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起始理论研究

艺术的起始理论研究

 

艺术起源的理论研究,两千多年来历久不衰,并常常提出新的理论,“多元论”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多元论”,这是一种认为以往的艺术起源理论,“不足以单独说明艺术起源的问题,但都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互为补充”,成为“一种较为宽容的多元的起源理论。”①为了确证“多元论”的科学性,有的论者提出要从新的角度采取新的方法进行艺术起源的研究。笔者认为,“多元论”是值得商讨的,但从新的角度选择新的方法去研究艺术的起源,是个很好的意见,它有助于将艺术起源的理论研究引向深入。   本文试从原始艺术的心理分析入手,探讨艺术产生的真正根源,认识艺术起源的客观规律。   1考古学对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和法国拉科斯岩洞等壁画的发现,向人们展示了旧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成就。这些动物壁画,虽出自兰、四万年前的原始人之手,却内涌有丰富多样的心理因素。   我们试想,这些或受惊而奔跑着的、或受了伤而倒下去的、或刚要落入陷阱的一刹那间不知所措的等等动(姿)态各异的动物形象,人类童年时代的先民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那时的原始人在阴暗的岩洞内,既没有绘画资料供参考,也没有动物标木可模仿,他们仅有一双粗糙的手和一些石头工具,如何创作出这些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呢?奥秘就在于,他们凭借感知器官在狩猎时对动物的感知觉,在大脑皮层储存起来成为记忆表象,岩洞壁画就是提取这些记忆表象作为创作素材创作的。作为创作素材的记忆表象被提取来创作时,想象参与了居动。   这些参与改造加工记忆表象的想象,有些是无意想象,但主要的是有音想象。这个心理过程的有意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能动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原始人提取记忆表象绘制壁画时,必然依据他们自己的愿望,将各种动物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或被追赶落入陷阱、或被打伤而倒在地上、或被惊吓而奔跑等等动(姿)态,待在头脑中加工好了才把它们描绘出来,阿尔塔米拉岩洞和拉科斯岩洞中,那些令人惊叹的动物壁画,正是内涵着感知觉、记忆表象和具有创造性的有意想象等心理因素。   原始艺术的有意想象,既有想象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强的创造性想象,又有长于重现别人所感受的和设想别人内心状态的再造性想象。狩猎舞蹈,就兼有这两种有意想象。狩猎舞蹈是原始人狩猎生活的反映。人类的初良们是狩猎活动的生产者,又是狩猎舞蹈的创作者。狩猎舞蹈中的猎人舞,是原始人狩猎活动主观感受的再现。再现狩猎过程,无疑是要建立在感知觉、记忆—形象记忆、主要是情绪记忆等心理活动之__仁的。但要以形象表现出来,就要调动创造性想象的功能。然而,狩猎舞蹈的野兽舞则不同,它们所蕴涵的有意想象主要是再造性想象。这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原始人必须设身处地地进入创作对象的内心世界中去,设想其心理状态和习惯动作等,才能把它生动地表现出来。这种设想和垂现客体内心状态的心理能力,就是大脑凭借语词进行的再造性想象。   原始艺术的创造性想象,在艺术的不同门类中,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属于语言艺术的原始神话,它的创造性想象的形式就与造型艺术洞穴壁画的不同。马克思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所以神话形象,无疑都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但是,这些自然物的形象,并不是客观实际存在的,而是原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所设想、所期望的。因此,这不是一般的创造性想象,而是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即幻想。   在原始艺术中,有意想象这一心理因素之所以如此多彩多姿,这与原始思维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艺术的壁画、舞蹈和神话,都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精神产品,至今仍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但是,就其内容来说,比如神话的内容,却是荒诞不经的,它反映出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距离科学还十分遥远。这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语)的结果。人类童年时代的物质生产方式相当低下,因而原始人的精神生活十分幼稚,他们凭借直观的感性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对那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直观地进行假设和想象,也就是用直观形象进行思维。原始思维的特点制约着原始艺术的创作,神话“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就是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是直观形象思维的具体表现。   原始艺术中还蕴涵着情感和意志这些心理因素。我国神话中那个青面撩牙的雷公形象,以及《竣禹治水》神话中那个恶神水怪相柳的形象等等,都是从众多凶恶动物中选择它们丑恶的姿容,综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它们无不饱含着神话的创作者们对那些为害人类的怪物无比僧恶的情感。阿尔塔米拉岩洞的大壁画,是原始人攀登到阴暗的岩洞顶部去创作的。据发现者索特乌拉的考察,如此众多而动态各异的动物形象的轮廓线,都是用尖硬的隧石工具刻划的,轮廓线都深深地嵌入了岩石的表面。仅此一端,壁画创作者们的坚强意志可见一斑!