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论文范例

医师论文

医师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建设

规范化是肿瘤诊治的首要原则。实现肿瘤诊治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降低了治疗成本和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诊疗过度与不足[1]。专科医师与一般医师在临床能力、治疗水平及科学研究领域均存在较大差异。专科医师的要求高于一般外科医师,除临床实践外,还需注重临床研究,不仅仅是治疗患者,而且是通过临床诊疗研究某种特定疾病,创新性地学习知识,达到引领和修订指南而不是单纯被动地遵守指南[2]。建立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是肿瘤学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肿瘤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对于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有着重要意义[3]。而在重庆市,肿瘤专科医师培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肿瘤专科医师人员的资质参差不齐、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不成规模、管理不规范、专科医师能力不强等,问题阻碍了医院发展、学科建设、职工成长和诊疗水平的提升。如何有效开展肿瘤专科培训体系建设,成为现代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背景

1.1国家政策导向

2015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8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住培基础上,继续培养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在国际医学界有广泛共识和长期实践[4]。

1.2试点基地情况

在重庆市还没有系统化的肿瘤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重庆市肿瘤医院作为重庆大学附属医院,是部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秉承“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理念,认真开展教学医院建设,探索肿瘤专科医师培养模式,为试点基地建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1.3学科发展需要

肿瘤学科的整体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方面在亚专业方面更加深入,另一方面相关领域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通过培养专业性强、知识面广、思路清晰的复合型人才,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1.4培养阶段缺失

年轻肿瘤医生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都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培养和考核。从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到国内外进修、重庆市中青年人才培养期间,存在一个相对的真空期。

1.5职业生涯发展

年轻肿瘤医生不仅应准确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需要了解放疗、化疗、病理、影像等基本知识,才能有效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治疗和基地建设等,否则在诊疗方案研究、高级职称评审等方面都会受到阻碍。

2分析现状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国际管理和行为科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5]。结合医院实际,笔者总结出SWOT矩阵,确立了以提升肿瘤专科人才诊疗能力为出发点,深入贯彻国家政策,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充分发挥肿瘤医院特色,学习市内外先进单位管理经验,提升肿瘤专科医师培训期间待遇,强化考核管理,从而确保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取得实效,见表1。

3实施情况

3.1实施措施

3.1.1组织领导

由人事科、科教科、医务科、相关教研室、科室共同参与。人事科做好肿瘤专科医师信息备案等,科教科提供教学管理与政策指导等,医务科参与院内轮转安排的审核等,相关教研室、科室承担具体教学、培训和考核等任务。

3.1.2培训时间

2~4年。具体时间由相关教研室、科教科根据人才自身情况、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等综合确定。

3.1.3参加人员

新取得住培合格证的医师。

3.1.4培养目标

在肿瘤专科医师培训的过程中,应注重肿瘤综合治疗理念的建立[6]。不仅掌握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积累一定临床和教学经验,初步具备诊治本专业领域内常见肿瘤疾病的能力,并能为MDT提供专科咨询。至少发表1篇CSCD期刊论文,并以前三完成人身份参与1项厅局级课题。

3.1.5培训实施

3.1.5.1确定方向

根据本人自愿和统筹安排相结合,选取2~3个亚专科方向,明确专科医师培训期内的目标、定位、任务、科研方向,细化分步骤实施安排。

3.1.5.2日常管理

(1)培训方式:由科教科牵头,相关教研室和科室具体管理。以参加本学科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为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开展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2)培训要求:在规范化培训中,受训医师的临床科研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带教老师的重视程度与指导方式[7]。明确每位培训医师对应的带教老师,培训医师的表现、考核等与带教老师的考核挂钩。(3)考核管理:①日常考核。由相关教研室、科室对培训医师每月、每季度表现评分并提交科教科审核、备案,作为发放待遇的依据。同时,培训医师需按要求参加医院组织的临床能力、“三基三严”等考核。②轮转考核。每次院内轮转结束,需由相关教研室、轮转科室对培训医师组织测评,从临床技能、知识水平等方面评价培训效果并打分,提交科教科、人事科审核和备案。③终期考核。成立考核小组,于专科医师培训结束前1个月,对培训医师进行考核。根据培训期间表现、研究方向等,确定最终定科情况:原科室、新科室、延长专科医师培训期限等。

3.2保障措施

3.2.1待遇管理

专科医师培训期间,奖励性绩效参照科室同级职称医师及考核情况发放。根据工作和培养需要,开展院内轮转时,待遇按照院内轮转管理相关规定执行。此外,每月评分和表现综合排名前五名者,享受每人1000元/月的生活补助,其余医师享受每人800元/月的生活补助。

3.2.2竞争机制

强化考核管理。终期考核时经考核小组考评,合格者,获得医院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优秀者,还可获评专科医师培训优秀学员。当年优秀学员名额不超过5名。

3.2.3激励机制

(1)专科医师培训结业学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晋升上一级职称、优先推荐申报厅局级科研课题等。(2)专科医师培训优秀学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医院人才项目和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等人才培养项目、优先推荐人才荣誉称号评选,同时支持其开展对外交流,参与必要的国内进修学习。(3)一方面争取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在重庆市范围内提升本院专科医师培训结业证的认可度,另一方面积极申报全国肿瘤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3.3培训作用

3.3.1明确医师职业发展方向。注重全面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在对相关领域诊疗流程、规范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强化本专科领域培养,用好、用活人才。3.3.2契合医院学科发展需要。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尤其是亚专业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3.3.3形成人才培养良性循环。引导年轻肿瘤医生在住培、专培期间轮转各科室时维持稳定的学习状态。

4建议

4.1加强政策引导

鼓励医院新进人员参加肿瘤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逐渐向硬性规定发展,将肿瘤专科医师培训与职称晋升、执医从业、后学历教育等方面挂钩,如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副高级职称等;对肿瘤专科医学培训合格人员授予博士学位或优先攻博。

4.2加大经费支持

建议政策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解决肿瘤专科医师培训经费缺口,缓解各医院经费压力,促进肿瘤专科医师培训质量进一步提升。

4.3强化基地建设

一方面提升硬件建设,扩大培训的教学场地,购置培训设备;另一方面加大软实力建设,如扩大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带教老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4.4提高福利待遇

医学生的学习阶段漫长且艰辛,建议适当提高肿瘤专科医师培训期间的福利待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4.5严格考核管理

加大劳动纪律、医德医风等教育,加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考核,制订科学、细化的考核指标,开展定期考核。评价的目的是对专科医师参加培训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以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而给予改进,该过程也是帮助培训对象完成学习目标、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9]。

