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教学范例

实验小学教学

实验小学教学范文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在探究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通过对合适的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使学生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材料并不是信手拈来就可以使用的,教师应当精选最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典型性材料,增强实验效果,彰显科学原理。如教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时,对岩石标本的选择要下工夫。从颗粒、颜色、层理、软硬度、光滑度、是否透明等方面考虑,使提供的岩石标本涵盖大理岩、板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石灰岩六类岩石的基本特点。又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在选择乐器类实验材料时,有目的地选择吉他、小鼓、锣、笛子等发声方法和原理不同的弦乐器、打击乐器、金制乐器、管乐器。像这样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材料组织实验,有利于学生建构正确完整的认知结构,符合概念建立应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规律。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中“土电话怕勺制作.教材选用一次性杯子和棉线.取材方便.贴近生活,效果很好。选取全面、科学、典型、贴近生活的材料,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加强小组分工合作

1.实验探究要有明确目的任务和活动要求

探究目的和任务不明确,就会导致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之外,显得漫无目的。虽然有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但不能达到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在组织探究之前要让学生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和目的,知道他们要完成的任务,并以适当的激励语言激励他们,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探讨的主动性。我觉得较好的一个方法是在课件上黑板上写上学生要探究完成的目的和任务,或是要验证的假设和注意的事项。明确的活动要求是指引学生顺利完成探究的保障。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不按正确或是特定的要求去做,那么探究目标的完成就没有保障,也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相反结论。小组探究活动前有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做必要的引导或演示实验方法,步骤。如教学《运动后会怎样》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收集一瓶新鲜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用什么方法对它们加以比较等问题,同时把收集一瓶纯正的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的过程方法用图文形式在课件中展示给学生参考,达到很好的引领示范效果。

2.合理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是当今课堂组织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搭配。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结合起来,组成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操作员、协调员等,这些角色可以轮流互换,保证每个成员都体验难度不同的角色,都有动手操作和记录观察的机会,可以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具体任务事项要落实到人。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可以在组间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学习情况,在一些活动的关键之处适时予于指导和讲解,化解难点,使探究顺利进行。

三、组织交流汇报,引导实验现象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教师可以请实验很成功的小组交流他们探究的问题、实验的步骤、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这是实验探究活动由动手转入动脑的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实现了这个飞跃,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整个探活动最困难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维规律给予恰当的引导。如教学《运动后会怎样》一课,实验后让学生交流竹签在新鲜的空气瓶里和呼出的气体瓶里燃烧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通过实验明确燃烧的时间不同,然后出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对比表格,让学生提升认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比较含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

四、重视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促学生形成探究的意识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在实践中探究科学,将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特别是经过实验后,及时出示一些与实验结果联系紧密的例子或问题,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的重要,对后续的学习将产生很深的影响。如在学生认识了电可生磁、利用电可以制造电磁铁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它们各自起着什么作用?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磁力强大的电磁铁?又如教学《种子的萌发》时,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实验、交流、总结后,可以提出了下面一些问题:

(1)插秧前,为什么要把稻谷种子浸泡后堆起来,用稻草盖几天后种在地里?

实验小学教学范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开始科学探究,他们的兴致一定会特别高的。例如:在教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是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微小世界的,有些同学的眼睛因为不注意保护,还近视。你们想想,我们若要看清楚微小世界,要借助什么呢?”学生们的兴致被我的话语调动了,此时,我用多媒体课件给他们看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就怕自己忽略哪一个细节。又如:在教《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时,为了给学生们创设乐学的情境,我把蝴蝶标本带入了课堂,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放大镜去观察。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观察中,他们兴奋的尖叫声时不时地响起,因为有些孩子说看到了蝴蝶的翅膀上有鳞片,有些孩子说看到了刺眼的色彩,还有些孩子说他们惊讶于蝴蝶的翅膀竟然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们想继续观察,继续摸索。他们探究的欲望被彻底激发了,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情境轻松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们在兴致盎然中开始学习之旅。

二、课堂实验,实现探究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喜爱的学科或活动上毫无吝啬地倾注精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的主体地位悍然而不可动摇。而科学课上的课堂实验是学生们最为喜欢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刺激学生们的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实现他们与生俱来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实验操作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们仔细观察的习惯,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讨论,自行获取科学知识。例如:在教《怎样放得更大》时,为了让学生们有机会实现探究的愿望,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两个人一组进行合作,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看清楚为止。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新发现?然后,让他们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两人合作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显微镜。学生们在刚开始做时,有些急躁,他们很难找准最佳的位置,我安慰他们,让他们放平心态不要着急,并说:“同学们,科学家们的实验都不是一次就能够成功的,他们要经历上万次的反复摸索、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推断。或许经历了万次以后,也不会成功。所以,你们不要着急,慢慢来,你们一定会成功的。”学生们在我的鼓励下,又开始尝试,就是在这样的尝试中,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愿望也慢慢得到了实现。又如:在学习《平衡玩具》时,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做不倒翁,但是,学生们在做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鼓励他们自己动脑思考,我并没有给他们提示,让他们自己找原因想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反复的尝试中,孩子们终于发现了不倒翁的原理: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这样才能扳不倒。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没有指导,只是启发学生自己观察,并让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归纳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促使知识进一步内化,形成技能,既满足了他们课堂实验的兴致,又让他们实现了探究的愿望。