综上所析,原始艺术中既内涵有感知、记忆、表象、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又饱含着情感、意志这些属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心素因素。因而有力地说明,史前艺术也是人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相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艺术结晶。   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因素表明,原始人已具有现代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特别是具有了相当丰富的想象力。心理学认为,想象和思维、意志一样,是人类独具的心理现象,人的任何心理过程都与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想象在人的整个精神生活体系、在客观世界的反映的一切形式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凭借它,在创造活动之前,就能在大脑皮层构成了所要创造事物的形象。想象这个心理特征是任何动物所没有的。因此马克思说:“最劣的建筑师都比最巧妙的蜜蜂更优越的,是建筑师以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他的脑筋中把它构成了。劳动过程终末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了”。原始人正是凭借着“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艺术(马克思、恩格斯语)。#p#分页标题#e#   想象这个人类特有的心理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其中包括艺术创作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因此,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淮有人类才能够创作艺术,才有艺术。对此,席勒曾激动地说出:“呵,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艺术创作离不开人的想象。但不能把艺术“理解作‘想象的表现”,(雪莱语)。或曰心灵表现,或曰艺术起源于潜意识。因为艺术是一种观念形态,他的发生动因和最终根据,都不可能在人的头脑中。当然,艺术也不是自然现象,不是生物性的个体对环境适应的产物。因而它不可能是脱离社会性,没有社会目的的生物性个体的本能冲动的东西。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艺术的真正起源。   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创制和使用工具的实践,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恩格斯语)。人类正是通过创制和使用工具的实践,脱离动物界,而“人猿相揖别”的。因为工具的创制和使用,标志着人类以创造取代了模仿,以意志取代了本能。诚然,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也有模仿活动,但这些模仿不是人类生理的本能冲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反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你看,那时的狩猎部落生活在植物繁茂的土地上,为什么他们不以眼前丛生的植物为绘画、舞蹈的题材,只是再现、模仿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景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那时的狩猎部落主要从事狩猎活动,他们最关心的是猎获猎物。因此,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的优势兴奋中心,其注意高度集中在猎获猎物上,那些与兴奋中心相邻的区域便被抑制,而那些与兴奋中心无关的事物便不被注意或处于注意的边缘。这样,眼前丛生的植物便落到了原始人大脑的兴奋中心之外,没有被知觉到,因此得不到反映。这说明原始人再现或模仿狩猎情景创作绘画、舞蹈,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反映,而不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生理本能冲动。如果看不到或不承认人类这种包括模仿活动在内的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那就是看不到或不承认人与动物的区别,把人看作一般的动物,其谬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的心理虽从动物的心理基础上发展来的,但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劳动和语言的影响而形成的。   所以,从生物学上看待人,把人混同于一般的动物是错误的。其错误有如“达尔文学派的最富有唯物精神的自然科学家们还弄不清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因为他们在唯心主义的影响下,没有认识到劳动在这中间所起的作用”。@由此可见,基础于人的生理本能冲动的“模仿论”和“游戏论”等,是把人“还原到仅仅有肉体需要的家畜来认识”的(马克思语),这不符合人的本质,因而也是不符合艺术起源的客观事实的。   在社会实践,首先是创制和使用工具的实践中,在猿脑变成人脑的过程中,人类具有了想象、思维和意志等人类特有的心理功能,使得艺术创作成为可能。之所以说是可能,因为艺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语)。艺术的产生亦同此理。原始艺术是在社会实践中孕育、萌生出来的。只有在这个孕育、萌生的过程中,想象这个最富于创造性的心理功能,才得以发挥能动作用。山顶洞人的穿孔兽牙等装饰艺术品的产生就是如此。   作为一般的兽牙是狩猎活动的产物,这些兽牙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前期的元谋人。但是,能在工具上钻孔,这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生产水平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出现钻孔的兽牙,才能演化为意识形态的艺术品。