5结语

医师论文范文2

凡在我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都必须通过入选考试。虽然住院医师以应届本科生或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但基本理论和操作应该有所掌握。进行入选考试一方面有助于选拔优秀住院医师,另一方面有助于摸清住院医师的基础,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住院医师要想在2~3年时间内轮转完所有二级科室,并达到一定专业水准,其自身素质十分重要。此外,进修医师将承担一半以上的临床一线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水平。选拔基础较好的住院医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第一步。

2做好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工作

所有入选的住院医师在入科接受培训前,都要先进行岗前培训。对于住院医师来说,一旦入科,就意味着从学生到医生身份的转变,必须尽快熟知科室相关工作流程、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等;同时要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尽早明确培训目的、流程、考核方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做到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得当。

2.1了解学习目的和特点

入科后,首先要了解住院医师的基本概况,包括年龄、毕业院校、工作经历、主要工作及兴趣方向,同时要了解其学习目的。由于住院医师本人及所在医院的要求不同,其轮转目的也各不相同:(1)已有接收医院和接收科室的住院医师,学习目的性较强,除了学习阶段考核所必须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外,主要对即将从事的专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便轮转结束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2)目前尚无接收医院和接收科室的住院医师,学习积极性较高,对各方面知识都比较感兴趣;(3)少数住院医师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督促。

2.2考查基础理论知识

除了入选考试外,住院医师在岗前培训期间还要进行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及相关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测评,以试卷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进行,目的是了解其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制订相应培训计划,既要“查漏补缺”,使大多数住院医师知识结构得到巩固和提升,又要避免“拔苗助长”,使某些基础相对薄弱的住院医师接受困难。因此,培训计划既要有共性,所有规定的二级科室都要轮转完,同时又要根据每位住院医师的特点,在不影响整体轮转计划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轮转科室的先后顺序,相对增加某一学科的轮转时间及学习难度。

2.3考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选择临床常见病例、多发病例让住院医师进行实际诊断分析,考查其对不同影像诊断技术的认识程度、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应用的熟练情况、病例诊断分析能力及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考查,可以初步了解住院医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基础较好、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要求其在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培训和临床工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增加一些新知识及新技术的学习;而对基础较差、缺乏临床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则着重对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培训。

3实行共性与个性兼顾的培训方案

住院医师学历不同、基础不同,兴趣和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规范化培训既要顾全大局,按计划要求轮转完相应科室,同时又要兼顾每位住院医师的特点。为此,科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3.1引入导师机制

为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科室借用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每位住院医师安排一位导师,选择业务水平高且有带教经验的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并由其负责制定住院医师个性化培训方案。根据住院医师的要求,导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住院医师的学习。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科室还设定了如教学讲课次数、签片数量和疑难病例会诊次数等量化指标来考核导师。每期住院医师轮转结束时,还要通过量化表为各导师及带教教师打分,作为其年终评优指标之一。对于考评分数较低的导师和带教教师要限期改正,对屡教不改者,则采取撤销其带教资格,并在科室教学会议上予以通报批评等惩罚措施。

3.2实施案例教学

住院医师轮转是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尤其要在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学习。案例教学法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实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案例教学是住院医师在导师指导下,选取典型病例,利用每日晨读时间展示患者病史及影像资料,并进行病例分析,最终通过讨论、整合做出确定诊断。住院医师通过上述病例分析过程,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也增加了向其他住院医师学习的机会,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拓展诊断与鉴别诊断视野,加深对影像学知识的理解。

3.3实施混合培养

混合培养就是将住院医师与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安排在一起工作和学习。由于研究生科研和教学意识较强,英语水平较高,对住院医师科研和教学意识及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另外,在导师指导下,住院医师要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查找文献,制作教学幻灯片,积极参与全科病例讨论,并进行小范围的继续教育授课。通过上述培养,住院医师在轮转结束时都会具备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4加强信息及学术交流

科室配备了放射科信息储存和调用系统及PACS系统,可供住院医师根据自身兴趣随时在网上调阅近6年间所有影像报告及图像资料(包括X线、CT、MR、DSA、超声、核医学图像以及病理图片等)。同时配备嘉禾电子病历系统,可供住院医师随时查阅住院患者的既往或现病史、住院病程、手术记录以及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可随时掌握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我院图书馆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均为住院医师开放,提供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纸质版医学图书、国内外医学杂志,可供住院医师检索、下载和阅读。除此之外,为加强学术交流,科室每周安排一次医疗或科研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根据住院医师的要求和兴趣进行调整。每日晨读时间,组织住院医师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相关基础知识培训。每周四定期举行手术核对,给住院医师提供更多影像与病理相结合的学习机会。同时,科室还提供各种信息及便利条件,鼓励住院医师参加医院相关科室、其他医院影像科或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或疑难病例讨论会。

3.5专业与人文素养并重

住院医师通过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达到“业有所进”的目的。同时,住院医师自身职业素养也很重要。因此,在提高住院医师业务技术的同时,应加强对其医德医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指导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影响及教导住院医师,使其医德医风、工作方式、诊断思维乃至行为举止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6建立考核及奖励制度

在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及培训结束时,由科室主任及各专业组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对住院医师培训的全程表现、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次考核要比入科考核严格,涉及的内容和知识面更为广泛,考核合格者才能轮转下一个科室,并允许其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统一考试;对轮转期间工作学习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对其中特别优秀者可以推荐其攻读硕士研究生。出科考核的目的,一方面是考评住院医师的学习效果,督促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对导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为今后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保证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提供优质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上述多种方式为住院医师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够较快地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有较为系统的掌握,专业理论水平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住院医师学习结束回到原单位工作时,我院会与其单位或本人保持长期联系,通过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机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解决其后顾之忧。

4结语

医师论文范文3

按照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生物化学属医学基础课,在第二学期开设,每周3学时,共54学时。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基础知识部分涉及生物化学内容一般有15个选择题(15分),题虽不多,但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针对考试涉及知识范围而言,生物化学学时少、内容多,且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再者目前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基础差,要学好生物化学更为困难。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的不断摸索、实践,采取以下措施,使生物化学日常教学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紧密衔接,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化学成绩,学生毕业后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时,生物化学答题正确率、得分率普遍有了提高。

2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2.1考纲引导教学法

第一次上课笔者就把当年新颁布的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生物化学考试大纲印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今后生物化学课程就是紧紧围绕这个大纲来教学的。每次开课前,先给学生展示本次课对应考纲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达成目标,按目标进行教学。

