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图书馆发展趋势

生态图书馆发展趋势

 

当许多人还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享受现代文明的时候,人们已经深深的认识到现代建筑所带来的对自然的影响和破坏。于是,回归大自然、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绿色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渐渐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题。建筑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它承载着一座城市在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主流意识。因此,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宝库,知识的神圣殿堂,城市文化的标志,不仅要给人文化的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要给人以现代、气派的感觉和美的享受,从而使文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传承性。   1生态建筑的理念   在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的两个词合为“Arology”,“生态建筑学”这一全新的理念第一次被社会所认知。生态建筑亦可称为绿色建筑,即可持续建筑,在国内外建筑界统一称之为“生态建筑”。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生态建筑理念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依托生态平衡设计理念,组织建筑的室内外空间。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2生态图书馆的概况   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个正在发展的有机体”,而生态学也正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所以,生态图书馆是图书馆学发展必然的选择,也是生态学研究进一步深化。生态图书馆的建设基于一种生态理念下的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生态图书馆系统是由人员、社会、自然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复杂三角形交流关系,一旦失衡,就会造成人员与图书馆之间关系的高度紧张,进而演变成一种危机,这种危机不是泛义上的变化,而是图书馆模式的失范。这种失范意味着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失衡。生态图书馆系统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系统,只有通过“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种反复的过程,才能推进系统的整体改变。生态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典型的生态图书馆。例如:英国国家图书馆新馆为了减少交通噪音而做相应的处理;美国加州的图书馆为读者营造出良好的绿色阅读环境;德国多特蒙德市立图书馆则注重采光与遮阳的设计;此外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和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新图书馆的可再生资源做了充分规划和利用。   3生态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图书馆建筑的绿色生态原则,不仅是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通的绿色,而是要体现在人文精神的追求上。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殿堂,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实体之一,所以图书馆建筑中要遵循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老先生曾经说过:“如果借着建筑能够把更多人的生活、工作和人生观互相调和起来,那么我的责任也算尽到了”正是老先生的一句话,给予我们启示:由原始的钢筋水泥所构成的空旷的环境已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另外一种充满着人文关怀的环境悄然融入社会。   3.1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外环境   图书馆建筑文化的重要参与者、评判者和最终享用者是社会公众,即广大读者,因此,生态图书馆的设计必须把读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图书馆是信息交融与学习的场所,温馨的环境能吸引读者,陶冶读者的情操,使读者心情舒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能塑造一个图书馆的形象。所以,营造温馨、幽静的图书馆外部环境,唤起人与自然共存的渴望,使读者充分享受着融合大自然气息的图书馆外部环境的美妙。与此同时建筑物主体造型的精神作用也是不可磨灭的,它代表了一定的情感和生命力。图书馆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地标性建筑。其造型也要有一定的风格,外观的色调和流线处理既要与周围环境和谐又不失个性。建筑本身给人的视觉,对读者认知图书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上海市图书馆,是上海十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整体建筑由两座高塔和裙房组成,正门前几十级宽阔的台阶,代表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人们攀登知识高峰的路程。又如浙江大学图书馆在周围设有绿化带、花坛、在门前设有喷水池。同济大学图书馆造型如同展开的文献,体现图书馆的功能,是孕育知识的殿堂。它们既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同时也体现着一种文化的底蕴。   3.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内环境   生态图书馆提供的是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因此,图书馆的内部设计要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生态图书馆、绿色阅览室和文化走廊之间环境的相互协调,精心打造的室内环境以满足读者回归大自然的需求,起到抚慰人心、陶冶情趣、使读者从精神上得到享受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人工内环境与自然外环境一体化,把建筑本身视为一种独立抽象的自然,唤起人与自然的共存渴望,使读者充分享受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具有大自然韵味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自然采光与遮阳积极调动读者与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保持充沛的精力,令读者心情愉快舒畅,能更好地激发其求知欲;令馆员心情清新舒缓,更好的服务于读者大众。图书馆走廊、楼梯和阅览空间应该给悬挂一些名人字画、名言警句之类的装饰物,让读者无论走到哪里,都感觉自己是在文化的海洋中畅游。另外除书架外,阅览桌椅是图书馆利用频率最高的设备,他们放置的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读者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桌椅排列样式,改变呆板的“兵营式”的布局形式;采用不同区域不同风格类型的桌椅,改变色调单一、古老的样式组合,使读者在舒适的环境下,静心阅读,安心学习。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p#分页标题#e#   4保护自然减少环境负荷   以人为本、营造舒适、健康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环境,是生态建筑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图书馆是人们汲取知识、减压放松的场所,和谐、优美的外部空间环境;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程度。原生的生态设计是在节约经济和低技术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很少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然而,此类建筑的节能效率和可持续性都不甚理想,甚至缺乏普适性。另外,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对于生态观念的渴望。因此,应当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去寻求一种新的“适宜技术”。“适宜技术”的转变通常有三种手法:一是将传统技术进行改造,我们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尽量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避免破坏环境,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照明、取暖、供热的主要能源;二是将先进的技术改革、以满足适宜当前技术的需要,调整建筑的给排水结构以便于收集雨水以获得生活用水和污水处理后再用于植物灌溉。还可以通过高新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以减少对市政供水的压力;三是进行实验研究,直接效力于适宜技术,利用新的节能材料、新的科学技术,为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综上所述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集散地,更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绿色建筑从默默无闻发展到众人追捧,从理想到现实,发展速度惊人。随着生态建筑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倾慕,毫无疑问,作为公共建筑之一的图书馆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不同的社会时代体现不同的建筑精神,展现不同的建筑风采。所以一座伟大的丰碑,不仅仅对景观环境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也是对文化,个性及其价值一个极好的张扬和诠释。让图书馆不仅成为知识的殿堂,还要成为一个时代建筑的标志,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开展图书馆建筑绿色生态化设计的探索,创造亲人性、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图书馆,使之成为一座不朽的文化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