三、延伸课外,增强探究能力

小学课堂时间只有35分钟,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亲身体验每一项实验的过程,那是不太可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调整,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实验渠道,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寻找素材进行实验。例如:在学习《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上所学内容,让学生们课后制作神秘的信件。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上信件的内容,晾干后送给自己的好友,让他/她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现出来。如此的实验若在课上完成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耗时较长,所以可以让学生们课后去完成。又如:在学完《铁生锈了》之后,课后可以组织学生探索铁生锈的原因: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可以让他们按照书上的表格提示来设计研究的过程,这样他们的研究就更有计划性,实施起来也会容易许多。开展这样的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既让他们掌握了科学基础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实验小学教学范文3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

经教育工作实践发现,体验式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具有高效、直观、理性等特征,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反思提升自身的智慧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力,促使学生实现自我了解,明确当前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教师的帮助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1]。对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生来说,一些准确性较高且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的学习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能通过引导语传授来进行教学,但是学习效果相对不明显。体验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引导,使学生根据相应的路径进行探索。

二、小学音乐教学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乐理知识教育

乐理知识是为学生打下音乐基础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学务必将乐理知识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为学生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学习没有落脚的基点,有种无处着手的失落感,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将不能被发挥出来[2]。为了保证乐理知识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式教学,利用当前的幼儿歌曲进行示范性讲解,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进行示范性教学,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小学生喜爱的卡通动画片歌曲、迪士尼动画歌曲以及魔幻类影片歌曲等,强化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调、旋律等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掌握。例如,在进行乐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采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主题曲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感受乐理教学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体验式教学带给其的感受,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利用自身所学的乐理知识去感受与了解歌曲中的思想,以提升学习效率。

(二)联系实际开展趣味教学活动

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过程中可采用因材施教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其寓于想象力之中,以科学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含有鼓点的音乐,在游戏中采用不同的旋律与节奏进行音乐片段的播放,使学生通过自身的记忆与感受寻找音乐中的特点,在每次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片段的合成,游戏的暂停时间为每一节片段的开始与结尾,如果学生忘记音乐片段的特点,游戏失败。此种教育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

(三)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体验式教学中教学情境需要相对的合理性,不能完全依赖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为保证教学成效,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免学生在课程中出现溜号、走神等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的问题等内容对课堂中的内容进行引导,使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课程内容发挥想象力,按步骤推进。例如,在《森林音乐会》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中出现的几种动物进行分析,并关注其中的特点,每一段音乐中用了哪种乐器表达、其表达了何种情绪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了解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价值,并提出创建体验式教学课堂的策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斌.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0(34):153-154.

实验小学教学范文4

关键词:嘉兴市小学;法制教育;实践教学活动

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历史时期,小学法制教育已然占据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司法部联合、教育部了《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小学法制教育、增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纲要》指出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是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小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为了解到嘉兴市法制教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笔者与几位成员成立起实践小组,深入到嘉兴市实验小学、行知小学、辅成小学、吉水小学这几所嘉兴市较有名气的学校中进行调查,与学校领导、老师交流、沟通,与各年级段的学生交流,洞悉小学生们对法制教育的真实想法,深刻了解各学校的小学法制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现状,发现嘉兴市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经过长期的实地调研后,小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并以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法制教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制订了解决方案。

一、嘉兴市小学法制教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现状

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培养并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①小组根据《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要求,查阅了诸多文献,对涉及到小学法制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摘录,并最终制成问卷的形式,对嘉兴市实验小学、行知小学、辅成小学、吉水小学这几所嘉兴市较有名气的学校中进行调查,进过与校领导负责人的交流,我们小组收集到以下有关法制教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

(一)所调查小学中都设有“法制副校长”这样的职务,该职务由当地的公安局和交通部门、消防队的人员担任,不定期会由他们来校开展有关安全法律知识的讲座。

(二)行知小学、辅成小学表示会在学校中不定期张贴有关禁毒的海报,以及宣传栏上展出一些有关禁毒的知识,供学生自习。

(三)总体看来,实验小学、吉水小学、辅成小学举办的课外活动较多,如:小手牵大手的知识竞赛;做寿司,三明治和放风筝等;组织学生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寒假学校会布置学生调查禁燃令的执行情况。