2.2内容摘要引导学习法

由于生物化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并且开课的第二学期节假日较多,会耽误一些课时;加之学生书写较慢,只顾抄笔记,影响了听讲,导致学期教学任务难以保质保量完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将教学中学生要做笔记的板书,以及归纳总结的重要内容课前印发给学生,减少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学生赢得深入思考、记忆和做题的时间。

2.3复习题引导师生一对一考核法

农村医学专业开设课程多,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繁重,需要教师加强平时学习过程的督导;生物化学教材每章后只有少量选择题,为使学生全面掌握、理解、记忆考点,笔者制作了一份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常用缩写符号及结构的综合性复习题印发给学生,题目涵盖了考点,同时将复习题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题目,将每类题所占分值进行公布,平时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即20分),由教师对学生一对一考核获得。具体实施如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完一章或一节后,做复习题上有关的题目,由教师课堂提问学生,并点评、讲解。到学期中期,用两节课时间和课余时间,学生按自己掌握的程度主动找教师进行考核,教师按每类题所占的分值随机抽取复习题上的各类题目逐个对学生进行考核。

2.4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题强化法

为了使生物化学教学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零距离,笔者参考当年的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卷,以及历年考试真题和最新公布的考试大纲,编印了生物化学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模拟题。每学完相应章节,就布置相应章节的题目让学生来做,通过批阅发现存在问题,进行点评讲解,强化学生记忆,使其在校期间就接触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部分真题,减轻毕业后考试的压力。

3效果分析

按考纲进行教学,做到了有目标、有内容;内容摘要引导学习法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使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复习题引导师生一对一考核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为懒惰的学生,有了面对教师考核的压力,不得不去学习、记忆,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了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考核合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助理医师资格考题强化法,让学生了解了考题类型与难度,毕业后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时,生物化学答题正确率普遍提高。课程结束后,对农村医学专业3个班共156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如下:认为内容摘要引导学习法好的学生人数占75%,较好占20%,一般占5%;认为复习题引导师生一对一考核法好占77%,较好占19%,一般占4%;认为助理医师考题强化法好占64%,较好占32%,一般占4%。

4结语

医师论文范文4

(一)科研和临床之间的矛盾

自从国家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研究生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医学研究生教育为国家的医药科研和临床工作输送了大量的既有临床工作能力又有高水平科研素质的临床医生,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恢复高考后,最初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主要是科研和临床结合,招生对象也大多针对有过数年临床经验的医生,不招收应届毕业生,目的是对已经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科研素养教育,培养出既能从事临床工作,又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或将自己的理论研究用于临床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1998年,为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同时出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改变了过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单一学位制,完善了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其目的是逐步完善医学学位制度,加快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科研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2009年,本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得到更快的发展。自从科学型和专业型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制度设立和试行以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但由于各院校、各专业、导师对于两类医学研究生的要求不同,国家也没有统一的培养要求和毕业标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学术为依托,是学术性的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医学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在学习少量课程后大部分时间在临床实习转科,同时根据各院校或导师的要求,从事部分科研工作。而科学型学生任务较重,一般都需要承担导师的课题任务,同时也要参加临床实习。前者学习任务轻,学校要求所学的学分少,后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专业型的研究生,多数学校没有严谨的临床技能考核标准、临床工作中忙于应付大量的日常琐碎工作,真正的临床技能培训欠缺,最后导致临床技能提高不大,科研能力更无从谈起。少数导师不重视临床技能培训,要求专业型的研究生必须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造成培养目的不明确,专业型和科学型不分,达不到国家设立两种学位的初衷。少数专业型的学生因为毕业论文的要求也相应偏低,对于科研课题被动应付,未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最后的结果是专业学位的培养和住院医差不多,有研究生之名,无研究生之实。对于科学型研究生,由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并不一致,今后从事科研为主的职业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收入存在一定差别,绝大多数招收为科学型的研究生,今后的人生计划还是以做临床医生为主。很多进入临床医学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因为专业型学位有指标数量限制,是被动地被招收为科学型研究生,其目的是“曲线”进入临床,而不是真正地喜欢基础研究,拿到研究生学位就业时,即转入临床岗位,因此在校学习期间,用于科研实验和临床工作的时间有所偏倚,多数研究生希望更多地在临床工作中接受锻炼。这样就造成临床医学研究生用于实验的时间偏少,科研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为了使科学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能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科学型研究生不能以该学历报考执业医师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并不能限制具有本科临床医学学位的研究生报考,反而会使科学型研究生更加不重视研究生期间的教育,从而将研究生学习作为跳板,而不是踏踏实实地专心于科学研究。

(二)数量和质量的矛盾

研究生的培养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加强培养过程中的科研管理,这就需要一些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可有很多项目,例如文献阅读和综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科研能力和工作量是考核研究生的主要内容,它表现形式有毕业论文和。由于毕业论文的弹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学生必须发表1~2篇论文,甚或必须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才能毕业并拿到毕业证书。是经过期刊编辑部、审稿专家审阅,同时要面对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评判,故而这一指标较毕业论文更为客观。这一考核指标无疑对导师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了导师和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医学院校中,尤其是临床科室的导师忙于临床工作,能直接参与实验的时间有限,研究生是实验研究的主力军,对研究生毕业设立这样的硬指标,无疑会提高导师的科研成绩和产出量。同时,科研实力是高校之间的评比和竞争的重要一项。很多院校也乐此不疲,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通过对研究生毕业发表的论文增加砝码,来增加学校总体的科研产量,进而提高学校的软实力。科研活动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尤其是医学科学研究,临床观察和随访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础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行选题、实施。如果不能科学地制定研究生质量的评判指标,单纯地以作为毕业的条件,反而会出现不利影响。研究生为了毕业,把精力放在写论文上,而不能专注于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活动上。临床医学研究生由于需要临床实习,实验时间多在一年左右,时间较短,难以完成高水平的课题。要么采取短平快的办法,寻找一些较小的、先进性不足的课题;要么只能拼凑一些数据,难以形成深入、重要的医学成果,写出的论文质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质量低劣的期刊来发表文章滥竽充数,实际上造成国家财力和人力的浪费。

(三)研究生扩招和质量的矛盾

最初大学生的扩招,有很大成分是为了缓解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高等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研究生扩招,也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本科生“就业蓄水池”的考量。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从1999年的31.9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140万,录取人数从1999年的6.5万人扩充到2010年的46.5万人,十二年期间翻了七倍多。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也对研究生教育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仍显不足,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随之增加,很多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不是因为他们喜爱科学研究,而是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有高素质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降低录取分数线,招收一些基础薄弱、学科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科研人才。

