项目组成员合理搭配,切实参与投入到虚拟项目中,分析项目的限制和需求,训练设计的服务思维,让美术设计前期与程序后期结合得更合理、更有效。避免学生进行盲目的风格化美术训练,忽略如何让游戏美术在不同平台上最大化完美呈现,让学生明白设计的同时也伴随着游戏平台不同特点的限制和要求。其次,设计针对游戏世界观分析的教学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不仅分析他们的设定、造型、配色和风格,还要分析艺术美学上的眼界和突破,真正的游戏美术设计在概念表达上需要更加严谨和规范,所有的设定都具有很多附加价值,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自己需要追求的是设计的准确和高效,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游戏世界观的理解和架构。例如:让学生明白“种族”确定了游戏世界的生态组合,什么长相、什么形体只要相互不混搅、不融合就能通过项目的要求;“职业”确定了游戏世界的商业关系、国家关系等,不同的职业在设计时领域需要非常明确,这种相似又不相同的设计往往影响着角色的服装道具和技能施展;“色系”确定了游戏世界的氛围基调、正反派系,所以不光是把东西画出来还要学会简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学会告诉对方“我为什么这样去设计”,引导别人去想象和认同。再次,设计针对游戏元素演化分析的教学法。游戏世界就是通过大量元素堆积起来的,对元素的理解和演化在游戏美术设计里有着独特的方式。在以前的动画教学模式中我们经常教学生利用元素来丰富设计造型、体现文化背景。元素演化更多的也只是造型上的,这是最基础的元素演化设计,通过教学法的实践我们发现在游戏美术设计中的元素要更加复杂,元素的造型在一款游戏中会随着关卡进程不断变化,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还要学会分析理解,掌握设计规律。

三、结语

不同于火热且成熟的游戏市场,国内高校的游戏设计教育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这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从游戏的策划到美术再到程序和测试,包含了文理知识体系的跨度融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笔者作为艺术类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从教学实践研究出发,探索在动画专业现有教学体系下如何发展符合游戏美术设计方向,构建符合游戏设计的课程结构变得尤为急迫。人才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上,更多的是要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游戏设计的大局观,真正理解游戏的核心机制和设计目标,提高学生在行业中的生存能力。因此,不断研究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规律,不断了解游戏用户群体需求,不断改进课堂内容和授课方式是值得我们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作者:谭彦君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