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的前景

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的前景

作者:范群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1.前言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在寄生虫感染中,检查出寄生虫病原体是确诊的依据。根据临床诊断提供的线索,通过标本的采集、处理、检验、分析等,做出明确结论,为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医学检验中寄生虫检验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寄生虫检验发展趋势,以使检验医学教育能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检验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学检验实践。

2.寄生虫检验发展现状与趋势

追踪学科发展的历史,是为了更准确把握现在和学科发展前沿,以展望未来。我国近代微生物学的启蒙时期是在19世纪末。西方和日本学者对我国微生物学的早期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19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篇题为“人与微生物争战论”的讲演记录的译文,文中谈到疾病由“极细微之生物所成”,可能这是近代微生物学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最早文字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微生物学在我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根据国家12年科学发展规划,进行了许多理论性研究的初步工作,70年代在全国出现过一个应用微生物的热潮。改革开放的20年中,我国的微生物学和其它科学一样,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其中,值得提出的是关于人体寄生虫研究的发展。我国寄生虫学工作者自1921年后开始从事这方面工作。1934年中国动物学会成立,下设寄生虫学分会。至建国前,在老一辈寄生虫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在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研究方面已积累了较多的资料。然而,目前全国的医学院校虽均开设寄生虫学课程,但在最初多设在病理学或微生物学课程中讲授。

寄生虫检验实践工作中,原来多从生物学层面进行分类,现在还从寄生虫主要寄生部位和致病层面进行分类,各系统寄生虫病病原检查技术和方法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新世纪的这十年,在微生物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研究、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微生物致病与免疫机理的研究以及病毒的结构、功能及与宿主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入新世纪,近年来先后出版了《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高兴政,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1年)、《体液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丛玉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第2版)》(沈继龙,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寄生虫病诊断与治疗》(薛纯良、许隆祺、高兴政,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重要寄生虫病诊治指南》(许隆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实用寄生虫病学》(吴中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实验指导》(曾庆仁,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寄生虫检验技术学习指导》(尹燕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现代寄生虫学》(谢明权、李国清,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年)、《人体寄生虫学》(张苹,科学出版社,2003年)、《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吴忠道,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医学寄生虫学(第2版)》(高兴政,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年)、《寄生虫学及寄生虫检验技术》(张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人体寄生虫学》(詹希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寄生虫检验技术》(尹燕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罗恩杰,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寄生虫学检验》(仇锦波,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人体寄生虫学》(陈建平,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人体寄生虫学(第6版)》(李雍龙,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实验指导和习题集(第3版)》(汪学龙,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高级寄生虫学》(李国清、谢明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检验与临床诊断寄生虫病分册》(张进顺、王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寄生虫学检验》(罗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医学寄生虫学(第3版)》(高兴政,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医学寄生虫学》(张兆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临床寄生虫检验学》(张进顺、高兴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指导》(王益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年)、《寄生虫学检验(第3版)》(曹励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指导与习题集》(汪晓静,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指导》(夏超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诊断医学寄生虫学(第5版)》(LynneShoreGarcia、张进顺、李薇、孙新,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第2版)》(吴忠道、汪世平,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人体寄生虫学(第2版)》(曹励民,科学出版社,2011)等与寄生虫检验相关的著作。随着创新工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在寄生虫检验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医学实践的需要,一批主要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单位建立起来了,大大促进了寄生虫检验技术的发展。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寄生虫病疫情又出现新的情况。从发展趋势来看,虫种分布在不断发生变化、区域优势种在发生着变化、新发寄生虫病在逐渐增多,而且,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范围扩大、流行强度不断增加。为进一步控制甚至在部分地区阻断寄生虫病传播提供先进技术与方法,寄生虫检验的发展趋势开始沿着现代生物学发展方向,加强揭示寄生虫病重要致病机制、确定新现寄生虫病各病原体间的亲缘关系及人体再感染寄生虫的遗传学背景,致力于发现寄生虫的抗性发展机制、发掘重要寄生虫病原体新功能基因。

3.结论

目前一些重点大学建立了微生物学专业,在控制有害微生物方面,研究重点趋向于探索寄生虫流行规律、相应的疫苗等方面。在寄生虫检验领域将着重研制新型低毒抗虫、及抗媒介药物、开发简易快速的寄生虫病诊断试剂盒、研究新一代抗寄生虫病疫苗等方面。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寄生虫检验将不断引进现代化手段,建设与丰富用于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网络实验室、网络参比中心、网络诊断中心、网络教学教室、网络标本馆、网络人才库等,为寄生虫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