二、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医学研究生学术水平和育人水平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由于研究生的扩招和授予学位的细化,导师队伍也不断扩大,但是,导师队伍的扩大不能以质量下降为代价。我们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仍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也不断健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导师比例偏低、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比例偏低、导师队伍年龄仍然偏大、学科建设中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等。另外,临床研究生导师多集中于大型三甲医院等高一级的医院或高校的附属医院,现阶段医疗制度的缺陷又使这些医院患者愈来愈多,使作为医生的导师疲于应付临床工作,对研究生的指导和教育所分配的时间明显减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更严格的导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导师遴选门槛,废除导师终身制,扩大导师队伍、提高导师自身的素养,进而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二)增加科研投入,完善教育设施

伴随着学校合并、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学校和专业实验设施不全,经费不足。由于医学研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课题资金投入多,一个试剂盒就可能需要数千元至上万元,而产出少甚至无产出。个别导师申请课题不积极,手中无课题无经费无实验场地,研究生做实验像游击战,到处找实验室,甚至自筹实验经费。其次,国家将医疗服务定位于医疗消费,将医院推向市场,由市场经济推动医疗服务的发展,势必造成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节制成本和支出。医院管理部门对于支出多产出少的科研活动,自然会持消极态度。对于科研设备的购买、日常维护常常吝于投入,使院内实验室的科研环境恶化,甚至难于维持正常的实验。

三、结语

医师论文范文5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旨在提高其临床诊疗和操作水平。因此,新生入校后,应加强入学教育,让其认识到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的区别,做好自身定位,避免因认识不够、安排不合理而造成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失误”。新生应尽早接触临床,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操作流程,了解医学研究、医疗服务以及对整个医学职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实践中感悟,从而激发其热爱医学事业、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传统上,医学院校研究生第一学期主要时间用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会缩短临床实践实践时间,不利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解决这一矛盾,作者所在院校开始试行新的培养模式:新生报到后便安排进入本专业临床科室,跟随导师或导师组成员管理病人,周末集中学习理论课程。这样时间得到优化,使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熟悉各种操作流程,迅速由医学生转变到临床医生的角色,培养重点转移到临床实践能力上。新生入学后,根据专业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及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并认真填写培养手册。导师是培养计划的责任人,需要做出培养总体安排,如熟悉本专业临床工作时间,轮转科室及时间,本专业定向学习时间,论文预答辩、答辩时间等,然后统一送教研室、科研处审查,确保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得到充分合理安排。

2培养方式与实践

2.1突出临床能力,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认为,临床能力包括如下9方面:①病史采集;②体格检查;③应用诊断性辅助检查;④临床诊断;⑤医疗决策;⑥执行医疗决策;⑦继续治疗护理;⑧正确处理医患关系;⑨职业态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本质是职业型学位,临床能力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是改善医务人员基本素养,加强基本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肃作风、严谨态度。把“三基三严”贯穿到培训始终,建立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档案,可以帮助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技能操作。

2.2制定全面、规范的考核制度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考核制度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质量的保证。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单位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如自我总结,理论考试,带教教师、导师组评论,专家考评意见等。评分有百分制法,主观判断法(优、良、中、差)等。主要采取如下考核内容:①研究生阶段理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大于或等于70分为合格,若1门低于70分,可申请下一年补考,若2门不及格延缓毕业或退学处理。②临床能力评价。每个轮转科室结束后,科研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举行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笔试)、临床操作、辅助检查、病例书写及分析。考试小组专家成员一般3-5人,提供一份本学科常见病例的现成病史资料,或准备一位常见病病人(研究生未参加治疗),由研究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资料、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在此过程中,考试小组提问,研究生答辩。考试小组提问应注意了解研究生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有关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考察其临床分析及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科发展动向和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考试,内科系统主要考辅助诊断方法或有关特殊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线读片等。外科系统各专业,主要考手术操作,无菌操作规范。医疗技术学科及专业(如影像、核医学)则以考有关仪器的使用、操作和诊断为主。③阶段考核。研究生应认真填写《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及《临床能力训练手册》,如实作好平时收治病人记录,如门、急诊就诊病人数、病房分管床位数、所进行的诊疗操作、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病例讨论及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轮转结束时认真填写统一制订的轮转小结表,对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小结,业绩记录,然后由病房负责带教的主治医师审核研究生的自我小结,根据研究生在该科室的学习、工作情况,写出评语,并由科室考核小组,进行临床考核、评分。④毕业论文答辩。第六学期,培养科室及科研处组织学生统一答辩。

2.3培养临床思维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在临床上认真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思维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在临床训练中,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病例分析等,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鉴别等临床思维能力,这是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诊疗的根本保证。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说过: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型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需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型思维需在广泛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养成的。由于研究生整天忙碌临床琐碎的工作,凭借个人经验,机械地接受上级医生意见,依葫芦画瓢,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临床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这样使得其思维变的狭隘、固化,难以达到高层次人才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更应引导学生从被动中接受变为主动求索的学习方式,在掌握相关疾病诊治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锻炼。

2.4增加人文素质和医德医风教育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前,患者对自身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在利益与道德选择上难免不会受到环境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医学生不但要注重医技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及医德医风培养。除在本科阶段接触医学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外,在研究生阶段很少把人文学科纳入培训计划内,形成一种重知识、技能,而偏废人文素质教育。吴孟超曾说过:“医德比医术更重要,医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人先立德,只有德才兼备的医生才能尽心尽责为病人服务,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设伦理学、医疗法规、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成临床过硬,沟通能力强,具有高尚医德、较强人格魅力的合格医生。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为病人。只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诊断,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角色,是培养高质量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一支优秀的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诸多因素中,导师是最基本的,最具有能动作用的因素,始终起着引路、督促、指导作用。导师的人生态度、学术作风以及思维方式,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考虑如下几点:①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科研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对自己品行严格要求,恪守学术道德和教育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生。一但成为研究生导师并不是一劳永逸,还应加强考核,如:科研项目、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研究生实践与培养情况,对于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差的导师,相关部门应给予停招或取消资格等处理。②培养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把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入研究生导师后备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从而形成较强研究生导师人才梯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型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强培养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4.1关心研究生身心健康