(四)吉水小学表示会安排法制教育体验活动(某个别班级有家长在法院检察院的会安排本班的学生去法院检察院)。

二、嘉兴市小学法制教育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小组成员深入到嘉兴市各小学进行实地调查,认真分析上述的现状后,从中发现了嘉兴市小学法制教育课外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几个较为典型的通病。

(一)课外实践活动众多,但与法制相关甚少

所调查的嘉兴市小学,其课外活动较为丰富,但是涉及到法制教育的课外活动却是少之又少,各小学更多地把课外活动的重心放在知识、学科竞赛上。这毫无疑问有利于小学生早期的智力开发,但是各小学都忽视了法制教育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小组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嘉兴市小学并没有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的讲座,非法律方面的讲座远远多于法律教育的讲座。通过讲座来普法的作用大大衰减。在其他节日学校会开展丰富的活动,但到了我国特定法制纪念节日,宣传教育活动便微乎其微。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方式是多样的,但几乎与法制不相关,嘉兴小学法制教育令人担忧。

(二)法制课外实践教育活动形式单一,且不成常态化

《中小学法制教育纲要》要求学校要组织学生到人大、法院、监狱等机构旁听和参观,开展模拟人大、模拟法庭等活动,通过了解和分析真实的事例,了解相关法律,增加法制观念。②根据我们小组成员的调查,嘉兴市鲜有小学按照文件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部分学生的家长在法院、检察院等相关法律机关工作的,会在这部分家长的合作下,到相关法律机关进行参观学习,但也只是仅限于这一个班级的学生,具有偶然性,不成常态化,任意性强。但为了去实践中央文件中对鼓励小学举行有关法制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学校便一味通过开展讲座,张贴海报这些形式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不得不说难以达到中央的基础性要求,课外实践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同时,主讲人多为公安、消防人员,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但缺乏小学授课经验,讲座内容缺乏生动性,于是大量专业术语与专业话题的出现,使小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小学生本身在感知方面总体水平较低,在思维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直观性,③若不注意讲座内容形式的通俗性,一场讲座下来,学生们真正理解吸收的内容便会少之又少,一场讲座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三)仪式教育,雷声大,雨点小

在开学典礼中关于法制教育的内容只是一提就过,无异于走形式;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关于法制教育也只是积极地喊着口号,并没有在新的一周里进行实践活动;诸如此类的仪式教育,深刻反映出当今嘉兴市小学法制教育的宣传的不足,总体上都有“雷声大,雨点小”的特点。到底仪式教育是否真正地得到了实施,从小学生的法律背景了解程度便可以知晓。在调查中,小组成员对小学生的法律知识容量并不是十分乐观。

(四)校领导和各位老师不够重视

法制教育要搞得好,与校领导团体的重视程度大小密切相关。在调查过程中,接受调查的老师都表示小学生还太小,法制教育还为时过早,更多的活动可以放到中学阶段再进行。他们正是忽略了“幼时的知识是成长后的才智”此句名言。而校领导的在这些方面关注不够,也直接导致法制教育课外实践开展的滞后。这也恰好反映出某些学者反映的学校法制宣传不够,具体负责普法宣传的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及公安、司法部门人员频繁变动,聘请的法制副校长不稳定等问题。④

三、浙江部分地级市小学法制教育开展的有益经验

在暑假期间,我们小组还分别对各自所在浙江其他地级市小学进行了相关法制教育情况调研,通过比较,以发现嘉兴市小学所开展的与法制教育课外活动中的不足,并进行借鉴。我们的调查涉及的小学主要有:温州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小学、丽水青田县海口镇中心小学、绍兴上虞区鹤琴小学、绍兴越城区北海小学、绍兴诸暨市璜山镇读山小学、台州温岭市箬山小学,这六所学校。经过调查,我们从这些学校中发现不少有价值,可供借鉴学习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

(一)举办法制知识竞赛。一学期一次的法制知识竞赛,温州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小学一直坚持举办着,通过设立奖项,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小学生在获得奖励的同时了解基本法律常识,一改往日单一课本教学,寓教于乐。

(二)定期举办法制手抄报与开展法制知识讲座。台州温岭市箬山小学积极创新,将小学常见的手抄报活动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以生动精美的绘画作陪衬,使法制教育同样以一种灵活趣味的形式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该学校定期邀请专业人士进入学校进行法制知识讲座,表现出学校对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视,也让同学们意识到法制渗透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不可忽视。

(三)组织同学参观法院、检察院。绍兴市越城区北海小学在法制教育课外实践开展方面较为积极,该校每年会定期组织高年级同学去法院、检察院参观,由班主任带队,年段为单位积极开展该项活动,让同学亲身感受,体会法制的魅力与威严。

(四)在特殊的法制节日(如宪法日,消费者保护日)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样是绍兴北海小学,每当宪法日,消费者保护日,知识产权日等法制节日来临时,学校就会借此机会积极开展普法活动,免费提供法条小本,张贴有关宣传海报,让学生在这种法制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四、如何构建嘉兴市小学法制教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在初步明白嘉兴市小学于法制教育方面的不足后,了解了其他地级市小学的有益经验后,摆在面前的便是如何更好地让法制课外实践活动更好地发挥效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论述我们小组的构想。