穿孔兽牙成为精神产品,这是由于原始人“在使用虎的皮、爪和牙齿或是野牛的皮和角来装饰白己的时候、他是在暗示自己的灵巧和有力。因为谁战胜了灵巧的东西,谁自己就是灵巧的人,谁战胜了力大的东西,谁自己就是有力的人”。④穿孔兽牙这个一般的物质产品,向装饰艺术的精神产品转化,这是上述这些复杂的观念在原始人的大脑皮层形成暂时联系即联想、想象参与的结果。这便使勇敢、灵巧、有力等观念幻想外化和凝聚在兽牙上,于是穿孔的兽牙就成了勇敢、灵巧和力的物态化物了。   语言艺术的诗歌和语言一样,是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追溯其起源,最初也是包孕在社会物质生产的实践中,并作为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   鲁迅论述的原始人抬木头时“杭育杭育”的呼喊声,这是劳动节奏,是抬木头劳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诗歌的胚胎,长期在劳动中孕育之后,才萌生出《弹歌》等诗歌来。在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想象。是原始人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把创制狩猎工具和捕毅野兽的全过程,按照“杭育杭育”的节奏,运用形象生动的实义语词表现出来的。   音乐中的器乐,也同样是在社会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孕育、萌生出来的。比如吹奏乐的骨哨,打击乐的磐以及弹拨乐的弓弦等等,他们的前身都是生产工具。骨哨是原始人狩猎时,为了吸引野兽而吹出野兽叫声的工具,磐的前身是石犁,弓弦的前身就是弓。它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孕育后,才萌生为乐器的。这过程,原始人的想象也参与了活动。就拿骨哨来说,原始人在狩猎中捕获猎物,实现了自己的物质目的。由于这个目的的实现,使他们能够在一个由他们“来创造的世界中直观着自己的本身”(马克思语)。因此,原始人通过狩猎所得的不仅是物质的满足,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愉悦。于是,便产生了艺术冲动,在心里重新唤起在狩猎活动中“所体验过的感情和思想,井且给予它们以一定的形象表现。不用说,在极大多数场合下,一个人这样作,目的是在于把他反复想起和反复感到的东西传达给别人”。   ⑥当他们设身处地地化身为野兽,以骨哨活灵活现地表现它们的叫声时,骨哨就从吸引野兽的物质产品转化为精神产品了。这样,骨哨具有了双重功能。后一种功能,正是想象参与的结果。#p#分页标题#e#   舞蹈艺术也起源于社会实践,但它既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如狩猎舞,又是氏族或部落之间掠夺性战争的产物,如操练舞。前者的动因和目的旨在狩猎成功;后者则是为了加强团结、增强斗志去夺取战争胜利。   舞蹈艺术是以形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虽不受其它物质表现手段的诸多限制,但它必须或在物质生产实践或是战争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凭借创造性的想象力,再通过形体动作去表现。因而还是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孕育过程的。   至于神话,这是原始人在与自然力的斗争实践中长期孕育的产物。其动因与目的都是为了征服自然力,从而运用创造性的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   总之,各门艺术都是在社会实践(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活动)中产育萌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等心理因素发挥了创造性的能动作用。萌生后的原始艺术,仍然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对后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反作用。   原始氏族和部落,在开展社会实践之前,大都组织、动员、训练他们的成员,以鼓舞士气、增强斗志去夺取胜利。在社会实践之后,他们常要总结、交流和传授实践经验。由于人类童年时代先民的语言还很贫乏,所以,上述任务都历史地落在原始艺术的肩上。原始艺术有其生动的形象、强烈的情感和富于感染力。因此,不但能够担当而且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任务,为人类童年时代的种种社会实践的需要,做出了重大贡献。   艺术起源于巫术,这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最有势力的种理论。但事实上,巫术并非是艺术的渊源。巫术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原始人由于不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及其因果关系,于是在头脑中幻想出自然界对人类有一种看不见的影响,而人类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以相应的方式影响自然界。根据这一巫术观念,原始人认为,狩猎前如果画一幅身上被刺的动物画或跳一场猎获野兽的舞蹈,都能达到猎获猎物的目的。这一观念在原始人头脑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所谓心理定势,也叫心向,即指主体状态的模式对以后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制约性。   在这种心理定势的制约下,原始人狩猎前,或画身上被刺的动物画,或跳猎获野兽的狩猎舞。由于这种心理定势植根于认识水平很低下的原始社会,所以,在理性时代到来之前,它始终是原始部落初民的共同心向,决定了他们狩猎活动的心理趋势。因此,原始部落在狩猎之前,首先在岩洞石壁上画动物形象,或表演狩猎舞蹈等,祈求狩猎成功。法国霍洞洞穴壁画的野牛,腹部插有四根长矛;拉科斯岩洞中,有一处岩壁上的动物画,前后被重迭了三次。   这些作品,都是这种心理定势的艺术结晶。   当时,狩猎部落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解决温饱问题,本来是没有闲暇时间去绘画、去跳舞的。