如今就业压力大,学习科研任务重,研究生内心脆弱,人生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仍较突出。研究生导师及科研处工作人员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全面了解其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状况,每学期应与研究生直面交流,对其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生活上应给予关心和照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4.2规范培养过程中的管理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化院级对培养环节、教学环节的监控及规范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除其导师直接管理外,每个轮转科室应配有教学秘书并与科研处相关人员共同执行培养计划、监督,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①做好考勤、考核登记管理制度。认真填写临床培训手册及训练手册。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计划进入各个临床学习,教学秘书应对研究生认真做好考勤、考核工作,如实登记,并监督研究生。②加强轮转管理及阶段检查。据研究生培养计划有12-18个月轮转时间,须严格按照轮转培养要求进行,加强轮转期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顺利完成培养计划。

5结语

医师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医院政工师;自身修养;重要性;培养;措施

医院政工师队伍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医院政工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1]。在当前新形势的影响下,出现了各种不同思想观念,增加了医院政工师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所以医院政工师必须注重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从政治、创新、道德、能力多个方面使自身有更高的修养水平,这样才能切实做好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医院思想政治水平[2]。医院在针对政工师队伍的建立以及完善中,除了要注重培养政工师的工作技能水平,还应该加强对政工师自身修养的培养与提升,使政工师在业务水平上以及思想高度上都能够得到提升,确保新形势下的医院政工师能够满足新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要求。

1医院政工师新形势下自身修养提升的重要性

1.1是满足时代的需要

在当前的形式下,医院政工师在自身修养提升中必须强调时代性以及创新性,我国党中央召开的多次会议都提及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快速发展的推进方法,并根据当前社会实情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深化改革医药卫生体制、统筹推进医疗保障等[3]。这些被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要求医院的政工师在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积极配合我国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政策以及方针,要求医院政工师成为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者。并且,因为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逐渐发展与进步,对医院政工师也有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包括要求医院政工师必须确保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规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完全理解与掌握,要求医院政工师在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与改革趋势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注重在日常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工作技巧,通过工作技巧的逐渐提升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

1.2是满足业务的需要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医院政工师自我修养水平的高低。医院在运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医院政工师要想使医院有更长远的持续性发展,除了要保证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学习掌握更多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工作协调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必须培养自身的开拓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4]。所以,医院政工师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水平,能够使医院各项业务需求得以满足,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1.3是满足自我的需要

医院政工师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实际上也是在不断满足自我需要,医院政工师具有相对特殊的工作性质,除了是医务人员思想政治的引导者,还是医院思想政治的教育者,甚至需要承担医生或者护士的工作[5]。所以为了满足工作需求,医院政工师也必须不断提升自我,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医院政工师必须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身修养,提升工作能力以及业务水平,才能够做到以德服人、以德带人,做到以才服人、以才带人。总的来说,医院政工师注重提升自身修养不仅是满足自我需要,而且也是加快提升医院全部医务人员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方法。

2医院政工师新形势下自身修养的培养措施

2.1注重提升文化水平

因为时代的不断变化,医院政工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都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医院政工师必须保证能够与时俱进,除了要保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知识有完全的把握,还必须对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信息等技术有熟悉的把握。医院政工师要学会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现代化科技知识,通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保证医院政工师都能够成为一专多能、一主多辅的全方位人才[6]。

2.2始终保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因为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管理在重心上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管理中心从以往的“物”转变到了“人”,医院政工师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会遇到各种人员,不同脾气、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受教育水平。这要求医院政工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综合考虑不同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及水平、心理特征,做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完成任务为标准,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坚决拥护医院职工正当权益方面[7]。在日常相处中,医院政工师必须给予医务人员足够的尊重,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帮助医务人员排忧解难。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医院政工师更能够得到医务人员的认可,也能够调节医院的工作气氛,使医务人员能够更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2.3注重政治修养的不断提升

医院政工师通过不断提升自我政治修养,才能够将工作积极性完全彻底地调动起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政治修养能够直接体现出医院政工师政治思想成熟程度,能够显现出他们的政治素养、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医院政工师必须自觉树立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及政治立场,始终保证遵守政治纪律,提升自己的政治觉察力,保证自己在遇到大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8]。保证对我国制订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充分理解与熟悉,始终保证以党及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工作上做到戒骄戒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

2.4注重提高自我业务水平

医院政工师在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保证不局限于以往的工作模式,应该积极主动学习新的理念、思想,适应新形势,注重自我业务水平的逐渐提升。首先应该注重提升自我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够将医院全部医务人员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完全地调动起来,保证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其次应该提升自我文字处理能力及表达水平,这样可以使政工师直接通过文理通畅、语言生动的文章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使医务人员能够更直接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内容。同时应该注重培养高水平的语言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医院政工师可以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时发表的言论有理有据,可以向医务人员更明确、精准地表达自己内心观点。最后是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洞察力,这样医院政工师可以从职工意见中把握住医务人员的具体态度,并且在出现工作上的冲突时,政工师也能够更有效地解除冲突。

2.5注重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社会经济有了明显进步,如果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在金钱的诱惑下可能容易出现非法行为,这样不但会影响医院的形象,还会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医院政工师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引导医务人员形成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杜绝医院中出现非法行为。为了确保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医院政工师必须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在工作中保证秉公处理、宽以待人,严格对照工作标准定期完成自我评价,保证每项工作的开展都真正符合工作要求。医院政工师自身要做好榜样,做好其他医务人员的引导工作,始终牢记岗位职责,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道路。

2.6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推动时展的重要方法,当前是信息社会,所以医院政工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思想上,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勇于创新,开拓思路,最大程度结合生活与工作,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符合当前新形势发展的具体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具实效性、说服力。

3结语

医院政工师自我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健康性及长远性,医院政工师必须切实理解新形势下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意义,主动在工作中培养、提升政治修养、创新修养、道德修养、能力修养,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理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楼近阳.医院思想工作中政工师的作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207.

[2]张维夏,易钰娟.新时期政工师要怀实心干实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174-175.

[3]钱晓周.医院政工师在沟通与协调方面的作用浅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22-23.

[4]李敏.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政工师的自身修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4):63-64.

[5]杨思源.企业政工师如何提升自身修养与工作艺术[J].环球市场,2016(18):110.

[6]黄俊.浅谈如何提升企业政工师的工作能力与自身修养[J].祖国,2017(18):110.

[7]周新.浅析如何提升企业政工师的工作能力与自身修养[J].科技经济导刊,2016(6):208-209.