(一)不足部分改进化

这里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一味的追求同学们的课业成绩,还是结合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发展,甚至是包括从小学就开始的法制教育。因为在调查中不乏存在着牺牲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时间来补习主课的现象,那么这对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将会是大打折扣。所以国家教育部门就更应该打击这类现象,引导并注重各个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的发展,树立法制观念应当从小抓起的理念,从只专注主课教育的偏向思想向均衡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以及法制意识的共同进步。其次,对不足的部分进行改进,学校可以借鉴网上已有的他人对小学法制教育的研究报告,或者是进行自我审查,对比不足和优点,并对不足的部分进行针对性解决,来进行自我提升。例如,缺乏实践活动的话就可以开展学生团队与大学生结对来进行法制学习等。

(二)优良模块持续化

在我们小组调查的几所小学里面,有很多小学有着许多优秀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活动形式。例如,每个小学都设有“法制副校长”等职务,对接当地的公安局、消防局等来进行讲座教学。大多数学校还持续着很多周期性的活动,类似国旗下讲话,传统节日、纪念日的宣传活动等。虽然这些活动传达的内容中缺乏法制教育,但是这些活动是完全可以加入相关的法制内容的,以此来达到法律意识的日常化传播和教育。而对于教育方式,一个课外活动的举办必然少不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三位一体的联合,学校的引导,老师的指导以及家长的帮助。单方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三者联合必然会达到一加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在言传身教中增强孩子的法制意识。而这也必须是学校开展任意一个活动所必须注重的。

(三)活动方式多样化

小学生们更容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而在丰富活动方式这方面,结合嘉兴所在小学的一些条件,可以有以下方面的改变。其一,竞赛式多样化。可以设立多类关于法制的比赛,例如,法律辩论赛,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演讲赛等,让同学们在参加比赛的同时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其二,对接节日文化。可以让学校在特殊的法制节日(如宪法日,消费者保护日)举行相应的活动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其三,具有亲历性的宣传活动。这里的亲历性指的是小学生应当积极亲身参与活动。例如板报制作、手抄报制作以及讲座活动等,将其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达到宣传的效果。其四,第三方介入性活动。就如之前文中提到的法院、检察院以及大学进行对接活动,类似“法制副校长”等制度,让第三方带领同学们了解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按照嘉兴市小学的条件,以上四种类型的活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四)效益性活动传播化

效果良好的活动可能并不多,能够真正让法制意识得到传播的活动就更少了。很多课外活动,例如参观法院之类的,做不好,其实和走马观花又有什么差别?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寻找一些真正有效益的获得,这样传播就显得极其重要。就如在一些其他学校的调查中发现的,类似法律知识竞赛、黑板报、手抄报和在特殊的法制节日(如宪法日,消费者保护日)举行的相应活动。我们小组认为这些能让同学们亲身去经历去学习的法制课外活动才是真正有效的。学校之间对有良效的活动进行相互传播和学习,这样才能使得法制课外活动真正地发挥实效,让同学们的法制意识有所提高。最后,理论出来的方案还是要经过实践来检验。所以我们小组认为,改进小学生法制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好方法是让每一个所构想出来的活动能有所实践,并且对好的实践活动进行校与校之间的传播与学习,从而对法制活动进行改进和提升。

五、小结

实验小学教学范文5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

引言

新课改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通过科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切身体会,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的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无形中提高了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本文结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出针对性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涯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天性天真浪漫,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第一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欲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科学实验课。科学实验作为一项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辅助和引导作用,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有所欠缺,所以老师要做好学生的实验助手,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增加学生的信心。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疑问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自然科学用到生活当中,进行疑问场景教学,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很多学校的科学实验课程,将做实验变成了看实验、讲实验,整个实验过程都是由老师来完成,学生做的只是简单的围观,听老师讲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明显没有起到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效果,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改革对我国教学提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明确要求。作为任课老师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合理的安排学生操作完成科学实验,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多种视角去看待实验过程,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现象,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学会实验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单纯地看到实现的结果,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详细的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既加深了对实验的印象,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及时做实验笔记的好习惯。这种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会实验过程寻找答案,大幅度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的指导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验教学的操作者。小学生成熟的学习方法,缺乏实践动手的能力,在他们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时,任课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协助和引导作用,通过启发式的问答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亲身体会动手实验的同时,加深了对实验过程的印象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在《混合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混合物的概念和形成。任课老师先让学生认知水、糖、洗衣粉、盐等实验材料,介绍这些材料的性质和在生活中用途,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材料进行混合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发生的变化,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将实验课程前后的活动有效结合起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结合实验课程的前后活动,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实验课前,安排学生参加实验的准备工作,亲自动手准备实验材料,使学生在实验前接触到实验材料,对实验材料提前有所认知,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学生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实验,为后期的实验操作做好准备。受到课时安排的限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间有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科学实验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应该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任课老师应该结合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打破填鸭式教学传统方式,设计互动性强注重实践的实验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君玲.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2017(6):60~61.