但是由于巫术观念所形成的心理定势,而经常开展绘画和舞蹈等活动,从而对起源过程中的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之所以是重大的,原因有二。第一,巫术和艺术都用形象和想象。这样,艺术就可被利用来做巫术的载体,进行巫术活动而受到影响。第二,这是更重要的原因:巫术和艺术,都是观念形态,同属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   恩格斯的这一论述,也适用于原始社会和起源过程中的原始艺术。巫术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它与艺术等观念形态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关系,而不是爱德华•泰勒所说的巫术与艺术是渊源关系。这种渊源关系论以主观臆造视为客观事实的另一表现就是,认为巫术先于艺术,但至今却没有可以证明这一臆想能够成立的事实。相反,从认为画一头野牛就可以捕获野牛的巫术观念来看,显然是先有绘画才可被巫术所利用。不然,在巫术观念心理定势下所画出来的岩洞壁画,就能出现阿尔塔米拉岩洞等壁画这种令人惊叹的水平,岂不令人费解?!诚然,这些绘画和舞蹈等具体艺术作品,是在巫术观念影响下创作出来的,但能否可以说这些艺术起源于巫术呢?也不能,因为其动因和目的仍然是为了狩猎成功。但有的论者却坚持认为,巫术“愈来愈证明在所有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它最有说服力,因而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原始艺术都起源于巫术,”而是“在艺术最初的阶段上,可能就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所促成的,因此推动它得以产生的原因不能不带有多元论的倾向。”⑧持此论者并以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信中下面的话作为论据:“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恩格斯这段话是否可以理解为经济是艺术的根源之外,巫术或别的观念形态也是艺术的渊源呢?不能,在这段话里,恩格斯批评了把经济因素看作“唯一决定性因素”的错误观点,并指出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同上文)。恩格斯这个论断清楚地说明了经济因素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总根源,但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斗争的形式”却往往是由上层建筑各种因素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决不可忽视上层建筑共中包括社会怠识形态各种因素的作用。简言之,思格斯这段话要说明的沈是,既要承认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又不能忽视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意识形态各种因素对基础的必然联系,以及上层建筑各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联系到原始艺术与巫术的关系就是:两者都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观念形态,同时它们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而且它们之间又有着互相影响的关系。正是后一种关系,使得原始艺术在从社会实践中孕育萌生的起源过程中,还受到巫术的影响。不仅起源过程中的原始艺术与巫术是这样的相互影响关系,前者与道德与社会心理等原始社会的诸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也是如此。#p#分页标题#e#   在原始社会里,氏族、部落内部的每个成员,都遵守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原则。这些道德观念和关系,在原始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对起源过程中的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西班牙勒文特岩洞壁画中,那幅众多的猎手围猎山羊的绘画,以及我国《易经》中记载的“女承筐无实,士剑羊无血”的原始诗歌等作品,都形象地表现出原始人共同劳动的道德观念和关系。这些原始道德观念和关系,不但拓展了起源过程中艺术的反映内容,并使原始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原始社会的人们,有着种种天真的玄想。比如对梦幻就有着臆测性的幼稚理解,产生了人皆有灵魂人格化始人的看法,并以人类去类比自然界,认为万物皆有生命,也有氏族关系。面对着被的自然力,原始人既有恐惧情绪,又有征服它的信念。这种社会心理积淀为原合理定势,制约着他们的社会实践其中包括艺术实践的方向。正是在它的制约下,原始神话采取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去描写万事万物,使之有着五彩缤纷的奇异色彩,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以上的原始道德观念和社会心理,对起源过程中的艺术所起的作用,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是肯定无疑的。巫术也是原始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对原始艺术的作用也只能如是观。因此,巫术同上述的游戏论、模仿论和心灵表现论等一样,也不是艺术的真正起源。至于“劳动论”的劳动与艺术有着渊源关系,但它难以说明战争舞和神话等艺术的起源。由此观之,建立在上述诸论基础上的“多元论”是难以成立的。   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包括劳动实践)的产物,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活动(主要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孕育、萌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多种社会因素的重大影响,而且.想象等心理因素发挥了创造性的能动作用。这是一切门类艺术起源的共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