医师论文范文7

现阶段,国内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医疗人力资源的结构也开始发生改变,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得到较大提升的同时,仍然有部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首先,我国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在总体数量上较少,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其次,医疗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总体布局不够科学,卫生医疗工作人员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经济落后地区的医疗工作者不足;再次,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地区以及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最后,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东部地区人力资源丰富,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贫乏。

2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2.1创新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实行四段式教学

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通常借鉴的是西方国家的“解释工厂型”教育,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参考了前苏联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将两种类型进行混合,其中,前苏联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占据主要位置,按照10个学期进行划分。部属医学院大部分采用的是“5+5”教育模式,然而,其他地区医学院校则多应用的是“8+2”教学模式,在前8个学期,学生需要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其余2个学期则到各大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目前本院采用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将生物-医学模式作为理论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将学科作为基础,未能形成良好的逻辑连贯性,很难适应目前的医学模式转变现状,不利于促进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院校必须要深入挖掘当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医学院校应组织相关学者和专家负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制订适合本地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开展相关实践工作。医学院校应构建“基础学习-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知识强化”四段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并分四个阶段贯彻执行。第1~5学期为第一阶段,该阶段主要进行基础学习,在医学院校本部开展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同时进行专业基础课以及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第6~7学期为第二阶段,该阶段主要进行临床见习,组织学生到直属型医院以及协作型附属医院开展专业课程学习,并完成临床见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疾病,并在见习过程中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实现临床接触。第8~9学期为第三阶段,该阶段主要进行临床实习,组织学生到各个附属医院进行为期12个月的临床实习。第10学期为第四阶段,该阶段主要对所学医学知识进行强化提升,学生返回医学院校,投入各种培训、专题讲座,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丰富专业知识内容,巩固所学医学知识。

2.2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

合理增加与人文社会科学内容有关的课程,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德教育应遵循“五年不断线、各段有侧重”。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时,主要采取的是课程教授方式,临床见习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现象感受,学生参加临床实习时则主要表现为准医生的亲身体验,对临床医学知识的强化提升主要讲究凝练内化。利用这种持续递进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进而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乐于奉献的优秀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综合性高等院校特有的优势,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修数理化等自然学科的力度,促进医学专业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注重外语教学以及计算机教学,坚持五年连续教育,尤其需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的提高。通过增设必要课程,并删减不必要的课程,调节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和比重,实现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在增设课程中,要注重增加那些具有体现现代医学科技发展作用的代表性科目,例如分子生物学以及组织工程学等。学校可以合理增加一些选修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针对中学阶段学习发生重复的教学课程,例如普通生物学等,应及时进行删减。医学院校应不断删减适应性较差并且验证性内容过多的教学科目,促进课程结构的简化和优化。最后,重视专业方向需要设置的医学课程,如眼耳鼻喉科学、肿瘤学、社区医学、老年医学等科目,应采取措施不断进行加强。针对综合性试验课程,如机能学实验课程、形态学实验课程以及临床技能学实践课程等学科,要增加教学比重,给予高度重视。

2.3建立健全临床医学教学评价体系

一方面,我国医学院校必须要大力革新临床医学专业的笔试及口试方式,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状况作为考核侧重点的终结性评价模式,逐渐转变为强调专业技能以及临床表现的形成性评价模式。积极引进各种科学的临床医学专业考试方法,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开展计算机网络考试,从学生的临床医学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坚持育人为本,依托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这个载体,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论文报告会等,注重社会医疗服务实践,提升学生的学术修养,形成良好的文化品位,以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3结束语

医师论文范文8

 