实验小学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情感体验;综合素质

新课改提出,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按照新课改的思想,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挖掘学生潜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受到先进教育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促使学生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思想品德素养。

一、情境体验,唤醒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选取情境体验作为切入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学习效能,进而优化教育教学组织活动效果,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按照体验式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为学生体验思想品德内容创造条件。

(一)故事体验情境的创设和应用

故事体验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小学思想品德知识和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故事,以趣味故事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欲望,使小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过新年”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森林新年大联欢”故事内容,并结合故事,向学生展示森林中的小动物在欢庆新年方面做出的尝试,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基于自身对新年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中,激活小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情感,提升教学质量。

(二)音乐体验情境的创设和应用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跨学科教学受到广泛关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音乐元素的应用也开始受到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体验式教学的要求,应积极探索音乐体验情境的创设,将音乐与教学内容紧密融合在一起,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激活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进而突出教学效果,保障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教学“春天来了”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与春天相关的背景音乐,在轻松、自由、生机勃勃的音乐氛围中,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以此为基础,教师导入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情境体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进而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实践体验,深化学生道德感知

生活实践体验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实践体验环节,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道德感知,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教师要把握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创设生活实践教学条件,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培养。在具体组织开展生活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课后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道德感知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课后实践,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入课后实践教学活动,在课后实践中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延伸,进而逐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受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如在教学“家人的爱”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即帮助家庭成员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妈妈洗碗、帮爸爸倒茶、帮姐姐整理桌子等,然后结合家人反馈的信息,说一说自己对家人的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延伸,能增强学生体验和感受的效果,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社会实践,激活学生道德体验

小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在开展实践体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引入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形成细化的认识,产生个性化的学习理解和学习体验。如教学“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区生活,感受民主在社区生活中的体现,进而结合生活实践,形成对社会生活中民主的全新认识,保障学生在实践体验教学中获得良好的理解和感悟。生活实践体验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能使学生将自身理解融入到知识内容的学习中,深化学生的道德感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活动体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多元教学活动的支持。只有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才能发挥体验式教学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过程中,从全新的角度解析知识内容,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主题小报设计活动、手工创作活动、模拟演练活动等,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彰显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综合效能。

(一)主题小报设计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主题小报设计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生活经历和生活感悟融入小报设计活动中,确保学生能在活动体验环节形成对课程内容的深刻认识。如教学“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危险的防范和危险应急处理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主题小报,科普和宣传危险应急要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取得较好的知识科普和宣传效果,会尽量融入个人情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对危险防范和应急等也能形成深刻的感知,借助体验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模拟演练活动

实验小学教学范文7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依据;设计方法

小学科学的课堂越加完善,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能够更形象生动的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其中的观察实验方法进行分析,观察实验的设计在极大程度上对心智未成熟的小学生进行科学认知世界的培养,对世界万物从外部先进行认知并了解其外部关系。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堂中轻易吸引小学生的目光,并激发小学生内心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氛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同时观察实验的教学方式将小学生与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联系,小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体,体现深化改革中的学本思想,且将教师置于引导的位置,引导小学生在直观了解教学内容后对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深入分析,加深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素质,开发小学生智力、思维与逻辑能力,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学内容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实际事件发生在学生眼前,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同,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经验性知识,并依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正迁移学习,逐渐树立学生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与方法

1.探寻因果关系展开观察实验设计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发现各种变化的因果关系,揭示万事万物之间原因与结果的联系,事物变化均先有原因,后引起结果,两者是客观世界中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种关系。故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对事物变化进行因果关系的探寻,在依据探寻因果关系为目的的观察实验中可利用三种方法对观察实验进行设计。一是利用求同法,教师建立观察实验的情境时,创建不同的场景,例如,在科学教学《声音的产生》中,教师准备不同实验物品,音叉、一杯水、小鼓、豆子、钢尺等物品,利用这些物品创造不同试验情景。首先建立音叉发声的场景,敲击音叉,发出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产生的现象。其次建立鼓面发声的场景,将豆子置于小鼓鼓面,敲击鼓面,在小鼓发出声音后,观察黄豆与鼓面产生的现象。最后建立钢尺发声的场景,将钢尺放置于桌边,使其大部分悬空,拨动钢尺悬空的一端,发出声音后,观察钢尺产生的现象。在利用科学归纳法,引导学生对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进行归纳分析,最终发现试验后所产生的共同现象,在第一个情境中,音叉接触水面后水面产生一道道波纹;第二个场景中,敲击鼓面后鼓面上的黄豆跳起;在第三个场景中,拨动钢尺后钢尺快速振动。在这些现象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共同的振动特点,由震动的原因得出物体发声的结果。二是利用求异法引导学生对因果关系展开探寻,教师建立不同观察实验,通过不同实验之间进行比较验证,分辨因素对观察实验结果产生的不同作用。以此来对因果关系进行探寻。三是利用共变法对因果进行探寻,验证某一因素的变化是否会引起结果的变化,即可认定该因素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例如,在声音产生的观察实验设计中,将钢尺替换成软度适宜的普通塑料尺,再拨动塑料尺听到其产生声音后,观察塑料尺是否产生振动现象。或将钢尺静静摆放在桌子上,观察实验得出钢尺不产生震动,便没有特定声音产生。故在此次利用共变法的观察实验中我们得出振动才是声音产生的必要因素,振动才是声音产生的原因,而声音的出现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结果,与材质等其他因素无关。

