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动会武术竞赛项目设置分类研究

传统运动会武术竞赛项目设置分类研究

参赛运动员的不同属性及产生的问题

众所周知,近年来,“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宗旨深入竞技体育的精髓,但是“和谐、欢乐、和平、友谊”也同样充满了紧张激烈的赛场。“从社会学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乃是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通过价值的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和谐’是建立在社会认同基础上的。参与竞赛的利益主体通过竞赛价值的认同和竞赛行为的选择使社会认同规训下的体育竞赛达到了高度的内在和谐。在社会认同的规训下,体育竞技必须服膺于全社会认同的价值规范和普世价值”[2]。

此次运动会所有的竞赛项目取消金、银、铜牌,改为设立一、二、三等奖,为紧张的竞赛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大会中各少数民族运动健儿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武术项目进行了竞赛、武艺交流。然而,将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放在同一项目、同一组别进行竞赛毕竟不太可能。所有的体育竞赛都是一种遵循规则的游戏,这种游戏规则应真正体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其比赛所展现的速度、力量和艺术性才具有强大的社会价值[2]。本次比赛武术运动队的专业运动员,系人才培养采用的由政府直接投资和管理的高度集中和高度专业化的训练体制(即优秀运动队和体工大队),训练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训练费用基本上由国家统一承担。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在训练的时间、训练的条件、训练的保障等方面绝不能相提并论。专业运动员的本职工作就是认真训练和赛出好成绩(包括有专业运动员经历达一定年限的运动员),而业余运动员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排除各种困难,坚守着自己对武术的热爱,这份执着,这种精神,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保护,因此武术比赛应将专业运动员放在一起进行竞赛,而将业余运动员放在一起进行竞赛。故此笔者提出将参赛运动员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

民运会武术竞赛项目和分类的探讨

1.竞技武术项目与传统武术项目的比较

2003年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规定:动作质量为50%、难度为20%和演练水平为30%的评判;而传统武术项目竞赛则由动作质量50%和演练水平50%的评判各占一半[3],竞技武术的各种难度(例如跳跃难度)会从套路上为演练者添彩、加分,而传统武术项目古朴厚重、其貌不扬,会让观众从视觉上感到没有亮点,缺少吸引力;将如此不同风格的项目放在一起竞赛,确实很难客观比较且几乎没有可比性。

2.竞赛规则的变化引导运动员习练内容的比较

自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至今,武术竞赛项目设置和分类基本按照传统武术的竞赛项目进行(如本届运动会设项),一直沿用所有运动员仅分男、女,竞赛项目相同。所录取的竞赛项目按照男、女性别分别进行录取,而不分运动员的属性。但全国竞技武术竞赛自2003年竞技武术的竞赛规则自以前的两块(动作质量5分、演练水平5分)评分变为三块(动作质量5分、难度2分、演练水平3分)评分。增加了难度的评判内容,使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习练的具体内容更是有了非常大的差异,仅竞技武术竞赛场地就为了保护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避免受伤而变换成为同竞赛体操自由操场地接近的、具有保护功能的弹性场地。因此为了鼓励不同地域原生态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拳种的可持续发展、鼓励武术不发达、边远地区运动队参赛,鼓励不同地域少数民族武术传承人积极参与比赛,更应将参赛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分开进行比赛。

3.武术套路不同拳种的比较

随着我国武术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长拳、太极拳在我国不同地域开展的最为普及,参与人数最多。而各地域又有着特点不同的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拳种,例如福建的“畲家拳”、宁夏的“西夏拳”、黑龙江的“龙行拳”、新疆的“天山拳法”、广西的“壮拳”、广东的“侠拳”、青海的“八门母子”、上海的“船拳”、重庆的“典易”、云南的“孔雀拳”等等,仅参赛运动员所演练的拳种就多达25种;器械种类千姿百态,如吉林的“打糕捶”、福建的“畲家长棍”、贵州的“布衣猫叉”、青海的“天齐条子”、宁夏的“鱼尾剑”、云南的“孔雀棍”、重庆的“巴子刀”等多达32种,充分体现出我国武术鲜明的地域特征,拳法上展现出不同地域少数民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痕迹,反映出武术来源于生活的特性。此次比赛来源于原生态的地域拳种让人由衷的为之叫好,如贵州的“布衣猫叉”、云南的“孔雀棍”、青海的“封手八快”等,但由于不同地域参赛的项目只占较小的比例,参赛运动员较少,故不能一一分列。因此本研究将其划分在一组(B组)进行竞赛,凸显其项目特色和运动员的功力和技术水平,而真正有实力、有套路内涵的运动员在经过完美的演练和全方位展示后,是会脱颖而出的。