一、写作的零度与意识形态观   巴特对意识形态虚假性的否定首先来自于对“写作的零度”状态真实性的肯定。所谓“零度的写作”不能掺杂任何意识形态效应。为了撇清意识形态写作的混乱干扰,巴特采用了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就一直在西方哲学中长盛不衰的经典范畴——“形式”与“内容”。在文学中,“形式”是指“文学性话语”的“构成机制”,“内容”是价值和意义与时代文化和社会背景演变之间的参照。“形式”关乎于能指,而“内容”则关乎于所指。在巴特看来,“形式”与“内容”相分裂后以“形式”也就是“能指”为中心的写作是现代性的写作方式,而“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写作才是纯正的原汁原味的古典的写作方式。古典语言是以字词及其关系为主导线索的,也就是说,字词不能离开与其他字词的关系而独立存在,它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尚且还不具备独立的能指功能。单个字词的形式不会沉入一种内在现实,尽管这种内在现实是与该字词的外形现实具有某种程度的同质性,而是在单个字词的形式刚一发出后即延伸向其他字词,从而形成一个“表层的意图链”。这种字词与字词之间的相互发散与延伸就构成了字词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才使得意义成为可理解的事物。但是在现代诗歌中,情况就不一样了。现代诗歌完全是以“形式”为居中性的。单个字词的形式是具有豪门性质的“家宅”,单个字词形式就是一个具有独立存活能力的个体,并具有突然启示某种真理的能力。正如巴尔扎克和福楼拜的写作比较一样,前者是古典写作的典型,而后者是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辩护的写作能手——纯粹的资产阶级的写作方式。“资产阶级的写作”首先是工具性的,其次是修饰性的。“福楼拜……根据一种劳动价值观的出现,明确地使文学成为对象,使形式成为一种‘制作’的项目……(应当说,制作即‘所指’,它首先被表现为景象,被强加于读者)”。[1]5   现作使得作为内容的所指被作为形式的能指所统摄,目的是将一种观念强行施加于读者的目光,思想在这种虚无的欢快中上升,超越了整个逐渐凝固的状态。文学作为对象,首先是作为目光的对象,然后是作为劳动的对象,最后是作为被“谋杀”的对象。所以现代性的写作不再是作者自主性的创造活动,而是能指的宣告为王的加冕过程:能指-所指-景象-读者,这个链条表明了正是这种外界的制约性与主体选择的自由性之间的张力使得主体的自由选择成为无根据之物。因而出于保护合理选择的目的,人们应该摆脱掉各自意识形态的偏见,使真实的话语得以呈现。这样,巴特把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当作一种伦理性的选择标准。他认为写作就应该是无色的、不偏不倚的、零度的,任何作者的所谓道德观念都是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过的,写作需要摆脱社会价值判断,这样才能维持认识论与实践论的统一性。   罗兰•巴特从虚构切入,发掘虚构中的真实状况,同时考察小说和历史所共同具有的文本的结构和功能,把结构和功能作为一种文学话语的形式分析问题,其实就是有关话语的真实性问题。“文学-政治-意识形态”模式在一种间接方法上得以表现,使得话语的真实性在历史和小说中获得聚焦点。他比利科更在意的是意识形态如何通过一种似真理的话语结构而得以形塑。巴特将对文本的怀疑主义的运作从文学分析转移到价值虚无的分析上来,他的这样一种论点为列斐伏尔的“空间符号-价值载体”研究和鲍德里亚符号社会化批判提供了思想启发:作为“欢娱”或“欢快”原则的能指不过是一种虚无的“能指”,是没有目的的目的,是没有灵魂的灵魂。这样的表面快乐原则实质上是内心颓废的深刻写照,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物欲世界的真实镜像。巴特将文学写作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共谋关系首次清晰地摆在了世人面前。   在文学与意识形态批判的结合途中,符号扮演了某种中介或载体的角色,在卡西尔奠基符号学后,巴特将符号学发扬光大,为符号-空间批判(列斐伏尔)和符号-时间批判(鲍德里亚)提供前瞻性线索。   而“风格”是零度的写作的另一张面孔。或者这样表述会更加明确一些:零度的写作必须排除历史的干扰,并且它具有个性与共性的双重方面。零度的个性方面是风格,它是语言与其躯体内对应物之间的绝对自由的联系,是垂直性的必然式作用;语言结构是零度的共性方面,它是作者行为的场所,是一种无选择余地的反射,是一种可能性的确定与期待,是具有历时性的积淀,是水平性的否定式作用。风格与作家的性情相关,而语言结构则相反。它们看似对立,但都为零度的写作服务。在语言结构中,作者发现了历史积淀的熟悉性,而在风格中,作者发现了本人积淀的熟悉性。它们为零度的写作的服务体现在:“语言结构的水平性与风格的垂直性共同构成了作家的一种天性,因为他并不偏选任何一方”,“其中耗费的能量只表现在运用程序方面”[1]10。虽然风格与语言结构可以被例举和被转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识别和被选择。而一旦涉及到后两项,写作就必然会具有相应的温度。   在巴特看来,“风格”是孤独的,它不是艺术,风格不能成为把作家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那种契约。历史对写作立场的困扰体现于一些喜欢艺术的安全性甚于风格的孤独性的作家身上。而能够在历史中拯救“新颖性”的也正是风格,它是一种权威,是作者语言和其躯体内对应物间的“绝对自由”。风格既在历史传统之中,也在历史传统之外。写作把作者带入了历史的境遇之中。而写作的零度状态并不是普遍性的,只有言语才可能是普遍性的。巴特在索绪尔将言语和语言二分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变革。索绪尔认为所有的语言学都是符号学的:“我们保留‘符号’这个词来指称这个整体,把‘概念’和‘音响形象’分别用‘所指’和‘能指’代替”[2]149,而此观点明显是被巴特继承的,但是巴特却对索绪尔的“语言就是言语活动减去言语”[2]177观点进行了反拨。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种符号现象,巴特承认了语言的社会性的内在特征,但是他认为符号学本就隶属于广义的语言学系统,因为倘若没有各种形式的语言,符号也无法借以表述和传播自己。所以,符号学领域不能被随意扩大到语言学中,否则就会引起严重问题:“把语言结构和言语这对概念在符号学领域加以扩大运用并非没有引起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显然严重到这样的程度,以致语言学模式不再适用而应加以改变了。”[3]18而巴特将其“写作”置于零度的设问中心,这样就不能避免言语与写作的关系问题,通过对它们的关系的研究,从而更好的让人们认清写作的真实面目。#p#分页标题#e#   而零度的这两张面孔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形式性的现实空间——作为实践的写作。语言结构与风格虽然是一种天性,一种先于一切与语言有关的设问,但作家与现实之间的“形式同一性”,却只能由外在于语法的规范和风格来加以恒定的确立。在“形式同一性”之中,写作的连续流被聚集和封闭于纯粹的语言学范围之内,进而转变为一套完整的记号,一种有关行动的选择。介于写作中保存着某种对“善”的肯定,写作成为伦理,成为作家介入幸福或不幸的表现与交往的体现。所以写作使得言语具有了既规范又特殊的形式,并和他者的广泛历史相联系,获得“社会化”的“交往实践”特征。而这种历史性的交往也必然带来了“异化”的困扰,这不得不使写作的零度冰封在历史的尘埃中。“语言结构与风格都是盲目的力量,写作则是一种历史性的协同行为。语言结构与风格都是对象,写作则是一种功能”[1]11,在我看来,巴特所表达的意思是,“语言结构”与“风格”作为零度写作的两张面孔,并不涉及伦理,无论是哪一张面孔都不涉及美丑善恶;而写作的实践行为则相反。零度不是形塑的行为与实践,写作才是。由于写作实践的特殊性,使得形塑不得不存在于创造性与社会性的相互纠结的关系之中,并且被特定的重大的社会性目标所转换。由于写作“是束缚于人的意图中的形式,从而也是与历史的重大危机联系在一起的形式。”[1]11因而,写作是具有“价值”的“形式”,作家在写作中的相同的运动就是对其形式的社会性惯用法和对其所承担的选择的责任思考。这样,写作的本质就成了形式的伦理和社会性的场景选择。而这个社会性场景也绝不是一个实际的消费场,在此场景中,作家的写作选择是一个意识的选择(包括有意识与无意识),而不仅仅是功效的选择。   二、写作的温度与意识形态观   由于在写作层面的作家与历史现实发生了联系,这样就提出了零度的写作的必要性问题。巴特在写作中也区分了生产的写作与消费的写作两个层面。   