2.检验因果关系展开观察实验设计

检验因果关系是基于探寻因果关系上的另一种展开观察实验的依据,通过归纳法在探寻因果的观察实验后归纳得出科学理论知识,设计观察实验对得出的科学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检验、验证就是以检验因果关系为依据而展开的观察实验设计,在检验因果关系中利用演绎法展开观察实验。以《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为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事物沉浮的现象都有观察,并通过观察可得出基础的理论想法。故本课中可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因果检验,教师准备一缸水、玻璃珠、叶子、乒乓球、铁块、泡沫塑料等实验物品,根据这些物品对学生提出的物体沉浮原因进行验证。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提出自己认为物品沉浮现象的理论原因,并根据实验物品对自己的理论进行实验验证并对得出结果进行记录,通过学生在观察实验中的记录使其自身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并无联系,继而鼓励学生对物体沉浮原因进行猜测,再一次进行观察实验,依次循环利用对因果的演绎方式进一步印证学生的理论,最终得出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因果认识。

3.以学生知觉特性为依据展开观察实验设计

小学生的感觉与知觉具有其特定的规律,且为照顾小学生尚未建立健全的心智思想,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设计中应重视学生的知觉特性,并依据小学生的知觉特性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实验进行详细设计,在设计时可利用三种方法配合小学生的知觉特性。一是放大法,将学生观察的物品特性进行强化放大,使得小学生对该物品形成具体的感知。例如,在小学生对种子的认知上,将种子泡在水中使其发育长大,胚芽、胚根将明显的体现在外部,具体学生对种子的内部了解,在认知中完善种子的信息。二是转换法,小学生的感知与认识并非是敏感的、深刻的,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观察实验中利用转换法,将学生无法仔细了解的科学现象利用另一种可清晰感知的现象进行转换,例如,上文中鼓面的振动并不明显,而在鼓面放置黄豆,通过黄豆的跳跃来突出显示鼓面的振动。三是利用对比方法对小学生的知觉特性进行配合,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物品进行展示,再将一个物品进行实验,在实验后使学生对比其中的区别,更好的体会科学理论知识,例如:在热胀冷缩的实验中,选取铜球与铜环,在实验开始前,学生观察到铜球可穿过铜环,在实验加热铜球后,学生观察到铜球已经不能穿越铜环,用过实验前后的对比,得出热胀冷缩的科学知识。

三、结语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继而从探寻因果关系展、验证因果关系、学生自身的知觉特性这些依据对观察实验进行详细设计,在设计中利用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演绎法、归纳法、放大法等方法丰富观察实验的实际内容。希望本文能够对小学科学的观察实验设计提供有力帮助,并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提供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庆伟.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读与写,2016,11(07):234.

[2]张敏.观察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设计依据和方法[J].小学科学,2017,18(09):6.

[3]黄丽娟.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学子,2016,23(16):29.

[4]滕俊玲.精于设计,巧在改进———小学科学实验预设的利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5,31(08):7.

实验小学教学范文8

一、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等越来越重视实验在小学生学习中的运用。首先,实验是能够直接地让小学生观察到事物变化的过程,这种直观的观察再配合上老师的讲解能够让小学生非常容易地接受一些知识点和规律性的知识,这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小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信任度也会提高。其次,通过小学教师的指导,让小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这个过程在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或任务的能力,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信。再次,科学实验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唤起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可以降低小学教师的授课难度,也巩固了小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提高小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科学实验可以促进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对于小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二、小学科学实验的种类

