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的教育动漫实践

小学中的教育动漫实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课程及教学手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动漫这一手段和表现形式在众多的高科技表现手段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几乎达到全民动画,动画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大量的动画受众是低幼和少年儿童,他们的生活时间大部分被动画片所占据。问题是:既然动画片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为何不能将动画与教学紧密结合,变枯燥的课本知识为生动的动画故事和场景?教育动漫是以实现教育目标为主旨,以娱乐为手段,运用动漫形态来表现教育内容的形式。它具有典型的教育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animation或anime)和漫画(comics,manga;特别是故事性漫画)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动漫”。教育动漫进校园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选取了杭州市东城教育集团旗下的东城实验学校小学部为试点,开展了教育动漫的实践探索。   一、“教育动漫进校园”的现状分析   1.教育动漫教学研究和实验的匮乏   广电总局2008年8月对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显示,光从数量上看,教育类题材动画片就占了总数的21.38%,从时长上看,教育类题材占到26.40%,可见教育类动画创作的社会热情,但市场境遇却不容乐观。有儿童认为:“国产动画片总爱说教,冗长沉闷,白天在学校里听课,晚上好不容易写完作业打开电视,却又要上一次‘课’,这样的动画怎能让人爱?”市场如此,而全国研究动漫教学的人却寥寥无几,在中文期刊数据库中也很难找到相关文章,全国也很少有人开展类似的实验,探索学校教育与动画的结合。这就产生了孩子们的强烈需求愿望与市场供应极不协调的矛盾,因此,大量的娱乐游戏占据了孩子们的闲暇时间。在课堂上普遍受到欢迎的动画片,却在中小学及社会实施过程中屡屡受挫。在全国众多中小学中,只有广州、深圳的个别小学在实验将动画引入课堂、引入学校,实验内容与形式也极其有限。   2.教育动漫教学师资的稀缺   中国动漫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兴盛于本世纪,目前,全国有近1000所高校开设动漫相关专业,而几乎都集中在制作人才培养上,很少开设动漫教育专业来专门培养教育动漫的师资。在实验过程中,一批动画设计的学生和老师在指导小学生开展动漫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怎么教”的问题,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当小学老师不容易,不仅要知道“教什么”,关键要明白“如何教”。   3.多学科师生合作的困难   “教育动漫进校园”是一项跨学科的工程,需要各学科教师的有机配合。在实践操作中,一般各学科会对工作重点有所侧重,比如,在美术、计算机课程中学习动漫技术的训练,在语文课程中进行创意的激发,在数学、科学等课程中,针对教学难点、重点更多采取的是创作部分动画小短片和漫画作品。各项工作的最后落脚点都在于创作,这就需要语文、美术、计算机等不同学科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由于长期形成的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师工作量、工作时间,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同,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引起合作的障碍,难以形成最佳团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育动漫进校园”的目的与意义   1.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呈现出以感性思维为主的特点,而且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色彩鲜艳的、动态的形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   而动漫作品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模拟现实的场景、动态的故事情节、儿童化的语言以及真实的真、善、美的再现,较好地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与此同时,动漫也恰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无限想象空间,尽情抒发心中的情感,培养创意思维。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当代独生子女,大多在四二一家庭长大,自我意识普遍较强,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思想。动漫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需要多个个体的团队参与和精诚合作来完成,每一部动画片都是编剧、制作、产品、营销等人员合作的结果,哪怕是制作环节也需要多人的团队集体参与,有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等等。在师生联合创作动画小短片的过程中,擅长编故事的同学出剧本原型,擅长绘画的同学设计角色原型,擅长电脑技术的同学完成制作,整个过程在一个团队里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在美术课堂上,所有的学生被分成6人小组,每个小组被赋予不同的任务;在社团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形成了统一的活动目标,共享同样的价值观念,使社团成员始终处在团结、信任、友爱的团队氛围中,同时,社团成员间平等、自主的交流与活动,不仅能排遣学习、生活中的某些不悦,还能进一步明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率先参与实验的美术、音乐、语文、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教师也在互动合作中享受教师个体努力所不能带来的收获和愉快。   3.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要改革教学手段,更要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与孩子们的现有经验紧密结合。动漫正是适应了这样的要求,还原过去的历史,再现今天的现实,想象无限遥远的未来,让孩子们在现实与未来之间去体验、去感知、去想象、去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师生联合创作的《低碳生活》短片,即以简单的Flash的技法创作的2分钟的小短片,将原本非常抽象、专业化的术语变得生活化、具体化和形象化。