作家不可能对消费的客观材料做任何改变,所以我们不能在言语的消费处,而是应当在言语的源头处,也就是言语的生产处,来要求一种自由的语言。如果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表述,那么写作的后过程——消费过程——流通过程,是作家无能为力的失效之所;只有在写作的当下过程——生产过程——形塑过程,作家才能使写作与一种历史的“契合”发生效应。这种“契合”所关乎的便是“能指的伦理”或“形式的伦理”,所关乎的是对“善”的判断与选择,这样就从源头处使概念与符号的无限衍义成为不可能。于是写作就这样成为一个含糊的现实:一方面作家与社会接触;另一方面,通过悲剧式的逆转,使社会的目的性返回到他创作的工具性根源上来。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历史未能向他提供一种被自由消费的语言,而是促使他要求一种被自由生产的语言。”[1]12   写作的伦理选择与责任便是“自由”,使得写作成为一种自由和具有对先前惯用法和新意指作用环境的“记忆的妥协物”。这种具有记忆作用的自由,是只能发生在其选择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其传播-社会化的符号延异过程中。所以,写作的两个层面分别就是社会化的前后过程,分别发生在写作的实践-符号的形塑及其传播过程中。后者只能使人们沦为语言的囚徒,否则就必须具有法兰西学者的批判精神,这样,“简单的延续性逐渐使处于中止状态的全部过去和越来越浓密的全部密码显现出来。”[1]13   写作于是与“自由”一样,成为一种历史的“契机”,它的“密码”就是来自于作家的“意指性姿态”的意指作用。正如巴尔扎克和福楼拜之间的差异一般,他们的写作彼此对立显示了一种本质性的分裂的姿态,正好发生于两种经济结构相互连接的历史“契机”之时,两种经济结构的变化之间。巴特内心深处的纯正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就此显现,这也是他继承他的偶像——马克思的地方。   这里可以展开的一个话题是:写作的零度何以可能?在我看来,零度的写作显然和物理学中的理想的零度状态是一样的,那只能是一个理想状态的乌托邦。只要人一旦被出生于这个世界中,就“被抛”入世,就不可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不得不与周围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人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才能完成自我的成长历程。因此,写作的零度是不可能实现的,否则只会带来生存的零度,社会化的零度,成长的零度。既然巴特为写作零度做的辩护是失败的,也就是说,写作的零度既然是不能实现的,那么写作的温度又是几何呢?我认为,我们也不能以精确或瞄准式的刻度来衡量写作的温度,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获得相关的方法。   正如利科的文本“四重异化”观念一般,符号或文本的形塑、播散、解读过程都会发生异化,这样总是不停歇地向青年马克思靠近。而若从时间角度来分析,异化是发生在运动的过程中的绝对方面,而共时空下的符号结构分析就是一种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下的分析。写作不能以零度面目出现,但可以被人们研究它的温度。它有多少度是有意识地为意识形态辩护,有多少度是作者的无意识的偏见,还有多少度专门为自己的读者所设计?在我看来,除了异化之外,巴特自己所指出的“语言结构”最后充当了否定零度的角色,如果写作真的可以成为零度写作,在“语言结构”方面,无数个作者都会被固定于同一个文本的模型中。   当然,零度写作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是巴特在零度写作下对“能指的伦理”进行拷问,人们也许还在无知觉地继续着虚无的欢愉,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零度写作来衡量写作的温度。   三、写作的符号与意识形态观  #p#分页标题#e# 巴特对符号学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了对符号拜物教进行批判,并反对概念的无限衍义。符号的解码与符号的形塑过程都使得意识形态或权力意志作为一种隐性的意指力量凝固在符号的权谋之中。   语言结构和言语的区分在语言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区分。但是巴特认为,这并不代表了一种全面性的分析。语言结构和言语仅仅是对形象和行为的对象系统作这类区分,只是纯粹内化的分析模式。换句话话说,这不是在交互主体和交往实践以及社会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的全面诊断和分析,语言学需要上升到语义学,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巴特的符号学包括了社会化的符号意指系统在内。而利科的思想则更为全面一些:现实社会-意念-作者-社会化-交往实践-意指-符号-意指-交往实践-社会化-读者-意念-现实社会,就像是一个来回流动的拉链结构,把以符号为中心的理论流映照出来。   其中,巴特最关注的“意指”概念其实是从索绪尔的“蕴涵”概念繁衍而来,巴特对“蕴涵”在社会化过程中进行的结构形塑进行了研究,从而改造成为符号的意指功能,它也是巴特在梅洛-庞蒂的基础上对索绪尔的语言学的“值项系统”进行改造后所植入的东西。因为索绪尔的“值项系统”仅仅导致了对有关语言制度的内在分析的承认的必要性;但内在分析的环节却与社会化-交往实践的研究相抵触,所以巴特认为反而是在哲学的视阈中,而不是在语言学视阈中,才使得系统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发展。巴特认为,梅洛-庞蒂重新坚持了正在进行的-说着的言语(在产生状态中的有意义的意向)和已经被说过的言语(由语言结构所获得的结果,也是索绪尔的“蕴藏”概念所表述的意思)。梅洛-庞蒂对“蕴藏”概念的基础进行了扩大化,认为所有的过程都是以系统为前提和假定,发展出“事件”与“结构”之间关系的经典对立说,使得“蕴涵”也在历史学中取得了相应的公认的成效。   “蕴藏”概念在文化人类学领域内也得到了重大发展。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言语”与“语言结构”的对立是“过程”与“系统”的对立,例如亲族结构内的女人的交流过程是这个对立关系的具体体现。对列维•斯特劳斯而言,这种对立在认识论上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语言结构是机械的、或非“统计学”的、结构的解释;言语的研究则是统计学的、概率计算的、宏观的语言学;而后将言语吸收在语言结构之内,正是在这个吸收过程中,发生了无意识行为。巴特认为,列维•斯特劳斯的这一观点和拉康的无意识的意指理论相似。拉康的无意识的“意指”理论是欲望的表达,列维•斯特劳斯与拉康一样,把结构语言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列维•斯特劳斯最后归结为结构人类学理论。对拉康而言,索绪尔的失误正在于他无视了“潜意识”的力量和作者的论述“风格”。巴特借此也“意指”了自己的思想,“无意识”理论是可以被形塑于固定的结构中的。或许还可以导致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描绘“集体想象界”。集体的想象界显然也揭发了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在巴特看来,现在的人们都是根据“主题”来描绘这种想象,但是被拉康的无意识理论而转变这种想象,人们将根据形式和功能也就是能指来描绘这种“集体的想象界”,而后的遮蔽、意指、隐喻,也都与其欲望相关。巴特指出了索绪尔的失误之处。对索绪尔而言,记号是被论证为某种深层状态的纵向延伸的,在语言结构中,这种纵向化如果忽视了横向化,必然会使得所指位于能指之后,能指是所指的必要途径。事实真的如此吗?这种纵向化的思维方式是内向化的,不能实现社会化的表述,从而使得这种隐喻仅仅只能在空间化中发挥作用,失去了“意指的辩证法”。   四、结论   究其根本,巴特在文学中批判意识形态,从历史、实践、符号形塑的角度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统治性、幻想性和控制性,分析了文学和意识形态的共谋关系。即便巴特后期从结构主义转向了后结构主义,他依然认为意识形态是寄生于符号的。利科从文本解码与文本形塑的双向研究中揭示权力话语的隐蔽性,而巴特早期更注重于符号与意指的形塑模型构架。巴特的这种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也体现了法国黄金一代的璀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