小学科学实验的种类主要包括学生单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户外实验。首先,学生单人实验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单独完成一项科学实验,并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收获,学生单人实验一般是过程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观察的实验,例如,五年级上学期《测量肺活量》这一实验课程就可以采用学生单人实验的方式,在测试之前,老师把学生们带到测量仪器那里,向学生交代一下如何用器具,如何观察肺活量的值,并进行简单的示范,然后让每个学生单独完成测量肺活量的实验。其次,学生分组实验是指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规定把一个小组的人数,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实验模式适合于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实验。再次,学生户外实验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在户外进行的实验,户外实验模式一般适用于那些需要到自然中进行感受和观察的实验,由于户外实验要求学生们走出教室和实验室,所以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户外实验时必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免发生事故。例如,三年上学期《观察蜗牛》这一实验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下过雨之后带领学生去植物较多,蜗牛容易出现的地方观察蜗牛,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观察那么学生的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如果教师带领小学生们去校外进行观察,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同时,也要留意学生活动区域内的安全状况。

三、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1.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明确实验目的。

虽然小学实验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简单的实验,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处于萌芽状态,所以小学教师要认真谨慎地对待小学生科学实验,让小学生从小培养谨慎仔细的科学精神,为了保证科学实验的严谨,教师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明确本次科学实验的目的,并且认真做好实验课程的备课工作,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对于试验课还是非实验课都是非常必须的,能够帮助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2.进行科学实验之中做好示范、指导和评价工作。

为了保证小学生的安全,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先进行演示,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教师的知道工作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准备器材,完成实验的操作和仔细记录实验。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动的快慢》这一课程中,首先小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准备实验需要的工具如秒表和米尺,然后指导小学生用米尺测出5米的距离,并且用快慢不同的步伐走出5米的同时测量时间,再有快慢不同的步伐走5秒同时观察距离,让学生比较速度的快慢和记录实验过程。

四、结语

小学教师是小学生特别尊敬的对象,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实验时,小学教师也要对小学生的品德进行指导和要求,如在观察动植物时教师要告诫小学生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学生,在培养小学生善良友爱的品德的同时,帮助小学生塑造认真仔细积极乐观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作者:黄俊琪 单位:扬州市东花园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高分析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学科学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而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实验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如何才能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呢?首先,教师要了解学校实验室的数量,每个实验室内实验桌的数量,每个实验桌最多能容纳学生的数量,以此确定每班学生应该进入哪间实验室,每个实验桌学生的数量,并使每个实验桌的人员按照序号固定下来,避免学生因找不到实验室和实验室内自己的位置而出现混乱现象。其次,教师给学生分组要注意考虑成员间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知识基础、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这样做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和促进。最后,在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教师还要给每个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职责分工。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都要设立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整理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可以由小组成员每人承担一样,也可以身兼数职,但要注意的是这些角色分工不要长期固定,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使每个成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种角色的轮换都得到提高。

二、精心筛选,优化实验材料

1.做好课前检查工作

实验器材是实验的基础,课前检查实验器材的好坏十分必要,特别是一些易坏器材更应该作为重点检查的对象。如滴管的橡皮囊是否有破损,磁铁的磁性是否消失或减弱,温度计的玻璃泡是否破裂,小灯泡是否能点亮,电池盒、开关、灯座上的螺丝是否旋紧,各接触点是否生锈等。对于损坏的实验器材要及时更换,以保证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2.精心筛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学生实验的基础,实验材料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如讲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我先出示两个装有无色透明液体的烧杯(1号杯装自来水,2号杯装的是浓盐水),然后把一个干净的马铃薯放在1号杯中,这时学生观察到马铃薯沉到杯底;再把这个马铃薯从1号杯中取出来擦干净放到2号杯中,这时学生观察到马铃薯浮在液体中。我引导学生思考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大多学生都猜测到马铃薯的沉浮和杯子里的液体有关———两个杯子装着不同的液体。为了让学生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为学生提供了这两种液体,学生用加热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出来后学生很难下结论,因为两种液体加热后在铁片上均留下白色的痕迹,这是什么原因呢?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1号杯中的自来水里因含有大量杂质导致加热后也出现了白色的痕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把1号杯中的自来水换成纯净水,实验现象就非常明显了,很容易就验证了学生的猜想。

3.科学组合实验材料

科学组合实验材料指的是教师把需要的众多材料按照形状、材质、颜色等特点进行分类,让每个实验组都有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如《磁铁的两极》的教学,我准备了环形磁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多种形状的磁铁,根据形状给每个组分配磁铁去探究,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总结出各种磁铁虽然形状不同,但两极间的磁性具有相同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又如在进行《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时,我把学生收集到的食物外包装材料全部集中在一起,然后根据材料的材质和食物种类给每个组的学生分配材料进行探究,这样既保证每组探究材料的丰富性,又能使每个组的探究更加深入。三、关注实验教学中的细节实验中一些细节的关注对实验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还可能会造成实验器材的损坏,甚至对实验者造成身体的伤害。如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给学生强调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量的液体,眼睛要平视液柱,待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等细节,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测量的结果。又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要先对被测物的重量进行估测,使被测物体的重量小于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否则会对测力计造成损坏;使用滴管时,要提醒学生先把橡胶囊里的空气挤出再放入液体中吸取,这样避免污染整瓶液体,另外滴管要正放,不要倒置,使里面的液体流到橡胶囊里,以免腐蚀橡胶囊。再如加热白糖的实验,要提醒学生注意把加热后的金属匙放在瓷砖上,不要放在实验桌上,更不要碰到小组成员的身体上,以免损坏实验桌或烫伤人员。

