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学生的校园形象建立与影响

体育系学生的校园形象建立与影响

 

一、体育院校学生校园形象的基本状况   高校教师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院校学生一致的认知:体魄强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性格开朗活泼,做事果断;好胜心和表现欲较强,但脾气暴躁。社会形象方面表现为喜欢交朋友、交际广泛、讲义气、重友情、集体荣誉感强,但不拘小节、易冲动。高校体育院校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自信、充满活力、不轻易认输;喜欢挑战、做事果断、勇于面对困难。喜欢结交朋友、乐于助人、集体荣誉感强。   二、影响体育院校学生校园形象的因素   (一)文化知识修养较低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造成大部分体育生文化水平低,知识面较窄,不注重文明礼仪修养、文化品位低和人文价值模糊等现象。通过调查,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多看些书来丰富他们的内涵和知识面。   (二)自制力较差自制力是意志的抑制功能,易冲动,意气用事,不能律已,知错不改等,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体育院校学生经常爱打抱不平,路见不平之事会出手相助,喜欢见义勇为,得到了社会肯定。但大部分学生自制力差,遇到事情不冷静思考,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经常做出一些鲁莽的事情,影响了体育生的形象。   (三)人际交往范围较窄体育院校学生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学校引人注目,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以及各种社团俱乐部的活动,展示了他们的风采,使他们有了自信心,在人际交往方面也表现出了主动性,对人热情和坦诚。但另一方面,由于比较薄弱的文化知识素养,使他们在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交往中显得自信心不足,影响了交往的范围。   三、体育院校学生形象塑造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高校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品位乃至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高校体育院校学生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是影响体育院校学生形象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而且更应该具有社会公德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使学生成为富有社会竞争力的群体,提升自我形象。   (二)高校体育院校学生要认知自我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我意象”是对自己在不同情景或不同场合的角色身份的反应。一个人要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就不能不认知、了解自己。在全面认知自己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是个体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高校体育院校学生良好校园形象的形成,需要体育院校学生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生、教师的良好互动、沟通而实现;同时,只有经常性的互动、沟通才能改变人们对体育院校学生的某些偏见或刻板印象;此外,体育院校学生只有不断改善、提升自己的形象,才能促进自己与他人的人际互动,从而让他人接受、认同。   (三)培养高校体育院校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中心课题,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卡内基通过对500名智商在140分左右的高智商人士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调查,最后得出这样的公式:成功=能力20%+人际关系80%。因此人际关系会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认识、评价和态度。人际关系良好,会带来理解、信任、关爱和帮助,这一切都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形成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要培养体育院校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礼仪、学会和人相处。   (四)尊重高校体育院校学生个性个性是创造的源泉,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安全、自由、和谐的环境氛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外在条件保障。体育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由于专业的特点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其个性心理特点非常鲜明,因此,要塑造体育院校学生校园形象,要从体育院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入手,学校要努力贯彻民主与愉悦原则,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尊重与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