学生们在收集生活中低碳事件的过程中初次了解到低碳的含义,再经过Flash的表现,使低碳变得如此熟悉和亲切,就能欣然接受低碳的概念,并享受从静止到动态的神奇,感受到了从文字到声像的魅力。老师在编导、制作动画短片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自身的创造力和课程开发能力。#p#分页标题#e#   4.体现教育无限延伸的功能   学校教育常常偏重于有形的显性和狭义教育,而忽略了存在于广阔空间中的广义的隐性教育。动画手段亦真亦假的方式,不仅可以将书本知识进行场景化,更能将社会生活中许多抽象的或不易显现的教育元素情境化,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体验,让教育无所不在,真正实现课堂教育的无限延伸,获得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联动教育。在学校创设的动漫体验馆里,有互动的媒体游戏,有学生创作的玩具作品,有师生制作的动画小短片。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进出体验馆,体会创作的喜悦,激发师生成就感;同时,也享受到动画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5.促进现代教学手段的改革   从最初的粉笔、黑板到如今普遍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PPT,教学手段有了很大的改变,也体现出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然而,这些手段在使用过程中不免都存在僵硬、静止、单一的弊端,而动漫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则更好地将声音、图像、人物、故事、场景有机地融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育动漫进校园”的举措   1.抓住关键课程渗透   我们在信息技术、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课程中率先渗透动漫艺术的理念和手段。一是在课程中引入动画内容,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编故事、讲故事活动,每堂课留出十分钟时间,每位学生轮流讲故事,鼓励原创故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增添Flash等动画技术;在美术课程中添加漫画、电脑涂鸦等内容。二是多学科教师合作制作动漫教学短片,主要是组织信息技术、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针对数学、科学等课程中抽象的、生硬的知识点,编创动画小短片,由语文教师出剧本,美术教师进行角色和场景设计,信息技术教师实现技术表现。   以具象的动画小短片替代抽象文字,让知识更生动,让课堂更有魅力。   2.营造氛围文化熏陶   营造校园动漫氛围,让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让环境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首先,让校园的标识系统动漫化,让呆板的指示牌变为可爱的“美羊羊”“、蓝精灵”;让严肃的白墙学会说话,有学生原创的漫画、有老师自制的动画;让教室多一个动漫角,有学生自制的学具、有老师制作的教具。其次,建设动漫体验馆,寓教于乐。动漫体验馆包括互动投影区、教玩具展示区、原创教育动画播放区、视听区、监控区等五个区域,配备电脑、耳机、屏幕、投影。老师们制作的优秀短片、学生们制作的优秀短片以及师生联合创作的一些教学短片都将在体验馆中播放,孩子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点击学习,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学生在体验的同时不仅会被其内容所深深吸引,更会对其中的内容做具体的探究和分析,全面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次,建设动漫社团。筛选部分感兴趣、有基础的学生组成定格动画、玩具手工制作、数码涂鸦、漫画等四个社团,由大学动漫专业教师和学生以及部分小学学科教师组成教师团队,每周三下午2课时,活动内容涉及电脑数码涂鸦、身边废纸的再创作、摄影技巧的学习等,活动不限于教室,可以是体验馆,也可以是操场。学生们飞奔进教室的瞬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他们的渴望和热情,他们乐学、要学、想学。如玩具手工社团,迎合孩子们热爱小动物的心理,指导他们用废纸折叠小兔子、叮当猫、皮卡丘等动画角色,并绘上五彩缤纷的色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漫画社团的学生们常常围绕成“O”等某一特定图形,展开丰富的想象,随意勾画自己的创意,海阔天空,任凭思绪自由驰骋,培养孩子们的创意想象。   最后,组织动漫创意比赛和角色晚会,让孩子们享受动漫带来的愉悦,并受到启发。举行一年一度的故事会和编故事比赛,鼓励孩子们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编故事,用孩子的语言讲故事;举行一年一度的动漫角色晚会,暂时忘记现实的自我,来到虚拟的童话、动画世界,充分体验动画的快乐,体会故事角色的喜怒哀乐。   3.开设讲座主题培训   对实践学校的教师进行动漫知识的普及培训,开办动漫知识讲座,帮助教师了解动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对教师进行动漫手段技能的训练,包括动画表演艺术的培训,动画试听语言的介绍,动画小剧本的创作,Flash、Photoshop、Animo、Maya等常用软件应用的培训;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包括素描、色彩、立体造型等;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包括小型简易教具、学具的初步设计和简单制作,如利用纸质、亚克力及废旧物品进行再利用、再创作。对实验学校学生开设动漫欣赏知识讲座,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判断优秀动画作品,从内容为主导的观看视角转向创意、色彩、造型、内涵等多角度的欣赏方式;开展对学生熟识的喜爱的实用动画技术手段的培训,如定格动画技术、Flash、无纸漫画、数码涂鸦等;举行讲故事、编故事的知识讲座,激发孩子的想象,挖掘潜藏的感动,张扬个性的精彩,将一系列技术和艺术内化为心灵深处的理念和思维。   教育动漫进校园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小学生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动漫受众群体也在期待他们心目中热爱的动画,我们应从中国动漫产业、教育发展的整体高度去重视“受众”群体的培养,在实践中探寻教育动漫的生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