三、总结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作者:王冯祥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科学课实验创新

1对不合理的实验器材进行改进,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成为生动活泼,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活动。如物体发声是靠振动产生,教材要求敲大鼓,并在鼓膜上放些豆子,让学生观察豆子跳动。我班人数不太多,有三十几人,但学生互相拥挤、吵嚷,加之敲鼓声,教室里一片沸腾,非常混乱。当时我很生气,课后经过深入反思,发现准备实验材料不科学、不合理,造成课堂相当混乱。于是,我对实验材料进行创新性改进——自制一个鼓膜模拟实验器,演示给学生看,打开盒盖,对着镜子,在筒口说话,声波沿着筒口向筒底的方向传播,引起橡皮膜振动,绑在橡皮膜上的泡沫球也跟着振动起来,在镜子内能清楚地看到泡沫球跳动的现象。学生非常羡慕,产生了强烈的制作欲望。我顺势介绍了其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学生听得很认真,回家后每人自制了一件。此实验装置改进带来的优点:1)实验效果好;2)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训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创造性地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让实验现象明显,结论更准确,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测量阳光下温度变化。先测量并比较白色纸筒和黑纸筒在阳光下温度变化,两分钟一测,共测六次。此实验在操场上进行,由于十月的阳光不强,两分钟一测温度根本没有变化,就是十分钟一测温度变化也不明显。很难达到实验目的。另一个实验用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纸检验各种颜色对阳光的反射能力的不同,实验过程中手根本感觉不出来温度的不同,一点实验现象都没有。这实验要客观地反映深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量多,但存在以下问题:1)若阴天或下雨无法进行;2)人的感觉有一定的差异,实验结果不准确;3)实验现象极不明显。鉴于以上原因,我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和本课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改进其实验装置,自制热辐射实验器,用电光代替阳光,用温度计代替手,用涂色玻璃瓶代替纸。改进后实验效果非常好。通过实验,我觉得其优点有:1)实验现象鲜明、生动、直观,给学生一个准确无误的现象,避免了原来的感知模糊的缺陷;2)取材方便,易于操作;3)不受天气限制,便于教学。小学科学课实验创新之我见胡晋平(重庆市奉节县永乐小学)

3让学生反复实验,寻找失败的原因,培养其乐于实验的意志

学生往往在实验之前和实验中都很兴奋,一些简单的实验确实做得很成功,主动参与性也很强。但也有很多实验很容易失败,使一些实验意志不强的学生放弃了实验;也有很多实验与观察不是一节课或是一天能完成的,学生的认识实践活动不可能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有些还需课外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养成科学家一样探索科学的顽强意志,不怕失败,勇于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如制作牛顿盘是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在玩牛顿盘时,往往出现盘旋转的速度比较慢、旋转时间短、旋转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光的三原色或七色光合成白光的现象不明显。针对这些不足,我带领学生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创改,要求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改进,学生与老师共同磋商,重新改进装置,多次反复实验。在改进过程中学生经历多次失败,完全失去再实验的勇气,想放弃继续实验探究,经过我的鼓励和启发,学生又坚持探究下去了,结果实验成功了,学生异常兴奋和满足。我把学生制作好的牛顿盘安装在学生常玩的小电机上,再用一个小塑料盒套紧,防止盘旋转时脱落。这样牛顿盘转动的速度明显加快,转动的时间加长,利于学生认真观察,而且能用开关来控制,操作起来很方便,光的合成现象与效果也非常明显。

4对实验材料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实验装置的多种功能,增强教学的深度

根据三年级下册的“冷与热”单元的教学内容,研究固体、气体、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需要准备许多材料,并且凌乱。于是我根据教学经验和参照原有仪器的特点,对其原装置进行创新修改,用木条、注射器、输液管等制作出多功能物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能检测不同固体的热胀冷缩效果,还能演示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一个实验装置发挥了多种功能,便于教师演示实验,又能节省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巧妙应用多种知识,对实验改进创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年级上册教材有制作“水钟”一课,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制作水钟进行创新,自制一个“水位报警器”。利用输液瓶、输液器,金属片,线绳、泡沫、导线、电池、生日货卡的发音片和电路板等材料做成,将泡沫重物块放入塑料罐中,调整线长,使重物悬空,两金属片自然分开,调整输液器上的滚轮,使水匀速滴进塑料罐中,当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泡沫重物块浮起,接通电路,灯泡发光,音乐片响,同时输液器进气孔被关闭。此装置综合应用开关作用、浮力、杠杆、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又是水钟制作的加深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6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