4.对竞赛中拳术A类的评判

竞赛规程规定,竞赛项目拳术:A类分为:长拳、南拳、太极拳。通过对本届武术比赛项目分析[8],认为由于长拳、太极拳、南拳的技术特点自成体系,特点鲜明,武术长拳要求“舒展大方、窜蹦跳跃”、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轻柔缓慢”、南拳要求“脱肩団胛,刚劲有力”,将如此风格特点、要求不同的项目放在同一组别、只分男女组别进行竞赛,使参赛项目没有可比性,更使竞赛鼓励项目的均衡发展受到了限制。鉴于此,笔者提出将长拳类、太极类分列开来,组成长拳类、太极拳类项目竞赛,符合我国不同地域开展最普及的武术项目和武术发展现状;由于南拳仅是南方地域拳种,将南拳并入B类拳术和器械,使参赛运动员在特点相同、要求一致的竞赛条件下进行相同项目的竞赛。

奖项的设置

提出进行专业组、业余组小全能的设置,也即将每名运动员拳术和器械相加,得分高者列前。如若这样,将会使一等奖的数量和现在相差不大,将原来的14项增加为20项。虽说一等奖增加了,这样的设置和分类,但却可使原生态的不同地域拳种得以有施展的机会,有机会使武术不同地域原生态传统拳种获得鼓励、获得不同等级的奖项;可鼓励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参赛、可有利于项目更长远发展、可有效的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民间传承人参赛。可以看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竞赛,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即专业运动员和民间习练的运动员同场较技(目前的各种武术比赛,专业运动员和民间习练的运动员分别在不同性质的赛场上,几乎没有交集),专业运动员为民间习练的运动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让民间习练的运动员切身体会到了目前武术的发展方向、武术技术的精致、规范和高水平;同时也让专业运动员领略了武术的博大精深,底蕴深厚,鉴赏到了古朴的拳法、器械和套路,这对于武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武术的发展如果不传承传统、发扬优点、弃其糟粕,如果不与时俱进、探寻创新、原封不动的继承;将会使武术的发展没有厚重的原动力,将会使武术面对现代多元社会的挑战失去竞争力。目前已历时九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覆盖范围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所设项目的促进是其他方式所不能取代的,对于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潜移默化、深刻而久远的,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也同样看到了一些边远地区参赛运动员的巨大差距。如何使底蕴深厚的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在新的历史时期源远流长、可持续发展、如何有计划的培养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教练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民俗习惯培养高质量的优秀运动员、如何为延续、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优秀拳种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是当前武术工作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p#分页标题#e#

民运会武术竞赛项目和分类的建议

(1)将运动员专业组和业余组分列出来,分别进行比赛,竞赛项目设置相同;(2)根据目前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由于长拳、南拳、太极拳的技术特点自成体系,特点鲜明,将其放在一组进行比赛没有可比性,因此将长拳类、太极类的项目单列出来,再结合现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竞赛项目的设置,将1.男子拳术、女子拳术中的B类和C类保持,将南拳并入B类形成拳术的竞赛项目;(3)根据现有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竞赛项目的设置,将2.男子器械、女子器械中的A类和太极类的器械单列出来、将B类和C类保持,将南拳器械并入B类形成器械的竞赛项目;(4)保持现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竞赛项目的设置3.男女对练相同,设置专业组和业余组。(5)分别将男、女组别的拳术、器械合并录取小全能,专业组和业余组项目设置同样。(6)对原生态的优秀拳种、传统武术民间传承人、边远地区运动员参赛设置业余组,进行必要的激励措施;(7)有计划的培养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教练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民俗习惯培养高质量的优秀运动员,将会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的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民间传承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作者:姜霞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武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